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消化道病变ESD患者围术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对术后指标及护理满意情况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王芳 牛广玲 +2 位作者 郭爱香 王巍 胡春霞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4期138-141,177,共5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上消化道病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的120例上消化道病变ES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上消化道病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的120例上消化道病变ES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在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围术期采取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焦虑、抑郁、疼痛量表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5,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疼痛各量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后,两组环境、社会关系、生理、心理各领域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上消化道病变ESD患者围术期采取快速康复护理,可以提升护理满意度,患者不良情绪及疼痛症状均有良好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护理 围术期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上消化道病变 护理满意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在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张华 《临床研究》 2024年第6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究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在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在许昌北海医院治疗的68例疑似为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内镜、NBI-ME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 目的探究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在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在许昌北海医院治疗的68例疑似为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内镜、NBI-ME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效能。结果68例疑似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经病理检查后,提示良性病变为8例,癌前病变22例、消化道早期癌18例、进展癌20例。NBI-ME诊断准确率、特异性为97.06%、100.00%,高于常规内镜(80.88%、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I-ME敏感性(96.67%)高于常规内镜(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与肿瘤病变在NBI-ME镜下特征表现中,分界线、黏膜微血管、黏膜表面腺管、腺管密度增加及黏膜微血管密度增加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I-ME检查病变轮廓、消化道黏膜、微血管形态清晰程度高于常规内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I-ME用于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特异度高,同时能提供清晰的图像以供于临床医师诊断,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 上消化道癌 癌前病变 筛查
下载PDF
超声内镜对2886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和治疗价值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于洪波 戴林 +5 位作者 李爱萍 李军婷 白成 陈慧群 张旭艳 刘云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437-1439,共3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病变超声内镜检查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解放军大连210医院1999年1月-2014年2月2 886例上消化道病变患者,采用FUJNON SP-701型小探头超声内镜(频率为12 MHz、15 MHz),纵轴电子线阵扇扫,记录病灶超声内镜(endoscopi...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病变超声内镜检查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解放军大连210医院1999年1月-2014年2月2 886例上消化道病变患者,采用FUJNON SP-701型小探头超声内镜(频率为12 MHz、15 MHz),纵轴电子线阵扇扫,记录病灶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检查的声像学特征。结果病变部位:食管1 194例,贲门116例,胃1 376例,十二指肠200例。病变种类:包括平滑肌瘤、恶性间质瘤、息肉、囊肿、脂肪瘤、异位胰腺、血管瘤、肿瘤和外压性病变,EUS依据不同回声和起源予以诊断。结论 EUS是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首选方法,对内镜下治疗隆起性病变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隆起性病变 上消化道 内镜治疗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巨大隆起性病变 被引量:7
4
作者 缪林 范志宁 +6 位作者 季国忠 文卫 王敏 王翔 熊观瀛 蒋国斌 吴萍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48-1151,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巨大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对胃镜和肠镜发现的消化道直径大于2cm的隆起病变行ESD治疗:在病灶周围标记、黏膜下注射、切开病灶周围黏膜、剥离病灶、处理创...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巨大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对胃镜和肠镜发现的消化道直径大于2cm的隆起病变行ESD治疗:在病灶周围标记、黏膜下注射、切开病灶周围黏膜、剥离病灶、处理创面。结果28例患者,8例病灶位于食管内,11例位于胃内,9例位于结直肠内,病灶直径20~35mm(平均24mm),病灶均位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食管内病灶,平滑肌瘤(起源于黏膜肌层)4例,食管囊肿2例,食管早期鳞癌2例。胃内病灶位于胃窦5例,胃底2例,胃体4例,其中增生性息肉4例,异位胰腺1例,管状腺瘤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3例,管状腺瘤伴高度不典型增生1例,早期胃癌侵犯黏膜肌层1例,间质瘤1例。