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ar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pillars based on modified limit equilibrium theory 被引量:6
1
作者 Wang Xiangyu Bai Jianbiao +1 位作者 Wang Ruofan Sheng Wenl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5年第6期943-947,共5页
There are two states for the coal-mass on the goaf-side which is in stress equilibrium: the state of limit equilibrium(the bearing stress in the coal-mass equals its ultimate bearing stress) and the state of nonultima... There are two states for the coal-mass on the goaf-side which is in stress equilibrium: the state of limit equilibrium(the bearing stress in the coal-mass equals its ultimate bearing stress) and the state of nonultimate equilibrium(the bearing stress in the coal-mass is less than its ultimate bearing stress). To analyze the bearing characteristics of a coal pillar in the state of limit equilibrium and guide the design of pillar width, we established a mechanical analytical model of the non-ultimate equilibrium zone in the coal-mass on the goaf-side combined with the limit equilibrium theory as well as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theory analysis and mechan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of a state of non-ultimate equilibrium. The width corre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limit equilibrium zone has been given. The influence of mining depth, stress concentr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the non-limit strength of the coal-mass and stability of the coal rock interface has been studied. On this basis, we have confirmed that when the width of a longwall mining face roadway protection coal pillar is between 11.6 m and 13.16 m in No. 4 coal seam of Xinrui coal mine in Lvliang in Shanxi province the elastic core region in the coal pillar can be assured and the roadway will be located in the area of lower stress which is outside the peak stress. So the revised width of the limit equilibrium zone is more practi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平衡理论 保护煤柱 支承特性 极限平衡状态 极限承载力 极限平衡区 宽度修正 应力集中系数
下载PDF
Research on 3D Modeling and Visualization of Coal Pillars for Surface Protection
2
作者 LIU Ya-jing MAO Shan-jun +1 位作者 YAO Ji-ming JIANG Yun-feng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3期254-257,共4页
In order to safely exploit coal resource, protection coal pillars must be prepared in coal mines. Some correlative parameters of protection coal pillar are calculated by Drop face and Drop line methods. Models of prot... In order to safely exploit coal resource, protection coal pillars must be prepared in coal mines. Some correlative parameters of protection coal pillar are calculated by Drop face and Drop line methods. Models of protecting surface objects and coal pillars are established by TIN modeling and object-oriented technique. By using ACCESS2000as the database and the VC++ and OpenGL as the language, the calculation of protective coal pillars is realized and the 3D-visulizaiton system for protected objects on ground surface and for coal pillars is