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宜昌—武汉长江沿岸典型砾石层对比分析
1
作者 王鹤源 王泽堃 +3 位作者 谷思莹 杨烁暄 赵梓垚 陈旭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5,共9页
长江中游沿岸地区广泛分布的一套巨厚砾石层,是研究长江水系演化的有效素材。目前的研究多聚焦局部地区砾石层的年代学和沉积学分析,针对不同地区之间砾石层的对比分析较少。为此,文章选取宜昌市和武汉市共计11个砾石层剖面作为研究对象... 长江中游沿岸地区广泛分布的一套巨厚砾石层,是研究长江水系演化的有效素材。目前的研究多聚焦局部地区砾石层的年代学和沉积学分析,针对不同地区之间砾石层的对比分析较少。为此,文章选取宜昌市和武汉市共计11个砾石层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1616颗砾石进行形态及岩性的测量与统计,同时采集砂质透镜体粉砂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元素分析,进而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沉积物物源。结果表明,宜昌和武汉两地砾石层中砾石的优势倾向不同;宜昌砾石层中含有花岗岩、砂岩、砾岩和部分硅质岩,武汉地区砾石岩性单一,主要为石英岩和少量燧石;而在细颗粒物质元素组成方面,宜昌地区砂质透镜体相对富集Ca和Sr,而武汉地区相对富集Fe和Al。两个研究区砾石层中砾石岩性、形态和微观粉砂元素组成对比分析均表明,武汉和宜昌两地砾石层的物源存在明显差异,宜昌地区砾石层中包含长江上游输入物源,而武汉地区砾石层则主要来自北部大别山。该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长江中游沿岸砾石层物源提供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石岩性 砾石倾向 地球化学分析 三峡地区 大别山
下载PDF
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培养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别山精神育人研究“三缘”回溯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全林 《皖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7-36,共10页
在新时代,“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而如何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将大别山精神这一宝贵的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培养造就一代代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成了教育的重要实践命题... 在新时代,“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而如何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将大别山精神这一宝贵的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培养造就一代代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成了教育的重要实践命题。基于大别山革命文化研究项目之“大别山精神育人研究”结题成果的《大别山精神立德树人概论》一书,旨在以学术揭示此命题。重点回溯了该成果成书的“三缘”:第一,“地缘”——“28年红旗不倒”的大别山红,大别山精神获批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地缘“属地性”构成了是书写作的第一个缘起;第二,“校缘”——皖西学院有逾百年红色校史底蕴,并以学校升本以来的“红色文化育人工程”实践嬗变之路为主线,解构“以红扬特”之路越走越宽的实践探索进路,校缘“实践性”构成了是书写作的第二个缘起;第三,“项目缘”——受命担纲领衔“大别山精神育人研究”课题,策划设计架构,组建团队,分章落实推进,项目缘“驱动性”构成了是书写作的第三个也是最直接的缘起。最后还概要梳理了是书书稿的总体框架及部分章节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精神 《大别山精神立德树人概论》 时代新人 地缘 校缘 项目缘
下载PDF
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韩勇 巴涵梦 +1 位作者 龚立新 贺萌琳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9-604,共6页
从空间等级、可达性、文物保护等级和知名度4个维度构建了多维度节点识别模型,并运用核密度估算和空间网络拓扑等方法,对案例区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展开研究。结果表明:①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整体呈现“大集聚,小分散”,中部... 从空间等级、可达性、文物保护等级和知名度4个维度构建了多维度节点识别模型,并运用核密度估算和空间网络拓扑等方法,对案例区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展开研究。结果表明:①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整体呈现“大集聚,小分散”,中部集聚、东西部分散的空间格局特征。②交通网络连接度处于较低水平;旅游资源核心节点间联系不强,市域间可进入性尚存在障碍。③大别山革命老区已存在结构较为完整的次区域亚类型旅游圈,单一类型属性红色旅游资源具有资源优势互补的区域错位发展条件,不同类型属性红色旅游资源之间具有区域叠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度节点识别 红色旅游资源 空间结构 大别山革命老区
下载PDF
安徽省金寨县沙坪沟钼矿辉钼矿Re-Os年龄--兼论东秦岭-大别山中生代钼成矿作用期次划分 被引量:58
4
作者 黄凡 王登红 +3 位作者 陆三明 陈毓川 王波华 李超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9-1057,共19页
