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relapsed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with arsenic trioxide in a hemodialysis-dependent patient: 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1
作者 Hee Jeong Lee Sang-Gon Park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0年第21期5347-5352,共6页
BACKGROUND Arsenic trioxide(ATO)is recommended for patients who do not achieve molecular remission or who have molecular or morphologic relapse.However,there are no guidelines for adjusting ATO dosage in patients with... BACKGROUND Arsenic trioxide(ATO)is recommended for patients who do not achieve molecular remission or who have molecular or morphologic relapse.However,there are no guidelines for adjusting ATO dosag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renal failure or on dialysis.Herein,we report the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relapsed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in a patient on hemodialysis with ATO single agent and review the cases in literature.CASE SUMMARY A 46-year-old woman who has been on hemodialysis to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for 15 years visited our hospital for pancytopenia.She had been seen for pancytopenia 3 years ago and had been diagnosed with APL.She also received chemotherapy for APL but unfortunately was lost to follow-up after her second consolidation chemotherapy.She was noted to have pancytopenia by her nephrologist during hemodialysis 1 mo ago.Bone marrow biopsy and 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tests revealed a diagnosis of relapsed APL.Treatment for relapsed APL with ATO single agent was started and she achieved molecular remission after administering 24 doses of ATO.Thus far,four consolidation therapies have been performed with the ATO single agent,and,to date,the molecular remission has been maintained as negative promyelocytic leukemia/retinoic acid receptor-αfusion gene as confirmed by RTPCR testing for two years.CONCLUSION This is a rare case of relapsed APL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the single agent ATO in a patient on hemodi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senic trioxide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PANCYTOPENIA HEMODIALYSIS promyelocytic leukemia/retinoic acid receptorfusion gene Case report
下载PDF
四硫化四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的凋亡作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郝红缨 滕智平 陆道培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 研究四硫化四砷对NB4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这一过程中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维甲酸受体α(PML RARα)融合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变化。方法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 ,流式细胞仪检测及DNA电泳等方法观察四硫化四砷对NB4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用... 目的 研究四硫化四砷对NB4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这一过程中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维甲酸受体α(PML RARα)融合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变化。方法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 ,流式细胞仪检测及DNA电泳等方法观察四硫化四砷对NB4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用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 ,反转录PCR及Western印迹技术测定这一过程中PML RARα融合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改变。结果 四硫化四砷在 0 .5~ 3μmol·L- 1之间能诱导NB4细胞凋亡 ,在此过程中 ,PML RARα融合基因无明显变化 ,但PML RARα融合蛋白和野生型RARα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四硫化四砷能诱导NB4细胞凋亡 ,其作用靶点可能在PML RARα融合蛋白和野生型RARα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硫化四砷 维甲酸 NB4 细胞凋亡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抗肿瘤药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张静 张卓 周晋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0期1894-1899,共6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特征性标志为染色体t(15;17)(q22;q21)易位,形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PML)-视黄酸受体α(RARα)融合基因。PML-RARα融合基因在APL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典型APL患者因缺乏PML-RARα...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特征性标志为染色体t(15;17)(q22;q21)易位,形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PML)-视黄酸受体α(RARα)融合基因。PML-RARα融合基因在APL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典型APL患者因缺乏PML-RARα融合基因,故为RARα与其他伙伴基因融合形成X-RARα融合基因,主要包括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蛋白-RARα、核仁磷酸蛋白-RARα、核有丝分裂器蛋白-RARα和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5B-RARα等。未来,深入研究APL相关融合基因不仅有助于明确其发病机制,还有望为APL的治疗提供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融合基因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 视黄酸受体α
