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7β-雌二醇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C反应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利 张心武 +3 位作者 庞晓明 陈琳 刘凯歌 李亚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6-91,共6页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生成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17β-雌二醇对正常状态大鼠VSMCs CRP表达的影响,免疫印迹法...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生成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17β-雌二醇对正常状态大鼠VSMCs CRP表达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其对Ang-Ⅱ刺激大鼠VSMCs CRP及p-ERK1/2表达的影响,RT-PCR方法检测其对Ang-Ⅱ刺激状态大鼠VSMCs CRP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本实验所选用17β-雌二醇浓度(1、10、100 nmol/L)不影响正常状态大鼠VSMCs形态及CRP表达,但呈浓度依赖性抑制Ang-Ⅱ刺激的大鼠VSMCs CRP(r=-0.834,P<0.01)、p-ERK1/2(r=-0.712,P<0.05)及CRP mRNA(r=-0.856,P<0.01)的表达。结论:17β-雌二醇可以抑制Ang-Ⅱ刺激的大鼠VSMCs CRP及其mRNA表达,其作用机制与抑制ERK1/2信号转导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信使 遗传 雌二醇 药理学 雌二醇 投药和剂量 平滑 血管 药物作用 C反应蛋白质 药物作用 血管紧张素Ⅱ 药理学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 代谢 信号传导
下载PDF
甲磺酸阿帕替尼对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卵巢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2
作者 赖章超 梁仁佩 +1 位作者 吴清木 张江灵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23例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初始剂量为500mg/d,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予减量至250 mg/d... 目的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23例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初始剂量为500mg/d,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予减量至250 mg/d。治疗4周后通过影像学检查和糖基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125,CA125)检查结果评价近期疗效。结果 2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9例,疾病稳定8例,疾病进展6例,客观有效率39.3%(9/23),疾病控制率73.9%(17/23)。治疗4周后血清CA125水平下降患者例数多于升高者。不良反应主要是高血压、纳差乏力和蛋白尿,发生率分别为34.8%(8/23)、34.8%(8/23)和21.7%(5/23),无因严重不良反应(Ⅳ级)停药患者。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对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卵巢癌近期疗效尚可,不良反应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药物疗法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拮抗剂和抑制剂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投药和剂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大剂量维生素C通过减少糖酵解和蛋白质合成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青梅 徐千姿 +3 位作者 魏安怡 陈世硕 张翀 曾玲晖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6-302,共7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维生素C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并探索其中的机制。方法:以乳腺癌细胞Bcap37和MDA-MB- 453为体外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小(0.01 mmol/L)、中(0.10 mmol/L)、大(2.00 mmol/L)剂量的维生素C。采用CCK-8试... 目的:观察大剂量维生素C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并探索其中的机制。方法:以乳腺癌细胞Bcap37和MDA-MB- 453为体外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小(0.01 mmol/L)、中(0.10 mmol/L)、大(2.00 mmol/L)剂量的维生素C。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乳酸脱氢酶比色法测定乳酸含量。同时,取10只6周龄雌性BALB/c裸鼠,采用皮下接种乳腺癌Bcap37细胞建立荷瘤小鼠移植瘤模型,取5只小鼠腹腔注射维生素C( 4 g/kg ),观察肿瘤重量和小鼠体质量的变化。结果:体外细胞学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剂量维生素C作用下Bcap37和MDA-MB- 453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均 P < 0.01 ),Glut1转运蛋白表达减少(均 P <0.05),乳酸分泌量减少(均 P < 0.01 ),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均 P < 0.05 )。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大剂量维生素C组肿瘤重量明显减小( P <0.05),但体质量增长无明显变化。结论:大剂量维生素C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这一效果可能与大剂量维生素C抑制乳腺癌细胞能量摄取和下调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生理学 抗坏血酸/投药和剂量 葡萄糖转运体1型/代谢 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生物合成 信号传导 乳酸/代谢 细胞增殖
下载PDF
