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例t(11;19)(q23;p13)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陈英毅 赵宇 +2 位作者 柏岸波 胡杰英 高绍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2期4355-4358,共4页
目的:分析7例伴t(11;19)(q23;p13)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纳入2018年03月至2022年06月我院收治的7例伴t(11;19)(q23;p13)染色体异常的AML患者,回顾性分析一般临床资料、染色体核型、融... 目的:分析7例伴t(11;19)(q23;p13)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纳入2018年03月至2022年06月我院收治的7例伴t(11;19)(q23;p13)染色体异常的AML患者,回顾性分析一般临床资料、染色体核型、融合基因、细胞免疫分型、治疗方案及疗效,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7例AML患者的FAB分型为4例AML-M4、3例AML-M5,初诊时均伴KMT2A-ELL融合基因阳性;免疫分型为7例患者均表达HLA-DR、CD13、CD33、CD38,其中6例表达CD117,符合髓系抗原特征;7例患者均进行化疗,其中6例化疗后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截至2023年12月21日随访结束,7例患者中5例死亡,仅2例存活,中位总生存期为9(3~69)个月。结论:t(11;19)(q23;p13)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少见的染色体易位,多发生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t(11 19)(q23 p13) KMT2A-ELL
下载PDF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关系
2
作者 李娜 高婷 张莎 《安徽医学》 2024年第7期894-897,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临汾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资料,对其进行动静脉内瘘评价,其... 目的探究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临汾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资料,对其进行动静脉内瘘评价,其中54例血栓形成(血栓组),112例未形成血栓(非血栓组)。检测两组血清中FGF23、CTRP9的表达水平,分析血清FGF23、CTRP9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以及影响因素,决策曲线分析法(DCA)分析血清FGF23、CTRP9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临床实用性。结果与非血栓组相比,血栓组D-二聚体、血磷、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升高(P<0.05)。与非血栓组比,血栓组血清中FGF23水平升高,CTRP9水平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GF23(OR=3.418,95%CI:1.110~10.529,P=0.032)、CTRP9(OR=0.245,95%CI:0.085~0.709,P=0.009)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GF23、CTRP9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诊断的截断值分别为5.819 ng/mL和17.606 ng/mL,灵敏度分别为88.90%和83.30%,特异度分别为82.10%和84.80%,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7高于FGF23、CTRP9单独诊断的AUC值(Z=3.272,P<0.001;Z=4.369,P<0.001),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40%和67.00%。DCA曲线结果表明,在高风险阈值(0.03~0.92)时,血清FGF23、CTRP9联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风险净获益率高于单独检测。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血清中FGF23呈高表达,CTRP9呈低表达,二者联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血栓
下载PDF
伴t(11;17)(q23;q21)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晓兰 范志平 +2 位作者 宋兰林 林榕 刘启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23-924,共2页
伴t(11;17)(q23;q21)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非常少见,占所有APL患者的0.8%左右,其临床特征与经典的t(15;17)APL相似,但与经典的t(15;17)引起的APL对全反式维甲酸和化疗的反应上存在很大不同。本文报道1例伴t(11;17)(q23;q21)... 伴t(11;17)(q23;q21)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非常少见,占所有APL患者的0.8%左右,其临床特征与经典的t(15;17)APL相似,但与经典的t(15;17)引起的APL对全反式维甲酸和化疗的反应上存在很大不同。本文报道1例伴t(11;17)(q23;q21)易位的APL,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t(11 17)(q23 q21)
下载PDF
瘢痕疙瘩候选基因与染色体2q23微卫星扫描及连锁分析的多家系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晓军 高建华 +2 位作者 宋玫 陈阳 严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3期6484-6487,共4页
