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sPL震相测定2022年山西古交M_(L)4.1地震震源深度
1
作者 王卓君 窦立婷 +3 位作者 冯凯宇 吕睿 梁永烨 刘雪娇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6期79-82,共4页
选取2022年2月20日山西古交M_(L)4.1地震事件波形,筛选出震中距在10~70 km之间的5个地震台站,基于sPL震相特征对波形数据进行处理,在震中距23 km的GUJ台观测到sPL震相。使用山西2015一维地壳速度模型,通过SEIS-CAP软件计算该地震的震源... 选取2022年2月20日山西古交M_(L)4.1地震事件波形,筛选出震中距在10~70 km之间的5个地震台站,基于sPL震相特征对波形数据进行处理,在震中距23 km的GUJ台观测到sPL震相。使用山西2015一维地壳速度模型,通过SEIS-CAP软件计算该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利用F-K方法计算理论地震图,与观测波形拟合对比,确定该地震震源深度约4 km。sPL震相方法、CAP方法测定的震源深度和正式编目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利用sPL震相测定山西古交M_(L)4.1地震震源深度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深度 震源机制解 古交地震 spl震相 F-K方法
下载PDF
Epidemic Japanese B encephalitis combined with contactinassociated protein-like 2 antibody-positive autoimmune encephalitis:A case report
2
作者 Pan Hu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6期1379-1384,共6页
BACKGROUND It is not uncommon to develop viral encephalitis.Epidemic Japanese B encephalitis infection combined with contactin-associated protein-like 2(CASPR-2)antibody-positive autoimmune encephalitis has not been r... BACKGROUND It is not uncommon to develop viral encephalitis.Epidemic Japanese B encephalitis infection combined with contactin-associated protein-like 2(CASPR-2)antibody-positive autoimmune encephalitis has not been reported at present.In clinical work,we need to consider more options.CASE SUMMARY A 32-year-old male worker presented with headache,fever and call-unresponsive presentation.Complete crani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showed symmetrical abnormal signals in bilateral medial temporal lobe,bilateral thalamus and basal ganglia.Improved lumbar puncture showed that cerebrospinal fluid protein and cell cou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Viral encephalitis was considered,and the patient's consciousness still increased rapidly after antiviral treatment.Further detection of Cerebrospinal fluid Japanese B encephalitis viru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ositive,serum autoimmune encephalitis antibody showed CASPR-2 antibody positive(1:320),the patient's condition gradually improved after plasma exchange treatment.3 mo later,the serum CASPR-2 antibody was negative and the patient's condition was stable.CONCLUSION 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world’s first case of Epidemic Japanese B encephalitis infection combined with CASPR-2 antibody-positive autoimmune encephalitis,with a view to raising awar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demic Japanese B encephalitis Contactin-associated protein-like 2 antibody Autoimmune encephalitis
下载PDF
芍药PlSPL1基因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
3
作者 许华杰 卢莉莉 +3 位作者 汤寓涵 赵大球 孟家松 陶俊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1,共7页