结肠内病灶位于直肠4例,乙状结肠5例,其中绒毛状腺瘤2例,绒毛状管状腺瘤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3例,绒毛状管状腺瘤伴高度不典型增生1例,绒毛状腺瘤伴局部癌变1例,类癌1例,平滑肌瘤1例。ESD时间50~120min,病灶整块切除26例,分块切除2例。食管及胃内病灶ESD术后平均住院3.5d。结直肠病灶ESD术后平均住院4.6d。所有患者术中有少量出血,给予电凝或氩气止血,有1例胃窦管状腺瘤ESD术后出血,电凝、氩气止血无效,给予2枚钛夹止血。有1例直肠病灶ESD术后出现小穿孔,保守治疗16d后康复出院。术后2个月复查胃镜和肠镜,创面愈合良好,有1例胃窦增生性息肉有少量残留,给予圈套切除,余未出现复发。结论ESD治疗消化道巨大隆起性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结构,可使该类患者免于剖腹手术之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消化道 隆起病变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上消化道相关病变的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孙会会 陈莹 +2 位作者 许树长 王志荣 张霞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99-804,共6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胃肠镜及超声内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患者26例(其中6例为黏膜病变、20例为黏膜下病变),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并对病理、治疗效...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胃肠镜及超声内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患者26例(其中6例为黏膜病变、20例为黏膜下病变),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并对病理、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术后内镜随访1周~2年不等。结果 26例入选病例中食管9例,胃15例,残胃1例,十二指肠球部1例。治疗情况:22例完整剥离,4例部分剥离。术中4例少量出血、1例食管轻度穿孔经术中及术后保守治疗均有效,1例出血较大予以外科手术治疗。病理:平滑肌瘤8例,间质瘤1例,纤维瘤1例,异位胰腺3例,脂肪瘤2例,潴留囊肿1例,异型增生7例,癌变3例。完成随访10例,其中1例早期食管癌复发,其余愈后良好。结论 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安全、有效,术前严格评估及术中对切除范围及深度严密把握对减少病灶残留和病变复发、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上消化道 黏膜及黏膜下病变
下载PDF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6
作者 卢光荣 陈武杰 +3 位作者 王晨 叶晓华 吴明 黄智铭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530-534,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并对误诊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内镜检查发现的1 364例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内镜检查,超声结果与术后...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并对误诊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内镜检查发现的1 364例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内镜检查,超声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对误诊较多的病例回顾分析其超声图像特征,探讨误诊原因。结果:病理与超声结果符合的病例有106例,与超声结果不符合的有35例,诊断准确率达75.18%(106/141),明显高于胃镜的诊断准确率33.33%(47/14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下,回声不均匀、起源于肌层的黏膜下肿瘤,间质瘤的可能性比平滑肌瘤的可能性大(P<0.01);对病灶位于胃窦尤其是胃窦大弯,并且超声图像示回声不均匀、边界欠清楚、形状不规则、起源于肌层的胃黏膜隆起性病变,除考虑胃间质瘤外还要排除是否存在胃异位胰腺的可能。结论: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但对平滑肌瘤与间质瘤的鉴别较困难;对起源于肌层的形态不典型的胃异位胰腺,有时与胃间质瘤难以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上消化道 黏膜下隆起性病变 诊断
下载PDF
1375枚上消化道隆起病变内镜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明黎 吴正祥 +3 位作者 张开光 丁西平 卫梅枝 王巧民 《安徽医学》 2009年第6期614-617,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US)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全面认识上消化道隆起病变。方法对1375枚上消化道隆起病变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分析超声图像特征及检查结果。结果1375枚上消化道隆起病变都得到明确诊断,其中胃862枚,食管391枚,十二...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US)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全面认识上消化道隆起病变。方法对1375枚上消化道隆起病变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分析超声图像特征及检查结果。结果1375枚上消化道隆起病变都得到明确诊断,其中胃862枚,食管391枚,十二指肠122枚。依次为平滑肌瘤401枚、间质瘤128枚、壁外压迫342枚、囊肿79枚、血管瘤64枚、异位胰腺58枚、脂肪瘤52枚、Brunner腺增生35枚、黏膜表面下腺瘤62枚、炎性增生51枚、黏膜表面下癌27枚、淋巴瘤7枚、静脉曲张7枚、十二指肠副乳头6枚、神经纤维瘤5枚、类癌2枚、胃黏膜肥厚症1枚、EUS未见异常48枚。除去壁外压迫,食管以平滑肌瘤、血管瘤为主;胃部以平滑肌瘤和间质瘤、囊肿、异位胰腺居多,十二指肠内Brunner腺增生最多。结论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有很高的定位诊断价值和较好的定性诊断价值,且可指导内镜下治疗,准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超声 隆起病变 上消化道
下载PDF
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重症脑病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胡学安 费舟 +3 位作者 李兵 林伟 胡世颉 杨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奥美拉唑对重症脑病并发应激性胃黏膜损害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重症脑病并发应激性胃黏膜损害致上消化道出血的2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剂量奥美拉唑治疗组(A组,132例)和大剂... 目的探讨大剂量奥美拉唑对重症脑病并发应激性胃黏膜损害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重症脑病并发应激性胃黏膜损害致上消化道出血的2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剂量奥美拉唑治疗组(A组,132例)和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组(B组,140例)。另有C组为西咪替丁治疗组(76例)。观察各组治疗3d后应激性胃黏膜损害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d后,A、B、C三组胃液潜血试验转阴率分别为53.79%、86.43%、26.32%,抑酸率(胃酸pH值≥6)分别为67.42%、95.00%、38.16%;无论是胃液潜血试验转阴率,还是抑酸率,B组均明显优于A组和C组(P<0.01)。结论大剂量奥美拉唑能有效地控制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重症脑病 应激性胃黏膜损害 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或挖除术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体会 被引量:11
