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mperature and Nitric Oxide Generation in a Pulsed Arc Discharge Plasma 被引量:1
1
作者 T.NAMIHIRA S.SAKAI +5 位作者 M.MATSUDA D.WANG T.KIYAN H.AKIYAMA K.OKAMOTO K.TODA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6期747-751,共5页
Nitric oxide (NO) is increasingly being used in medical treatments of high blood pressu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d other illnesses related to the lungs. Currently a NO inhalation system consists of a... Nitric oxide (NO) is increasingly being used in medical treatments of high blood pressu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d other illnesses related to the lungs. Currently a NO inhalation system consists of a gas cylinder of N2 mixed with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NO. This arrangement is potentially risky due to the possibility of an accidental leak of NO from the cylinder. The presence of NO in the air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nitric dioxide (NO2), which is toxic to the lungs. Therefore, an on-site generator of NO would be highly desirable for medical doctors to use with patients with lung disease. To develop the NO inhalation system without a gas cylinder, which would include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NO, NAMIHIRA et al have recently reported on the production of NO from room air using a pulsed arc discharge.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temperature of the pulsed arc discharge plasma used to generate NO was measured to optimize the discharge condition. The results of th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showed the temperature of the pulsed arc discharge plasma reached about 10,000 K immediately after discharge initiation and gradually decreased over tens of microseconds. In addition, it was found that NO was formed in a discharge plasma having temperatures higher than 9,000 K and a smaller input energy into the discharge plasma generates NO more efficiently than a larger 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sed arc discharge plasma temperature nitric oxide medical application
下载PDF
An equivalent model of discharge instability in the discharge chamber of Kaufman ion thruster 被引量:1
2
作者 Feng TIAN Kan XIE +4 位作者 Long MIAO Fuwen LIANG Jiahui SONG Song BAI Ningfei WANG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126-134,共9页
The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the Kaufman ion thruster in its arc stage is limited owing to the instability of the discharge pulse.Presently,a complete prediction model that can predict the discharge pulse in the high... The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the Kaufman ion thruster in its arc stage is limited owing to the instability of the discharge pulse.Presently,a complete prediction model that can predict the discharge pulse in the high-current stage does not exist.In this study,a complete prediction model for the pulse in the ion thruster is established using the zero-dimensional plasma discharge model and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The zero-dimensional plasma discharge model is used to obtain the corresponding plasma parameters by calculating the beam current,discharge current,voltage,and gas flow under actual working conditions.The input parameters of the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are calculated using empirical formulae to acquire the estimated discharge waveforms.The