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5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Multi-level Model of Moral Thinking Based on Neuroscience and Moral Psychology
1
作者 Changwoo Jeong Hye Min Han 《Psychology Research》 2011年第5期328-339,共12页
关键词 思想道德 神经科学 心理学 基础 模型 多层次 神经生物学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A COGNITIVE AND MEMETIC SCIENCE APPROACH TO ANALYZE THE HUMAN FACTORS IN PREDICTING THE EVOLUTION OF PAPER TECHNOLOGY AND PRODUCTS IN THE 21^(sT) CENTURY
2
作者 尾鍋史彦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A02期324-328,共5页
21世纪制纸技术。
关键词 2l世纪 制纸技术 人类要素分析 认识科学 文化遗传基因 感性科学 纸媒介 电子书 数字式内容 纸物理 认识心理学
下载PDF
Beyond Logic of Discovery and Paradigmatic Consensus: A Reanalysis of the Popper-Kuhn Debate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3
作者 Douglas I. O. Anele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1年第1期52-66,共15页
关键词 科学哲学家 波普尔 库恩 逻辑 批判理性主义 科学知识 宇宙背景辐射 科学发现
下载PDF
Effectiveness of Post-Traumatic Growth Intervention to Promote Positive Post-Traumatic Traits in Chinese Breast Cancer Patient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4
作者 Cuirong Xu Han Yan +7 位作者 Dawei Xu Guanjie Chen Qian Xu Kunpeng Li Yehao Rui Zanmin Song Neeraj Gill Jing Su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2023年第10期1089-1102,共14页
Objectiv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post-traumatic growth(PTG)model-based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traits in Chinese breast cancer patients.Design:A randomize... Objectiv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post-traumatic growth(PTG)model-based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traits in Chinese breast cancer patients.Design:A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of a psychological group intervention based on PTG model.Methods:The Clinical Trial was registered on 17 August 2019 at Chinese Clinical Trials.gov with Registration number ChiCTR1900025264.A total of 92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were recruited.The participa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n=46)and the control group(n=46).A six-session psychological group intervention based on PTG model was implement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and a six-session health education was implemented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outcomes weremeasured at baseline(pre-intervention),3 weeks,6 weeks 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primary outcome was posttraumatic growth assessed by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Secondary outcomes included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family resilience,rumination,and self-disclosure.Results:A total of 87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completed this study,including 44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43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aseline data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except for the treatment regimen(p>0.05).