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centration Predic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in Aurantii Fructus Extraction Process:Lo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versus Kinetic Model Equation Based on Fick's Law
1
作者 Yang Chen Jun-hui Shen +4 位作者 Jian Ni Meng-jie Xu Hao-ran Dou Jing Fu Xiao-xu Dong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15年第1期69-74,共6页
Objective To predict the total flavonoids concentration of Aurantii Fructus fried with bran in its extraction process. Methods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 Objective To predict the total flavonoids concentration of Aurantii Fructus fried with bran in its extraction process. Methods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in different extraction time (t) and solvent load (M). Then the predicted procedure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e following data: 1 ) based on Ficks second law, the parameters of the kinetic model could be deduced and the equation was established; 2) Lo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LWR) code was developed in the WEKA software environment to predict the concentration. And then we used both methods to predict the concentra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in new experiments. Results After comparing the predicted results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LWR model had better accuracy and performance in the prediction. Conclusion LWR i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extraction process of Chinese herb for the first time, and it is totally fit for the extraction. LWR-based system is a more simple and accurate way to predict than the established equation. It is a good choice especially for a process which exists no clear rules, and can be used in the real-time control during the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rantii fructus kinetic model lo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total flavonoids prediction
原文传递
Comparative pharmacokinetics of naringin and neohesperidin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flavonoid glycosides from Aurantii Fructus Immaturus in normal and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s mice 被引量:5
2
作者 Zhi-ru Xu Chun-hong Jiang +3 位作者 Si-yang Fan Ren-jie Yan Ning Xie Chun-zhen Wu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19年第3期314-320,共7页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naringin and neohesperidin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Zhishi total flavonoid glycosides(ZSTFG) extracted from Aurantii Fructus Immaturus in normal and gastrointestinal m...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naringin and neohesperidin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Zhishi total flavonoid glycosides(ZSTFG) extracted from Aurantii Fructus Immaturus in normal and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s(GMD) mice.Methods: ZSTFG was orally given to normal and GMD mice induced by atropine or dopamine. The plasma samples were incubated with β-glucuronidase/sulfatase, the total(free + conjugated) naringenin and hesperitin were extracted with acetonitrile. The validated HPLC-MS/MS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pharmacokinetic study.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 AUC0–∞, AUC0–tand Cmaxfor total naringenin and hesperiti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P < 0.01 or P < 0.05), while CLZ/F for total naringenin and hesperiti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P < 0.01) in the GMD group. Tmax, t1/2 z, MRT0-t, and MRT0-∞for naringenin were longer(P < 0.01) in the GMD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normal group.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naringenin and hesperitin between normal and GMD groups.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absorption of naringenin and hesperitin was increased, and the elimination processes of naringenin and hesperitin were slower in the GMD group than the normal group. The data are of value for further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of ZSTFG and would be useful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therapeutic regimen of ZSTFG in clinical t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s hesperitin NARINGENIN NARINGIN NEOHESPERIDIN PHARMACOKINETICS total flavonoid GLYCOSIDES from aurantii fructus Immaturus
