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猫儿山三种森林类型林下植物叶片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邓丽丽 秦惠珍 +2 位作者 史艳财 韦霄 吕仕洪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5-894,共10页
为探究猫儿山不同森林类型林下植物叶片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揭示其林下植物适应策略。该文对猫儿山针阔混交林(ZK)、常绿阔叶次生林(CLC)和常绿阔叶林(CL)林下草本层和灌木层主要植物叶片与土壤的化学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化学计量... 为探究猫儿山不同森林类型林下植物叶片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揭示其林下植物适应策略。该文对猫儿山针阔混交林(ZK)、常绿阔叶次生林(CLC)和常绿阔叶林(CL)林下草本层和灌木层主要植物叶片与土壤的化学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草本层和灌木层植物叶片的C、N含量差异不显著,草本层植物叶片P、K含量极显著高于灌木层,N∶P显著低于灌木层;草本层植物更易受N限制,灌木层植物更易受P限制且其N和P利用效率更高;不同森林类型之间的灌木层植物叶片化学计量差异不显著,草本层植物叶片N含量、C∶N和C∶P差异显著,针阔混交林草本层植物的养分利用效率较高。(2)3种森林类型的土壤C、N含量显示,CL>CLC>ZK且彼此之间差异极显著,针阔混交林土壤的P含量最高而C∶P、N∶P最低。(3)针阔混交林的土壤显著影响林下植物部分叶片化学计量,另外2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影响不显著。综上认为,猫儿山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化学计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林下不同层次的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以及环境适应策略不同;针阔混交林土壤对林下植物叶片化学计量影响较强,由于有机质分解效率较低导致土壤受N限制,因此应加强针阔混交林的N素管理。该研究结果为森林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儿山 森林类型 土壤 草本层 灌木层 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粤北不同杉阔混交林林下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分析
2
作者 罗熠 邓厚银 +5 位作者 胡德活 王润辉 黄荣 晏姝 韦如萍 郑会全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5期45-51,共7页
为了探究不同类型杉阔混交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差异,以广东省北部地区6种人工杉阔混交林(“杉木×木荷”“杉木×红锥”“杉木×乐昌含笑”“杉木×火力楠”“杉木×香樟”“杉木×枫香”)以及杉木纯林为对... 为了探究不同类型杉阔混交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差异,以广东省北部地区6种人工杉阔混交林(“杉木×木荷”“杉木×红锥”“杉木×乐昌含笑”“杉木×火力楠”“杉木×香樟”“杉木×枫香”)以及杉木纯林为对象,对其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组成、植物区系成分及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研究区域内共有植物50种,分属33科44属。其中,林下灌木层植物共有25种,分属16科20属;草本层植物共有25种,分属17科24属。区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研究区域林下植物33科划分为9个分布区类型,41属划分为9个分布区类型。进一步研究还发现,6类杉阔混交林“杉木×香樟”林分的林下植物综合物种多样性指数(SDCI)最高,为0.72“,杉木×枫香”林分(0.67)和“杉木×乐昌含笑”林分(0.67)次之,然后是“杉木×火力楠”林分(0.63)“、杉木×木荷”林分(0.54)和“杉木×红锥”林分(0.48),杉木纯林(0.46)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北 杉阔混交林 物种多样性 灌木层 草本层
下载PDF
Impact of tree diversity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n the survival of shrub species in a forest biodiversity experiment in subtropical China 被引量:7
3
作者 Bo Yang Ying Li +10 位作者 Bingyang Ding Sabine Both Alexandra Erfmeier Werner Härdtle Keping Ma Bernhard Schmid Thomas Scholten Gunnar Seidler Goddert von Oheimb Xuefei Yang Helge Bruelheid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17年第1期179-189,共11页
Aims Although shrubs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forests,their role has not yet been considered in forest biodiversity experiments.In the biodiversity-ecosystem functioning(BEF)experiment with subtropical tree speci... Aims Although shrubs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forests,their role has not yet been considered in forest biodiversity experiments.In the biodiversity-ecosystem functioning(BEF)experiment with subtropical tree species in south-east China(BEF-China),we factorially combined tree with shrub species-diversity treatments.Here,we tested the hypotheses that shrub survival differs between