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凋亡过程中形态学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邓丽英 张云汉 +2 位作者 张红新 马长路 陈振光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50-53,共4页
用倒置显微镜、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了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经顺铂作用后的形态学变化及细胞死亡特征。结果显示:肿瘤细胞皱缩出芽、核裂解及凋亡小体形成。电镜下凋亡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完全消失,代之以圆形、半圆形突起。一些细... 用倒置显微镜、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了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经顺铂作用后的形态学变化及细胞死亡特征。结果显示:肿瘤细胞皱缩出芽、核裂解及凋亡小体形成。电镜下凋亡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完全消失,代之以圆形、半圆形突起。一些细胞伸出多个不规则伪足样的突起。在消化收集药物作用后的细胞时,发现仍贴壁的细胞回缩比未用药对照细胞回缩的速度缓慢。结果提示:在细胞凋亡及其形态变化的过程中,可能伴随着细胞胞质的异常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胞质运动 伪足 食管肿瘤
下载PDF
草鱼鳃上寄生毛管虫一新种——变异毛管虫的研究
2
作者 李连祥 《水生生物学集刊》 1985年第4期383-388,共6页
吸管亚纲(Subclass suctoria)中,多数种类具有或长或短的炳,附着它物上营固着生活。寄生在鱼类体表、鳃丝内的毛管虫(Trichophrya)和簇管虫(Erastophrya)的种类中,至今未见报道有固着柄的代表。作者于1981年12月检查水生所池养鱼寄... 吸管亚纲(Subclass suctoria)中,多数种类具有或长或短的炳,附着它物上营固着生活。寄生在鱼类体表、鳃丝内的毛管虫(Trichophrya)和簇管虫(Erastophrya)的种类中,至今未见报道有固着柄的代表。作者于1981年12月检查水生所池养鱼寄生虫时,在体长7—10厘米的草鱼幼鱼鳃上,发现一种毛管虫,根据其分类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寄生虫 毛管虫 新种 变异毛管虫 形态特征
下载PDF
CDC28蛋白激酶调节亚基2对卵巢癌A2780细胞丝足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倩玲 董梦梦 +6 位作者 易祎 胡锦辉 张米妮 朱琳 黄石榴 孙贤青 袁成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18-623,共6页
目的探讨CDC28蛋白激酶调节亚基2(CKS2)对A2780细胞丝足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慢病毒介导的sh RNA敲除A2780细胞的CKS2基因,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丝足的变化;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A2780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采用real time PCR检测... 目的探讨CDC28蛋白激酶调节亚基2(CKS2)对A2780细胞丝足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慢病毒介导的sh RNA敲除A2780细胞的CKS2基因,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丝足的变化;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A2780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采用real time PCR检测CKS2敲除对CDC42两种剪接变异体(CDC42-V1和CDC42-V2)表达的影响,以及不同卵巢癌标本中CKS2、CDC42-V1和CDC42-V2剪接变异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CKS2表达抑制后,A2780细胞丝足明显减少,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0.05),CDC42-V1 m RNA表达降低,而CDC42-V2 m RNA表达升高(P<0.05)。Real time PCR结果显示,卵巢癌组织标本中CKS2及CDC42-V1的表达高于对应的正常卵巢组织,而CDC42-V2的表达低于对应的正常卵巢组织(P<0.05)。结论 CKS2通过调控CDC42的选择性剪接而影响细胞丝足的形成,进而影响卵巢癌细胞A2780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C28蛋白激酶调节亚基2 CDC42 GTP结合蛋白质 卵巢肿瘤 伪足 选择性剪接
下载PDF
MYO10与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国昊楠(综述) 秦韬(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73-276,共4页
肌球蛋白X(Myosin X,MYO10)是一种基于肌动蛋白的分子马达,可诱导丝状伪足形成并在体内外促进细胞的迁移过程。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MYO10在侵入性伪足形成过程中的异常表达与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就MYO10生物学功能及在恶... 肌球蛋白X(Myosin X,MYO10)是一种基于肌动蛋白的分子马达,可诱导丝状伪足形成并在体内外促进细胞的迁移过程。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MYO10在侵入性伪足形成过程中的异常表达与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就MYO10生物学功能及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球蛋白X 侵入性伪足 恶性肿瘤 转移
下载PDF
谷氨酸信号通路对黑素细胞黑素转运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高丽丽 刘晶 +5 位作者 邹伟 刘鹏 张媛 高船舟 王楠 宋智琦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00-703,共4页
目的探讨谷氨酸信号通路在黑素转运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并纯化黑素细胞及角质形成细胞,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l)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A(NMDAR2A)在黑素细胞内的分布,共聚焦显微... 目的探讨谷氨酸信号通路在黑素转运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并纯化黑素细胞及角质形成细胞,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l)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A(NMDAR2A)在黑素细胞内的分布,共聚焦显微镜观察100μmo]/LNMDAR激动剂NMDA和100μmol/L拈抗剂地卓西平马来酸盐(dizocilpinemaleate,MK801)作用5min和1h后黑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以及100μmol/LMK801对黑素细胞内微管蛋白的影响。结果100μmol/LNMDA可使黑素细胞内瞬时钙离子浓度升高,但100μm01]LMK801可使其降低;MK801先作用于黑素细胞5min或1h阻断NMDA受体后,NMDA均不能再次诱导瞬时钙离子浓度升高。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MKS01作用24h后,胞内微管蛋白重新分布聚集于核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100μmol/LMK801作用于黑素细胞一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体系48h后,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之间以及两种细胞表面的丝状伪足数量明显减少。共培养体系下,100μmol/LMK801作用后,角质形成细胞中的黑素含量明显降低,即从黑素细胞向角质形成细胞转移的黑素数量明显减少。结论谷氨酸信号通路对黑素细胞胞内钙离子浓度、微管蛋白分布、黑素细胞伪足形成以及黑素细胞及角质形成细胞间的黑素转运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谷氨酸 黑素细胞 伪足 黑素类 角蛋白细胞 微管蛋白
