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rrent concepts and trends in the treatment of bone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 被引量:1
1
作者 Miriam Hegemann Moritz Maas +4 位作者 Steffen Rausch Simon Walz lens Bedke Arnulf Stenzl Tilman Todenhofer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2-18,共7页
Bone metastases have a major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 and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in the last decade,the development and approval of substances inhibiting the vicious cycle of bone metastas... Bone metastases have a major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 and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in the last decade,the development and approval of substances inhibiting the vicious cycle of bone metastases have enabled the reduction of complications caused by bone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These drugs have raised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skeletal-related events which in the meantime represent an important end point also in trials using agents not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bone lesions.Second-generation antihormona]drugs such as enzalutamide or abiraterone have been shown to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incidence of skeletal complications and therefore provide an important tool in the armamentarium used for treating bone metastases.Radiopharmaceuticals such as radium-223 dichloride([^223Ra])have been demonstrated not only to reduce skeletal-related events and bone-related pain,but also to prolong overall survival,thereby being the first bone-targeting agent showing a survival benefit.As previous studies have not provided an obvious benefit of bone-targeted lesions in castration-sensitive disease,the use of these agents is not recommended.In oligometastatic prostate cancer,the role of local treatment of metastases using stereotactic radiation or radiosurgery is a matter of intense debates and may play an increasing role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metastases bone-targeting agents DENOSUMAB HORMONAL therapy prostate cancer radium-223 DICHLORIDE zoledronic acid
原文传递
骨显像联合B-AKP测定评价^(89)Sr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疗效 被引量:5
2
作者 范义湘 罗荣城 +1 位作者 李贵平 黄凯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 :联合应用骨显像与骨型碱性磷酸酶 (B AKP)测定 ,对89Sr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疗效进行评价。 方法 :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 73例 ,89Sr治疗前 1周及治疗后半年内进行全身骨显像及B AKP测定。①根据骨病灶数目骨显像分为 0、1、2、3共 4... 目的 :联合应用骨显像与骨型碱性磷酸酶 (B AKP)测定 ,对89Sr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疗效进行评价。 方法 :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 73例 ,89Sr治疗前 1周及治疗后半年内进行全身骨显像及B AKP测定。①根据骨病灶数目骨显像分为 0、1、2、3共 4级 ,治疗前后病灶数目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 ,骨显像各级别组间B AKP比较采用t检验。②计算病灶的摄取比值 (T/NT比值 ) ,其变化采用t检验。③治疗前后B AKP的变化采用t检验。 结果 :①治疗前骨转移病灶为 1~ 36 ( 8.6± 7.4 )个 ,共 6 18个 ,治疗后 0~ 34( 3.8± 6 .7)个 ,共 349个 ,明显减少 (t=4 .0 79,P<0 .0 1)。②治疗前T/NT值为 1.12~ 15 .38( 5 .36± 4 .6 7) ,治疗后为 1.2 8~ 16 .5 2 ( 3.17± 2 .95 ) ,降低显著 (t =7.90 7,P <0 .0 1)。③治疗前B AKP为 9.6~ 6 5 .5 ( 2 8.4± 14 .8) μg/L ,治疗后为10 .9~ 5 4 .7( 2 0 .9± 11.7) μg/L ,降低显著 (t=3.349,P <0 .0 0 2 )。④骨显像结合B AKP联合评估 ,ECT显像 5例假阳性与 6例假阴性得到纠正。 结论 :全身骨显像与B AKP测定有一定的互补性。89Sr治疗后疗效监测应以骨显像与B AKP测定结合进行 ,以准确评估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骨转移瘤 ^89Sr全身骨显像 骨型碱性磷酸酶 疗效 治疗
下载PDF
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测定在老年人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肖恩 司良毅 孟萍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59-160,163,共3页
目的研究检测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serumtar 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sTRACP5b)在骨代谢紊乱疾病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英国IDS公司的Bone TRACP5b试剂盒,检测79例骨质疏松患者、84例糖尿病患者、76例慢性阻塞性肺... 目的研究检测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serumtar 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sTRACP5b)在骨代谢紊乱疾病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英国IDS公司的Bone TRACP5b试剂盒,检测79例骨质疏松患者、84例糖尿病患者、7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24例肺癌及17例前列腺癌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组sTRACP5b水平。结果(1)血清sTRACP5b水平在骨质疏松组、糖尿病组、肺癌骨转移、前列腺癌骨转移组中明显升高,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血清TRACP5b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也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单纯肺癌、前列腺癌未合并有骨转移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TRACP5b可以作为较好的骨吸收指标,早期发现上述5种疾病引起的骨吸收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骨质疏松 2型糖尿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肿瘤骨转移 骨吸收