目的:从与瘢痕疙瘩发病可能存在密切关系的基因出发,分析中国汉族瘢痕疙瘩家系致病基因与染色体2q23区域是否存在连锁关系,以定位易感基因位点。方法:采用微卫星扫描及连锁分析方法,选取3个中国汉族瘢痕疙瘩家系中69名成员的外周... 目的:从与瘢痕疙瘩发病可能存在密切关系的基因出发,分析中国汉族瘢痕疙瘩家系致病基因与染色体2q23区域是否存在连锁关系,以定位易感基因位点。方法:采用微卫星扫描及连锁分析方法,选取3个中国汉族瘢痕疙瘩家系中69名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标本,根据文献选择位于2q23区域11个微卫星标记,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PCR)扩增产物片断,测定PCR产物片段,获得每个样本的基因分型。运用连锁分析软件LINKAGE的MLINK程序计算每个标记位点的LOD值,根据两点间LOD值判断是否存在连锁关系。结果:在重组率θ=0~0.5时,这些微卫星标记的两点LOD值绝大部分都小于1,排除连锁关系存在。结论:中国汉族瘢痕疙瘩家系易感基因位点不在染色体2q23区域。说明瘢痕疙瘩易感基因位点存在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易感基因 连锁分析 微卫星扫描 2q23区域 组织构建
下载PDF
36例11q23/Mll融合基因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和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杰 殷宇明 +12 位作者 赵艳丽 孙媛 王静波 钟静 张弦 费新红 单褔香 刘红星 王彤 王卉 童春容 吴彤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381-1385,共5页
本研究分析急性白血病(AL)伴11q23/mll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临床和分子生物学特点,探讨适宜的治疗策略。对36例急性白血病伴mll融合基因阳性患者的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染色体特征以及患者治疗、生存情况进行总... 本研究分析急性白血病(AL)伴11q23/mll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临床和分子生物学特点,探讨适宜的治疗策略。对36例急性白血病伴mll融合基因阳性患者的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染色体特征以及患者治疗、生存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在49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mll融合基因阳性共36例,占7.2%,其中32例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免疫表型均为髓系表达,有5例同时伴淋系表达;4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为B淋巴系表达,有3例同时伴有非系别确定性髓系标志表达。36例患者中29例(80%)可检测到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其中有22例检测到11号染色体改变。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化疗,总缓解率为47.2%,25例缓解后的病人有10例在6个月内复发,其复发率为40%,有9例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7例移植后存活;共死亡24例。36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6(2-46)个月,2年总生存率(OS)为41.4%,9例移植病人2年OS为87.5%。结论:白血病伴mll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化疗效果差,易复发,预后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MLL融合基因阳性AL患者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q23/Mll 白血病 化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具有11q23染色体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细胞生物学和临床生物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凌波 刘林 +2 位作者 王小蓓 肖娟 邹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932-936,共5页
为了研究伴11q23染色体异常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形态学、免疫学、和临床特征,对210例初治AML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包括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G带或R带核型分析和临床资料。结果表明:13例AML患者存在11q23易位和缺失(发生率为6... 为了研究伴11q23染色体异常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形态学、免疫学、和临床特征,对210例初治AML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包括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G带或R带核型分析和临床资料。结果表明:13例AML患者存在11q23易位和缺失(发生率为6.19%),其中6例为M5a,4例为M5b,M4Eo、M3和M2各占1例,84.6%的病例为急性单核系白血病。免疫表型检测显示伴11q23异常的患者除了高表达造血干/祖细胞标志分子CD34和CD117等外,通常高表达单核系统相关标志分子,如CD14、CD15和CD11b。伴11q23异常组的化疗完全缓解率(CR)与正常核型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75),但无病生存期(DFS)低于正常核型对照组(P<0.001)。结论:伴11q23异常的AML占所有AML的6.19%,似与单核细胞的分化阻滞相关,临床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11q23染色体 染色体异常 免疫表型
下载PDF
