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ation of Dividing Wall Column with Heat Transfer Process Across the Wall for Feed Properties Varia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Hu Yuqi Li Chunli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2期118-124,共7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thermal-coupled effect across the wall and the optimal heat transfer region of the wall for enhancing the energy saving effect of dividing wall column (DWC), and also studies the effects of...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thermal-coupled effect across the wall and the optimal heat transfer region of the wall for enhancing the energy saving effect of dividing wall column (DWC), and also studies the effects of feed thermal condition (q) and middle component composition of feed (cB) on the heat transfer process, the optimal heat transfer region, and the maximum heat transfer quantity across the wal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heat transfer quantity across the wall and the potential for energy saving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q, while with the limitation of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cross the wall, the beneficial heat transfer effect between certain range of stages, which are involved in the optimal heat transfer region, cannot be realized completely for a specific value of q. Besides, compared with q, a changing cB does not change the degree of realizing the beneficial heat transfer effect, but can bring about the variation of liquid split ratio (RL) and vapor split ratio (Rv). Thus, for achieving a maximum energy-saving effect of DWC, different q and cB need to find its own corresponding suitable heat transfer process across the w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viding WALL COLUMN heat transfer process thermal-coupled effect feed properties
下载PDF
Effect of diets on the feeding behavior and 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of suspension-feeding sea cucumber Cucumaria frondosa 被引量:1
2
作者 YU Zonghe ROBINSON Shawn +2 位作者 MACDONALD Bruce LANDER Terralynn SMITH Craig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3期883-893,共11页
The suspension-feeding sea cucumber Cucumaria frondosa has become commercially important in recent years.Finding proper diets is the first important step for intensive aquaculture of this sea cucumber.In this study,ad... The suspension-feeding sea cucumber Cucumaria frondosa has become commercially important in recent years.Finding proper diets is the first important step for intensive aquaculture of this sea cucumber.In this study,adult C.frondosa were exposed to one of the following diet treatments:control(no diet provided),two powdered seaweeds(Ascophyllum nodosum and Saccharina latissima),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microalgal