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Prediction and Performance Experiment in a Deep-well Centrifugal Pump with Different Impeller Outlet Width 被引量:20
1
作者 SHI Weidong ZHOU Ling +2 位作者 LU Weigang PEI Bing LANG Tao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期46-52,共7页
The existing research of the deep-well centrifugal pump mainly focuses on reduce the manufacturing cost and improve the pump performance, and how to combine above two aspects together is the most difficult and importa... The existing research of the deep-well centrifugal pump mainly focuses on reduce the manufacturing cost and improve the pump performance, and how to combine above two aspects together is the most difficult and important topic. In this study,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deep-well centrifugal pump with four different impeller outlet widths are studied by the numerical,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methods in this paper. Two stages deep-well centrifugal pump equipped with different impellers are simulated employing the commercial CFD software to solve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for three-dimensional incompressible steady flow. The sensitivity analyses of the grid size and turbulence model have been performed to improve numerical accuracy. The flow field distributions are acquired and compared under the design operating conditions, including the static pressure, turbulence kinetic energy and velocity. The prototype is manufactured and tested to certify the numerical predicted performance. The numerical results of pump performance are higher than the test results, but their change trends have an acceptable agreement with each other. The performance results indicted that the oversize impeller outlet width leads to poor pump performances and increasing shaft power. Changing the performance of deep-well centrifugal pump by alter impeller outlet width is practicable and convenient,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he proposed research enhanc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pump design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and reduce the manufacturing cost of deep-well centrifugal pu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well centrifugal pump impeller outlet width performance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Flow patterns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inlet and outlet conduits of large pump system with low head 被引量:4
2
作者 徐磊 陆伟刚 +2 位作者 陆林广 董雷 王兆飞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14年第6期675-688,共14页
The flow patterns in the inlet and outlet conduits have a decisive effect on the safe, stable, and highly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e pump in a large pumping station with low hea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ree-dim... The flow patterns in the inlet and outlet conduits have a decisive effect on the safe, stable, and highly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e pump in a large pumping station with low hea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3D) turbulence flow in conduits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study the hydraulic performance and conduct an optimum hydraulic design for the conduits. With