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细胞与冷沉淀不同比例输注在产后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治疗中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瑞林 邱元华 +1 位作者 徐青青 李晓清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第5期109-110,113,共3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和冷沉淀不同比例输注对于产后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医院诊治的90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进行红细胞与冷沉淀输注治疗,红细胞与冷沉淀比例甲组1:0.5,乙组1:1,... 目的:探讨红细胞和冷沉淀不同比例输注对于产后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医院诊治的90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进行红细胞与冷沉淀输注治疗,红细胞与冷沉淀比例甲组1:0.5,乙组1:1,丙组1:2,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高于甲组(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低于甲组(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血液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患者血红蛋白(Hb)、D-二聚体水平高于甲组(P<0.05),血小板(PLT)低于甲组(P<0.05),乙组和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出血治疗中,当红细胞与冷沉淀比例为1:1或1:2,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冷沉淀 不同比例 产后出血 输血
下载PDF
血清sICAM-1和TGF-β1水平、RBC-ICR率及淋巴细胞比例与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关系
2
作者 杨敏利 边冬梅 +1 位作者 马娜 罗恒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22期2673-2676,2695,共5页
目的 分析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率、淋巴细胞比例与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108例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产妇作为研究组,依据感染程... 目的 分析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率、淋巴细胞比例与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108例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产妇作为研究组,依据感染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41例)、中度组(35例)与重度组(32例)。另选取剖宫产术后未发生产褥感染的6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以及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之间产前血清sICAM-1和TGF-β1水平、 RBC-ICR率、淋巴细胞比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因素。结果 研究组的产前血清sICAM-1和TGF-β1水平、 RBC-ICR率、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的产前血清sICAM-1和TGF-β1水平、 RBC-ICR率及淋巴细胞比例依次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产前血清TGF-β1水平、RBC-ICR率、淋巴细胞比例是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产妇产前血清sICAM-1和TGF-β1水平、 RBC-ICR率、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且四项指标均随着感染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产前血清TGF-β1水平、RBC-ICR率、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的产妇,其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褥感染 剖宫产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淋巴细胞比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RDW-CV和PLT/NEUT%与相关免疫学指标及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结珍 梁培松 +1 位作者 王伟佳 梁艮英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131-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和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值(PLT/NEUT%)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免疫学指标及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SLE患者与128例健康对照的资料;比较两组RDW-CV和PLT/NEUT%水平,分...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和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值(PLT/NEUT%)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免疫学指标及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SLE患者与128例健康对照的资料;比较两组RDW-CV和PLT/NEUT%水平,分析RDW-CV和PLT/NEUT%与CRP,ESR,C3,C4,IgG和SLEDAI-2000的相关性;评价RDW-CV,PLT/NEUT%及两者联合检测在诊断SLE疾病的价值。结果 SLE组PLT/NEUT%水平低于对照组,而RDW-CV水平高于对照组;PLT/NEUT%与CRP,ESR和IgG呈负相关(r=-0.258^-0.245,均P<0.01);与C3和C4呈正相关(r=0.507,0.309,均P<0.01);RDW-CV与CRP,ESR呈正相关(r=0.391,0.306,均P<0.01),与C3呈负相关(r=-0.236,P:0.07);RDW,PLT/NEUT%和C3与SLEDAI-2000有线性回归关系(t=-5.819~3.075,均P<0.01);两者联合预测值(AUC=0.879)>PLT/NEUT%(AUC=0.861)>RDW-CV(AUC=0.784)。结论 RDW-CV和PLT/NEUT%可作为SLE病情变化的辅助监测指标,与SLE疾病活动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小板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冰冻血浆与红细胞不同比例输血对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廖建苑 张力芳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14期116-118,共3页