下载PDF
PML-RARa融合基因BCR3亚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欣 刘林 +2 位作者 陈建斌 王建渝 肖青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8期3382-3384,3387,共4页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亚砷酸(ATO)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ATRA联合ATO诱导治疗+序贯巩固化疗+ATO/ATRA维持治疗,对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并比较在高危组与中低危组间,及不同...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亚砷酸(ATO)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ATRA联合ATO诱导治疗+序贯巩固化疗+ATO/ATRA维持治疗,对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并比较在高危组与中低危组间,及不同PML-RARa融合基因亚型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高危组和中低危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0.0%和9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4),3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70.0±14.5)%,(96.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66.7%±19.2)%,(93.8±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PML-RARa融合基因BCR1亚型组与BCR3亚型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8.6%和9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年OS率分别为(95.7±4.3)%,(78.6±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DFS率分别为(92.9±6.9)%,(87.5±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结论 ATRA联合亚砷酸作为一线用药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尤其对于BCR3亚型患者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维甲酸 亚砷酸 PML-RARa融合基因
下载PDF
早幼粒白血病维A酸受体α融合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玮 李志刚 +4 位作者 吴敏媛 耿兰增 石惠文 张永红 谢静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59-660,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早幼粒白血病维A酸受体α(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技术对35例经MIC分型为APL患儿行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诱导治疗主要采用全反式维A酸诱导分化,继以柔红霉素-阿糖胞苷(DA)、三... 目的探讨儿童早幼粒白血病维A酸受体α(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技术对35例经MIC分型为APL患儿行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诱导治疗主要采用全反式维A酸诱导分化,继以柔红霉素-阿糖胞苷(DA)、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HA)、柏林-法兰克福-慕尼黑(BFM)方案巩固治疗.结果 APL患儿35例均检测到PML-RARα融合基因.其中3例存在L型,21例同时存在L型+LV型,6例存在LV型,5例存在S型.检出率分别为L型68.6%,LV型77.1%,S型14.3%.系统治疗18例,均在14~50 d达到完全缓解(CR),其中5例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1例转阴,4例阳性,并在第3个月时转阴.14例随访至今,对其中6例巩固化疗患儿,微小残留病(MRD)的追踪检测,随访时间6~36个月,中位数为12个月,PML-RARα融合基因持续阴性,均处于CR状态.结论 RT-PCR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不仅具有诊断意义,而且可判断治疗效果、预测APL患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融合其因 儿童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处理中的共识和争议 被引量:1
6
作者 于亚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287-291,共5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正确处理包括如下方面使用全反式维甲酸和蒽环类为基础的化疗联合治疗,恰当的支持治疗,从细胞和分子遗传水平证实诊断,正确分析治疗反应及通过分子监测评估疾病复发的危险性。本文综述初治APL患者现代处理方法,...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正确处理包括如下方面使用全反式维甲酸和蒽环类为基础的化疗联合治疗,恰当的支持治疗,从细胞和分子遗传水平证实诊断,正确分析治疗反应及通过分子监测评估疾病复发的危险性。本文综述初治APL患者现代处理方法,并提出一些尚有争议的问题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全反式维甲酸 融合基因 化学治疗
下载PDF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跟踪检测的临床意义(英文)
7
作者 于亚平 杨继红 +3 位作者 付元风 刘海宁 翟勇平 史平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 探讨跟踪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特有的PML RARα融合基因在发现APL早期复发和指导APL临床治疗方面的意义。方法  1 0例APL患儿用全反式维甲酸 (ATRA)和 (或 )其它化疗药物进行诱导缓解、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 ,并进行随... 目的 探讨跟踪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特有的PML RARα融合基因在发现APL早期复发和指导APL临床治疗方面的意义。方法  1 0例APL患儿用全反式维甲酸 (ATRA)和 (或 )其它化疗药物进行诱导缓解、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 ,并进行随访。在病程的不同阶段采集骨髓标本进行形态学检查 ,并应用RT PCR方法检测PML RARα融合基因。结果 随访时间为 1 4~ 1 5 6月 (中位时间 4 2月 ) ,5年无病生存率为 5 6 .0 %±1 6 .5 %。 1 0例APL患儿完全缓解 (CR)率为 90 % ,早期死亡 1例。 9例CR病人中 4例在CR后 1 4~ 4 2月复发 ,4例在连续完全缓解 4~ 5年后已停药 ,停止治疗时间为 1 8~ 96月。 1例CR ,仍在继续治疗中。 9例CR患儿中 ,8例在病程中PML RARα转为阴性 ,1例持续阳性。 4例复发病人中 ,2例复发前持续阳性 ,2例在病程中由阴性转为阳性。 5例仍生存的患儿中 ,1例在病程中PML RARα由阴性转为阳性 ,2例分别在持续完全缓解 36和 4 2月仍呈阳性 ,这 3例患儿经治疗干预后均转阴 ,且长期生存。结论 对APL患儿跟踪检测PML RARα可早期发现分子复发 ,及时干预治疗可避免血液学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PML-RARΑ融合基因 检测 全反式维甲酸 治疗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t(15;17)染色体易位的分子机制研究