Q热立克次体中国株的16S-23SrDNA间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胡廷徽 温博海 +2 位作者 万泽生 俞树荣 张雪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0-34,共5页
用PCR扩增了 7株中国分离株 (七医、新桥、雅安、李、YS 8、YS 9和YH 1 1 )和2株国际参考株 (Henzerling和Grita)的 1 6S 2 3SrDNA基因间区 ,对扩增产物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发现它们仅在少数几个碱基位上有不同。在第 6 0位上 3个云南... 用PCR扩增了 7株中国分离株 (七医、新桥、雅安、李、YS 8、YS 9和YH 1 1 )和2株国际参考株 (Henzerling和Grita)的 1 6S 2 3SrDNA基因间区 ,对扩增产物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发现它们仅在少数几个碱基位上有不同。在第 6 0位上 3个云南分离株YS 8、YS 9、YH 1 1和Grita株与Stein等报道的序列 (包括九里、其它国际参考株和一些法国临床分离株 )的碱基序列一致 ,为“C” ;其他 5株为“A” ,此位点的不同可能与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相关。另外 ,YS 9株在第 8和 2 0 8位、新桥株在第 43 2位也分别出现缺失 ,可能与适应不同的动物宿主或在实验室传代情况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柯克斯体 16S-23S rRNA基因 基因间区 序列分析 q 立克次体
下载PDF
辅酶Q10干预糖尿病牙周炎模型大鼠牙龈组织白细胞介素17,23的表达 被引量:12
8
作者 徐艳丽 薛毅 +1 位作者 吴仲寅 张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7-711,共5页
背景:辅酶Q10参与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具有抗氧化、减少细胞凋亡和抗炎的功能,已经在心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糖尿病牙周炎领域的应用可能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目的:观察伴2型糖尿病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白细胞介... 背景:辅酶Q10参与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具有抗氧化、减少细胞凋亡和抗炎的功能,已经在心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糖尿病牙周炎领域的应用可能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目的:观察伴2型糖尿病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白细胞介素17及白细胞介素23表达的变化。方法:将48只Wistar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牙周炎+糖尿病+生理盐水组,牙周炎+糖尿病+辅酶Q10组。空白对照组正常饮食,其他2组采用丝线结扎的方法建立伴牙周炎模型,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辅酶Q10组大鼠连续8周灌胃辅酶Q10,生理盐水组大鼠给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前,给药第2,4,8周末随机处死4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牙龈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及白细胞介素23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第8周末,生理盐水组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辅酶Q10组(P<0.05)。辅酶Q10可以降低伴2型糖尿病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3的表达,减轻牙周组织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糖尿病 2型 泛醌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3 组织工程 实验动物 口腔损伤与修复动物模型 辅酶q10
下载PDF
53例伴有11q23/MLL重排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常见基因突变 被引量:1
9
作者 白淑潇 公艳蕾 +7 位作者 张静人 吴春晓 张俊 仇惠英 沈红杰 岑建农 陈苏宁 潘金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7-723,共7页
结论:11q23/MLL重排AML基因突变发生率较高,但多为单一突变,其中RAS通路基因突变最常见。该类患者预后不良,各种基因突变并不影响该类患者的总生存期,FLT3突变患者初诊时血红蛋白高于FLT3野生型患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使该类患者获得... 结论:11q23/MLL重排AML基因突变发生率较高,但多为单一突变,其中RAS通路基因突变最常见。该类患者预后不良,各种基因突变并不影响该类患者的总生存期,FLT3突变患者初诊时血红蛋白高于FLT3野生型患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使该类患者获得较好预后。摘要目的:了解AML中常见基因突变在11q23/MLL重排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发生率,探讨伴有基因突变的11q23/MLL重排AML患者的临床特点,评估这些基因突变对该类AML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53例AML患者的核型均涉及11q23易位,采用FISH和/或多重PCR进行MLL重排检测;采用基因组DNA-PCR技术对该组标本进行AML中11种常见基因突变的检测,这些基因包括:FLT3-ITD、FLT3-TKD、TET2、N-RAS、ASXL1、EZH2、DNMT3、C-Kit、NPM1、WT1、CEBPA等。结果:53例患者均为MLL重排,其中21例(39.6%)同时合并有其它染色体异常,最常见的为+8;23例(43.4%)为突变阳性,均为单一突变。