developed. The system can obtain the data of characteristic points on the surface interactively from the digitized mine topography map, constructing 3D model automatically. It can also obtain the interrelated parameters of the coal seam and drill hole data from existing geological surveying database to calculate the location, surface area and the total coal columns. The whole process can be computed quickly and accurately. And the 3D visualization system was applied in a mine, showing that the system solve the problem of complex calculation,not only realized the automatic 3D mapping and visualization of coal pillars for buildings protection , but also greatly improves the working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开采 保护煤柱 可视化 面向对象建模 表面防护
下载PDF
Geodetic Monitoring of the Surface within the Trial Operation of the Room and Pillar Mining Method in the Ostrava-Karvina Coal District
3
作者 Eva Jiránková Jitka Mučková +3 位作者 Petr Jadviščok Robert Vochta Vlastimil Molčák Martina Havlicová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ean Coal and Energy》 2016年第2期37-44,共8页
Mine Plant 2 is a part of the Ostrava-Karvina Coal District (OKD) that is located in the Czech part of the Upper Silesian Basin. The first coal was exhausted from Mine Plant 2 in 1968. The most used method of mining s... Mine Plant 2 is a part of the Ostrava-Karvina Coal District (OKD) that is located in the Czech part of the Upper Silesian Basin. The first coal was exhausted from Mine Plant 2 in 1968. The most used method of mining so far in this area has been strike longwall mining with controlled caving. Due to extensive changes in the surface, which occur as a consequence of deep mining by the method of longwall mining with controlled caving, it is not possible to use this method in densely populated areas. At the present time, therefore, the trial operation of a new mining method called room and pillar is carried out. The method was chosen with the aim to minimize subsidence and deformations of the surface. The room and pillar mining method has never been used before in the conditions of the OKR,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prove the real effect of mining by this method on the surface. For this purpose, a surface observation station was designed, consisting of 36 surface points. The position and height of all points of the observation station is determined in stages three times a y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Subsidence Room and pillar protective pillar of the shaft
下载PDF
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遗留煤柱对被保护层回采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陈学习 盛贵松 高泽帅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2,共7页