8
作者 董硕 童建华 +8 位作者 吴瑜 蔡敬仁 孙关林 陈淑蓉 王振义 陈赛娟 陈竺 耿解萍 戚振武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5期381-388,共8页
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t(15;17)染色体易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RARA)基因与15号染色体上的PML基因并置,并产生PML-RARA融合基因。我们以前的工作证明APL患者中PML基因断裂点集中于2个有限区域,即P... 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t(15;17)染色体易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RARA)基因与15号染色体上的PML基因并置,并产生PML-RARA融合基因。我们以前的工作证明APL患者中PML基因断裂点集中于2个有限区域,即PMLbcr 1和PML-bcr 2,二者相距约10kb。本文确定了PML-bcr 1的DNA顺序,并确定了一例APL患者染色体相互易位接合部的基本结构。与以前国外所报道的二例病例进行了比较,发现断裂点可能处于拓扑异构酶Ⅱ裂解位点,由此,我们对t(15;17)中DNA异常重组的机制提出了一个工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易位 白血病 医学遗传学
下载PDF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_α融合基因连续检测的临床意义
9
作者 于亚平 杨继红 +4 位作者 傅元凤 刘海宁 翟勇平 史平 唐玉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48-150,154,共4页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临床治疗和PML RARα 融合基因连续检测的意义。 方法 :以全反式维A酸 (ATRA)单用或联合化疗进行诱导缓解 ,常规联合化疗巩固 ,常规化疗、小剂量化疗和维A酸 (Tretinoin)交替维持治疗的方...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临床治疗和PML RARα 融合基因连续检测的意义。 方法 :以全反式维A酸 (ATRA)单用或联合化疗进行诱导缓解 ,常规联合化疗巩固 ,常规化疗、小剂量化疗和维A酸 (Tretinoin)交替维持治疗的方案 ,治疗 10例儿童APL。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扩增 (RT PCR)方法在病程的不同阶段连续检测PML RARα变化 ,作为鉴测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指标。 结果 :10例APL中完全缓解 (CR) 9例 ,CR率 90 %。 9例CR患儿中 4例在CR后 14~ 4 2个月复发 ;1例仍在继续治疗中 ;生存期达 34个月 ;4例在连续CR 4~ 5年后已停药 ,停止治疗时间为 18~ 96个月 ,生存期达 72~ 15 6个月。 10例患儿中 ,8例在病程中PML RARα 转为阴性 ,首次转阴时间为 6~ 4 2个月 ,1例持续阳性。4例复发患儿中 ,2例复发前持续阳性 ,2例为病程中由阴性转为阳性。 5例仍生存者 ,至少已 2次连续检查为阴性。 1例在病程中由阴性转为阳性、2例分别在持续CR 36和 4 2个月仍阳性的患儿 ,在治疗干预后均转阴 ,且长期生存。结论 :在连续CR期定期检测PML RARα 可早期发现分子复发 ,及时干预治疗可避免血液学复发。持续P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全反式维A酸 PMLRARα融合基因
下载PDF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及其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中的应用
10
作者 周胜玉 蔡晓燕 《医学综述》 2008年第4期547-550,共4页
正常情况下,早幼粒白血病基因与维甲酸受体α基因均存在于正常的细胞中,其表达产物对细胞的生长发育均具有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在绝大多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病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引起17号染色体与15号染色体之间产生移位,从而导... 正常情况下,早幼粒白血病基因与维甲酸受体α基因均存在于正常的细胞中,其表达产物对细胞的生长发育均具有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在绝大多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病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引起17号染色体与15号染色体之间产生移位,从而导致早幼粒白血病基因与维甲酸受体α基因融合形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它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等临床关系十分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三种PML/RARA亚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迎 魏辉 +5 位作者 刘兵城 林冬 周春林 刘凯奇 秘营昌 王建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7-10,共4页
目的:分析并比较不同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 PML/RARA)亚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中心2010~2014年108例初诊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PML/RARA亚型的特点。结果最常见的PML/R... 目的:分析并比较不同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 PML/RARA)亚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中心2010~2014年108例初诊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PML/RARA亚型的特点。结果最常见的PML/RARA亚型为L型(67例,62.0%),其次为S型(30例,27.8%)、V型(11例,10.2%)。 V型患者合并出血的比例(45.5%)低于L型(74.6%)和S型(86.7%),P均<0.05;V型患者中位纤维蛋白原水平(1.98 g/L)高于L型(1.18 g/L)和S型(1.05 g/L),P均<0.05。 S型患者(26.7%)较L型(7.6%)和V型(0)更易伴发FMS样酪氨酸酶3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突变,P均<0.05。 S型患者CD34表达阳性率(24.1%)高于L型(6.3%)和V型(11.1%),P均<0.05。高、中、低危组维甲酸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56.3%、28.8%、17.5%( P均<0.05)。三种PML/RARA亚型维甲酸综合征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PML/RARA亚型的APL临床特点不尽相同,L型最常见,V型出血发生率较低,S型较易伴FLT3/ITD突变和CD34阳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 维甲酸受体α基因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亚型 基因突变 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突变 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