the analyses of the flow patterns in the inlet and outlet conduits,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them can be determined. The main obtained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i) Under normal operation conditions, there is essentially no pre-swirl flow at the impeller chamber inlet of an axial-flow pump system, based on which the boundary condition at the inlet conduit may be defined. (ii) The circulation at the guide vane outlet of an axial-flow pump system has a great effect on the hydraulic performance of the outlet conduit, and there is optimum circulation for the performance. Therefore, it is strongly suggested to design the guide vane according to the optimum circulation. (iii) The residual circulation at the guide vane outlet needs to be considered for the inlet boundary condition of the outlet conduit, and the value of the circulation may be measured in a specially designed test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 pattern boundary condition inlet conduit outlet conduit pump system low head
下载PDF
Influence of Blade Outlet Angle on Inner Flow Field of Centrifugal Pump Transporting Salt Aqueous Solution 被引量:5
3
作者 YANG Minguan KANG Can DONG Xiang LIU Do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6期912-917,共6页
During transportation of salt aqueous solutions with centrifugal pump, crystallization phenomenon is frequently encountered. For this kind of two-phase flow, it is difficult to be accurately modeled since there are va... During transportation of salt aqueous solutions with centrifugal pump, crystallization phenomenon is frequently encountered. For this kind of two-phase flow, it is difficult to be accurately modeled since there are various medium properties and phas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In view of experiment, several problems are hampe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ecise measurement. Influences of blade outlet angle and medium temperature on crystallization rate were studied. Sodium sulfate solution was applied to simulate practical fluid in chemical industry.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 was employed to measure velocity distributions in rotating impeller. Crystallization processes in three impellers with different blade outlet angles were investigated. Relations among crystallization and flow parameters such as temperature and velocity were obtained. With the same blade wrap angle, when blade outlet angle is larger, diffusion of single flow passage gets stronger, relative velocity at blade outlet decreases and large scale vortex tends to appear near the blade working surface. For the impact of volume effect of particle phase on fluid viscosity, both liquid and solid phase velocities decrease with continual forming and growing of crystal particles. Velocity of solid phase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liquid phase and its direction leans more closely to blade working surface. Solid particles tend to move towards blade working surface, as is more obvious in the impeller with large blade outlet angle. Therefore, collision between solid particles with stem part of blade working surface is more intensive in impeller with large blade outlet angle. Concerning transportation of salt aqueous solution, accurate PIV measurement is conducted in centrifugal impellers with different blade outlet angles. The results are useful and instructive in relevant engineering design and 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ifugal pump flow with crystallization blade outlet angle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