为研究芍药PlSPL1(SPL)基因的性质和功能,进一步阐明PlSPL1基因在不同物种中的共性与特征差异,探明PlSPL1在芍药茎秆挺直程度中的作用。以芍药红峰茎秆为材料,采用RACE技术获得了芍药PlSPL1基因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预测PlS... 为研究芍药PlSPL1(SPL)基因的性质和功能,进一步阐明PlSPL1基因在不同物种中的共性与特征差异,探明PlSPL1在芍药茎秆挺直程度中的作用。以芍药红峰茎秆为材料,采用RACE技术获得了芍药PlSPL1基因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预测PlSPL1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亲缘关系,随后利用qRT-PCR技术分析PlSPL1在芍药茎秆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量,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进行了蛋白质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PlSPL1基因开放阅读框为3000 bp,编码999个氨基酸。蛋白分子式为C_(4869)H_(7682)N_(1406)O_(1497)S_(43),分子量为111.25 ku,理论等电点为6.26,编码亲水性不稳定酸性蛋白,磷酸化修饰以丝氨酸为主,无信号肽,有跨膜结构,二级结构主要由无规则卷曲组成。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PlSPL1蛋白与牡丹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和葡萄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蛋白序列比对分析发现,PlSPL1蛋白具有SPL转录因子家族特有的SBP保守结构域。相对表达量分析发现,PlSPL1随着茎秆发育逐渐呈现下降趋势,表明PlSPL1负向调控芍药茎秆发育,推测其可能在茎秆挺直程度方面起重要作用;亚细胞定位显示,PlSPL1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中。上述结果表明,PlSPL1参与芍药茎秆发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spl 基因克隆 表达模式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核桃SPL基因家族的系统进化和表达分析
4
作者 阿丽亚·外力 陈永坤 +2 位作者 克拉热木·克里木江 王宝庆 陈凌娜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0-189,共10页
【目的】SQUAMOSA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like(SPL)转录因子在植物开花诱导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从核桃基因组中鉴定SPL(JrSPL)基因家族成员并分析其表达特性,为探究SPL在核桃开花诱导中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生物信息... 【目的】SQUAMOSA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like(SPL)转录因子在植物开花诱导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从核桃基因组中鉴定SPL(JrSPL)基因家族成员并分析其表达特性,为探究SPL在核桃开花诱导中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JrSPL基因家族成员,并预测其基本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进化关系、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等;利用转录组测序和RT-qPCR技术分析JrSPL家族成员在核桃不同组织及嫁接诱导开花后的表达水平。【结果】JrSPL家族有28个成员,其基因结构和蛋白结构均高度保守,分布在核桃14条不同的染色体,与拟南芥和毛果杨分别存在17处和24处共线性关系,根据系统发育关系可分为8组。JrSPL启动子存在大量的光响应元件、激素应答元件、胁迫响应元件等。转录组测序分析显示,JrSPL基因在核桃不同组织表达量有差异,在雄花、雌花、顶芽及叶中均有表达,多数基因在雌花中的表达量都比较高,有6个基因最为显著,它们可能在开花诱导中起关键作用。在嫁接诱导核桃开花材料中,检测的12个JrSPLs中除了JrSPL8外,在开花材料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JrSPL2和JrSPL25在混合花序的雄花中表达显著,JrSPL8在顶芽中高表达。【结论】JrSPL基因在核桃成花中具有重要作用,其高表达是花期提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spl基因 全基因组鉴定 组织特异性表达 开花诱导
下载PDF
二穗短柄草SPL家族基因的鉴定、系统发育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淑婷 朱婷 +3 位作者 马浩森 李小鹏 牛娜 马翎健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72-1383,共12页
植物特异性SPL家族基因编码SBP(squamosa promoter-binding protein-like)保守结构,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为了解二穗短柄草中SPL家族基因的分布、结构及功能,对二穗短柄草全基因组中SPL家族成员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二穗... 植物特异性SPL家族基因编码SBP(squamosa promoter-binding protein-like)保守结构,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为了解二穗短柄草中SPL家族基因的分布、结构及功能,对二穗短柄草全基因组中SPL家族成员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二穗短柄草全基因组中鉴定出17个BdSPL基因,在5条染色体上呈不均匀分布,bd03号染色体上分布最多;根据系统发育树,17个BdSPL被分为6个组,同组成员有保守的结构和基序;其中6对BdSPL基因发生基因复制事件;在BdSPL基因启动子区域发现了各种顺式元件,如ABRE、CGTAC-motif和LTR。转录组数据和qRT-PCR分析显示,BdSPL基因在二穗短柄草花中表达量较高,而在根系中表达量较低,在不同植物激素处理下表达量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穗短柄草 spl基因家族 系统进化 表达分析
下载PDF
sPL震相在海城地区震源深度测定中的应用
6
作者 杨士超 王亮 +2 位作者 孙庆山 焦明若 钱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3-528,共6页
利用sPL深度震相对1999~2020年海城老震区M_(L)≥3.0地震震源深度进行重新测定,共识别出146次地震事件的sPL震相,其中sPL震相与P波到时差在1.2~3.2 s之间,震源深度在5~15 km范围内。研究发现,1999年岫岩MS5.4主震发生前地震序列的震源... 利用sPL深度震相对1999~2020年海城老震区M_(L)≥3.0地震震源深度进行重新测定,共识别出146次地震事件的sPL震相,其中sPL震相与P波到时差在1.2~3.2 s之间,震源深度在5~15 km范围内。研究发现,1999年岫岩MS5.4主震发生前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保持在8 km附近,与主震的震源深度相当;临近主震发生时,在5.5 km深度处出现破裂,随后震源深度从5.5 km开始变深,逐渐逼近主震震源深度,存在震源深度由浅及深的迁移过程;岫岩MS5.4主震发生后,震源深度破裂范围扩展,浅部依然有地震发生,更深的位置也发生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城老震区 spl震相 震源深度 地震迁移