其中N-RAS突变发生率最高,为8例(15.1%),其次为WT1为4例(7.5%)、FLT3-ITD突变3例、ASXL1突变2例,DNMT3A突变2例,EZH2突变1例,c-Kit17突变1例,FLT3-TKD突变1例,FLT3-ITD和TKD双突变1例,而CEBPA、NPM1、C-KIT8、TET2等基因在本组病例中未发现突变。基因突变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8.5个月,未突变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3个月。18例患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位总生存期为22.5个月,仅行化疗患者的OS时间为7.5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q23/MLL AML 基因突变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伴11q23/MLL基因重排的治疗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一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佳 梁亮 +2 位作者 林斌 王巍 杨志刚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3期2005-2007,共3页
混合谱系白血病(Mixedlineageleukemia,MLL)基因定位于11号染色体长臂2区3带(11q23),是造血系统肿瘤中常见的基因改变,主要发生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最近我们发现了... 混合谱系白血病(Mixedlineageleukemia,MLL)基因定位于11号染色体长臂2区3带(11q23),是造血系统肿瘤中常见的基因改变,主要发生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最近我们发现了1例乳腺癌手术、联合放化疗后发生伴有MLL基因重排的急性髓性白血病,临床较为罕见,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性 急性 乳腺癌 染色体11q23 MLL重排
下载PDF
双色双融合及双色分离探针检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及11q23/MLL基因重排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亮 王巍 +4 位作者 李庆华 文瑞婷 蔡静怡 张宇明 杨志刚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424-426,共3页
目的: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 FISH)双色双融合及双色分离探针检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BCR-ABL融合基因及11q23/MLL基因重排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双色双融合及双色分离探针对105例初诊成人ALL患者BCR/... 目的: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 FISH)双色双融合及双色分离探针检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BCR-ABL融合基因及11q23/MLL基因重排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双色双融合及双色分离探针对105例初诊成人AL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及11q23/MLL基因重排进行检测。结果:105例初诊成人AL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为19%,MLL基因重排阳性率为4.8%,染色体核型分析仅检出5例Ph染色体异常和3例11q23染色体异常。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患者首次诱导化疗完全缓解率为50%,4例MLL基因重排阳性患者3例复发死亡。结论:BCR-ABL融合基因和11q23/MLL基因重排是ALL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常规染色体分析检出率较低,i FISH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CR-ABL融合基因 11q23/MLL基因重排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预后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11q23/MLL基因易位重排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成坚 汪明春 +4 位作者 李明 陈伟红 聂李平 张琼丽 杜新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349-352,共4页
目的研究11q23/MLL基因易位重排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发生率、产生融合基因的常见类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MLL双色断裂分离重排探针检测50例AL患者(49例初治,1例难治)的11q23/MLL基因,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表型,对于1... 目的研究11q23/MLL基因易位重排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发生率、产生融合基因的常见类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MLL双色断裂分离重排探针检测50例AL患者(49例初治,1例难治)的11q23/MLL基因,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表型,对于11q23/MLL基因易位重排阳性的患者,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11q23/MLL基因易位重排形成的6种常见融合基因类型。结果6例AL有11q23/MLL基因易位重排,发生率为12%,2例为AML-M5,4例为ALL且均为B-ALL。2例11q23/MLL基因易位重排阳性的AML-M5患者融合基因均为MLL/AF9,其中1例为初治,发病时左侧小腿有白血病细胞浸润,本例患者化疗1疗程获CR;1例为难治性AL患者,于第3个疗程化疗后才达CR。4例11q23/MLL基因易位重排阳性的B-ALL患者中有2例于诊断后3周内死于全身衰竭和感染,化疗未获CR,其中1例患者的融合基因为MLL/ENL,1例未扩出融合基因产物;1例于诊断后第2天因DIC脑出血死亡,未进行化疗,其融合基因为MLL/AF9;1例发病时胸椎有白血病细胞浸润,1疗程化疗后获CR,其融合基因产物未扩出。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检测AL11q23/MLL基因易位重排快速、灵敏的方法,巢式RT-PCR是检测11q23/MLL基因易位重排所产生的融合基因类型简便可行的方法;有11q23/MLL基因易位重排的AL患者临床症状凶险,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易位重排 11q23/MLL基因 荧光原位杂交 巢式RT-PCR
