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ablishment of adult right ventricle failure in ovine using a graded, animal-specific pulmonary artery constriction model 被引量:1
1
作者 Michael Nguyen-Truong Wenqiang Liu +4 位作者 June Boon Brad Nelson Jeremiah Easley Eric Monnet Zhijie Wang 《Animal Models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CSCD 2020年第2期182-192,共11页
Background: Right ventricle failure(RVF) is associated with serious cardiac and pulmonary diseases that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patients. Currently, the mechanisms of RVF are not ful... Background: Right ventricle failure(RVF) is associated with serious cardiac and pulmonary diseases that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patients. Currently, the mechanisms of RVF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and it is partly due to the lack of large animal models in adult RVF. In this study, we aim to establish a model of RVF in adult ovine and examine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relations in the RV.Methods: RV pressure overload was induced in adult male sheep by revised pulmonary artery constriction(PAC). Briefly, an adjustable hydraulic occluder was placed around the main pulmonary artery trunk. Then, repeated saline injection was performed at weeks 0, 1, and 4, where the amount of saline was determined in an animal-specific manner. Healthy, age-matched male sheep were used as additional controls. Echocardiography was performed bi-weekly and on week 11 post-PAC, hemodynamic and biological measurements were obtained.Results: This PAC methodology resulted in a marked increase in RV systolic pressure and decreases in stroke volume and 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 indicating signs of RVF.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RV chamber size, wall thickness, and Fulton's index were observed. Cardiomyocyte hypertrophy and collagen accumulation(particularly type III collagen) were evident, and these structural changes were correlated with RV dysfunction.Conclusion: In summary, the animal-specific, repeated PAC provided a robust approach to induce adult RVF, and this ovine model will offer a useful tool to study the progression and treatment of adult RVF that is translatable to human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mal models FIBROSIS pulmonary artery banding pulmonary hypertension right heart failure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矫正型大动脉转位患儿二期双调转术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吴力军 刘贻曼 +2 位作者 董怡 陈丽君 张玉奇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360-364,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TGA)患儿二期双调转术(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外科行二期DS的17例CTGA患儿,分析超声心动图对其肺动脉环扎(PAB)术前诊断情况,比较PAB术前、后左心室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应用超声心动...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TGA)患儿二期双调转术(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外科行二期DS的17例CTGA患儿,分析超声心动图对其肺动脉环扎(PAB)术前诊断情况,比较PAB术前、后左心室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DS术前、后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17例CTGA患儿,PAB术前超声心动图准确诊断15例(88.24%);误诊2例(11.76%),均误诊为房室连接不一致型右心室双出口。