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白粉病菌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基线建立
1
作者 杜笑笑 张欣颖 +7 位作者 丁成 张美惠 王奥霖 袁军海 瓮巧云 范洁茹 刘伟 周益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7-290,365,共5页
氟唑菌酰羟胺是一种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DHI)类杀菌剂,2019年在我国登记在小麦上防治赤霉病,为明确其对小麦白粉病的潜在防治效果,以及为监测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对其是否产生抗药性,本文采用离体... 氟唑菌酰羟胺是一种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DHI)类杀菌剂,2019年在我国登记在小麦上防治赤霉病,为明确其对小麦白粉病的潜在防治效果,以及为监测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对其是否产生抗药性,本文采用离体叶段法测定了2000年前和2019年采自我国河南、山东等9省市的110株小麦白粉病菌菌株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采自2019年的88株菌株,其EC_(50)范围为0.0102~0.7668μg/mL,平均EC_(50)为(0.2243±0.1796)μg/mL;采自2000年前的22株菌株,其EC_(50)范围为0.0521~0.8824μg/mL,平均EC_(50)为(0.3563±0.2796)μg/mL;两组菌株群体间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氟唑菌酰羟胺对110株菌株的EC_(50)范围为0.0102~0.8824μg/mL,平均EC_(50)为(0.2507±0.2103)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单峰曲线,可作为小麦白粉病菌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基线。本研究结果可为氟唑菌酰羟胺防治小麦白粉病以及未来监测该病原菌对药剂的抗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唑菌酰羟胺 小麦白粉病菌 敏感基线
下载PDF
氟唑菌酰羟胺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效及对烟叶和土壤的安全性
2
作者 刘勇 秦言敏 +6 位作者 熊书斌 黄长权 冯佳 李义强 王杰 张超群 黄斌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2,共9页
为明确烟草赤星病菌对新型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水平以及该药在烟叶和土壤中的安全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烟草赤星病菌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并在云南、四川、贵州、福建、重庆等省市开展了田间防效试验,分... 为明确烟草赤星病菌对新型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水平以及该药在烟叶和土壤中的安全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烟草赤星病菌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并在云南、四川、贵州、福建、重庆等省市开展了田间防效试验,分析了其在烟叶上的残留降解,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了其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共发生网络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草赤星病菌在不同发育阶段对氟唑菌酰羟胺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菌丝生长阶段最为敏感,对169株病株的EC50值为0.0064~0.1832 mg/L。氟唑菌酰羟胺2次施药对烟草赤星病的田间防效达到69.42%~88.09%,并增加了烟叶产量。另外,氟唑菌酰羟胺在鲜烟叶和干烟叶的降解半衰期范围为3.2~8.8 d。氟唑菌酰羟胺使用后土壤中链霉菌属、假单胞菌属、木霉菌属、拟青霉属等有益菌显著富集,且细菌和真菌共发生网络的复杂度增加。因此,氟唑菌酰羟胺可用于烟草赤星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唑菌酰羟胺 烟草赤星病 敏感基线 安全性评价 微生物共发生网络
下载PDF
氟唑菌酰羟胺在番茄中的消解及短期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富芸 刘凤娇 +2 位作者 马成 朱宇珂 李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0-936,共7页
为探究氟唑菌酰羟胺在番茄上的残留风险及使用安全性,本研究建立了番茄中氟唑菌酰羟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残留分析方法,比较在不同种植模式下的消解和残留,结合膳食消费数据进行了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氟唑菌酰... 为探究氟唑菌酰羟胺在番茄上的残留风险及使用安全性,本研究建立了番茄中氟唑菌酰羟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残留分析方法,比较在不同种植模式下的消解和残留,结合膳食消费数据进行了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在0.010~2.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在0.010、0.10、0.50和1.0 mg/kg 4个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在92%~10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9%~8.1%范围内;定量限为0.010 mg/kg。氟唑菌酰羟胺在北京、海南、山东3地番茄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11.4、11.4和7.1 d。采收间隔期为5 d时,在番茄上的残留量低于美国、日本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等国家或组织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对我国1~6岁儿童及一般人群的短期膳食暴露风险分别在1.8%~2.8%和0.6%~1.0%之间,均小于100%,表明不会对不同人群产生不可接受的短期风险。研究结果可为氟唑菌酰羟胺在番茄上的安全使用以及制定相关MRL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唑菌酰羟胺 番茄 消解 膳食风险评估