原文传递
Cdc42基因在非甾体抗炎药抑制乳腺癌细胞丝状伪足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江隆昌 屈新才 张勇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3-98,共6页
目的:研究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ell division cycle 42,Cdc42)基因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诱导抑制细胞丝状伪足形成中的作用,探究NSAIDs抑制在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过程中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目的:研究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ell division cycle 42,Cdc42)基因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诱导抑制细胞丝状伪足形成中的作用,探究NSAIDs抑制在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过程中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使用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处理乳腺癌MCF-7细胞,同时将针对Cox-2的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入MCF-7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NS-398处理组、Cox-2 siRNA干扰组、干扰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中Cox-2和Cdc42的mRNA转录水平以及蛋白表达水平;使用微丝绿色荧光探针观察MCF-7细胞的伪足形态;Transwell小室检测MCF-7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结果:乳腺癌MCF-7细胞经NS-398处理后,细胞丝状伪足消失,体外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5);Cox-2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未见明显改变(P>0.05),Cdc42 mRNA及总蛋白表达水平也未见明显改变(P>0.05),但活化态Cdc42含量显著减少(P<0.05)。经siRNA干扰Cox-2表达后,MCF-7细胞的丝状伪足消失,体外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5),活化态Cdc42含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NSAIDs在体外抑制肿瘤细胞侵袭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Cox-2活性,使活化态Cdc42含量减少,最终抑制细胞丝状伪足形成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抗炎药 非甾类 环氧合酶2 CDC42 GTP结合蛋白质 肿瘤侵润 伪足
原文传递
U251胶质瘤细胞侵袭性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郁毅刚 徐如祥 +2 位作者 丁涟沭 柯以铨 蔡颖谦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7期658-660,共3页
目的探讨胶质瘤表面特化结构对其侵袭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对U251胶质瘤细胞系进行观测。结果胶质瘤细胞表面有大量伪足结构和微绒毛结构。结论原子力显微镜是研究亚细胞超微结构的有力武器。胶质瘤的微绒毛和伪足结构与其... 目的探讨胶质瘤表面特化结构对其侵袭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对U251胶质瘤细胞系进行观测。结果胶质瘤细胞表面有大量伪足结构和微绒毛结构。结论原子力显微镜是研究亚细胞超微结构的有力武器。胶质瘤的微绒毛和伪足结构与其侵袭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伪足 微绒毛 侵袭 显微镜检查 原子力
原文传递
人成骨细胞在宽带激光熔覆Nd_2O_3活性涂层表面的成骨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汪震 田兴强 李宾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0-334,共5页
采用宽带激光熔覆技术,梯度设计的思想,添加不同含量稀土氧化物Nd2O3来提高复合涂层生物活性的方法,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了含HA+β-TCP的稀土梯度生物活性陶瓷涂层。使用MG63人成骨细胞与Nd2O3活性梯度涂层体外共培养,用MTT法测定成骨... 采用宽带激光熔覆技术,梯度设计的思想,添加不同含量稀土氧化物Nd2O3来提高复合涂层生物活性的方法,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了含HA+β-TCP的稀土梯度生物活性陶瓷涂层。使用MG63人成骨细胞与Nd2O3活性梯度涂层体外共培养,用MTT法测定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含量和通过SEM观察MG63细胞在活性涂层表面上的伪足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稀土梯度生物活性陶瓷涂层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量均高于TC4合金和未加入Nd2O3的陶瓷涂层,成骨活性较好;成骨细胞向骨细胞分化能力是逐渐增强的;成骨活性与不同含量的Nd2O3合成的HA+β-TCP的数量密切相关,当Nd2O3的添加量为w(Nd2O3)=0.6%时,具有最佳的成骨性能;生物活性复合涂层不仅能引起细胞的粘附生长,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细胞的定向分化,且统计学分析表明ALP含量具有明显的显著性。稀土活性梯度陶瓷涂层材料表面细胞伪足生长更旺盛,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氧化物Nd2O3 宽带激光熔覆 碱性磷酸酶 伪足生长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ADHESION STRENGTH AND MORPHOLOGIES OF r BMSCs DURING INITIAL ADHESION AND SPREADING 被引量:1
9
作者 Haosen Wang Zhixiu Hao Shizhu Wen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SCIE EI CSCD 2015年第5期497-509,共13页
