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藏条件下四种农药在豇豆中的消解动态 被引量:4
1
作者 韩丙军 张月 +1 位作者 林靖凌 李建国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5531-5533,共3页
研究冷藏条件下高效氯氰菊酯、苯醚甲环唑、乐果和乙酰甲胺磷4种农药在豇豆[Vigna unguiculata(Linn)Walp.]中的消解残留规律。模拟豇豆4-6℃的冷藏储运条件,分别在冷藏后0-5 d采集豇豆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4种农药的残留量。结果... 研究冷藏条件下高效氯氰菊酯、苯醚甲环唑、乐果和乙酰甲胺磷4种农药在豇豆[Vigna unguiculata(Linn)Walp.]中的消解残留规律。模拟豇豆4-6℃的冷藏储运条件,分别在冷藏后0-5 d采集豇豆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4种农药的残留量。结果表明,4种农药在冷藏条件下降解缓慢,4种农药的消解半衰期均大于10 d,其残留量在冷藏2 d时均消解20%以上,但在2 d后残留量趋于稳定。在豇豆生产中应当严格控制4种农药的施药浓度和施药次数,以保证豇豆的质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vigna unguiculata(linn)walp.] 冷藏 农药消解
下载PDF
外源水杨酸处理对采后豇豆抗冷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丁天 王清 +1 位作者 杨娜 高丽朴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05-2508,共4页
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水杨酸溶液处理对采后豇豆冷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水杨酸处理可以有效地抑制豇豆表面水浸状凹陷斑扩大,改善豇豆冷藏期间的贮藏品质,延缓豇豆豆荚中叶绿素的降解,抑制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和丙二醛含量的积... 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水杨酸溶液处理对采后豇豆冷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水杨酸处理可以有效地抑制豇豆表面水浸状凹陷斑扩大,改善豇豆冷藏期间的贮藏品质,延缓豇豆豆荚中叶绿素的降解,抑制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和丙二醛含量的积累,并使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以1.0mmol/L浓度的水杨酸溶液处理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水杨酸 冷害
下载PDF
豇豆愈伤组织诱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高 陈禅友 +2 位作者 高志鹏 宋靖仪 吴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9期2380-2382,2395,共4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生长素(NAA、2,4-D)和细胞分裂素(6-BA、KT)对豇豆[Vigna unguiculata(Linn.)Walp.]花荣下胚轴和子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叶较下胚轴更容易诱导出愈伤组织;子叶切片在MS+3.0 mg/L 2,4-D+0.5 mg/L KT中愈伤...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生长素(NAA、2,4-D)和细胞分裂素(6-BA、KT)对豇豆[Vigna unguiculata(Linn.)Walp.]花荣下胚轴和子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叶较下胚轴更容易诱导出愈伤组织;子叶切片在MS+3.0 mg/L 2,4-D+0.5 mg/L KT中愈伤诱导率最高,为95.83%,下胚轴茎段在MS+3.0 mg/L2,4-D+0.1 mg/L 6-BA中愈伤诱导率最高,为88.89%。此外,2,4-D与KT组合可诱导子叶产生胚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vigna unguiculata(linn.)walp.] 外植体 愈伤组织 诱导 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下载PDF
连作障碍对鄂豇豆5号、鄂豇豆8号特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丹 张杰 +2 位作者 李瑞琪 谭顺林 王四清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3期72-73,78,共3页
分析了连作障碍对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inn.)Walp]新品种鄂豇豆5号、鄂豇豆8号特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障碍会造成豇豆叶片小、荚轻、荚短、荚细、早衰、病虫害严重,直接导致前期产量、总产量减产明显。应避免豆科作物连作,... 分析了连作障碍对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inn.)Walp]新品种鄂豇豆5号、鄂豇豆8号特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障碍会造成豇豆叶片小、荚轻、荚短、荚细、早衰、病虫害严重,直接导致前期产量、总产量减产明显。应避免豆科作物连作,尽量实行水旱轮作或异科轮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vigna unguiculata(linn.)walp] 重茬连作 植物学性状 产量性状
下载PDF
氯化钠胁迫与种子大小及其互作对架豆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金正律 刘聪聪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9-42,共4页