diet(shellfish diet)and natural seston.The effects of diets on the feeding behavior and 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of sea cucumbers were investigated after a 5-week rearing period.Results show that sea cucumbers fed with shellfish diet exhibit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tentacle insertion rate(1.80±0.20 insertion/min)than these fed with seaweed powders,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fed by seaweed powders.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on the fecal production rate among the feeding groups.The minimum oxygen consumption rate was observed in the control group(5.76±0.99μg O2/(g·h)),which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dividuals fed with A.nodosum,shellfish diet,and natural seston;however,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shown between those of control and S.latissimi groups.The maximum ammonium excretion rate was found in the A.nodosum group(0.03±0.01μmol/(g·h)),which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groups.The minimum O/N ratio was observed in the A.nodosum group(14.57±1.04),which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S.latissima,shellfish diet,and natural seston groups.Individuals fed with seaweed powders had similar 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with these fed with microalgae diet and natural seston,indicating that A.nodosum and S.latissima can be explored as promising diets for intensive aquaculture of C.frondo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 CUCUMBER CUCUMARIA frondosa PHYSIOLOGICAL property feeding behavior NUTRITIONAL condition
下载PDF
Factors Affecting Quality and Granulating Property of Pellet Feed 被引量:1
3
作者 LI Yan-cong WAN Zhi-sheng +1 位作者 SHAN Hui-yong SONG Xin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1年第1期5-6,10,共3页
In order to ensure quality of pellet feed and improv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animals,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and granulating property of pellet feed we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raw materials, process a... In order to ensure quality of pellet feed and improv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animals,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and granulating property of pellet feed we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raw materials, process and equipments. The effects of these factors on production of pellet feed decline in the following order: composition and proportion of raw materials; material fineness; refining temperature and other refining factors; equipments like ring die and press roller; and cooling and drying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llet feed QUALITY Granulating property FACTORS
下载PDF
Potential Use of Multipurpose <i>Paulownia elongata</i>Tree as an Animal Feed Resource 被引量:1