PAB术后肺动脉内径、三尖瓣反流束宽均缩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室间隔舒张期厚度、左心室质量及肺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增大,反流程度减轻,与PAB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S术后左心室心肌做功指数(MPI)明显增大,右心室MPI、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减低,与DS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例合并心功能不全(3例死亡,3例随访中)患儿中,室间隔完整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3例(缺损直径分别为0.13 cm、0.15 cm、0.18 cm);11例心功能正常患儿室间隔缺损直径平均(0.37±0.18)cm。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诊断CTGA,CTGA患儿PAB术后左心室质量明显提高,可行DS;DS术后近期易合并心功能不全及主动脉瓣反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双调转术 二期 肺动脉环扎
下载PDF
肺动脉环缩术治疗小儿心力衰竭二例
3
作者 窦铮 马凯 +12 位作者 张本青 芮璐 林野 王旭 曾敏 逄坤静 张惠丽 毛凤群 袁建辉 何奇彧 吴冬冬 刘禹泽 李守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1-515,共5页
本文报道2例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肺动脉环缩术治疗的小儿心力衰竭病例。1例患儿8个月大,术前超声心动图及心脏磁共振成像提示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左心功能不全、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另1例... 本文报道2例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肺动脉环缩术治疗的小儿心力衰竭病例。1例患儿8个月大,术前超声心动图及心脏磁共振成像提示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左心功能不全、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另1例患儿4个月大,超声心动图考虑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左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弓缩窄。经肺动脉环缩术治疗后,两例患儿左心功能及形态均显著改善,未发生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肺动脉环缩术在小儿心力衰竭治疗的个例经验中表现出比药物治疗更满意的疗效和安全性,尤其对于药物无法控制的小儿心力衰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但仍需更多临床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环缩术 小儿心力衰竭 先天性心脏病 病例报告
下载PDF
环缩宽度对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罗苇如 熊吉文 +3 位作者 仝志荣 余平平 孙彦隽 刘金龙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3-499,共7页
目的通过构建不同环缩宽度的肺动脉环缩术(pulmonary artery banding,PAB)模型,探索环缩宽度对肺动脉血流动力学特性改变的影响。方法保持环缩位置及程度一致,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重构术中常用不同环缩宽度(2... 目的通过构建不同环缩宽度的肺动脉环缩术(pulmonary artery banding,PAB)模型,探索环缩宽度对肺动脉血流动力学特性改变的影响。方法保持环缩位置及程度一致,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重构术中常用不同环缩宽度(2、3、4、5 mm)三维肺动脉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拟分析压力、流线、能量损失、能量效率及肺动脉血流量分配比等,比较不同环缩宽度的PAB模型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肺动脉环缩后压力明显下降,但环缩宽度改变对环缩处压力下降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随着环缩宽度增加,肺动脉能量损失减少,能量效率呈上升趋势,左肺动脉血流量增加,左右肺血流分配比增大,最大可达2.28∶1。结论环缩宽度增加可减少肺动脉能量损失,提高血流能量效率,但会导致左右肺血流分配不平衡。PAB环缩宽度的选择应同时兼顾左右肺血流分配平衡和能量损失。基于CAD和CFD的PAB手术虚拟设计,可为未来个体化PAB环缩宽度选择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环缩术 环缩宽度 血流动力学 计算流体动力学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下载PDF
快速二期动脉转位术纠治新生儿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被引量:16
5
作者 徐志伟 苏肇伉 +4 位作者 丁文祥 张玉奇 陈玲 史珍英 朱德明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 总结快速二期动脉转位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2 0 0 2年 9月至 2 0 0 3年 5月 ,5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患者行快速二期动脉转位术。手术平均年龄 83.0± 72 .2天 ,平均体重 4 .7± 0 .9kg。由于求诊时已经超过最佳手术... 目的 总结快速二期动脉转位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2 0 0 2年 9月至 2 0 0 3年 5月 ,5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患者行快速二期动脉转位术。手术平均年龄 83.0± 72 .2天 ,平均体重 4 .7± 0 .9kg。由于求诊时已经超过最佳手术年龄 ,左心室退化 ,不能承受体循环压力 ,则先行肺动脉环缩和体肺动脉分流术 ,术后 6~ 9天行第二期动脉转位术。 结果 一期手术中 ,1例术后 32小时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 ,少尿 ,经腹膜透析和药物处理无效死亡 ;其余 4例分别在术后 6~ 9天行二期动脉转位术 ,无死亡。术后随访 2~ 10个月 ,生长发育良好 ,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心内无残余分流 ,主动脉和肺动脉干吻合口通畅 ,左心室射血分数 (EF) 0 .6 8~ 0 .77,短轴缩短率 (FS) 0 .2 4~ 0 .37,1例主动脉瓣轻度反流。 结论 对失去最佳手术时间的新生儿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行快速二期动脉转位术是最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二期动脉转位术 新生儿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手术方法 适应证
