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4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inger oil-loaded transdermal adhesive patch treats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1
作者 Xingshuang Song Yizhi Zhang +7 位作者 Ziyan Tang Jing Dai Yanping Wu Guiyu Huang Hong Niu Yaxin Wang Xu Jin Lina D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CAS 2024年第3期316-329,共14页
Objective To find a viable alternative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doses required for the patients with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and to improve efficacy and patient compliance.Methods In this study,we used gin... Objective To find a viable alternative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doses required for the patients with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and to improve efficacy and patient compliance.Methods In this study,we used ginger oil,a phytochemical with potential therapeutic properties,to prepare ginger oil patches.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was used to quantify the main active component of ginger oil,6-gingerol.Transdermal absorp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optimize the various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and permeation enhancers,including their type and concentration.Subsequently,the ginger oil patches were optimized and subjected to content determination and property evaluations.A PTSD mouse model was established using the foot-shock method.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ginger oil patches on PTSD was assessed through pathological sections,behavioral tests,and the evaluation of biomarkers such as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nterleukin-6(IL-6),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and melatonin(MT).Result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ginger oil patches exerted therapeutic effects against PTSD by inhibiting inflammatory responses and modulating MT and BDNF levels.Pharmacokinetic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ginger oil patches maintained a stable blood drug concentration for at least one day,addressing the rapid metabolism drawback of 6-gingerol and enhancing its therapeutic efficacy.Conclusions Ginger oil can be prepared as a transdermal drug patch that meets these requirements,and the bioavailability of the prepared patch is better than that of oral administration.It can improve PTSD with good patient compliance and ease of administration.Therefore,it is a promising therapeutic formu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PT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6-GINGEROL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patch Transdermal delivery
下载PDF
Element Analysis of Instrumented Sharp Indentations into Pressure-sensitive Materials
2