4
作者 Whitley Marshay Stewart Brajesh Nanda Vaidya +2 位作者 Ajit Kumar Mahapatra Thomas Howard Terrill Nirmal Joshee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8年第6期1212-1227,共16页
Paulownia is known as an economically important multipurpose tree genus due to its fast growth and short-rotation harvesting for timber. There is interest in growing Paulownia species as a woody biofuel crop. There ar... Paulownia is known as an economically important multipurpose tree genus due to its fast growth and short-rotation harvesting for timber. There is interest in growing Paulownia species as a woody biofuel crop. There are reports on its leaves being rich in nitrogen and double as good fodder, as well as fertilizer (green manure). Nutritional properties of Paulownia elongata leaves collected at monthly intervals from Paulownia Demonstration Plot, Fort Valley State University (FVSU), Fort Valley, Georgia, USA, from April to November, 2011, were studied. The leaves were dried and analyzed for crude protein (CP),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 acid detergent fiber (ADF), acid detergent lignin (ADL), fat, gross energy, and ash content. The CP, NDF, ADF, ADL, fat and ash content ranged from 14% - 23%, 29% - 55%, 18% - 42%, 10% - 22%, 2% - 4%, and 6% - 9%,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Paulownia leaves have potential as a feed resource for livestock. Forage potential research was followed up by developing protocols to manufacture feed pellets with 75% and 95% leaf component and assessing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 is an economic market potential for the by-products of Paulownia, which is usually grown for tim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ed PELLETS FODDER FORAGE Analysis Nutritional properties
下载PDF
饲料级磷酸盐对玉米豆粕混合粉料理化特性及颗粒饲料质量的影响
5
作者 廖莹 杨洁 +6 位作者 李军国 刘巍 邵爽 卢丽枝 张玉柱 李俊 沈水宝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109-6120,共12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饲料级磷酸盐对玉米豆粕混合粉料理化特性及颗粒饲料质量的影响。将粉碎好的玉米和豆粕按质量比6∶4进行混合,对照组不添加饲料级磷酸盐,试验组添加2%的不同饲料级磷酸(磷酸氢钙、粉状磷酸二氢钙、粒状磷酸二氢钙、...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饲料级磷酸盐对玉米豆粕混合粉料理化特性及颗粒饲料质量的影响。将粉碎好的玉米和豆粕按质量比6∶4进行混合,对照组不添加饲料级磷酸盐,试验组添加2%的不同饲料级磷酸(磷酸氢钙、粉状磷酸二氢钙、粒状磷酸二氢钙、粉状磷酸一二钙和粒状磷酸一二钙),比较混合粉料的流动特性、水合特性及糊化特性;混合粉料经调质、制粒,比较制粒性能及颗粒饲料质量。结果表明:1)不同饲料级磷酸盐的理化特性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磷酸氢钙的休止角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级磷酸盐(P<0.05),水溶性指数显著低于其他饲料级磷酸盐(P<0.05)。2)不同饲料级磷酸盐组与对照组相比,混合粉料的松散密度除磷酸氢钙组外均显著增大(P<0.05),振实密度除磷酸氢钙组和粒状磷酸一二钙组外均显著增大(P<0.05),压缩度除磷酸氢钙组外均显著降低(P<0.05)。磷酸氢钙组混合粉料的松散密度显著小于其他饲料级磷酸盐组(P<0.05),压缩度显著大于其他饲料级磷酸盐组(P<0.05)。同一种饲料级磷酸盐的粒状组的松散密度显著高于粉状组(P<0.05),压缩度则显著低于粉状组(P<0.05)。各饲料级磷酸盐组混合粉料的峰值黏度、保持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及回生值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除磷酸氢钙组外糊化温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各饲料级磷酸盐组颗粒饲料产量显著提高(P<0.05),淀粉糊化度显著降低(P<0.05),颗粒耐久性(PDI)和硬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磷酸氢钙组的PDI最高。综合考虑饲料级磷酸盐的成本及加工制粒效果,在满足动物营养需求的条件下,5种饲料级磷酸盐中以磷酸氢钙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级磷酸盐 理化特性 混合粉料 颗粒饲料质量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饲料级磷酸盐理化特性评价
