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teolipid protein 1 gene sequencing of 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被引量:1
1
作者 Yu Gao Lumei Chi Yinshi Jin Guangxian Na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期91-95,共5页
PCR amplification and sequencing of whole blood DNA from an individual with 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as well as family members, revealed a fragment of proteolipid protein 1 (PLP1) gene exon 1, which excluded t... PCR amplification and sequencing of whole blood DNA from an individual with 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as well as family members, revealed a fragment of proteolipid protein 1 (PLP1) gene exon 1, which excluded the possibility of isomer 1 expression for this family. The fragment sequence of exon 3 and exon 5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proteolipid protein 1 sequence at NCBI. In the proband samples, a PLP1 point mutation in exon 4 was detected at the basic group of position 844, T→C, phenylalanine→leucine. In proband samples from a male cousin, the basic group at position 844 was C, but gene sequencing signals revealed mixed signals of T and C, indicating possible mutation at this locus.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changes in PLP1 exon 4 amino acids were associated with onset of 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ino acid gene sequencing 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neural regeneration proteolipid protein 1 sequence analysis
下载PDF
Proteolipidprotein 1 gene mutation in nine patients with Pelizaeus-Merzbacher disease 被引量:7
2
作者 WANG Jing-min WU Ye +6 位作者 WANG Hui-fang DENG Yan-hua YANG Yan-ling QIN Jiong LI Xin-yi WU Xi-ru JIANG Yu-w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7期1638-1642,共5页
Background Pelizaeus-Merzbacher disease (PMD) is a rare X-linked recessive disorder with symptoms including nystagmus, impaired motor development, ataxia, and progressive spasticity. The proteolipidprotein 1 (PLP1... Background Pelizaeus-Merzbacher disease (PMD) is a rare X-linked recessive disorder with symptoms including nystagmus, impaired motor development, ataxia, and progressive spasticity. The proteolipidprotein 1 (PLP1) gene is the only pathogenic gene of PMD. Duplication of the PLP1 gene is the most frequent gene defect, accounting for 50%-70% of PMD cases, whereas point mutations in the coding sequence or the splice sites account for 10%-25% of PMD cases. This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PLP1 mutations in nine unrelated Chinese patients (P1-9) with PMD, and 14 subjects from the family of patient 2 were also described. Methods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from peripheral 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 AI amplified and analyzed using direct DNA sequencing. blood samples. Gene dosage was determined using the 7 exons and exon-intron boundaries of the PLP1 gene were Results Of these nine patients, there were four transitional, four classical, and one connatal PMD according to their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presentations. PLP1 duplications