原文传递
枳实提取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促消化作用研究
3
作者 郑洋滨 杨毅生 +3 位作者 朱艳艳 陈伟康 肖小武 刘地发 《药品评价》 CAS 2024年第6期673-676,共4页
目的 探讨枳实提取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的促消化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生物碱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均造成FD模型,连续给予7天受试物后,测定胃... 目的 探讨枳实提取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的促消化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生物碱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均造成FD模型,连续给予7天受试物后,测定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分离血清测定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血管活性肠肽(VIP)、5-羟色胺(5-HT)、5-羟色胺受体4(5-HTR4)含量。结果 给予总黄酮或高剂量生物碱后的FD大鼠小肠推进率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总黄酮组的胃残留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给予总黄酮或高、中剂量生物碱后,FD大鼠VIP含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总黄酮组的MTL含量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另外,给予高、中剂量总黄酮后,FD大鼠的5-HT含量和5-HTR4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 枳实生物碱能抑制FD大鼠的VIP分泌,从而促进小肠蠕动;而枳实总黄酮能够通过促进FD大鼠分泌MTL,抑制VIP分泌,改善FD大鼠的胃排空和小肠蠕动功能,还能促进5-HT分泌,加强其与小肠中的5-HTR4受体的结合来增强FD大鼠胃肠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实 总黄酮 生物碱 胃动素 胃泌素 血管活性肠肽 5-羟色胺 5-羟色胺受体4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枳壳中总黄酮工艺 被引量:64
4
作者 邹建国 刘飞 +4 位作者 刘燕燕 彭海龙 李不悔 傅华强 肖鉴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28,共5页
利用响应面法对枳壳中总黄酮的微波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及响应面法分析建立二次回归模型。以微波功率、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为自变量,柚皮苷、橙皮苷得率的综合指标为响应值,研究各因素... 利用响应面法对枳壳中总黄酮的微波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及响应面法分析建立二次回归模型。以微波功率、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为自变量,柚皮苷、橙皮苷得率的综合指标为响应值,研究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利用模型的响应曲面图及其等高线图,确定微波提取枳壳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枳壳粉碎颗粒度为40~60目、液料比100:1(mL/g)、乙醇体积分数58.8%、微波功率447W、提取时间3.9min,在此条件下,柚皮苷、橙皮苷的提取得率分别达到50.21、4.96mg/g,与理论预测值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壳 总黄酮 微波辅助提取 响应面法
下载PDF
聚酰胺纯化枳实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贾薇 陈家仪 +2 位作者 曾元儿 陈淑芬 陈晓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6-588,共3页
目的优选聚酰胺纯化枳实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枳实总黄酮的吸附率、解吸率作为考核指标,筛选出聚酰胺纯化枳实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上样液浓度为3.0 mg.mL-1,pH值为6.0~7.0,上样量为1 ... 目的优选聚酰胺纯化枳实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枳实总黄酮的吸附率、解吸率作为考核指标,筛选出聚酰胺纯化枳实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上样液浓度为3.0 mg.mL-1,pH值为6.0~7.0,上样量为1 BV,吸附1.5 h后,先用2 BV的水洗脱,再用3 BV的80%乙醇洗脱。结论聚酰胺树脂对枳实总黄酮的纯化效果好,成本低,可工业化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实 总黄酮 聚酰胺
下载PDF
枳壳总黄酮提取工艺与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傅善权 郑一敏 +1 位作者 胥秀英 马晓辉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15-116,119,共3页
目的:研究枳壳总黄酮提取工艺与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正交实验,筛选枳壳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枳壳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在温度70℃,pH3.0条件下,加15倍的Ca(OH)2饱和溶液... 目的:研究枳壳总黄酮提取工艺与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正交实验,筛选枳壳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枳壳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在温度70℃,pH3.0条件下,加15倍的Ca(OH)2饱和溶液,浸提2h/次,提取3次,以柚皮苷为对照测定总黄酮含量,柚皮苷线性范围为2.592-41.472μg/mL,r=0.9999。结论:所建方法快速、简便,可用于枳壳药材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壳 总黄酮 提取工艺
下载PDF
酸橙枳实黄酮类抗氧化活性的药效组分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贾富霞 王秀娟 罗容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5期2261-2265,共5页
目的:研究酸橙枳实中黄酮类抗氧化药效组分。方法:利用统计学中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方法,将酸橙枳实黄酮类组分HPLC共有峰峰面积和用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ABTS自由基、总抗氧化能力测定(FRAP)3个抗氧化活性指标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参与... 目的:研究酸橙枳实中黄酮类抗氧化药效组分。方法:利用统计学中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方法,将酸橙枳实黄酮类组分HPLC共有峰峰面积和用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ABTS自由基、总抗氧化能力测定(FRAP)3个抗氧化活性指标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参与抗氧化作用的药效组分及各组分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用十批药材各药效组分的峰面积平均值计算药效组分之间比例。结果:酸橙枳HPLC图谱中的11个黄酮类组分峰与其抗氧化活性相关。与清除DPPH自由基正相关的药效组分,相关性由大到小分别是:新橙皮苷>X1>野漆树苷>柚皮苷>X6>X3,组分间比例为13.8∶3.4∶1∶14.9∶1.5∶1.2;与清除ABTS自由基正相关的药效组分,相关性由大到小分别是:新橙皮苷>野漆树苷>X1,组分间比例为13.8∶1∶3.4;与总抗氧化能力正相关的药效组分,相关性由大到小分别是:新橙皮苷>X1>柚皮苷>X3>川陈皮素>橙皮苷>X6>芸香柚皮苷>X4>野漆树苷>X2,组分间比例为13.8∶3.4∶14.9∶1.2∶1.9∶1.2∶1.5∶1.3∶0.8∶1∶0.4。结论:酸橙枳实抗氧化药效效应是多个黄酮类组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新橙皮苷、野漆树苷和未知成分X1是酸橙枳实黄酮类抗氧化核心药效组分;新橙皮苷、野漆树苷和未知成分X1之间的比例为13.8∶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橙枳实 药效组分 抗氧化 黄酮类 高效液相色谱法 自由基 总抗氧化能力 偏最小二乘回归