9
作者 洪伟勤 王小忠 +2 位作者 彭启全 黄耀奎 张晓鹏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年第7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或挖除术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我院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或挖除术治疗的33例上消化道病变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33例... 目的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或挖除术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我院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或挖除术治疗的33例上消化道病变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33例患者包括食管病变8例(其中1例合并有食管胃结合部病变),食管胃结合部病变3例(其中1例合并有胃底病变),胃病变19例(其中2例病变多发),十二指肠病变3例。术后病理分别为炎性或增生性息肉11例,腺瘤样息肉3例,囊肿1例,异位胰腺1例,平滑肌瘤2例,间质瘤7例,轻到重度非典型增生7例,早期癌1例。病灶直径0.5~3.5cm。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内镜下切除手术(1例穿孔较大者联合腹腔镜下修补),手术时间20~120(中位数45)min,出血量2~50(中位数5)ml。其中术中穿孔2例,术中出血2例,术后迟发性出血2例(通过保守治疗痊愈)。33例患者均接受了随访,随访时间2~12个月,无复发或转移病例。结论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或挖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癌前病变、早期癌及间质瘤的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但有一定的并发症,需由有经验的内镜医生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上消化道病变
下载PDF
单发套扎器辅助电圈套器在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成斌 许彩虹 蔡兆根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1051-1054,共4页
目的:探讨单发套扎器辅助电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病变切除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消化道经超声内镜检查诊断来源于固有肌层的黏膜下病变病人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单发套扎器辅助电圈套器行... 目的:探讨单发套扎器辅助电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病变切除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消化道经超声内镜检查诊断来源于固有肌层的黏膜下病变病人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单发套扎器辅助电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病变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记录2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穿孔及穿孔发生的部位;术后3个月首次内镜随访,记录随访时间和复发等情况。结果:40例病人均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观察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无病人发生术中穿孔,对照组1例胃底病变发生术中穿孔。所有病人经3~36个月随访,均未发现病灶残留和复发。结论:单发套扎器辅助电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病变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方法简便,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下病变 上消化道 单发套扎器 电圈套器
下载PDF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伟 杨建民 +1 位作者 费保 厉彩红 《浙江医学》 CAS 2008年第9期939-941,946,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内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进行EUS检查,总结其中经手术病理确诊者24例临床资料,分析EUS图像特征及误诊原因。结果外压性病变5例(20.8%),其中纵隔神经...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内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进行EUS检查,总结其中经手术病理确诊者24例临床资料,分析EUS图像特征及误诊原因。结果外压性病变5例(20.8%),其中纵隔神经鞘瘤1例,纵隔淋巴结核1例,纵隔肠源性囊肿1例,胰腺癌2例,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准确率均为60.0%。黏膜下病变19例(79.2%),其中间叶源性肿瘤9例,脂肪瘤1例,食管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食管结核2例,胃壁脓肿1例,胃壁蜂窝织炎1例,胃癌2例,胃壁巨大憩室嵌入脾脏1例,壶腹癌1例,有2例进行了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EUS-FNA),均获得细胞病理学诊断,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相符;定位诊断准确率94.7%,定性诊断准确率63.2%。结论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有很高的定位诊断价值,但对其定性诊断价值较低,积极开展EUS-FNA是提高定性诊断准确性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黏膜下隆起性病变 上消化道
下载PDF