安徽省金寨县沙坪沟钼矿是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型钼矿床。文章介绍了该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并对其进行了精确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代学测定。结果表明,沙坪沟钼矿辉钼矿模式年龄为(112.2±1.7)^(113.9±1.7)Ma,加权平均年龄为(1... 安徽省金寨县沙坪沟钼矿是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型钼矿床。文章介绍了该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并对其进行了精确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代学测定。结果表明,沙坪沟钼矿辉钼矿模式年龄为(112.2±1.7)^(113.9±1.7)Ma,加权平均年龄为(113.18±0.54)Ma,MSWD=0.39;等时线年龄为(113.21±0.53)Ma,MSWD=0.64,表明沙坪沟钼矿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结合区域上已有的岩体高精度年代学数据、矿床辉钼矿Re-Os年代学数据和钼矿产出的大地构造位置,将东秦岭-大别山中生代钼成矿作用划分为2期4个阶段:印支期(260~205Ma)和燕山期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148~138 Ma),早白垩世中期(135~119 Ma)和早白垩世晚期(116~105Ma),其中,以燕山期钼成矿作用最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 钼成矿作用 沙坪沟钼矿 东秦岭-大别山
下载PDF
安徽大别山多枝尖山区植物区系的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谢中稳 吴国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02-110,共9页
多枝尖山区地处大别山腹地主峰分水岭的主段,为筹建中的自然保护区.该区有种子植物1313种(含种下等级),隶属569属,143科,是大别山植物区系中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该区植物区系起源古老,特有现象明显,是南北方植物迁徙的主要通... 多枝尖山区地处大别山腹地主峰分水岭的主段,为筹建中的自然保护区.该区有种子植物1313种(含种下等级),隶属569属,143科,是大别山植物区系中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该区植物区系起源古老,特有现象明显,是南北方植物迁徙的主要通道之一.通过对本区与大别山南北坡及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的对比分析,笔者赞同将整个大别山植物区系划归华东植物区系.赞同将宜昌至襄樊一线作为华东与华中区系的分界线.华东与华北区系的分界线在安徽西部约在大别山以北的霍丘南部,向东经嘉山至苏北一线.并提出天目山、黄山与大别山的植物区系成分趋于一体,大别山西缘的麻城至蕲春一线是华东区系中以天目山,黄山、大别山为核心区的西北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植物区系 分界线
下载PDF
苏鲁造山带区域地壳山根结构特征 被引量:31
6
作者 徐纪人 赵志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9-156,共8页
本文利用苏鲁大别造山带及其邻区的三维P波速度资料,详细对比研究了苏鲁与大别超高压变质带莫霍面深度和深部P波速度结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尽管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带都具有上地壳明显高速且上凸;中地壳增厚;下地壳埋藏较深且下凹等... 本文利用苏鲁大别造山带及其邻区的三维P波速度资料,详细对比研究了苏鲁与大别超高压变质带莫霍面深度和深部P波速度结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尽管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带都具有上地壳明显高速且上凸;中地壳增厚;下地壳埋藏较深且下凹等共同的P波速度结构特征,与大别地区相比较,苏鲁超高压变质带还存在着独特的区域性特征。从地貌上看,苏鲁地区山脉已经基本消失。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地壳厚度为32-33公里,深于其周围地区2-3公里,但是莫霍面下凹程度远不如大别地区,造山带地壳山根已逐步趋向消失。苏鲁地区上地壳P波速度高于大别,比其周围地区约快1-1.2km/s,有可能显示了该区有更多高速、高密度的超高压变质岩折返到上地壳与地表的岩石物性效果。大别造山带山脉依然存在,莫霍面下凹更明显,沿NWW向串状残留地壳山根最深为37-38公里,深于其周围地区3-4公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区域构造运动的作用,苏鲁大别造山带中的不同地段,在其造山、演化过程中也存在着差别。苏鲁的造山运动起始虽 略晚于大别,但结束的更快,比大别更早进入了造山运动的后期。分析促使苏鲁造山运动进程加速的主要构造原因可能有两点,郯庐断裂带的左旋走滑运动以及通过中国华北区域的大范围NW-SE向扩张应力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大别造山带 地壳山根浮力 莫霍面 P波高速区 地壳厚度
下载PDF
大别山区产葛根黄酮对CCl_4诱导的小鼠化学性肝损伤保护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徐茂红 王菲菲 +4 位作者 高燕 陈晓芳 李光燕 汪洋奎 方士英 《皖西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92-94,共3页
研究大别山区葛根总黄酮(TPF)对CCl4诱导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1次性腹腔注射(ip)0.1%CCl4花生油溶液(10ml/kg)建立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模型。TPF连续灌胃(ig)14d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 研究大别山区葛根总黄酮(TPF)对CCl4诱导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1次性腹腔注射(ip)0.1%CCl4花生油溶液(10ml/kg)建立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模型。TPF连续灌胃(ig)14d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剖腹取肝,制备10%肝匀浆,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进行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TPF能降低CCl4诱导的化学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和肝匀浆中MDA、IFN-γ、TNF-α的活性及增强肝匀浆中SOD的活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和降低肝组织中IFN-γ、TNF-α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黄酮CCl4 诱导 肝损伤 大别山区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北缘早白垩世周公山组冲积沉积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双应 岳书仓 +2 位作者 王道轩 刘因 李任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35-1140,1187,共7页