下载PDF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枳实总黄酮工艺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谢贞建 唐鹏程 焦士蓉 《食品与药品》 CAS 2009年第3期16-19,共4页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枳实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总黄酮含量、吸附率及解吸率为指标筛选分离纯化枳实总黄酮的工艺。结果柱流速1mL/min,上柱液浓度约1.0mg/mL,除杂洗脱水用量75mL,洗脱剂乙醇浓度50%,乙醇用量52.5mL...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枳实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总黄酮含量、吸附率及解吸率为指标筛选分离纯化枳实总黄酮的工艺。结果柱流速1mL/min,上柱液浓度约1.0mg/mL,除杂洗脱水用量75mL,洗脱剂乙醇浓度50%,乙醇用量52.5mL时,枳实总黄酮含量达92.78%。结论D101型大孔树脂对枳实总黄酮有较好的吸附分离性能,是分离纯化枳实总黄酮的适宜大孔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树脂 分离 纯化 枳实 总黄酮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枳实总黄酮工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彭亮 李知敏 陆丽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7857-7859,共3页
[目的]优化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枳实(Auraneii immaturusFructus)总黄酮的工艺。[方法]比较AB-8、HPD-450和D1013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枳实总黄酮的吸附和解吸效果;并对上柱液的黄酮浓度、pH值和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进行了优化。[结果]D101大... [目的]优化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枳实(Auraneii immaturusFructus)总黄酮的工艺。[方法]比较AB-8、HPD-450和D1013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枳实总黄酮的吸附和解吸效果;并对上柱液的黄酮浓度、pH值和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进行了优化。[结果]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枳实总黄酮的分离纯化效果最好,其纯化枳实总黄酮的工艺条件为:上柱液浓度3mg/ml,上柱液体积2.0BV,上柱液pH值4.5,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70%,洗脱体积2.0BV。[结论]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总黄酮的综合性能较好,适合于枳实总黄酮的分离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实 总黄酮 大孔吸附树脂
下载PDF
枳实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小娜 蒋军辉 +2 位作者 于军晖 吕昌银 胡青芳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2期93-97,共5页
利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江枳实中的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采用正交试验获取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以橙皮苷为标准品,在352 nm检测波长下,首次应用NaNO_2-Al(NO_3)_3-NaOH体系作显色剂,对显色剂用量、显色时间和显色时的温度进行优化,采用... 利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江枳实中的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采用正交试验获取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以橙皮苷为标准品,在352 nm检测波长下,首次应用NaNO_2-Al(NO_3)_3-NaOH体系作显色剂,对显色剂用量、显色时间和显色时的温度进行优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优化好的条件下测得江枳实总黄酮含量为6.29 mg/g.所得结果可为枳实黄酮类成分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实 总黄酮 紫外分光光度法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下载PDF
枳实总黄酮对肝郁脾虚型大鼠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梁巧文 陈家仪 +6 位作者 马丽 潘真真 刘伟基 黄校锋 孙瑜梦 贾薇 曾元儿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6-581,共6页
目的探讨枳实总黄酮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治疗作用。方法取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得舒特组(1.5 mg·kg-1)和枳实总黄酮组(3 g·kg-1),每组8只,采用乙酸灌肠刺激加慢性束缚夹尾的方法,建立肝郁脾虚... 目的探讨枳实总黄酮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治疗作用。方法取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得舒特组(1.5 mg·kg-1)和枳实总黄酮组(3 g·kg-1),每组8只,采用乙酸灌肠刺激加慢性束缚夹尾的方法,建立肝郁脾虚型IBS大鼠模型,观察第0,7,14,21,28天不同阶段大鼠的体质量、排便数、敞箱运动、内脏敏感性、糖水消耗量水平变化以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和结、盲肠组织中肥大细胞(MC)数目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给药组大鼠行为学及内脏敏感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表现为应激21 d,体质量增长缓慢,排便数逐渐增加,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于第7,14,21,28 d排便数均高于相应阶段的正常对照组;糖水吸收量在不同阶段有波动,但模型复制21 d后,模型组、得舒特组、枳实总黄酮组大鼠蔗糖偏嗜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内脏敏感性显著增加。给药治疗1周后,枳实总黄酮组和得舒特组大鼠排便数减少、糖水消耗量增加、活动增加、内脏敏感性降低;枳实总黄酮能提高模型大鼠血清NO的含量,并且减少模型大鼠结盲肠组织MC的数目。结论枳实总黄酮对肝郁脾虚型IBS大鼠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实总黄酮 肝郁脾虚 肠易激综合征 一氧化氮 肥大细胞
下载PDF