were identified in patients 1-7 with PMD. Their mothers were PLPI duplications carriers as well. Both duplication carriers and normal genotypes of PLP1 were identified in the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 2. A c.517C〉T (p. P173S) hemizygous missense mutation in exon 4 was found in patient 8 with PMD, and his mother was shown to be a heterozygote of this mutation. Conclusions We identified seven genomic duplications and one missense mutation (p. P173S) of the PLP1 gene in eight Chinese patients with PMD. This is the report about PLP1 mutations in PMD patients from the mainland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lizaeus-Merzbacher disease proteolipid protein 1 gene 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amplification MUTATION
原文传递
兄弟两人同患佩梅病临床及基因分析
3
作者 牛国辉 张晓莉 +5 位作者 李林琛 刘红星 崔博 王鑫 谢加阳 贾天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54-757,共4页
目的探讨佩梅病的临床、影像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及随访1个核心家系中兄弟两人同患佩梅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先证者男性,7岁,弟弟5岁,均表现为自幼运动发育迟缓,不能独站、独走,而智力发育基本不受影响。T2加权像头颅磁共振成像表... 目的探讨佩梅病的临床、影像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及随访1个核心家系中兄弟两人同患佩梅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先证者男性,7岁,弟弟5岁,均表现为自幼运动发育迟缓,不能独站、独走,而智力发育基本不受影响。T2加权像头颅磁共振成像表现为脑白质弥漫性高信号。先证者及弟弟均存在蛋白脂蛋白1(PLP 1)基因c.259 delC半合子变异;母亲为携带者。兄弟两人均确诊为中间型佩梅病。随访3年,运动功能异常加重,先证者仅能短暂扶站,四肢肌力Ⅲ级;先证者弟弟足踝变形,明显足内翻,无法扶站;智力均无明显倒退。结论发现国内未见报道的PLP1基因c.259 delC半合子变异所致佩梅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梅病 基因检测 蛋白脂蛋白1基因
下载PDF
佩利措伊斯-梅茨巴赫病临床及遗传学特征分析
4
作者 牛国辉 张晓莉 +5 位作者 李林琛 刘红星 崔博 王鑫 谢加阳 贾天明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佩利措伊斯-梅茨巴赫病(PMD)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回归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确诊的12个家系共14例PMD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基因突变特点。结果14例均为男性,就诊年龄5 d至10岁,起病年龄1 d至7... 目的探讨佩利措伊斯-梅茨巴赫病(PMD)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回归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确诊的12个家系共14例PMD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基因突变特点。结果14例均为男性,就诊年龄5 d至10岁,起病年龄1 d至7个月。首发症状表现为眼球震颤9例,大运动发育迟缓3例,呻吟样呼吸、哭声弱1例,异常姿势2例。临床表现:14例均存在发育迟缓,其中10例以运动发育迟缓更为明显;肌张力低下10例,肌张力增高3例;12例存在眼球震颤。临床分型经典型8例,先天型2例,中间型4例。14例患儿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均表现为脑白质髓鞘化障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异常7例。14例先证者中,7例蛋白脂蛋白1(PLP1)基因为2~8号外显子重复变异;1例为X染色体Xq22.2处重复0.33Mb区域,覆盖了PLP1基因100%的区域;1例c.83G>A变异,1例c.226G>C变异,2例c.259delC变异,2例c.157dupA变异。12例先证者为遗传性突变,均为母源遗传,母亲为无临床症状的携带者。c.83G>A、c.226G>C、c.259delC、c.157dupA均为国际上未报道的新突变。结论PMD的首发症状以眼球震颤最为常见;发育迟缓、肌张力异常、眼球震颤为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头颅MRI提示脑白质髓鞘化障碍。PLP1基因突变中重复变异最多,其次为点突变,c.83G>A、c.226G>C、c.259delC、c.157dupA变异为尚未报道的新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利措伊斯-梅茨巴赫病 临床特征 蛋白脂蛋白1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幼年和成年大鼠视皮层蛋白脂质蛋白质的基因表达
5
作者 江文珊 阴正勤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11期801-804,共4页
