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叶妙芳 张小耀 陈嘉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2期165-168,177,共5页
目的 分析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结合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12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智能组、PNF技术... 目的 分析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结合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12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智能组、PNF技术组,以及联合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智能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治疗,PNF技术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PNF技术治疗,联合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PNF技术+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比较四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Brunnstrom六期评估量表(BR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FMA-UL)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 治疗后,四组屈肘肌MAS分级分布均较治疗前改善,但治疗后各组间MA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四组BRS、FMA-UL和M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四组间BRS、FMA-UL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采用PNF技术结合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上肢及整体运动能力的恢复,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 脑卒中 上肢功能
下载PDF
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康复训练在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吕郑茜 赵洋洋 张水亮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的康复训练在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72例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 目的:观察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的康复训练在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72例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PNF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训练前后步行功能[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训练后,两组FAC等级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BS、FMA-LE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WS水平、MBI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基于PNF的康复训练可提高卒中恢复期患者步行功能分级、BBS评分、FMA-LE评分、MWS水平和MBI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恢复期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康复训练 平衡能力 步行功能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理念下呼吸训练护理对心梗PCI术后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池璐 彭丽娟 时晨晨 《中外医疗》 2024年第4期179-182,共4页
目的分析在心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临床干预中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理念下呼吸训练干预对其肺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 目的分析在心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临床干预中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理念下呼吸训练干预对其肺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治疗的92例心梗P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在本体感觉神经促进技术理念下行呼吸训练,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水平、运动耐力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肺功能高于对照组,运动耐力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梗PCI术后患者临床干预中,本体感觉神经促进技术理念下实施呼吸训练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水平,增强运动耐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呼吸训练 心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 肺功能 运动耐力
下载PDF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徐雪迪 赵凯 +3 位作者 陈岩 张阿康 高晓平 陈和木 《康复学报》 CSCD 2023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NF)技术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NF组和联合组,每组分...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NF)技术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NF组和联合组,每组分别22、22、23例,治疗过程中分别有2、2、3例患者脱落/中止,最终每组纳入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物理因子治疗(20 min/次,2次/d,6 d/周)、偏瘫肢体综合训练(40 min/次,1次/d,5 d/周)和作业治疗(20 min/次,1次/d,5 d/周),持续治疗4周;PNF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上肢PNF训练,其中偏瘫肢体综合训练20 min/次,PNF训练20 min/次,1次/d,5 d/周,持续治疗4周;联合组在PNF组基础上接受肌内效贴治疗,贴布每3 d更换1次,持续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估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量表(MAS)评估肌张力;采用表面肌电(sEMG)评估积分肌电值(iEMG)和协同收缩率(CR)。结果:①上肢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PNF组及联合组治疗后FMA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NF组及联合组治疗后FMA评分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NF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FMA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上肢肌张力: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M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NF组及联合组治疗后M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表面肌电图: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CR明显降低(P<0.05);PNF组和联合组治疗后iEMG值、CR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NF组治疗后CR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iEMG值、CR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NF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iEMG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F技术联合肌内效贴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上肢肌电信号传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 肌内效贴 痉挛 运动功能 表面肌电
下载PDF
绳带疗法联合PNF技术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柳忠 龙耀斌 +4 位作者 梁天佳 黄福才 莫明玉 宁育艺 杜灿荣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2078-2083,共6页
目的:观察绳带疗法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20)、PNF组(n=20)和联合组(n=... 目的:观察绳带疗法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20)、PNF组(n=20)和联合组(n=20)。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常规组只进行常规步行康复训练,PNF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强化PNF手技训练,联合组患者在PNF组的基础上增加绳带疗法。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BBS评分、FMA-LE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10 m步行测试(10MWT)及6 min步行距离(6MWT)评估结果。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BBS评分、FMA-LE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10MWT及6MWT评估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其中PNF组、联合组患者治疗后BBS评分、FMA-LE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10MWT及6MWT均优于常规组(均P<0.05),且联合组的疗效优于PNF组(均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和PNF技术训练的基础上再辅助绳带疗法干预,可以进一步提高偏瘫患者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绳带疗法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脑卒中 步行功能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24h姿势管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申红梅 张亚楠 常江华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9期110-112,共3页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24h姿势管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24h姿势管理。统计...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24h姿势管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24h姿势管理。统计两组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运动功能。结果 观察组TC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IM运动部分及转移、行进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IM运动部分及转移、行进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24h姿势管理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及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24h姿势管理 脑卒中偏瘫 躯干控制 平衡能力