下载PDF
白桦BpSPL9基因抑制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研究
7
作者 杜金霞 申婷婷 +3 位作者 王浩然 林一萍 李慧玉 张连飞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5,共6页
为揭示SPL基因在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生长和发育中的功能,在克隆白桦BpSPL9基因的基础上,采用CREST技术构建BpSPL9的抑制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进行白桦的遗传转化,对获得的转基因株系进行表型观测... 为揭示SPL基因在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生长和发育中的功能,在克隆白桦BpSPL9基因的基础上,采用CREST技术构建BpSPL9的抑制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进行白桦的遗传转化,对获得的转基因株系进行表型观测,探究BpSPL9基因的功能。结果表明:已成功获得了BpSPL9抑制表达白桦株系。转基因株系的苗高显著低于非转基因对照株系,节间距变短,叶面积变小,转基因株系的细胞分裂素(6-BA)和生长素(IAA)含量均低于对照株系。推测BpSPL9基因通过影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的合成,从而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spl9 CREST 遗传转化
下载PDF
小麦SPL家族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8
作者 贺金秋 苗敬南 +5 位作者 马超 樊紫薇 王超丽 李欢欢 赵月 刘文轩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35-1343,共9页
SQUAMOSA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 like(SPL)是一类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转录因子家族,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响应逆境胁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解析小麦中SPL家族基因响应非生物胁迫的机理,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在全基因组范... SQUAMOSA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 like(SPL)是一类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转录因子家族,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响应逆境胁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解析小麦中SPL家族基因响应非生物胁迫的机理,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对小麦SPL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对鉴定到的SPL基因进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共鉴定到56个小麦SPL基因,其中27个是miR156的靶基因;系统进化分析发现,56个小麦SPL基因聚类为7个亚家族。基于转录组数据对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发现36个小麦SPL基因与非生物胁迫响应相关,响应缺氮、缺磷、高盐、低温、干旱、高温胁迫以及热旱共胁迫的基因分别有12、16、22、6、13、14和21个,其中TraesCS3D02G425800同时响应7种非生物胁迫。qRT-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数据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spl家族基因 非生物胁迫 表达模式
下载PDF
植物SPL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9
作者 葛奇 席会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3期25-29,53,共6页
SPL(squamosa promoter-binding protein-like)基因编码的绿色植物所特有的转录因子,参与植物形态建成、花发育、根发育等过程,调控植物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变,维持植物育性,响应植物的外界胁迫,在植物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 SPL(squamosa promoter-binding protein-like)基因编码的绿色植物所特有的转录因子,参与植物形态建成、花发育、根发育等过程,调控植物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变,维持植物育性,响应植物的外界胁迫,在植物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SPL转录因子的研究概况、结构特征、同源基因克隆情况、表达调控模式以及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进行SPL转录因子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l 转录因子 基因克隆 表达调控 生物学功能
下载PDF
ELASTIC BEHAVIOR OF PROTEIN-LIKE SINGLE CHAIN
10
作者 Wei-qiYi 章林溪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19-325,共7页