下载PDF
血清VEGF、TRACP-5b含量分析对肺癌骨转移患者的检测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闵海燕 李娟娟 +2 位作者 张航 钱科卿 岑岭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7-200,共4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易发生骨转移,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5b)两者表达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意义。... 背景与目的:肺癌易发生骨转移,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5b)两者表达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2例肺癌患者血清VEGF及TRACP-5b的表达水平,比较ECT全身骨显像诊断为骨转移和未出现骨转移两组患者中VEGF和TRACP-5b的血清水平。结果:28例肺癌患者骨ECT诊断为多发性骨转移,这组患者血清VEGF含量平均为342.85 pg/mL;血清TRACP-5b含量平均为5.45 pg/mL;44例患者骨扫描阴性或不确定,血清VEGF含量平均为234.55 pg/mL;TRACP-5b含量平均为3.93 pg/m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扫描与血清学VEGF和TRACP-5b检查对骨转移的检测效果经McNemar检验显示两者相似。结论: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时,血清VEGF与TRACP-5b含量明显增高,取材及检测方便,可作为肺癌患者判断骨转移及监测病情演变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骨转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下载PDF
骨显像联合碱性磷酸酶诊断159例前列腺癌骨转移 被引量:4
5
作者 范义湘 罗荣城 +1 位作者 李贵平 黄凯 《肿瘤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骨型碱性磷酸酶(B鄄AKP)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及与骨显像的关系,弥补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不足。[方法]对159例前列腺癌进行骨显像,并测定B鄄AKP。根据骨显像将病人分成骨转移组与无骨转移组,B鄄AKP在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 [目的]探讨骨型碱性磷酸酶(B鄄AKP)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及与骨显像的关系,弥补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不足。[方法]对159例前列腺癌进行骨显像,并测定B鄄AKP。根据骨显像将病人分成骨转移组与无骨转移组,B鄄AKP在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按病灶多少将骨显像分0~3级,各级间B鄄AKP比较采用t检验。B鄄AKP值与骨病灶数目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159例病人中,骨显像诊断骨转移114例,10例假阳性,漏诊3例,诊断灵敏度97.2%(104/107),假阳性率19.2%(10/52)。②B鄄AKP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为83.2%,特异性50.0%。③B鄄AKP在骨转移组为(26.3±15.6)μg/L,无骨转移组为(16.9±8.7)μg/L,两组差异有显著性(t=4.045,P<0.001)。单发热区者7例,B鄄AKP值为(19.7±4.1)μg/L,4例单发冷区病人为(13.2±3.2)μg/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2.711,P<0.05)。④B鄄AKP值与骨转移病灶数目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51,P<0.01)。[结论]B鄄AKP与骨显像有很好的一致性。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应首选骨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骨转移 骨显像 骨型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99)Tc^m-MDP SPECT骨显像联合血清检测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永斌 邓智勇 洪涛 《中国医学装备》 2016年第11期57-60,共4页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中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及联合^(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DP)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检测,分析BGP和ALP在前列腺癌非骨转移与前列腺癌骨转移间的水平变化,探讨血清BGP和ALP...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中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及联合^(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DP)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检测,分析BGP和ALP在前列腺癌非骨转移与前列腺癌骨转移间的水平变化,探讨血清BGP和ALP检测联合^(99)Tc^m-MDP SPECT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选取40例前列腺癌患者,根据SPECT全身骨扫描结果将其分为骨转移组(24例)和非骨转移组(16例);同期选取2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受检者血清BGP和ALP水平进行检测,并将对照组检测结果分别与骨转移组、非骨转移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骨转移组检测BGP为48.27(26.66~68.38)ng/ml,ALP为237.2(70.0~404.5)μ/L;非骨转移组BGP为22.9(7.24~45.96)ng/ml,ALP为95(74.1~115.9)μ/L;对照组BGP为13.88(6.69~17.65)ng/ml,ALP为66.5(50.38~82.16)μ/L;两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H=104.7,H=87.1;P<0.05);②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BGP最佳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值为29 ng/ml;ALP的最佳诊断值为110μ/L;③血清BGP和ALP与^(99)Tc^mMDP SPECT在前列腺癌骨转移吻合度比较,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BGP和ALP检测与^(99)Tc^mMDP SPECT扫描2种方法的诊断结论吻合度较好(k=0.548,k=0.648)。结论:测定血清BGP与ALP水平及联合^(99)Tc^m-MDP SPECT检测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 前列腺癌 骨转移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下载PDF