下载PDF
衣霉素与TRAIL协同诱导11q23异常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凋亡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晓春 拓炜 陈诚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9期815-818,822,共5页
目的评估衣霉素单独及联合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11q23异常白血病细胞株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联合作用后细胞凋亡的通路。方法以t(11;19)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OCL44细胞株为研究对象,设立实验组及对照组,通过台... 目的评估衣霉素单独及联合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11q23异常白血病细胞株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联合作用后细胞凋亡的通路。方法以t(11;19)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OCL44细胞株为研究对象,设立实验组及对照组,通过台盼蓝活性测定观察细胞存活率;用FITC标记的An2nexin-V/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早期凋亡及药物作用后细胞表面死亡受体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ip、CHOP、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凋亡通路。结果衣霉素与TRAIL联合处理KOCL44细胞株,对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两药联合有协同作用;Annexin-V/PI检测结果与此一致;衣霉素及TRAIL联合处理KOCL44细胞株后细胞表面DR4未见明显表达,而DR5受体表达明显增强;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3、Bip、CHOP的表达,两药联合作用可见Bip、CHOP表达,并随作用时间延长表达增强。结论衣霉素及TRAIL联合作用KOCL44细胞株后,细胞凋亡明显;衣霉素通过CHOP凋亡通路及Bip介导的UPR上调细胞表面TRAIL死亡受体DR5的表达,以增强11q23异常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对TRAIL诱导凋亡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IL 内质网应激 衣霉素 11q23异常白血病 凋亡
下载PDF
伴t(2;3)(p23;q21)复杂核型异常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一例
14
作者 谢守军 王娜 申兴斌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2-162,167,共2页
患者,男,80岁。患有冠心病病史30余年,3年前患有乳糜胸,有胸膜腔粘连术史。主因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痰,发热伴周身不适及寒战于2006年10月25日入院。查体:体温39.0℃,呼吸96次/分,血压16.0/7.33kPa,皮肤无出... 患者,男,80岁。患有冠心病病史30余年,3年前患有乳糜胸,有胸膜腔粘连术史。主因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痰,发热伴周身不适及寒战于2006年10月25日入院。查体:体温39.0℃,呼吸96次/分,血压16.0/7.33kPa,皮肤无出血点,双颌下、颈侧可触及数个小淋巴结,最大直径1cm。双肺呼吸音弱,双肺下部可闻及细小水泡音,右侧为显,心率90次/分,可闻及早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 3)(p23 q21) 间变性大细胞 淋巴瘤白血病
下载PDF
11q23/MLL基因重排阳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
15
作者 刘焕勋 陈成坚 +2 位作者 李明 李长钢 汪明春 《临床医药实践》 2007年第5期337-339,共3页
目的:研究伴11q23/MLL基因重排阳性急性白血病(AL)的临床与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伴11q23/MLL异常AL的临床、形态学、免疫分型及11q23/MLL基因特征。结果:6例11q23/MLL,基因重排阳性AL患者,2例为急性髓细胞白... 目的:研究伴11q23/MLL基因重排阳性急性白血病(AL)的临床与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伴11q23/MLL异常AL的临床、形态学、免疫分型及11q23/MLL基因特征。结果:6例11q23/MLL,基因重排阳性AL患者,2例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5a,4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2型。免疫表型:2例M5a伴有CD14、CD33表达,4例ALL伴有CD10、CD19表达(均为B细胞ALL),6例患者均伴有CD34表达。FISH检测11q23/MLL基因重排均为阳性。3例患者早期死亡,3例化疗获得缓解,2例分别于缓解后3个月与6个月复发,1例骨髓持续缓解22个月,但出现多部位髓外浸润。结论:11q23/MLL基因重排主要见于M5a和B细胞ALL,多伴CD34表达,预后恶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排 11q23/MLL:白血病 预后 免疫表型