下载PDF
肺动脉环缩术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乔飞 李刚 +4 位作者 张晗 刘承虎 许耀强 苏俊武 刘迎龙 《中国医药》 2017年第9期1314-1317,共4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环缩术(PAB)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儿中的应用,对比不同心脏畸形中应用的手术效果,总结PAB术前应用强心利尿靶向药物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6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 目的探讨肺动脉环缩术(PAB)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儿中的应用,对比不同心脏畸形中应用的手术效果,总结PAB术前应用强心利尿靶向药物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6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行PAB治疗的98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AH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心脏畸形类型将患儿分为单心室矫治组(52例)和延迟根治组(46例),比较2组手术前后肺动脉收缩压(sPAP)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分析2组手术效果。结果13例患儿(单心室矫治组10例、延迟根治组3例)就诊时行强心利尿靶向药物治疗。全组患儿PAB术后sPAP及Sp02均明显低于术前[单心室矫治组:(284-8)mmHg(1mmHg=0.133kPa)比(59±20)mmHg、(79±6)%比(90±6)%;延迟根治组:(27±11)mmHg比(53±14)mmHg、(88±7)%比(9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死亡3例,病死率为3.1%(3/98),2例术后再次调整环缩带,2例并发心包积液,经治疗后痊愈出院。单心室矫治组19例患儿行Ⅱ期手术,包括1例内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6例右侧Glenn术,5例右侧双向Glenn术,7例双侧双向Glenn术;延迟根治组10例患儿行Ⅱ期手术,包括5例右心室双出口矫正术及5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结论PAB可有效限制肺血流,围术期配合靶向药物治疗可以辅助加强手术效果,为日后单心室修补及双心室修补赢得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高血压 肺性 肺动脉环缩术
下载PDF
2岁以上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行单心室修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承虎 李志强 +3 位作者 范祥明 贺彦 苏俊武 刘迎龙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583-585,607,共4页
目的:探讨2岁以上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行单心室修复的手术指征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年龄>2岁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仅能行单心室修复的先心病患儿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0~10岁,平均(7.8±3.8)岁。体... 目的:探讨2岁以上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行单心室修复的手术指征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年龄>2岁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仅能行单心室修复的先心病患儿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0~10岁,平均(7.8±3.8)岁。体质量11~24kg,平均(15.32±4.24)kg,术前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88%~95%,平均(91.75±2.29)%。肺动脉压(mPAP)52~91mmHg((1 mm-Hg=0.133 kPa)),平均(54.61±16.8)mmHg。心脏畸形:单心室7例,三尖瓣闭锁3例,室缺远离两大动脉伴左心室发育不良型右心室双出口2例,心室不均衡型完全型房室通道2例,十字交叉心1例。均在静吸复合麻醉下先期行肺动脉环缩术,后期逐步完成双向格林或全腔肺动脉吻合术。结果:全组无住院死亡;PAB术前后mPAP、SPO2明显下降;PAB术后3~6年内完成双向格林(Glenn)4例,全腔肺动脉吻合术(TCPC)2例。结论:PAB术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2岁PAB术后可进一步完成Glenn或TCPC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环缩术 单心室修复 肺动脉高压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RhoA/ROCK信号通路在左心疾病致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吴进福 周晓慧 +5 位作者 范慧敏 林芳 宝璐尔 张林 姜丽华 刘中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2-616,共5页