下载PDF
GC-MS/MS测定烟草上氟唑菌酰羟胺残留
4
作者 潘苗 于卫松 +2 位作者 鲁世军 曹建敏 孙惠青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58,共6页
为填补行业领域空白,本研究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烟草上氟唑菌酰羟胺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并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氟唑菌酰羟胺在烟草上的消解动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001~0.5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进样浓度和响... 为填补行业领域空白,本研究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烟草上氟唑菌酰羟胺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并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氟唑菌酰羟胺在烟草上的消解动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001~0.5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进样浓度和响应峰面积之间的线性良好,决定系数R^(2)=0.9995;测定RSD为4.57%,测定定量限0.012mg/kg。在0.012、0.12和0.5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在92.6%~101.7%之间,RSD在2.6%~4.5%范围内。氟唑菌酰羟胺在四川、山东两地烟草上的消解趋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取样间隔5 d和35 d时烟草上氟唑菌酰羟胺的消解率分别超过50%和90%,理论半衰期在5.73~9.12 d之间。国内和CORESTA暂未制定氟唑菌酰羟胺在烟草上的MRL和检测方法标准,研究结果可为其限量标准、检测标准的制定提供数据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GC-MS/MS 氟唑菌酰羟胺 残留
下载PDF
樱桃黑斑病菌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
5
作者 轷思玲 李阿根 +1 位作者 杨晓琦 张传清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4-369,共6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樱桃黑斑病菌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群体(n=103)对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评价了该药剂对A.alternata菌株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及其对樱桃黑斑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樱桃黑斑病菌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群体(n=103)对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评价了该药剂对A.alternata菌株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及其对樱桃黑斑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对103株A.alternata菌株群体的EC_(50)值在0.027~1.175μg/mL之间,平均EC_(50)值为(0.236±0.101)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现单峰曲线,该平均EC_(50)值可作为樱桃A.alternata菌株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基线;进一步分析发现,琥珀酸脱氢酶中的铁硫蛋白(SDHB)和两个嵌膜蛋白(SDHC和SDHD)亚基未发现与敏感性差异有关的氨基酸突变。氟唑菌酰羟胺对樱桃A.alternata的孢子萌发也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并且对樱桃黑斑病的保护作用防治效果强于治疗作用防治效果。这些结果可为氟唑菌酰羟胺在樱桃黑斑病及其他病害管理上的推广和科学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黑斑病 交链格孢 氟唑菌酰羟胺 敏感性基线 SDH基因突变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禾谷镰孢菌对氟唑菌酰羟胺敏感性基线的建立及药剂田间防效 被引量:21
6
作者 向礼波 杨立军 +6 位作者 薛敏峰 张学江 曾凡松 史文琦 宋远胜 龚双军 喻大昭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5-451,共7页
