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formance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with Three-Time-Slot Two-Way Amplify-and-Forward Relay Protocol 被引量:2
1
作者 CAI Yan NI Yiyang ZHU Hongbo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5年第11期24-34,共11页
Multi-hop device-to-device(D2D) communic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ystem performance. This paper studied the outage performance of D2 D communication assisted by another D2 D user using three-timeslot two-wa... Multi-hop device-to-device(D2D) communic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ystem performance. This paper studied the outage performance of D2 D communication assisted by another D2 D user using three-timeslot two-way amplify-and-forward relaying protocol over Rayleigh fading channels. Considering the co-channel interference from cellular user at the D2 D node,the approximate expression for the overall outage probability was derived. Furthermore,a power allocation optimum method to minimize the outage probability was developed,and the closed form expression for the optimal power allocation coefficient at the relay was derived.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accuracy of the derived outage probability expressions. Simulation results also demonstrate that the outage performance can be improved using the proposed optimal power allocation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2D COMMUNICATION OUTAGE probability power ALLOCATION AMPLIFY-AND-forward RELAYING protocol
下载PDF
A Cooperative Forwarding Scheme for VANET Routing Protocols
2
作者 WU Celimuge JI Yusheng YOSHINAGA Tsutomu 《ZTE Communications》 2016年第3期13-21,共9页
Providing efficient packet delivery in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 (VANETs) is particularly challenging due to the vehicle move- ment and lossy wireless channels. A data packet can be lost at a forwarding node even wh... Providing efficient packet delivery in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 (VANETs) is particularly challenging due to the vehicle move- ment and lossy wireless channels. A data packet can be lost at a forwarding node even when a proper node is selected as the for- warding node.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loss-tolerant scheme for unicast routing protocols in VANETs. The proposed scheme employs multiple forwarding nodes to improve the packet reception ratio at the forwarding nodes. The scheme uses network coding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required transmissions, resulting in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end-to-end packet delivery ratio with low message overhea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scheme is evaluated by using bot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computer si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hicular ad hoe networks routing protocol network coding cooperative forwarding scheme
下载PDF
REDUCING BURST PACKET LOSS THROUGH ROUTE-FREE FORWARDING 被引量:1
3
作者 Ma Hailong Guo Yunfei +1 位作者 Cheng Dongnian Zhang Jianwei 《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 2010年第3期363-370,共8页