为探究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遗留煤柱对被保护层回采效果的影响,以平顶山六矿戊_(8)煤层的戊_(8)-22310机巷和戊_(8)-32010风巷之间遗留宽度为4 m的区段煤柱和丁_(5-6)-22190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结合的方法... 为探究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遗留煤柱对被保护层回采效果的影响,以平顶山六矿戊_(8)煤层的戊_(8)-22310机巷和戊_(8)-32010风巷之间遗留宽度为4 m的区段煤柱和丁_(5-6)-22190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煤柱影响范围、煤柱区域垂直应力分布及影响区相关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宽4 m遗留煤柱的影响范围为27.3 m,极限强度为25.9 MPa,塑性区宽度为2.26 m,弹性区宽度为2.68 m;煤柱两侧工作面均回采后,其承载的最大垂直应力87.9 MPa,远超煤柱本身的承载极限;在煤柱影响范围内测得的残余瓦斯含量、压力与卸压保护区无明显差异,并均小于突出危险临界值,煤柱影响区内瓦斯得到较好释放;煤柱影响范围内未产生明显应力集中现象,遗留小煤柱对被保护效果影响较小,保护效果在倾向上有连续性,对被保护层工作面回采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动力灾害 保护层开采 煤柱影响区 残存煤柱 保护范围
下载PDF
坚硬顶板切顶卸压技术对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影响
5
作者 赵常辛 李晓旭 +2 位作者 石蒙 冀瑞锋 张焱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4,共8页
针对特厚煤层坚硬顶板、宽煤柱条件下临空巷道面临的高围岩应力、大变形等问题,以老石旦煤矿16403综放工作面为工程研究背景,从宽煤柱顶板侧向破断结构角度对临空巷道大变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对16402运... 针对特厚煤层坚硬顶板、宽煤柱条件下临空巷道面临的高围岩应力、大变形等问题,以老石旦煤矿16403综放工作面为工程研究背景,从宽煤柱顶板侧向破断结构角度对临空巷道大变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对16402运输巷实施不同切顶卸压方案时,临近采空区的16403回风巷侧向顶板采动应力传递规律,并在现场施工水力压裂钻孔进行切顶卸压,实现临空巷道围岩变形控制。研究结果表明:“低位坚硬岩层悬臂梁+高位坚硬岩层砌体梁”破断结构是特厚煤层宽煤柱临空巷道大变形的主要原因,可采用切顶卸压技术破坏宽煤柱顶板侧向破断结构来控制临空巷道围岩大变形;切顶角变化可使关键块B长度发生改变,切顶角越大,则关键块B长度越小,临空侧顶板载荷向煤柱传递的程度越弱,临空巷道围岩承受的采动应力越小,切顶角为100°时临空巷道围岩垂直应力与变形量最小;在16402运输巷以切顶角100°施工水力压裂钻孔后,16403回风巷顶底板变形量较未实施切顶卸压的16402回风巷减小86.5%,两帮变形量减小87.1%,临空巷道围岩稳定性得到极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留煤柱护巷 临空巷道 围岩变形控制 切顶卸压 水力压裂
下载PDF
羊东矿保护煤柱开采地表变形研究
6
作者 张梦华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27-29,33,共4页
为解决羊东矿实际开采储量有限、解放呆滞煤量的问题,在控制地表变形的基础上,通过开采保护煤柱的方法,提高煤炭的采出率,延长矿井的生产年限。本文采用概率积分模型对地表变形值进行预计分析,并研究工业广场保护煤柱开采所导致的重要... 为解决羊东矿实际开采储量有限、解放呆滞煤量的问题,在控制地表变形的基础上,通过开采保护煤柱的方法,提高煤炭的采出率,延长矿井的生产年限。本文采用概率积分模型对地表变形值进行预计分析,并研究工业广场保护煤柱开采所导致的重要建构筑物采动损害特征,分析工业广场保护煤柱开采中重要建构筑物的影响程度以及墙体、地面变形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维护措施。结果表明,通过概率积分模型得到地表最大下沉值为1.7m,最大水平位移值为0.51 mm/m,最大倾斜值为16 mm/m,曲率为0.68 (10^(-3)/m),判断交换站外侧的楼房会受到IV级破坏,根据结果对墙体进行实施监测,做好修补措施,同时对地面进行监测,并及时将裂缝进行了修补,减小开采对地表的破坏程度,从而保护地表建筑物,实现煤炭合理有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变形 保护煤柱 概率积分 采动破坏
下载PDF
特厚煤层动压巷道小煤柱护巷技术应用
7
作者 雷莉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5期295-297,共3页
以A特厚煤层煤矿39204工作面为例,介绍一种适用于特厚煤层动压巷道的小煤柱护巷技术。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特厚煤层动压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及变形情况进行仿真分析,结合小煤柱动压巷道控制理论,设计了特厚煤层小煤柱动压巷道控制方案... 以A特厚煤层煤矿39204工作面为例,介绍一种适用于特厚煤层动压巷道的小煤柱护巷技术。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特厚煤层动压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及变形情况进行仿真分析,结合小煤柱动压巷道控制理论,设计了特厚煤层小煤柱动压巷道控制方案,并将该方案应用于A特厚煤层煤矿工程实践,确认所提出的特厚煤层动压巷道小煤柱护巷技术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动压巷道 小煤柱 护巷技术
下载PDF
采煤机扭转轴参数化设计研究
8
作者 赵舒伟 《机械管理开发》 2024年第4期42-44,共3页
为了提升采煤机扭矩轴可靠性,通过对扭矩轴进行模拟分析,分别从静力学及动力学两个方面分析扭矩轴应力变化情况,发现在1倍电机额定功率下,扭矩大剪切应力分别为304.07 MPa和610.5 MPa,此时扭矩轴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同时对不同卸荷槽圆... 为了提升采煤机扭矩轴可靠性,通过对扭矩轴进行模拟分析,分别从静力学及动力学两个方面分析扭矩轴应力变化情况,发现在1倍电机额定功率下,扭矩大剪切应力分别为304.07 MPa和610.5 MPa,此时扭矩轴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同时对不同卸荷槽圆弧半径下静力学特性及扭矩轴的疲劳特性进行分析,发现最佳的卸荷槽圆弧半径为24 mm,此时的扭矩轴能够克服材料疲劳损伤,满足正常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数值模拟 扭矩轴 疲劳损伤 过载保护
下载PDF
浅埋厚煤层大巷保护煤柱尺寸留设研究
9