6
作者 廖莹 刘巍 +6 位作者 李军国 李俊 杨洁 沈水宝 张玉柱 李悦伊 李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9-306,共8页
该研究旨在探究不同饲料级磷酸盐理化特性指标的差异,分析其相关性,找出关键理化特性指标,并建立饲料级磷酸盐的评价体系。选取常用的5种磷酸氢钙、4种磷酸二氢钙和3种磷酸一二钙为试验材料,测定分析水分、比表面积、滑动摩擦角、休止... 该研究旨在探究不同饲料级磷酸盐理化特性指标的差异,分析其相关性,找出关键理化特性指标,并建立饲料级磷酸盐的评价体系。选取常用的5种磷酸氢钙、4种磷酸二氢钙和3种磷酸一二钙为试验材料,测定分析水分、比表面积、滑动摩擦角、休止角、松散密度、振实密度、压缩度、吸水性指数、水溶性指数及溶胀度等理化特性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精简理化特性指标,并计算各样品的综合得分。结果表明:1)不同饲料级磷酸盐理化特性存在一定差异,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饲料级磷酸盐的休止角与比表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9,P<0.01);压缩度与休止角呈极显著正相关(r=0.926,P<0.01);溶胀度与吸水性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0,P<0.01)、与水溶性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987,P<0.01)。2)运用主成分分析,提取了3个有效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8.27%,确定休止角、比表面积、松装密度、压缩度及水溶性指数为关键的理化特性指标。饲料级磷酸盐理化特性得分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磷酸氢钙、磷酸一二钙、磷酸二氢钙,粒状磷酸盐得分较低。综合分析,从饲料级磷酸盐的理化特性考虑,为改善多元化配方的加工性能和颗粒饲料质量,可优先选用磷酸氢钙,研究为不同饲料级磷酸盐在饲料中的应用提供数据基础及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理化特性 主成分分析 饲料级磷酸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基于竞聚率设计制备组成均匀的聚羧酸减水剂
7
作者 赵美丽 王子明 +3 位作者 刘晓 王亚丽 郭金波 张冠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82-1392,共11页
基于实验得到的聚羧酸减水剂(PCE)共聚单体的竞聚率数据,采用控制转化率和补加活泼单体相结合的方法,结合理论计算和实际测定结果,确定了活泼单体丙烯酸(AA)补加时间及补加量,使其在共聚过程中始终与大单体异丁烯基聚乙二醇醚(MAPEG)组... 基于实验得到的聚羧酸减水剂(PCE)共聚单体的竞聚率数据,采用控制转化率和补加活泼单体相结合的方法,结合理论计算和实际测定结果,确定了活泼单体丙烯酸(AA)补加时间及补加量,使其在共聚过程中始终与大单体异丁烯基聚乙二醇醚(MAPEG)组成保持基本不变,以保证聚合反应不同时间段生成的共聚物组成和结构与设计值一致。为系统研究控制工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将其与传统投料工艺反应过程中所得产物的组成对比,考察了控制共聚物组成对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竞聚率的控制工艺制备PCE过程中,分段补加消耗较快的AA抑制了AA和MAPEG在共聚物瞬时组成的变化幅度,共聚物的平均酸醚比[n(AA)/n(MAPEG)]分别为2.8、3.8、4.8,基本接近设计酸醚比(3.0、4.0、5.0);其制备的PCE平均主链长度及主链上羧基含量、大单体含量较高,使PCE覆盖面积和吸附层厚度增大,从而提升了水泥净浆初始流动度和流动保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酸减水剂 竞聚率 控制工艺 结构参数 分散性能 建筑用化学品
下载PDF
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Ti-6Al-4V钛合金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明志 胡嘉南 +5 位作者 辛社伟 张思远 刘志博 张家豪 杨义 王皞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12-923,共12页