It is well known that today's inter-domain routing protocol,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BGP), converges slowly during network failures. Due to the distribution nature of Internet routing decisions and the rate-limit... It is well known that today's inter-domain routing protocol,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BGP), converges slowly during network failures. Due to the distribution nature of Internet routing decisions and the rate-limiting timer Minimum Route Advertisement Interval (MRAI) of BGP, unavoidable convergence latency is introduced in reaction to network changes. During the period of convergence temporarily routing table inconsistencies cause short-term routing blackholes and loops which result in widespread temporary burst packet los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ROute-Free Forwarding (ROFF) - a novel technique for packet delivering continuously during periods of convergence. With slightly modifications on IP packet header and BGP, route loops and blackholes can be avoided. Our preliminary evaluation demonstrates that ROFF succeeds in reducing the number of Autonomous Systems (ASes) which experience burst packet loss and the duration of packet lo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BGP) Loop-free Blackhole forwardING
下载PDF
Formal Verification of Secrecy in Group Key Protocols Using Event-B
4
作者 Amjad Gawanmeh Sofiène Tahar Leila Jemni Ben Aye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System Sciences》 2012年第3期165-177,共13页
Group key security protoco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oday’s communication systems. Their verification, however, remains a great challenge because of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group key construction and distri... Group key security protoco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oday’s communication systems. Their verification, however, remains a great challenge because of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group key construction and distribution protocols. Security properties that are well defined in normal two-party protocols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and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in group key distribution protocols, specifically, secrecy properties, such as group secrecy, forward secrecy, backward secrecy, and key independence.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method to verify forward secrecy properties for group-oriented protocols. The method is based on a correct semantical link between group key protocols and event-B models and also uses the refinement process in the B method to model and verify group and forward secrecy. We use an event-B first-order theorem proving system to provide invariant checking for these secrecy properties. We illustrate our approach on the Tree based Group Diffie-Hellman protocol as case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P KEY protocols FORMAL Verification forward SECRECY SECRECY EVENT-B
下载PDF
Detection of Insider Selective Forwarding Attack Based on Monitor Node and Trust Mechanism in WSN 被引量:3
5
作者 Yu Hu Yuanming Wu Hongshuai Wa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2014年第11期237-248,共12页
The security problems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 have attracted people’s wide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after we have summarized the existing security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WSN, we find that the insider at... The security problems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 have attracted people’s wide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after we have summarized the existing security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WSN, we find that the insider attack to WSN is hard to solve. Insider attack is different from outsider attack, because it can’t be solved by the traditional encryption and message authentication. Therefore, a reliable secure routing protocol should be proposed in order to defense the insider attack.