为明确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新型吡啶酰胺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在中国小麦赤霉病防治中的应用潜力,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氟唑菌酰羟胺对湖北省6个地区106株禾谷镰孢菌的室内毒力、田间防效及其与多菌灵和氰烯菌酯的... 为明确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新型吡啶酰胺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在中国小麦赤霉病防治中的应用潜力,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氟唑菌酰羟胺对湖北省6个地区106株禾谷镰孢菌的室内毒力、田间防效及其与多菌灵和氰烯菌酯的交互抗性。结果显示:氟唑菌酰羟胺对106株禾谷镰孢菌菌丝生长的EC_(50)值为(0.018 0±0.209 0)mg/L,平均值为(0.072 8±0.025 9)mg/L;对分生孢子萌发的EC_(50)值为(0.052 7±0.473 2)mg/L,平均值为(0.176 0±0.059 6)mg/mL;且其EC_(50)值频率分布均呈单峰曲线,因此可分别将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平均EC_(50)值作为禾谷镰孢菌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基线。初步的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抗多菌灵或氰烯菌酯的菌株对氟唑菌酰羟胺均未表现出抗性。田间试验显示,氟唑菌酰羟胺有效剂量200 g/hm^2处理的防效(超过90.0%)显著高于对照药剂氰烯菌酯600 g/hm^2的防效(78.0%),与空白对照相比增产效果在127%~135%之间。经氟唑菌酰羟胺处理后,小麦籽粒中由禾谷镰孢菌产生的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含量比空白对照降低了55.09%。研究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对禾谷镰孢菌呈现出较高的室内活性且田间防效优越,同时还能降低小麦籽粒中DON毒素的含量及提高小麦产量,因此可作为生产中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替代或后备药剂,同时也可考虑用作为禾谷镰孢菌对多菌灵抗性治理的替代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菌 氟唑菌酰羟胺 敏感性 防治效果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小麦赤霉病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下载PDF
氟唑菌酰羟胺和苯醚甲环唑在香蕉上的残留分析及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9
7
作者 赵方方 张月 +1 位作者 乐渊 韩丙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48-1454,共7页
建立了氟唑菌酰羟胺和苯醚甲环唑在香蕉全果和果肉中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在云南进行了规范残留试验,研究了氟唑菌酰羟胺和苯醚甲环唑在香蕉上的残留消解行为并进行了长期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0.01~1 mg/kg添加... 建立了氟唑菌酰羟胺和苯醚甲环唑在香蕉全果和果肉中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在云南进行了规范残留试验,研究了氟唑菌酰羟胺和苯醚甲环唑在香蕉上的残留消解行为并进行了长期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0.01~1 mg/kg添加范围内,氟唑菌酰羟胺和苯醚甲环唑在香蕉全果和果肉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5%~115%和78%~10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5.0%和1.0%~5.3%,方法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1 mg/kg。氟唑菌酰羟胺和苯醚甲环唑在云南香蕉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6.9、20.4 d。施药后21、28、35 d收获的香蕉中,氟唑菌酰羟胺残留量均低于0.01 mg/kg,苯醚甲环唑在香蕉中的最高残留量为0.048 mg/kg。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香蕉中氟唑菌酰羟胺和苯醚甲环唑残留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较低,处于安全水平。该方法准确度高,灵敏度高,线性良好;残留消解试验及膳食风险评估为氟唑菌酰羟胺和苯醚甲环唑在香蕉上的合理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唑菌酰羟胺 苯醚甲环唑 香蕉 残留 膳食风险评估
下载PDF
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侯毅平 曲香蒲 +5 位作者 蔡小威 武洛宇 陈长军 王建新 田宝华 周明国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83-491,共9页
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是引起水稻恶苗病的主要致病菌,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是一种新型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对藤仓镰孢菌的生物活性及其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尚不明确。本研究从江苏和... 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是引起水稻恶苗病的主要致病菌,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是一种新型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对藤仓镰孢菌的生物活性及其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尚不明确。本研究从江苏和浙江两省不同地区分离鉴定出100株藤仓镰孢菌,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建立了藤仓镰孢菌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基线,测定了该药剂对藤仓镰孢菌的生理影响及其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对100株藤仓镰孢菌菌丝生长的EC_(50)值的范围为0.0125~0.1118μg/mL,平均值为0.0503(±0.0029)μg/mL;对100株藤仓镰孢菌孢子萌发的EC_(50)值的范围在0.0001~0.0245μg/mL之间,平均值为0.0038(±0.0005)μg/mL。用0.05μg/mL(EC_(50)值)或1.3μg/mL(EC_(90)值)的氟唑菌酰羟胺处理藤仓镰孢菌菌丝体后,菌丝体顶端分支增多、产孢量下降、细胞膜和细胞器(如线粒体)受损、细胞内含物渗漏增加,胞外多糖产量无变化,而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按有效成分10、15和20 g的剂量拌种处理100 kg水稻种子,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77%、98.60%和100%。研究结果说明,氟唑菌酰羟胺对藤仓镰孢菌高活性,对水稻恶苗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唑菌酰羟胺 水稻恶苗病 藤仓镰孢菌 敏感性基线 防治效果