阿帕替尼联合紫杉醇二线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琳 蔡晓军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研究阿帕替尼联合紫杉醇二线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变化。方法选取56例无法手术、经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根据随机数... 目的研究阿帕替尼联合紫杉醇二线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变化。方法选取56例无法手术、经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试验组经阿帕替尼(500 mg/次,餐后30 min口服)联合。紫杉醇注射液(20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单药紫杉醇化疗(20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两组均21 d为1个周期,4个周期后评估疗效、不良反应及血清VEGF水平。结果试验组因难治性高血压退出1例;对照组因个人原因退出3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0.7%(11/27)和16.0%(4/2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1.5%(22/27)和56.0%(14/25)。两组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VEGF水平较治疗后降低[(36.19±4.50)ng/mL vs(21.21±2.83)ng/mL,P<0.05]。试验组常见阿帕替尼相关不良反应为高血压(21.4%)、胃肠道反应(10.7%)和白细胞减少(42.9%)等,基本为Ⅰ~Ⅱ级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紫杉醇二线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临床疗效可,不良反应能够耐受,治疗后VEG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药物疗法 紫杉酚/投药和剂量 甲磺酸盐类/治疗应用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拮抗剂和抑制剂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应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血液 治疗结果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阿帕替尼不同起始剂量治疗晚期胃癌不良反应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5
作者 田春艳 彭仁 +1 位作者 白婷婷 陈彬彬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不同起始剂量治疗晚期胃癌的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2例应用阿帕替尼三线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250 mg/d组(n=21)、500 mg/d组(n=21)和850 mg/d组(n=20)。250 mg/d组第1周剂量为250 mg/d,第2周...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不同起始剂量治疗晚期胃癌的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2例应用阿帕替尼三线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250 mg/d组(n=21)、500 mg/d组(n=21)和850 mg/d组(n=20)。250 mg/d组第1周剂量为250 mg/d,第2周为500 mg/d,从第3周开始为850 mg/d;500 mg/d组第1周为500 mg/d,从第2周开始为850 mg/d;850 mg/d组第1周开始即为850 mg/d。观察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250 mg/d组、500 mg/d组和850 mg/d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1.9%、52.4%和40.0%(P<0.05),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0.9%、71.4%和50.0%(P<0.05),生存质量改善率分别为33.3%、28.6%和20.0%(P<0.05)。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和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1%、33.3%和55.0%(P<0.05)。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28.6%、38.1%和55.0%(P<0.05)。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4.8%、9.5%和15.0%(P<0.05)。而高血压、蛋白尿、肝肾功能异常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帕替尼小剂量递增型给药至治疗剂量可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药物疗法 蛋白酪氨酸激酶/拮抗剂和抑制剂 蛋白酪氨酸激酶/投药和剂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2
下载PDF
拉帕替尼联合紫杉醇对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恶性分子、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辛永利 潘笑利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25-529,共5页
目的探讨拉帕替尼联合紫杉醇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的晚期胃癌患者恶性分子、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术后病理组织显示为HER2阳性的患者30例,根据入院时间偶数日期为拉帕... 目的探讨拉帕替尼联合紫杉醇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的晚期胃癌患者恶性分子、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术后病理组织显示为HER2阳性的患者30例,根据入院时间偶数日期为拉帕替尼联合紫杉醇组,奇数日期为紫杉醇组,各15例。紫杉醇组仅给予紫杉醇(135~200 mg/m2,连续治疗3 d,间隔35 d),拉帕替尼联合紫杉醇组给予紫杉醇(135~175 mg/m2,连续治疗3d,间隔35 d)联用拉帕替尼(1 250 mg/m2,连续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周期数。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恶性分子水平[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FGF-19、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4,FGFR-4)]和免疫细胞水平[外周血细胞分化抗原(cell differentiation antigen,CD)3^+、CD4^+、CD8^+和CD4^+/CD8^+]。