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技术因其电子束能量密度高、所处真空环境等优势,逐渐成为金属增材制造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回顾了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介绍了一种新型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技术——同轴送丝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 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技术因其电子束能量密度高、所处真空环境等优势,逐渐成为金属增材制造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回顾了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介绍了一种新型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技术——同轴送丝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结合作者课题组近几年的研究工作,针对Ti-6Al-4V钛合金的成形缺陷、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对传统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技术和同轴送丝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技术进行了对比论述,其中同轴送丝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有望沉积β晶粒更细、更等轴的钛合金构件。最后结合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对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的发展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电子束熔丝 TI-6AL-4V 缺陷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石粉添加比例对玉米-豆粕混合粉料理化性质及颗粒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刘巍 廖莹 +5 位作者 杨洁 李军国 李俊 沈水宝 李悦伊 李春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62-4069,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比例石粉对玉米-豆粕混合粉料理化性质及颗粒质量的影响。将玉米和豆粕粉碎后按质量比例6∶4混合,并分别添加0(对照组)、1%、2%、3%、4%的石粉(饲料级),测定添加不同比例石粉的混合粉料的粉体特性、水合特性、糊...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比例石粉对玉米-豆粕混合粉料理化性质及颗粒质量的影响。将玉米和豆粕粉碎后按质量比例6∶4混合,并分别添加0(对照组)、1%、2%、3%、4%的石粉(饲料级),测定添加不同比例石粉的混合粉料的粉体特性、水合特性、糊化特性等理化特性和制粒后的颗粒质量。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4个试验组的摩擦角和休止角显著减小(P<0.05),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显著升高(P<0.05),豪斯纳(Hausner)指数显著降低(P<0.05)。2)石粉添加比例对混合粉料的水溶性指数、吸水性指数和溶胀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3)混合粉料的峰值黏度、保持黏度、崩解值、回生值和最终黏度随着石粉添加比例的增加先降低后趋于稳定,2%、3%和4%组之间上述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糊化温度各组之间无显著变化(P>0.05)。4)与对照组相比,4个试验组的吨料电耗、淀粉糊化度、颗粒耐久性(PDI)均显著降低(P<0.05),生产速率显著升高(P<0.05),成形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石粉添加比例的增加,硬度逐渐降低,且3%和4%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石粉对提高混合粉料的流动性和制粒机产能有促进作用,同时还能降低饲料生产的吨料电耗,但会造成颗粒饲料的淀粉糊化度、硬度和PDI降低。在实际生产中,在满足颗粒质量和动物营养需求的条件下,可以适量添加石粉以提高制粒机的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级石粉 理化特性 制粒性能 颗粒质量
下载PDF
送丝速度对铝/钢激光熔钎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周勇 孙有平 +1 位作者 何江美 李旺珍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36,共6页
采用ER2319焊丝进行了6061-T6铝合金/Q235镀锌钢光纤激光熔钎焊接,分析了送丝速度对接头成型、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激光功率为1.2 kW,焊接速度为1.2 m/min时,送丝速度在1.2~3.0 m/min范围内均可获得有效接头。接头的... 采用ER2319焊丝进行了6061-T6铝合金/Q235镀锌钢光纤激光熔钎焊接,分析了送丝速度对接头成型、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激光功率为1.2 kW,焊接速度为1.2 m/min时,送丝速度在1.2~3.0 m/min范围内均可获得有效接头。接头的抗拉强度随着送丝速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减小的趋势,当送丝速度为2.4 m/min时平均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为116.15 MPa。当送丝速度为1.8、2.4 m/min时,接头的上下表面的金属间化合物层可控制在10μm以内,而对接界面处的金属间化合物层厚度随着送丝速度的改变变化不明显,对接界面的IMC层主要由FeAl、FeAl_(2)、Fe_(4)Al_(13)相组成。接头的断裂形式为典型的解理断裂模式,而位于润湿铺展在钢表面的铝合金处则为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钢激光熔钎焊 送丝速度 金属间化合物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高氮不锈钢光丝同轴激光增材组织与性能研究