the 10 planted shrub species,with lower survival rates of late-than early-successional species and is affected by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such as topography and top soil characteristics,as well as by biotic factors,represented by tree,shrub and herb layer characteristics.Methods We analyzed the survival of 42000 shrub individuals in 105 plots varying in tree and shrub species richness of the BEF-China project four years after planting.Shrub survival was analyzed with generalized linear mixed effects models at the level of individuals and with variance partitioning at the plot level.Random intercept and random slope models of different explanatory variables were compared with respect to the 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BIC).Important Findings Survival rates differed largely between the 10 shrub species,ranging from 26%to 91%for Ardisia crenata and Distylium buxifolium,respectively.Irrespective of species identity,single abiotic factors explained up to 5%of species survival,with a negative effect of altitude and slope inclination and a positive effect of the topsoil carbon to nitrogen ratio,which pointed to drought as the major cause of shrub mortality.In contrast,neither tree nor shrub richness affected shrub survival at this early stage of the experiment.Among the biotic predictors,only herb layer species richness and cover of the dominant fern species(Dicranopteris pedata)affected shrub survival.Overall,our models that included all variables could explain about 65%in shrub survival,with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being most influential,followed by shrub species identity,while tree species diversity(species richness and identity)and herb layer characteristics contributed much less.Thus,in this early stage of the experiment the biotic interactions among shrubs and between shrubs and trees have not yet overruled the impact of abiotic environmental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F-China biodiversity-ecosystem functioning experiment forest herb layer plant survival shrub species richness
原文传递
山西霍山森林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9
4
作者 茹文明 张金屯 +2 位作者 毕润成 张峰 张桂萍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39-1142,共4页
在野外获得样方的基础上,采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对山西霍山森林群落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森林群落林下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草本层,而丰富度指数则相反。灌木层和... 在野外获得样方的基础上,采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对山西霍山森林群落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森林群落林下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草本层,而丰富度指数则相反。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的顺序为: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主要是由于针阔叶混交林兼有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共同特征,因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灌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海拔梯度上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即中海拔(1500 m)高度上物种多样性最大,这主要是由于在这一海拔范围内水热条件组合较好,人类活动干扰较少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灌木层 草本层 森林群落 霍山
下载PDF
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俊涛 谭晓京 +2 位作者 蔡体久 罗传文 马玉心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266-271,共6页
