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葛洪的隐逸思想 |
苏俊霞
霍建波
|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
2024 |
0 |
|
2
|
关于唐内诸司使与威远军使研究的几个问题 |
杜文玉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3
|
从礼容到礼教:中国中古士族家法的社会变迁 |
张国刚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4
|
王维“亦官亦隐”说质疑 |
王辉斌
|
《唐都学刊》
|
2004 |
9
|
|
5
|
论白居易中隐的特质、渊源及其影响 |
李红霞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5
|
|
6
|
唐代“山人”考论 |
牟发松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7
|
宋代士大夫隐逸思潮探析 |
郭学信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8
|
社会史观与唯物史观:陈寅恪、唐长孺解读《桃花源记》的两个维度 |
孙继民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9
|
从终南山隐逸现象看隐士涵义的古今转化 |
蒋波
|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3
|
|
10
|
进退有道:吴澄的人生选择 |
李宜蓬
|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1
|
试论方干的隐居及其心态 |
吴在庆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12
|
道教视阈下的王维研究 |
高萍
仰宗尧
|
《唐都学刊》
|
2018 |
3
|
|
13
|
论旧禅宗与王维的诗歌创作 |
王树海
冷艳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9 |
1
|
|
14
|
也谈王维的“亦官亦隐” |
周桂峰
|
《唐都学刊》
|
2005 |
1
|
|
15
|
管宁“清声远播”与“不为守高”之悖论探析——兼谈汉末魏初士人的仕与隐 |
杨霞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1
|
|
16
|
王维隐逸的心路历程 |
黎亮
|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3 |
3
|
|
17
|
试论王维的“亦官亦隐” |
范新阳
|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5 |
1
|
|
18
|
论陶渊明的仕隐冲突——兼及家世家风 |
张喜洋
|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2
|
|
19
|
陶渊明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隐士 |
王涘海
|
《零陵学院学报》
|
2003 |
1
|
|
20
|
孟浩然的仕隐情怀与魏晋文士情结 |
陈新璋
|
《襄樊学院学报》
|
200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