11
作者 丁建祥 张伟 +2 位作者 程远 彭勇 王克鸿 《电焊机》 2024年第11期105-112,共8页
为研究光丝同轴激光增材技术在制备高氮不锈钢块体材料中的应用潜力,采用直径1.2 mm、氮含量为0.71 wt.%的高氮钢丝材,通过光丝同轴激光增材技术进行多道多层增材试验。利用工业CT扫描、氮含量分析、组织形貌观察、物相分析及力学性能... 为研究光丝同轴激光增材技术在制备高氮不锈钢块体材料中的应用潜力,采用直径1.2 mm、氮含量为0.71 wt.%的高氮钢丝材,通过光丝同轴激光增材技术进行多道多层增材试验。利用工业CT扫描、氮含量分析、组织形貌观察、物相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增材块体的内部质量、氮含量、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增材块体中存在少量未熔合缺陷,主要分布在底部,且一般出现于每一层的前两道附近,等效直径主要分布于200~300μm。内部存在大量细小孔洞状低密度缺陷,其体积占比为0.073%,其中约90%的等效直径区间为1.5~7.5μm。中部和顶部的氮含量都在0.66 wt.%以上,氮损失均低于7.5%;底部氮含量降至0.58 wt.%,氮损失为19%。物相分析表明,增材块体主要为奥氏体γ-Fe相,通过SEM和EDS可发现基体材料中存在少量α-Fe枝晶和Mn的氧化物。金相观察发现,增材块体主要由细小的柱状晶和等轴晶组成。增材块体底部力学性能较好,中部各向异性较小。其增材方向上的硬度分布为315~355 HV,且底部明显高于中部和顶部。块体中部增材方向抗拉强度875 MPa,屈服强度为679 MPa,延伸率为50%;行进方向抗拉强度为908 MPa,屈服强度为685 MPa,延伸率为34%。此外,块体底部行进方向的抗拉强度为997 MPa,屈服强度为770 MPa,延伸率为43%。本研究证实了光丝同轴激光增材技术制备高氮不锈钢块体材料的可行性,为高氮不锈钢增材制造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氮不锈钢 光丝同轴激光增材技术 缺陷检测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DD5缓进磨削表面粗糙度和硬化率对疲劳性能影响研究
12
作者 靳淇超 包虎子 +4 位作者 李良万 汪文虎 张锦淇 叶子银 郭磊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72-1479,共8页
为研究DD5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缓进磨削表面粗糙度和硬化率对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理,设计实验并进行了试件磨削与疲劳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的增大引起应力集中加剧,导致疲劳性能降低,不同磨削工艺下表面粗糙度由0.347μm增大到... 为研究DD5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缓进磨削表面粗糙度和硬化率对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理,设计实验并进行了试件磨削与疲劳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的增大引起应力集中加剧,导致疲劳性能降低,不同磨削工艺下表面粗糙度由0.347μm增大到0.687μm,其疲劳寿命由5.51×10^(5)降至3.38×10^(5),下降率约38.66%;表面粗糙度小于0.4μm时表面硬化可提高试件疲劳寿命,表面粗糙度超过0.4μm时表面硬化对疲劳性能的影响不显著;形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表面粗糙度的提高,磨削表面耕犁产生的沟壑数量和深度均增大,疲劳载荷作用下磨削表面裂纹源数量增加、应力集中加剧,从而导致疲劳寿命降低。较小的表面粗糙度与较大的表面硬化率均可提高DD5缓进磨削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5高温合金 缓进磨削 表面粗糙度 表面硬化率 疲劳性能 断裂机理
下载PDF
不同制备工艺对钢纤维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剑宏 于博翔 +2 位作者 夏志鹏 杨华 孙会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89-3796,共8页
钢纤维混凝土可起到减少混凝土开裂、提高结构韧性等作用,已逐渐被应用于隧道衬砌支护。但制备工艺决定了钢纤维在混凝土基体中的分布,从而严重影响钢纤维混凝土性能,因此亟须开展针对钢纤维分布与制备工艺之间关系的研究。从实际工程出... 钢纤维混凝土可起到减少混凝土开裂、提高结构韧性等作用,已逐渐被应用于隧道衬砌支护。但制备工艺决定了钢纤维在混凝土基体中的分布,从而严重影响钢纤维混凝土性能,因此亟须开展针对钢纤维分布与制备工艺之间关系的研究。从实际工程出发,选用6种钢纤维混凝土制备工艺,浇筑了18根梁试件,开展钢纤维混凝土抗弯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MT1制备工艺的端钩型钢纤维混凝土在破坏位置、钢纤维分布、钢纤维外露角度、外露长度、抗弯强度等方面均表现出良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混凝土 抗弯性能 纤维分布 制备工艺 投料顺序 工程应用
下载PDF
具有益生功能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特性研究
14
作者 董惠心 赵龙妹 +4 位作者 冯铭 李旺 李元晓 曹平华 何万领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1期146-155,共10页