pulse waveforms obtained using the model are found to be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The model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process of rapid changes in plasma density.Additionally,this model is employed to predict changes in the pulse waveforms when the volume of the discharge chamber and grid plate transmittance are chang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ufman ion thruster arc discharge pulse phenomenon zero-dimensional plasma discharge model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下载PDF
脉冲放电破岩等离子体通道长度预测方法
3
作者 刘毅 廖洪彬 +3 位作者 程晋 李柳霞 林福昌 赵勇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7-155,共9页
针对高压脉冲放电破岩电弧等离子体通道长度难以预测的问题,构建了高压脉冲放电破岩综合试验平台,测量了花岗岩-自来水组合介质下电弧等离子体通道发展特性及典型电流、电压参数,提取了不同电极间距和脉冲放电次数下岩石表面形成的破碎... 针对高压脉冲放电破岩电弧等离子体通道长度难以预测的问题,构建了高压脉冲放电破岩综合试验平台,测量了花岗岩-自来水组合介质下电弧等离子体通道发展特性及典型电流、电压参数,提取了不同电极间距和脉冲放电次数下岩石表面形成的破碎区域。基于能量平衡方程建立了岩石中电弧等离子体通道的阻抗模型,采用迭代优化算法获取阻抗模型参数的近似最优解,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7%。基于优化参数,利用实测电流电压数据预测了等离子体通道的长度。模型预测的等离子体通道长度与实测值的绝对误差均处于毫米量级,且两者的相对误差小于10%,为高压脉冲放电破岩系统电源-电极负载的匹配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放电 高压脉冲放电破岩 电弧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通道长度预测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治理恶臭气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4
作者 邹克华 严义刚 +3 位作者 刘咏 王保伟 宁晓宇 许根慧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7-131,共5页
介绍了恶臭气体的分类和来源、传统的除臭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缺点;简述了低温等离子体产生的方法及其治理恶臭气体的机理;论述了介质阻挡放电、脉冲电晕放电、滑动弧光放电和其他方法在除臭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了利用等离子体治... 介绍了恶臭气体的分类和来源、传统的除臭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缺点;简述了低温等离子体产生的方法及其治理恶臭气体的机理;论述了介质阻挡放电、脉冲电晕放电、滑动弧光放电和其他方法在除臭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了利用等离子体治理恶臭气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气体 低温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 脉冲电晕放电 滑动弧光放电
下载PDF
高氮含量氮化碳微粉的制备 被引量:4
5
作者 万军 马志斌 +1 位作者 曹宏 汪建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38-1842,共5页
利用常压脉冲电弧等离子体在氮气氛下裂解二氰二胺有机晶体制备含C-N键的碳氮前驱物,然后将该前驱物置于微波氮等离子体中处理,研究了具有高氮含量氮化碳微粉的合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 利用常压脉冲电弧等离子体在氮气氛下裂解二氰二胺有机晶体制备含C-N键的碳氮前驱物,然后将该前驱物置于微波氮等离子体中处理,研究了具有高氮含量氮化碳微粉的合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样品的形貌、成分和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电弧等离子体的作用下二氰二胺分子发生断键,得到碳氮直接相连的分子碎片吸附在微晶二氰二胺上。样品经脉冲电弧等离子体多次处理,其中的二氰二胺有机晶体结构被破坏,主要产物为含sp3C-N单键的非晶态碳氮化合物。非晶态的碳氮化合物在微波氮等离子体的作用下重组结晶,XPS分析表明样品表面主要由非晶碳和含有大量sp3C-N单键的高氮含量的碳氮结构组成,XRD分析表明碳氮微粉中有β-C3N4晶体相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碳 脉冲电弧放电 微波等离子体 二氰二胺
下载PDF
径向放电的等离子体阴极脉冲电子束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田微 盖斐 +2 位作者 张俊敏 何顺帆 王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38-1344,共7页
本文研究和设计了静电聚焦型的径向放电真空电弧等离子体阴极脉冲电子束源。在分析轴向放电的真空电弧等离子体阴极稳定性的基础上,改进结构,设计了径向放电的真空电弧等离子体阴极,由于表面比较狭窄,产生真空电弧后,阴极斑点的高速移... 本文研究和设计了静电聚焦型的径向放电真空电弧等离子体阴极脉冲电子束源。在分析轴向放电的真空电弧等离子体阴极稳定性的基础上,改进结构,设计了径向放电的真空电弧等离子体阴极,由于表面比较狭窄,产生真空电弧后,阴极斑点的高速移动也都位于直径小于2mm的环形阴极内表面上,从而使得电子发射效率较为稳定。并以此为发射阴极,设计径向放电结构的空心阳极等离子体阴极电子束源,该电子束源为无磁场引导的皮尔斯型电子束源,其主要由等离子体阴极和静电聚焦系统两部分组成。实验测量过程中,采用法拉第筒测量了电子束的相关参数,得到比较稳定的脉冲电子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子束 等离子体阴极 真空电弧等离子体 径向放电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中频交流等离子体电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侃松 顾豪爽 +1 位作者 孙奉娄 危立辉 《电路与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8-81,共4页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中频交流脉冲等离子体电源。该电源采用全桥逆变拓扑电路、PWM控制方式、输出功率叠加的方案,具有过流检测与保护功能。在等离子体负载下进行了抑制弧光放电和空心阴极效应的实验,结果表明:交流脉冲放电对弧光放电和空...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中频交流脉冲等离子体电源。该电源采用全桥逆变拓扑电路、PWM控制方式、输出功率叠加的方案,具有过流检测与保护功能。在等离子体负载下进行了抑制弧光放电和空心阴极效应的实验,结果表明:交流脉冲放电对弧光放电和空心阴极效应的抑制是非常有效的。它为解决材料表面处理中的难点(小孔、深孔、狭缝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也为探索磁控溅射新工艺(交流孪生溅射技术)提供了研究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交流脉冲等离子体电源 弧光放电 空心阴极效应