发育于安徽肥西六安一带的周公山组,属于早白垩世沉积,厚度大于800m.周公山组以不等粒砂岩和泥岩、粉砂岩为主,局部含砾岩.根据Miall的岩相分类,周公山组有12种岩相,主要为Gci、Gcm、Ss、Sp、Sh、Sm、Fsm和Fm等.识别出6种沉积结构单元,... 发育于安徽肥西六安一带的周公山组,属于早白垩世沉积,厚度大于800m.周公山组以不等粒砂岩和泥岩、粉砂岩为主,局部含砾岩.根据Miall的岩相分类,周公山组有12种岩相,主要为Gci、Gcm、Ss、Sp、Sh、Sm、Fsm和Fm等.识别出6种沉积结构单元,分别是河道滞流沉积、曲流砂坝、天然堤、决口扇和洪泛平原沉积,其中决口扇和洪泛平原沉积是最为发育的结构单元.根据Miall的河流分类方案,肥西周公山组下段应属于细粒曲流河沉积,上段属于砂质曲流河沉积.河流曲率P为2.09~3.55,河道宽度31.4~81.1 m,河流曲率波长为385.63~1025.66 m.周公山组沉积环境的变化可能记录着物源区-大别造山带隆升速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山组 早白垩世 岩相 沉积结构单元 曲流河 肥西六安地区 大别山北缘
下载PDF
大别山区域四市旅游资源比较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丽军 王庆 汪季石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35-1240,共6页
采用旅游资源的绝对数量、地均密度和人均密度的指数得分法,选取5大类11种主要旅游资源对大别山地区黄冈、信阳、六安、安庆四个地级市进行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和区域间的横向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同处于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内的四市人文类... 采用旅游资源的绝对数量、地均密度和人均密度的指数得分法,选取5大类11种主要旅游资源对大别山地区黄冈、信阳、六安、安庆四个地级市进行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和区域间的横向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同处于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内的四市人文类资源较自然类更为丰富,同时又各具特色;其中安庆市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竞争力最强,其余依次为六安、黄冈、信阳。最后,基于比较结果初步定位四市旅游资源开发方向和旅游业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区域比较 大别山区域
下载PDF
山区水土保持农业结构模式——以大别山区罗田县巴河上游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谭传凤 李家成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6年第3期15-20,共6页
谭传凤,李家成。山区水土保持农业结构模式——以大别山区罗田县巴河上游为例。生态农业研究,1996,4(3):15~20。 以大别山区罗田县巴河上游自然环境结构的研究为基础,划分治理类型区,建立以优化农林结构为主的分层治理模式,并以水土保... 谭传凤,李家成。山区水土保持农业结构模式——以大别山区罗田县巴河上游为例。生态农业研究,1996,4(3):15~20。 以大别山区罗田县巴河上游自然环境结构的研究为基础,划分治理类型区,建立以优化农林结构为主的分层治理模式,并以水土保持为重点,论证了模式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区 水土保持 农业结构
下载PDF
大别山区传统村落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建构研究——以豫南地区信阳市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技文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7年第3期88-93,共6页
传统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存续空间,是赓续农耕文明的核心土壤,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对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地处豫南大别山区的信阳市,受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生态的双重影响,形塑了该地区特色鲜明... 传统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存续空间,是赓续农耕文明的核心土壤,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对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地处豫南大别山区的信阳市,受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生态的双重影响,形塑了该地区特色鲜明、形态多样的传统村落,存续其间的乡土文化资源彰显着丰富的现代价值。在田野调查基础上,整体考察信阳传统村落的保护现状,并就其问题建构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区 传统村落 保护 对策建构
下载PDF
大别山区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条件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曹大贵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6-301,共6页