下载PDF
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对下泄水温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4
作者 余丹 杨世伟 +1 位作者 陈俊光 梁瑞峰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9期75-81,共7页
【目的】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运行特性与常规电站相比存在差异,本文旨在掌握抽水蓄能电站水温的变化规律,为水库管理调度提供参考。【方法】以紧水滩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MIKE3水温模型模拟不同进/出水口高程以及不同抽水流量工况的下泄水... 【目的】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运行特性与常规电站相比存在差异,本文旨在掌握抽水蓄能电站水温的变化规律,为水库管理调度提供参考。【方法】以紧水滩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MIKE3水温模型模拟不同进/出水口高程以及不同抽水流量工况的下泄水温,据此探讨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对下泄水温的影响。【结果】抽蓄水流会对下泄水温产生影响,相对于现状无抽水工况的下泄水温,抽蓄工况下的下泄水温基本表现为5—9月略有下降,其余月份略有升高,下泄水温的最大降幅不超过0.7℃,最大升幅不超过0.8℃。【结论】进/出水口高程对于下泄水温影响较大,且高程越低,下泄水温差异越大。然而抽水流量对于下泄水温差异影响并不显著,但整体上也呈现出随着抽水流量增加,水温差异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下泄水温 进/出水口高程 抽水流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进出口流道对轴流泵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5
作者 黄滨 刘艺涵 +2 位作者 卢尚翔 杨新 刘祥松 《大电机技术》 2024年第3期63-68,共6页
冷却剂流态是影响核主泵装置工作性能的重要因素,而进出水流道的结构影响着进出水流态。在保证叶轮和导叶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探究不同的进出口流道结构对泵水力性能的影响。本文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和SIMPLEC算法,使用三个常用的商业计... 冷却剂流态是影响核主泵装置工作性能的重要因素,而进出水流道的结构影响着进出水流态。在保证叶轮和导叶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探究不同的进出口流道结构对泵水力性能的影响。本文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和SIMPLEC算法,使用三个常用的商业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采用不同入口弯管、蜗壳和出口直管的轴流泵进行网格无关性分析和全流域稳态数值计算。经计算,两个模型的外特性参数一致,流量特性曲线几乎重合,且轴流泵的进出水流态相似。不同商业流体力学计算软件得到的曲线和云图的趋势一致,各软件计算误差均在5%以内,证明本次研究中进出口结构改型对泵的水力性能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泵 进出水流道 蜗壳 CFD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叶轮与导叶宽度匹配参数对LNG泵压力脉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韩传军 李言希 程华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59-1366,共8页
应用CFD技术研究了叶轮和导叶宽度匹配设计对LNG潜液泵压力脉动特性影响,进行了宽度匹配设计,采用K-epsilon湍流模型进行了多工况数值模拟,引入无量纲参数R(导叶进口宽度/叶轮出口宽度)进行结果分析,分析验证了泵的外特性,得到了LNG泵... 应用CFD技术研究了叶轮和导叶宽度匹配设计对LNG潜液泵压力脉动特性影响,进行了宽度匹配设计,采用K-epsilon湍流模型进行了多工况数值模拟,引入无量纲参数R(导叶进口宽度/叶轮出口宽度)进行结果分析,分析验证了泵的外特性,得到了LNG泵的时、频域压力脉动特性等。结果表明:压力脉动主频为叶轮的叶频,次频为其倍频。时域峰值与监测点处的相对位置有关,相对于交界面越近,时域峰值越大。压力脉动幅值随R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存在最佳宽度匹配方案使得泵压力脉动峰值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脉动 LNG潜液泵 匹配设计 叶轮出口宽度 导叶进口宽度
下载PDF
侧式进/出水口各孔道流量分配差异及影响因素
7
作者 高学平 马一鸣 +1 位作者 刘殷竹 朱洪涛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3-641,共9页