目的:观察在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治疗中采取不同比例输入冰冻血浆(FP)、红细胞(RBC)的治疗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9月2日-2019年9月2日笔者所在医院施予输血(FP、RBC)治疗的99例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 目的:观察在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治疗中采取不同比例输入冰冻血浆(FP)、红细胞(RBC)的治疗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9月2日-2019年9月2日笔者所在医院施予输血(FP、RBC)治疗的99例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输血比例将其分为A组(n=33,FP、RBC比例为1∶5)、B组(n=33,FP、RBC比例为1∶3)、C组(n=33,FP、RBC比例为1∶1)。比较三组输血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C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氧代谢指标水平均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FP使用量多于A、B组,死亡率低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按1∶1输入FP、RBC,效果显著,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治疗 不同比例 失血性休克 冰冻血浆 红细胞 预后效果
下载PDF
冰冻血浆与悬浮红细胞等比例输注在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淑芬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26期89-91,共3页
目的探究冰冻血浆(FFP)与悬浮红细胞(SRBC)等比例输注在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我院105例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FFP与SRBC比例不同分3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FFP:SRBC=1... 目的探究冰冻血浆(FFP)与悬浮红细胞(SRBC)等比例输注在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我院105例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FFP与SRBC比例不同分3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FFP:SRBC=1:1,对照1组采用FFP:SRBC=1:2,对照2组采用FFP:SRBC=1:3。比较3组病死率、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液制品(FFP、SRBC、血小板)使用情况,输注前、输注后6 h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观察组病死率2.86%,高于对照1组、2组的5.71%、5.71%,但3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观察组FFP使用较对照1组、对照2组多,对照1组FFP使用较对照2组多(P<0.05),3组SRBC、血小板使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后6 h观察组PT、TT、APTT较对照1组、对照2组短,FIB较对照1组、对照2组高,对照1组PT、TT、APTT较对照2组短,FIB较对照2组高(P<0.05)。结论FFP与SRBC等比例输注应用于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可改善其凝血功能,缩短患者入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病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失血性休克 冰冻血浆 等比例输注 悬浮红细胞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尿干化学分析仪的定量改进及应用初探
6
作者 张洪波 白央 +2 位作者 张弛 费阳 李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2期178-182,共5页
目的探索尿干化学分析仪由定性向定量的改进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新的检测项目提升尿干化学仪的检测能力。方法利用伯乐质控品采用倍比稀释的方法测定并解析尿十项的各浓度定量值与反射率之间的关系,并以实测标本对关系曲线进行验证,同... 目的探索尿干化学分析仪由定性向定量的改进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新的检测项目提升尿干化学仪的检测能力。方法利用伯乐质控品采用倍比稀释的方法测定并解析尿十项的各浓度定量值与反射率之间的关系,并以实测标本对关系曲线进行验证,同时以红细胞定量曲线为基础,统计分析肾脏相关疾病在新指标“尿未溶血红细胞比例”下的特点。结果解析出尿十项各项目与反射率之间的关系:1.隐血(BLD):y=88.042 ln(x)+1436.5(R^(2)=0.8884);2.胆红素(BIL):y=256.77 ln(x)+599.2(R^(2)=0.9938);3.酮体(KET):y=241.99 ln(x)+497.15(R^(2)=0.9683);4.尿白细胞(LEU):y=182.22 ln(x)+770.1(R^(2)=0.9602);5.亚硝酸盐(NIT):y=125.41 ln(x)+787.3(R^(2)=0.9546);6.尿糖(GLU):y=218.86 ln(x)+895.62(R^(2)=0.9415);7.酸碱度(pH):y=-194.8 ln(x)+4781.9(R^(2)=0.8744);8.蛋白(PRO):y=241 ln(x)+855.48(R^(2)=0.9590);9.尿胆原(UBG):y=6.7351 ln(x)+1083.3(R^(2)=0.9162);10.比重(SG):y=-8.3269 ln(x)+9866.3(R^(2)=0.9808)。同时验证的四个指标结果和上面做的反射率曲线一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以红细胞定量曲线为基础对收集了78例血尿患者尿标本进行了新指标“尿未溶血红细胞比例”应用分析,在其对有无实质性肾损伤的诊断过程中,灵敏度为89.80%,特异度为51.72%,阳性预测值为75.90%,阴性预测值为75.00%。结论通过对尿干化学分析仪进行解析与验证,说明基于同类原理的尿干化学分析仪由定性向定量改进是可行的,同时在此基础上重点结合红细胞的定量曲线,利用新的参数再结合异形红细胞比例,对肾有实质性或无实质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需逐步推动尿干化学分析仪的定量革新,从而提升并扩展尿干化学的检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干化学定量 反射率 尿干化学分析仪 校准验证 尿未溶血红细胞比例
下载PDF
微孔过滤实验中红细胞变形性的表达
7
作者 牛新乐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615-619,共5页
在用微孔过滤法测定红细胞变形性的实验中 ,为了便于定量地评定和比较红细胞变形性 ,我们对目前常用的表达变形性的各种物理参数和人为定义的指标的确切含义和适用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讨论。认为红细胞平均过孔时间 (或相对过孔阻... 在用微孔过滤法测定红细胞变形性的实验中 ,为了便于定量地评定和比较红细胞变形性 ,我们对目前常用的表达变形性的各种物理参数和人为定义的指标的确切含义和适用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讨论。认为红细胞平均过孔时间 (或相对过孔阻力 )和堵孔红细胞比例分别用于表达红细胞平均变形性和堵孔特性比较合适。早期研究力求避免过滤过程中红细胞堵塞膜孔现象对实验的干扰 ,但通过对近年来不同实验方法下实验结果的分析 ,发现红细胞堵孔特性蕴涵着重要信息 ,反映了红细胞变形性的不同方面。表达这一特性的参数对一些物理、化学 ,尤其是病理因素引起的变形性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过滤 红细胞变形性 参数 平均过孔时间 堵孔红细胞比例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术中血浆与红细胞输注比例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陈艳红 李丹丹 +2 位作者 黎燕玲 刘贵龙 赵祎莉 《新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815-820,共6页
