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方方言中的“着上[t■α■]”
1
作者 赵日新 张丽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6,共9页
表示“添加/放(入)”义的常用动词在一些官话方言中读[t■α■]一类的音,部分方言中“[t■α■]”还有工具格介词、处置式标记的用法,相当于“凭借/用”“把”“让/叫/使”等。关于“[t■α■]”的本字和演变问题,学界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表示“添加/放(入)”义的常用动词在一些官话方言中读[t■α■]一类的音,部分方言中“[t■α■]”还有工具格介词、处置式标记的用法,相当于“凭借/用”“把”“让/叫/使”等。关于“[t■α■]”的本字和演变问题,学界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本文主要结合方言和文献语料,对“[t■α■]”的语音、语义(功能)等进行描写,分析以往学者认定的本字“掌、长、着”等的音义和功能,在此基础上论证“[t■α■]”更可能是“着上”的合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方言 □[t■α■] 添加/放(入) 工具格介词 合音
下载PDF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帕金森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玉娟 王丹巧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27-730,共4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多因素引发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表现为黑质纹状体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病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帕金森病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线粒体蛋白parkin,PTEN诱导的激酶1和DJ-1通路的变化以及α突触核蛋... 帕金森病是一种多因素引发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表现为黑质纹状体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病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帕金森病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线粒体蛋白parkin,PTEN诱导的激酶1和DJ-1通路的变化以及α突触核蛋白的过表达均是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寻找能够改善线粒体功能从而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有些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线粒体 PARKIN PTEN诱导的激酶1 DJ-1 Α突触核蛋白
下载PDF
帕金森病相关基因α-突触核蛋白和PINK1对Nurr1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鲁玲玲 施予晴 +3 位作者 魏雨菲 贾焕珍 乔芳伟 杨慧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95-901,共7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相关基因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和PTEN诱导的蛋白激酶1(PTEN 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对转录因子Nurr1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的...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相关基因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和PTEN诱导的蛋白激酶1(PTEN 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对转录因子Nurr1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的方法检测α-syn与Nurr1的相互作用。同时,在PINK1基因敲减的细胞模型中,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PINK1对Nurr1转录激活活性的调节作用。结果 FRET检测显示,CFP-α-syn与YFP-Nurr1之间发生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现象。其FRET效率大约为20.52%。提示α-syn与Nurr1之间可能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对于PINK1基因敲减的细胞进行研究发现,在PINK1被抑制表达24 h或48 h后,Nurr1的活性显著下调。结论以往研究提示α-syn可能是Nurr1的抑制因子。研究显示α-syn可能与Nurr1直接结合而抑制其活性。而PINK1对Nurr1可能存在一个正性调节作用。因此,二者对Nurr1的调节可能存在一个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Α-突触核蛋白 PTEN诱导的蛋白激酶1 核受体相关因子1 转录调控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胎儿脏器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淑华 高坚欣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6年第4期620-622,共3页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对胎儿重要脏器组织的损伤情况。方法按胎儿体重分为三组:Ⅰ组小于100g(孕周10~16周),Ⅱ组为100~600g(16~22周),Ⅲ组为大于600g(22~28周)。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使用米非司酮药物中孕引产后胎儿肝、肾、...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对胎儿重要脏器组织的损伤情况。方法按胎儿体重分为三组:Ⅰ组小于100g(孕周10~16周),Ⅱ组为100~600g(16~22周),Ⅲ组为大于600g(22~28周)。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使用米非司酮药物中孕引产后胎儿肝、肾、脑组织中的pur-α及热休克蛋白(HSP70)的表达。结果pur-α在胎儿肝、肾、脑组织中均有较强阳性表达,实验Ⅱ组表达最强,Ⅰ组次之,Ⅲ组最弱;HSP70在胎儿肝、肾、脑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Ⅰ组表达最强,Ⅱ组次之,Ⅲ组最弱,脑组织表达相对较弱。结论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可造成胎儿肝、肾、脑组织的损伤,孕16—22周应用该药对胎儿造成的损伤最为严重;随着胎龄的增大药物对胎儿各器官的损伤有逐渐减弱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热休克蛋白质70 put-α 胚胎和胎儿发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