作者 Minh-Quy LE Seock-Sam KIM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77-282,共6页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conical indentation response of elastic-plastic solid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hydrostatic pressure dependence and the power law strain hardening. A larg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conical indentation response of elastic-plastic solid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hydrostatic pressure dependence and the power law strain hardening. A large number of 40 difierent combinations of elasto-plastic properties with n ranging from 0 to 0.5 and σy/E ranging from 0.0014 to 0.03 were used in the computations. The loading curvature C and the average contact pressure Pave were considered within the concept of representative strains and the dimensional analysis.Dimensionless func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se two parameters were formulated for each studied value of the pressure sensitivity. The results for pressure sensitive materials lie between those for Von Mises materials and the elastic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NDENTATI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pressure-sensitive materials
下载PDF
SEED SEMICONTINUOUS EMULSION MULTI-COPOLYMERIZATION OF (METH) ACRYLATES WITH HIGH-SOLID CONTENT: EFFECT OF THE OPERATION CONDITIONS
3
作者 王文俊 于在璋 +1 位作者 李伯耿 潘祖仁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62-172,共11页
The seeded semicontinuous emulsion multi-copolymerization of butyl acrylate (BA), 2-ethylhexyl acrylate (2EHA), methyl methacrylate (MMA), 2-hydroxyl propyl acrylate (HOPA) and acrylic acid (AA) was used to prepare th... The seeded semicontinuous emulsion multi-copolymerization of butyl acrylate (BA), 2-ethylhexyl acrylate (2EHA), methyl methacrylate (MMA), 2-hydroxyl propyl acrylate (HOPA) and acrylic acid (AA) was used to prepare the acrylic latexes with high-solid content. The effects of monomer emulsion feed rates (R(a)) and (R/E)(E) values, the ratio of emulsifier amount between the initial charge (R) and the addition monomer emulsion (E), on the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features, the viscosities, surface tensions,particle sizes and particle sizes distributions of latexes, T-g and the insoluble fractions of films, the 180 degrees peel strength, tack and holding power of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PSA) tapes, prepared from the latexes, were studied. Experimental study shows that the grafting and crosslinking fraction in the PSA tapes must be controlled within a suitable range to keep the balance of the 180 degrees peel strength, tack and holding pow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SEEDED SEMICONTINUOUS POLYMERIZATION LATEX HIGH-SOLID CONTENT ACRYLATE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
下载PDF
耐高温丙烯酸酯压敏胶研究进展
4
作者 薛刚 薛双乐 +5 位作者 张绪刚 孙明明 白雪峰 王磊 赵明 张斌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由于丙烯酸酯压敏胶耐高温性能不足而在诸多应用领域受到限制,近年来行业中涌现了诸多通过改性提升其耐温性的研究。本文对近年来有关丙烯酸酯压敏胶耐高温改性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对耐高温性能的测试方法进行了汇总和比较,对交联剂... 由于丙烯酸酯压敏胶耐高温性能不足而在诸多应用领域受到限制,近年来行业中涌现了诸多通过改性提升其耐温性的研究。本文对近年来有关丙烯酸酯压敏胶耐高温改性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对耐高温性能的测试方法进行了汇总和比较,对交联剂及交联方式研究、有机硅改性、丙烯酰胺化合物改性、含氟化合物改性、杂环类耐热单体改性等多种改性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对耐高温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压敏胶 耐高温 综述
下载PDF
仿壁虎微黏附阵列负压流场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5
作者 邱海飞 张嘉友 +3 位作者 李成创 武振阳 王超辉 许昊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88,共11页