对于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各孔道流量分配,现有设计规范规定进/出水口相邻中边孔道的流量不均匀程度不宜超过10%,但实际工程设计难以达到此要求.本文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为例,通过优化进/出水口各体型参数,利用数值模拟... 对于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各孔道流量分配,现有设计规范规定进/出水口相邻中边孔道的流量不均匀程度不宜超过10%,但实际工程设计难以达到此要求.本文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为例,通过优化进/出水口各体型参数,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各孔道流量等水力参数,重点分析分流墩布置对各孔道流量分配的影响及其规律,试图使进流工况和出流工况相邻中边孔道的流量不均匀程度均最小.研究表明,改变扩散段分流墩布置能有效改善流量不均匀程度.对于3墩4孔侧式进/出水口,相邻中边孔道的流量不均匀程度在出流工况下随中边孔宽度比增大而增大,在进流工况下随中边孔宽度比增大而减小;当中边孔宽度比增大且中墩后移距离减小时,出流工况和进流工况下的流量不均匀程度均减小.对于2墩3孔侧式进/出水口,相邻中边孔道的流量不均匀程度不论在出流工况下还是在进流工况下,均随中边孔宽度比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优化后的3墩4孔侧式进/出水口的中边孔宽度比取0.228∶0.272,中墩后移距离取0.36D(D为隧洞直径),其相邻中边孔道的流量不均匀程度均较优,在出流工况下为18.47%~19.43%,在进流工况下为19.82%~19.83%;优化后的2墩3孔侧式进/出水口的中边孔宽度比取0.310∶0.345,其相邻中边孔道的流量不均匀程度均较优,在出流工况下为19.47%~19.63%,在进流工况下为18.66%~18.67%.相邻中边孔道的流量不均匀程度较难满足不宜超过10%的设计规范要求.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抽水蓄能电站设计规范》中关于进/出水口水力指标要求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侧式进/出水口 体型优化 流量分配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侧式进 出水口顶板扩张角对拦污栅断面流速分布影响规律研究
8
作者 高学平 曾庆康 +1 位作者 朱洪涛 刘殷竹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1-312,共12页
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双向过流,其顶板扩张角的大小将直接影响拦污栅断面流速分布是否均匀,甚至出现反向流速。抽水蓄能电站设计规范将3°~5°作为侧式进出水口顶板扩张角的推荐范围,其依据是矩形渐扩管阻力系数最小的扩张... 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双向过流,其顶板扩张角的大小将直接影响拦污栅断面流速分布是否均匀,甚至出现反向流速。抽水蓄能电站设计规范将3°~5°作为侧式进出水口顶板扩张角的推荐范围,其依据是矩形渐扩管阻力系数最小的扩张角度,但侧式进出水口体型较之复杂很多,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本文以某侧式进出水口体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11种角度的顶板扩张角对出流工况和进流工况拦污栅断面流速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出流工况下,随着顶板扩张角的增大,中孔拦污栅断面的主流位置由居中部逐渐向底部降低,断面流速分布由上下基本对称趋于底部大上部小的上下不对称,当顶板扩张角较大时中孔拦污栅断面上部出现反向流速;随着顶板扩张角的增大,边孔拦污栅断面流速分布由基本均匀逐渐变为底部大上部小的不均匀分布;随着顶板扩张角的增大,中、边孔孔口流速不均匀系数均逐渐增大,但中孔拦污栅断面流速分布受顶板扩张角影响更大。在进流工况下,随着顶板扩张角的增大,中、边孔拦污栅断面流速分布及孔口流速不均匀系数均无明显影响。研究成果可为优化侧式进出水口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侧式进出水口 顶板扩张角 拦污栅断面流速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竖井式进出水口水力特性研究进展
9
作者 高学平 袁野 +1 位作者 朱洪涛 刘殷竹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6,共14页
竖井式进出水口是抽水蓄能电站水道系统两端控制水流的常用进出水口型式之一。竖井式进出水口双向过流,水流在短距离内经历两次90°流向转变(水平-竖直-水平),流向变化剧烈,水力条件复杂,深入研究竖井式进出水口水力特性,进而优化... 竖井式进出水口是抽水蓄能电站水道系统两端控制水流的常用进出水口型式之一。竖井式进出水口双向过流,水流在短距离内经历两次90°流向转变(水平-竖直-水平),流向变化剧烈,水力条件复杂,深入研究竖井式进出水口水力特性,进而优化其体型结构,对抽水蓄能电站设计及施工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介绍竖井式进出水口应用背景及体型特点,分析竖井式进出水口水力特性存在的问题;其次,对竖井式进出水口孔口流量分配、拦污栅断面流速分布、漩涡和水头损失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最后,归纳了竖井式进出水口水力特性研究方法,探讨了今后研究应聚焦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竖井式进出水口 水力特性 研究方法
下载PDF
接立面转弯隧洞的侧式出水口水力特性
10
作者 高学平 魏南疆 刘殷竹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102,共9页
对于接立面转弯隧洞的侧式出水口,立面转弯隧洞的转弯段将直接影响侧式出水口的水力特性。若立面转弯隧洞参数设计不合理,极易导致侧式出水口内部发生流动分离。选取RSM紊流模型,针对接立面转弯隧洞的侧式出水口进行数值模拟,探究立面... 对于接立面转弯隧洞的侧式出水口,立面转弯隧洞的转弯段将直接影响侧式出水口的水力特性。若立面转弯隧洞参数设计不合理,极易导致侧式出水口内部发生流动分离。选取RSM紊流模型,针对接立面转弯隧洞的侧式出水口进行数值模拟,探究立面转弯隧洞曲率半径R、弯道后直隧洞长度L及转弯角度α等参数对出水口水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对隧洞内流动过程进行了讨论。增加立面转弯隧洞曲率半径R和弯道后直隧洞长度L能显著改善出水口的水力指标。当曲率半径R≥12 D(D为隧洞直径)、弯道后直隧洞长度L≥16 D时,侧式出水口内部无明显流动分离,拦污栅断面流速分布均匀且无反向流速区。研究成果将对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的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侧式出水口 立面转弯隧洞 水力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压力载荷谱的挖掘机行走液压系统液压泵异常检测方法
11
作者 佟哲 周阳 +3 位作者 顾飞 朱兴龙 李伟 王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33-239,共7页