目的观察蛋白脂质蛋白质(proteolipid protein,PLP)基因在幼年和成年大鼠视皮层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视觉可塑性关键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处于视觉可塑性关键期内的幼年大鼠和处于视觉可塑性关键期后的成年大鼠... 目的观察蛋白脂质蛋白质(proteolipid protein,PLP)基因在幼年和成年大鼠视皮层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视觉可塑性关键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处于视觉可塑性关键期内的幼年大鼠和处于视觉可塑性关键期后的成年大鼠视皮层中PLP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幼年大鼠和成年大鼠视皮层间PLP mRNA表达量有显著性差异,PLP mRNA在幼年大鼠视皮层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成年大鼠。结论PLP基因在视觉可塑性关键期内的幼年大鼠视皮层中呈高水平表达,证实了PLP基因是视觉可塑性相关基因,参与了视觉可塑性关键期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脂质蛋白质基因 视皮层 可塑性 大鼠
下载PDF
佩梅病2家系临床及蛋白脂蛋白1基因突变分析
6
作者 胡恕香 蔡慧强 彭桂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34-537,共4页
目的 探讨佩梅病的临床表现及蛋白脂蛋白1(PLP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2例佩梅病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及基因分析结果。结果 2例先证者均为男性,均自幼发育落后,生后不久发现眼球震颤;先证者1在2岁时出现阵发性痉挛发作并伴... 目的 探讨佩梅病的临床表现及蛋白脂蛋白1(PLP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2例佩梅病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及基因分析结果。结果 2例先证者均为男性,均自幼发育落后,生后不久发现眼球震颤;先证者1在2岁时出现阵发性痉挛发作并伴进行性消廋;2例先证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均显示脑白质发育落后,髓鞘形成不良。2例先证者各有一兄长,均有类似表现。基因测序结果发现先证者1的PLP1基因存在第2外显子c.137T>C(p.Leu46Pro)半合子突变;先证者2的PLP1基因存在第2外显子c.62C>T(p.Ala21Val)半合子突变。2例先证者母亲的均表型正常,但均存在与先证者相同的杂合变异;2例先证者之兄均存在与先证者相同的半合子突变。2例先证者突变位点未见报道,且通过ACMG致病性分析,均证实为致病位点。结论 明确2家系PLP1基因突变与遗传特征,ClinVar数据库未收录该变异位点,丰富了PLP1致病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梅病 蛋白脂蛋白1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的基因芯片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宋桂芹 吴卫平 +2 位作者 宋春杰 尹岭 朱克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 用 4 0 96点基因芯片筛选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有表达差异的基因。方法 将 4 0 96条基因cDNA产物按微矩阵排列点样在玻片上。以髓鞘蛋白脂质蛋白多肽139 15 1及福氏佐剂为抗原免疫SJL小鼠 ,取免疫后 3~ 4周急性发... 目的 用 4 0 96点基因芯片筛选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有表达差异的基因。方法 将 4 0 96条基因cDNA产物按微矩阵排列点样在玻片上。以髓鞘蛋白脂质蛋白多肽139 15 1及福氏佐剂为抗原免疫SJL小鼠 ,取免疫后 3~ 4周急性发病的小鼠及同代正常小鼠各 6只 ,每一只急性发病的小鼠及其对照为一组 ,分别取全脑组织 ,于 - 80℃冰箱保存。提取小鼠全脑组织总RNA ,RT PCR逆转录成cDNA。标记cDNA探针 ,分别用cy3 dUTP、cy5 dUTP标记正常小鼠和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cDNA。将基因芯片和杂交探针变性后杂交 ,洗干。用ScanArray4 0 0 0扫描芯片 ,GenePixPro 3 0软件分析cy3、cy5两种荧光信号的强度和比值。结果  1~ 6组中筛选出差异表达的数据分别为 4 3、30、176、76、2 94和 12 9项。这些基因在与两种探针杂交时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6个组中一致发现表达异常的基因涉及了免疫相关基因、细胞骨架蛋白基因、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能量代谢相关基因、蛋白质合成相关基因、信号转导及离子通道相关基因等广泛的基因变化。结论 除免疫相关基因外 ,细胞骨架蛋白相关基因、能量代谢相关基因、蛋白质合成相关基因、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离子通道相关基因等可能参与了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小鼠模型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 髓鞘脂蛋白 脂质蛋白质 寡核苷酸
原文传递
蛋白脂蛋白1相关性疾病的基因型和表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任晓暾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844-1847,共4页
蛋白脂蛋白1(PLP1)相关性疾病是指PLP1基因突变所致的一组临床宽泛且重叠的疾病谱系,连续的疾病谱系包括从严重脑白质病变的佩梅病(PMD,MIM# 312080)到症状相对温和的痉挛性截瘫(SPG2,MIM# 312920).PLP1相关性疾病的致病基因型处... 蛋白脂蛋白1(PLP1)相关性疾病是指PLP1基因突变所致的一组临床宽泛且重叠的疾病谱系,连续的疾病谱系包括从严重脑白质病变的佩梅病(PMD,MIM# 312080)到症状相对温和的痉挛性截瘫(SPG2,MIM# 312920).PLP1相关性疾病的致病基因型处于不断发现和更新当中,其临床表型之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同时与PLP1相关性疾病表型相似的疾病众多,因此,临床准确诊断这一组疾病存在巨大挑战.现将PLP1相关性疾病的表型和基因型及其之间的关系综述如下,希望能对临床医师诊断这一复杂谱系疾病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脂蛋白1相关性疾病 佩梅病 痉挛性截瘫 基因