针对壁虎独特的攀爬及多地形适应能力,利用负压操控方式对其生物学黏附阵列进行模拟。在真空度分析和吸附力计算基础上,将标准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应用于吸盘负压流场数值模拟。构建基于ICEM CFD和FLUENT的非结构性单相稳态流体计算域,采... 针对壁虎独特的攀爬及多地形适应能力,利用负压操控方式对其生物学黏附阵列进行模拟。在真空度分析和吸附力计算基础上,将标准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应用于吸盘负压流场数值模拟。构建基于ICEM CFD和FLUENT的非结构性单相稳态流体计算域,采用SIMPLE算法对其进行压力-速度耦合求解与分析,结果表明:负压流场存在明显湍流特征;出口管道区的动压(0.154 MPa)和流速(503 m/s)远大于内腔流域,且出口面中心流速约为入口面的4.8倍,有助于气流抽真空及负压形成。有限元静力学分析显示,吸盘底面边缘区域存在局部应力集中(>180 MPa),应适当增加其壁厚。通过仿生样机性能测试,验证了负压吸附机制及其实现方法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达到负压流场模拟预期,为壁虎黏附阵列仿生研究及其实践应用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 负压吸附 壁虎 黏附性能 真空度 流场 黏附阵列
下载PDF
环境因素对氧化石墨烯水泥基复合材料导电、压敏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梁政显 夏海廷 +2 位作者 索玉霞 颜峰 郭荣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2-63,共12页
制备水泥基传感器,实现水泥基体的自感应,是目前结构健康监测领域极具发展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将氧化石墨烯(GO)掺入水泥,制备氧化石墨烯水泥基材料(GO/CCs),能改善水泥基体的力学性能及压敏性能。因此,GO/CCs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制备水泥基传感器,实现水泥基体的自感应,是目前结构健康监测领域极具发展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将氧化石墨烯(GO)掺入水泥,制备氧化石墨烯水泥基材料(GO/CCs),能改善水泥基体的力学性能及压敏性能。因此,GO/CCs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由于水泥基传感器会受环境因素影响,环境的变化会使水泥复合材料的温度及含水量发生变化,这将影响水泥基传感器的实际使用。目前,环境因素对GO/CCs性能的影响研究较少,尤其是环境因素对GO/CCs导电性能、压敏性能的影响。本工作通过超声波与聚羧酸减水剂结合的方法,制备了不同GO掺量的GO/CCs试件,研究了含水量和温度对GO/CCs导电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含水量对不同GO掺量试件压敏性能的影响。通过SEM及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分析了GO/CCs的微观形貌及导电机理。结果表明,含水量及温度对GO/CCs的导电性能有较大影响,水分的提升使GO/CCs离子导电增强。温度敏感系数(TC)随GO掺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不同含水量状态的GO/CCs提升其压敏性能的最佳掺量不同。0.1%掺量的GO能使水饱合状态的GO/CC试件内部的电接触更加稳定。本研究为进一步推进水泥基传感器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复合材料 氧化石墨烯 导电性能 压敏性能 含水量 温度
下载PDF
丙烯酸酯基导电压敏胶研究进展
7
作者 徐丹 张军营 +3 位作者 牛栋华 宋佳赟 刘彤 程珏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4期10-18,共9页
综述了丙烯酸酯基导电压敏胶的三类填料的研究进展,包括金属填料、无机非金属填料以及杂化填料。对丙烯酸酯基导电压敏胶的结构设计进行了汇总,包括在丙烯酸酯基础上接入氨基甲酸酯键、环氧基团的导电压敏胶。最后对丙烯酸酯基导电压敏... 综述了丙烯酸酯基导电压敏胶的三类填料的研究进展,包括金属填料、无机非金属填料以及杂化填料。对丙烯酸酯基导电压敏胶的结构设计进行了汇总,包括在丙烯酸酯基础上接入氨基甲酸酯键、环氧基团的导电压敏胶。最后对丙烯酸酯基导电压敏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压敏胶 丙烯酸酯 导电填料
下载PDF
热熔压敏胶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彤 张军营 +4 位作者 马解放 高江南 徐丹 程珏 宋佳赟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9期1-8,共8页
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SIS基热熔压敏胶和聚氨酯热熔压敏胶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二者的优缺点、改性方法(如聚合改性、物理共混改性、化学改性)以及研究应用领域(如金属粘接、物流标签、建筑防水材料和医用胶粘剂等)进展,并对SIS基热熔压敏胶... 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SIS基热熔压敏胶和聚氨酯热熔压敏胶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二者的优缺点、改性方法(如聚合改性、物理共混改性、化学改性)以及研究应用领域(如金属粘接、物流标签、建筑防水材料和医用胶粘剂等)进展,并对SIS基热熔压敏胶和聚氨酯热熔压敏胶的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SIS 聚氨酯 热熔压敏胶
下载PDF
有机硅丙烯酸酯预聚体的合成及其在UV固化丙烯酸酯压敏胶中的应用
9
作者 陈柯宇 林晓丹 +1 位作者 王磊 廖平湘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3期23-30,共8页
