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MODELING OF 3-D TURBULENT TWO-PHASE FLOW AND COAL COMBUSTION IN A PULVERIZED-COAL COMBUSTOR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彪 吴承康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93-202,共10页
In the present paper, a multifluid model of two-phase flows with pulverized-coal combustion, based on a continuum-trajectory model with reacting particle phase, is developed and employed to simulate the 3-D turbulent ... In the present paper, a multifluid model of two-phase flows with pulverized-coal combustion, based on a continuum-trajectory model with reacting particle phase, is developed and employed to simulate the 3-D turbulent two-phase hows and combustion in a new type of pulverized-coal combustor with one primary-air jet placed along the wall of the combustor.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is continuum-trajectory model with reacting particle phase can be used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 to qualitatively predict the flame stability, concentrations of gas species, possibilities of slag formation and soot deposition, etc.; (2) large recirculation zones can be created in the combustor, which is favorable to the ignition and flame stab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erical simulation pulverized-coal combustor two-phase flow
下载PDF
Gas-Particle Flow and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ulverized Coal Injection in Blast Furnace Raceway 被引量:14
2
作者 ZHANG Sheng-fu BAI Chen-guang WEN Liang-ying QIU Gui-bao LU Xue-wei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10期8-12,共5页
The two-dimensional steady-state discrete phase mathematical model is developed to analyze gas-particle flow and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particles, as well as components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distri... The two-dimensional steady-state discrete phase mathematical model is developed to analyze gas-particle flow and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particles, as well as components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distribu- tion of coal gas in the process of pulverized coal injection of blast furnace raceway.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great deal of coal gas discharges on the top of raceway away from the tuyere, and the residence time of coal particles in the re- gion of blowpipe and tuyere is 20 ms or so and 50 ms when it reaches raceway boundary. The pressure is the highest at the bottom of raceway and the maximal temperature is about 2 423 K. The char combustion is mainly carried out in the raceway and the maximum of char burn-out rate attains 3× 10-4 k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st furnaces raceway pulverized coal injection gas-particle flow COMBUSTION
原文传递
Influence of mass air flow ratio on gas-particl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a swirl burner in a 29 MW pulverized coal boiler 被引量:1
