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谚语看壮泰民族的稻米文化 被引量:4
1
作者 周艳鲜 阳亚妮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7期7-10,共4页
谚语用精炼的语言反映智慧、真理、道德与传统观念,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壮泰民族是古老的稻作民族,稻米文化是两个民族稻作文化中的精髓。从稻谷生长的自然环境、大米的饮食习俗和与稻谷相关的宗教仪式等三个方面来解读壮、泰... 谚语用精炼的语言反映智慧、真理、道德与传统观念,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壮泰民族是古老的稻作民族,稻米文化是两个民族稻作文化中的精髓。从稻谷生长的自然环境、大米的饮食习俗和与稻谷相关的宗教仪式等三个方面来解读壮、泰语谚语中的稻米文化及其内涵,为壮泰民族传统农耕文化比较研究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泰谚语 自然环境 饮食习俗 宗教仪式
下载PDF
从“那”字地名和稻作习俗看壮族和泰族的历史文化关系--壮族文化语言学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被引量:1
2
作者 潘其旭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7-123,共7页
中国壮族和泰国泰族,是自古从事稻作农业生产的民族,壮语和泰语均称水田为"那"(na2),壮族和泰族聚居的乡村有许多带"那""纳"(水田)字地名,构词和含义基本相同;有相近同的稻作农业生产及加工食品词汇并自... 中国壮族和泰国泰族,是自古从事稻作农业生产的民族,壮语和泰语均称水田为"那"(na2),壮族和泰族聚居的乡村有许多带"那""纳"(水田)字地名,构词和含义基本相同;有相近同的稻作农业生产及加工食品词汇并自成体系;有类似的稻作生产传统仪俗和信俗观念。特定的地名在相当的程度上反映着一定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往往为揭开民族来源和历史文化的谜团提供重要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字地名 稻作习俗 历史文化关系
下载PDF
认知隐喻视阈下壮泰谚语词语选用特点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阳亚妮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1-13,共3页
本文综合运用认知语言学、对比语言学、民族学等理论,对搜集到壮泰谚语运用分析法、描写法和比较法,通过口语词选用、常见事物词选用、天气词、数字词选用、形象词选用和固定搭配词选用对比分析壮泰谚语词语选用特点,以期探析两个民族... 本文综合运用认知语言学、对比语言学、民族学等理论,对搜集到壮泰谚语运用分析法、描写法和比较法,通过口语词选用、常见事物词选用、天气词、数字词选用、形象词选用和固定搭配词选用对比分析壮泰谚语词语选用特点,以期探析两个民族认知的共性和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泰谚语 词语特点 认知隐喻
下载PDF
文化间性视域下壮泰谚语的伦理道德 被引量:1
4
作者 言红兰 《百色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68-73,共6页
壮泰族谚语蕴含了壮泰民族的智慧与伦理道德思想,是人际交往中符合某种道德标准的行为准则。从文化间性角度研究壮泰谚语之伦理对话,寻求能够体现两个民族整体人性价值的伦理准则,使其成为民族相互交流的基础与保障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文化间性 壮泰谚语 伦理道德
下载PDF
壮泰植物谚语文化内涵比较研究
5
作者 覃丹 刘俊彤 《百色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62-67,共6页
作为"同根异枝"民族,壮泰两族植物谚语的文化内涵可说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究其原因,壮泰两族共有的稻作文化造就了其相似性,而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的不同又导致了其差异性。
关键词 壮族 泰族 植物谚语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认知隐喻视阈下壮泰谚语隐喻异同的理据考究
6
作者 阳亚妮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2期11-14,共4页
本文综合运用认知语言学、对比语言学、民族学等理论,对搜集到壮泰谚语运用分析法、描写法和比较法,通过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方式和哲学思想比较分析壮泰谚语隐喻异同的理据。
关键词 壮泰谚语 理据 比较
下载PDF
从谚语看壮、泰民族的隐喻思维
7
作者 周艳鲜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3期105-110,共6页
隐喻是人类一种思维方式与认知手段。借助Lakoff and 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来分析壮、泰语谚语中的"大米"、"鱼"和"牛"等三种隐喻意象,结果表明,壮、泰语谚语广泛使用与农业相关的隐喻意象,反映了壮、... 隐喻是人类一种思维方式与认知手段。借助Lakoff and 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来分析壮、泰语谚语中的"大米"、"鱼"和"牛"等三种隐喻意象,结果表明,壮、泰语谚语广泛使用与农业相关的隐喻意象,反映了壮、泰民族相似的稻作文化特征;"大米"、"鱼"和"牛"意象的源语义域常常被映射到"人"这个目标域上,反映了壮/泰民族隐喻思维的共性。但是,由于壮泰民族对现实生活面貌有各自不同的体认,这些意象在谚语中被赋予不尽相同的隐喻意义和文化含义。解读谚语中壮、泰民族隐喻思维的共性和特性,是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谚语 壮泰民族 隐喻意象 隐喻思维
下载PDF
傣泰民族谚语的生态伦理观及其当代价值
8
作者 杨丽周 《红河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60-64,共5页
敬畏自然,尊重生命是傣泰民族谚语文化意蕴深远的传统生态伦理观。傣泰民族生态伦理观体现了朴素与深刻的统一,生活格调与教化色彩的统一,传统情感与现代意识的统一。傣泰民族构建了相对完整的生态伦理价值体系,以敬畏神圣的自然为思想... 敬畏自然,尊重生命是傣泰民族谚语文化意蕴深远的传统生态伦理观。傣泰民族生态伦理观体现了朴素与深刻的统一,生活格调与教化色彩的统一,传统情感与现代意识的统一。傣泰民族构建了相对完整的生态伦理价值体系,以敬畏神圣的自然为思想内核,以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为价值评判,以善待自然万物为行为标准,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定位。傣泰民族生态伦理价值体系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全球生态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泰民族 谚语 生态伦理观 生态伦理价值体系
下载PDF
壮泰谚语修辞特点比较分析
9
作者 阳亚妮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324-,共1页