目的探讨Rho A/ROCK信号通路在左心疾病相关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中的表达水平和作用。方法 3-4周龄雄性SD大鼠20只,体重90-100 g,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0)、肺高压组(H组:n=10)。H组采用升主动脉固定缩窄术建造左心疾病相关肺... 目的探讨Rho A/ROCK信号通路在左心疾病相关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中的表达水平和作用。方法 3-4周龄雄性SD大鼠20只,体重90-100 g,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0)、肺高压组(H组:n=10)。H组采用升主动脉固定缩窄术建造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C组大鼠行假手术处理(钛夹固定于血管旁纵隔组织而非升主动脉,其他所有手术操作同H组),在建模后60 d,对各组大鼠进行血流动力学(右心室收缩压、肺动脉压力)检测,处死大鼠并用PBS行在体心肺灌洗致双肺变白,左肺组织固定于4%多聚甲醛行病理切片以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右肺组织冻存以备生物分子学检测(Rho激酶mRNA、Rho A mRNA、ET-A受体mRNA)。结果与C组相比,H组肺动脉压力、右心室收缩压明显增高(P〈0.01),肺小动脉壁明显增厚,肺小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管壁肥厚指数明显增大(P〈0.01);与C组相比,H组肺组织的Rho激酶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Rho A mRNA、ET-A受体mRNA表达水平亦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升主动脉固定缩窄术成功建造了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与C组相比,H组肺小血管壁明显增厚,肺组织的Rho激酶mRNA、Rho A mRNA、ET-A受体mRNA表达明显增高,该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升主动脉缩窄 RHO激酶 RHO A 大鼠
下载PDF
分期手术治疗婴幼儿肌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效果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承虎 程沛 +5 位作者 刘爱军 李斌 杨明 范详明 苏俊武 王执一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5期522-526,共5页
目的:总结探讨婴幼儿肌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VSD)行分期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婴幼儿期多发性VSD患儿29例行分期手术的的临床资料,男性18,女性11例,中位年龄5(3,6)个月,中位体质量5.7(5.2,6.5)k... 目的:总结探讨婴幼儿肌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VSD)行分期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婴幼儿期多发性VSD患儿29例行分期手术的的临床资料,男性18,女性11例,中位年龄5(3,6)个月,中位体质量5.7(5.2,6.5)kg。均先行肺动脉环缩术(PAB),PAB术后平均(28.47±6.75)个月时后全部行根治手术,其中3例肌部缺损行直视封堵。同期行一期根治30例,男性14,女性16例,中位年龄12(6,32.25)个月,中位体质量9.15(6.275,12.725)kg。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数据。结果:分期治疗组患儿无住院死亡,一期根治组患儿2例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其中住院死亡1例。分期手术组患儿行PAB手术时的年龄、体质量均小于一期根治组,主肺动脉/主动脉根部直径比值均大于一期根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行根治手术时术中术后及随访的临床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组患儿根治手术后随访28(7,98)个月,残余分流7例(VSD直径<2 mm)。结论:对于婴幼儿期多发性VSD,应考虑先行PAB,后再行双心室根治性手术;对于肌部多发VSD可采用直视杂交封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环缩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肺动脉束带术在治疗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欣欣 张镜方 +3 位作者 庄建 吴若彬 岑坚正 陈寄梅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0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探讨肺动脉束带术 (PAB)在治疗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7年 5月至 1998年11月 ,在我科住院的 8例患儿 ,年龄 4个月~ 8岁 ,平均 (3 3± 2 5 )岁 ,体重 4 5~ 17kg ,平均 (10 8± 3 8)kg ,经心导管... 目的 探讨肺动脉束带术 (PAB)在治疗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7年 5月至 1998年11月 ,在我科住院的 8例患儿 ,年龄 4个月~ 8岁 ,平均 (3 3± 2 5 )岁 ,体重 4 5~ 17kg ,平均 (10 8± 3 8)kg ,经心导管检查及造影诊断为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且无一期根治手术指征。 6例施行体外循环手术 ,其中 5例先行房间隔造口术 ,3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者予以结扎或缝扎 ;再按Trusler的方法施行PAB ;2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PAB。结果术后肺动脉压力 32~ 40mmHg ,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为85 %~ 95 %。随访 2~ 2 0个月 ,肺炎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明显减少或消失 ,SaO2 维持在 80 %~ 97% ,超声心动图检测跨肺动脉束带处压力阶差为 44~ 6 7 6mmHg。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PAB可作为部分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过渡型姑息手术 ,为以后的二期手术创造条件 ;亦可作为较大龄高危患儿的终结性姑息手术 ,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束带术 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 姑息手术