本研究旨在筛选出产酶能力及抑菌性能优良的发酵菌株,为新型饲料资源的开发和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提供参考。以蜡样芽胞杆菌菌株H14为出发菌株,分析其酶学特性和抑菌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发酵菜籽粕的饲料添加量与发酵时间进行优化。筛... 本研究旨在筛选出产酶能力及抑菌性能优良的发酵菌株,为新型饲料资源的开发和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提供参考。以蜡样芽胞杆菌菌株H14为出发菌株,分析其酶学特性和抑菌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发酵菜籽粕的饲料添加量与发酵时间进行优化。筛选鉴定出一株产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木聚糖酶的蜡样芽胞杆菌H14。产纤维素酶最适反应条件为60℃,pH 9,酶活11.51 U/mL,蛋白酶酶活73.68 U/mL,淀粉酶酶活5.96 U/mL,木聚糖酶酶活14.02 U/mL。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大抑菌直径分别为18.200±0.200 mm和17.567±0.493 mm。发酵菜籽粕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为菜籽粕添加量25%,发酵48 h,酶活为12.608 U/mL,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佳抑菌效果分别为菜籽粕添加量25%,发酵48 h,抑菌直径为24.933±0.204 mm;菜籽粕添加量25%,发酵72 h,抑菌直径为27.400±0.529 mm,发酵产物含蔗糖、木糖、葡萄糖。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筛选出一株具有良好产酶和抑菌特性的发酵菌株H14,其在发酵菜籽粕生产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为未来发酵饲料的研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筛选鉴定 酶学特性分析 发酵菜籽粕 抑菌性能 发酵菌株 纤维素酶 蛋白酶 淀粉酶 木聚糖酶 饲料资源转化 抗生素替代品
下载PDF
内环化聚(β-氨基酯)的制备与生物物理性能
15
作者 雍海洋 李智立 +1 位作者 郭蕊 周德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38,共6页
拓扑结构对聚合物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调控聚合条件制备内环化聚(β-氨基酯)并探究其生物物理性能.以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和4-吗啉丙胺(MPA)为单体并控制其投料比及体系单体浓度,利用迈克尔加成反应制备了两种内环化聚(... 拓扑结构对聚合物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调控聚合条件制备内环化聚(β-氨基酯)并探究其生物物理性能.以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和4-吗啉丙胺(MPA)为单体并控制其投料比及体系单体浓度,利用迈克尔加成反应制备了两种内环化聚(β-氨基酯).使用凝胶渗透色谱仪(GPC)、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对内环化聚(β-氨基酯)的化学组成、拓扑结构和生物物理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环化度的增加,聚(β-氨基酯)对DNA压缩能力增强,降解速率加快,质子缓冲能力提高,细胞毒性增大.本文研究结果为制备和表征内环化聚(β-氨基酯)提供了新思路,也为设计有效的基因递送载体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结构 内环化聚(β-氨基酯) 投料比 生物物理性能
下载PDF
3.1 Mt/a国产连续重整装置运行分析
16
作者 潘龙 张卫琪 徐凯舰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10期12-15,共4页
某公司3.1 Mt/a连续重整装置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超低压连续重整(SLCR)技术,选用连续重整催化剂PS-Ⅵ,是目前国产化规模最大的连续重整装置。装置大型化后热态考核阶段,反应-再生系统各设备、管线支吊架位移正常,与设计数据吻合... 某公司3.1 Mt/a连续重整装置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超低压连续重整(SLCR)技术,选用连续重整催化剂PS-Ⅵ,是目前国产化规模最大的连续重整装置。装置大型化后热态考核阶段,反应-再生系统各设备、管线支吊架位移正常,与设计数据吻合。装置投料开工后,反应-再生系统热位移趋势与热态考核结果一致。装置性能考核结果表明:在原料芳烃潜含量比设计值低7.49百分点的情况下,装置C_(5)^(+)液体收率为88.15%,纯氢收率为3.80%,脱戊烷油芳烃的质量分数为82.84%,芳烃转化率为172%。装置运行半年后,催化剂粉尘量稳定在8~12 kg/d,各项经济指标参数良好,PS-Ⅵ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反应活性、选择性及较低的磨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重整装置 热态考核 催化剂装填 进料换热器 进料性质 物料平衡 能耗 氯化氢
下载PDF
焦作矿区煤泥超高压压滤脱水系统的优化与应用
17
作者 王怀 《选煤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46-52,共7页