衢枳壳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小娟 方月娟 +1 位作者 夏道宗 王思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87-1691,共5页
目的优化衢枳壳总黄酮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为影响因素,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考察总黄酮对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最... 目的优化衢枳壳总黄酮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为影响因素,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考察总黄酮对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料液比1∶30,提取时间2.0 h,提取温度80℃,总黄酮提取率6.21%。总黄酮质量浓度为250μg/mL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维生素C相当;为1 000μ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88.537%,呈量效关系。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提取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的衢枳壳总黄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衢枳壳 总黄酮 提取 抗氧化活性 正交试验 DPPH自由基 ABTS自由基
下载PDF
超声辅助双水相体系提取枳壳总黄酮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晓婧 林平冬 +3 位作者 王晶晶 张红 陈丽妃 吴允昆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3年第1期41-47,共7页
采用超声辅助丙酮/NaH_(2)PO_(4)·2H_(2)O双水相体系提取枳壳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并通过DPPH法和ABTS法评价枳壳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枳壳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60∶1(g∶g)、提取... 采用超声辅助丙酮/NaH_(2)PO_(4)·2H_(2)O双水相体系提取枳壳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并通过DPPH法和ABTS法评价枳壳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枳壳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60∶1(g∶g)、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温度70℃、NaH_(2)PO_(4)·2H_(2)O质量分数23%、丙酮质量分数45%,在此条件下,枳壳总黄酮得率为75.90 mg·g^(-1);枳壳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浓度为800μg·mL^(-1)时,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8.57%,IC_(50)值为48.96μg·mL^(-1);浓度为3000μg·mL^(-1)时,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8.40%,IC_(50)值为207.71μ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壳 双水相体系 超声波 总黄酮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复方益肾利石颗粒提取工艺优化与颗粒成型性考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覃新华 胡传义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3期94-97,110,共5页
目的 对复方益肾利石颗粒水提工艺进行优化及颗粒剂制备工艺的筛选。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总黄酮总含量、川续断皂苷Ⅵ含量、柚皮苷含量、新橙皮苷含量及得膏率为评价指标,优化处方的水提取工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成型率、休... 目的 对复方益肾利石颗粒水提工艺进行优化及颗粒剂制备工艺的筛选。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总黄酮总含量、川续断皂苷Ⅵ含量、柚皮苷含量、新橙皮苷含量及得膏率为评价指标,优化处方的水提取工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成型率、休止角、吸湿率、溶化性等为评价指标,对颗粒的成型工艺进行筛选。结果 最优水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浸泡30 min,煎煮提取1 h,提取3次,过滤,干燥制得干浸膏粉。以乳糖和麦芽糊精为稀释剂,加入30%乙醇溶液作为黏合剂制软材,干燥,整粒。制得的复方益肾利石颗粒在粒度、性状、溶化性、水分等方面均符合药典要求。结论 本复方益肾利石方水提工艺及颗粒剂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益肾利石方 提取工艺 总黄酮 续断 枳壳
下载PDF
UV测定麸炒枳壳中总黄酮含量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林 陈彦琳 +4 位作者 杜杰 白宗利 彭秀娟 梁焕 田壮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09年第10期20-21,共2页
目的:建立麸炒枳壳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选用测定波长284nm,以柚皮苷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麸炒枳壳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柚皮苷在0.0025~0.0245mg.m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30.2843X+0.0039(r=0.9999),平... 目的:建立麸炒枳壳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选用测定波长284nm,以柚皮苷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麸炒枳壳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柚皮苷在0.0025~0.0245mg.m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30.2843X+0.0039(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60%,RSD=2.7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麸炒枳壳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麸炒枳壳 总黄酮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特征图谱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韦锦宁 程帆 +3 位作者 王章伟 刘地发 邱小燕 杨小玲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72-74,87,共4页