下载PDF
脉冲电源对电弧放电等离子体温度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旗 胡辉 陈卫鹏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6-451,共6页
等离子体温度是电弧放电过程中的重要参数,控制等离子体温度能够有效的控制等离子体化学反应过程。为此,在研制电感储能和电容储能2种脉冲电源的基础上,测定了在不同放电频率、电容电压和储能电容条件下的脉冲电弧放电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等离子体温度是电弧放电过程中的重要参数,控制等离子体温度能够有效的控制等离子体化学反应过程。为此,在研制电感储能和电容储能2种脉冲电源的基础上,测定了在不同放电频率、电容电压和储能电容条件下的脉冲电弧放电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并计算了对应条件下的温度。结果显示:电弧放电等离子体温度可以通过改变电感储能电源中的放电频率和电容储能电路中的电压和电容值控制,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46、0.974和0.9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温度 电弧放电 电感储能 电容储能 脉冲电源 发射光谱
下载PDF
等离子体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曹志荣 杨长河 +2 位作者 丁堃 张彬峰 曾瑶 《江西化工》 2011年第3期46-49,共4页
在总结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和综述。主要介绍了高压脉冲放电法、辉光放电法、滑动弧放电法及介质阻挡放电法的基本特性以及该技术处理废水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并探讨了该技术现存的主要问... 在总结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和综述。主要介绍了高压脉冲放电法、辉光放电法、滑动弧放电法及介质阻挡放电法的基本特性以及该技术处理废水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并探讨了该技术现存的主要问题,指出了今后发展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技术 高压脉冲放电法 辉光放电法 滑动弧放电法 介质阻挡放电法 印染废水
下载PDF
脉冲碳等离子体源发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杭凌侠 蔡长龙 +3 位作者 弥谦 严一心 李刚 朱昌 《西安工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89-293,共5页
 研究讨论了在脉冲工作方式下,碳等离子体源的发射特性.根据离子束流分布和膜层厚度测试结果,分析了影响脉冲碳等离子体源发射特性的因素.给出了改善脉冲碳等离子体源发射特性的途径.
关键词 脉冲电弧 碳等离子体源 发射特性 束流分布 膜层厚度 真空电弧离子镀
下载PDF
呼吸衰竭救治用一氧化氮供气系统的研制
11
作者 胡辉 王贺礼 +2 位作者 李劲 何俊佳 何正浩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63-365,共3页
可吸入性一氧化氮(NO)在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综合症、高血压和一些与肺有关的许多疾病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针对目前一氧化氮呼吸衰竭救治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研制了一台临床试验用呼吸衰竭救治用一氧化氮供气系统样... 可吸入性一氧化氮(NO)在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综合症、高血压和一些与肺有关的许多疾病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针对目前一氧化氮呼吸衰竭救治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研制了一台临床试验用呼吸衰竭救治用一氧化氮供气系统样机,并进行了连续的试运行。结果显示,该供气系统能够提供相对稳定的NO浓度,NO2/NO的比值约为2.7%,达到了临床救治中要求的NO2/NO小于5%标准。该样机只要在有空气和电的地方就能提供NO,因此与目前临床应用的一氧化氮供气系统相比有明显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ARDS) 电弧放电 等离子体
下载PDF
中频交流脉冲等离子体源的研究
12
作者 陈侃松 顾豪爽 +1 位作者 孙奉娄 危立辉 《电子器件》 EI CAS 2005年第2期271-274,共4页
采用中频交流脉冲等离子体源进行了抑制弧光放电和空心阴极效应以及离子渗氮工艺的实验。结果表明,交流脉冲放电在抑制弧光放电和空心阴极效应方面是非常有效的,对于高铬钢材料表面的离子渗氮作用是明显的。它为解决材料表面处理中的难... 采用中频交流脉冲等离子体源进行了抑制弧光放电和空心阴极效应以及离子渗氮工艺的实验。结果表明,交流脉冲放电在抑制弧光放电和空心阴极效应方面是非常有效的,对于高铬钢材料表面的离子渗氮作用是明显的。它为解决材料表面处理中的难点(小孔、深孔、狭缝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探索方案;也为等离子体技术应用领域中处理不导电的基体或薄膜以及磁控溅射新工艺(交流孪生溅射技术)提供了研究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交流脉冲等离子体源 弧光放电 空心阴极效应 离子渗氮
下载PDF
脉冲放电弧光等离子体演示仪
13
作者 乐永康 赵在忠 谢寰彤 《物理实验》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7-38,共2页
介绍了一种脉冲放电弧光等离子体演示仪.该设备内置的测量电路可以直接显示放电电压、电流的大小和放电的持续时间,放电电流也可以通过附带的感应线圈来测量;结合光栅光谱仪,可以测出发光光谱,进而求出等离子体的温度、密度等参数.