该文采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对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测度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都反映出基本一致的趋势.其总体多... 该文采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对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测度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都反映出基本一致的趋势.其总体多样性顺序为:原始红松林>人工落叶松林>槭树红松林>阔叶红松林>云冷杉红松林>人工红松林>椴树红松林>白桦林.各群落林下总的丰富度主要受草本层丰富度的影响.云冷杉红松林和人工红松林的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均高于草本层,其他6种不同林型中,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都低于草本层.各林型的灌木层与草本层间的均匀度差异不大.通过群落主成分分析,得出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即物种丰富度指数S和物种多样性指数D的累积贡献率达98.945%,基本上反映了原来6个变量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红松林 灌木层 草本层 凉水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次生林群落结构特性对红松幼树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沈海龙 张群 +2 位作者 范少辉 赵克尊 杨文化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0-615,共6页
本研究以红松幼树及其周围最近4株相邻木组成的小环境结构单元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光照条件、土壤腐殖质层厚度、相邻木、直射光、上层树种、草本和灌木等6个环境因子对红松幼树生长的影响。本文对其中的直射光、上层树种、草本和灌木等3... 本研究以红松幼树及其周围最近4株相邻木组成的小环境结构单元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光照条件、土壤腐殖质层厚度、相邻木、直射光、上层树种、草本和灌木等6个环境因子对红松幼树生长的影响。本文对其中的直射光、上层树种、草本和灌木等3个群落结构特征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顶部透光对红松幼树生长最为有利,其次为东、西北、东南及中部等方向的直射光;(2)上层树种为叶片小或枝叶稀疏的树种时对红松幼树生长有利。(3)草本和灌木的盖度会影响红松幼树的生长,且在红松幼树的不同生长阶段,其影响作用不同。当红松幼树仍处于下木层时,草本和灌木会抑制红松幼树的生长,当红松幼树离开草灌丛后,草本、灌木影响作用将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林 冠下人工更新 红松幼树 直射光 上层树种 草本和灌木
下载PDF
金沟岭林场3种林型不同郁闭度林下灌草生物量 被引量:8
7
作者 季蕾 亢新刚 +2 位作者 郭韦韦 汪晶 张青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9-33,39,共6页
以金沟岭林场云冷杉林、杨桦次生林和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郁闭度0.20、0.40、0.60、0.80、1.00样地,采用灌木生物量模型法和草本生物量平均木法,估算出不同林型不同郁闭度林下灌草生物量。结果表明:云冷杉林郁闭度为0.02时... 以金沟岭林场云冷杉林、杨桦次生林和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郁闭度0.20、0.40、0.60、0.80、1.00样地,采用灌木生物量模型法和草本生物量平均木法,估算出不同林型不同郁闭度林下灌草生物量。结果表明:云冷杉林郁闭度为0.02时灌草生物量最大,郁闭度1.00时,灌草生物量最小,灌草生物量随林分郁闭度的增加而减小;杨桦次生林郁闭度为0.20时灌草生物量最大,郁闭度1.00时,灌草生物量最小,灌草生物量随林分郁闭度的增加而减小;落叶松人工林在林龄较小时,灌草生物量最小,母树林灌草生物量最大。不同林型在同一郁闭度林下灌草生物量差异显著。郁闭度为0.20和0.40时,杨桦次生林灌草生物量均大于云冷杉林;郁闭度为0.60时,灌草生物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云冷杉林、杨桦次生林、落叶松人工林;郁闭度为0.80时,3种林型灌草生物量几乎相等;郁闭度为1.00时,落叶松人工林灌草生物量最大,且其灌木和草本生物量均大于其他两种林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林 杨桦次生林 落叶松人工林 郁闭度 灌草生物量
下载PDF
乔木在城市森林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41
8
作者 彭镇华 张旭东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66-673,共8页
城市森林对光、热、气、水、土等生态因子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城区生态建设所使用的树种普遍比较单一,造成城市绿化景观的单调。在城市森林建设中,要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按照复合生... 城市森林对光、热、气、水、土等生态因子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城区生态建设所使用的树种普遍比较单一,造成城市绿化景观的单调。在城市森林建设中,要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按照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以人为本,林水结合。选择城市乔木树种时,要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尽可能应用乡土及野生树种,利用乔木尽快占领城镇空间,保证生态环境安全。提高枝下高到8m左右,就可营造出夏天降温,冬天充分享受阳光的公共场所。在城区广场的绿化中,要引入一些高大乔木,形成巨大的伞状树冠,以乔木为主组成乔、灌、藤、草结合的近似天然林,充分向空间要生态效益,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还要增加攀缘植物的绿化比重。攀缘植物有较强的适应性、耐旱性和吸附攀缘能力,不仅是荒漠化土地、荒山、沟壑恢复植被的先锋植物,而且也是城市绿化、桥梁美化、道路护坡的优良绿化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木 城市森林 复合生态系统 乔灌草藤结合