下载PDF
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环缩术后Ⅱ期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11
作者 毛俊 范祥明 +4 位作者 许耀强 李刚 段蔚然 樊星 苏俊武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5期518-521,共4页
目的:总结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右心室双出口(DORV)患者Ⅰ期行肺动脉环缩术后,Ⅱ期手术的结果。方法:入选既往在本中心接受肺动脉环缩术的合并肺动脉高压的DORV患者共15例,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5.3±2.1)岁,体质量(17.2±4.0)kg... 目的:总结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右心室双出口(DORV)患者Ⅰ期行肺动脉环缩术后,Ⅱ期手术的结果。方法:入选既往在本中心接受肺动脉环缩术的合并肺动脉高压的DORV患者共15例,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5.3±2.1)岁,体质量(17.2±4.0)kg。术前经皮血氧饱和度(78.3±3.2)%。11例(73%)在体外循环下行双心室矫治术,其中2例行心室内隧道补片,9例行心室内隧道+右心室流出道扩大补片术。术中均拆除原肺动脉环缩带。同期矫治合并畸形。4例(27%)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右侧双向Glenn术,术中均结扎奇静脉。结果:11例双心室矫治患者中,死亡1例,原因为术后左室流出道狭窄、低心排综合征。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1例。余无严重围术期并发症发生。4例行单心室类手术(Glenn)患者均未出现围术期死亡或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无法接受Ⅰ期根治的合并肺动脉高压的DORV患者,可采用Ⅰ期先行肺动脉环缩术,择期行Ⅱ期手术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右心室双出口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环缩术 分期手术
下载PDF
肺血增多型三尖瓣闭锁的外科治疗
12
作者 毛俊 许耀强 +6 位作者 段蔚然 李磊 刘爱军 李刚 程沛 范祥明 苏俊武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8期975-978,共4页
目的:分析肺血增多型三尖瓣闭锁患者行肺动脉环缩术后的临床随访结果。方法:入选自2010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肺动脉环缩术的三尖瓣闭锁患者共22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7例。依据年龄分为1岁以内组(13例)和1岁以上组(9例)。行肺... 目的:分析肺血增多型三尖瓣闭锁患者行肺动脉环缩术后的临床随访结果。方法:入选自2010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肺动脉环缩术的三尖瓣闭锁患者共22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7例。依据年龄分为1岁以内组(13例)和1岁以上组(9例)。行肺动脉环缩术后,随访并比较其临床结果。结果:患者手术时中位年龄为8.0(5.8,18.5)个月,平均体质量为(8.5±3.8)kg。术后肺动脉收缩压及肺动脉平均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1岁以下患者和1岁以上患者手术前后的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重症监护室时间无明显差异。围术期死亡1例(4.5%)。术后随访时间(80.6±35.1)个月。共9例(41%)完成Glenn术。结论:对于肺血增多型三尖瓣闭锁患者,早期行肺动脉环缩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三尖瓣闭锁 肺动脉环缩术 分期手术
下载PDF
自制可调节肺动脉环缩装置对右心室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永辉 肖明虎 +4 位作者 吕凤英 唐跃 孟亮 罗富良 吴信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0年第3期198-202,F0002,共6页
目的通过对动物右心室作用实验的研究,验证自制可调节肺动脉环缩装置的有效性。方法 12只健康雄性小尾寒羊,5~6个月龄,体质量26~37k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体质量分别为(29.00±2.78)kg和(28.36±4.24)kg,差异... 目的通过对动物右心室作用实验的研究,验证自制可调节肺动脉环缩装置的有效性。方法 12只健康雄性小尾寒羊,5~6个月龄,体质量26~37k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体质量分别为(29.00±2.78)kg和(28.36±4.24)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2),从左侧第二肋间进胸,游离肺动脉主干,置入自制可调节肺动脉环缩装置,向球囊内注入0.9%NaCl溶液,逐渐增加右心室压力,进行心室训练,达到训练标准所需时间为9~18d。观察超声下右心室形态、血流动力学及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超声下右心室形态、室间隔位置、游离壁厚度均较训练前发生明显改变;血流动力学结果表明右心室/左心室收缩压力比值大于0.6,达到临床上心室训练的标准;右心室的收缩功能(P<0.05)和舒张功能(P<0.001)均得到了增强;病理检查结果右心室游离壁厚度及质量、右心室肥大指数、心肌细胞横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该装置能够达到肺动脉环缩、训练心室的目的 ,并且可双向调节,使用方便,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环缩 心室训练 右心室 大动脉转位
下载PDF
止血带与驱血带联合使用对膝关节镜术后短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阳 李纳玺 +3 位作者 张建 王勉 龚泰芳 辜刘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8-903,共6页