The conformational properties and elastic behaviors of protein-like single chains in the process of tensileelongat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Monte Carlo method.The sequences of protein-like single chains contai... The conformational properties and elastic behaviors of protein-like single chains in the process of tensileelongat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Monte Carlo method.The sequences of protein-like single chains contain two typesof residues:hydrophobic(H)and hydrophilic(P).The average conformations and thermodynamics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protein-like single chains with various elongation ratio λ were calculated.It was found that the mean-square end-to-enddistance<R^2>(?).increases with elongation ratio λ.The tensor eigenvalues ratio of<L_2~2>:<L_1~2>decreases with elongationratio λ for short(HP)_x protein-like polymers,however,the ratio of<L_3~2>:<L_1~2>increases with elongation ratio λ,especially for long (H)_x sequence.Average energy per bond increases with elongation ratio λ,especially for (H)_xprotein-like single chains.Helmholtz free energy per bond also increases with elongation ratio λ.Elastic force(f),energycontribution to force(f_U)and entropy contribution to force(fs)for different protein-like single chains were also calculated.These investigations may provide some insights into elastic behaviors of prote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astic behavior protein-like single chains Conformation
下载PDF
Effect of channel-protein of a protein-like chain interaction on translocation through a finite channel
11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3期513-519,共7页
We study the translocation of a protein-like chain through a finite cylindrical channel using the pruned-enriched Rosenbluth method (PERM) and the modified orientation-dependent monomer-monomer interaction (ODI) m... We study the translocation of a protein-like chain through a finite cylindrical channel using the pruned-enriched Rosenbluth method (PERM) and the modified orientation-dependent monomer-monomer interaction (ODI) model. Attractive channels (εcp = -2.0, -1.0, -0.5), repulsive chanaels (εcp: 0.5, 1.0, 2.0), and a neutral channel (εcp =- 0)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of the chain dimension and the energy show that Z0 : 1.0 is an important case to distinguish the types of the channels. For the strong attractive channel, more contacts form during the process of translocation. It is also found that an external force is needed to drive the chain outside of the channel with the strong attraction. While for the neutral, the repulsive, and the weak attractive channels, the translocation is spontane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uned-enriched Rosenbluth method TRANSLOCATION protein-like chain
下载PDF
Sarcoidosis mimicking metastases in an 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ke 4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positive nonsmall-lung cancer patient:A case report
12
作者 Xi Chen Jie Wang +4 位作者 Wei-Li Han Kui Zhao Zhen Chen Jian-Ying Zhou Yi-Hong She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13期3140-3146,共7页