目的探讨术中血浆与红细胞输注比例(血浆/红细胞)对心脏外科手术术中输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723例心脏外科手术术中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输血量将其分为大量输血组(输血量≥8 U,282例)和非大量输血组(输血量<8 U,441例),2... 目的探讨术中血浆与红细胞输注比例(血浆/红细胞)对心脏外科手术术中输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723例心脏外科手术术中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输血量将其分为大量输血组(输血量≥8 U,282例)和非大量输血组(输血量<8 U,441例),2组再按血浆/红细胞进一步分为高比例组与低比例组2个亚组(高比例组:血浆/红细胞>1;低比例组:血浆/红细胞≤1),探讨血浆/红细胞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大量输血组中低比例组术后血浆输注量显著增加,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高比例组,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较高比例组延长/减少,住院时间、术后入住ICU时间和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也更长(P均<0.05)。非大量输血组中低比例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比容高于高比例组(P均<0.05),但2个亚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入住ICU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接受大量输血的心脏手术患者中,较高的血浆/红细胞或更有利于预后;而对于非大量输血患者则无需过多地输注血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红细胞 比例 心脏外科手术 预后
下载PDF
创伤大出血患者住院输血治疗中不同成分输血比例的救治效果 被引量:10
9
作者 荣发芝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899-904,共6页
目的:探讨创伤大出血患者住院输血治疗中不同成分输血比例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救治97例创伤大出血患者的相关资料,依据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与悬浮红细胞(red blood ce... 目的:探讨创伤大出血患者住院输血治疗中不同成分输血比例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救治97例创伤大出血患者的相关资料,依据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与悬浮红细胞(red blood cells suspension,RBCS)的不同比例,分成A组(≤1:2,n=28)、B组(>1:2~1:1,n=35)和C组(>1:1,n=34)。对3组血制品用量、凝血功能指标和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输血前比较,A组输血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partialprothrombintime,APT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均明显延长,B组、C组输血前后PT、APTT、INR无明显变化(P>0.05),A组输血后PT、APTT、INR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和C组输血后PT、APTT、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住院期FFP输注量依次明显增加(P<0.05),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住院时间、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停留时间和入院24h、30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荐按FFP:RBCS为1:2~1:1输血治疗创伤大出血患者,不影响救治效果,但可减轻凝血功能异常和节约血液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大出血 新鲜冰冻血浆 悬浮红细胞 比例 凝血功能 死亡
下载PDF
血浆与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对大量失血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闫优萍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3期315-31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与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对大量失血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大量失血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34例。A组、B组、C组的FFP∶RBCs比例分别为1∶3、1∶2、1∶1,对比三组的凝... 目的探讨血浆与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对大量失血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大量失血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34例。A组、B组、C组的FFP∶RBCs比例分别为1∶3、1∶2、1∶1,对比三组的凝血功能、液制品使用情况及预后。结果输血前,三组的aPTT、PT、Fbg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血后,三组的aPTT、PT均延长,且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Fbg水平均降低,且C组>B组>A组(P均<0.05)。FFP使用量:A组>B组>C组(P<0.05)。三组的RBCs、血小板及冷沉淀使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的住院时间、治愈率及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大量失血患者进行输血时,可将血浆与红细胞的输注比例控制为1∶1,有利于预防凝血功能障碍,且不会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失血 血浆与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 凝血功能 预后
下载PDF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输血治疗血浆与浓缩红细胞输注比例的探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潘云振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时不同新鲜冷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与浓缩红细胞(concentrate red blood cells,cRBC)比例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莆田市涵江医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目的探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时不同新鲜冷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与浓缩红细胞(concentrate red blood cells,cRBC)比例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莆田市涵江医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且接受输血治疗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FFP、cRBC输注比例将其分为甲组32例、乙组28例,甲组输注比例为FFP∶cRBC=1∶1,乙组输注比例为FFP∶cRBC=1∶2,比较两组FFP、cRBC、血小板(platelet,PLT)、冷却沉淀输注量、住院时间,比较两组输血前后凝血功能、血常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甲组FFP输注量高于乙组,cRBC输注量低于乙组,住院时间短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PLT、冷却沉淀输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两组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两组血清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升高,且甲组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均高于输血前,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PLT水平低于输血前,且甲组上调(或下降)程度均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与乙组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0.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需输血治疗患者而言,输血时FFP与cRBC输注比例为1∶1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及Hb水平,输血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输血治疗 新鲜冰冻血浆 浓缩红细胞 比例 凝血功能