针对矿用挖掘机液压泵运行环境复杂、振动信号难以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压力载荷谱的挖掘机行走液压系统液压泵的异常检测方法。根据挖掘机行走工作特点划分行走液压系统典型工况;筛选行走液压系统液压泵出口压力、先导阀压力、发动... 针对矿用挖掘机液压泵运行环境复杂、振动信号难以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压力载荷谱的挖掘机行走液压系统液压泵的异常检测方法。根据挖掘机行走工作特点划分行走液压系统典型工况;筛选行走液压系统液压泵出口压力、先导阀压力、发动机转速及扭矩百分比作为压力载荷谱,并进行数据清洗、插值对齐以及平滑滤波;最后,基于压力载荷谱和LSTM网络建立液压泵异常检测模型,利用模型分别对泵1、2的出口压力进行预测,采用滑动余弦相似性度量技术对预测结果进行差异性评估,结合评估结果与1δ准则以实现矿用挖掘机行走液压泵异常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实现对液压泵的异常检测,可以对矿用挖掘机行走液压泵故障进行提前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荷谱 液压泵 出口压力 异常检测 行走液压系统
下载PDF
基于夹点的带喷射器CO_(2)热泵系统性能分析
12
作者 杨俊兰 张鑫 +2 位作者 王林秀 韩一飞 杜雨帆 《暖通空调》 2024年第3期92-97,171,共7页
为了研究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内部过冷热泵系统(TCISE),基于夹点建立了TCISE的热力学模型,分析了冷却水进出水温度及流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冷却水进水温度从25℃降低到15℃时,最优高压压力从9.3 MPa降至8.8 MPa,降低了5.4%... 为了研究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内部过冷热泵系统(TCISE),基于夹点建立了TCISE的热力学模型,分析了冷却水进出水温度及流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冷却水进水温度从25℃降低到15℃时,最优高压压力从9.3 MPa降至8.8 MPa,降低了5.4%,最大COP从3.83提升至4.27,提高了11.49%;TCISE存在临界冷却水出水温度和临界冷却水质量流量,当冷却水进水温度一定时,在出水温度低于临界出水温度或质量流量高于临界质量流量时,系统COP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热泵 喷射器 夹点 内部过冷 冷却水 进水温度 出水温度 流量
下载PDF
空间导叶出口宽度变化对潜水泵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孙鹏卫 王秀勇 +1 位作者 李跃民 薛少辉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4,共6页
为研究空间导叶出口宽度变化对潜水泵水力性能的影响,以200QJ-32-56型潜水泵为研究对象,保持导叶其他参数不变,通过改变空间导叶出口外径,将导叶出口宽度在轴面投影图中设计了5个水力方案,并基于雷诺时均方程N-S方程和RNG k-ε湍流模型,... 为研究空间导叶出口宽度变化对潜水泵水力性能的影响,以200QJ-32-56型潜水泵为研究对象,保持导叶其他参数不变,通过改变空间导叶出口外径,将导叶出口宽度在轴面投影图中设计了5个水力方案,并基于雷诺时均方程N-S方程和RNG k-ε湍流模型,对5种导叶方案的水力模型进行全流场非定常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导叶出口宽度d4=14 mm时为最佳设计方案,在设计流量32 m3/h模型泵的扬程为56.56 m,效率为68.14%,增大或减小出口宽度模型泵整体性能都会下降;导叶出口宽度设计得当能够有效提高导叶内压强分布的均匀性,降低湍动能并减小水力损失,同时改善下一级叶轮的入流条件,从而提升了整泵的水力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泵 空间导叶 出口宽度 水力损失 级间匹配
下载PDF
火电厂循泵出口蝶阀热工常见故障分析
14
作者 徐守家 袁思远 《电力安全技术》 2024年第8期68-70,共3页
循环水泵作为电力生产系统的重要辅机,对火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循泵出口蝶阀的液压系统原理、操作方法进行了介绍,总结了循泵出口蝶阀热工常见故障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并根据实例逐步解析、拆检和修复、更换失效部件,... 循环水泵作为电力生产系统的重要辅机,对火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循泵出口蝶阀的液压系统原理、操作方法进行了介绍,总结了循泵出口蝶阀热工常见故障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并根据实例逐步解析、拆检和修复、更换失效部件,为后续检修工作提供技术经验支撑,提升设备的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泵出口蝶阀 电磁阀 液压系统 水锤
下载PDF
变螺距诱导轮出口角对氢泵流场及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贺雷 曹耀 《科技资讯》 2024年第2期88-90,共3页
为了研究变螺距诱导轮出口角对氢泵流场及性能的影响,以某型液体火箭发动机带变螺距诱导轮的氢泵作为研究对象,选取3种诱导轮出口角(轮缘),分别为12°、14°和16°,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诱导轮出口角对氢泵流场分... 为了研究变螺距诱导轮出口角对氢泵流场及性能的影响,以某型液体火箭发动机带变螺距诱导轮的氢泵作为研究对象,选取3种诱导轮出口角(轮缘),分别为12°、14°和16°,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诱导轮出口角对氢泵流场分布、水力性能和汽蚀性能的影响,并且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适当增大诱导轮出口角,可以改善诱导轮出口的流场分布;在一定范围内增大诱导轮出口角,氢泵不同流量点的扬程和总效率都会获得提升,但是继续增大出口角到16°时,氢泵扬程提升效果减弱,且总效率有所下降;随着诱导轮出口角增大,氢泵的汽蚀性能先提升后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泵 变螺距诱导轮出口角 水力性能 数值仿真
下载PDF
中缅原油管道泵出口压力表管线螺纹接头力学特性研究
16
作者 袁运栋 余春浩 +5 位作者 徐鼎淇 周翔 戴兴正 张越超 折明 范开峰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1725-1729,共5页
