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潜在亚组人群特征探索研究
1
作者 杨帅 凌艺月 +4 位作者 贾志山 李小茜 何建成 姚磊 曹雪滨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11期21-27,共7页
目的探索慢性心力衰竭(CHF)气虚血瘀证潜在亚组人群,为心力衰竭的中医精准辨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126例CHF气虚血瘀证患者的19种症状/体征指标和21种生化指标,利用R和Python软件进行K-mediods聚类算法分析,以轮廓系数确定最佳的聚... 目的探索慢性心力衰竭(CHF)气虚血瘀证潜在亚组人群,为心力衰竭的中医精准辨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126例CHF气虚血瘀证患者的19种症状/体征指标和21种生化指标,利用R和Python软件进行K-mediods聚类算法分析,以轮廓系数确定最佳的聚类数目。组间比较,连续变量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类变量采用Pearson's chi-squared检验或者Fisher's exact检验。结果CHF气虚血瘀证患者被聚类为3组,组间比较发现,气喘、不寐、颈脉怒张、纳差、畏寒5个症状/体征以及NYHA分级、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红细胞比容、尿素氮4个临床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人群整体各症状/体征发生频率和临床指标严重程度相对较低;第2组人群以颈脉怒张发生频率较其他组高为特征,且促甲状腺激素、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有偏高趋势,血小板有偏低的趋势;第3组人群以畏寒、纳差、不寐的发生率较其他组显著升高为特征,伴随尿素氮增高、红细胞比容降低。结论CHF气虚血瘀证潜在3种亚型,分别是气虚血瘀证本证型、气虚血瘀兼痰浊型、气虚血瘀兼阳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气虚血瘀证 痰浊 阳虚 聚类算法 数据挖掘 辨证论治
下载PDF
肾衰Ⅰ号方对慢性肾脏病3~4期脾肾气虚湿浊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
作者 郑玲 王雨涛 魏琳 《中外医疗》 2024年第8期191-193,198,共4页
目的分析肾衰Ⅰ号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脾肾气虚湿浊证患者的疗效。方法便利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姜堰医院于2021年4月—2023年10月收治的76例慢性肾脏病3~4期脾肾气虚湿浊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8... 目的分析肾衰Ⅰ号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脾肾气虚湿浊证患者的疗效。方法便利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姜堰医院于2021年4月—2023年10月收治的76例慢性肾脏病3~4期脾肾气虚湿浊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医联合肾衰Ⅰ号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分别(122.63±15.17)g/L、(6.62±0.69)×10^(12)/L、(28.75±4.78)%,均高于对照组的(110.50±15.24)g/L、(6.59±0.73)×10^(12)/L、(25.94±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和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肾衰Ⅰ号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脾肾气虚湿浊证可改善肾功能,降低炎性指标,促进患者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衰Ⅰ号方 慢性肾脏病 脾肾气虚湿浊证
下载PDF
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中医证候特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嫱 郭洁 +1 位作者 宋殿荣 鲁娣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669-1675,共7页
【目的】探究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者中医证候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就诊行HPV检测确诊为宫颈HR-HPV感染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总结其病位、病... 【目的】探究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者中医证候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就诊行HPV检测确诊为宫颈HR-HPV感染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总结其病位、病性特点及证型分布。【结果】宫颈HR-HPV感染者的临床特征主要以阴道分泌物异常为主,占63.40%。病位证素为胞宫、脾、肝、肾、经络、胃、心神、心,其中以胞宫、脾、肝最多见,分别占67.00%、58.80%和55.80%。病性证素为湿、热、气滞、血瘀、气虚、阳虚、阴虚、痰、寒,其中以湿、热、气滞、血瘀最多见,分别占66.40%、56.60%、36.00%和31.80%。各年龄段病位证素均以胞宫为主,病性证素均以湿、热为主。双病位证素以胞宫-脾最常见,三病位证素以胞宫-脾-肝最常见。双病性证素以湿-热最常见,三病性证素以湿-热-血瘀最常见。根据聚类分析结果,结合临床实际,发现宫颈HR-HPV感染者的主要证型分布为湿热瘀阻、肝郁气滞、心肾不交、脾胃阳虚。【结论】宫颈HR-HPV感染者的中医病位证素主要在胞宫,兼脾、肝、肾多脏腑合病;病性证素以湿、热为主,呈现虚实错杂的特点;中医证型主要是湿热瘀阻、肝郁气滞、心肾不交、脾胃阳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 中医证候特征 证素 胞宫 湿热瘀阻 肝郁气滞 心肾不交 脾胃阳虚
下载PDF
5254例缺血性脑卒中舌脉特点、中医证候要素的回顾性分析
4