作者 田柯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7-34,共8页
留设煤柱护巷道目前仍是中国许多矿井的主要护巷道方式,但同时也损失了巨大的煤炭资源。煤柱留设的长度也是影响煤柱稳定性和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关键所在,其安全长度的留设,更有利于改变围岩应力分布条件,隔离工作面采空区,维护巷道围岩... 留设煤柱护巷道目前仍是中国许多矿井的主要护巷道方式,但同时也损失了巨大的煤炭资源。煤柱留设的长度也是影响煤柱稳定性和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关键所在,其安全长度的留设,更有利于改变围岩应力分布条件,隔离工作面采空区,维护巷道围岩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区段煤柱留设宽度与煤矿采区埋置深度、工作面倾角、煤层高度、巷道顶底板围岩等具有相关联系。不同煤矿开采条件不同,不同矿区都有自己留设煤柱的宽度方法。因此,本论文针对某煤矿西翼带式运输大巷煤柱安全宽度等问题展开研究,分析煤柱内的应力分布、变形特征和塑性区分布,最终得出安全煤柱宽度留设,论证该尺寸煤柱下,确保被保护的巷道在掘进过程中不引起失稳,这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来说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煤柱 煤柱尺寸 煤柱留设宽度 设计 西翼大巷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小煤柱留设及注浆加固技术研究
10
作者 李学鹏 《晋控科学技术》 2024年第2期8-11,共4页
针对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长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保护煤柱宽度留设过大、资源浪费、回采巷道变形严重等问题,分析了煤帮锚网兜及巷道底鼓的成因,采用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综合确定小煤柱宽度为6.0 m,并提出小煤柱注浆加固控制方案... 针对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长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保护煤柱宽度留设过大、资源浪费、回采巷道变形严重等问题,分析了煤帮锚网兜及巷道底鼓的成因,采用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综合确定小煤柱宽度为6.0 m,并提出小煤柱注浆加固控制方案。现场指标验证:小煤柱巷道围岩控制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煤柱 回采巷道 围岩变形 注浆加固
下载PDF
面间保护煤柱片帮特征及控制技术实践
11
作者 周竹峰 李慧刚 +1 位作者 魏新帅 雷鹏翔 《陕西煤炭》 2024年第5期104-110,共7页
综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面间保护煤柱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分析面间煤柱的片帮特征和控制技术至关重要。通过对片帮面间煤柱的应力分布规律和塑性区分布状态进行分析,揭示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面间煤柱的片帮显现特征,理论分析覆... 综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面间保护煤柱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分析面间煤柱的片帮特征和控制技术至关重要。通过对片帮面间煤柱的应力分布规律和塑性区分布状态进行分析,揭示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面间煤柱的片帮显现特征,理论分析覆岩结构破断诱发面间煤柱片帮的影响因素,确定面间煤柱片帮的控制技术并进行现场工程实践。结果表明,面间煤柱在单侧、双侧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面间煤柱片帮呈不对称分布,回采工作面侧面间煤柱片帮程度明显大于回采巷道侧片帮程度,双侧工作面回采面间煤柱片帮程度大于单侧工作面回采时片帮程度,最大网兜直径约为1.25 m。上覆岩层形成的走向、倾向、砌体梁关键块B的长度和破断线位置,是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面间煤柱片帮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改变面间煤柱上覆岩层走向和倾向破断线位置和长度,有效控制了面间煤柱不规律性片帮并减小了片帮程度,现场实践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面间保护煤柱 片帮特征 应力特征 控制技术
下载PDF
双重上保护层叠加开采应力分布规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冰 叶栋林 +3 位作者 石占山 孙维吉 李刚 张晋京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56,共14页
为获取双重上保护层重叠采动作用下的煤层卸压规律及保护层间的相互影响,以平煤八矿一采区为原型,采用FLAC3D软件模拟了丁、戊组煤层多工作面重叠开采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仅丁组煤层开采时,采区边界煤柱对应范围出现应力集中现象,最大... 为获取双重上保护层重叠采动作用下的煤层卸压规律及保护层间的相互影响,以平煤八矿一采区为原型,采用FLAC3D软件模拟了丁、戊组煤层多工作面重叠开采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仅丁组煤层开采时,采区边界煤柱对应范围出现应力集中现象,最大应力值达到19 MPa,影响范围达到下方80 m,不利于被保护层卸压。工作面间区段煤柱最大应力值达39 MPa,但向底板传递范围较小。丁组单独开展卸压区域能够影响至己组,己组煤层应力卸压值约为1 MPa;丁组、戊组煤层重叠开采,当戊组工作面位于丁组煤层区段煤柱下方,同时丁组工作面位于戊组工作面区段煤柱上方,使丁组煤层工作面间区段煤柱应力集中减弱利于卸压,丁组煤层区段煤柱应力值由39 MPa卸载至7.5~10 MPa之间;同时当己组煤层位于戊组单独保护范围时,垂直应力卸压值为2~3 MPa,当己组煤层位于丁戊共同保护范围时,垂直应力卸压值为4~6.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保护层 采动应力 叠加开采 数值模拟 煤柱集中应力