利用单端羟基硅油、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丙烯酸羟乙酯制备了含有氨基甲酸酯基的有机硅丙烯酸酯预聚体。以此预聚体作为硬单体,丙烯酸异辛酯为软单体,低生物毒性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TPO-L)为光引发剂,采用紫外光(UV)固化... 利用单端羟基硅油、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丙烯酸羟乙酯制备了含有氨基甲酸酯基的有机硅丙烯酸酯预聚体。以此预聚体作为硬单体,丙烯酸异辛酯为软单体,低生物毒性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TPO-L)为光引发剂,采用紫外光(UV)固化聚合制备了吸水性、透水气性、耐水性和粘接性能优异的丙烯酸酯压敏胶。通过二正丁胺反滴定法探究了预聚体合成最佳温度、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工艺参数。研究了光照时间、光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对压敏胶固化程度的影响,以及预聚体含量对压敏胶粘接性能、吸水性和湿气透过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机硅丙烯酸酯预聚体合成中,第一步反应温度为40℃,第二步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都为60 min,催化剂最佳用量为0.10%(质量分数);在改性压敏胶制备中,光照120 s,光引发剂TPO-L用量为3%(质量分数),预聚体含量为20%时制备的压敏胶光固化程度较高,初粘力为21号球,180°剥离强度为5.7 N/(25 mm),持粘力超过360 h,对非极性表面PP板180°剥离强度为3.2 N/(25 mm);改性后的压敏胶吸水性、湿气透过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硅油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丙烯酸羟乙酯 预聚体 UV固化 压敏胶
下载PDF
单组分自交联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10
作者 周力军 刘明珠 +4 位作者 刘琮佩璘 程靖萱 黄伦 姚鲲 龚露露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3期45-49,共5页
采用了一种自交联功能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通过自由基聚合方式,制备了一种单组分可自交联无苯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系统研究了自交联单体含量对压敏胶剥离力、黏度、持粘性能和转化率的影响,优选出了NMA最佳使用量。研究结果表... 采用了一种自交联功能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通过自由基聚合方式,制备了一种单组分可自交联无苯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系统研究了自交联单体含量对压敏胶剥离力、黏度、持粘性能和转化率的影响,优选出了NMA最佳使用量。研究结果表明:当自交联单体NMA添加质量分数为0.2%时,压敏胶的剥离力、黏度符合要求,耐温性能优异,65℃高温持粘时间增至10 h,单体转化率较高(达95.2%)。将制得的压敏胶涂布于基材,应用于地毯保护膜,30 d后无翘边现象,且所用溶剂无甲苯,具有环保、低毒优势,证明了本产品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组分 自交联 N-羟甲基丙烯酰胺 丙烯酸酯 溶剂型压敏胶
下载PDF
经皮吸收促进剂用量对压敏胶黏附性的影响
11
作者 罗正 李茂键 +2 位作者 陈桂雪 刘亚男 赵南晰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59-364,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吸收促进剂(简称促透剂)用量对透皮贴剂中压敏胶黏附性的影响。方法选择Plurol■Oleique CC497为模型促透剂,两种不同内聚力聚丙烯酸酯压敏胶为模型压敏胶,制备不同促透剂用量的贴剂,测定初黏力、持黏力、180°剥离强... 目的探讨经皮吸收促进剂(简称促透剂)用量对透皮贴剂中压敏胶黏附性的影响。方法选择Plurol■Oleique CC497为模型促透剂,两种不同内聚力聚丙烯酸酯压敏胶为模型压敏胶,制备不同促透剂用量的贴剂,测定初黏力、持黏力、180°剥离强度和流变学参数。利用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压敏胶玻璃化转变温度;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促透剂与压敏胶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随着促透剂用量的增加,两种压敏胶初黏力提高,持黏力下降,高内聚力压敏胶在高促透剂用量下黏附性能仍较好。促透剂的加入会降低压敏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增加压敏胶分子流动性。红外光谱结果显示,Plurol■Oleique CC497与压敏胶间可能发生氢键作用,破坏了压敏胶聚合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黏附力发生变化。结论促透剂的加入会增加压敏胶的黏附性失效风险,在高促透剂用量下,应选择高内聚力压敏胶制备透皮贴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吸收促进剂 压敏胶 黏附性 贴剂
下载PDF
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胶乳赋能高端压敏胶“油改水”
12
作者 皮俊轲 范鑫 +5 位作者 赵辉 陈文东 曾明 葛煜州 吴荣生 罗英武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6期41-48,60,共9页
本文从压敏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出发,总结了高端压敏胶的设计思路。基于活性乳液聚合技术,设计并制备出了可满足高端胶带要求的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乳液,突破现有水性压敏胶性能不均衡、不耐湿热的困境,期待其能加速高端压敏胶的“油改水... 本文从压敏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出发,总结了高端压敏胶的设计思路。基于活性乳液聚合技术,设计并制备出了可满足高端胶带要求的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乳液,突破现有水性压敏胶性能不均衡、不耐湿热的困境,期待其能加速高端压敏胶的“油改水”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 丙烯酸酯乳液 水性压敏胶 压敏胶性能 物理交联
下载PDF
增塑剂在丙烯酸酯压敏胶中的扩散行为与影响
13
作者 吴季鸿 周启艳 +2 位作者 张晓辉 石一峰 钱军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2期35-42,共8页