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insider selective forwarding attack. The existing detection mechanisms, such as watchdog, multipath retreat, neighbor-based monitoring and so on, have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ccording to their characteristics, we proposed a secure routing protocol based on monitor node and trust mechanism. The reputation value is made up with packet forwarding rate and node’s residual energy. So this detection and routing mechanism is universal because it can take account of both the safety and lifetime of network. Finally, we use OPNET simulation to verify the performance of our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IDER ATTACK Selective forwardING TRUST Mechanism MONITOR NODE Secure Routing protocol
下载PDF
一种基于空洞节点检测的可靠无人机自组网路由协议
6
作者 姚玉坤 刘长安 +1 位作者 张斐翔 谢雨珈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5-1032,共8页
针对高动态无人机自组网中节点之间链路生存时间(Link Live Time,LLT)短和节点遭遇路由空洞次数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空洞节点检测的可靠无人机自组网路由协议——GPSR-HND(Greedy Perimeter Stateless Routing Based on Hollow Node... 针对高动态无人机自组网中节点之间链路生存时间(Link Live Time,LLT)短和节点遭遇路由空洞次数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空洞节点检测的可靠无人机自组网路由协议——GPSR-HND(Greedy Perimeter Stateless Routing Based on Hollow Node Detection)。GPSR-HND协议中,转发节点通过空洞节点检测机制检测邻居节点状态,将有效邻居节点加入待选邻居节点集;然后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的多度量下一跳节点选择机制从待选邻居节点集中选择权重最大的邻居节点贪婪转发数据;如果待选邻居节点集为空,则从空洞邻居节点集中选择权重最大的空洞节点启动改进的周边转发机制,寻找可恢复贪婪转发模式的节点。与GPSR-NS协议和GPSR协议相比,GPSR-HND协议表现出了更好的性能,包括平均端到端时延和丢包率的改善,以及吞吐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自组网 空洞节点检测 路由协议 周边转发
下载PDF
融合深度调整和自适应转发的水声网络机会路由 被引量:1
7
作者 金志刚 梁嘉伟 羊秋玲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7,共9页
针对水声传感器网络路由过程中的空洞问题和数据传输中能效低下的问题,该文提出了融合深度调整和自适应转发的水声网络机会路由(OR-DAAF)。针对路由空洞,区别于传统绕路策略,OR-DAAF提出一种基于拓扑控制的空洞恢复模式算法—利用剩余... 针对水声传感器网络路由过程中的空洞问题和数据传输中能效低下的问题,该文提出了融合深度调整和自适应转发的水声网络机会路由(OR-DAAF)。针对路由空洞,区别于传统绕路策略,OR-DAAF提出一种基于拓扑控制的空洞恢复模式算法—利用剩余能量对空洞节点分级,先后调整空洞节点到新的深度以克服路由空洞,恢复网络联通。针对数据传输中的能效低下问题,OR-DAAF提出了转发区域划分机制,通过转发区域的选择自适应转发面积以抑制冗余包,并提出基于加权推进距离,能量和链路质量的多跳多目标路由决策指标,综合考虑区域能量,链路质量和推进距离实现能效平衡。实验数据表明,相比DVOR协议,OR-DAAF的包投递率和生命周期分别提高10%和48.7%,端到端时延减少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声传感器网络 路由协议 深度调整 自适应转发
下载PDF
智能矿山IoT边缘数据网关技术研究
8
作者 都书刚 戴万波 +1 位作者 马旭伟 康舆哲 《矿冶》 CAS 2024年第4期631-636,共6页
随着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矿山行业也开始走向智能化,面对煤矿工业互联网接入终端复杂、通信协议多样、接入网络以及多源数据异构等现状,提出一种智能矿山IoT边缘数据网关技术。通过构建边缘网关管理架构,北向上行采用TCP、HTTP、... 随着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矿山行业也开始走向智能化,面对煤矿工业互联网接入终端复杂、通信协议多样、接入网络以及多源数据异构等现状,提出一种智能矿山IoT边缘数据网关技术。通过构建边缘网关管理架构,北向上行采用TCP、HTTP、WebSocket、MQTT等传输协议连接云平台,南向下行支持多种通信接口连接感知层设备,实现不同类型网络的协议转换以及各个系统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接入。该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多个煤矿自动化相关设备数据采集与转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 智能矿山 边缘数据 数据采集 数据转发 多源异构数据 网络协议转换
下载PDF
基于NTRIP绿植墒情测控站在山区生态绿化中的应用
9
作者 张友生 《电气传动自动化》 2024年第4期35-38,70,共5页
针对某县城东西两山生态绿化区域进行的水利设施配套工程中,在种植的绿植区域进行作物的墒情监测中,具有分布地域广、环境制约性大等特点,这就对绿植种植的土壤特性、周围环境数据的监测以及日常打理造成很多的制约性,面对这样特殊环境... 针对某县城东西两山生态绿化区域进行的水利设施配套工程中,在种植的绿植区域进行作物的墒情监测中,具有分布地域广、环境制约性大等特点,这就对绿植种植的土壤特性、周围环境数据的监测以及日常打理造成很多的制约性,面对这样特殊环境下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相关基础理论和实际经验,从实际出发,设计并开发了一款适用于山区生态绿化中的墒情测控站,墒情测控站是集新一代NTRIP通信协议、风光互补发电、智能编程和传感器技术于一体的信息采集器;由于山区可能存在动植物入侵的可能,针对这一问题系统还设计了远程监控数据转发的功能,山区的日常化管理依靠远程监控实现了无人值守。本产品在该项目中经过反复的技术验证,结果表明测控站完全可以胜任在山区生态绿化种植中的测控工作且其还可以在其他相关领域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RIP通信协议 墒情测控站 监控数据转发
下载PDF
一种基于前向感知因子的WSN能量均衡路由方法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德干 赵晨鹏 +2 位作者 李光 明学超 郑可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3-118,共6页