关键词 脉冲放电弧光等离子体 放电参数 感应线圈 发光光谱
下载PDF
水中脉冲电弧放电等离子体通道直接冲击压力特性 被引量:15
14
作者 邢政伟 王志强 +2 位作者 曹云霄 王进君 李国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32-838,共7页
为了明确水中脉冲电弧放电等离子体通道的直接冲击特性,以不锈钢平板作为受冲击对象,利用超声微观分析确定不同放电条件下平板表面冲击点的蚀坑面积及分布情况,并采用无源测量和数值仿真的方法分析了等离子体通道冲击平板的压力特性。... 为了明确水中脉冲电弧放电等离子体通道的直接冲击特性,以不锈钢平板作为受冲击对象,利用超声微观分析确定不同放电条件下平板表面冲击点的蚀坑面积及分布情况,并采用无源测量和数值仿真的方法分析了等离子体通道冲击平板的压力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5mm放电间隙条件下,冲击点分布在以平板中心为圆心的半径5 mm圆形区域内,并且冲击受力面积和峰值冲击力随着放电电压的升高而增大;在20 kV放电电压条件下,冲击点分布随着放电间隙的增加而疏散且受力面积逐步减小,在10mm放电间隙下得到最大峰值冲击力约为34MPa。该研究增进了对水中脉冲电弧放电等离子体通道直接冲击特性的认识,并为其有效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脉冲电弧放电 等离子体通道 冲击压力特性 平板 无源测量
下载PDF
大气压下微秒脉冲滑动弧放电周期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卓凡 章程 +3 位作者 张帅 高远 陈根永 邵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68-1475,共8页
滑动弧放电可以在大气压下产生周期性的非平衡低温等离子体,然而脉冲条件下滑动弧的周期性受放电参数和气流的影响。文中采用了微秒脉冲电源激励刀形电极产生滑动弧放电,通过改变气流的流速和电源的脉冲重复频率,对脉冲滑动弧的周期特... 滑动弧放电可以在大气压下产生周期性的非平衡低温等离子体,然而脉冲条件下滑动弧的周期性受放电参数和气流的影响。文中采用了微秒脉冲电源激励刀形电极产生滑动弧放电,通过改变气流的流速和电源的脉冲重复频率,对脉冲滑动弧的周期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流速增大,滑动弧的平均速度逐渐增大,当流速<4m/s时,气流处于层流状态,滑动弧呈现周期性规律,滑动弧的最大高度随着流速增大而增大;当流速>4 m/s时,气流处于层流向湍流过渡的状态,滑动弧放电由周期性变化过渡到非周期变化,滑动弧的最大高度也随之降低;在流速为5.0 m/s时,增大脉冲重复频率,滑动周期逐渐由非周期放电向周期性放电转变,滑动弧的最大高度也随之增大。因此,稳定的气流场及较高的脉冲重复频率有利于滑动弧的周期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衡等离子体 滑动弧放电 大气压放电 滑动周期 脉冲重复频率
下载PDF
低气压放电中的弧光放电发展及其抑制方法
16
作者 熊承义 孙奉娄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在高频直流脉冲放电的条件下 ,对低气压放电过程中存在的弧光放电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 ,揭示了脉冲放电频率的提高对抑制弧光放电的发展是有效的 ,而快速的弧光放电检测和保护电路是不可缺少的 .