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interaction effects between the total scores of posttraumatic growth,family resilience,and self-disclosure and the time term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indicating that the trend of change in total scores of post-traumatic growth,family resilience,and self-disclosure differed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over time,and the scores improv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comparison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total score of rumination at each time poi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indicating that group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 PTG model could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recovery ability and rumination level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Conclusion:The psychological group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 PTG model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ost-traumatic growth,family resilience,and self-disclosure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However,the impact on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rumination was relatively small.Long-term intervention is needed to further test the effect of the PTG model on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rum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traumatic growth psychological group intervention resilience RUMINATION SELF-DISCLOSURE breast cancer Tech science Press
下载PDF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n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1983-2014 被引量:1
5
作者 xiao-Jie pan Hui-Ning Zhao +5 位作者 Mi-Mi Li Li-Hong Hou Yan-Qing Guo Xiao Zheng Ya-Qing Xue Chi-Chen Zhang 《Chinese Nursing Research》 CAS 2017年第3期124-129,共6页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revolution and research status of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Methods: A total of 3060 articles published in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from 1983 to 2014 were analyzed with t...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revolution and research status of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Methods: A total of 3060 articles published in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from 1983 to 2014 were analyzed with the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method using Citespace software from the aspects of pub- lications, cited frequency and downloads, funding, organizations, authors and keywords.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mount of literature published annually had an upward tendency, and 49.4% of the papers were supported by national or provincial projects. Institutions such as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and the normal universities were rated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sci- entific research output. Xiting Huang, Hong Li and Yuejia Luo were at the top of the list of prolific authors. Conclusions: A new pattern of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is for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Bibliometrics Citespace Visualization analysis Scientific knowledge map Current research state Research hotspot
下载PDF
On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and logic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cognitive science 被引量:1
6
作者 Cai Shusha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9年第3期93-107,共15页