为解决焦作矿区煤泥产量大、水分高、热值低、销售难等问题,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中马村矿选煤厂为试点,先后在该矿区建设了14套煤泥超高压压滤系统。文章介绍了超高压压滤的工艺、主要设备选型及布置方案,并通过对压滤入料粒... 为解决焦作矿区煤泥产量大、水分高、热值低、销售难等问题,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中马村矿选煤厂为试点,先后在该矿区建设了14套煤泥超高压压滤系统。文章介绍了超高压压滤的工艺、主要设备选型及布置方案,并通过对压滤入料粒度组成、入料浓度、给料压力、压榨压力等参数的分析及优化,确定了最佳压滤操作参数。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压滤入料中>0.5 mm粒级物料易堵塞入料软管或聚集在滤板凸台区域而损坏滤布,应尽量减少;压滤上料时间随着入料浓度、给料压力的增加而减少,二者最佳值分别550 g/L和1.1 MPa;压滤煤泥水分随压榨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各矿压榨压力最佳值不同,可根据生产需要加以调整。影响因素优化后生产实践表明:煤泥超高压压滤系统运行稳定,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高;压滤周期显著降低至70 min左右,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煤泥水分则可降至14.5%左右,发热量平均提高约2.84 MJ/kg,降水提质效果良好;煤泥经破碎后能够直接销售或掺配至电煤销售,每年可新增经济效益7740.82万元,实现了煤泥无量化生产,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均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脱水 超高压压滤 入料性质 给料压力 压榨压力 压滤周期 煤泥水分
下载PDF
催化汽油辛烷值降低的原因分析
18
作者 张静林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CAS 2024年第2期33-36,共4页
分析某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汽油辛烷值趋势,结合装置原料性质、操作条件、催化剂性质,得出原料性质显著影响催化汽油研究法辛烷值的结论。当催化原料中的石蜡基比例大于20%时,汽油研究法辛烷值易低于91.5;当通过终止剂喷嘴回炼直馏汽油时,... 分析某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汽油辛烷值趋势,结合装置原料性质、操作条件、催化剂性质,得出原料性质显著影响催化汽油研究法辛烷值的结论。当催化原料中的石蜡基比例大于20%时,汽油研究法辛烷值易低于91.5;当通过终止剂喷嘴回炼直馏汽油时,汽油研究法辛烷值会降低,直馏汽油回炼量达到10 t/h时,催化汽油研究法辛烷值降低1个单位。通过对催化汽油研究法辛烷值的分析,为全厂的吨油加工利润、回炼污油的效益和汽油调和成本测算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汽油 辛烷值 原料性质 直馏汽油
下载PDF
铝合金焊丝送丝稳定性测试分析
19
作者 李波 马鑫 +3 位作者 张军 武鹏博 刘铁君 刘阳 《焊接》 2024年第7期74-80,共7页
【目的】旨在深入分析影响4043铝合金焊丝送丝稳定性的因素,为铝合金焊丝产品质量检测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市面上国内外常用的5种4043铝合金焊丝,提取焊接过程中的送丝阻力、送丝速度,以及焊丝表面质量和焊丝拉伸性能等关键参数... 【目的】旨在深入分析影响4043铝合金焊丝送丝稳定性的因素,为铝合金焊丝产品质量检测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市面上国内外常用的5种4043铝合金焊丝,提取焊接过程中的送丝阻力、送丝速度,以及焊丝表面质量和焊丝拉伸性能等关键参数,综合分析评价送丝性能。【结果】通过测试送丝阻力和焊接时送丝速度的波动情况,得出不同厂家的铝合金焊丝在焊接过程中送丝阻力值、送丝速度的波动幅度区别较大;通过对铝合金焊丝表面质量观察分析,可以发现焊丝表面的微观形貌状态是影响送丝稳定的主要因素,焊丝表面平整度高、表面划痕少可以有效保证送丝稳定性;通过对铝合金焊丝拉伸性能测试和微观拉伸断口扫描分析可知,焊丝内部气孔少且小可以保证焊丝的拉伸性能,同时提高铝合金焊丝送丝稳定性。【结论】通过提取焊接过程送丝阻力和焊接时送丝速度的标准方差,可以客观评价4043铝合金焊丝的送丝性能,并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焊丝表面平整度高、微观划痕少的焊丝送丝性能良好,因此,为提高4043铝合金焊丝送丝稳定性,必须严格控制焊丝拉拔或刮削工艺;焊丝内部缺陷少的焊丝送丝性能良好,因此,为提高4043铝合金焊丝送丝稳定性,必须严格控制焊丝冶炼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焊丝 送丝稳定性 焊丝表面状态 拉伸性能
下载PDF
ESP热轧钢带在药芯焊丝生产中的应用
20
作者 唐宏娇 闫刚 《金属制品》 CAS 2024年第3期14-17,共4页
为响应降本提质的生产要求,对比热轧钢带与冷轧钢带在药芯焊丝的生产效率、表面质量、填充率稳定性、焊丝力学性能等方面,并针对热轧钢带在生产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工艺问题以及成品焊丝的能用性等问题进行了探究。发现通过降低热轧钢... 为响应降本提质的生产要求,对比热轧钢带与冷轧钢带在药芯焊丝的生产效率、表面质量、填充率稳定性、焊丝力学性能等方面,并针对热轧钢带在生产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工艺问题以及成品焊丝的能用性等问题进行了探究。发现通过降低热轧钢带塑性,增加其拉拔韧性,采用钢带延伸率为36%~40%,能够使ESP热轧钢带稳定地用于药芯焊丝E71T-1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P 热轧钢带 药芯焊丝 力学性能 送丝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