:2 0世纪 90年年代 ,大别山区的社会经济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交通运输网络已初步形成 ,整个内山地区也被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大动脉所环抱 ,然而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还无法与周边地区相比。从分析大别山交通现状着手 ,认为大别山区... :2 0世纪 90年年代 ,大别山区的社会经济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交通运输网络已初步形成 ,整个内山地区也被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大动脉所环抱 ,然而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还无法与周边地区相比。从分析大别山交通现状着手 ,认为大别山区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是区内交通的落后。指出由于区位、地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行政隶属上的限制 ,大别山区内部出山通道少 ,公路路况差 ,路网连接率低 ,缺少综合运输网络 ,使得内山地区很少受到交通大动脉的影响 ,正如一三角阴影区覆盖其上。然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其一是改善内山公路路况 ;其二是加强内部协作 ,提高内山公路联接率 ;第三是建立综合运输网络 ;最后是改变交通运输投资和管理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交通三角阴影区 出山通道 综合运输网络 经济发展 公路 交通运输条件
下载PDF
基于GIS的大别山县域旅游资源禀赋差异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丽军 洪玉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9期4871-4876,共6页
以大别山31县(市、区)3大类6个基本类型的184个旅游资源单体为研究对象,选取旅游资源丰度、组合度以及整体优势度为指标并借助GIS对大别山县域旅游资源禀赋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别山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极富特色,然而其空间分布及整... 以大别山31县(市、区)3大类6个基本类型的184个旅游资源单体为研究对象,选取旅游资源丰度、组合度以及整体优势度为指标并借助GIS对大别山县域旅游资源禀赋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别山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极富特色,然而其空间分布及整体优势很不均衡;旅游资源总丰度优势主要集中在大别山4市交界处,新县、潜山县、红安县、岳西县、金寨县和寿县尤为突出;大别山县域范围内存在旅游资源"诅咒",旅游资源优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劣于旅游资源贫乏区。提出了行政上要打破行政壁垒,采取大别山连片集中开发战略,经济上要加大对旅游资源中等和劣势区旅游项目的投资力度,使大别山旅游经济增长逐渐由资源驱动型向资本驱动型转变,开发上要实施非均衡倾斜开发战略,培育增长极,带动大别山区域旅游的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禀赋 GIS 县域 大别山区
下载PDF
豫南大别山区旅游一体化开发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国琴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54-58,共5页
豫南大别山区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的整合,旅游竞争力不强。区域旅游一体化开发对于该区域旅游业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制定科学的一体化旅游发展规划,加快旅游空间布局一体化建设,培育旅游产业集聚区,塑造鲜明... 豫南大别山区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的整合,旅游竞争力不强。区域旅游一体化开发对于该区域旅游业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制定科学的一体化旅游发展规划,加快旅游空间布局一体化建设,培育旅游产业集聚区,塑造鲜明的大别山区域旅游形象,是推进豫南大别山区旅游一体化进程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南 大别山区 旅游一体化 旅游合作
下载PDF
湖北大别山区土地资源生产力估算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安录 谭传凤 《山地研究》 CSCD 1993年第1期30-36,共7页
本文以湖北大别山区为例,提出了自然条件复杂,资料缺乏的山区土地资源第一性生产力的估算方法,并计算了湖北大别山区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即在土地资源带及类型(组合)区划分的基础上,以资源类型(组合)区为基本单元,通过典型地区抽样获取资... 本文以湖北大别山区为例,提出了自然条件复杂,资料缺乏的山区土地资源第一性生产力的估算方法,并计算了湖北大别山区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即在土地资源带及类型(组合)区划分的基础上,以资源类型(组合)区为基本单元,通过典型地区抽样获取资料,运用多种数学模型测算,并经过综合判定,求得各类型(组合)区,资源带主要作物的第一性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区 农用 土地资源 生产力
下载PDF
生态位视域下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年晓萍 徐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50-54,共5页