下载PDF
麦肯基力学疗法联合PNF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郭文乾 王德旗 +2 位作者 陈凤侠 任立红 纪宪法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601-1602,1604,共3页
目的探讨麦肯基力学疗法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7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92)运用麦肯基力学疗法联合PNF技术治疗;对照组(n=87)常规牵引加点穴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 目的探讨麦肯基力学疗法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7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92)运用麦肯基力学疗法联合PNF技术治疗;对照组(n=87)常规牵引加点穴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臂丛牵拉及椎间孔挤压试验评估疼痛程度,徒手肌力检测法测定上肢肌力。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6.09%、98.91%,对照组分别为60.92%、86.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肯基力学疗法联合PNF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优于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病 颈椎 麦肯基力学疗法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下载PDF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结合康复疗法对不同年龄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楚野 梁斌 +6 位作者 丘德赞 韦敏克 韦建勋 陈峰 王贤 谷金 陈航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11期1561-1564,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合并不完全性截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脊髓损伤合并不全截瘫患者90例,以年龄不同分为青少年组28例、中年组33例、老年组29例。患者均做脊髓减压、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术...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合并不完全性截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脊髓损伤合并不全截瘫患者90例,以年龄不同分为青少年组28例、中年组33例、老年组29例。患者均做脊髓减压、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术后1~2周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方法包括常规运动疗法、针灸、高压氧及PNF治疗。3组在康复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用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中国脊髓损伤协会评分标准进行感觉及运动评分,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3组患者康复治疗后Frankel分级与治疗前比较,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IA感觉评分、运动评分、MBI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康复治疗后,中年组感觉评分、运动评分增加幅度明显大于老年组(P〈0.05),但与青少年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NF技术结合康复疗法对不同年龄患者疗效基本相同,其对于中年患者疗效是否更为显著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 综合疗法 康复治疗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在脑卒中治疗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谷梦雪 浦元臻 +1 位作者 彭娟娟 张艺雄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3期59-62,共4页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作为一种新型康复治疗技术在各个治疗领域的效果均很显著,本文主要回顾PNF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中的治疗应用进展,介绍关于PNF技术的理论基础及阐述其在脑卒中应用的主要临床效果。
关键词 脑卒中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 综述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阴阳平衡透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及其对上肢运动功能、肌肉积分肌电值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党永生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16期45-48,共4页
目的:探究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阴阳平衡透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及其对上肢运动功能、肌肉积分肌电值的影响。方法:选取武威市人民医院2019年8月-2021年5月115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阴阳平衡透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及其对上肢运动功能、肌肉积分肌电值的影响。方法:选取武威市人民医院2019年8月-2021年5月115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组和透刺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干预,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组57例给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透刺组58例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阴阳平衡透刺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上肢痉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上肢表面肌肉积分肌电值。结果:透刺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组(P<0.05)。透刺组治疗3个月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pasticity,MAS)评级水平优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且透刺组高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肱二头肌、腕伸肌、肱三头肌、拇短展肌、腕屈肌、指伸肌最大等长收缩时肌肉积分肌电值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且透刺组高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组(P<0.05)。结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阴阳平衡透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通过促使经络得到充足滋养改善肌肉拘急状态,调节上肢痉挛程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自理能力,调节上肢表面肌肉积分肌电值,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阴阳平衡透刺法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针灸易化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上肢瘫及ADL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军祥 王娟 徐吉良 《实用全科医学》 2007年第7期620-621,共2页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易化技术在偏瘫上肢康复训练中的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成针灸配合易化技术组(治疗组)40例和常规康复组(对照组)40例。采用Fugl-Meyer(FMA)积分评测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Bar-thel(BI)指数评测日常生活能力(A...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易化技术在偏瘫上肢康复训练中的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成针灸配合易化技术组(治疗组)40例和常规康复组(对照组)40例。采用Fugl-Meyer(FMA)积分评测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Bar-thel(BI)指数评测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后,2组FMA积分、BI积分都有提高,但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FMA、BI积分改善的差值比较P<0.01。结论针灸配合易化技术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对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尤其是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方面)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上肢 针灸 易化技术