下载PDF
伴11q23/MLL基因重排白血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分析
16
作者 梁亮 刘佳 +5 位作者 文瑞婷 王巍 吴国才 林斌 张宇明 杨志刚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23-325,共3页
目的研究伴11q23/MLL基因重排阳性白血病的临床与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特征。方法对10例伴11q23/MLL基因重排初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6例初治白血病患者中,10例伴有11q23/MLL基因重排,发生率为6.4%... 目的研究伴11q23/MLL基因重排阳性白血病的临床与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特征。方法对10例伴11q23/MLL基因重排初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6例初治白血病患者中,10例伴有11q23/MLL基因重排,发生率为6.4%。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4例(M4a、M4b及M5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2型3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1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1例,分类不明细胞白血病1例。所有患者均伴有CD33、HLA-DR表达;1例AML及CMML患者伴有淋系抗原表达,ALL(均为B细胞ALL)及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伴有CD19、HLA-DR表达;1例伴有CD56表达。FISH检测11q23/MLL基因重排荧光信号为23%-95%。10例中,有9例接受了诱导缓解化疗,首次诱导化疗完全缓解率为66.7%(6/9),2例经2次诱导后完全缓解,1例未缓解后死亡。共有6例复发,其中5例因复发死亡,生存期为4-14个月。仅1例M4a患者持续完全缓解至今,生存期为11个月。结论 11q23/MLL基因重排主要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伴淋系和髓系抗原混合表达,具有高白细胞、复发率高及易于髓外浸润等临床特点,为预后不良的细胞遗传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排 11q23/MLL 白血病 免疫表型 预后
下载PDF
11q23缺失在无MYCN基因扩增的骨髓转移神经母细胞瘤中预后不良 被引量:4
17
作者 岳志霞 邢天禹 +6 位作者 高超 刘曙光 赵文 赵倩 王希思 金眉 马晓莉 《癌症》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3期129-138,共10页
背景与目的骨髓细胞的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nterphas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被证实是研究骨髓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患者v-myc禽类骨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神经母细胞瘤衍生同源基因(v-myc avian myelocytomatosis vira... 背景与目的骨髓细胞的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nterphas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被证实是研究骨髓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患者v-myc禽类骨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神经母细胞瘤衍生同源基因(v-myc avian myelocytomatosis viral oncogene neuroblastoma derived homolog,MYCN)扩增的直接、有效的方法。然而,单凭MYCN扩增不足以进行预处理风险分层。最近,染色体11q23缺失被纳入神经母细胞瘤的风险分层中。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研究11q23缺失和MYCN扩增在骨髓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预后影响。方法我们利用骨髓细胞的双色间期FISH方法分析了101例骨髓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MYCN和11q23状态,并比较了两种畸变的生物学特征和预后影响。结果有12例(11.9%)和40例(39.6%)患者分别出现MYCN扩增和11q23缺失。这两个标志物几乎不同时出现。MYCN扩增主要发生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升高的患者中(P<0.001);与MYCN-正常患者相比,MYCN扩增的患者多伴有事件发生(如肿瘤复发、进展或死亡)(P=0.004)。11q23缺失仅与年龄相关(P=0.001)。与MYCN正常患者相比,MYCN扩增患者的预后较差3年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8.3±8.0%vs.43.8±8.5%,P<0.001;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10.4±9.7%vs.63.5%±5.7%,P<0.001。11q23缺失仅在MYCN正常患者预后不良(3年EFS率:34.3±9.5%v s.53.4±10.3%,P=0.037;3年OS率:42.9±10.4%vs.75.9±6.1%,P=0.048)。同时具有MYCN扩增和11q23缺失的患者预后最差(P<0.001)。结论染色体11q23缺失仅在无MYCN基因扩增的骨髓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预示预后不良。在识别高危患者方面,两种标志物的联合评估远优于单一标志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MYCN扩增 11q23缺失 荧光原位杂交 骨髓转移 无事件生存率 总生存率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乳酸脱氢酶