BACKGROUND Rearrangements of the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gene(ALK-positive)represent an oncogenic driver in approximately 3%-5%of non-small-lung cancer(NSCLC)patients.Sarcoidosis is a multisystem disease,and it... BACKGROUND Rearrangements of the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gene(ALK-positive)represent an oncogenic driver in approximately 3%-5%of non-small-lung cancer(NSCLC)patients.Sarcoidosis is a multisystem disease,and its reported incidence in Asia is 1 or less per 100000 people per year.The co-occurrence of sarcoidosis and ALK-positive NSCLC is rare,and ALK-positive lung cancer is likely to spread quickly.Therefore,the co-occurrence of sarcoidosis is more easily misdiagnosed as metastatic lung cancer by radiological examination.CASE SUMMARY A 50-year-old man had a nodule in the left superior lobe,many small nodules in left superior and right lungs,and enlarged bilateral hilar,mediastinal,and right supraclavicular lymph nodes.Computed tomography-guided pulmonary biopsy of the nodule in the left superior lobe revealed 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ke 4 gene-ALK positive NSCLC with concomitant noncaseating granuloma.This patient was treated with crizotinib.Thirty days later,a chest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revealed a dramatic decrease in the size of the left superior lobe nodule;however,the lesions in the right lung progressed.The right supraclavicular lymph nodes showed granulomas,and no tumor cell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specimens. The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level was high.After 1 wk of methylprednisolone treatment, a significant response of all lesionswas revealed. Following radical resection of the lung cancer, noncaseatinggranulomas were observed in both lung tissues and lymph nodes, which resultedin a diagnosis of 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ke 4-ALK positiveNSCLC accompanied with sarcoidosis.CONCLUSIONOur experience illustrates that pathological evidence is needed to confirmmetastatic disease, especially when some suspected metastatic lesions arenegative for maligna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ng cancer SARCOIDOSIS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ke 4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Metastasis Case report
下载PDF
sPL,一个近距离确定震源深度的震相 被引量:95
13
作者 崇加军 倪四道 曾祥方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620-2630,共11页
实际地震波形观测表明,对于大陆结构相对简单的地壳中的地震而言,有一震相出现在P波和S波之间.一般在30~50km附近发育得较好,其能量主要集中在径向分量,而垂向分量的振幅相对径向要小,切向分量上的振幅很弱,且波形以低频为主,通常没有... 实际地震波形观测表明,对于大陆结构相对简单的地壳中的地震而言,有一震相出现在P波和S波之间.一般在30~50km附近发育得较好,其能量主要集中在径向分量,而垂向分量的振幅相对径向要小,切向分量上的振幅很弱,且波形以低频为主,通常没有P波尖锐.在利用FK方法计算合成地震图的基础上,发现该震相是由S波入射到自由地表形成水平传播的P波(文献称为surface P wave,自由地表P波)或者包括S波入射到地表后形成的多次P波或其散射震相.由于该震相是由S波和P波之间耦合而形成,本文将其定义为sPL(s coupled into P)震相.理论波形研究表明,sPL相对直达P波的到时差对震中距离不敏感,而随着震源深度的增加几乎呈线性增加,因此可以很好的约束震源深度.本文以2005年江西九江地震为例,证实了sPL确定震源深度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在观测到sPL震相的情况下,离震源50km以内的一个三分量地震台站的波形就可以帮助获得可靠的震源深度,而不需要精确的震中距离.由于sPL震相出现距离较近,对于较小(三级以上)的地震也可以应用,因此在稀疏台网布局情形下sPL对于确定中小地震深度应该具有很好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深度 深度震相 spl震相 地表P波 波形对比法
下载PDF
枳SPL9和SPL13全长cDNA克隆、亚细胞定位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宋长年 钱剑林 +4 位作者 房经贵 王化坤 邱学林 章镇 张晓莹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105-2114,共10页