3
作者 Rong YAN Zhichao CHEN +1 位作者 Shuo GUAN Zhengqi LI 《Frontiers in Energy》 SCIE CSCD 2021年第1期68-77,共10页
In a gas/particle two-phase test facility, a three-component particle-dynamics anemometer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as/particle two-phase flows in a 29 megawatt (MW) pulverized coal industrial boiler... In a gas/particle two-phase test facility, a three-component particle-dynamics anemometer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as/particle two-phase flows in a 29 megawatt (MW) pulverized coal industrial boiler equipped with a new type of swirling pulverized coal burner. The distributions of three-dimensional gas/particle velocity, particle volume flux, 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were measured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The mean axial velocity and the particle volume flux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the burner outlet were found to be negative. This indicated that a central recirculation zone was formed in the center of the burner. In the central recirculation zone,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mean axial velocity and the particle volume flux increased when the external secondary air volume increased. The size of the central reflux zone remained stable when the air volume ratio changed.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jet, the peak value formed by the tertiary air gradually moved toward the center of the burner. This tertiary air was mixed with the peak value formed by the air in the adiabatic combustion chamber after the cross-section of x/d = 0.7. Large particles were concentrated near the wall area, and the particle size in the recirculation zone was sm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strial pulverized coal boiler swirl burner air/particle flow particle dynamic analyzer(PDA)
原文传递
煤层气井管壁粘附煤粉影响因素实验
4
作者 胡皓 靖传凯 +2 位作者 张芬娜 张亚飞 王滨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9834-9841,共8页
为了解决煤层气井煤粉在炮眼、筛管、管壁、泵筒和泵阀的粘附造成的炮眼、筛管堵塞,固定阀漏失等问题。在静粘结附着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变流道动粘附煤粉启动模型,分析了煤层气井管壁煤粉动粘附机理,通过理论建模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 为了解决煤层气井煤粉在炮眼、筛管、管壁、泵筒和泵阀的粘附造成的炮眼、筛管堵塞,固定阀漏失等问题。在静粘结附着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变流道动粘附煤粉启动模型,分析了煤层气井管壁煤粉动粘附机理,通过理论建模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了井液温度、煤粉质量浓度、煤粉颗粒粒径、井液流速等对煤粉管壁动粘附规律的影响,基于控制变量法,进行了煤粉管壁动粘附各因素影响实验,得出管壁煤粉动粘附在不同井液温度、井液流速、煤粉质量浓度和煤粉粒径条件下的特性曲线,给出不同条件下管壁煤粉动粘附规律。结果表明:煤粉粘附速率随着煤粉粒径、煤粉浓度、井液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井液流速的增加而减少。可见管壁煤粉动粘附特性规律为煤层气井管壁煤粉冲洗工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对保障煤层气井连续稳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井 煤粉粘附 变流道 控制变量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容弹内片状无烟煤粉喷射掺混特性实验研究
5
作者 张锋 续晗 +4 位作者 翁春生 罗永晨 肖博文 倪晓冬 郑权 《弹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9,共9页