为研究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在丙烯酸酯压敏胶中的扩散行为,制备了丙烯酸异辛酯(2-EHA)、丙烯酸甲酯(MA)和丙烯酸(AA)体系的压敏胶。采用分子量分布(GPC)、动态力学分析(DMA)、热失重分析(TG)和力学测试等方法,考察了引发剂用量... 为研究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在丙烯酸酯压敏胶中的扩散行为,制备了丙烯酸异辛酯(2-EHA)、丙烯酸甲酯(MA)和丙烯酸(AA)体系的压敏胶。采用分子量分布(GPC)、动态力学分析(DMA)、热失重分析(TG)和力学测试等方法,考察了引发剂用量、不同增塑剂浓度下交联剂用量,以及同一交联剂用量下不同增塑剂和增黏树脂用量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胶样分子量的增加,增塑剂DOP的扩散行为会减缓并趋于平衡;随着胶样交联程度的提高,增塑剂DOP的扩散行为会明显减缓;同时改变交联剂与DOP用量时,交联剂和DOP均会使初粘力和剥离强度降低;DOP进入含增黏树脂体系丙烯酸酯胶层后,粘接升降行为还会随增黏树脂含量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塑剂 压敏胶 扩散
下载PDF
蓖麻油基聚氨酯改性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4
作者 朱冲 王宝兰 +3 位作者 刘亦曾 马宇彤 佘静丽 李盛彪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7期37-42,共6页
以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合成了丙烯酸酯聚合物及相应的压敏胶,探讨了有关软硬单体添加量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以蓖麻油、聚丙二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以及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分两步制得蓖麻油基聚氨酯丙烯酸酯... 以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合成了丙烯酸酯聚合物及相应的压敏胶,探讨了有关软硬单体添加量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以蓖麻油、聚丙二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以及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分两步制得蓖麻油基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PUA)。采用化学改性法调节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的性能,结合紫外光固化技术,制备了基于蓖麻油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压敏胶,并对各步骤组分添加量、性能和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选择软硬单体比例为90:10时,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的性能相对最佳。(2)PUA预聚物反应中,当m(蓖麻油):m(聚丙二醇)=4∶6时,预聚物的性能相对最佳。(3)在制备基于蓖麻油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压敏胶时,通过对其180°剥离强度和持粘性的分析,得出蓖麻油基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的相对最佳用量为3%。(4)探讨了双官能的活性稀释剂NPGDA添加量对固化后压敏胶性能的影响。从固化后黏度、凝胶率、180°剥离强度及持粘时间的情况来看,选择活性稀释剂的添加量为4%较为合适。(5)对改性后的压敏胶进行热稳定性分析,并对比改性前后的持粘性、180°剥离强度和固化时间。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压敏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持粘时间、180°剥离强度以及固化时间都有了大幅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压敏胶 UV固化 蓖麻油改性
下载PDF
乳液型丙烯酸压敏胶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15
作者 黄云 郑琛 李浩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9期59-64,共6页
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因优异的性能而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乳液型丙烯酸压敏胶的改性方法,包括松香类增黏树脂改性、交联改性、有机SiO2改性、纳米材料改性等,综述了丙烯酸压敏胶的相关应用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
关键词 压敏胶 丙烯酸酯 改性 应用
下载PDF
活性稀释剂对电子束(EB)固化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马军翔 陈毅鹏 +1 位作者 罗静 刘仁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为推进EB固化在压敏胶制造中的应用,使用聚氨酯丙烯酸酯和不同类型的活性稀释剂通过EB固化制备了一系列压敏胶,系统研究了活性稀释剂结构和EB辐照剂量对压敏胶凝胶含量、双键转化率以及黏合性能等的影响,并与UV固化压敏胶进行对比。结... 为推进EB固化在压敏胶制造中的应用,使用聚氨酯丙烯酸酯和不同类型的活性稀释剂通过EB固化制备了一系列压敏胶,系统研究了活性稀释剂结构和EB辐照剂量对压敏胶凝胶含量、双键转化率以及黏合性能等的影响,并与UV固化压敏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压敏胶固化完全所需的辐照剂量不同,且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辐照剂量可提升压敏胶的黏合性能;丙烯酸羟乙酯(HEA)、丙烯酸四氢糠基酯(THFA)和丙烯酸异冰片酯(IBOA)的EB固化压敏胶在较低的辐照剂量(40 kGy)具有较高的双键转化率(>90%)和凝胶含量(>80%),其中HEA可与树脂形成氢键作用进而提升压敏胶的黏合性能;含柔性结构的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丙烯酸月桂酯(LA)、乙氧基乙氧基乙基丙烯酸酯(EOEOEA)压敏胶的黏合性能较低,且所需辐照剂量较高(>60 kGy);EB固化压敏胶比UV固化压敏胶表现出较好的持黏力和耐高温性能,但环形初黏力和剥离强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敏胶 EB固化 活性稀释剂 黏合性能