【目的】从枳[Poncirus trifoliata(L.)Raf.]中克隆SBP类[SQUAMOSA(SQUA)promoter-binding-like]转录因子基因SPL9和SPL13全长,构建SPL9和SPL13亚细胞定位表达载体验证其是否具有核定位功能,利用荧光定量PCR研究其在枳不同组织的表达特... 【目的】从枳[Poncirus trifoliata(L.)Raf.]中克隆SBP类[SQUAMOSA(SQUA)promoter-binding-like]转录因子基因SPL9和SPL13全长,构建SPL9和SPL13亚细胞定位表达载体验证其是否具有核定位功能,利用荧光定量PCR研究其在枳不同组织的表达特性,初步确定SPL9和SPL13在枳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结合RACE技术以枳花器官的cDNA为模板,克隆出SPL9和SPL13基因全长,分别命名Pt-SPL9和Pt-SPL13,大小分别是1519bp和1824bp,在GenBank的登录号分别是FJ502237和FJ502238;构建Pt-SPL9和Pt-SPL13亚细胞定位载体35S-GW-FJ502237/FJ502238-GFP,基因枪转化洋葱表皮细胞,暗培养24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利用SYBR Green I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Pt-SPL9和Pt-SPL13在根、茎、叶、花序、花和果等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t-SPL9和Pt-SPL13的cDNA序列中都有microRNA156的识别位点,Pt-SPL9与金鱼草、拟南芥和玉米SPL9的同源性分别为48.9%、42.5%和41.7%;Pt-SPL13与拟南芥SPL13、水稻的SPL16和玉米的TGA1同源性分别为40.8%、38.1%和35.8%。Pt-SPL9和Pt-SPL13与其它植物的SBP一样有着高度保守的序列,即SBP结构域和一个双向核定位信号KRXXXRRRK。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Pt-SPL9和Pt-SPL13均定位于细胞核中。SYBR Green I实时定量RT-PCR结果表明,Pt-SPL9和Pt-SPL13在各个器官均有表达,但表达量不同,Pt-SPL9在茎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花和叶中的表达量次之,在根、花芽和幼果中的表达量最低;Pt-SPL13在幼果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茎和花芽中的表达量相当,其次为叶,在花和根中的表达量很低。【结论】转录因子Pt-SPL9和Pt-SPL13均具有核定位功能,Pt-SPL9和Pt-SPL13对枳的茎和果实的发育可能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l9和spl13 亚细胞定位 荧光定量RT-PCR
下载PDF
SBP-box/SPL基因在植物表皮毛发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汪斌 林格格 +2 位作者 宋海冰 陈壬杰 兰涛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1-128,共8页
植物表皮毛作为表皮细胞的特有组织在分类、减少热量和水分散失、抵御昆虫和微生物侵害方面发挥作用,同时也是生长发育时相转换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表皮毛在提高产量等农艺性状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如棉花纤维组织的产量和品质.SBP-box/... 植物表皮毛作为表皮细胞的特有组织在分类、减少热量和水分散失、抵御昆虫和微生物侵害方面发挥作用,同时也是生长发育时相转换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表皮毛在提高产量等农艺性状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如棉花纤维组织的产量和品质.SBP-box/SPL基因是植物特有的一个较小的基因家族,在生长发育多个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涉及花期、育性、果实成熟、蓝光信号传导、器官大小等性状.其中,在调控植物"年龄"相关的时相转换中作用明显.本文对表皮毛发育调控中SPL基因功能、涉及的microRNA,及它们与其他表皮毛发育调控途径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植物表皮毛发育的深入研究及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表皮毛 SBP-box/spl基因 MICRORNA 发育调控
下载PDF
sPL震相在巴东M4.3地震序列震源深度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董彦君 王秋良 +1 位作者 申学林 魏贵春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1-224,232,共5页
根据近震深度震相sPL的基本特征,对2017-06-16巴东M4.3地震序列震源深度进行分析,运用频率-波数(F-K)方法模拟不同深度下的理论地震图,并与实际波形拟合对比,得出震源深度分布。结果显示,该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集中在3~4km范围内,误差约... 根据近震深度震相sPL的基本特征,对2017-06-16巴东M4.3地震序列震源深度进行分析,运用频率-波数(F-K)方法模拟不同深度下的理论地震图,并与实际波形拟合对比,得出震源深度分布。结果显示,该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集中在3~4km范围内,误差约为1km,表明在三峡地区利用sPL震相可以获得较为可靠的震源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l震相 震源深度 F-K方法 巴东M4.3地震序列
下载PDF
白梨SPL转录因子在二次成花诱导中的响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钟必凤 邓家林 +3 位作者 李文贵 张全军 刘冬梅 曲么日布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905-2911,共7页
【目的】梨二次成花(异常)在我国南方普遍发生,环境因子与植物遗传因子互作在该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关键的遗传要素仍有待鉴定,为鉴定梨基因组中SPL(squamosa promoter-binding protein like)编码基因并研究其在二次成花诱导中的表达变化... 【目的】梨二次成花(异常)在我国南方普遍发生,环境因子与植物遗传因子互作在该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关键的遗传要素仍有待鉴定,为鉴定梨基因组中SPL(squamosa promoter-binding protein like)编码基因并研究其在二次成花诱导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前期课题组探索了通过摘叶诱导模拟二次成花的生理机制,测定了转录组变化过程,本研究基于已有的白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基因组数据,从全基因组范围对SPL编码基因进行了鉴定,结合二次花诱导过程的转录组数据,挖掘参与该过程的候选基因。【结果】本研究共获得了34个典型的SPL蛋白家族成员,只有3个成员在目前的梨参考基因组上串联排列。系统进化分析将34个成员划归为8个进化类群,与其他物种SPL分类一致。砂梨‘丰水’二次成花诱导及未诱导材料的转录谱分析表明,34个SPL蛋白编码基因中仅两个显著差异表达,其中Pbr038289.1显著上调表达,而Pbr002303.1表达量显著下降。【结论】这2个蛋白有望成为深入研究梨成花过程调控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l蛋白 二次花 基因家族