背景:膝关节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0.27%-17.5%之间,因此积极预防膝关节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膝关节镜术中常规止血带下使用驱血带驱血对患者术后早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6... 背景:膝关节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0.27%-17.5%之间,因此积极预防膝关节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膝关节镜术中常规止血带下使用驱血带驱血对患者术后早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200例,年龄40-60岁,根据术中是否使用驱血带驱血分为驱血带组(n=100)和抬腿驱血组(n=100),驱血后两组均使用加压止血带止血。术前1 d及术后1,3,7,14 d,检测两组患者血液凝血功能状态;术后2 d,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术后1,3,7 d,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研究获得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伦理审批(医院伦理批件号:2021KS096)。结果与结论:(1)两组患者术后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术后1,3,7 d,驱血带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水平较抬腿驱血组增加(P<0.05);术后14 d,两组患者3个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但有较多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发生,驱血带组患者的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抬腿驱血组(28%,16%,P<0.05)。(3)两组患者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结果表明,止血带联合驱血带使用后可加重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增加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及由此引起的继发性肺栓塞风险,但不会增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带 驱血带 膝关节镜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肌间静脉血栓 肺动脉栓塞 凝血功能 膝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自主研发的可调节环缩装置对肺动脉血流约束效果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博 王强 +2 位作者 蒋显超 范凡 奕桐 《中国医药》 2018年第3期372-375,共4页
目的验证自主研发的可调节环缩装置对需肺血流约束作用的肺动脉的环缩效果。方法 20只实验用中华小型猪完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只。对照组手术置入环缩装置,术后不做环缩调整。观察组手术过程中不进行环缩加压,而在术后清醒状态下... 目的验证自主研发的可调节环缩装置对需肺血流约束作用的肺动脉的环缩效果。方法 20只实验用中华小型猪完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只。对照组手术置入环缩装置,术后不做环缩调整。观察组手术过程中不进行环缩加压,而在术后清醒状态下,在超声监控下逐步环缩,设定环缩压差为30 mmHg(1 mmHg=0.133 kPa),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导管注水,环缩装置可产生30~35 mmHg压差,并使血氧饱和度降低到94%左右,在实验动物出现血流动力学剧烈变化时,可通过释放压力做出调整,该装置在缓解压差过大或不足时有效。观察组跨装置肺血流速度快于,压差大于,血氧饱和度低于对照组[(2.47±1.17)m/s比(0.40±0.11)m/s、(30.2±3.4)mmHg比(3.2±1.0)mmHg、(92.0±2.1)%比(1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该环缩装置在控制肺血流方面有效,能够根据需要设定环缩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环缩术
下载PDF
新生乳兔右心室超负荷模型的初步构建和分析
16
作者 丁雷 王守宝 +1 位作者 荆辉 李垚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187-192,共6页
目的探讨构建新生乳兔右心室(RV)超负荷模型的方法,以便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RV后负荷增加的病理生理重塑过程和机制。方法选取出生当日乳兔30只,随机分为肺动脉环缩(PAB)组和假手术(Sham)组,每组各15只。PAB组于左侧第二、三肋间隙开胸... 目的探讨构建新生乳兔右心室(RV)超负荷模型的方法,以便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RV后负荷增加的病理生理重塑过程和机制。方法选取出生当日乳兔30只,随机分为肺动脉环缩(PAB)组和假手术(Sham)组,每组各15只。PAB组于左侧第二、三肋间隙开胸,打开心包,暴露肺动脉,然后用6-0丝线环缩肺动脉;除环缩步骤外,Sham组操作同PAB组。在术后14 d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以明确肺动脉的环缩程度,通过心导管检测RV收缩压和舒张压,尔后处死动物,取心脏组织行病理学检查,以评估两组动物心脏结构大体变化和右心室游离壁厚度。结果环缩乳兔肺动脉可以显著增加RV后负荷。术后14 d时PAB乳兔存活率为80%,相对于Sham组, PAB组RV的收缩期峰值压力梯度、收缩压、舒张压和RV游离壁厚度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通过新生乳兔PAB手术可成功构建RV超负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环缩(pab) 乳兔 右心重塑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分析腔内外肺动脉环缩术血流动力学初探
17
作者 罗苇如 孙彦隽 +4 位作者 熊吉文 仝志荣 陈丽君 孙琦 刘金龙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7期613-617,共5页