关键词 弧光放电 等离子体 高频脉冲 低气压放电 空心阴极效应 离子渗氮 表面强化技术
下载PDF
激光-电弧复合焊接中激光脉冲对电弧正-负半波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建智 陈明华 +1 位作者 赵作福 辛立军 《新型工业化》 2016年第3期7-12,共6页
本论文研究了激光-电弧复合热源焊接镁合金过程中激光脉冲作用于交流电弧放电的正、负半波时激光与电弧的耦合作用。本文采用直接观察焊缝表面状态、高速摄像和光谱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激光脉冲分别作用于电弧正、负半波时焊缝的成... 本论文研究了激光-电弧复合热源焊接镁合金过程中激光脉冲作用于交流电弧放电的正、负半波时激光与电弧的耦合作用。本文采用直接观察焊缝表面状态、高速摄像和光谱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激光脉冲分别作用于电弧正、负半波时焊缝的成型特点、熔化深度、等离子体行为以及光辐射特性。结果表明,激光脉冲作用于电弧放电正、负半波时,均能实现连续焊接,电弧体积均发生膨胀。相比于激光脉冲作用于电弧放电负半波,激光脉冲作用于正半波时的焊缝成型较好,电弧等离子体中镁原子辐射强度的增加程度较大,但焊接熔深较小。通过分析,发现激光脉冲作用于电弧放电负半波可以固定电弧在板材的放电位置,提高电弧的能量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技术与工程 激光-电弧复合焊接 激光脉冲 电弧放电波形
下载PDF
阵列式表面电弧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控制三角翼流动分离的实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鹤森 梁华 +3 位作者 赵光银 谢理科 唐冰亮 贺启坤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02-811,共10页
为探索多路阵列式微秒脉冲表面电弧放电(μs-SAD,Microsecond pulse surface arc discharge)对尖前缘小后掠三角翼流动分离的控制效果和作用机理,首先通过放电测试和纹影测试对多路阵列式μs-SAD的激励特性进行研究,揭示其对流场的作用... 为探索多路阵列式微秒脉冲表面电弧放电(μs-SAD,Microsecond pulse surface arc discharge)对尖前缘小后掠三角翼流动分离的控制效果和作用机理,首先通过放电测试和纹影测试对多路阵列式μs-SAD的激励特性进行研究,揭示其对流场的作用原理,进一步将多路阵列式μs-SAD用于三角翼流动控制,开展了小后掠三角翼流动分离控制低速风洞实验,研究了来流速度、激励电压和激励频率等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多路阵列式μs-SAD能够快速放热,单路瞬间放电能量可达68mJ,在流场局部可诱导产生冲击波;机翼前缘多路阵列式μs-SAD能有效改善三角翼大迎角气动特性,当来流速度为30m/s时,使最大升力系数提高27.2%,失速迎角推迟4°;来流速度增大到40m/s时,流动控制效果减弱,使最大升力系数提高15.5%;存在最佳激励频率使无量纲频率F^+=1时,控制效果最好;激励电压存在阈值,其随来流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激励电压超过阈值电压继续增大时,流动控制效果不再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分离 阵列式 表面脉冲电弧 三角翼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下载PDF
高能电弧等离子体激励控制双压缩拐角激波/边界层干扰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传标 梁华 +3 位作者 郭善广 杨鹤森 刘诗敏 张东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08-223,共16页
超声速/高超声速飞行器进气道入口处多采用多级压缩构型,其诱导的激波/边界层干扰严重影响进气道效率和飞行器的气动性能,因此对双压缩拐角激波/边界层干扰进行流动控制具有较强的应用背景。在来流速度为Ma=2.0的风洞内,针对三种典型的... 超声速/高超声速飞行器进气道入口处多采用多级压缩构型,其诱导的激波/边界层干扰严重影响进气道效率和飞行器的气动性能,因此对双压缩拐角激波/边界层干扰进行流动控制具有较强的应用背景。在来流速度为Ma=2.0的风洞内,针对三种典型的双压缩拐角构型,开展了高能流向脉冲电弧放电阵列调控双压缩拐角激波/边界层干扰的实验研究,并对激励流场的高速纹影图像进行了空间梯度阈值处理和均方根处理。结果显示,在激励的作用下两道分离激波的强度均减弱,验证了利用高能流向脉冲电弧放电阵列控制双压缩拐角激波/边界层干扰的可行性。在分析控制效果的基础上,获得了在不同构型拐角的流场中前驱冲击波列和控制气泡的演化规律,结合控制效果的时序特征,最终揭示了高能流向脉冲电弧放电阵列作用于双压缩拐角激波/边界层干扰的前驱控制和接续控制的接力控制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控制 阵列式 脉冲电弧放电 激波/边界层干扰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下载PDF
单脉冲放电过程中等离子体通道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田静 杨晓冬 《电加工与模具》 2018年第5期19-23,共5页
研究放电过程中等离子体通道的形成和变化过程,对于分析火花放电微观过程和电火花加工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高速摄像机,对单脉冲放电过程中的等离子体通道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通道在介质击穿后几微秒内完成膨胀,之后在... 研究放电过程中等离子体通道的形成和变化过程,对于分析火花放电微观过程和电火花加工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高速摄像机,对单脉冲放电过程中的等离子体通道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通道在介质击穿后几微秒内完成膨胀,之后在极间做类圆周运动且运动幅度逐渐增大,在放电结束后几微秒内消失;电极放电端部形状对于等离子体通道直径影响不大,但对于等离子体通道运动状况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单脉冲放电 等离子体通道 高速摄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