下载PDF
Q345B与20Mn23Al异种钢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温奇飞 高杨 +2 位作者 温飞娟 龙樟 杜建钢 《焊接技术》 2023年第9期12-16,共5页
为了改善变压器某些部件之间的连接问题,在生产中节省20Mn23Al的材料,降低成本,文中采用ER316L不锈钢焊丝进行Q345B/20Mn23Al异种材料CO_(2)气体保护焊,系统研究了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发现:焊缝主要为奥氏体和骨骼状的δ-... 为了改善变压器某些部件之间的连接问题,在生产中节省20Mn23Al的材料,降低成本,文中采用ER316L不锈钢焊丝进行Q345B/20Mn23Al异种材料CO_(2)气体保护焊,系统研究了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发现:焊缝主要为奥氏体和骨骼状的δ-铁素体,靠近Q345B钢侧的热影响区为粗大的珠光体和铁素体组织,而靠近20Mn23Al钢侧的热影响区为粗大的奥氏体;焊缝硬度最高,焊接热影响区(HAZ)次之,母材的最低,且20Mn23Al的硬度低于Q345B的;随着试验温度的降低,焊缝位置的冲击吸收功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345B 20Mn23Al 异种钢焊接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伴11q23染色体异常急性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特征
19
作者 王莉萍 李建勇 +5 位作者 薛永权 朱明清 王爱青 陈黎 耿美菊 阮长耿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53-354,共2页
目的 探讨伴 11q2 3染色体异常急性白血病 (AL)的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和 12种系列相关性单克隆抗体对 14例伴 11q2 3染色体异常的初诊的非继发性急性白血病进行免疫表型研究。结果  14例 11q2 3异常急性白血病患者中 ,... 目的 探讨伴 11q2 3染色体异常急性白血病 (AL)的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和 12种系列相关性单克隆抗体对 14例伴 11q2 3染色体异常的初诊的非继发性急性白血病进行免疫表型研究。结果  14例 11q2 3异常急性白血病患者中 ,男 12例 ,女 2例 ;t(4 ;11) (q2 1;q2 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8例 ,免疫分型显示CD10 -CD19+、CD33+、CD34+仅各 1例 ;急性髓系白血病 5例 ,其中M5b、M3和M2a各 1例 ,4例CD34+,1例表达淋系抗原 (CD7+CD19+) ;浆细胞白血病 1例 ,所用的 12种单抗均阴性。结论  11q2 3异常ALL主要为B前体细胞 (CD10 -CD19+) ,11q2 3异常AML高表达CD34,提示此类患者起源于较早期的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q23染色体异常 急性白血病 免疫表型
下载PDF
Loss of heterozygosity on chromosome 10q22-10q23 and 22q 11.2-22q 12.1 and p53gene in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3
20
作者 Guang-NengZhu LiZuo +4 位作者 QingZhou Su-MeiZhang Hua-QingZhu Shu-YuGui YuanW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3期1975-1978,共4页
AIM: To analyze 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 and homozygous deletion on p53 gene (exon2-3, 4 and 11), chromosome 10q22-10q23 and 22q11.2 -22q12.1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METHODS: PCR and PCR-based micr... AIM: To analyze 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 and homozygous deletion on p53 gene (exon2-3, 4 and 11), chromosome 10q22-10q23 and 22q11.2 -22q12.1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METHODS: PCR and PCR-based microsatellite polymorphism analysis techniques were used.RESULTS: LOH was observed at D10S579 (10q22-10q23) in 4 of 20 tumors (20%), at D22S421 (22q11.2-22q12.1) in 3 of 20(15%), at TP53.A (p53gene exon 2-3) in 4 of 20 (20%), at TP53.B (p53gene exon 4) in 6 of 20(30%), and at TP53.G (p53gene exon 11)in 0 of 20(0%). Homozygous deletion was detected at 10q22-10q23(8/20; 40%), 22q11.2-22q12.1(8/20; 40%), p53 gene exon 2-3(0/20;0%), p53gene exon 4(6/20; 30%), and p53gene exon 11(2/20; 10%).CONCLUSION: There might be unidentified tumor suppressor genes on chromosome 10q22-10q23 and 22q11.2-22q12.1 that contribute to the patho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合性 丢失基因 染色体 10q22-10q23 22q11.2-22q12.1 P53 肝细胞癌 肿瘤 LOH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