下载PDF
All-trans retinoic acid as a single agent induces complete remission in a patient with acute leukemia of M_(2a) subtype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子兴 王阳 +2 位作者 王玮 贡静霞 薛永权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8-61,146-147,共6页
Objective To present a special case with the karyotype and molecular marker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M 2 who was induced to complete remission by all-trans retinoic acid (ATRA) alone.Methods A recently hospi... Objective To present a special case with the karyotype and molecular marker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M 2 who was induced to complete remission by all-trans retinoic acid (ATRA) alone.Methods A recently hospitalized young female patient with acute leukemia was initially diagnosed as M 3 subtype based on morphological French-American-British (FAB) classification. Karyotype analysis using standard G and R banding techniques and RT-PCR were applied to further define the diagnosis. After primarily cultured bone marrow cells from the iliac aspiration were tested for in vitro induced differentiation, the patient was treated with oral all-trans retinoic acid alone, 60?mg per day until complete remission was achieved. Peripheral blood and bone marrow changes were monitored over the whole treatment course.Results The characteristic chromosomal aberration for M 3, the t(15;17) reciprocal translocation, was not found while a t(8;21) translocation was verified. Furthermore, an amplified product of the AML-1/ETO fusion gene instead of the PML/RARα fusion gene was detected by RT-PCR and the diagnosis was corrected from M 3 to M 2. Primary cultured bone marrow cells can be fully induced to terminal differentiation after 4 days exposure to ATRA. A hematological complete remission was achieved after 40 days treatment with ATRA as a single therapeutic agent, suggesting an alternative pathway mediating ATRA-induced myeloid differentiation. Conclusion A leukemia patient with a subtype other than M 3, such as M 2 in this case, may also be induced to complete remission by the mechanism of ATRA-induced terminal differentiation. This implies that there may be a pathway other than PML/RARα fusion gene product which mediates ATRA-induced myeloid maturation in leukemia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trans retinoic acid ·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 M 2 myeloid leukemia · RT-PCR · fusion gene
全文增补中
融合基因STAT3::RARA阳性PML::RARA阴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宁婧 杨瑞 +1 位作者 王海楠 崔丽娟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4年第9期543-547,共5页
目的提高对STAT3::RARA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例STAT3::RARA融合基因阳性APL患者的一般资料、基因检测结果及诊治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70岁男性,... 目的提高对STAT3::RARA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例STAT3::RARA融合基因阳性APL患者的一般资料、基因检测结果及诊治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70岁男性,因痔疮出血伴反复口腔溃疡2个月入院。体格检查示贫血貌,余无明显阳性体征。入院血常规:白细胞计数4.36×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56.5%,淋巴细胞比例22.7%,血红蛋白67 g/L,血小板计数37.0×10^(9)/L。髂骨穿刺骨髓涂片: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异常增生,以病态早幼粒细胞为主。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定性检测未检出PML::RARA L型(bcr1型)、PML::RARA V型(bcr2型)、PML::RARA S型(bcr3型)。PML::RARA融合基因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示RARA基因位点部分缺失阳性,PML::RARA基因位点融合阴性。血液肿瘤全景式基因变异检测示STAT3::RARA融合基因阳性,未检测到与血液肿瘤相关的基因变异。诊断为不典型APL(STAT3::RARA融合基因阳性)。经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无效,拒绝联合化疗,接受对症支持治疗,乏力症状改善后出院。结论STAT::RARA融合基因阳性APL临床罕见;与经典型APL相比,该类型APL缺乏有效治疗措施,其对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不敏感可能与该融合基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癌基因融合 STAT3转录因子 受体 维甲酸 PML蛋白
原文传递
不典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关键发病和全反式维甲酸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14
作者 周晓苏 陈佳琦 +1 位作者 陈雪 刘红星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4年第2期82-85,共4页