心理学研究感性认识形式,逻辑学研究理性认识形式。二者密切相关但却长期分离。认知科学的建立和发展,为心理学和逻辑学的交叉融合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学科框架。在认知科学的框架下,逻辑学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产生了认知逻辑新的研究框... 心理学研究感性认识形式,逻辑学研究理性认识形式。二者密切相关但却长期分离。认知科学的建立和发展,为心理学和逻辑学的交叉融合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学科框架。在认知科学的框架下,逻辑学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产生了认知逻辑新的研究框架。在这个框架下,心理学与逻辑学交叉融合,产生了心理逻辑这一新兴学科。它认为逻辑推理受心理因素影响,是由人参与的、涉身的经验科学。认知逻辑开启了当代逻辑学发展的新时代,走上了作为多学科共同工具的广阔发展道路。认知科学的发展将带来一个学科综合交叉、问题引领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引领学科建设、人才全面发展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科学 心理学 逻辑学 逻辑心理学 心理逻辑
原文传递
智能时代人因科学研究的新范式取向及重点 被引量:1
7
作者 许为 高在峰 葛列众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3-382,共20页
本文首先提出了“人因科学”这一创新的学科群概念来表征工程心理学、人因工程、工效学、人机交互等相近领域。尽管这些领域的研究角度不一样,但是它们分享共同的研究理念、对象以及目的。我们近期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AI)新技术带来了... 本文首先提出了“人因科学”这一创新的学科群概念来表征工程心理学、人因工程、工效学、人机交互等相近领域。尽管这些领域的研究角度不一样,但是它们分享共同的研究理念、对象以及目的。我们近期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AI)新技术带来了一系列新的人因问题,而作为人因科学研究对象的人机关系呈现出从“人机交互”向“人智组队式合作”的跨时代演进。这些变化对人因科学研究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基于非智能技术的人因科学研究范式和重点。在此背景下,本文梳理人因科学研究范式取向跨时代的演进,总结我们近5年所提出的一系列用于丰富人因科学研究范式的新概念模型和框架,其中包括人智协同认知系统、人智协同认知生态系统以及智能社会技术系统的模型和框架。本文进一步从人因科学研究范式取向的角度进一步提升这些概念模型和框架,提出智能时代人因科学研究的三种新范式取向,分析相应的应用意义,并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同时,针对智能时代人因科学研究重点的跨时代转移新特征,本文从“人智交互”“智能人机界面”“人智组队合作”三个方面展望了今后人因科学的研究重点,揭示出人因科学新研究范式取向对未来研究重点的作用。我们认为,人因科学的研究范式取向和研究重点互为影响,互为促进,智能时代的人因科学研究需要多样化、创新的研究范式取向,从而进一步推动人因科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因科学 工程心理学 人因工程 研究范式取向 人智组队
下载PDF
技术文明时代哲学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转向
8
作者 卢晓东 沈欣怡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6,共9页
哲学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哲学家的培养是新文科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技术文明时代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需要哲学家。百年来,中西若干哲学家的学缘和知识结构中科学、技术的鲜明痕迹及其哲思已现端倪,哲学家的知识结构需要不同以往。哲学的转向提... 哲学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哲学家的培养是新文科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技术文明时代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需要哲学家。百年来,中西若干哲学家的学缘和知识结构中科学、技术的鲜明痕迹及其哲思已现端倪,哲学家的知识结构需要不同以往。哲学的转向提示哲学本科教育也需转向。牛津大学等多所世界一流大学哲学专业群提供了方向启发,哲学应成为某种轴心,动态地与技术、自然科学等诸学科应合。“应合”区别于“拼盘”与“跨学科”,成为高等教育课程论中一个新概念。应建设以哲学为轴心的、具有应合特征的专业群,将学生带至技术和科学前沿发问;重视课程元素、辅修/双学位、微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在丰富学生知识结构中技术与科学知识的作用,为哲学家涌现构造环境,让更多哲学家“冒”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新文科 哲学家 技术文明 跨学科
下载PDF
创造性与“新文科”的现代取向——以“第一轴心期”转向“第二轴心期”为背景
9
作者 任剑涛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7-18,124,共13页
一般认为,大理科是以创造性为基本取向的学科,大文科则以秩序的供给呈现出保守的一面。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创造性是现代科学文化、人文文化与社会科学文化的共同特征。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刷新,也就是它的创造性,丝毫也不弱于大理科。从... 一般认为,大理科是以创造性为基本取向的学科,大文科则以秩序的供给呈现出保守的一面。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创造性是现代科学文化、人文文化与社会科学文化的共同特征。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刷新,也就是它的创造性,丝毫也不弱于大理科。从传统文化的“两创”扩展出来的新文科“两创”命题,促使人们意识到大文科在维护人文价值与创新知识体系上的双重责任。文科在目前大学体制中的被动处境,是文科新旧更替的现实动力。新文科需要以当下的“现代”品格确立其学科特性,以求新文科能够成功顺应科技革命掀起的知识变革大潮,让新文科能够重现“第一轴心期”的人文学辉煌,一改文科尾随理工科的颓势。为此,文科需要祛除“无用即大用”的自辩自限,以学科的跨越、知识的综合、当下“现代”呈现的“第二轴心期”的全新解释为取径,确立自己的宏大使命。新文科之“新”的根本含义即在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两创 现代取向 第一轴心期 第二轴心期 人机关系
下载PDF