下载PDF
头体针巨刺法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临床研究
12
作者 常士峰 杨保元 狄心灵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3期125-131,共7页
目的:观察头体针巨刺法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50例。对照1组予PNF治疗,对照2组予头体针巨刺法治疗,... 目的:观察头体针巨刺法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50例。对照1组予PNF治疗,对照2组予头体针巨刺法治疗,观察组予PNF联合头体针巨刺法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并比较3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及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1组70.00%及对照2组72.00%(P<0.05)。治疗1个月、3个月,3组NFD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MBI指数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且观察组NFD评分低于同期对照1组、对照2组(P<0.05),MBI评分高于同期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1个月、3个月,3组FMA上肢评分、下肢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且观察组FMA上肢评分、下肢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1个月、3个月,3组BBS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1个月、3个月,3组正中神经N20潜伏期均逐渐缩短(P<0.05),且观察组短于同期对照1组、对照2组(P<0.05),3组正中神经N20-P25波峰振幅均逐渐增大(P<0.05),且观察组大于同期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1个月、3个月,3组SS-QOL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1组、对照2组(P<0.05)。结论:头体针巨刺法联合PNF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平衡能力,减轻肢体障碍程度,促进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头体针巨刺法 肢体功能 平衡功能 体感诱发电位
原文传递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牵伸术和易筋经功法之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程 吴安林 +5 位作者 谢娇 叶平 谭洁 李铁浪 李江山 彭亮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年第19期3-5,共3页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牵伸术(PNF)是现代康复医学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技术,在正常人和运动员中被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引起了运动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而同样,作为面向普通大众、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健身功法易筋经,以伸筋拔骨、...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牵伸术(PNF)是现代康复医学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技术,在正常人和运动员中被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引起了运动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而同样,作为面向普通大众、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健身功法易筋经,以伸筋拔骨、以形引气而达到强身健体、功能康复的目的而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和认可;二者均以抻筋为法,调心来改善人体生理及精神状态,遵循人体运动的协调性,起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F牵伸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易筋经 功法训练 康复推拿
原文传递
上肢PNF训练对颈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永武 姚加佳 +4 位作者 吴雪莹 刘华卫 陈斌 唐恺 秦佳维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年第8期21-22,共2页
目的:观察上肢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lar facilitation,PNF)对颈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不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均接受物理治疗... 目的:观察上肢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lar facilitation,PNF)对颈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不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均接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上肢PNF训练,观察训练8周后两组患者FIM、SCIM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IM评分、SC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PNF训练有助于提高颈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颈髓损伤 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日常生活能力 上肢
原文传递
足底驱动型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PNF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黎娟秀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3期150-153,共4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足底驱动型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ttation,PNF)对其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1月该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足底驱动型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ttation,PNF)对其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1月该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足底驱动型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PNF的一组为研究组,对比两组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满意度95.92%高于对照组的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ugl Meyer assessment,FMA)、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10 m最大步行速度(maximum walking speed,MWS)、生活质量量表(shore form 36 questionnaive SF-36)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下肢FMA评分、BBS评分、10 m MWS、社会功能评分、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分别为(26.35±3.41)分、(43.62±9.28)分、(5.82±1.01)m/min、(69.38±11.27)分、(68.97±8.3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0.81±3.54)分、(31.28±7.48)分、(4.01±0.71)m/min、(54.82±10.32)分、(61.24±8.0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足底驱动型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PNF,可显著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加快患者恢复速度,提升其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足底驱动型下肢康复机器人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康复训练
原文传递
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用于镰旁脑膜瘤术后偏瘫患者的治疗
16
作者 顾筠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1期35-39,共5页
据不完全统计,镰旁脑膜瘤术后引起瘫痪的患者逐渐增多,此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也时有发生。为帮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更好地回归社会,本文以一名患者的成功治疗为例,根据导致患者肢体瘫痪的因素,利用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对其进行术后康复,... 据不完全统计,镰旁脑膜瘤术后引起瘫痪的患者逐渐增多,此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也时有发生。为帮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更好地回归社会,本文以一名患者的成功治疗为例,根据导致患者肢体瘫痪的因素,利用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对其进行术后康复,具体包括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运动再学习法、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等,借助于辅助器具(踝足矫形器),结合患者的具体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康复治疗计划。此案例的成功康复,证明了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在术后康复等领域的重要意义。利用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将是康复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旁脑膜瘤 偏瘫康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运动再学习法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现代康复治疗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