粉末在容弹以及发动机燃烧室内的掺混状态对粉末爆轰特性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亟须对粉末在有限空间内的喷射掺混特性展开研究。搭建了一套透明的容弹系统,通过高速摄影监测系统,对片状煤粉在容弹内的喷射掺混过程进行观测,并对高速摄影拍... 粉末在容弹以及发动机燃烧室内的掺混状态对粉末爆轰特性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亟须对粉末在有限空间内的喷射掺混特性展开研究。搭建了一套透明的容弹系统,通过高速摄影监测系统,对片状煤粉在容弹内的喷射掺混过程进行观测,并对高速摄影拍摄图片进行后处理,分析煤粉在容弹内的喷射掺混变化规律。针对煤粉喷射掺混图像建立了一种灰度值标准差曲率分析方法,研究发现标准差曲率趋于0的初始时刻为煤粉掺混均匀最佳时刻,可以选取为最佳点火时间点,且该方法所选取的时刻与逐帧分析高速摄影图像所选取的时刻吻合。在煤粉浓度为120 g/m^(3),210 g/m^(3),300 g/m^(3)下,依次展开煤粉喷射掺混实验,并应用此灰度图像标准差曲率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保持煤粉浓度一致时,掺混均匀性最佳时间随喷粉时长的增长而逐渐缩短,点火时刻提前;保持喷粉时长一致时,掺混均匀性最佳时间随供粉浓度的增长而延长,点火时刻延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爆轰发动机 多相流 两相爆轰 喷射掺混 煤粉 定容燃烧弹
下载PDF
唐钢新区高炉提升煤比的措施及效果
6
作者 胡金波 魏尧 +4 位作者 董国强 司新国 程翠花 陈菲 甄常亮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1,16,共6页
唐钢新区高炉投产以来,原燃料质量波动导致了炉况不稳定,主要表现为煤气流不稳定,操作炉型不受控,为保持顺行主要采用轻负荷操作,煤比在125~135kg/t。通过采取改善原燃料质量、改进炉前出铁操作、优化工艺参数及调整操作制度等措施,煤比... 唐钢新区高炉投产以来,原燃料质量波动导致了炉况不稳定,主要表现为煤气流不稳定,操作炉型不受控,为保持顺行主要采用轻负荷操作,煤比在125~135kg/t。通过采取改善原燃料质量、改进炉前出铁操作、优化工艺参数及调整操作制度等措施,煤比由130kg/t逐步提升到150kg/t以上,并稳定在160~170kg/t,同时实现了燃料比下降。认为:①高炉煤气流稳定、操作炉型规整是提升煤比的关键;②良好的原燃料质量是高炉稳定顺行的基础;③稳定的外部条件,减少操作影响,发展两股气流的上下部制度,有利于提升煤粉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煤比 炉料结构 煤气流 煤粉利用率
下载PDF
干粉煤气化装置激冷水系统的优化
7
作者 李叶珺 李燕妮 《煤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6-8,16,共4页
介绍了干粉煤气化装置及其激冷水系统的工艺流程。通过对激冷水系统各支路阻力降的计算分析,发现原激冷水系统工艺流程存在激冷水偏流的可能和风险。通过阻力降计算结果优化了激冷水系统的工艺流程配置,再合理设置调节阀、增设喷淋水管... 介绍了干粉煤气化装置及其激冷水系统的工艺流程。通过对激冷水系统各支路阻力降的计算分析,发现原激冷水系统工艺流程存在激冷水偏流的可能和风险。通过阻力降计算结果优化了激冷水系统的工艺流程配置,再合理设置调节阀、增设喷淋水管线和冲洗水管线,从根本上解决了激冷水偏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粉煤半废锅气化 激冷水系统 偏流 系统优化 调节阀
下载PDF
一次风率对煤粉气流床气化-燃烧特性及NO_(x)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
8
作者 崔保崇 王肖肖 +2 位作者 周必茂 谭厚章 熊小鹤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24年第2期133-141,共9页
煤粉气化-燃烧技术是实现燃煤锅炉超低负荷稳燃和低氮氧化物(NO_(x))排放的重要方式。为了揭示一次风率(λ_(1))对煤粉气化-燃烧特性及NO_(x)排放的影响。采用自主搭建的对冲气流床气化-燃烧系统,研究了λ_(1)对煤粉气化特性,燃料N转化... 煤粉气化-燃烧技术是实现燃煤锅炉超低负荷稳燃和低氮氧化物(NO_(x))排放的重要方式。为了揭示一次风率(λ_(1))对煤粉气化-燃烧特性及NO_(x)排放的影响。采用自主搭建的对冲气流床气化-燃烧系统,研究了λ_(1)对煤粉气化特性,燃料N转化和NO_(x)排放特性的影响,采用热重分析仪和化学吸附仪对气化半焦的反应性和孔隙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λ_(1)的增加会提高气化炉温度,使气化炉出口CO和CH_(4)的浓度分别降低了2.67%和2.43%;促进了固定碳的转化,其转化率增加了17.28%;燃料N的转化率增加了13.50%,其中增加了向N_(2)的转化,但降低了向NH_(3)的转化。同时,λ_(1)增加使气化焦炭具有更发达的孔隙结构,比表面积增加了95.77 m^(2)/g,孔体积增加了2倍,改善了气化焦炭的燃烧特性。气化燃料进入燃烧室后,当λ_(1)高于0.25时,燃烧室主燃区内未生成NO。λ_(1)为0.35时,燃烧室出口的污染物排放最低,NO_(x)和CO分别为115.86 mg/Nm^(3)(@6%O_(2))和39.25 mg/Nm^(3)(@6%O_(2));此时燃烧效率最高,为99.68%。因此,一次风对煤粉气化燃烧特性和污染物排放具有显著的影响,控制合适的一次风量可以降低污染物排放的同时提升燃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气流床气化炉 气化燃烧 NO_(x)排放特性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PULVERIZED COAL RICH/LEAN BURNER IN THE UTILITY BOILERS
9
作者 Xia Zhen-hai Zhang Xin-yu +1 位作者 Fan Jian-ren Cen Ke-fa (Department of Engergy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P. R. China)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1999年第1期118-126,共9页