目的:研究并建立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的特征图谱测定方法,更好地控制本产品的质量。方法:采用色谱柱YMC-Pack ODS-A(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18∶82,V/V)为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等度洗脱;流速1.0m L/min;检测波长2... 目的:研究并建立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的特征图谱测定方法,更好地控制本产品的质量。方法:采用色谱柱YMC-Pack ODS-A(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18∶82,V/V)为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等度洗脱;流速1.0m L/min;检测波长283nm;柱温30℃。结果:通过对11批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特征图谱研究,确定了5个共有峰,并对5个峰进行了指认,分别为新北美圣草苷、柚皮芸香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各样品特征图谱与对照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大于0.90。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耐用性良好,可用于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 特征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枳实总黄酮的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丽 陈家仪 +3 位作者 陈稚 梁巧文 曹骋 曾元儿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3-36,共4页
目的:优选枳实总黄酮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方法:选择吸附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洗脱用量为自变量,总黄酮吸附-洗脱率为因变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结果:选择AB-8型大孔树脂,最佳纯化工艺为... 目的:优选枳实总黄酮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方法:选择吸附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洗脱用量为自变量,总黄酮吸附-洗脱率为因变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结果:选择AB-8型大孔树脂,最佳纯化工艺为上样液质量浓度3.5 g·L-1,pH 6.0,上样量0.6 BV,上样速率1 BV·h-1,水洗用量1 BV,洗脱速率2 BV·h-1,吸附时间77 min,乙醇体积分数88%,洗脱剂用量2.4 BV;枳实总黄酮吸附-洗脱率达93.0%,与预测值(92.4%)偏差较小。结论: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条件稳定可行,预测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实 总黄酮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大孔吸附树脂 纯化工艺 单因素试验
原文传递
奥兰替胃康片Ⅰ期临床耐受性试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勾忠平 冯萍 +1 位作者 罗柱 邹林玲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观察奥兰替胃康片(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在健康志愿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单次给药组38名健康志愿者分为7个剂量组,分别给予奥兰替胃康片100,300,600,1 000,1 600,2 400和3 000 mg(1片,n=4;3片,n=4;6片,n=6;10片,n=6;16... 目的:观察奥兰替胃康片(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在健康志愿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单次给药组38名健康志愿者分为7个剂量组,分别给予奥兰替胃康片100,300,600,1 000,1 600,2 400和3 000 mg(1片,n=4;3片,n=4;6片,n=6;10片,n=6;16片,n=6;24片,n=6;30片,n=6)。多次给药组12名健康志愿者分为2个剂量组,分别给予奥兰替胃康片200 mg(2片,n=6)或400 mg(4片,n=6),tid,连续给药7 d。观察受试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腹部彩色B超及不良事件。结果:共32名健康志愿者完成了耐受性试验。单次、多次试验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单次给药试验和多次给药试验中,受试者均未出现有临床意义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异常。单次给药1 000mg组发生了5例不良事件,很可能与试验药物有关;1 600,2 400,3 000 mg组停止进行试验。多次给药试验中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奥兰替胃康片在100~600 mg范围内用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单次给药的最大耐受剂量为600 mg。多次给药每次200~400 mg,tid,连续7 d安全且耐受性好。推荐的II期临床试验的给药方案为每次400 mg,t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兰替胃康片 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 单次给药 多次给药 Ⅰ期临床试验 耐受性
原文传递
衢枳壳黄酮对高脂血症金黄地鼠降血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叶爱琴 蒋剑平 +3 位作者 李润 金靓燕 伍旭明 王建平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938-1946,共9页
目的研究衢枳壳黄酮(pure total flavonoids from Qu Aurantii Fructus,PTFC)对高脂血症金黄地鼠降血脂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 48只金黄地鼠随机分为6组(n=8):正常组,模型组,非诺贝特阳性对照组(100 mg·kg-1·d-1),P... 目的研究衢枳壳黄酮(pure total flavonoids from Qu Aurantii Fructus,PTFC)对高脂血症金黄地鼠降血脂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 48只金黄地鼠随机分为6组(n=8):正常组,模型组,非诺贝特阳性对照组(100 mg·kg-1·d-1),PTFC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 mg·kg-1·d-1)。高脂饮食喂养金黄地鼠6周,并于第3周起同时给予药物灌胃干预,连续干预4周。高脂饲料喂养造模6周末,处死大鼠,称量大鼠体质量及肝脏质量计算肝脏指数,生化法及ELISA法检测血清生化及炎症指标,血清及肝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HE染色检测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qRT-PCR及Westernblotting检测肝脏及脂肪组织PPAR-α、PPAR-γ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高脂血症模型组金黄地鼠相比,PTFC中、高剂量组的金黄地鼠血清TC、TG、LDL-c、IL-6、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P<0.01);PTFC高剂量组血清ALT、AST、GLU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PTFC低、中、高剂量组金黄地鼠的血清、肝脏SOD活性均显著增强,MDA含量则显著降低(P<0.01)。HE染色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金黄地鼠的肝脂肪变性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PTFC给药低、中、高剂量组金黄地鼠肝脏和脂肪中PPAR-α、PPAR-γ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 PTFC能够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改善脂质水平,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激活PPAR-α、PPAR-γ来实现对高脂血症金黄地鼠脂质代谢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衢枳壳黄酮 脂质水平 PPAR-Α PPAR-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