下载PDF
人为改造措施对六盘山两种典型林分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水文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孙浩 杨民益 +8 位作者 熊伟 王彦辉 程积民 曹恭祥 刘千 王亚蕊 于澎涛 徐丽宏 左海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3-107,157,共6页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同--/b流域选择华北落叶松+灌木复层林和稀植乔木天然灌丛作为调整后的目标林分,并以与此相邻的华北落叶松单层人工纯林和天然灌丛作对照,分析两种现有林分经过调整后对其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水文功能的影...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同--/b流域选择华北落叶松+灌木复层林和稀植乔木天然灌丛作为调整后的目标林分,并以与此相邻的华北落叶松单层人工纯林和天然灌丛作对照,分析两种现有林分经过调整后对其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水文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样地相比,华北落叶松+灌木复层林0~100cm土壤各层次的土壤容重降低5.52%~12.07%,土壤孔隙度提高4.82%~38.45%;而稀植乔木天然灌丛0—60cm剖面的容重降低10.Og%~18.10%,土壤孔隙度提高5.02%~74.33%。(2)稀植乔木天然灌丛的土壤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在0~60cm土层上分别比对照样地提高32.00%,26.31%,23.49%;而华北落叶松+灌木复层林与单层纯林相比,各指标分别提高38.45%,1.22%,0.17%;土壤蓄水性能表现为华北落叶松+灌木复层林(3063t/hm2)〉华北落叶松人工单层纯林(2590t/hm2),稀植乔木天然灌丛(3287t/hm2)〉天然灌丛(2937t/hm2)。(3)除10-20cm土层外,稀植乔木天然灌丛各层的土壤稳渗速率均与对照样地呈显著性差异(P〈O.05);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经过改造后,不同土层的稳渗速率分别提高50.86%,14.90%,6.25%和34%。(4)各种林分类型的土壤稳渗速率与其孔隙度呈极显著地正线性关系(P〈0.01)。以上结果说明,通过采取稀植乔木和单层纯林复层改造等措施可以明显地改善天然灌丛和华北落叶松人工单层纯林的土壤生态水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纯林 天然灌丛 林分改造 土壤物理性质 水文功能
下载PDF
采用Rényi多样性曲线法评价昆嵛山林下灌草层多样性排序效果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志强 朱彦鹏 +3 位作者 张星耀 林琳 梁军 车吉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8,共6页
采用Rényi多样性曲线对昆嵛山不同林分类型和不同立地特征所代表的林下灌草层多样性进行排序,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物种累计曲线分析显示实际采到的物种占全部物种数(估计值(ACE)=131.26)的92.9%,表明抽样充分。方差分析表明... 采用Rényi多样性曲线对昆嵛山不同林分类型和不同立地特征所代表的林下灌草层多样性进行排序,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物种累计曲线分析显示实际采到的物种占全部物种数(估计值(ACE)=131.26)的92.9%,表明抽样充分。方差分析表明,除了不同林分类型的Shannon指数(F=4.665,p=0.002)和Simpson指数(F=2.465,p=0.044)有显著差异外,不同海拔、坡位、坡度以及土壤厚度的灌草多样性各个指标,如物种丰富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等均无显著差异。Rényi多样性曲线排序明确显示针叶树-杂木林和阔叶林林下灌草层多样性较其他5种林分类型(黑松林、赤松林、赤松-黑松混交林、日本落叶松/刺杉、针叶树-麻栎林)的高,而这5种林分的灌草层多样性曲线相互交错。从立地条件来看,低海拔(<200 m)、下坡位、缓坡(坡度0°~10°)的灌草多样性明显偏低;土壤厚度>5 cm和土壤厚度在1~3 cm的灌草多样性曲线处于其他3个土壤厚度梯度的下方。因此,Rényi多样性曲线在反映群落多样性指标方面更加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ényi多样性曲线 多样性排序 灌草层 昆嵛山森林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杉木采伐迹地改植尾巨桉后对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黄承标 刘运华 +3 位作者 黄丹 陈桂金 黄光银 李保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38-642,共5页
以厚荚相思林和灌草坡自然恢复植被为对照,研究了尾巨桉人工林随着植被恢复过程对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尾巨桉林地在连续晴天和连续雨天情况下土壤(0~80cm土层)平均含水率依次为18.33%~22.69%和22.29%~26.66%,分... 以厚荚相思林和灌草坡自然恢复植被为对照,研究了尾巨桉人工林随着植被恢复过程对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尾巨桉林地在连续晴天和连续雨天情况下土壤(0~80cm土层)平均含水率依次为18.33%~22.69%和22.29%~26.66%,分别比厚荚相思林和灌草坡减少1.0%~18.1%;(2)尾巨桉林地(0-1m)平均土壤渗透速度为2.72~10.56mm·min-1,比灌草坡增加2.5%~7.1%,而比厚荚相思林减少6.5%~25.4%;(3)尾巨桉林地(0~1m)平均土壤容重为1.219~1.499g·cm-3,比灌草坡下降0.6%~2.6%,而比厚荚相思林增大0.8%~2.5%;(4)尾巨桉林地((0~1m)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依次为8.3%~12.8%、33.2%~36.0%和43.2%~46.0%,比灌草坡提高1.6%~2.4%,而比厚荚相思林降低1.5%~3.2%;(5)尾巨桉林地(0-1m)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最小持水量依次为433.30mm、347.44mm和253.14mm,分别比灌草坡和厚荚相思林降低1.5%~3.3%;(6)尾巨桉林地(0~1m)土壤有效贮水量为265.6mm,比灌草坡和厚荚相思林降低1.5%~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尾巨桉人工林 厚荚相思人工林 灌草坡植被 杉木林采伐迹地