唑来膦酸注射液通过骨代谢延缓前列腺癌骨转移进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晓 卢毅 +1 位作者 莫启旺 吴极钟荣 《中国性科学》 2022年第4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对前列腺癌患者骨代谢的影响及肿瘤骨转移进展的延缓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浙江省嵊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47例未伴有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3),两组均给予最...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对前列腺癌患者骨代谢的影响及肿瘤骨转移进展的延缓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浙江省嵊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47例未伴有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3),两组均给予最大雄激素阻断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及血清骨代谢产物水平,比较两组骨转移率、骨转移时间及骨相关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L_(1~4)的骨密度、血清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_(1)、L_(3)的骨密度及PINP、β-CTX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转移率、骨转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相关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伴有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早期采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能够显著降低骨代谢产物水平,改善骨代谢平衡和骨密度,减少骨相关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其在降低骨转移率和骨转移时间方面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注射液 前列腺癌 骨转移 骨代谢
下载PDF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测定及在癌症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荣墨克 柏林 单桂芬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3年第6期506-508,共3页
目的 建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测定方法及在癌症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以 1-萘酚磷酸为基质 ,测定肝素抗凝血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结果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测定方法的参考值为 2 .6 5 .0U L ,该方法的平均批内和批间变异系... 目的 建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测定方法及在癌症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以 1-萘酚磷酸为基质 ,测定肝素抗凝血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结果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测定方法的参考值为 2 .6 5 .0U L ,该方法的平均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 2 .85 %和 5 .4 5 % ,线性范围为 1 35U L。癌症骨转移患者该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测定方法简便 ,快速 ,可作为癌症骨转移患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的辅助检验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测定 癌症 骨转移 诊断
下载PDF
^(89)SrCl_2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卫星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12期2158-2159,共2页
目的探讨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与单用89SrCl2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癌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59例前列腺癌并骨转移患者分为两组,A组单独应用89SrCl2治疗骨转移灶,B组联合应用89SrCl2和唑来膦酸治疗,连续观察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 目的探讨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与单用89SrCl2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癌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59例前列腺癌并骨转移患者分为两组,A组单独应用89SrCl2治疗骨转移灶,B组联合应用89SrCl2和唑来膦酸治疗,连续观察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控制前列腺癌骨转移方面,A组有效率为75.6%,B组有效率为90.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89SrCl2和唑来膦酸可明显提高前列腺癌骨转移病灶治疗的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骨转移 89SrCl2 唑来膦酸
下载PDF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严明生 王强 +6 位作者 彭雪莲 王东升 蔡艳娟 汪光蓉 凡瞿明 唐中 张国元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47-148,151,共3页
目的 运用ROC曲线评价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在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参照〈外科学〉(第7版),根据病理组织学检查,并结合病史及PSA水平,收集前列腺疾病106例,分为三组:①前列腺癌骨转移组,36例;②前列腺癌未转移组... 目的 运用ROC曲线评价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在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参照〈外科学〉(第7版),根据病理组织学检查,并结合病史及PSA水平,收集前列腺疾病106例,分为三组:①前列腺癌骨转移组,36例;②前列腺癌未转移组,20例;③前列腺良性疾病组,5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50名.采用化学发光法对四组人群血清中的PAP进行定量检测.比较四组结果间的差异,评估PAP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前列腺癌骨转移组为23.497(3.553-100.000)ng/ml,高于未转移组的3.638(0.361-12.694)ng/ml,前列腺良性疾病组的1.955(0.721-4.448)ng/ml和健康对照组的1.350(0.130-1.78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4.473,P=0.000),对实验数据进行ROC曲线分析显示,PAP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40,诊断临界值为9.528 ng/ml,其诊断敏感度为80.55%,特异度为95.00%,阳性预期值(PV+)为96.67%,阴性预期值(PV-)为73.08%,准确率为85.71%,Youden值为75.60%.结论 PAP在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较高的特异性,可作为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以及与其他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前列腺癌 骨转移 ROC曲线 诊断临界值