下载PDF
动载扰动下深井护巷煤柱失稳破坏机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邢闯闯 王俊 +1 位作者 宁建国 沈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36,共8页
深部矿井护巷煤柱常处于“三高一扰动”的复杂环境,护巷煤柱稳定性对煤矿通风、运输与行人起着关键作用。针对动载扰动下深井护巷煤柱已发生突变失稳的问题,以新河煤矿-980 m水平3煤层6302工作面南部集中大巷保护煤柱为工程背景,基于FLA... 深部矿井护巷煤柱常处于“三高一扰动”的复杂环境,护巷煤柱稳定性对煤矿通风、运输与行人起着关键作用。针对动载扰动下深井护巷煤柱已发生突变失稳的问题,以新河煤矿-980 m水平3煤层6302工作面南部集中大巷保护煤柱为工程背景,基于FLAC^(3D)模拟软件研究了动载扰动下深部护巷煤柱破坏失稳演化过程,分析了动载强度、煤柱尺度对煤柱动力破坏演化的影响规律,进而建立了护巷煤柱动力失稳尖点突变失稳模型和判别式,揭示了动载作用下深井护巷煤柱破坏特征及突变失稳机理。研究表明:①增大护巷煤柱尺寸能够提高稳定性,减小其失稳破坏的几率;②外部动载冲击强度越大,护巷煤柱易发生整体失稳破坏;③基于护巷煤柱承载力学模型,利用尖点突变模型和弹性薄板理论推演了与外部动载强度、煤柱尺寸等因素有关的煤柱稳定性判别式,提出了动载扰动下深井护巷煤柱失稳破坏判别方法,并进行了工程验证。研究成果丰富了煤柱失稳类冲击地压的预防和控制理论体系,为现场工作面回采护巷煤柱的留设及维护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煤柱 煤柱破坏 动载冲击 围岩控制 失稳判别式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错层位切顶卸压护巷技术 被引量:3
14
作者 崔俊彪 张百胜 +2 位作者 郭俊庆 李汉璞 杨依卓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80,共7页
针对近距离煤层开采时,上层煤开采会对下层煤产生采动影响,导致下层煤邻近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等问题,提出了近距离煤层错层位切顶卸压护巷技术。分析了错层位切顶卸压护巷技术原理,推导出近距离煤层错层位切顶高度的计算公式,给出错层位... 针对近距离煤层开采时,上层煤开采会对下层煤产生采动影响,导致下层煤邻近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等问题,提出了近距离煤层错层位切顶卸压护巷技术。分析了错层位切顶卸压护巷技术原理,推导出近距离煤层错层位切顶高度的计算公式,给出错层位切顶的关键参数,研究了错层位切顶卸压护巷效果。结果表明:通过错层位切顶主动调控顶板断裂位置可缩短悬臂梁长度,同时切落后的岩石因受到采空区与夹层的缓冲作用减少能量向下传递,有效保护了下层巷道的围岩稳定;错层位切顶高度的确定需考虑顶板垮落的矸石对本层位空区与下分层空区的充填效果,以及层间岩石的垮落影响。现场工业性试验发现,错层位切顶后,动压巷道底鼓量由3.0 m降至0.5 m左右,降幅为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错层位切顶 定向爆破 切顶卸压护巷 切顶高度 内错煤柱
下载PDF
山寨煤矿锯齿状遗留煤柱群应力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文辉 张帝 +7 位作者 曹安业 牛佳胜 韩进 莫正虎 王崧玮 李小刚 赵辉强 刘海双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58,共9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不规则遗留煤柱群应力分布特征,以山寨煤矿一、二采区的锯齿状遗留煤柱群为研究背景,基于“载荷三带”理论,建立了侧向支承应力估算模型,对锯齿状煤柱群不同区域的应力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运用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不规则遗留煤柱群应力分布特征,以山寨煤矿一、二采区的锯齿状遗留煤柱群为研究背景,基于“载荷三带”理论,建立了侧向支承应力估算模型,对锯齿状煤柱群不同区域的应力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运用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分析了锯齿状煤柱群形成前后,应力场的演化规律;通过定位分析锯齿状遗留煤柱群的微震监测数据,验证了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山寨煤矿锯齿状遗留煤柱群内部应力分布并不均匀,煤柱内部支承应力叠加程度与其宽度成正相关,宽度最小的区域一煤柱,支承应力叠加程度最高,其冲击危险性也最高;相较于无保护层开采工作面,在保护层下开采对于锯齿状遗留煤柱群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锯齿状煤柱 支承应力叠加 应力分布 保护层开采
下载PDF
气煤叠置区埋地管道的保护煤柱优化设计及多参量演化规律研究
16
作者 任建东 赵毅鑫 +2 位作者 孙中博 王文 刘世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79-2695,共17页
为了优化采煤沉陷区内浅埋管道保护煤柱的宽度,以鄂尔多斯盆地气煤重叠区为工程背景,通过概率积分法提出了管道拉伸应变的理论算法。结合拉伸应变极限建立了沉陷区内管道保护煤柱宽度的预测方法模型,并采用数值分析和工程应用等方法进... 为了优化采煤沉陷区内浅埋管道保护煤柱的宽度,以鄂尔多斯盆地气煤重叠区为工程背景,通过概率积分法提出了管道拉伸应变的理论算法。结合拉伸应变极限建立了沉陷区内管道保护煤柱宽度的预测方法模型,并采用数值分析和工程应用等方法进行对比验证,分析了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邻近埋地管道的拉伸应变、体积应变和剪切应变等参量的分布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预测方法在确保管道安全的前提下,缩短了管道保护煤柱的宽度,提高了煤炭资源的采出率。随着工作面与管道间水平距离的减小,管道整体的拉伸量、拉伸应变呈指数函数增长;拉伸增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工作面向管道靠近过程中,管道轴向上的体积应变分布呈现“V”形、环向上呈现“M”形。管道轴向上的剪切应变分布呈现“W”形、环向上大致呈现“一”形。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管道的体积应变和剪切应变均与工作面及管道间的距离呈指数函数关系。管道最易发生破坏的位置处于沉陷区中心和边缘,类似工况需要重点关注。预测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实现油气煤资源的精准协调开采,而多参量的力学规律研究则有助于对管道的预防性维护和预测结果的修正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埋地管道 保护煤柱 拉伸应变 体积应变 剪切应变