下载PDF
UPLC-MS/MS法检测麦穗中氟唑菌酰羟胺的残留和消解动态 被引量:4
9
作者 吴琴燕 陈宏州 +3 位作者 李冬冬 张文文 杨红福 庄义庆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4-168,共5页
建立了小麦扬花期和收获期麦穗中氟唑菌酰羟胺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方法,明确了氟唑菌酰羟胺在小麦麦穗中的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当乙腈浓度为60%,液固比为20 mL/g,超声破碎时间为15 min,扬花期... 建立了小麦扬花期和收获期麦穗中氟唑菌酰羟胺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方法,明确了氟唑菌酰羟胺在小麦麦穗中的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当乙腈浓度为60%,液固比为20 mL/g,超声破碎时间为15 min,扬花期和收获期样品中氟唑菌酰羟胺提取量均达到较高水平,分别为3.34μg/g和1.12μg/g;利用空白加标试验,扬花期和收获期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0.3%~115.8%,方法的检出限为0.03 ng/mL,定量限为0.15 ng/mL。氟唑菌酰羟胺在麦穗上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3.2~4.4 d。收获后麦粒中氟唑菌酰羟胺残留量为0.12μg/g,低于美国规定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0.3μg/g)。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用于小麦病害防治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唑菌酰羟胺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麦穗 消解
下载PDF
氟唑菌酰羟胺和戊唑醇对假禾谷镰刀菌联合毒力测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窦君霞 耿忠义 +1 位作者 赵京岚 孙国波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3期136-139,共4页
为探明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对假禾谷镰刀菌联合毒力作用,进行高效药剂筛选,为设计药剂防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泰安及周边地区病样上分离到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qum)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 为探明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对假禾谷镰刀菌联合毒力作用,进行高效药剂筛选,为设计药剂防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泰安及周边地区病样上分离到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qum)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2种杀菌剂对假禾谷镰刀菌的室内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对假禾谷镰刀菌的EC50分别为0.107、0.906 mg/L,说明氟唑菌酰羟胺对假禾谷镰刀菌的室内生物活性明显优于戊唑醇。在氟唑菌酰羟胺与戊唑醇的5个不同配比中,1:1配比的EC50最小,为0.157 mg/L;1:8配比的EC50最大,为0.303 mg/L。氟唑菌酰羟胺与戊唑醇的5个不同配比中的SR分别为1.22、1.54、1.85、1.98、1.63,其中,1:2、1:4、1:6、1:8混配组合的SR均大于1.5,表明上述4种混配组合对假禾谷镰刀菌均表现为增效作用,且1:6的增效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唑菌酰羟胺 戊唑醇 假禾谷镰孢菌 联合毒力测定 小麦茎基腐病
下载PDF
新型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1
作者 邓红霞 钱跃言 《浙江化工》 CAS 2017年第11期31-33,共3页
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是由先正达公司研发的作用于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I)的新型吡啶酰胺类杀菌剂,本文对该杀菌剂的理化特性、合成、应用、登记等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该品种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琥珀酸脱氢酶 氟唑菌酰羟胺 合成 应用 登记
下载PDF
氟唑菌酰羟胺不同施药时间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及DON毒素控制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缪康 吴佳文 +3 位作者 王晓芸 吴琴燕 周华飞 杨红福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71-74,共4页