下载PDF
伊班膦酸钠与唑来膦酸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清柳 张建育 颜醒愚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30期83-85,共3页
目的对比伊班膦酸钠与唑来膦酸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3月至我院治疗的48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分为对照组(n=24,行伊班膦酸钠治疗)、观察组(n=24,行唑来膦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 目的对比伊班膦酸钠与唑来膦酸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3月至我院治疗的48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分为对照组(n=24,行伊班膦酸钠治疗)、观察组(n=24,行唑来膦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疼痛控制效果、不良反应、夜间睡眠质量、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进行评估并比较。结果治疗前与治疗3个疗程后相比,两组的疼痛均明显控制,对照组和观察组疼痛控制率分别为87.5%、83.3%,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的夜间睡眠质量均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的ALP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班膦酸钠与唑来膦酸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均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能良好地控制疼痛,改善夜间睡眠,明显降低ALP,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班膦酸钠 唑来膦酸 前列腺癌 骨转移 血清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血清骨性标记物NTx和BALP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昊 何屹 +3 位作者 候岩松 吴晓鸣 曹益方 陈东芹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111-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骨性标记物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和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表达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79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全身核素骨扫描结果,按...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骨性标记物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和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表达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79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全身核素骨扫描结果,按照Soloway法将骨转移程度分为0~3级,分析血清骨性标记物NTx和BALP表达在不同程度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差异。结果 79例前列腺癌患者中,骨转移0级32例、1级16例、2级20例、3级11例。79例患者NTx、BALP的表达量分别为(130.9±16.4)nmoL/mmoL Cr和(234.2±31.6)U/L。NTx 和BALP水平与TNM分期、Gleason评分、PSA水平有关,与年龄无关。骨转移阳性组NTx 和BALP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NTx、BALP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87.2%、86.7%,特异度分别为72.1%、79.9%。结论血清骨性标记物NTx和BALP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进展程度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可作为评价骨转移病变范围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骨转移 骨性标记物 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
下载PDF
镭-223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初探
13
作者 杨晓剑 李鑫 +12 位作者 吴开杰 袁建林 贺大林 种铁 李和程 杨增悦 武国军 史振峰 刘玲玲 杨爱民 郑向红 李国权 王喆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初步研究镭-223用于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2021年4月-11月行镭-223治疗的11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 目的初步研究镭-223用于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2021年4月-11月行镭-223治疗的11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疼痛评分及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变化情况。结果11例患者中,镭-223治疗后有5例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下降,占总人数的45.5%;7例患者ALP下降,占总人数的63.6%;除3例患者初始无症状外,其余患者100%疼痛评分下降,其中6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均无明显变化,仅有1例患者血小板计数下降明显。结论镭-223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镭-223 前列腺癌 骨转移 碱性磷酸酶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下载PDF
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人唑来膦酸不同给药间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丽娟 戴奇山 胡建波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5期472-475,共4页