下载PDF
水稻类病斑突变体spl34的鉴定与基因精细定位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宝玉 刘军化 +5 位作者 杜丹 闫萌 郑丽媛 吴雪 桑贤春 张长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2-342,共11页
利用化学诱变剂EMS处理籼型水稻恢复系"缙恢10号",从其后代中筛选到1个遗传稳定的类病斑突变体spl34。该突变体于分蘖后期在下部叶片的叶鞘上开始出现褐色的类病斑,随后沿着中脉扩散至整个叶片,成熟期扩散至整个植株。相比于... 利用化学诱变剂EMS处理籼型水稻恢复系"缙恢10号",从其后代中筛选到1个遗传稳定的类病斑突变体spl34。该突变体于分蘖后期在下部叶片的叶鞘上开始出现褐色的类病斑,随后沿着中脉扩散至整个叶片,成熟期扩散至整个植株。相比于野生型,该突变体的株高显著变矮,穗长显著变短,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极显著降低。遮光试验和组织化学分析表明,突变体类病斑的形成受光诱导,在类病斑形成部位发生大量过氧化氢沉积和细胞程序性死亡。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在紫外光照射下突变体产生的荧光较野生型弱。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spl34的H_2O_2和O_2^-含量较高,而CAT、POD和T-SOD等保护酶的活性显著降低;稻瘟病抗性无明显差异或略显降低。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spl34的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基因定位结果表明,该基因定位于第4染色体的LR49和LR52两个分子标记之间,物理距离为200 kb。测序分析发现该区间内的候选基因LOC_Os04g56480的第3449位碱基发生突变(G3449T),导致色氨酸替换为半胱氨酸。qRT-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突变体内表达量降低,而部分病程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则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类病斑突变体 spl34 基因 精细定位
下载PDF
水稻类病变突变体spl5细胞坏死机制的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金杨 周丽芬 +2 位作者 陈析丰 刘峰 马伯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326-331,共6页
水稻spl5(spotted leaf 5)属于起始型类病变突变体,植株从苗期开始叶片上就会自发地表现出红棕色类病斑.组织学染色和生理生化分析结果表明,spl5类病斑是由于活性氧(ROI)的过量积累引起细胞坏死或激活了程序性细胞死亡(PCD)途径所致.2... 水稻spl5(spotted leaf 5)属于起始型类病变突变体,植株从苗期开始叶片上就会自发地表现出红棕色类病斑.组织学染色和生理生化分析结果表明,spl5类病斑是由于活性氧(ROI)的过量积累引起细胞坏死或激活了程序性细胞死亡(PCD)途径所致.2种能诱导细胞死亡的活性氧在spl5类病斑形成部位有明显的积累,其中超氧离子基(O2-)含量的增加始于细胞坏死之前,而H2O2积累则在类病斑性状出现之后,表明ROI代谢的失调,尤其是O2-的过量积累可能是造成spl5细胞坏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分别专一催化O2-和H2O2分解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在类病斑形成过程中也相应提高,说明spl5突变体内ROI清除酶系功能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类病变 spl5 细胞死亡 活性氧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下载PDF
高校SPL模式培养学生党员的探索——以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军 潘建 邓思清 《高教学刊》 2017年第7期174-175,共2页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我党发展党员的主要阵地之一。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学生党员的数量也逐年增加,大学生党员是高素质、高文化的党员群体,而且是党员中最年轻、最有活力的群体。新形势下,根据高校学生党员的特点,切实加强...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我党发展党员的主要阵地之一。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学生党员的数量也逐年增加,大学生党员是高素质、高文化的党员群体,而且是党员中最年轻、最有活力的群体。新形势下,根据高校学生党员的特点,切实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工作,坚定学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和奉献意识,从而确保高校能够培养出来具备担当历史重任的学生党员。我院党委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梳理学生党员培养的内容和方法,深入研究探索提高党员素质的有效途径,提出"学习、实践、引领"三步走(即"SPL")的学生党员培养模式,通过抓住三个重点、全面开展教育的方式,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体系,并分别围绕"S"、"P"、"L"进行科学有效的模式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spl模式 学生党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