The present paper describes the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for a newly developed pulverized coal rich/lean burner used in the utility boilers. The mechanism of the rich/lean separation process of the pulverized coal are ... The present paper describes the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for a newly developed pulverized coal rich/lean burner used in the utility boilers. The mechanism of the rich/lean separation process of the pulverized coal are analyzed and the effect of the height of the baffle body and the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on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are consider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burner is applicable in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verized coal burner gas-solid multiphase flow numerical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超细煤粉的细度对再燃还原NO的影响 被引量:71
10
作者 刘忠 阎维平 +2 位作者 高正阳 赵莉 王小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204-208,共5页
以烟煤和褐煤混煤的超细煤粉作为再燃燃料,用N2、O2、CO2、NO配制模拟烟气,在立式携带流反应器中进行了煤粉再燃还原NO的实验,研究了超细煤粉的细度对炉内1300℃高温烟气中再燃还原NO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超细煤粉在再燃区内最佳停留时间... 以烟煤和褐煤混煤的超细煤粉作为再燃燃料,用N2、O2、CO2、NO配制模拟烟气,在立式携带流反应器中进行了煤粉再燃还原NO的实验,研究了超细煤粉的细度对炉内1300℃高温烟气中再燃还原NO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超细煤粉在再燃区内最佳停留时间约为0.8s;② NO的还原效率随着超细煤粉细度提高而增大;③在再燃燃料比为20%~25%、再燃区的初始氧浓度为4%~6%的工况范围内,煤粉细度对NO还原效率的影响显著;④在保证一定的NO排放浓度水平的情况下,使用较细的超细煤粉作为再燃燃料时,可以减少再燃燃料的投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燃料 超细煤粉 细度 一氧化氮 燃烧器 再燃技术
下载PDF
煤层气井产气通道内煤粉运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35
11
作者 綦耀光 张芬娜 +4 位作者 刘冰 孟尚志 朱洪迎 杜继芸 莫日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27-1633,共7页
基于脱落煤粉滚动启动条件和运移,建立了煤粉脱落、运移和堵塞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模型;分析了煤粉排出量对煤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依据该渗透率模型,研究煤粉适度排出理论,建立煤粉适度排出模型和携煤粉地层液速度窗口模型,使脱落的... 基于脱落煤粉滚动启动条件和运移,建立了煤粉脱落、运移和堵塞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模型;分析了煤粉排出量对煤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依据该渗透率模型,研究煤粉适度排出理论,建立煤粉适度排出模型和携煤粉地层液速度窗口模型,使脱落的煤粉适度排出,疏通渗流通道,增加渗透率提高单井产气量。结果表明:煤粉的脱落增加了煤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而煤粉的沉积堵塞减少了煤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渗透率随煤粉的排出量的增加呈二次关系增大,煤层排出脱落煤粉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储层物性,提高煤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采取压裂增产的煤层气井支撑剂粒径为20/40目正排列时,通过的最大煤粉粒径为0.16 mm,排液量大于13.53 m3/d有利于粒径小于0.1 mm脱落的煤粉排出,最大限度地提高煤层渗透率,增加煤层气单井产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井 煤粉 适度排煤粉 地层液流速
下载PDF
200MW旋流燃烧方式煤粉炉炉内燃烧试验和数值研究 被引量:42
12