目的比较唑来膦酸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人不同给药间期(4周及12周)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人52例,按治疗间期分为每4周1次组(A组)及每12周1次组(B组),给予4.0 mg唑来膦酸静滴1年。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骨相关事件(SRE)发生率... 目的比较唑来膦酸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人不同给药间期(4周及12周)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人52例,按治疗间期分为每4周1次组(A组)及每12周1次组(B组),给予4.0 mg唑来膦酸静滴1年。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骨相关事件(SRE)发生率,首次SRE发生时间、骨发病率、肌酐纠正的尿N-末端肽、骨痛缓解、骨转移灶控制及不良反应相关情况。结果 A组中有64.0%、B组中有33.3%病人出现治疗拖延,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5例(20.0%)、B组中6例(22.2%)出现了至少1个SRE,两组间首次SRE时间均在30周左右出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平均骨发病率(SMR)值分别为0.46∶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数字量表(NRS)评分及及止痛药用量各监测时间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肌酐纠正的尿N-末端肽(uNTX/Cr)率仅在48周时B组高于A组,其他时间两组未有明显差异。骨转移灶缓解:24周及48周时骨扫描显示两组骨转移灶控制情况无明显差异。A组消化道反应和低血钾发生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每12周1次在缓解骨痛,控制骨进展效果不次于每4周1次,是前列腺骨转移病人可接受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骨转移 前列腺癌
下载PDF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可能通过突触前机制参与骨癌痛大鼠脊髓镇痛
15
作者 朱玲 罗道枢 +1 位作者 李辉 李云庆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34-539,共6页
目的:运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观察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rostatic acid phosphatase,PAP)对骨癌痛(cancer-induced bone pain,CIBP)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SD雌性大鼠12只,随机分为两组(n=6):CIBP模型组和假手术组,CIBP组于... 目的:运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观察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rostatic acid phosphatase,PAP)对骨癌痛(cancer-induced bone pain,CIBP)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SD雌性大鼠12只,随机分为两组(n=6):CIBP模型组和假手术组,CIBP组于右侧胫骨骨髓腔内接种5μl大鼠乳腺癌细胞(2×105个),14天后造模完成。运用腰髓薄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两组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兴奋性的变化,在灌流液中加入PAP,观察PAP对两组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结果:脊髓薄片全细胞电压钳研究表明,与假手术组大鼠对比,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Ⅱ层神经元自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pontaneous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sEPSCs)和刺激电极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voke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eEPSCs)的幅度显著增大,而sEPSCs的频率未见变化。给予PAP灌流,PAP显著降低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Ⅱ层神经元的sEPSCs发放频率,而对其幅度未见明显影响;且该效应可被腺苷A1R的拮抗剂CPX翻转。PAP对于假手术组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兴奋性没有明显影响。结论:PAP可能通过突触前机制参与骨癌痛模型大鼠的脊髓镇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骨癌痛 脊髓背角 腺苷A1受体 全细胞膜片钳 大鼠
下载PDF
89锶、唑来膦酸及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丽娟 戴奇山 胡建波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9年第4期437-441,446,共6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89Sr、唑来膦酸及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云克)在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1月至2018年01月我科收治的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分为89Sr治疗组、唑来膦酸治疗组及云克治疗组。比较三... 目的观察和比较89Sr、唑来膦酸及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云克)在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1月至2018年01月我科收治的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分为89Sr治疗组、唑来膦酸治疗组及云克治疗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骨痛缓解、骨转移灶控制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3例患者,镇痛疗效:89Sr组较唑来膦酸组、云克组治疗早期止痛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6个月后差异减小,12个月后三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89Sr组及唑来膦酸组对重度疼痛组缓解优于中度疼痛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云克组对重度疼痛组缓解明显差于中度疼痛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灶疗效:89Sr组较唑来膦酸组、云克组治疗效果好,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骨转移灶数目,89Sr组及唑来膦酸组、云克组对≥10组的治疗效果优于<10组,但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89Sr的骨髓抑制、唑来膦酸的发热反应,较另两种药物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不良反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89Sr、唑来膦酸、云克均有较好的缓解骨痛、控制骨进展作用。89Sr针对老年患者,易出现骨髓抑制,需密切随访。云克不良反应少,连续长期静脉输液,增加老年患者的痛苦。唑来膦酸易出现发热,但给予对症后可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9锶 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 唑来膦酸 老年 骨转移 前列腺癌
下载PDF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参与骨癌痛大鼠脊髓镇痛的行为学研究
17