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诊断及治疗价值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艳 张海燕 +2 位作者 鹿博 吴明波 周甜 《系统医学》 2018年第5期52-55,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诊断及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5月该院收治行超声内镜的50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统计EUS对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根据超声内镜声像图...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诊断及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5月该院收治行超声内镜的50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统计EUS对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根据超声内镜声像图选择不同治疗方案。结果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505例,超声内镜诊断平滑肌瘤229例,间质瘤67例,异位胰腺50例,外压性病变95例,囊肿24例,脂肪瘤24例,静脉瘤13例,纤维瘤3例,其中397例接受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超声内镜诊断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的准确率为90.9%(361/397)。其中10例行鼠齿钳咬合术,64例行内镜下高频电切术,248例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39例行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ESD),36例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4例术中出现出血,3例术中给予钛夹止血,术后经药物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1例转外科行手术治疗后痊愈,6例术中发生微小穿孔,未出现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内镜能够准确的判断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的性质及起源层次,对内镜下微创治疗有良好的指导作用,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的诊断及治疗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上消化道 粘膜下病变 内镜下治疗
下载PDF
超声胃镜小探头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诊断 被引量:3
13
作者 华娴 陈志荣 任伯良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589-590,597,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胃镜小探头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50例常规内镜诊断黏膜下病变的患者,行超声胃镜小探头检查,分析相关结果.结果 诊断腔外压迫的为12例(8%),138例为腔内病变.其中间质瘤87例(58%),异位胰腺7例(4.7%... 目的 探讨超声胃镜小探头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50例常规内镜诊断黏膜下病变的患者,行超声胃镜小探头检查,分析相关结果.结果 诊断腔外压迫的为12例(8%),138例为腔内病变.其中间质瘤87例(58%),异位胰腺7例(4.7%),粘膜肿瘤8例(5.3%),静脉曲张7例(4.7%),囊肿3例(2%),脂肪瘤1例(0.7%),息肉12例(8%),黏膜增生6例(4%),无异常3例(2%).病因不明3例(2%).结论 小探头超声能准确显示消化道各层结构,对判断腔外压迫及黏膜下病变的起源、大小、性质,具有很大的价值,是选择进一步治疗方法的依据,但在判断肿瘤良恶性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胃镜小探头 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 诊断
下载PDF
内窥镜超声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杰 伏亦伟 +1 位作者 杨传春 杨斌 《中外医疗》 2019年第36期74-75,96,共3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超声在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治疗前进行检查评估,对于病变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于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间,方便选择50例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例,使用小探头超声或者超声胃镜进行评估,判断肿物起源于上消化道壁... 目的探讨内窥镜超声在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治疗前进行检查评估,对于病变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于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间,方便选择50例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例,使用小探头超声或者超声胃镜进行评估,判断肿物起源于上消化道壁的层次、大小以及性质,并充分注意是否为血管或腔外压迫,来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结果超声内镜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符合率与手术结果相比,其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3,P>0.05)。50例手术治疗的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例,超声内镜诊断与病理符合的患者例数48例,比率96.00%;超声内镜诊断脂肪瘤的准确度较高,但是,在中低回声病变中的诊断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结论内镜超声对于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通过内镜超声的评估,可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胃镜下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或者无需治疗。建议对于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在治疗前均使用内镜超声检查,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超声 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 诊断价值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内镜超声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15
作者 薛静 聂占国 +3 位作者 祁向军 张伟平 游云 热合曼江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US)对诊断和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内镜超声诊断上消化道隆起病变779例:其中食管288例,贲门41例,胃394例,十二指肠病变43例。结果:EUS诊断上消化道隆起病变,食管以平滑肌瘤最多见,贲门和胃多见息肉,...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US)对诊断和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内镜超声诊断上消化道隆起病变779例:其中食管288例,贲门41例,胃394例,十二指肠病变43例。结果:EUS诊断上消化道隆起病变,食管以平滑肌瘤最多见,贲门和胃多见息肉,胃肠间质瘤多以固有肌层低回声为主。内镜下治疗525例,外科手术57例。结论:EUS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提供了更精确的诊断和更安全的内镜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 隆起性病变 内镜超声 内镜治疗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鹃 贾玉良 +2 位作者 袁鹤鸣 何池义 韩真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下发现消化道隆起性病变96例患者给予ESD手术治疗,统计手术病灶完整切除率,术后病理、并发症。结果:手术病灶完整切除率93.75%(90/96)。术后病理:间质...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下发现消化道隆起性病变96例患者给予ESD手术治疗,统计手术病灶完整切除率,术后病理、并发症。结果:手术病灶完整切除率93.75%(90/96)。术后病理:间质瘤20例,平滑肌瘤12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2例,腺瘤型息肉1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9例,炎性息肉7例,异位胰腺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例,增生性息肉4例,脂肪瘤3例,腺癌2例,其他病变7例。并发症:3例出血,2例穿孔。结论:ESD治疗具有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隆起性病变 消化道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术后急性胃粘膜病变的早期防治