Cell adhes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ell physiology.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process could facilitate many clinical therapies. In this study, Rat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rBMSCs) were ... Cell adhes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ell physiology.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process could facilitate many clinical therapies. In this study, Rat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rBMSCs) were cultured on glass substrate, and the morphology and adhesion strength were characterized. The cell morphology was defined as spherical, adhesive, and spreading. The adhesion strengths of the different morphologies exhibited different distribu- tion patterns. The spherical cells exhibited low adhesion strength; the adhesive cells exhibited rapidly increasing adhesion strength while their diameters remained relatively constant. The ad- hesion strength increased with the cell diameter in the spreading cell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dhesion strength can be quickly assessed by examining the cell morph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 adhesion micropipette aspiration cell morphology pseudopodia
原文传递
缺氧环境下A549细胞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及血管形成
10
作者 胡赞 李敏 +2 位作者 胡成平 莫贵艳 顾其华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79-184,共6页
目的研究在缺氧条件下A549细胞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迁移及微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A549细胞在常氧组(21%O2)、缺氧组(2%O2)、无氧组(0%O2)中培养24 h后,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 目的研究在缺氧条件下A549细胞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迁移及微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A549细胞在常氧组(21%O2)、缺氧组(2%O2)、无氧组(0%O2)中培养24 h后,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细胞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量以确定缺氧模型建立是否成功。随后取常氧组、缺氧组的A549细胞上清液、HUVEC细胞培养液干预HUVEC,用细胞划痕实验、微丝绿色荧光染色方法观察各组HUVEC的迁移情况及伪足形成,体外HUVEC三维培养技术观察血管形成情况。结果与常氧组比较,缺氧组A549细胞的生长状态好,增殖明显;无氧组A549细胞生长状态差,细胞数量减少;缺氧组及无氧组A549细胞均有HIF-1α表达,且缺氧组表达更加明显。与细胞培养液干预组比较,缺氧上清液干预组和常氧上清液干预组A549细胞的HUVEC均有不同程度的迁移、伪足结构形成及血管管腔样结构形成,且前者较后者明显。结论缺氧环境下A549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增殖明显,而无氧环境下则不利于A549细胞的生长。缺氧环境下A549细胞能促进HUVEC的迁移、伪足形成及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4 549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低氧诱导因子lα 迁移 伪足 三维培养技术
原文传递
谷氨酸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及激动剂调节表皮细胞伪足形成及黑素小体转运的观察
11
作者 王楠 宋智琦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71-876,共6页
目的探讨谷氨酸信号通路在黑素细胞及角质形成细胞伪足形成及黑素小体转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并纯化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建立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共培养体系。扫描电镜观察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NMD... 目的探讨谷氨酸信号通路在黑素细胞及角质形成细胞伪足形成及黑素小体转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并纯化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建立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共培养体系。扫描电镜观察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MK801及激动剂NMDA作用下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的伪足形态变化,以311nm中波紫外线(UVB)照射为阳性对照。免疫荧光双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MK801及NMDA对黑素小体转运的调节。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发现,100μmol,LMK801作用24h后黑素细胞树突末端明显变细,树突变长,树突数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表面的丝状伪足数量明显变少,且伪足长度变短;100μmol/LNMDA作用24h后黑素细胞树突的末端明显变宽、树突变短,树突数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表面丝状伪足数量明显增多,丝状伪足长度增加。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体系中,未用药组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间有丝状伪足相连接,黑素细胞的角质形成细胞侧丝状伪足数量多于对侧。100μmol/LMK801作用于共培养体系24h后,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之间的丝状伪足数量及黑素细胞伸向角质形成细胞的丝状伪足数量减少;100μmol/LNMDA作用于共培养体系24h后,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之间的丝状伪足数量及黑素细胞伸向角质形成细胞的丝状伪足数量增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共培养体系下,未用药组角质形成细胞中存在黑素小体;100μmol/LMK801作用24h后角质形成细胞中的黑素小体数量减少;100μmol/LNMDA作用24h后角质形成细胞中的黑素小体数量增多,且与黑素细胞不相邻的角质形成细胞中也发现黑素小体存在。结论谷氨酸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节黑素细胞树突的形态及丝状伪足的形成参与调节黑素小体自黑素细胞至角质形成细胞的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细胞 黑素细胞 谷氨酸 伪足 黑色素小体 树突