下载PDF
回撤工作面倾向切顶卸压关键参数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熊巨 杨天艺 杨艳国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8-72,共5页
切顶卸压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煤炭的回收率并减少资源浪费,已在我国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推广,目前研究集中在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方面,缺少对于倾向切顶卸压减小系统巷道保护煤柱的研究。为解决工作面回撤阶段巷道承载力大、两帮及顶板变形... 切顶卸压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煤炭的回收率并减少资源浪费,已在我国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推广,目前研究集中在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方面,缺少对于倾向切顶卸压减小系统巷道保护煤柱的研究。为解决工作面回撤阶段巷道承载力大、两帮及顶板变形严重等问题,提出预先在回撤通道顶板打切顶眼,阻断落山侧应力传导,以辛置煤矿2-20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方法对切顶钻孔关键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切顶钻孔的仰角和深度分别为75°和9 m时,护巷煤柱应力峰值达到最小,钻孔卸压效果明显,巷道稳定性较好;通过现场试验发现煤柱左侧最大位移量减60 mm,降幅14.46%,右侧降幅33.71%,对比相邻巷道围岩变形情况可知,切顶钻孔对系统巷道起到较好的卸压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顶卸压 钻孔参数 保护煤柱 回撤工作面
下载PDF
急倾斜煤层综采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子臣 王沉 +2 位作者 张浩鑫 李奥立 李旭昱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66-971,共6页
为了探究急倾斜煤层综采工作面保护煤柱合理宽度,以逢春煤矿N2821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急倾斜工作面开采前后区段保护煤柱受力力学模型,得到了急倾斜综采工作面保护煤柱合理宽度的计算公式,分析... 为了探究急倾斜煤层综采工作面保护煤柱合理宽度,以逢春煤矿N2821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急倾斜工作面开采前后区段保护煤柱受力力学模型,得到了急倾斜综采工作面保护煤柱合理宽度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工作面不同保护煤柱宽度下巷道和煤柱应力场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工作面开采条件满足q_(0)/[γ_(1)(h_(m)+m)]<[sin(α)-f_(2) cos(α)]/[(f_(1)+f_(2))cos(α)-sin(α)]时,区段保护煤柱受剪应力影响发生“台阶”型破坏;急倾斜煤层工作面、巷道和区段煤柱的垂直应力分布表现为不规则的椭圆形;逢春煤矿N2821工作面区段保护煤柱宽度最少为2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煤层 数值模拟 巷道间距 保护煤柱
下载PDF
中厚煤层小煤柱护巷切顶卸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付汾飞 《山西化工》 CAS 2023年第6期141-143,共3页
为避免开采断层上盘煤层对采区煤仓造成采动影响,降低采动压对采区准备巷道的影响,对保护煤柱尺寸进行计算、分析,确定了煤仓保护煤柱尺寸,采取切顶卸压技术对采区煤仓及采区巷道进行保护,为类似地质条件下采区煤仓煤柱尺寸留设提供了... 为避免开采断层上盘煤层对采区煤仓造成采动影响,降低采动压对采区准备巷道的影响,对保护煤柱尺寸进行计算、分析,确定了煤仓保护煤柱尺寸,采取切顶卸压技术对采区煤仓及采区巷道进行保护,为类似地质条件下采区煤仓煤柱尺寸留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保护煤柱 切顶卸压 断层
下载PDF
连续采煤机截割部扭矩轴破断保护性能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侯伟 《机械管理开发》 2023年第3期42-43,46,共3页
采煤机进行煤岩截割的过程中,受到煤层中矸石等杂质的影响,对截割部造成冲击作用,使其承载过大。为避免截割部的受损破坏,采用扭矩轴进行截割部电机及传动系统之间的连接,在扭矩轴上设置相应的卸荷槽,使其产生应力集中现象,首先产生破断... 采煤机进行煤岩截割的过程中,受到煤层中矸石等杂质的影响,对截割部造成冲击作用,使其承载过大。为避免截割部的受损破坏,采用扭矩轴进行截割部电机及传动系统之间的连接,在扭矩轴上设置相应的卸荷槽,使其产生应力集中现象,首先产生破断,实现对截割部的保护。针对扭矩轴的应力进行分析,并对卸荷槽的半径进行优化设计,使其最大应力值大于扭矩轴的扭转强度,从而对截割部形成有效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截割部 扭矩轴 卸荷槽 应力集中 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