由于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砷剂的成功应用,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已经获得极大成功。但仍有部分患者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和基因表达谱表现为APL表型,但PML::RARA阴性,也被称为不典型APL。在不典型APL... 由于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砷剂的成功应用,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已经获得极大成功。但仍有部分患者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和基因表达谱表现为APL表型,但PML::RARA阴性,也被称为不典型APL。在不典型APL患者中已报道20余种维甲酸受体相关的融合基因,并且发现所有可评估的RARG融合基因阳性患者和约半数少见型RARA融合基因阳性患者对ATRA耐药,但目前缺乏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结合第65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告,对我国在不典型APL的关键发病和ATRA耐药机制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进行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融合基因 全反式维甲酸 耐药
原文传递
以亚砷酸为主的方案治疗PML-RARa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9
15
作者 朱嘉莳 蒋慧 +5 位作者 陆正华 杨静薇 邵静波 李红 廖雪莲 张娜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方案治疗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患儿的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1992年1月至2013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APL患儿32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全反式维甲酸(ATRA)+化... 目的观察不同方案治疗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患儿的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1992年1月至2013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APL患儿32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全反式维甲酸(ATRA)+化疗组(A组)以及ATRA+亚砷酸(ATO)组(B组),根据不同的危险度分期分为低、中、高度组,分析其临床特征、诱导缓解情况、远期疗效及尿砷水平。结果1.A组93.3%(14/15例)获得血液学缓解(HCR),中位缓解时间为38(28~63)d。B组94.1%(16/17例)患儿获得HCR,中位缓解时间为29(10~42)d,较A组缓解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P=0.002)。2.A组与B组患儿的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60.0±12.6)%和(81.9±9.5)%,5年总生存期(OS)比率分别为(72.2±11.9)%和(94.1±5.7)%,B组患儿的5年EFS率及5年OS率均高于A组患儿20%以上,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5、2.88,P=0.28、0.16)。3.低中危组与高危组患儿5年EFS率分别为(74.0±10.1)%和(64.8±14.3)%,5年0s率分别为(84.7±8.1)%和(71.3±14.1)%,高危组患儿的5年EFS率及5年OS率均低于低中危组患儿的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0.36,P=0.71、0.55)。4.ATO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心电图异常及肝损害,经对症治疗可好转。通过尿砷浓度检测监测体内ATO蓄积情况,停药后尿砷浓度明显下降,远期随访未发现ATO相关的神经系统毒性及第二肿瘤。结论以ATRA联合ATO为主的治疗方案可替代以传统化疗药物为主的治疗方案,远期随访未发现ATO相关的神经系统毒性及第二肿瘤。按照危险度治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PML-RARa融合基因 全反式维甲酸 亚砷酸 儿童
原文传递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的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励 陈国强 沈志祥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2-135,共4页
为了解早幼粒白血病基因和维甲酸受体 α(promyelocytic leukemia- retinoic acid receptorα,PML- RARα)的致病机理 ,对野生型 PML 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近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报道 ,结合本研究所的部分研究结... 为了解早幼粒白血病基因和维甲酸受体 α(promyelocytic leukemia- retinoic acid receptorα,PML- RARα)的致病机理 ,对野生型 PML 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近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报道 ,结合本研究所的部分研究结果 ,提示 PML 的高表达有抑制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PML可能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 ;且 PML功能的发挥与其 3个重要功能区和核内定位有关 ;PML与 APL发病有关。表明 PML具有多重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APL 维甲酸受体Α 生物学功能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两种PML—RARα融合基因亚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燕慧 吴德沛 +1 位作者 刘跃钧 欧阳建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9年第5期274-27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α融合基因亚型及其临床关系。方法采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92例初诊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不同转录本,根据结果分为长型(L型)和短型(S型)两组,比较两组间的临...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α融合基因亚型及其临床关系。方法采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92例初诊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不同转录本,根据结果分为长型(L型)和短型(S型)两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及预后。结果92例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均为阳性,L型52例,占56.5%,S型40例,占43.5%;两组相比,患者性别、年龄、治疗前的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早幼粒细胞比例及染色体无明显差异;诱导治疗的完全缓解(CR)率、达CR的时间、维甲酸综合征(RAS)、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颅内出血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缓解后总体生存率(OS)及无复发生存率(RFS)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亚型与临床疗效、预后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PML—RARα融合基因 受体 维甲酸