下载PDF
不同比例血浆和红细胞对创伤性失血患者救治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广暖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32期199-200,共2页
目的对比对创伤性失血患者采取不同比例血浆和红细胞对救治的效果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31例需大量输血治疗的患者,根据对患者输注血浆和红细胞比例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高中低三个比例组,对三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 目的对比对创伤性失血患者采取不同比例血浆和红细胞对救治的效果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31例需大量输血治疗的患者,根据对患者输注血浆和红细胞比例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高中低三个比例组,对三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并分析其差异。结果输血后,高比例组和中比例组患者APTT和PT-INR水平无变化,但低比例组升高,P<0.01。对比三组患者的凝血功能以及对患者红细胞的输注总量,三比例组之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生存率无差异。结论对患者输注高比例的血浆,可对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进行预防,降低对患者红细胞的输注量,从而对血液资源起到节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比例 血浆 红细胞 创伤性失血
下载PDF
红细胞与血浆不同输注比例对严重多发伤合并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蔡俊林 刘向华 蔡君 《中国民康医学》 2020年第23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与血浆采用不同比例输注对严重多发伤合并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莆田市急救中心和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严重多发伤合并ATC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输血方式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红细胞与血浆采用不同比例输注对严重多发伤合并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莆田市急救中心和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严重多发伤合并ATC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输血方式分为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36)。观察组将悬浮红细胞(PRBC)与新鲜冰冻血浆(FFP)按照1︰1比例输注,对照组将PRBC与FFP按照2︰1比例输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水平、血红蛋白及血压水平;总输血量及预后(康复时间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血压水平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短于对照组、国际标准化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RBC、总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FFP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休克纠正时间及血容量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严重多发伤合并ATC患者,等比例输注PRBC与FFP的效果优于2︰1比例输注,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减少总输血量,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血浆 不同比例 成分输血 多发伤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
下载PDF
不同比例新鲜冰冻血浆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于洪敏 刘凤华 +2 位作者 曹荣祎 刘兆杰 齐喆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1期2193-219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3例大量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比例不同,将其分为低比例组(1:3)、中比例组(1:2)、高...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3例大量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比例不同,将其分为低比例组(1:3)、中比例组(1:2)、高比例组(1:1),比较三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及电解质变化。结果:输血后,三组患者FIB较输血前明显降低,而PT、APTT较输血前显著升高(P<0.05),高比例组PT和APTT明显低于中比例组和低比例组,FIB、血小板均高于中比例组和低比例组(P<0.05),电解质水平优于低比例组和中比例组(P<0.05)。结论:在大量输血时,提高血浆与红细胞比例有利于改善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减少电解质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大量输血 凝血 输血比例 血小板计数 电解质
原文传递
观察新鲜冰冻血浆(FFP)、红细胞悬液(PRBC)的不同配比影响严重创伤出血患者预后情况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珂 陈丁川 +1 位作者 王瑜琦 任晶晶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9年第12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悬液不同配比对严重创伤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严重创伤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提供常规急救措施,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行等比...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悬液不同配比对严重创伤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严重创伤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提供常规急救措施,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行等比例输血(即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悬液=1:1),对照组严重创伤合并出血患者予以非等比例输血(即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1.55:1)。比较两组24h、30d内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24h死亡率、30d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感染、ARDS、TRALI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比例输注急救严重创伤出血患者可有效降低死亡率、保障其获得理想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出血 新鲜冰冻血浆 红细胞悬液 不同配比 死亡率 并发症发生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