基于脑科学理论的益智儿童产品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国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8-494,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脑科学理论的益智儿童产品设计策略。方法通过深入研究益智玩具市场及各阶段儿童玩具的设计特点,总结出趣味性、互动性、教育性、创新性和安全性等关键要素。将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为益智儿童产品设计的理论依据,结合脑科学原... 目的探讨基于脑科学理论的益智儿童产品设计策略。方法通过深入研究益智玩具市场及各阶段儿童玩具的设计特点,总结出趣味性、互动性、教育性、创新性和安全性等关键要素。将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为益智儿童产品设计的理论依据,结合脑科学原理,制定出创新的益智儿童产品设计策略。重点关注脑科学理论以解析儿童的认知特点,从而提供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设计方案。结论通过深入理解儿童脑部的发育规律,借鉴脑图谱所揭示的认知特性,以制定出益智儿童产品设计的前沿策略,提升儿童的认知能力,在推动益智产品设计的创新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智儿童产品设计 脑科学理论 认知发展规律 产品设计策略 儿童发展心理学
下载PDF
心理育人赋能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优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金海 欧阳胜权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9-54,共6页
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而理工类大学作为培养未来科技领军人才的摇篮,其创新创业教育尤为重要。目前理工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育人观念不足、机制不完善、教育方式不尽如人意等问题,应当积极探索有效发展途径。心理育人是创新创... 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而理工类大学作为培养未来科技领军人才的摇篮,其创新创业教育尤为重要。目前理工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育人观念不足、机制不完善、教育方式不尽如人意等问题,应当积极探索有效发展途径。心理育人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将心理育人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可以通过心理育人覆盖创新创业教学和实践全过程,转变创新创业教育观念,改进人才培育机制,并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和资源,为优化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路径提供有效策略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育人 理工类大学生 创新创业
下载PDF
知觉恒常性概念及问题澄清
12
作者 王翠平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16,共6页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知觉恒常性从知觉场中被剥离出来,抽象为知觉的不变性或相似性。这使研究者混乱地处理研究的问题。在神经科学的研究中,知觉的变化和恒常被错误地归因于物理和心理两个不对称的层面。前者被还原为外界物理刺激的变化,...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知觉恒常性从知觉场中被剥离出来,抽象为知觉的不变性或相似性。这使研究者混乱地处理研究的问题。在神经科学的研究中,知觉的变化和恒常被错误地归因于物理和心理两个不对称的层面。前者被还原为外界物理刺激的变化,后者被还原为大脑特定模块的活动。研究者或追求多要素模型的不断优化,或过于追求大脑活动的细节,最终却难以说明恒常发生的机制。知觉恒常性并非知觉不变性,其同时蕴含着变化和不变。恒常和变化同属于知觉层面,而非物理和心理的不同层面。对知觉恒常性的说明需要超越“物理-心理”的观念鸿沟,更需要超越“恒常-变化”的二元观念结构。超越性的知觉瞬间无常亦无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神经科学 知觉恒常性 科学哲学 心理学
下载PDF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高校教学楼公共交往空间更新——以浙江理工大学二号教学楼为例
13
作者 蔡秀蕴 《设计》 2024年第1期86-89,共4页
针对浙江理工大学二号教学楼的公共交往空间,进行调查分析、影响评估,提出更新改进建议,并为其他高校教学楼更新工作提供经验和方法参考。本文以浙江理工大学二号楼更新改造为例,综合分析了师生对教学楼公共空间的行为—心理需求,并基... 针对浙江理工大学二号教学楼的公共交往空间,进行调查分析、影响评估,提出更新改进建议,并为其他高校教学楼更新工作提供经验和方法参考。本文以浙江理工大学二号楼更新改造为例,综合分析了师生对教学楼公共空间的行为—心理需求,并基于教学楼室内外闲置空间,积极拓展各种活动类型,创新性构建教学楼公共交往空间的形式与内容。对浙江理工大学二号教学楼公共空间和学生.行为分析,总结出师生行为与需求,形成了二号楼公共空间设计的优化策略该套研究方案可为其他相关公共空间更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理工大学 高校教学楼 公共交往空间 行为-心理需求 优化策略
下载PDF
基于BPNT-MDA整合模型的技艺类非遗VR科普游戏设计研究
14
作者 戴晋龙 刘遹菡 胡桉澍 《设计》 2024年第7期24-27,共4页
针对目前国内科普游戏系统性设计不足的现状。对基本心理需要理论和MDA游戏设计框架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构建BPNT-MDA的整合模型,总结了技艺类非遗科普游戏的特征,并从科普原真性和科普趣味性两个维度提出了面向技艺类非遗的VR科普游... 针对目前国内科普游戏系统性设计不足的现状。对基本心理需要理论和MDA游戏设计框架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构建BPNT-MDA的整合模型,总结了技艺类非遗科普游戏的特征,并从科普原真性和科普趣味性两个维度提出了面向技艺类非遗的VR科普游戏设计方法。通过分析技艺类非遗青稞酿酒技艺的传承现状与需求,并以其为例展开设计实践,进而验证整合模型与设计方法的可行性,以期为其他技艺类非遗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提供新思路和理论框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游戏 技艺类非遗 基本心理需要 MDA框架 青稞酿酒技艺
下载PDF
理论心理学:中国自主心理学体系的未来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浩生 苏佳佳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84,共12页