作者 黄聪聪 蒋丽娇 +3 位作者 罗燕 王鑫茹 饶晓丹 卓缘圆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2823-2830,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年龄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人群的舌脉象及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中医思路。【方法】采用《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的6种证候要素对深圳市中医院2017~2023年初次就诊确诊缺...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年龄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人群的舌脉象及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中医思路。【方法】采用《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的6种证候要素对深圳市中医院2017~2023年初次就诊确诊缺血性脑卒中的5254例住院患者进行综合辨识,并收集患者出现频次前5位的舌质、舌苔、脉象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1)525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以痰湿证(3544例,67.5%)为主,其次主要为气虚证(653例,12.4%)和阴虚证(453例,8.6%)。男女性别在痰湿证、内火证、阴虚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年与中老年在痰湿证、气虚证、内风证、内火证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缺血性脑卒中检出率前6位的舌脉象按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舌质暗淡(1993例,37.9%)、舌质暗红(1907例,36.3%)、苔薄白(1885例,35.9%)、脉弦滑(1714例,32.6%)、苔白腻(1679例,32.0%)、脉弦细(1609例,30.6%)。舌质淡红、苔薄白等舌脉象检出率青年组显著高于中老年组,舌质暗红、齿痕等舌脉象检出率中老年组显著高于青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质暗淡、苔薄白、苔薄黄、脉弦细、脉沉细等舌脉象检出率女性显著高于男性,舌质暗红、舌质红、苔白腻、苔黄厚腻、苔白厚腻、脉弦滑、脉滑等舌脉象检出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苔薄白的检出率青年女性显著高于青年男性,脉弦滑的检出率青年男性显著高于青年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舌质暗淡、苔薄白、脉弦细、脉沉细的检出率中老年女性显著高于中老年男性,舌质暗红、舌质红、苔白腻、苔白厚腻、苔黄厚腻、脉弦滑、脉滑的检出率中老年男性显著高于中老年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痰湿证、气虚证、阴虚证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显著,且以痰湿证为主;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着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证候要素 舌脉象 痰湿证 气虚证 阴虚证
下载PDF
不同疲劳程度患者中医证候的舌象特征研究
5
作者 谢芳芳 谢超群 +5 位作者 马健文 岳虹妤 徐瑞琦 胡晓娟 姚斐 许家佗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58-165,共8页
目的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不同疲劳程度患者主要中医证候的舌象图像特征及规律。方法纳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体检中心重度CFS患者(重度CFS组)917例、轻度CFS患者(轻度CFS组)351例和健康对照人群(健康对照组)1216例。使用TFD... 目的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不同疲劳程度患者主要中医证候的舌象图像特征及规律。方法纳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体检中心重度CFS患者(重度CFS组)917例、轻度CFS患者(轻度CFS组)351例和健康对照人群(健康对照组)1216例。使用TFDA-1型数字舌面诊仪采集3组受试者舌象图像颜色空间指标RGB、HSI、Lab、YCrCb,分析CFS不同疲劳程度人群的舌象图像差异及3种主要证型肝气郁滞证、湿热瘀结证、脾气虚弱证CFS患者的舌象图像特征。结果3组舌象比较显示,重度CFS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舌图像指标TB-R、TB-G、TB-B、TB-I、TB-L、TB-Y、TC-H、TC-I、TC-L、TC-Y升高;TB-S、TB-a、TC-S、TC-a、TC-Cr降低(P<0.05)。重度CFS组与轻度CFS组比较,TB-R、TB-G、TB-B、TB-I、TB-L、TB-Y、TC-R、TC-G、TC-B、TC-I、TC-L、TC-Y升高。轻度CFS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B-H、TB-b升高。重度CFS组证候比较显示,肝气郁滞证与湿热内蕴证比较,TB-a、TB-Cr、TC-S、TC-a、TC-Cr、TB-S升高,TB-G、TB-B、TB-I、TB-L、TB-Y、TB-b、TB-Cb、TC-G、TC-B、TC-H、TC-I、TC-L、TC-Y、perAll降低(P<0.05);肝气郁滞证与脾气虚弱证比较,TB-a、TB-Cr、TB-CON、TB-ENT、TB-MEAN、TC-a、TC-Cr、TC-CON、TC-ENT、TC-MEAN升高,TB-ASM、TC-S、TC-ASM降低(P<0.05);湿热内蕴证与脾气虚弱证比较,TB-a、TB-b、TB-Cr、TB-Cb、TB-CON、TB-ENT、TB-MEAN、TC-G、TC-B、TC-H、TC-I、TC-L、TC-a、TC-Y、TC-Cr、TC-CON、TC-ENT、TC-MEAN、perAll升高,TB-ASM、TC-S、TC-ASM降低(P<0.05)。轻度CFS证候比较显示,肝气郁滞证与脾气虚弱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内蕴证与脾气虚弱证比较,TB-Cr、TC-a、TC-Cr、perAll升高,TC-S降低(P<0.05);肝气郁滞证与湿热内蕴证比较,TB-S、TB-a、TB-Cr、TC-S、TC-a、TC-Cr升高,TB-G、TB-B、TB-I、TB-Cb、TB-b、TC-b、TC-Cb降低(P<0.05)。TC-S分布趋势:湿热内蕴证<肝气郁滞证<脾气虚弱证;TC-a分布趋势:脾气虚弱证<湿热内蕴证<肝气郁滞证;TC-Cr分布趋势:脾气虚弱证<湿热内蕴证<肝气郁滞证;perAll分布趋势:肝气郁滞证<脾气虚弱证<湿热内蕴证。结论CFS不同疲劳程度患者的舌象图像特征及中医证候存在差异,重度CFS患者较轻度CFS患者舌色更黄,体内湿热邪气更高,且重度CFS患者各证型间的区分度差异更大。客观化的舌象特征可能为CFS不同疲劳程度患者中医临床辨证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量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舌象 肝气郁滞证 湿热内蕴证 脾气虚弱证