目的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探索肺动脉环缩术(PAB)中腔外环缩术(E-PAB)和腔内环缩术(I-PAB)间血流动力学差异。方法纳入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1例需行PAB手术患儿,基于医学影像数据三维建模,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目的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探索肺动脉环缩术(PAB)中腔外环缩术(E-PAB)和腔内环缩术(I-PAB)间血流动力学差异。方法纳入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1例需行PAB手术患儿,基于医学影像数据三维建模,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分别行E-PAB和I-PAB虚拟手术,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比较术后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结果与E-PAB相比,I-PAB术后环缩部位附近有更多湍流形成,该处附近压力变化明显,壁面剪切力较高,可达133Pa。I-PAB术后总能量损失(0.18W)远高于E-PAB(0.05W),能量效率32.61%,约为E-PAB的一半。结论E-PAB在控制压力负荷,减轻心脏负担更具优势。不同环缩方式造成肺动脉几何形态差异是导致血流动力学表现不同的主要因素,计算流体动力学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术前手术规划和术后血流动力学预测的一种新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环缩术 血流动力学 计算流体动力学 计算机辅助设计 虚拟手术
下载PDF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兴 闫军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5年第1期11-15,共5页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心脏复杂畸形,其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7%~8%。影响选择手术方案的常见心脏合并畸形有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左心室发育不良、房室间隔缺损及冠状动脉异常等。随着手术技巧的提升及体外设备的精细化,...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心脏复杂畸形,其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7%~8%。影响选择手术方案的常见心脏合并畸形有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左心室发育不良、房室间隔缺损及冠状动脉异常等。随着手术技巧的提升及体外设备的精细化,目前的动脉调转手术取得了良好的近、远期疗效,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首选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大动脉调转术 肺动脉环缩术
下载PDF
重度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期进行流量可调性的双侧肺动脉环缩术
19
作者 A. Yoshimoto T. Miyamoto S. Ozaki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10期794-794,共1页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环缩 经皮肺动脉球囊扩张 治疗策略 治疗
下载PDF
肺动脉环缩术治疗不同年龄伴肺动脉高压单心室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承虎 苏俊武 +4 位作者 李志强 范祥明 陈焱 贺彦 刘迎龙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9-222,共4页
目的总结肺动脉环缩术(PAB)在不同年龄段伴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单心室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9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仅能行单心室修复的复杂畸形患儿,男31例,女18例;年龄0.2~10岁,平均(7.8±3.8)岁;体重5... 目的总结肺动脉环缩术(PAB)在不同年龄段伴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单心室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9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仅能行单心室修复的复杂畸形患儿,男31例,女18例;年龄0.2~10岁,平均(7.8±3.8)岁;体重5—24kg,平均(8.82±4.24)kg;经皮血氧饱和度(SPO,)0.85~1.00,平均(0.90±0.04);术前肺动脉平均压(mPAP)52—91mmHg(1mmHg=0.133kPa),平均(54.6±16.8)mmHg。合并单心室13例,三尖瓣闭锁12例,室间隔缺损远离两大动脉伴左心室发育不良型右室双出口11例,三尖瓣重度狭窄5例,心室不均衡型完全型房室通道5例,十字交叉心3例。根据年龄分为3组:≤0.5岁17例、0.5~2.0岁17例、≥2.0岁15例。全组均先期行PAB,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吸入氧浓度40%时,SPO2 0.85,肺动脉平均压20mmHg。对比分析3组术后SPO2、mPAP、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以及手术死亡比率。结果手术死亡1例系1岁6个月患儿,死因为肺部感染。全组术后肺动脉压明显下降。3组术后SPO2、mPAP、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均无明显区别。随访6—72个月,1例1岁2个月患儿术后2个月因误吸死亡;3例已完成双向格林或全腔肺动脉吻合术。结论PAB能有效降低不同年龄段伴肺动脉高压拟行单心室修复的先心病患儿的肺动脉压力,术后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肺动脉环缩术 单心室修复 肺动脉高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