原文传递
RGD-TAT-KDRsiRNA慢病毒载体构建及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俭丽 郑旭 王杰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4-597,共4页
目的构建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RGD)介导的穿膜肽(TAT)-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DR)siRNA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探讨其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效果。方法设计合成编码RGD的2条寡核苷酸链,克隆到p GC/TAT-KDR siRNA载体的TAT下游,构建... 目的构建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RGD)介导的穿膜肽(TAT)-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DR)siRNA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探讨其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效果。方法设计合成编码RGD的2条寡核苷酸链,克隆到p GC/TAT-KDR siRNA载体的TAT下游,构建TAT-RGD-KDR siRNA融合基因载体;慢病毒包装并感染A549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A549细胞KDR基因表达水平;通过噻唑蓝法、双色法流式细胞仪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KDR基因沉默对A549细胞凋亡和侵袭力的影响。结果测序和Blast比对证实重组载体中的RGD序列与设计一致;TAT-RGD-KDR siRNA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转染A540细胞KD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2.7±3.9)%和(19.3±2.7)%,明显低于TAT-KDR siRNA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转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载体具有较强的抑制A549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体外侵袭力的作用。结论 TAT-RGD-KDR siRNA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通过抑制细胞KDR 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A549细胞增殖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RGD) 穿膜肽(TAT)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DR) TAT-RGD-KDR siRNA融合基因 慢病毒载体
原文传递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A酸受体α融合蛋白对LMO2基因转录调控的影响
19
作者 杨贤雯 王萍 +1 位作者 刘静秋 王侃侃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染色体融合形成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A酸受体α(PML-RARα)对红系重要转录因子LMO2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揭示APL中红系分化受阻的潜在机制。方法: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结合多聚酶链反应(ChIP-P...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染色体融合形成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A酸受体α(PML-RARα)对红系重要转录因子LMO2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揭示APL中红系分化受阻的潜在机制。方法: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结合多聚酶链反应(ChIP-PCR)技术探讨PML-RARα融合蛋白在体内调控LMO2转录的作用方式。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研究PML-RARα对LMO2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利用逆转录(RT)-PCR技术研究PML-RARα在APL模式细胞株PR9细胞中对LMO2转录的影响。通过分析患者样本数据,观察LMO2在各种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ML-RARα异常融合蛋白结合于LMO2的远端启动子区域,对LMO2的转录活性进行抑制,并且这种抑制呈现梯度依赖的方式。随着PML-RARα的表达升高,LMO2的远端转录本转录水平受到明显抑制,表达量下调。与其他类型的AML以及正常骨髓细胞相比,LMO2在APL中表达较低。结论:LMO2是PML-RARα的靶基因,PML-RARα通过结合在其远端启动子区域对其转录进行负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A酸受体α LMO2基因 转录调控 急性髓系白血病
原文传递
变异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的新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娩增 王迎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74-483,共10页
经典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常伴有特征性t(15;17)(q22;q21)易位,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变异型APL患者临床少见,其相关融合基因繁多,包括ZBTB16/RARA、NPM/RARA、NuMA/RARA、STAT5b/RARA、PRKAR1A/RARA、FIP1L1/RARA、BCOR/R... 经典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常伴有特征性t(15;17)(q22;q21)易位,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变异型APL患者临床少见,其相关融合基因繁多,包括ZBTB16/RARA、NPM/RARA、NuMA/RARA、STAT5b/RARA、PRKAR1A/RARA、FIP1L1/RARA、BCOR/RARA、OBFC2A/RARA、TBLR1/RARA、GTF2I/RARA、IRF2BP2/RARA、FNDC3B/RARA、STAT3/RARA、NUP98/RARG、PML/RARG、CPSF6/RARG、RARG/CPSF6、NPM1/RARG/NPM1、TBL1XR1/RARB融合基因等。上述融合基因的形成均涉及维甲酸受体(RAR)A、RARG、RARB。不同变异型APL相关融合基因具有不同分子学特征,因此携带不同APL相关融合基因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转归存在个体化差异。笔者就变异型APL的发病机制,变异型APL相关融合基因的结构、功能、致病机制,以及患者治疗反应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癌基因融合 受体 维甲酸 维甲酸 三氧化二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