下载PDF
珠江中上游都安地区不同森林类型林下水源涵养能力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谭长强 彭玉华 +3 位作者 申文辉 何琴飞 刘秀 何峰 《广西林业科学》 2015年第4期346-351,共6页
为了研究珠江流域都安地区森林水源涵养功能,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该区域具有代表性的5种典型森林类型,从灌草、枯落物、土壤3个层次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广西都安地区5种森林类型林地灌草... 为了研究珠江流域都安地区森林水源涵养功能,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该区域具有代表性的5种典型森林类型,从灌草、枯落物、土壤3个层次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广西都安地区5种森林类型林地灌草持水量与其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土壤A层(0—15ore)非毛管孔隙度为1.38%一6.56%,土壤毛管孔隙度为39.32%~59.73%,林下最大持水量为1296.29~t752.52t/hm2。总体而言,土壤A层毛管孑L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均大于B层(15—30em),土壤密度则B层大于A层,土壤持水深度及总持水量均为A层大于B层。除青冈林外,林下水源含蓄能力大小顺序为马尾松+荷木混交林〉任豆林〉桉树林〉马尾松林。该地区土壤对森林水源涵养的调蓄能力占林下调蓄能力的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持水量 森林类型 枯落物 灌草
下载PDF
滇中高原区主要森林类型森林植物的降雨截留功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立群 王庆华 +1 位作者 周洪昌 杨斌 《云南林业科技》 1999年第1期12-21,共10页
通过调查实测,研究了10个乔木树种和23个灌木树种树冠对降雨的截留作用,对32个森林类型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降雨截留能力和再分配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此对不同林分类型的总体截留功能作评价。
关键词 滇中高原 森林类型 乔木 灌木 草本 截留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及其采伐次生林林下分层谱系结构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欢欢 许格希 +7 位作者 马凡强 刘顺 张淼淼 曹向文 陈健 赵广东 杨洪国 史作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1,共11页
【目的】研究川西亚高山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林下乔灌草层次谱系结构及对其驱动的生态学过程,为川西林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川西亚高山原始暗针叶林(以下简称原始林)及其在1950—1969年和1... 【目的】研究川西亚高山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林下乔灌草层次谱系结构及对其驱动的生态学过程,为川西林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川西亚高山原始暗针叶林(以下简称原始林)及其在1950—1969年和1970—1989年采伐后形成的天然次生林(以下简称次生林)的林下(不包括主林层,因其树种组成相对单一)乔灌草群落生态学调查资料,基于APGⅢ谱系框架,构建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乔灌草系统发育树,选用广泛使用的谱系多样性指数——净亲缘指数(NRI)和最近类群指数(NTI),量化和评估不同演替阶段林型的乔灌草分层谱系结构及对其驱动的生态学过程。【结果】原始林亚林层物种组成谱系离散(NRI<0;NTI<0),即共存物种亲缘相疏,而原始林其他层次(草本层、灌木层与小乔木层)物种组成倾向于谱系聚集(NRI>0;NTI>0),即共存物种亲缘相近;2个不同采伐年代形成的次生林的草本层和亚林层的谱系结构呈现出林型间相似但层次间相反的模式(草本层:谱系离散;亚林层:谱系聚集),灌木层和小乔木层则表现为层间相似但林型间相反的模式(1950—1969年:谱系聚集;1970—1989年代:谱系离散);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林下乔灌草NRI与NTI均极显著正相关(0.698≤R2≤0.769,P<0.001);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林下乔灌草分层谱系结构(NRI与NTI)与物种多样性(香侬多样性指数H′)的关联分析绝大部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林下乔灌草谱系结构与H′的局部多项式回归分析发现,原始林和1970—1989年采伐后次生林中的H′与NRI、H′与NTI的相关变化趋势表现出相似的波峰-波谷变化模式。【结论】川西亚高山原始暗针叶林及其采伐次生林的林下乔灌草层次谱系结构在层次间和林型间存在差异性。环境过滤是驱动原始林中草本层、灌木层和小乔木层物种谱系组成的主要生态学过程,竞争互斥则塑造亚林层中的物种谱系组成。次生林的林下乔灌草层次谱系结构及对其驱动的生态学过程大致与原始林相反,表现为环境过滤主导亚林层的谱系结构,竞争互斥主导草本层的谱系结构。川西亚高山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林下乔灌草层次谱系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相互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亲缘指数与最近类群指数 生态位理论 乔灌草层次 谱系结构 暗针叶林
下载PDF
卧龙自然保护区珙桐林下资源调查初报
15
作者 叶平 谭迎春 +2 位作者 马联平 张清宇 刘明冲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4期57-63,共7页