以"架豆王"架豆角为试材,研究了NaCl胁迫与种子大小及其互作对架豆角种子萌发及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显著影响架豆角种子的发芽率、幼苗根长、芽长及鲜重。当NaCl浓度≤50mmol/L时发芽率的抑制程度不显著,而... 以"架豆王"架豆角为试材,研究了NaCl胁迫与种子大小及其互作对架豆角种子萌发及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显著影响架豆角种子的发芽率、幼苗根长、芽长及鲜重。当NaCl浓度≤50mmol/L时发芽率的抑制程度不显著,而当NaCl浓度>50mmol/L时,盐分对发芽率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NaCl浓度达到150mmol/L时,种子发芽完全被抑制。幼苗的根长和芽长在所有的NaCl浓度下都表现出显著的抑制,而幼苗的鲜重只是在NaCl浓度>50mmol/L时才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果。种子大小的差异对架豆角种子幼苗的根长及芽长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对发芽率和幼苗的鲜重表现出显著的作用。NaCl胁迫和种子大小的互作在发芽率、幼苗根长、芽长及鲜重4个指标中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豆角 NACL胁迫 种子大小 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不同栽培环境下豇豆体内多环芳烃源解析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4
6
作者 巫桂芬 龙明华 +2 位作者 乔双雨 赵体跃 张会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51-2659,共9页
为了探讨不同污染特征环境下栽培的蔬菜体内多环芳烃(PAHs)来源及风险,以豇豆[Vigna unguiculata(Linn.)Walp]为材料,检测大棚(试验基地PAHs污染残留区)和大田(距离机动车通道100 m内)栽培的豇豆体内PAHs含量,采用同分异构体比值法分析... 为了探讨不同污染特征环境下栽培的蔬菜体内多环芳烃(PAHs)来源及风险,以豇豆[Vigna unguiculata(Linn.)Walp]为材料,检测大棚(试验基地PAHs污染残留区)和大田(距离机动车通道100 m内)栽培的豇豆体内PAHs含量,采用同分异构体比值法分析了其体内PAHs来源,并用生态效应低中值法和苯并(a)芘毒性等效当量法评估了豇豆体内PAHs污染的生态风险,以人群日均暴露量估算了其潜在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在16种优控的PAHs中,大棚豇豆体内含有13种,大田豇豆体内含有6种;大棚豇豆体内的PAHs总含量为253.94μg·kg-1,以2~4环为主,其中3环占总含量的64.47%。大田豇豆体内PAHs总含量为80.60μg·kg-1,芴和菲占总含量的69.69%。大棚和大田豇豆体内的二苯并(a,h)蒽毒性当量分别为43.32μg·kg-1和10.85μg·kg-1,其对总的毒性当量贡献率分别为89.38%和88.57%;大棚和大田豇豆的人群健康风险系数分别为2.07×10-6和6.5×10-7。研究表明:大棚豇豆体内PAHs主要源于人为处理残留的PAHs;大田豇豆体内PAHs主要来源于汽油和生物质燃烧污染。大棚豇豆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大田豇豆尚不存在PAHs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但需重视苯并(k)荧蒽、二苯并(a,h)蒽和茚并(1,2,3-c,d)芘等物质的富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多环芳烃 含量 源解析 风险评估
下载PDF
紫红豇豆色素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隋华嵩 朱骞 +2 位作者 马海悦 杨燕 侯英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3年第5期38-43,共6页
以紫红豇豆为原料,研究了豆荚与种子中紫红色素理化性质以及防腐剂、pH值、光照、温度、还原剂、氧化剂和7种常见金属离子对其稳定性的影响,旨在为紫红豇豆色素的提取加工及工业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豆荚与种子的紫红色素在紫外... 以紫红豇豆为原料,研究了豆荚与种子中紫红色素理化性质以及防腐剂、pH值、光照、温度、还原剂、氧化剂和7种常见金属离子对其稳定性的影响,旨在为紫红豇豆色素的提取加工及工业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豆荚与种子的紫红色素在紫外区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270nm和207nm,在可见区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542nm和481nm,紫红色素水溶性好,颜色随pH值变化而变化(pH<3时颜色鲜红;pH>7时,颜色由紫色转为绿色)。酸性条件(pH<)下该色素对光、低温有很好的稳定性,耐氧化性与耐还原性较强。Ca2+、Na+、Mg2+、K+、Zn2+等离子对紫红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大,Cu2+、Fe3+离子使色素稳定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红豇豆 紫红色素 稳定性
下载PDF
豇豆轮纹病病原菌鉴定及ITS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肖敏 严婉荣 +4 位作者 曾向萍 罗激光 王会芳 何舒 赵志祥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38-1044,共7页
为了解豇豆轮纹病病原,本研究采用形态观察、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的方法,对采自海口、澄迈、定安、文昌、万宁、陵水、三亚、乐东、东方、五指山等10个市县的豇豆轮纹病病样,进行了病原鉴定和ITS分析。结果表明:病原分离物具有多主... 为了解豇豆轮纹病病原,本研究采用形态观察、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的方法,对采自海口、澄迈、定安、文昌、万宁、陵水、三亚、乐东、东方、五指山等10个市县的豇豆轮纹病病样,进行了病原鉴定和ITS分析。结果表明:病原分离物具有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的形态特征。其分生孢子梗褐色,数根丛生或单生,不分枝,直立或弯曲;分生孢子顶生,单生,倒棍棒形、圆柱形,正直或弯曲,褐色、淡橄榄色,具多个隔膜,顶部稍钝,基部有明显的脐。进一步序列分析发现其与NCBI数据库中多主棒孢霉(C.cassiicola)的多条ITS序列相似性达99%以上;系统进化树上,全部分离物聚在一个进化分支上,遗传距离近,差异极小;与对照豇豆炭疽病菌在不同的进化分支上,遗传距离远。综合形态学和ITS分析,将豇豆轮纹病病原鉴定为多主棒孢霉(C.cassiicola)。研究结果为明确豇豆轮纹病病原遗传多样性、成灾机理和防治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轮纹病 病原鉴定 ITS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