无线传感网络由于受能量和通信能力的限制,为了保证感知数据的有效送达,路由方法(协议)的设计显得尤为关键.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前向感知因子的能量均衡路由协议FAF-EBRP,它通过感知链路权重和前向区域内的能量密度来决定下一跳节点,并... 无线传感网络由于受能量和通信能力的限制,为了保证感知数据的有效送达,路由方法(协议)的设计显得尤为关键.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前向感知因子的能量均衡路由协议FAF-EBRP,它通过感知链路权重和前向区域内的能量密度来决定下一跳节点,并设计了相应的局部拓扑自发重构机制.通过实验对FAF-EBRP和LEACH、EEUC两个典型路由方法(协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FAF-EBRP能使无线传感网络表现出更好的能量均衡性和更长的有效工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网络 路由协议 前向感知因子 能量均衡
下载PDF
移动传感器网络中一种基于接收者的跨层传输协议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连 蒋文涛 +1 位作者 孙利民 樊孝忠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0-128,共9页
移动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移动引起网络拓扑动态变化,数据源节点到Sink节点之间往往不存在稳定的通信路径,从而对数据传输协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接收者的路由不需要建立数据源节点到Sink节点的全局路由,而是由发送节点的邻居节点根据... 移动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移动引起网络拓扑动态变化,数据源节点到Sink节点之间往往不存在稳定的通信路径,从而对数据传输协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接收者的路由不需要建立数据源节点到Sink节点的全局路由,而是由发送节点的邻居节点根据自身的位置信息按一定规则参与转发权的竞争,动态地生成下一跳的转发路径,因此能够应用于移动传感器网络.针对移动传感器网络的特性以及现有相关协议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接收者的跨层传输协议.该协议优化了转发优先度计算方法,设计了一种自适应的转发申请信息发送机制,采用双信道通信模式解决了转发权竞争过程中的数据碰撞和多播抑制问题,并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路由空洞逾越机制.仿真实验表明,该协议在通信开销、传输时延以及可靠性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传感器网络 传输协议 跨层 转发优先度 路由空洞
下载PDF
关于在交换局域网进行主动捕包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贺龙涛 方滨兴 +2 位作者 云晓春 汪立东 袁林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4,110,共5页
对在交换型以太网络下的捕包方法进行研究 ,提出了利用底层协议伪装攻击结合IP转发技术来进行主动捕包的模型 。
关键词 协议伪装 IP转发 主动捕包 以太网 交换局域网 模型
下载PDF
异构交换网的物理拓扑搜索算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培红 郭成城 +1 位作者 晏蒲柳 邹松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7-89,92,共4页
局域网交换技术提高了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和安全性,但也增加了局域网内网络设备互连的复杂性,使得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关系发现成为了拓扑发现重点。在对原有基于地址转发表的物理拓扑发现算法的分析和补充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生成... 局域网交换技术提高了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和安全性,但也增加了局域网内网络设备互连的复杂性,使得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关系发现成为了拓扑发现重点。在对原有基于地址转发表的物理拓扑发现算法的分析和补充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生成树协议的自动拓扑搜索算法,实现了在异构交换式以太网中对网络设备的准确的自动物理拓扑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搜索 生成树协议 地址转发表
下载PDF
基于标签的POF网络虚拟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佟 葛敬国 +2 位作者 鄂跃鹏 韩春静 李俊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52-558,572,共8页
针对SDN新一代转发控制分离技术——协议无感知转发(POF),提出了协议字段全开放的SDN网络虚拟化架构。该架构提出了基于标签的网络虚拟化技术和POF物理交换机流表分配技术,通过网络虚拟化中间件将POF交换机与POF控制器之间传递的消息进... 针对SDN新一代转发控制分离技术——协议无感知转发(POF),提出了协议字段全开放的SDN网络虚拟化架构。该架构提出了基于标签的网络虚拟化技术和POF物理交换机流表分配技术,通过网络虚拟化中间件将POF交换机与POF控制器之间传递的消息进行转换,对物理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标签封装,从而区分不同网络切片与虚拟链路的流量信息。与已有的虚拟化中间件Flow Visor、Open Virtex、Co Visor等相比,该虚拟化中间件全面支持POF协议,通过物理网络中的数据的标签化处理,实现了SDN转发平面全字段开放的网络虚拟化。同时,基于该套架构,实现了POF网络虚拟化中间件系统POFHyper Visor,并验证了该POF网络虚拟化中间件系统的功能与性能,经测试,虚拟化消息处理能力损失在17.1%~2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定义网络 协议无感知转发 网络虚拟化
下载PDF
VBF水下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路径优化与模拟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常颖 张杰 +1 位作者 王岩峰 官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61-1264,共4页