作者 张颉 孙锐 +3 位作者 吴少华 陈炳华 李争起 秦裕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215-220,共6页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对电站锅炉炉内实际燃烧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并结合其热态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已成为验证数学模型和指导工程实践的一种重要研究手段。该文利用PHOENICS软件,采用IPSA两相流模型及煤粉燃烧综合模型,对一台有16只...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对电站锅炉炉内实际燃烧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并结合其热态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已成为验证数学模型和指导工程实践的一种重要研究手段。该文利用PHOENICS软件,采用IPSA两相流模型及煤粉燃烧综合模型,对一台有16只径向浓淡旋流燃烧器两侧墙对冲布置的200MW燃煤锅炉炉内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了炉内燃烧器区域以及炉膛出口的烟气温度场和燃烧产物的组分浓度分布。模拟结果与锅炉热态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情况较好。结果表明:在燃烧器出口处形成了高煤粉浓度和高温区,使得煤粉着火及时,燃烧器区域维持较高温度,炉内煤粉燃烧充分,从而表明了径向浓淡旋流燃烧器具有高效稳燃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锅炉 炉内燃烧 试验 数值计算 旋流燃烧方式 旋流燃烧器 200MW燃煤锅炉
下载PDF
煤粉流动特性若干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9
13
作者 谢晓旭 沈湘林 +1 位作者 汤雪美 陈晓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5-88,共4页
利用Jenike剪切测试方法测定了4种不同煤种煤粉的剪切强度,得出煤粉的流动函数,以此研究了煤粉的含水率、粒径分布、表面特征等因素对煤粉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的煤种,相似粒径分布的煤粉,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其流动函数值不断减小... 利用Jenike剪切测试方法测定了4种不同煤种煤粉的剪切强度,得出煤粉的流动函数,以此研究了煤粉的含水率、粒径分布、表面特征等因素对煤粉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的煤种,相似粒径分布的煤粉,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其流动函数值不断减小,流动能力变差;对同一种煤的3个不同粒径分布的煤粉试样的试验结果表明:相近水分的同种煤粉,随着煤粉中细粉含量的增加,煤粉的流动函数值变小,流动能力变差;研究还发现,在其它条件类似的情况下,煤粉表面结构的差异对煤粉的流动性有时也有较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流动函数 含水率 粒度分布
下载PDF
新型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 被引量:26
14
作者 龚欣 郭晓镭 +5 位作者 代正华 于遵宏 韩飞 赵瑞同 吕传磊 路文学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1-52,54,共3页
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具有原料消耗低,碳转化率高,热效率高,煤种适应性强等优势。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中试装置在兖矿鲁南化肥厂运行成功,各项技术指标分别为:有效气体积分数89%~93%,碳转化率98%~99%,比氧... 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具有原料消耗低,碳转化率高,热效率高,煤种适应性强等优势。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中试装置在兖矿鲁南化肥厂运行成功,各项技术指标分别为:有效气体积分数89%~93%,碳转化率98%~99%,比氧耗0.30~0.32m3/m3,比煤耗0.53~0.54kg/m3,冷煤气效率≥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加压气化 气流床 气化炉
下载PDF
超细化煤粉气流着火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占军 金晶 +2 位作者 钟海卿 王华林 李传海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47,共3页
超细化煤粉再燃是一种新兴的低NOx 燃烧方式 ,与常规粒度的煤粉燃烧方式相比 ,超细化煤粒再燃具有稳燃效果好、燃烧效率高、低NOx 污染、煤粉燃尽率高以及综合经济性高等优点。通过试验对超细化煤粉气流着火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 超细化煤粉再燃是一种新兴的低NOx 燃烧方式 ,与常规粒度的煤粉燃烧方式相比 ,超细化煤粒再燃具有稳燃效果好、燃烧效率高、低NOx 污染、煤粉燃尽率高以及综合经济性高等优点。通过试验对超细化煤粉气流着火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煤粉经过细化及超细化后 ,其燃烧特性有显著改善 ,着火指数下降 ,NOx 的还原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 超细化煤粉气流 着火特性 试验 氮氧化物 污染物 环境保护
下载PDF
粉煤料仓下料稳定性实验 被引量:9
16
作者 郑利娇 郭晓镭 +3 位作者 肖为国 郭云舟 黄万杰 龚欣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9-364,共6页
建立了一个粉煤料仓下料系统,对粉煤在料仓里多股下料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影响粉煤在多出口料仓里稳定下料的因素主要有料仓的补气方式和多出口料斗的结构。其中料斗的有效流通面积占料斗总截面面积比例是决... 建立了一个粉煤料仓下料系统,对粉煤在料仓里多股下料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影响粉煤在多出口料仓里稳定下料的因素主要有料仓的补气方式和多出口料斗的结构。其中料斗的有效流通面积占料斗总截面面积比例是决定多出口料仓下料能否稳定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合适的补气方式和结构合理的料仓里,粉煤能稳定下料,并且关闭任意的几个出料口时,下料稳定性良好。粉煤在料仓里料位对下料稳定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 粉煤 整体流 料仓