“中国自主心理学体系的建立”,还是回到了中国心理学该走中西文化哪条路的老问题。第一条路,学习西方科学心理学,但学不到家。西方的科学传统是主客二元,方法论是波普尔的可证伪主义,能否适用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种取向的心理学,还有待... “中国自主心理学体系的建立”,还是回到了中国心理学该走中西文化哪条路的老问题。第一条路,学习西方科学心理学,但学不到家。西方的科学传统是主客二元,方法论是波普尔的可证伪主义,能否适用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种取向的心理学,还有待商榷。对西方科学考察发现,科学始于理论、理论先于观察、理论指导方法,真正的科学精神是怀疑、创新、自由意志。因此,学习西方科学心理学,应该重视“理论”。第二条路,回过头来,欲传承中国心理学道统,发现又忘本了。轴心文明时期,中西文化就走向了具有不同科学传统的两条分殊之路,中国诞生了“象科学”。象科学的道统就是“天人合一”,方法论就是“体证”。对中国象科学考察发现,象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始于“中国儒释道文化”的“理论挖掘”,亟需“中西对比诠释”的“理论建构”,更需要“体证方法”的“理论创新”。因此,建立中国象科学心理学,更应该重视“理论”。西方科学和中国象科学虽看似南辕北辙,但近年来有携手合作的可能。西方科学传统下,从胡塞尔的“现象学”到认知科学中的“具身认知”,已经开始学习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智慧来应对西方文化中的“主客二元”危机。在此过程中,“理论心理学”的根本使命就是在认知科学领域为中西方文化架设一座桥梁,直言不讳地说,中国自主心理学的核心,就在于“理论心理学”。面对理论心理学的衰落,我们必须采取行动重建中国的理论心理学,具体来说,学校层面,应该开设“理论心理学”课程,培育跨学科人才;中国心理学会层面,应该集众专委会之力,重建“理论与史专委会”;政府层面,应该扶持创办理论心理学的特色期刊。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文化创新的号召,潘菽、高觉敷两位老先生对立足于中国文化的中国自主心理学体系的呼唤:重建理论心理学,吾辈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自主心理学 西方科学 中国象科学 中国文化 理论心理学
下载PDF
工作场所欺凌对安全绩效的影响——一个被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乃文 刘贺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0-837,共8页
为探究工作场所欺凌对矿工安全绩效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理论分析和文献研究提出假设模型。采用工作场所欺凌量表、工作不安全感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和安全绩效量表,随机抽取450名矿工进行调查,通过SPSS和AMOS分析验... 为探究工作场所欺凌对矿工安全绩效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理论分析和文献研究提出假设模型。采用工作场所欺凌量表、工作不安全感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和安全绩效量表,随机抽取450名矿工进行调查,通过SPSS和AMOS分析验证假设模型。结果表明:工作场所欺凌对矿工安全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工作不安全感和工作投入在工作场所欺凌与矿工安全绩效间不仅分别起单独中介作用,并共同发挥了链式中介作用;最后,心理韧性在工作场所欺凌与工作不安全感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减少工作场所欺凌的发生,缓解乃至消除工作不安全感,提高矿工工作投入,增强个体的心理韧性能够有效提高安全绩效水平,减少安全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科学 工作场所欺凌 工作不安全感 工作投入 心理韧性 安全绩效
下载PDF
上级发展性反馈对民航机务人员安全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17
作者 许红军 袁子晴 王楠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251-3260,共10页
为提升民航机务人员的安全作业水平,保障民航领域的安全生产运行,从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双视角出发,建立了以工作嵌入和安全效能感为中介变量、基于优势的心理氛围为调节变量的上级发展性反馈对安全绩效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通... 为提升民航机务人员的安全作业水平,保障民航领域的安全生产运行,从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双视角出发,建立了以工作嵌入和安全效能感为中介变量、基于优势的心理氛围为调节变量的上级发展性反馈对安全绩效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通过对来自多个民航组织的296位民航机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多元层次回归分析法开展假设检验。结果表明:上级发展性反馈显著正向影响民航机务人员的安全绩效;工作嵌入和安全效能感在上级发展性反馈和民航机务人员安全绩效之间发挥平行中介作用;基于优势的心理氛围分别正向调节工作嵌入和安全效能感在上级发展性反馈与安全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上级发展性反馈对安全绩效的影响机制,可为民航机务人员的安全绩效管理提供指导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学 上级发展性反馈 安全绩效 工作嵌入 安全效能感 优势心理氛围 民航机务人员
下载PDF
高原农牧区中学生理科学习兴趣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文化心理的链式中介作用
18
作者 党宝宝 张梦乡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3年第4期36-43,105,共9页