原文传递
用巢式PCR技术从cDNA文库中快速分离人类新基因5’末端 被引量:7
9
作者 傅俊江 李麓芸 《中国医师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24-26,共3页
为了快速获得人类新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设计了基因特异性引物和载体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成功地从人脑cDNA文库中快速分离出M6b1基因5’末端而获得全长cDNA。推测该基因很可能是某种神经系统遗传病的致病... 为了快速获得人类新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设计了基因特异性引物和载体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成功地从人脑cDNA文库中快速分离出M6b1基因5’末端而获得全长cDNA。推测该基因很可能是某种神经系统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因此,巢式PCR技术是一种快速灵敏、准确有效的从cDNA文库中分离新基因5’末端乃至全长基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PCR 基因 M6bl 全长CDNA
全文增补中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的基因芯片研究
10
作者 宋桂芹 吴卫平 +2 位作者 宋春杰 伊岭 朱克 《中国水电医学》 2005年第4期201-204,共4页
目的用4096点基因芯片筛选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的表达差异的基因。方法将4096条基因cDNA产物按微矩阵排列点样与玻片上。以髓鞘蛋白脂质蛋白多肽139-151及福氏佐剂为抗原免疫 SJL小鼠,取免疫后3-4周急性发病的小鼠的全... 目的用4096点基因芯片筛选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的表达差异的基因。方法将4096条基因cDNA产物按微矩阵排列点样与玻片上。以髓鞘蛋白脂质蛋白多肽139-151及福氏佐剂为抗原免疫 SJL小鼠,取免疫后3-4周急性发病的小鼠的全脑组织及同代正常小鼠的全脑组织于-80℃冰箱保存。提取小鼠全脑组织总RNA,RT-PCR逆转录成cDNA。标记cDNA探针,分别用cy3-dUTP、cy5-dUTP标记正常小鼠和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cDNA。将基因芯片和杂交探针变性后杂交,洗干。用Scan Array4000扫描芯片,GenePix Pro3.0软件分析cy3、cy5两种荧光信号的强度和比值。结果筛选出Ratio大于2或小于0.5的数据。1组中筛选出差异表达的数据43项,2组中出现差异表达的数据30项,3组中出现差异表达的数据176项,4 组中筛选出差异表达的数据76项,5组中筛选出差异表达的数据294项,6组中选出差异表达的数据129项。这些基因在与两种探针杂交时表现出一定的差异。6个组中一致发现表达异常的基因涉及了免疫相关基因,细胞骨架蛋白基因,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能量代谢相关基因、蛋白质合成相关基因、信号转导及离子通道相关基因等广泛基因的变化。结论除免疫相关基因外,细胞骨架蛋白相关基因、能量代谢相关基因、蛋白质合成相关基因、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离子通道相关基因等参与了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髓鞘蛋白脂质蛋白 基因表达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小鼠模型
原文传递
佩梅氏病1家系临床分析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11
作者 马慧珠 刘文晶 袁兆红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2年第4期663-667,共5页
目的 分析1个佩梅氏病(PMD)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探讨PMD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基因结果,并为PMD家庭提供遗传咨询。方法 收集2021年4月至2021年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保健康复科确诊的2名PMD同胞患儿及其家系成员... 目的 分析1个佩梅氏病(PMD)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探讨PMD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基因结果,并为PMD家庭提供遗传咨询。方法 收集2021年4月至2021年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保健康复科确诊的2名PMD同胞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等,提取此家系6名成员基因送检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两名患儿有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和发育迟缓等临床表现,基因检测示两名患儿及其母亲均有蛋白脂蛋白1(PLP1)基因2~8号外显子重复变异,其中一名患儿具有此病典型的髓鞘形成缺陷性病变的颅脑磁共振图像。结论 两名患儿具有PMD典型的临床特点,存在PLP1基因重复变异并有伴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性,我国对此病报道很少,临床医生认识不足较易将此病误诊为脑性瘫痪,因此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识别并为PMD家庭提供遗传咨询非常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梅氏病(PMD) 颅脑磁共振成像 蛋白脂蛋白1(PLP1)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