随访3年,比较两组生存情况。结果拉帕替尼联合紫杉醇组治疗周期数少于紫杉醇组[(3.12±0.58)vs(4.23±1.02),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紫杉醇组比较,拉帕替尼联合紫杉醇组治疗后血清恶性分子水平下降更明显,而T淋巴细胞水平升高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紫杉醇组比较,拉帕替尼联合紫杉醇组3年生存率更高(46.7%vs 30.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帕替尼联合紫杉醇可降低HER2阳性的晚期胃癌患者恶性分子水平,改善其免疫功能,有改善预后的趋势,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药物疗法 胃肿瘤/病理学 基因 erb B-2 受体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类/拮抗剂和抑制剂 紫杉酚/投药和剂量 紫杉酚/治疗应用 抗肿瘤药/投药和剂量 抗肿瘤药/治疗应用 肿瘤标记 生物学 预后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顺铂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B7-H1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陈震 邢怡桥 +1 位作者 徐冲 龚文容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 观察顺铂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B7-H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浓度为0.375、0.750、1.500、3.000、6.000μg/ml顺铂处理人RB细胞HXO-Rb44细胞,作为不同浓度实验组;以RPMI 1640细胞培养液处理HXO-Rb14细胞... 目的 观察顺铂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B7-H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浓度为0.375、0.750、1.500、3.000、6.000μg/ml顺铂处理人RB细胞HXO-Rb44细胞,作为不同浓度实验组;以RPMI 1640细胞培养液处理HXO-Rb14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XO-Rb44细胞B7-H1 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XO-Rb44细胞B7-H1蛋白表达.采用1.500μg/ml顺铂处理HXO-Rb44细胞0、15、30、60、120 min,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0.375、0.750、1.500、3.000、6.000 μg/ml组HXO-Rb44细胞B7-H1 mRNA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5.478,P=0.000).0.375、0.750、1.500、3.000、6.000μg/ml组HXO-Rb44细胞B7-H1蛋白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03,P=0.000).Western blot检测显示,1.500μg/ml顺铂激活HXO-Rb44细胞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随时间延长,其磷酸化水平逐渐增高,至30 min达高峰,以后又逐步下降.结论 顺铂能促进RB细胞B7-H1 mRNA和蛋白的表达;ERK1/2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药物疗法 顺铂/治疗应用 顺铂/投药和剂量 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类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1β对大鼠视网膜Muller细胞磷酸化的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沈玺 徐格致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大鼠视网膜Muller细胞磷酸化的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Sprague—Dawley(SD)大鼠Muller细胞分别以0.0、0.1、1.0、5.0、10.0ng/ml浓度的IL-...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大鼠视网膜Muller细胞磷酸化的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Sprague—Dawley(SD)大鼠Muller细胞分别以0.0、0.1、1.0、5.0、10.0ng/ml浓度的IL-1β刺激24h后,免疫荧光法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otting)检测细胞内pSTAT3的表达改变。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0、500、1000ng/ml组,每组均为8只大鼠。分别将磷酸缓冲液(PBS)配制的浓度分别为100、500、1000ng/ml的IL-1β注人大鼠的左眼玻璃体腔中,对照组大鼠左眼玻璃体腔注射相同容积的PBS,24h后采用同样方法检测pSTAT3在视网膜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botting检测结果显示,IL-1β刺激24h后,IL-1β浓度为0.0ng/ml时,pSTAT3在细胞核内有极少量表达,当浓度达到1.0ng/ml后,pSTAT3在细胞核内的表达随浓度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64,43.78;P〈0.01)。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内无明显pSTAT3的表达,当浓度达到100.0ng/ml后,pSTAT3在视网膜内的表达随浓度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53,43.70;P〈0.01);pSTAT3主要表达于内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双荧光标记显示,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内无pSTAT3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主要表达于神经节细胞层,并向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呈丝状放射;从100ng/ml IL-1β刺激24h后起,内核层就出现颗粒状GFAP和pSTAT3的双标染色。结论IL-1β可以上调Muller细胞pSTAT3的表达,这可能是Muller细胞发生反应性胶质活化的通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投药和剂量 Janus激酶类/病理生理学 MULLER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