作者 朱玲 张国涛 李云庆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运用行为药理学方法,观察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rostatic acid phosphatase,PAP)在骨癌痛(cancer-induced bone pain,CIBP)大鼠脊髓的镇痛效应。方法:本研究用SD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n=6):假手术+生理盐水(Ⅰ组)、假手术+hPAP(Ⅱ... 目的:运用行为药理学方法,观察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rostatic acid phosphatase,PAP)在骨癌痛(cancer-induced bone pain,CIBP)大鼠脊髓的镇痛效应。方法:本研究用SD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n=6):假手术+生理盐水(Ⅰ组)、假手术+hPAP(Ⅱ组)、模型+生理盐水(Ⅲ组)和模型+hPAP(Ⅳ组)、空白对照组(Ⅴ组)。麻醉后,Ⅰ组和Ⅱ组右侧胫骨骨髓腔内注入5μl生理盐水;Ⅲ组和Ⅳ组于右侧胫骨骨髓腔内接种5μl大鼠乳腺癌细胞(2×105个),14d后造模完成。接种后第15天Ⅰ、Ⅲ组鞘内分别给予5μl生理盐水,Ⅱ、Ⅳ组鞘内分别给予5μl hPAP(1U),接种后第17天,Ⅳ组腹腔注射选择性腺苷A1受体拮抗剂8-环戊基1,3-二丙基黄嘌呤(8-cyclopentyl-1,3-dipropylxanthine,CPX)。于接种前、接种后第3、6、9、12、15、16、17、18、19、20和21天分别测量大鼠的机械性和热刺激的缩足阈值。结果:PAP对骨癌痛模型大鼠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镇痛效应能维持3d左右,未观察到运动阻碍、成瘾及耐受等不良反应;CPX可以基本翻转PAP在脊髓水平对痛觉传递的抑制作用。结论:PAP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治疗癌性痛的潜在药物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学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骨癌痛 腺苷A1受体 大鼠
下载PDF
前列腺特异抗原和碱性磷酸酶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郭枫 陈琳 +6 位作者 李运柱 彭松 李国灏 朱晨曦 余家俊 王勇 万志华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4-396,共3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碱性磷酸酶(ALP)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经核素骨显像将98例前列腺癌患者分为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所有患者均检测PSA和ALP,对比分析两组患者PSA和ALP检测结果、阳性率...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碱性磷酸酶(ALP)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经核素骨显像将98例前列腺癌患者分为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所有患者均检测PSA和ALP,对比分析两组患者PSA和ALP检测结果、阳性率及与骨转移关系,分析二者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以及核素骨显像异常放射性浓聚灶分布情况。结果:骨转移组血清PSA和ALP水平均高于非骨转移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SA单项检测结果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阳性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LP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PSA和ALP值随着骨转移分级增加而增加,呈正相关;PSA和ALP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敏感度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特异度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核素骨显像检查阳性结果58.2%,且异常放射性浓聚灶多位于胸腰椎部位。结论:PSA和ALP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可提高其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特异抗原 碱性磷酸酶 前列腺癌 骨转移 诊断
原文传递
唑来膦酸联合放射性核素^(89)Sr治疗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 被引量:6
19
作者 沈伟华 徐庆康 +4 位作者 于永涛 李伟飞 陈峰 于田强 徐哲丰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23例确诊为前列腺癌且有多处骨转移病灶伴有疼痛患者,经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同时,辅以核素89Sr静脉内注射内放疗及部分病灶外放射治疗。结果疼痛缓解率3个月为82.6%,6个月为91.3%,9...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23例确诊为前列腺癌且有多处骨转移病灶伴有疼痛患者,经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同时,辅以核素89Sr静脉内注射内放疗及部分病灶外放射治疗。结果疼痛缓解率3个月为82.6%,6个月为91.3%,9个月为86.9%。骨转移病灶数量明显减少,肿瘤标志物PSA较前明显下降。结论该方案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性疼痛安全、有效,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骨转移性疼痛 唑来膦酸 ^89锶 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唑来膦酸联合^89Sr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宁 柴华 +5 位作者 杨志 姚忠强 杨鸿宇 廖光星 肖国有 李党生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47-251,共5页
目的 评估唑来膦酸联合^89Sr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按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3组:唑来膦酸联合^89Sr治疗组(A组)25例,年龄46-87岁,中位年龄66岁;单独给予唑来膦酸治疗组(B组)25例,年龄43-8... 目的 评估唑来膦酸联合^89Sr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按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3组:唑来膦酸联合^89Sr治疗组(A组)25例,年龄46-87岁,中位年龄66岁;单独给予唑来膦酸治疗组(B组)25例,年龄43-89岁,中位年龄65岁;单独给予^89Sr治疗组(C组)24例,年龄47-85岁,中位年龄66岁。其中,B组和C组为对照组。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骨骼疼痛缓解情况和骨转移病灶数目改善情况。结果 3组患者的基线特征相似。治疗后,A组总的疼痛缓解率为88.0%,B组和C组分别为72.0%和79.2%,A组疼痛缓解情况与B组和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959,P〈0.05)。A组骨转移病灶好转率为88.0%,B组和C组分别为44.0%和75.0%,A组病灶好转情况分别与B组、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96,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89Sr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较单独给药具有更好的缓解疼痛作用,^89Sr治疗可有效减少骨转移病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锶放射性同位素 治疗效果 骨转移 唑来膦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