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列腺上皮内瘤中微血管密度、DNA倍体、免疫表型与其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侯惠莲 张学斌 +4 位作者 李旭 张冠军 王鸿雁 邓元 王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2-604,634,共4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DNA倍体、免疫表型与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24例前列腺增生症(BPH)、23例低级别上皮内瘤(LGPIN)、26例前列腺癌(PC)伴发高级别上皮内瘤(...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DNA倍体、免疫表型与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24例前列腺增生症(BPH)、23例低级别上皮内瘤(LGPIN)、26例前列腺癌(PC)伴发高级别上皮内瘤(HGPIN)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CD34、34βE12、P63、P504s表达的检测,定量测定其MVD和细胞核DNA倍体。结果不同级别的PIN中MVD和DNA平均倍体均明显高于BPH组,但明显低于PC组(P<0.01),且随PIN级别的增高,DNA倍体的异多倍体数及MVD值随之升高(P<0.01)。DNA倍体与MVD呈正相关关系。34βEl2和P63在BPH和LGPIN腺体周围的基底细胞呈连续阳性,在HGPIN中呈断续阳性,在PC中呈阴性。P504s在HGPIN中呈灶状阳性,在PC中呈强阳性,在BPH和LGPIN中呈阴性。结论DNA倍体、MVD与PIN密切相关,是反映其生物学特性的重要参考指标;免疫表型进一步证实PIN特别是HGPIN是PC的癌前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上皮内瘤 前列腺癌 微血管密度 DNA倍体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前列腺上皮内瘤DNA倍体、细胞周期的分析
2
作者 李清 李解方 杨金瑞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58-859,863,共3页
目的探索DNA倍体类型、细胞周期在前列腺上皮内瘤中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细胞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细胞的平均DNA含量、DNA平均倍体值及细胞周期的各个时相的变化。同时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前列腺癌(PCa... 目的探索DNA倍体类型、细胞周期在前列腺上皮内瘤中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细胞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细胞的平均DNA含量、DNA平均倍体值及细胞周期的各个时相的变化。同时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前列腺癌(PCa)比较。结果PIN组异倍体率为70%,前列腺上皮内瘤DNA平均倍体值、G0/G1期细胞比率、S期细胞比率介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之间。结论DNA异倍体、较高S期细胞比率是前列腺上皮内瘤重要生物学特性。对于前列腺上皮内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倍体 S期细胞比率(SPF) 前列腺上皮内瘤(p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