为了解卧龙自然保护区珙桐林下乔木、灌木和草本的资源情况,2021年2月至11月,采用设置样方的形式进行珙桐调查,综合参考文献,本次调查发现珙桐林中乔木层物种48种、灌木层物种34种和草本层物种56种,研究其种类及隶属科、属,分析珙桐天... 为了解卧龙自然保护区珙桐林下乔木、灌木和草本的资源情况,2021年2月至11月,采用设置样方的形式进行珙桐调查,综合参考文献,本次调查发现珙桐林中乔木层物种48种、灌木层物种34种和草本层物种56种,研究其种类及隶属科、属,分析珙桐天然林与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下群落生态、优势属种间的差异,以期为保护野生珙桐资源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龙自然保护区 珙桐林 资源调查 乔木 灌木 草本 优势属 优势种
下载PDF
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下灌草生物量模型构建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振钊 范春楠 +1 位作者 郭忠玲 郑金萍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300-305,共6页
采用全收获法调查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下灌草生物量,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下灌木、草本生物与林分和立地条件生物量模型.得到的最优灌木生物量模型为S=-0.784-0.217x1+0.003x2+0.003x3(S、x1、x2、x3分别为灌木生物... 采用全收获法调查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下灌草生物量,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下灌木、草本生物与林分和立地条件生物量模型.得到的最优灌木生物量模型为S=-0.784-0.217x1+0.003x2+0.003x3(S、x1、x2、x3分别为灌木生物量、坡向、海拔和样地乔木蓄积量),模型拟合优度R2为0.641,各参数在Sig.≤0.05时达到显著水平,因子间不存在共线性,总相对误差RS<24.2%、平均相对误差RMA<6.54%;最优草本生物量模型为H=0.159+0.017x1+0.015x2-0.076x3(H、x1、x2、x3分别为草本生物量、乔木平均胸径、坡度、坡位),模型拟合优度R2为0.150,各参数在Sig.≤0.20时呈现显著水平,因子间不存在共线性,总相对误差RS<31.5%、平均相对误差RMA<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阔叶林 生物量模型 灌木植物 草本植物
下载PDF
藏东南华山松林下灌草主要植物的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姚慧芳 卢杰 +3 位作者 屈兴乐 王超 张新生 王建科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75,共7页
在西藏林芝市选取以华山松为建群种或优势种群落设置样地开展调查,基于Levins生态位宽度、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度计算方法,对华山松林下灌草层主要植物进行计算,分析其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1)灌木层和草本层的... 在西藏林芝市选取以华山松为建群种或优势种群落设置样地开展调查,基于Levins生态位宽度、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度计算方法,对华山松林下灌草层主要植物进行计算,分析其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1)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主要植物分别为7种和12种,灌木层中小叶巧玲花的重要值最大,草本层中重要值最大的为西南草莓。2)灌木层中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物种是小叶巧玲花和陇塞忍冬,生态位宽度最小的是三桠乌药。草本层中Levins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是西南草莓、老鹳草、锦葵,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是老鹳草和猪秧秧;最小的为桃儿七。3)灌木层重叠度最高的物种对是腺果大叶蔷薇和鲜黄小檗;重叠度最低的物种对是三桠乌药和腺果大叶蔷薇。草本层中生态位重叠度最高的物种对是高山露珠草和猪秧秧;重叠度最低的物种对是桃儿七和沿阶草。藏东南华山松林下草本层的竞争强度大于灌木层,群落物种对于资源的利用能力均较强,对华山松幼苗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可在维持物种多样性的前提下优化幼苗的生长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特征 灌木层 草本层 华山松林 藏东南
下载PDF
海拔对祁连山东段青海云杉林林下灌草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转桃 徐先英 +1 位作者 赵鹏 罗永忠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66,共8页
为揭示海拔对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以祁连山东段的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5个海拔梯度下青海云杉林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东段青海云杉林林下植... 为揭示海拔对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以祁连山东段的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5个海拔梯度下青海云杉林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东段青海云杉林林下植物共有79种,隶属于24科50属;其中,灌木植物有19种,蔷薇科(Rosaceae)种类最多;草本植物有60种,毛茛科(Ranunculaceae)种类最多。重要值分析结果显示:灌木层优势种为银露梅[Dasiphora glabra(G. Lodd.) Soják]、小叶金露梅[D.parvifolia(Fisch. ex Lehm.) Juz.]、金露梅[D.fruticosa(Linn.) Rydb.]和山生柳(Salix oritrepha Schneid.),草本层优势种主要为薹草(Carex spp.)和珠芽蓼[Bistorta vivipara(Linn.) Gray]。青海云杉林林下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整体随海拔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符合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的“中间高度膨胀”理论;灌木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海拔分别呈显著(P<0.05)正相关和负相关,而草本植物的各多样性指数与海拔均无显著(P>0.05)相关性。S?rensen相似性系数分析结果显示:随海拔升高,相邻海拔梯度林地间的相似性逐渐降低,并且海拔梯度跨度越大,林地间的相似性越低。综合分析表明:祁连山东段青海云杉林林下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受海拔影响显著,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受海拔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林 海拔梯度 物种多样性 祁连山东段 林下灌草