为明确新型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对小麦赤霉病防治适期、防治效果及对籽粒中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的控制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氟唑菌酰羟胺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不同处理小麦籽粒中DON毒素的含... 为明确新型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对小麦赤霉病防治适期、防治效果及对籽粒中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的控制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氟唑菌酰羟胺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不同处理小麦籽粒中DON毒素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喷雾1次,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最佳施药时间是小麦扬花30%~50%时,此时施药对小麦籽粒中DON毒素控制效果达97.48%。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理想药剂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唑菌酰羟胺 施药时间 赤霉病 DON毒素 防效
下载PDF
分散固相萃取-分散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西瓜中氟唑菌酰羟胺残留 被引量:12
13
作者 智沈伟 李兴海 +2 位作者 赵尔成 贾春虹 朱晓丹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65-1268,共4页
采用分散固相萃取和分散液液微萃取联用的方法,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检测西瓜中氟唑菌酰羟胺残留的分析方法。使用乙腈和水混合溶液作为萃取溶剂,经N-丙基-乙二胺硅烷(PSA)固相萃取吸附剂净化提取液,分散液液微萃取将目标物富集到1,1,... 采用分散固相萃取和分散液液微萃取联用的方法,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检测西瓜中氟唑菌酰羟胺残留的分析方法。使用乙腈和水混合溶液作为萃取溶剂,经N-丙基-乙二胺硅烷(PSA)固相萃取吸附剂净化提取液,分散液液微萃取将目标物富集到1,1,2,2-四氯乙烷溶剂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考察了萃取溶剂的种类与体积、分散剂体积及盐浓度等因素对分散液液微萃取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析物的质量浓度在0.01~5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9,定量下限(S/N=10)为0.01 mg/kg。加标水平为0.01、0.1、1 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89.2%~94.5%,相对标准偏差(n=5)为3.0%~8.7%。该方法简单、高效、灵敏度高,适用于西瓜中氟唑菌酰羟胺的残留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唑菌酰羟胺 分散固相萃取 分散液液微萃取 西瓜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氟唑菌酰羟胺对水稻纹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防效 被引量:6
14
作者 卞传飞 宁旭 +3 位作者 崔宗胤 陈嗣龙 刘志华 李保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15-1021,共7页
【目的】近年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成为中国水稻产区危害最重的真菌病害之一,不仅给水稻产量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降低了水稻的品质。为提高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降低水稻纹枯病对常用药剂的抗药性,开发与使用... 【目的】近年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成为中国水稻产区危害最重的真菌病害之一,不仅给水稻产量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降低了水稻的品质。为提高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降低水稻纹枯病对常用药剂的抗药性,开发与使用新型药剂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氟唑菌酰羟胺是一种新型广谱性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干扰呼吸链复合体Ⅱ,来阻碍能量的合成,从而抑制病菌的生长。为明确氟唑菌酰羟胺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效果,评价其对水稻生产的安全性,为防治水稻纹枯病菌提供轮换药剂。【方法】在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氟唑菌酰羟胺进行了毒力测定,并于2019年和2020年在江西省宜春市泗溪镇曾家村对其进行了为期2年的田间防效试验,且在收获后分别进行了水稻产量性状分析。【结果】室内毒力:氟唑菌酰羟胺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0.9237X+5.3407,r=0.9847,EC_(50)和EC_(95)值分别为0.4277 mg/L和25.8321 mg/L,与戊唑醇相近且优于咪鲜胺及多菌灵。田间药效:2019年晚稻氟唑菌酰羟胺施用量为160~200 g/hm^(2)时7 d、14 d的防效分别为62.7%~69.5%和79%~82%;2020年早稻氟唑菌酰羟胺施用量为160~200 g/hm^(2)时7 d、14 d的防效分别为50.7%~51.4%和72.6%~74.6%;均优于当季戊唑醇推荐用量为80 g/hm^(2)时的防效。与空白处理小区相比,单季最高增产可达98.17%。【结论】氟唑菌酰羟胺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施用量为160~200 g/hm^(2)时效果最好。对水稻生长安全,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提升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唑菌酰羟胺 水稻纹枯病 室内毒力测定 田间防效 产量
下载PDF