17
作者 王炳煌 《云南医药》 CAS 1999年第1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术后急性胃粘膜病变、消化道出血的早期表现和防治。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腹部手术后急性胃粘膜病变37例的早期表现和防治效果。结果术后早期均有上腹隐痛、腹胀或恶心呕吐。83%(31/37)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前1~3天... 目的探讨术后急性胃粘膜病变、消化道出血的早期表现和防治。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腹部手术后急性胃粘膜病变37例的早期表现和防治效果。结果术后早期均有上腹隐痛、腹胀或恶心呕吐。83%(31/37)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前1~3天胃液咖啡渣样或黑便。术后早期用甲氰咪胍等H2受体阻断剂防治有效,本组治愈达811%。结论非胃肠道本身的手术术后出现咖啡渣样胃液、黑便多为急性胃粘膜病变的早期表现,关键在于早期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 急性 胃粘膜病变 消化道出血 早期防治
下载PDF
色素内镜在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6
18
作者 陈函清 潘文胜 +1 位作者 金冠福 潘邦兴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34-1137,共4页
目的研究色素内镜对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内镜下216例食管黏膜病变患者分为两组,染色组108例用Lugol氏液对食管黏膜染色,并对不染色和浅染色区进行病理活检;对照组108例食管黏膜患者进行单纯病理活检。将内镜下22... 目的研究色素内镜对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内镜下216例食管黏膜病变患者分为两组,染色组108例用Lugol氏液对食管黏膜染色,并对不染色和浅染色区进行病理活检;对照组108例食管黏膜患者进行单纯病理活检。将内镜下220例胃黏膜病变患者分为两组,染色组110例用靛胭脂—美兰染色后进行病理活检,对照组110例胃黏膜病变患者进行单纯病理活检。结果食管染色组不染色或浅染色病例60例(55.6%),病理活检发现早期食管癌12例(11.1%),癌前病变6例(5.6%);胃染色组有69例(62.7%)不同程度染色,病理活检发现早期胃癌14例(12.7%),其中原位癌4例(3.6%),癌前病变9例(8.1%)。发现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与对照组的诊断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色素内镜有助于提高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及病理活检准确率,方法简便安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内镜 上消化道早期癌 癌前病变 黏膜染色 诊断
下载PDF
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筛查与诊断 被引量:4
19
作者 叶万平 曾德辉 +1 位作者 曾安祥 王胜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22期90-93,共4页
目的系统比较电子胃镜、CT和超声内镜检查在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筛查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筛查和诊断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于我院消化内科中心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行ESD... 目的系统比较电子胃镜、CT和超声内镜检查在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筛查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筛查和诊断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于我院消化内科中心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行ESD手术的患者中随机选取的126例,通过对比电子胃镜和CT检查两者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临床筛查准确率,并对筛查问题病例进行超声内镜检查诊断,评估超声内镜诊断准确率,以期为临床选择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筛查和诊断手段提供理论参考。结果对于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诊断,电子胃镜的筛查准确率为100%(109/109),CT检查的筛查准确率为50.0%(48/96),电子胃镜的筛查诊断准确率高于CT(P<0.05),将电子胃镜筛查问题病例使用超声内镜诊断,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CT诊断准确率30.2%(29/96),超声内镜诊断准确率高达72.6%(90/124)。结论使用电子胃镜与超声内镜联用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电子胃镜 CT检查 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 诊断准确率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病理检查
下载PDF
上消化道癌前病变患者舌苔与土壤菌群相关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娴 徐静 +4 位作者 华召来 成颖 陆斌 詹瑧 张军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1009-1016,共8页
目的:探讨扬中地区上消化道癌前病变患者舌苔与土壤菌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2例上消化道癌前病变患者的舌苔和自留地土壤,采用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检测菌群,生物信息学分析菌群多样性、菌群结构、共生关系等。结果:舌苔菌群多样性和丰... 目的:探讨扬中地区上消化道癌前病变患者舌苔与土壤菌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2例上消化道癌前病变患者的舌苔和自留地土壤,采用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检测菌群,生物信息学分析菌群多样性、菌群结构、共生关系等。结果:舌苔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显著低于土壤,菌群组成显著不同。舌苔与土壤之间有17个分类单元(1门、2纲、3目、3科、4属和4种)显著相关。然而,舌苔与土壤菌群预测功能中脂质运输与代谢、翻译后修饰-蛋白翻转-蛋白伴侣、信号转导机制、防御机制等均为显著负相关,胞内运输-分泌-囊泡运输为显著正相关。结论:舌苔与土壤菌群存在相关性,土壤菌群可能是扬中地区上消化道癌地域性高发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癌前病变 舌苔 自留地 土壤 微生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