本文运用例证法,结合壮泰民族的语言、文化背景,比较分析壮泰谚语的修辞特点,为深入进行壮泰谚语其他方面的比较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壮泰谚语 修辞特点 比较分析
下载PDF
从亲属称谓词看大新壮族和泰国泰族的亲缘关系
10
作者 黄美新 《柳州师专学报》 2013年第1期40-43,共4页
中外学者研究认为,壮族和泰国的泰族有亲缘关系,壮语和泰语同源。运用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广西大新壮语和泰国泰语的亲属称谓词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探求壮泰族曾经历的母权制、原始自然崇拜以及共同族源的语言遗迹,了解广西大新壮族... 中外学者研究认为,壮族和泰国的泰族有亲缘关系,壮语和泰语同源。运用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广西大新壮语和泰国泰语的亲属称谓词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探求壮泰族曾经历的母权制、原始自然崇拜以及共同族源的语言遗迹,了解广西大新壮族和泰国泰族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属 称谓词 大新壮族 泰国泰族 亲缘关系
下载PDF
壮泰谚语中的中国形象
11
作者 刘俊彤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53-56,共4页
壮泰两民族同根异枝,语言、文化、习俗相似相近,通过剖析壮泰谚语,挖掘两种语言所反映的中国形象的文化内涵,尝试探讨二者的异同,为壮泰文化的比较研究提供语言文化层面的参考。
关键词 中国形象 壮语谚语 泰语谚语
下载PDF
壮泰群体先人越人及其后人自称源流
12
作者 白耀天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0-89,共10页
本文试图从自称的角度阐明今壮侗语族壮泰语支民族与上古越人的源流关系。今壮侗语族壮泰语支民族自称纷纭:布依族自称"布依";操壮语北部方言的大部分壮族则自称"布依"、"布雅依"、"布越衣"等... 本文试图从自称的角度阐明今壮侗语族壮泰语支民族与上古越人的源流关系。今壮侗语族壮泰语支民族自称纷纭:布依族自称"布依";操壮语北部方言的大部分壮族则自称"布依"、"布雅依"、"布越衣"等;国内傣族自称曰"傣";国外泰族则自称为"泰"。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这些自称皆缘自上古越人自称近"于"之音,是经历了历史风雨之后各地区各民族群体语音发展变化的结果。国内的"傣"自称为"dai2",国外的"泰"自称为"thai4",两者之间的歧异,是语音清、浊变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人 壮泰 自称源流
下载PDF
壮泰谚语中女性性别定型的女性主义阐释
13
作者 覃丹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1期11-14,共4页
壮、泰谚语从外表形象、性格特征、角色行为等三个方面对女性进行的性别型塑,这对构建社会道德、规范女性行为、维持社会秩序、促进家庭和谐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这些定型本质上是男权社会从自身立场出发而有目的、... 壮、泰谚语从外表形象、性格特征、角色行为等三个方面对女性进行的性别型塑,这对构建社会道德、规范女性行为、维持社会秩序、促进家庭和谐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这些定型本质上是男权社会从自身立场出发而有目的、有意图地对女性的边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语谚语 泰语谚语 女性性别定型 女性主义
下载PDF
同型同构到同型异构:壮族与黑泰人传统丧葬礼俗比较研究
14
作者 蓝长龙 蒙元耀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47-57,共11页
中国壮族与东南亚的黑泰人有一些亲缘关系。两族的传统丧葬礼俗在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上存在很多相通之处,如报丧方式、洁身入殓过程、丧仪基本词汇、对死亡的表达方式、祭品的选择和原始信仰等,这是两族先民未异流之前在祖居地同构的结... 中国壮族与东南亚的黑泰人有一些亲缘关系。两族的传统丧葬礼俗在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上存在很多相通之处,如报丧方式、洁身入殓过程、丧仪基本词汇、对死亡的表达方式、祭品的选择和原始信仰等,这是两族先民未异流之前在祖居地同构的结果。两族丧葬礼俗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举行归祖仪式的顺序、开丧阶段有外来宗教神职人员操持仪式、现行葬俗葬制以及国家文化认同等方面。壮泰族群的分化与迁徙、泰国政教互动关系的调控、壮族融入汉文化圈和稻作农耕民族包容吸纳的性格,是壮族与黑泰人传统丧葬礼俗从同型同构到同型异构的主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黑泰人 丧葬礼俗 同型同构 同型异构
下载PDF
覃圣敏:壮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开拓者
15
作者 黄秋滨 马敏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21,共4页
1989年,由覃圣敏主编《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正式出版,并荣获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随后,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成果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引起不小的轰动,这也是广西第一次在北京大规模展出壮学研究成果... 1989年,由覃圣敏主编《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正式出版,并荣获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随后,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成果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引起不小的轰动,这也是广西第一次在北京大规模展出壮学研究成果。之后,为了破译壮泰同源的"密码",覃圣敏和课题组的专家们在事业的盛年期,用长达13年之久的时间,完成了五卷本,约300万字的《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该书出版后,于2004年获得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一名。覃圣敏和课题组的研究方法也得到了国家有关方面的肯定,希望能用这样的方法把其他东盟国家的侗台语民族进行对比研究。覃圣敏可谓是壮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开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江流域 崖壁画 壮泰民族传统文化 壮泰同源 覃圣敏 开拓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