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西方净土十疑论》略注本考释 被引量:1
1
作者 孙伯君 韩潇锐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2期98-107,共10页
本文刊布了俄藏黑水城出土西夏文《西方净土十疑论》略注本的录文,指出此本是根据宋沙门澄或《净土十疑论注》翻译而成,并依照汉文本,对西夏文本进行了翻译和注释,目的是为西夏学界研读西夏语文以及佛学界研究净土宗在10—14世纪的传播... 本文刊布了俄藏黑水城出土西夏文《西方净土十疑论》略注本的录文,指出此本是根据宋沙门澄或《净土十疑论注》翻译而成,并依照汉文本,对西夏文本进行了翻译和注释,目的是为西夏学界研读西夏语文以及佛学界研究净土宗在10—14世纪的传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土十疑论注》 澄或 净土宗 西夏学
下载PDF
从临终关怀思想看佛教生命教育特点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军 刘红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44-49,共6页
佛教临终关怀思想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轮回不止,生命不息;因果报应,悔过念善;解脱生死,超越三界;不住涅槃,不舍众生。从临终关怀的角度来看,佛教生命教育特点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即尊重生命,顺应自然;珍爱生命,发展人生;解缚生命,永灭苦... 佛教临终关怀思想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轮回不止,生命不息;因果报应,悔过念善;解脱生死,超越三界;不住涅槃,不舍众生。从临终关怀的角度来看,佛教生命教育特点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即尊重生命,顺应自然;珍爱生命,发展人生;解缚生命,永灭苦恼;生命超越,自度度人。对于现代临终关怀运动而言,佛教独特的生命教育思想及其丰富的临终关怀理论与实践操作具有非常大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终关怀 佛教 生命教育 净土宗
下载PDF
《归去来兮辞》的佛教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小荣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00-107,共8页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即将回归田园时的作品,其间所述回归原因与方法时,与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颇相一致,也正因为《归去来兮辞》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与佛教有相通之处,所以,它还对后世净土、禅宗两大宗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促...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即将回归田园时的作品,其间所述回归原因与方法时,与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颇相一致,也正因为《归去来兮辞》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与佛教有相通之处,所以,它还对后世净土、禅宗两大宗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促进了二宗思想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摩诃大明咒经》 比较 净土 禅宗
下载PDF
净土宗与禅宗对于净土观念的诠释意趣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公伟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40-43,78,共5页
净土观念是中国佛教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国佛教各派对净土的看法却不尽相同,其中,尤以净土宗与禅宗的冲突最大。净土宗从末法思想入手,主张通过称名念佛往生极乐净土;禅宗则从般若空宗理论出发,反对念佛往生,主张唯心净土。... 净土观念是中国佛教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国佛教各派对净土的看法却不尽相同,其中,尤以净土宗与禅宗的冲突最大。净土宗从末法思想入手,主张通过称名念佛往生极乐净土;禅宗则从般若空宗理论出发,反对念佛往生,主张唯心净土。净土宗与禅宗对净土的不同诠释的背后,是他们对佛教的不同理解,也是他们不同生存境遇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土 诠释 净土宗 禅宗
下载PDF
回鹘文《大白莲社经》一叶残卷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耿世民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7-19,共3页
写本为残卷。根据存有叶码的残叶来判断,它似为一多达四卷的佛经。在中国的这一叶属第三卷。根据写本的语言特点,该书成书或译成回鹘文在10—11世纪。但根据其字体和正字法特点,此写本则属于较后的13—14世纪。在某些叶的背面左方,用回... 写本为残卷。根据存有叶码的残叶来判断,它似为一多达四卷的佛经。在中国的这一叶属第三卷。根据写本的语言特点,该书成书或译成回鹘文在10—11世纪。但根据其字体和正字法特点,此写本则属于较后的13—14世纪。在某些叶的背面左方,用回鹘小字写有abitaki几卷几叶的字样。Abitaki应为汉文"阿弥陀经"的回鹘文拼音。经过与汉文《阿弥陀经》对照后,证明此书与《阿弥陀经》无关。而敦煌藏有回鹘文残片,左方除用回鹘文写有小字abitaki外,旁边尚用红墨写有五个汉字"大白莲社经",所以此书应为《大白莲社经》的回鹘文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文 大白莲社经 阿弥陀
下载PDF
佛学环境哲学思想 被引量:6
6
作者 余谋昌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32,共8页