下载PDF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林龄胡桃楸林下植物多样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郑昌龙 王健铭 李景文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25-832,共8页
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研究林下植物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结果表明:胡桃楸林灌木层植物种类随林龄增加而逐渐增加,草本层植物种类则逐渐减少,存在明显的时空动态;幼龄林和中龄... 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研究林下植物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结果表明:胡桃楸林灌木层植物种类随林龄增加而逐渐增加,草本层植物种类则逐渐减少,存在明显的时空动态;幼龄林和中龄林草本层以披针叶薹草Carex lancifolia,大油芒Spodiopogon sibiricus,草乌Aconitum carmichaeli和龙芽草Agrimonia pilosa等为优势种,近熟林和成熟林则以蓝萼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和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等为优势种;幼龄林和中龄林灌木层以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和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等为优势种,近熟林和成熟林则以红花锦鸡儿Caragana rosea,小花溲疏Deutzia parviflora,毛叶丁香Syringa pubescens和暴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 var.mandshurica等为优势种。不同林龄胡桃楸林下灌木层与草本层4个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中,随着林龄的增加,Simpson指数从0.598 0增加到0.787 9,Shannon-Wiener指数从1.183 9增加到1.835 6,Pielou均匀度指数从0.682 0增加到0.839 0,Margalef丰富度指数从0.979 0增加到1.614 9,均呈现连续增加的趋势;草本层均匀度指数随着林龄的增加从0.884 6增加到0.987 2,表现为连续递增趋势,其余指数中,Simpson指数从0.843 6减少到0.759 4,Shannon-Wiener指数从2.120 9减少到1.673 9,丰富度指数从1.951 7减少到1.347 1,均随着林龄的增加呈持续递减的趋势。不同林龄胡桃楸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由幼龄林到成熟林,灌木层物种丰富度从3.385 7逐渐增加到6.340 0,在成熟林阶段达到最高值;草本层的变化规律与灌木层呈现完全相反的趋势,随着林龄的增加,林下草本层植物的种类逐渐减少。用半变异函数模型模拟,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为球面模型,ShannonWiener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则更符合指数模型,研究区的物种多样性为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结构性因子所占比例为0.584~0.681,随机性因子所占比例为0.319~0.416。建议该区科学合理地规划景区建设及道路开发,并对当地居民的种子采集等活动进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胡桃楸 灌木 草本 物种多样性 北京松山
下载PDF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日本落叶松入侵影响调查初报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明冲 叶平 +3 位作者 谭迎春 管晓 何廷美 唐莉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5期51-54,共4页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引种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状况及林下乔木郁闭度和灌草盖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下完全寸草不生的“无灌草纯林”占11.9%,面积111 hm^2,林下有灌草但盖度小于30%的“稀灌...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引种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状况及林下乔木郁闭度和灌草盖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下完全寸草不生的“无灌草纯林”占11.9%,面积111 hm^2,林下有灌草但盖度小于30%的“稀灌草纯林”占37.4%,面积350 hm^2,约占日本落叶松总面积半数的“无灌草纯林”和“稀灌草纯林”对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正常活动构成一定威胁;调查还发现该森林“林缘效应”和“林窗效应”十分明显,即日本落叶松生长过于强势,灌草只有在林窗和林缘阳光穿透率较高的地方才容易生长。为消除不良影响,提出对日本落叶松林进行改造,不再进行大面积人工造林,不再引进外来物种,以增加林窗方式进行间伐实验,逐步淘汰日本落叶松林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郁闭度 灌草盖度 无灌草纯林 林缘效应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