番茄叶霉病菌对氟唑菌酰羟胺敏感基线的建立及氟唑菌酰羟胺田间防病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秀环 禾丽菲 +3 位作者 李北兴 姜林 刘峰 慕卫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6-72,共7页
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是一种新型SDHI类杀菌剂,目前在中国仅登记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和油菜菌核病,为明确其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潜力,测定了番茄叶霉病菌Passalora fulva不同发育阶段以及山东省不同地区采集的菌株对氟唑菌酰羟胺... 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是一种新型SDHI类杀菌剂,目前在中国仅登记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和油菜菌核病,为明确其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潜力,测定了番茄叶霉病菌Passalora fulva不同发育阶段以及山东省不同地区采集的菌株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并验证了其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对番茄叶霉病菌不同发育阶段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对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抑制作用较强,在0.10μg/mL剂量下抑制率均达50%以上。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得从山东省8个地区采集分离的103个菌株的EC50值在0.04~1.74μg/mL之间,平均值为(0.67±0.41)μg/mL,其敏感性频率分布呈单峰曲线,可将该平均EC50值作为番茄叶霉病菌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基线。两年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SC)以有效成分200 g/hm^(2)剂量连续施药两次,距末次施药后7 d对番茄叶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均达8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thiophanate-methyl)有效成分540 g/hm^(2)和氟吡菌酰胺(fluopyram)有效成分150 g/hm^(2)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氟唑菌酰羟胺在防治番茄叶霉病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叶霉病菌 氟唑菌酰羟胺 杀菌活性 敏感基线 田间防效
下载PDF
灰葡萄孢对氟唑菌酰羟胺不同敏感型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16
作者 杨可心 毕秋艳 +4 位作者 吴杰 路粉 王文桥 韩秀英 赵建江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3-751,共9页
为明确灰葡萄孢对氟唑菌酰羟胺不同敏感型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差异,将9个不同敏感型菌株在无药PDA平板上继代培养10代后,测定其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在PDA平板和离体叶片上测定了其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 为明确灰葡萄孢对氟唑菌酰羟胺不同敏感型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差异,将9个不同敏感型菌株在无药PDA平板上继代培养10代后,测定其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在PDA平板和离体叶片上测定了其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和致病性,以及其对温度、pH值和葡萄糖的敏感性,并对其编码琥珀酸脱氢酶的SdhA、SdhB、SdhC和SdhD 4个亚基基因进行了克隆与测序。结果显示:从田间获得的2个低抗菌株、2个中抗菌株和2个高抗菌株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变异指数在0.60~1.15之间,而通过室内药剂驯化获得的高抗菌株BLH5F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变异指数为0.23;除低抗菌株WP8的菌丝生长速率显著低于2个敏感菌株,以及中抗菌株WP6和高抗菌株WPE9的产孢量显著低于2个敏感菌株外,其余各抗性菌株在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和致病性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整体而言,7个抗性菌株在对温度、pH值和葡萄糖的敏感性方面与敏感菌株无显著差异。基因克隆及测序结果表明,室内药剂驯化获得的高抗菌株BLH5F SdhB基因的272位由组氨酸变为了精氨酸(H272R),田间获得的低抗、中抗和高抗各2个菌株均为SdhB基因的225位由脯氨酸变为了亮氨酸(P225L)。综合分析表明,灰葡萄孢对氟唑菌酰羟胺不同敏感型菌株具有相似的适合度。因此,推测在药剂的选择压下,抗氟唑菌酰羟胺的灰葡萄孢菌株在田间容易形成优势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葡萄孢 氟唑菌酰羟胺 抗性菌株 敏感性 生物学特性 SdhB基因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董吉卫 黄敏 宋浩 《现代农药》 CAS 2022年第1期23-29,共7页
小麦赤霉病是造成小麦减产、品质下降且极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现有药剂,如三唑类、苯并咪唑类、丙烯酸酯类等,并对戊唑醇、氰烯菌酯、多菌灵等常用品种的防效、抗性、对DON毒素防效等以及文献报道的部... 小麦赤霉病是造成小麦减产、品质下降且极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现有药剂,如三唑类、苯并咪唑类、丙烯酸酯类等,并对戊唑醇、氰烯菌酯、多菌灵等常用品种的防效、抗性、对DON毒素防效等以及文献报道的部分活性化合物结构进行综述,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工作和新农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麦赤霉病 DON毒素 药剂防治 作用机理 氟唑菌酰羟胺