中缅原油管道泵出口压力表管线存在持续微振、压力高、温差变化大等情况,导致螺纹接头处常出现渗漏油现象,严重威胁管道系统安全。采用有限元软件对1/2NPT规格的现场管螺纹力学特性进行数值计算,发现螺纹面上的振动频率从30 Hz增大到150... 中缅原油管道泵出口压力表管线存在持续微振、压力高、温差变化大等情况,导致螺纹接头处常出现渗漏油现象,严重威胁管道系统安全。采用有限元软件对1/2NPT规格的现场管螺纹力学特性进行数值计算,发现螺纹面上的振动频率从30 Hz增大到150 Hz过程中,最大Mises应力及最大剪切应力均明显减小,分别减小了14.11%和12.84%;管道内压从4 MPa增大到12 MPa过程中,螺纹面上的最大Mises应力及最大剪切应力明显增大,分别增加了247.2%和242.5%;环境温度对螺纹受力影响很小,当温度从10℃增大到80℃时,最大Mises应力仅增大了0.00019 MPa。振动是导致管螺纹接头失效的最主要原因,且振动频率135 Hz是现场螺纹受力急剧变化的临界点,应采取必要的减振措施来保证连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缅原油管道 振动频率 泄漏 Von-Mises应力 剪切应力
下载PDF
扬程特性关联下矿井主泵排水智能控制方法研究
17
作者 陈刚 《自动化与仪表》 2024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矿井下常常存在地下水渗积问题,通过控制主泵出水压力,能够有效地排除积水,保持井下环境相对干燥,增强煤矿地下环境的安全性。但由于矿井下的透水后压力负荷通常是不确定的,单纯以压力为传感信号的主泵排水控制的稳定性会受到较大影响,... 矿井下常常存在地下水渗积问题,通过控制主泵出水压力,能够有效地排除积水,保持井下环境相对干燥,增强煤矿地下环境的安全性。但由于矿井下的透水后压力负荷通常是不确定的,单纯以压力为传感信号的主泵排水控制的稳定性会受到较大影响,当前排水多以人工观测为主,排水控制智能化实现难度较大。提出一种扬程特性关联下矿井主泵排水智能控制方法。分析矿井下大功率变频式主泵的扬程特性(H-Q),获取变频式主泵排水压力和扬程特性(H-Q)之间的关系。利用这一关系作为传感信号,采用解耦补偿器和神经网络,利用神经网络在线调整比例、积分和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PID)控制参数,组建大功率变频式主泵出水压力智能控制器,实现泵出水压力智能控制。通过实验分析证明,研究方法应用后在22 s左右矿井主泵达到最佳状态,过程中产生的相对误差均在0.5%以下。在多次迭代控制下,所提方法的控制延误始终低于0.1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环境 大功率 变频式主泵 扬程特性 出水压力 智能控制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进/出水口附近区域水流汇聚和分散特性研究
18
作者 任在民 鞠彬 +1 位作者 孙田田 刘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6-180,195,共6页
研究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口区域的水动力特性,对保障电站取水防沙以及安全运行具有指导意义。采用平面二维非恒定流水动力数学模型,对MQ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进/出水口水动力特性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抽水过程中进/出水口上游“汇... 研究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口区域的水动力特性,对保障电站取水防沙以及安全运行具有指导意义。采用平面二维非恒定流水动力数学模型,对MQ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进/出水口水动力特性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抽水过程中进/出水口上游“汇聚”效应、放水发电过程中向进/出水口上游“分散”效应均逐渐减小,下游均逐渐增加;抽水工况下,进/出水口附近水域流态整体平顺,对岸出现环流,并逐渐扩散移动至上游;放水发电工况下,进/出水口放水水流两侧形成环流,上游侧环流在放水发电过程中向对岸移动,并向上游扩散,下游侧环流在放水过程中向下游扩散;河段内放水发电工况流态较抽水工况更为复杂,环流的数量、尺度均大于抽水工况。结果可为电站取水防沙及水工设计提供依据,并可为其他类型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进/出水口 汇聚 分散 数学模型
下载PDF
直接热泵的出风温度裂隙和优化研究
19
作者 徐磊 范浩 +2 位作者 谢诚 苏昊 苏建云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14期79-84,共6页
采用直接热泵技术可以提升电动汽车的电能利用效能和综合热管理水平。但在春秋季等需要采暖、除湿的工况下,由于直接热泵的蒸发器和内置冷凝器的热量耦合在理论上可能会出现出风温度不连续的问题,即“出风温度裂隙”。文章研究了一种典... 采用直接热泵技术可以提升电动汽车的电能利用效能和综合热管理水平。但在春秋季等需要采暖、除湿的工况下,由于直接热泵的蒸发器和内置冷凝器的热量耦合在理论上可能会出现出风温度不连续的问题,即“出风温度裂隙”。文章研究了一种典型的直接热泵系统,在焓差实验室测试了10~30℃春秋季工况下出风温度的上下边界,确认了出风温度裂隙的存在。通过分析环境温度、压缩机性能、前端进风风量、空调箱进风温度等因素,提出了一系列优化对策,并进行了有效性验证,为解决直接热泵的出风温度裂隙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直接热泵 出风温度裂隙 热泵系统循环模式 热量耦合
下载PDF
叶片型线与离心泵性能优化的研究
20
作者 杨新磊 《机械管理开发》 2024年第6期78-80,83,共4页
以某型离心泵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叶片出口边倾角与某型离心泵性能的关系以及叶片包角对某型离心泵性能的影响。在所有外在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设定相应的叶片出口边倾角;通过实验对比不同叶片出口边倾角下的叶轮性能,得到某型离心泵的... 以某型离心泵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叶片出口边倾角与某型离心泵性能的关系以及叶片包角对某型离心泵性能的影响。在所有外在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设定相应的叶片出口边倾角;通过实验对比不同叶片出口边倾角下的叶轮性能,得到某型离心泵的最佳叶片出口边倾角为76°。在保持最佳叶片出口边倾角的前提下,选择不同的叶片包角来设计相应的叶轮,最终经过实验对比分析得出:在最佳叶片出口边倾角为76°的前提下,当叶片包角为195°时,可以使某型离心泵性能最高,比其他叶片包角设计的叶轮性能高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叶片型线 出口边倾角 叶包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