和自然界生物单元一样,高校也有适合自身发展的生态位。地方高校必须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准自己的生态位。安徽农业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走"大别山道路",立足安徽,面向"三农",以特色办学模式为区域经济社... 和自然界生物单元一样,高校也有适合自身发展的生态位。地方高校必须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准自己的生态位。安徽农业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走"大别山道路",立足安徽,面向"三农",以特色办学模式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决战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部崛起的新形势下,地方高校仍需与时俱进,力求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脱贫攻坚和文化传承上开拓创新,为建设美好安徽提供更多的人才资源、科技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生态位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大别山道路”
下载PDF
大别山葛根主要营养成分测定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杏元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55-57,70,共4页
为全面客观了解大别山区葛根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运用国标检测方法,对大别山腹地自然野生葛根和人工种植葛根进行营养测定,其淀粉含量分别为56.05%(自然野生组)和88.76%(人工种植组);总膳食纤维含量分别为32.56%(自然野生组)和8.57%(人工... 为全面客观了解大别山区葛根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运用国标检测方法,对大别山腹地自然野生葛根和人工种植葛根进行营养测定,其淀粉含量分别为56.05%(自然野生组)和88.76%(人工种植组);总膳食纤维含量分别为32.56%(自然野生组)和8.57%(人工种植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8.41%(自然野生组)和0.72%(人工种植组);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18%(自然野生组)和0.66%(人工种植组)。结果表明:在葛根淀粉利用开发方面,人工种植葛根更有优越性,在总膳食纤维利用上,自然野生葛根更有优越性;大别山区葛根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无地域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葛根 营养 分析
下载PDF
湖北大别山区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安录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4年第2期43-51,共9页
本文在分析评价湖北大别山区农用土地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了农用土地资源带及资源类型区的划分,并对各带、区农用土地结构进行了优化与调整,然后,以资源类型区为基本单元,运用几种数学模型,求得各类型区、资源带的土地人口承载力,并提出... 本文在分析评价湖北大别山区农用土地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了农用土地资源带及资源类型区的划分,并对各带、区农用土地结构进行了优化与调整,然后,以资源类型区为基本单元,运用几种数学模型,求得各类型区、资源带的土地人口承载力,并提出了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的生态经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区 土地 人口承载力
下载PDF
基于水土保持的山区农业结构调整——以罗田县巴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祥妹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67-170,共4页
以大别山区罗田县巴河流域为例,分析了区域自然环境特征,认为这一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为流域中段丘陵区,以坡耕地的面蚀为主;依据流域系统结构的内部差异提出分层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即上段以保护为主,中段治理为主,下... 以大别山区罗田县巴河流域为例,分析了区域自然环境特征,认为这一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为流域中段丘陵区,以坡耕地的面蚀为主;依据流域系统结构的内部差异提出分层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即上段以保护为主,中段治理为主,下段开发利用为主,结合区域实际提出以延长土地覆盖期限为目的的旱地作物经营模式,基于水土保持型农业的特征与概念,论证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效益,即随着中段旱地作物经营模式的改变,特别是随着土地覆盖期的延长,水土流失量将大大降低,农业结构调整对控制区域水土流失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区 水土保持 农业结构调整 作物经营模式
下载PDF
大别山葛根总黄酮含量测定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杏元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94-96,共3页
为客观了解大别山地区葛根总黄酮的含量情况,运用微波辅助提取技术检测方法,对大别山腹地人工种植葛根和自然野生葛根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其结果为:人工种植组总黄酮平均含量为1.84mg/g,自然野生组平均含量为4.35mg/g,说明在葛根总黄酮... 为客观了解大别山地区葛根总黄酮的含量情况,运用微波辅助提取技术检测方法,对大别山腹地人工种植葛根和自然野生葛根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其结果为:人工种植组总黄酮平均含量为1.84mg/g,自然野生组平均含量为4.35mg/g,说明在葛根总黄酮利用开发方面,大别山自然野生葛根要比人工种植葛根更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葛根 总黄酮 对比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