针对水下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移动性,以基本VBF(Vector-Based Forwarding Protocol)路由协议为基础,提出了1种适用于水下移动传感器节点的路径优化算法。为了验证此路径优化算法的有效性,分别对基本VBF算法和改进的VBF算法进行了3个模拟实... 针对水下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移动性,以基本VBF(Vector-Based Forwarding Protocol)路由协议为基础,提出了1种适用于水下移动传感器节点的路径优化算法。为了验证此路径优化算法的有效性,分别对基本VBF算法和改进的VBF算法进行了3个模拟实验;从数据包接收成功率和网络负载两方面分析比较了实验模拟结果。比较结果可以看出:文中提出的路径优化的VBF路由协议的数据包成功接收率要优于VBF路由协议,降低了网络负载,并且该优化算法实现简单,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网络延迟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传感器网络 路由协议 VBF(Vector-Based forwardING protocol) 模拟
下载PDF
前向隐私安全的低成本RFID认证协议 被引量:66
16
作者 马昌社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87-1398,共12页
标签成本和隐私安全是制约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因此,设计隐私安全且标签生产成本低的RFID认证协议是学术界和工业界共同追求的目标.针对这一目标,利用只需要实现伪随机数发生器的标签构造了简单的RFID认证协议SFP... 标签成本和隐私安全是制约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因此,设计隐私安全且标签生产成本低的RFID认证协议是学术界和工业界共同追求的目标.针对这一目标,利用只需要实现伪随机数发生器的标签构造了简单的RFID认证协议SFP,并在标准模型下证明了SFP协议具有前向隐私安全性.为了说明在保证前向隐私的条件下SFP协议的标签生产成本低,证明了标签具有产生伪随机数的能力是保证RFID前向隐私的必要条件.因此,与现有RFID协议相比较,SFP协议不但计算和通信效率高,而且同时保证了前向隐私安全和低标签生产成本,实现了RFID技术低标签成本和高隐私安全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ID 认证协议 前向隐私性 可证明隐私 伪随机数发生器 物联网
下载PDF
基于标签的多协议承载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毛健彪 孙志刚 +2 位作者 吕高锋 李韬 黄金锋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09-2013,共5页
目前互联网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安全、移动、海量数据传输等技术挑战,人们希望用新的网络体系结构来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但是新的网络体系结构大多对路由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支持多种网络体系结构下不同寻址方式以及复杂变长的查找... 目前互联网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安全、移动、海量数据传输等技术挑战,人们希望用新的网络体系结构来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但是新的网络体系结构大多对路由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支持多种网络体系结构下不同寻址方式以及复杂变长的查找匹配等,实现存在困难.而且不同的体系结构之间关联很少,难以在转发层进行统一.本文通过借鉴OpenFlow和MPLS的思想,提出了基于标签的多协议承载机制.该机制为不同的网络层协议提供了统一的转发层抽象,同时基于标签的查找能加快报文处理的速度,减少了表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体系结构 标签 多协议 统一的转发层
下载PDF
隐式路由协议的一种转发节点快速选择算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邢志浩 王宏 梁韡 《信息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5-140,共6页
针对已有隐式路由协议转发节点选择算法效率不高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IEEE 802.11 DCF机制的转发节点快速选择算法(FFS).该算法让候选转发节点根据自己的转发优先级退避相应的时隙后发送CTS帧,并在多个候选节点发生冲突时随机选择退避... 针对已有隐式路由协议转发节点选择算法效率不高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IEEE 802.11 DCF机制的转发节点快速选择算法(FFS).该算法让候选转发节点根据自己的转发优先级退避相应的时隙后发送CTS帧,并在多个候选节点发生冲突时随机选择退避时隙值,从而快速高效地唯一确定转发节点.仿真结果表明,FFS算法在能效、时延、分组到达率等网络性能指标上优于已有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隐式路由协议 转发节点选择
下载PDF
使用SMTP实现邮件发送设计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宴兵 李春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42-144,共3页
电子邮件是在Internet上应用最广泛的通信的方式,它可以有效地进行电子化的数据异地交换。电子邮件工作原理遵循客户/服务器模式和一些基本协议和标准,如SMTP、POP3和MIME等。文章借用套接字以VC为开发工具实现电子邮件的核心报文传输... 电子邮件是在Internet上应用最广泛的通信的方式,它可以有效地进行电子化的数据异地交换。电子邮件工作原理遵循客户/服务器模式和一些基本协议和标准,如SMTP、POP3和MIME等。文章借用套接字以VC为开发工具实现电子邮件的核心报文传输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邮件 用户代理 存储转发 套接字 SMTP协议 邮件发送 计算机网络
下载PDF
一种面向实时业务的Ad Hoc网络退避自适应拥塞控制协议 被引量:3
20
作者 蒋道霞 翁业林 +1 位作者 刘玲 刘凤玉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8,共6页
该文对IEEE 802.11分布协调功能DCF(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实时退避自适应拥塞控制(RBA-CC)协议。RBA-CC协议有两项重要更变:(1)将迅速交换和快速转发机制应用于多跳Ad Hoc网络,减轻了MAC层的流间竞争和... 该文对IEEE 802.11分布协调功能DCF(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实时退避自适应拥塞控制(RBA-CC)协议。RBA-CC协议有两项重要更变:(1)将迅速交换和快速转发机制应用于多跳Ad Hoc网络,减轻了MAC层的流间竞争和流内竞争,从而提高实时业务的传输效率;(2)依据节点的队列瞬间状态确定拥塞状况,让ACK帧携带下一跳节点的拥塞指示信息,以便实现上一跳节点的自适应退避拥塞控制。对RBA-CC协议的仿真结果显示:RBA-CC协议能够降低实时业务数据包的时延,并有效提高网络端到端的饱和吞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退避 拥塞控制 迅速交换 快速转发 协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