下载PDF
煤储层排采液流携粉运移模型与产出规律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新福 刘春花 +1 位作者 吴建军 綦耀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70-775,共6页
基于液固两相流理论建立煤层液流渗流数学模型,并给出描述煤岩产气通道流动状态的偏微分方程和煤层液流携粉运移特征的数学模型,依据数值求解结果分析产气通道中的液流压力和流速以及煤粉随液流运移的浓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煤储层近... 基于液固两相流理论建立煤层液流渗流数学模型,并给出描述煤岩产气通道流动状态的偏微分方程和煤层液流携粉运移特征的数学模型,依据数值求解结果分析产气通道中的液流压力和流速以及煤粉随液流运移的浓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煤储层近井区域液流高流速状态使得通道液流中的含煤粉量达到最高值,排采初期较大的排液量和压差波动使得其煤粉产出较多,而稳产阶段的产液量减小且煤储层与井底间的生产压差降低使得通道中煤粉浓度较低,生产压差由2.05 MPa提高到3.05 MPa后,产气通道各节点最大含煤粉量由0.112%迅速升至0.608%;且稳产阶段煤层泄流体产气通道孔径的增大,会进一步降低通道中煤粉浓度,产气通道高度由0.30 mm扩大到0.90 mm,产气通道各节点最大含煤粉量则由0.759%降至0.160%。该算法提出煤储层泄流体煤岩产气通道管流的概念并定量描述排采液流携煤粉运移的特征,为准确预测煤层气井排采中的煤粉产出情况和制定合理的防煤粉措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运移 液流携煤粉 产气通道 管流 含煤粉量
下载PDF
粉煤密相气力输送流型 被引量:25
18
作者 马胜 郭晓镭 +3 位作者 龚欣 黄万杰 陆海峰 刘剀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15-1422,共8页
基于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对粉煤密相气力输送系统的流型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水平管和竖直上升管粉煤密相气力输送系统的典型流动形态。研究结果表明,水平管输送时的流型随时间复杂多变,典型流型有满管流、沉积层流、悬浮流等;统计分析发现,... 基于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对粉煤密相气力输送系统的流型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水平管和竖直上升管粉煤密相气力输送系统的典型流动形态。研究结果表明,水平管输送时的流型随时间复杂多变,典型流型有满管流、沉积层流、悬浮流等;统计分析发现,随表观气速不同,存在明显的主导流型;结合固相速度及管道压力信号分析,展示出其与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进一步证实了密相气力输送系统的不稳定性特征。对竖直上升管的ECT测试结果表明,输送流型为环核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相气力输送 电容层析成像 粉煤 流型
下载PDF
高温空气煤粉点火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冯武军 李栋 +2 位作者 赵立合 王恒 陈燕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1-613,共3页
分析了当今国内外电站煤粉锅炉的无油点火技术,提出了利用高温空气点燃煤粉气流的设想.通过大量的空气加热试验和煤粉气流着火试验,验证了高温空气煤粉点火技术的可行性,并取得了大量的试验数据,为高温空气点火燃烧器的开发和应用提供... 分析了当今国内外电站煤粉锅炉的无油点火技术,提出了利用高温空气点燃煤粉气流的设想.通过大量的空气加热试验和煤粉气流着火试验,验证了高温空气煤粉点火技术的可行性,并取得了大量的试验数据,为高温空气点火燃烧器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依据.试验发现:大多数煤种普遍存在一个对应于最小着火温度的最佳煤粉浓度;一次风粉速度的提高对着火不利;高温空气速度的提高对着火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空气 着火温度 煤粉气流 点火 一次风 煤粉锅炉 燃烧器 气煤 煤种 燃煤
下载PDF
煤与瓦斯突出两相流传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义 石必明 +3 位作者 张煜 张雷林 马衍坤 钟珍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1-96,共6页
为了探究煤与瓦斯突出后煤粉-瓦斯两相流传播规律,利用自主搭建的煤与瓦斯突出管网实验系统,研究突出后冲击气流压力衰减规律、煤粉运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初始压力为0.4 MPa时共突出煤粉3.12 kg,管道内煤粉质量呈正态分布,管道前部... 为了探究煤与瓦斯突出后煤粉-瓦斯两相流传播规律,利用自主搭建的煤与瓦斯突出管网实验系统,研究突出后冲击气流压力衰减规律、煤粉运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初始压力为0.4 MPa时共突出煤粉3.12 kg,管道内煤粉质量呈正态分布,管道前部煤粉分布较少,占突出煤粉质量33.7%,多为小粒径煤粉;管道中部煤粉分布最多,占突出煤粉质量61%,粒径分布范围广;后部煤粉分布质量最小,仅占突出煤粉质量的5.3%,但多为大颗粒粒径煤粉。煤粉在管道内测点处依次为分层流、均匀流、大颗粒流3种流态,每种流动形态所对应的运移速度与煤粉打击压力均呈现逐渐衰减的规律。突出后冲击气流压力沿管道呈现衰减趋势,冲击气流对管道内所造成的压力扰动可持续4 s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两相流 煤粉流动 气体压力 衰减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