原文传递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Raw264.7体外诱导分化为破骨细胞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裴瑛波 吕春阳 刘浩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5-239,共5页
目的 观察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标记的Raw264.7体外分化为破骨细胞的能力,拟为EGFP基因作标志物对外源性破骨前体细胞进行体内追踪做准备.方法 利用反转录病毒介导pEGFP-Lifeact基因转染Raw26... 目的 观察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标记的Raw264.7体外分化为破骨细胞的能力,拟为EGFP基因作标志物对外源性破骨前体细胞进行体内追踪做准备.方法 利用反转录病毒介导pEGFP-Lifeact基因转染Raw264.7细胞;采用有限稀释技术,荧光显微镜下获得EGFP稳定转染的G3单克隆细胞并观察其形态,将稳定转染成功的细胞定为G3-EGFP转染组,未转染野生细胞作为对照组;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ligand,RANKL)诱导G3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组织蛋白酶K、骨吸收陷窝实验观察转染后对破骨细胞形成和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时拍摄转染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伪足小体结构变化的动态影像.结果 Raw264.7细胞内成功转染EGFP-Lifeact,传至20代以上仍可稳定表达EGFP,建立了G3-EGFP单克隆细胞株;转染细胞无明显形态学变化,能诱导形成TRAP染色阳性的多核巨细胞,转染组细胞融合率为(35±5)%,对照组细胞融合率为(39±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实验中对照组与转染组中组织蛋白酶K/β-肌动蛋白半定量分析比值分别为0.83±0.07、1.02±0.08,两组细胞组织蛋白酶K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转染组骨吸收总面积分别为272 252±36 193和262 408±23 243(P>0.05),骨吸收陷窝数目分别为320±51和339±55 (P>0.05),表明转染不影响破骨细胞形成与骨吸收功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时拍摄显示转染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时不断发生细胞融合,伪足小体作为动态自组装结构不断发生改建,最初聚集形成伪足小体簇,逐渐形成环状结构,最终于成熟破骨细胞周围形成相对稳定的伪足小体带.结论 EGFP可成功标记Raw264.7细胞;转染并不影响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伪足 微丝肌动蛋白质类 绿色荧光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尖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文一 唐罗生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52-958,共7页
尖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其迁移和出芽是新生血管产生的使动因素.近年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和动物模型的新生血管中存在大量的尖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调控尖细胞的迁移和出芽,降解细胞外基质,... 尖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其迁移和出芽是新生血管产生的使动因素.近年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和动物模型的新生血管中存在大量的尖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调控尖细胞的迁移和出芽,降解细胞外基质,在VEGF-Delta like-Notch信号指引下募集周细胞,形成新生血管;而同时尖细胞中miRNA的表达改变也参与新生血管的调控.本文就尖细胞在DR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对抗新生血管药物靶点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化 内皮 血管 内皮细胞 伪足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原文传递
多西他赛通过作用肿瘤细胞丝状伪足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1
14
作者 欧阳理权 李丽君 +1 位作者 祝孔俊 屈新才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76-780,共5页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docetaxel)和多柔比星(doxorubicin,ADM)对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以及丝状伪足形成的影响。方法:以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多西他赛组和ADM组,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docetaxel)和多柔比星(doxorubicin,ADM)对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以及丝状伪足形成的影响。方法:以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多西他赛组和ADM组,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多西他赛和ADM对肿瘤细胞的IC_(10)值。利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两种化疗药物在IC_(10)值浓度下,对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在排除了此浓度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后,用荧光素罗丹明(rhodamine)标记的鬼笔环肽着色细胞骨架,观察两种药物对肿瘤细胞丝状伪足形成的影响。结果:多西他赛和ADM对MDA-MB-231细胞的IC_(10)值分别为1.0 ng/mL和0.5μg/mL;在这两种质量浓度下,对细胞增殖活性并无影响,对细胞周期的分布也无影响(P>0.05);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结果显示,1.0 ng/mL的多西他赛较0.5μg/mL的ADM对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有更好的抑制作用(P<0.05);多西他赛对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丝状伪足形成有更加突出的效应,两组细胞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多西他赛较ADM能更好地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这与其抑制肿瘤细胞丝状伪足的形成可能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伪足 细胞运动 多西他赛 MDA-MB-231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