为探讨高原农牧区中学生理科学习兴趣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青藏高原地区海拔介于2380 m-3850 m之间的4所高中,共1043名中学生为样本。结果发现:农牧区中学生的理科学习兴趣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普遍持... 为探讨高原农牧区中学生理科学习兴趣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青藏高原地区海拔介于2380 m-3850 m之间的4所高中,共1043名中学生为样本。结果发现:农牧区中学生的理科学习兴趣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普遍持有强烈的学业文化心理特征;理科学习兴趣与理科学业能力、行为自我效能感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理科学习兴趣与社群义务、学习职责、交往驱动和自信感知等学业文化心理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学业文化心理特征可显著正向地预测理科学业自我效能感,且在理科学习兴趣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链式中介作用。因此,要把培养学生的理科学习兴趣作为理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关注高原农牧区中学生的文化心理作用,培育积极的理科学业效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农牧区 理科学习兴趣 学业自我效能感 学业文化心理 学业质量
下载PDF
增强现实多媒体学习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机制
19
作者 赵小军 寇玉婷 +1 位作者 石常秀 李旭鹏 《心理学通讯》 2023年第3期145-151,共7页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因其所具备的便利性、真实性、交互性和实用性等优点,近年来在学习科学领域被广泛运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针对学业情绪导致的学习效率下降问题,AR学习的多元信息化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提升...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因其所具备的便利性、真实性、交互性和实用性等优点,近年来在学习科学领域被广泛运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针对学业情绪导致的学习效率下降问题,AR学习的多元信息化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文章从AR多媒体学习的界定出发,通过学习情境化、高互动性和高反馈性、学习主动性的提升和高心理沉浸性等角度对AR多媒体学习的心理特征进行了分析。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机,减轻认知负荷、促进元认知加工,优化学生能力生成的路径和效果是AR多媒体学习的主要心理机制。同时,文章从限制伪智慧课堂、加强教师AR教学设计培训,技术融合升级、克服“双重短缺”,探索适应“双线学习”的AR应用新模式角度指出了AR多媒体学习在应用中的不足与展望。文章为AR多媒体技术在教育心理领域的拓展提供了积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科学 增强现实 虚拟现实 多媒体学习 学习心理
下载PDF
Emotion recognition support system: Where physicians and psychiatrists meet linguists and data engineers 被引量:1
20
作者 Peyman Adibi Simindokht Kalani +6 位作者 Sayed Jalal Zahabi Homa Asadi Mohsen Bakhtiar Mohammad Reza Heidarpour Hamidreza Roohafza Hassan Shahoon Mohammad Amouzadeh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SCIE 2023年第1期1-14,共14页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course of daily med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s understanding patients’ emotional states by the caregiver physicians. However, patients usually avoid speaking out their emotions when exp...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course of daily med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s understanding patients’ emotional states by the caregiver physicians. However, patients usually avoid speaking out their emotions when expressing their somatic symptoms and complaints to their non-psychiatrist doctor. On the other hand, clinicians usually lack the required expertise(or time) and have a deficit in mining various verbal and non-verbal emotional signals of the patients. As a result, in many cases, there is an emotion recognition barrier between the clinician and the patients making all patients seem the same except for their different somatic symptoms. In particular, we aim to identify and combine three major disciplines(psychology, linguistics, and data science) approaches for detecting emotions from 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propose an integrated solution for emotion recognition support. Such a platform may give emotional guides and indices to the clinician based on verbal communication at the consultation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sician-Patient relations Emotions Verbal behavior LINGUISTICS psychology Data scien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