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述论 |
余恕诚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7
|
|
2
|
推举“唐宋八大家”的重要动力 |
黄强
章晓历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 |
2
|
|
3
|
清初文化变革与桐城派 |
陈国安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4
|
南宋时期集唐宋八大家为古文流派的趋势 |
黄强
章晓历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1 |
1
|
|
5
|
惩恶劝善以传无穷——论唐代古文家写作传记的宗旨 |
叶娇
|
《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03 |
1
|
|
6
|
整体论视阈下的唐宋八大家研究 |
陈学军
|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7
|
科举仕途:理解韩柳古文运动的新角度 |
罗书华
|
《江汉学术》
|
2013 |
1
|
|
8
|
中国散文评点“三宗”论 |
罗书华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9
|
“唐宋八大家”称名说绎 |
崔际银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10
|
从“奋笔直书”到“以文为戏”——论唐代古文家的传记写作观 |
叶娇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1
|
唐代古文运动视域下的《孟子》研究 |
郭畑
|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
2014 |
1
|
|
12
|
《唐宋八家文读本》与沈德潜的古文理论——兼及沈德潜古文理论与诗歌理论的互通与互补 |
孟伟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3
|
文人与史家的完美结合——论唐代古文家传记主体意识的增强 |
叶娇
|
《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02 |
0 |
|
14
|
论屈大均的散文创作 |
王富鹏
|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1
|
|
15
|
构建新的文学话语——20世纪90年代末“新散文”创作与研究综述 |
石万鹏
|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
2003 |
0 |
|
16
|
论唐宋八大家散文选本经典化与文论的演进 |
高洪岩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17
|
苦忆毗陵秋雨夜 竹楼灯火对论文——魏禧与清初常州古文家的理论交流及其影响考论 |
杨旭辉
|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2
|
|
18
|
《国朝八家四六文钞》与《国朝骈体正宗》的编选、批评旨趣及影响 |
孟伟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9
|
略论李邕 |
骆礼刚
|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1
|
|
20
|
重回80年代散文现场:关于“形散神不散”的争论 |
魏小燕
|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