下载PDF
四氢呋喃对SIS聚合反应、产品物性及应用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池曙辉 邹浩 +1 位作者 王占高 向贞芬 《弹性体》 CAS 2024年第3期60-63,共4页
研究了制备热塑性弹性体SIS时,溶剂中四氢呋喃含量对聚合反应、产品结构、力学性能及应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溶剂中四氢呋喃含量,虽然可以加快聚合反应速率,但会导致产品中聚异戊二烯段的支链结构含量上升,进而降低产品的拉伸强... 研究了制备热塑性弹性体SIS时,溶剂中四氢呋喃含量对聚合反应、产品结构、力学性能及应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溶剂中四氢呋喃含量,虽然可以加快聚合反应速率,但会导致产品中聚异戊二烯段的支链结构含量上升,进而降低产品的拉伸强度和热熔压敏胶的持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四氢呋喃 支链结构 力学性能 热熔压敏胶
下载PDF
UV光固化可剥离压敏胶带的研制
18
作者 冯笑 陈亚芹 +3 位作者 张旭锋 胡永其 王志宏 李玉川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8期41-45,共5页
以聚丙烯酸酯压敏胶为基胶,加入齐聚物、多官能团活性稀释剂和光引发剂配制成胶液,然后涂敷于PET基膜上制备成UV光固化可剥离压敏胶带。研究了齐聚物、多官能团活性稀释剂和光引发剂的用量对胶带性能的影响,通过测试180°剥离强度... 以聚丙烯酸酯压敏胶为基胶,加入齐聚物、多官能团活性稀释剂和光引发剂配制成胶液,然后涂敷于PET基膜上制备成UV光固化可剥离压敏胶带。研究了齐聚物、多官能团活性稀释剂和光引发剂的用量对胶带性能的影响,通过测试180°剥离强度、残胶情况优化出各组分最佳用量,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其光固化过程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1)聚丙烯酸酯胶粘剂129A基体为100份、齐聚物用量30份、活性稀释剂用量50份、光引发剂用量0.8份时,制备的UV固化可剥离型胶带减黏效果突出,无残胶,综合性能优异。与晶圆初始粘接力高达10.3 N/25 mm,经UV光照射后瞬间失黏,粘接力为0.3 N/25 mm,易剥离,满足芯片的特殊加工要求。(2)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光固化反应过程进行了表征。随着光固化过程的进行,碳碳双键的红外吸收峰逐渐减弱至消失,体系中发生了碳碳双键交联反应,形成交联结构,使胶由“黏”变为“失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敏胶 UV固化 齐聚物 活性稀释剂
下载PDF
压敏胶乳液的泡沫产生机理及应用性能影响研究
19
作者 张鹏 李莹 +6 位作者 贾永华 王乐歌 郭宁 张慧琴 程靖轩 李华新 林昱辉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8期35-40,共6页
制备了不同乳化剂用量的丙烯酸乳液,分析了丙烯酸乳液配方合成工艺及泡沫产生的机理,探讨了乳化剂用量、乳液表面张力、乳液固含率和消泡剂对压敏胶乳液泡沫及应用性能的影响。明确了乳化剂较高的起泡率、泡沫过高的表面张力、高固含乳... 制备了不同乳化剂用量的丙烯酸乳液,分析了丙烯酸乳液配方合成工艺及泡沫产生的机理,探讨了乳化剂用量、乳液表面张力、乳液固含率和消泡剂对压敏胶乳液泡沫及应用性能的影响。明确了乳化剂较高的起泡率、泡沫过高的表面张力、高固含乳液导致旋转黏度偏大、消泡剂选型与用量等因素是泡沫产生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乳化剂的用量不仅对压敏胶耐候性及乳液聚合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对泡沫的产生也有较大影响。综合考虑,乳化剂的用量控制在0.50%为宜。(2)压敏胶乳液体系中表面张力控制直接关系到泡沫表面张力的变化,乳液表面张力应控制在38~40 mN/m范围内。(3)压敏胶乳液固含率直接影响乳液的旋转黏度和泡沫量,对乳液应用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4)适量添加消泡剂是提升压敏胶乳液消泡能力的最佳方案,应用条件较为便利。不同体系的消泡剂对泡沫的消除都有较好的效果,其中矿物油消泡剂-A和聚醚消泡剂-C在添加质量分数为0.05%时,能提供较好的消泡性能、耐候性能和成膜性能,其综合应用效果优于其他体系消泡剂。(5)消泡剂的添加方式可以影响消泡剂的分散性能,采用乳液乳化分散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改善消泡剂的分散性,降低乳液泡沫的同时,改善乳液的成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敏胶乳液 泡沫 消泡剂 乳化剂 表面张力
下载PDF
掺配高苯乙烯含量SIS对热熔压敏胶性能影响
20
作者 朱金柱 曹秀生 +1 位作者 冒弘 周建东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以台橡SIS 4113作为SIS基热熔压敏胶热嵌段共聚物主体,掺配两种高苯乙烯含量SIS 4211和4411,通过熔融混合法制备SIS型热熔压敏胶。考察了不同高苯乙烯SIS掺配量变化对热熔压敏胶基础性能、黏着特性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 以台橡SIS 4113作为SIS基热熔压敏胶热嵌段共聚物主体,掺配两种高苯乙烯含量SIS 4211和4411,通过熔融混合法制备SIS型热熔压敏胶。考察了不同高苯乙烯SIS掺配量变化对热熔压敏胶基础性能、黏着特性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掺混4211及4411比例的提高,热熔压敏胶的黏度降低、软化点升高,且掺混4411效果变化尤其明显,对于黏着性能、高温持粘性、剪切破坏温度均明显提升。(2)掺混4211的环形初粘力、180°剥离力稍有波动;而掺混4411对润湿性能影响较大,环形初粘力及180°剥离力均有明显降低。(3)流变曲线显示,掺混比例升高后,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点及流动点逐渐升高,储能模量明显升高,与高温持粘测试结果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苯乙烯含量SIS 热熔压敏胶 黏着性能 流变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