下载PDF
氟环唑与氟唑菌酰羟胺及其复配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子峰 徐阿妹 +4 位作者 迟元凯 曹舜 何艳秋 戚仁德 赵伟 《现代农药》 CAS 2022年第6期58-61,共4页
为了降低小麦赤霉病菌潜在抗药性的产生,筛选出高效防治药剂,本研究测定氟环唑和氟唑菌酰羟胺及其5种不同配比混剂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增效组合筛选及田间防效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氟环唑、氟唑菌酰羟胺的EC_(50)分别为0.8702、0.2895 mg... 为了降低小麦赤霉病菌潜在抗药性的产生,筛选出高效防治药剂,本研究测定氟环唑和氟唑菌酰羟胺及其5种不同配比混剂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增效组合筛选及田间防效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氟环唑、氟唑菌酰羟胺的EC_(50)分别为0.8702、0.2895 mg/L;氟环唑和氟唑菌酰羟胺按照1∶1质量比混配后的EC_(50)为0.2706 mg/L,协同增效系数为1.6056,具有增效作用。其按质量比1∶1复配后的组合物防效显著优于其单剂的防效及市场上其他单剂防效,最高可达9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环唑 氟唑菌酰羟胺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刀菌 毒力 防效
下载PDF
3种杀菌剂对小麦产量、品质与食用安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聂登 费杏兴 +1 位作者 赵欣欣 殷月 《粮食储藏》 2021年第5期28-32,共5页
研究喷洒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和苯醚甲环唑3种杀菌剂对小麦产量、品质与食用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未喷洒杀菌剂的对照组,在产量方面:喷洒以上3种杀菌剂后的小麦在千粒重和出粉率上都呈现极显著差异,表现为明显的增大,千粒重增加... 研究喷洒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和苯醚甲环唑3种杀菌剂对小麦产量、品质与食用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未喷洒杀菌剂的对照组,在产量方面:喷洒以上3种杀菌剂后的小麦在千粒重和出粉率上都呈现极显著差异,表现为明显的增大,千粒重增加了11.2%,出粉率增加了3.4%;在品质方面:喷洒以上3种杀菌剂后的小麦在赤霉病粒、降落数值和粉质质量指数上都呈现极显著差异,表现为明显的降低,赤霉病粒减少了0.6%,降落数值降低了10.7%,粉质质量指数降低了10.5%,而在容重、湿面筋含量、小麦粉吸水量、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上没有显著差异;在食用安全方面:喷洒以上3种杀菌剂后的小麦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农药残留上均为未检出,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上也均符合食用安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唑菌酰羟胺 丙环唑 苯醚甲环唑 小麦 产量 品质 食用安全
下载PDF
不同组合用药处理对小麦赤霉病及DON毒素影响
20
作者 董红刚 王晓芸 +2 位作者 史晓莉 陆彦 吴佳文 《世界农药》 CAS 2021年第9期43-48,共6页
通过不同杀菌剂组合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小麦产量及DON毒素控制效果的试验研究,明确不同杀菌剂组合在小麦赤霉病与毒素控制中的价值。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初期使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 60 mL+25%丙环唑SC 40 mL,8 d后又使用200 g/... 通过不同杀菌剂组合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小麦产量及DON毒素控制效果的试验研究,明确不同杀菌剂组合在小麦赤霉病与毒素控制中的价值。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初期使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 60 mL+25%丙环唑SC 40 mL,8 d后又使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 60 mL+25%丙环唑SC 40 mL的处理和扬花初期使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 mL+25%丙环唑SC 32.5 mL,8 d后再使用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 50 mL的处理对小麦赤霉病及DON毒素的总体控制效果良好,2个处理对赤霉病的防效分别为94.59%、93.76%,对DON毒素的控制效果分别为91.76%、94.41%.,并对小麦都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小麦容重增幅达4.57%、3.74%,千粒重增幅为18.41%、16.14%,单位面积产量增幅为38.61%、33.09%。综合抗药性治理和科学用药等因素分析,在小麦抽穗扬花初期先使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 mL+25%丙环唑SC 32.5 mL,8 d后再使用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 50 mL配方是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降低DON毒素的良好用药方式,保障小麦产量和质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氟唑菌酰羟胺 DON毒素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