佛教由印度传入我国,经中国僧人的改造,产生了“中国佛教”,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不是环境哲学,但有丰富深刻的环境哲学思想。本文阐述的“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生命观;“依正不二”生命与环境统一的思想;“中道... 佛教由印度传入我国,经中国僧人的改造,产生了“中国佛教”,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不是环境哲学,但有丰富深刻的环境哲学思想。本文阐述的“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生命观;“依正不二”生命与环境统一的思想;“中道缘起”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众生平等”的环境伦理思想;追求“净佛国土”和谐社会的思想,对于环境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性 “依正不二” “中道缘起” “净佛国土”
下载PDF
回鹘文《大白莲社经》一叶残卷研究(4) 被引量:2
7
作者 耿世民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共4页
写本为残卷。根据存有叶码的残叶来判断,它似为一多达四卷的佛经,在中国的这二叶属第三卷。根据写本的语言特点,我认为该书成书或译成回鹘文在10—11世纪。但根据其字体和正字法特点,此写本则属于较后的13—14世纪。在某些叶的背面左方... 写本为残卷。根据存有叶码的残叶来判断,它似为一多达四卷的佛经,在中国的这二叶属第三卷。根据写本的语言特点,我认为该书成书或译成回鹘文在10—11世纪。但根据其字体和正字法特点,此写本则属于较后的13—14世纪。在某些叶的背面左方,用回鹘小字写有abitaki几卷几叶的字样。此外,旁边还用红墨写有五个汉字"大白莲社经"。所以我认为此书应为《大白莲社经》的回鹘文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文 大白莲社经 阿弥陀
下载PDF
袁宗道与晚明禅宗和净土宗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伟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90-97,共8页
以佛教义理阐释儒学,是晚明人文思潮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其中的重要一员,袁宗道因为生死问题接触佛教,而后潜心禅宗,以禅学诠释儒学;又和袁宏道一起大力推行净土,提倡念佛法门。袁宗道为纠正禅宗之弊和推动净土在晚明的展开,发挥了很... 以佛教义理阐释儒学,是晚明人文思潮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其中的重要一员,袁宗道因为生死问题接触佛教,而后潜心禅宗,以禅学诠释儒学;又和袁宏道一起大力推行净土,提倡念佛法门。袁宗道为纠正禅宗之弊和推动净土在晚明的展开,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宗道 晚明 禅宗 净土宗
下载PDF
论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佛教净土宗的作用
9
作者 牛延锋 胡东东 《保定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86-88,133,共4页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社会系统工程。佛教净土宗拥有众多信众,重视实践修行,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可忽视的力量,主要体现在它的信、愿、行三资粮、消业与集福、临终关怀与人间净土的思想上。
关键词 净土宗 实践修行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后山居士陈师道学佛考论
10
作者 薛守砚 《励耘学刊》 2021年第1期148-170,399,400,共25页
陈师道是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但"后山居士"自号所表明的佛教信息常被文学史忽略。陈师道元丰四年(1081)漫游吴越便自称"西方社"中人,有净土之愿。考察其交往禅僧,可知其在禅宗法系上倾向于云门宗,在佛典阅读上又对... 陈师道是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但"后山居士"自号所表明的佛教信息常被文学史忽略。陈师道元丰四年(1081)漫游吴越便自称"西方社"中人,有净土之愿。考察其交往禅僧,可知其在禅宗法系上倾向于云门宗,在佛典阅读上又对《华严经》充满兴趣。陈师道在生活中斋戒甚严,元祐六年(1091)与苏轼、欧阳棐兄弟等在颍州的宴会酬唱中严守酒戒,其诗歌风格的枯淡瘦硬亦有明显的"反绮语"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师道 净土信仰 云门宗 华严经 佛教戒律
下载PDF
小南海及香泉寺石窟刻经与僧稠学行——“南朝重义理,北朝重修行”论驳议兼及净土宗祖师
11
作者 罗炤 《石窟寺研究》 2018年第1期106-129,共24页
安阳小南海石窟和卫辉香泉寺石窟镌刻的石经,不仅是中国佛教石窟史和石经史上的重要事件,而且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保留下文献缺载的有关僧稠学行的原始资料,它们和敦煌写本P·3559(P·3664)的'稠禅师'《大乘... 安阳小南海石窟和卫辉香泉寺石窟镌刻的石经,不仅是中国佛教石窟史和石经史上的重要事件,而且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保留下文献缺载的有关僧稠学行的原始资料,它们和敦煌写本P·3559(P·3664)的'稠禅师'《大乘心行论》都显示出:僧稠既是人们熟知的禅修大师,又是一位高度重视、并且精通《华严经》核心哲理的义学高僧。'南朝重义理,北朝重修行'的论断早已成为中国佛教史的'定论',僧稠作为'北朝重修行'的代表人物,一直被简化为仅是刻苦修禅的禅师,成为'南朝重义理,北朝重修行'论的重要依据。这一结论不符合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的实际情况。学院派学者缺乏有关僧团内部修行实践的知识,没有全面地研究南北朝时期佛教修行的历史事实,忽视了南朝和北朝佛教在戒律和礼忏修行方面各具特色的重要实践,对南朝佛教的禅定修行也没有进行深入研究,轻易地做出了错误的论断。净土宗的祖师是菩提流支,因为曲折的原因被抹掉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南海石窟 香泉寺石窟 僧稠 南北朝佛教 菩提流支 净土宗祖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