下载PDF
基于解痉多肽表达化生病证结合的小鼠模型探讨胃癌前病变脾胃虚实证候的本质
6
作者 陈万群 田锋亮 +2 位作者 李延萍 张金卫 杨小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199,I0008,I0009,共7页
目的为了构建病证结合的小鼠模型及进行胃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GPL)脾胃虚实证候的本质研究。方法采用他莫昔芬(tamoxifen,TMXFR)诱导构建解痉多肽表达化生(spasmolytic peptide expression metagenesis,SPEM)小鼠模... 目的为了构建病证结合的小鼠模型及进行胃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GPL)脾胃虚实证候的本质研究。方法采用他莫昔芬(tamoxifen,TMXFR)诱导构建解痉多肽表达化生(spasmolytic peptide expression metagenesis,SPEM)小鼠模型,并在SPEM模型基础上分别模拟构建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模型,结合TMXFR诱导的SPEM模型具有自恢复的特性,以TMXFR组及生理盐水处理组作为对照组,监测小鼠一般情况,HE染色检测SPEM模型的构建及恢复情况,ELISA检测小鼠血清胃泌素水平,PCR检测各组小鼠胃黏膜中miR-7a-5p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胃黏膜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表达。结果病证结合的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组较TMXFR组、SPEM组织恢复明显延迟;脾胃湿热证较对照组及TMXFR组的胃泌素表达异常升高(P<0.05),SPEM模型组小鼠胃黏膜中miR-7a-5p较对照组水平降低(P<0.05),病证结合的脾胃虚实组miR-7a-5p表达较TMXFR有下降趋势;病证结合的脾胃虚实组IL-1β表达较TMXFR组、对照组升高(P<0.05),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组中IL-13表达有升高趋。结论此项研究结果侧面证实了在癌前病灶已形成的前提下,虽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外感湿热之邪、进食肥甘厚腻、饥饱失常、过劳伤脾等诱因下,机体可突破自身代偿修复能力,延缓SPEM恢复甚至使GPL进一步进展。这可能跟miR-7a-5p介导炎症因子IL-1β使得Th1/Th2细胞失衡相关,但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痉多肽表达化生 胃癌前病变 脾胃湿热证 脾气虚证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范瑞强辨治荨麻疹经验
7
作者 艾金凤 钟东君 +1 位作者 康旭 范瑞强(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607-1611,共5页
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范瑞强教授认为,荨麻疹主要病机为禀赋不耐,风邪是主要致病因素,岭南地区患者易夹湿夹热。荨麻疹的临床常见证型为风湿热证、脾虚湿蕴证、营卫不和证等。荨麻疹的分期施治重在辨虚实,急性荨... 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范瑞强教授认为,荨麻疹主要病机为禀赋不耐,风邪是主要致病因素,岭南地区患者易夹湿夹热。荨麻疹的临床常见证型为风湿热证、脾虚湿蕴证、营卫不和证等。荨麻疹的分期施治重在辨虚实,急性荨麻疹以实证居多,慢性荨麻疹以虚证居多,或虚实夹杂。治疗实证者以清热除湿、祛风止痒为法,处方以搜风利湿方加减;虚实夹杂者需标本兼治,健脾化湿止痒,处方以多皮饮加减;虚证者宜调和营卫,祛风止痒,处方以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范瑞强教授临证治疗荨麻疹的高频中药主要为防风、徐长卿、荆芥、生甘草、合欢皮、茵陈、白芍、连翘、蒺藜、鱼腥草、生地黄、白鲜皮、白术、茯苓、黄芪。范瑞强教授临证治疗荨麻疹用药灵活,以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禀赋不耐 风湿热证 脾虚湿蕴证 营卫不和证 防风 徐长卿 荆芥 范瑞强
下载PDF
IgA血管炎患儿中医证素与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李雪娇 林晓洁 +4 位作者 梁妙珍 陈丽芳 徐槐敏 刘文甜 李玉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2856-2862,共7页
【目的】探讨IgA血管炎(IgA vasculitis,IgAV,也称过敏性紫癜)患儿中医证素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IgAV患儿的病历资料,统计其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分析不同中医证素与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以及蚊虫叮咬、病原体感染... 【目的】探讨IgA血管炎(IgA vasculitis,IgAV,也称过敏性紫癜)患儿中医证素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IgAV患儿的病历资料,统计其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分析不同中医证素与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以及蚊虫叮咬、病原体感染、过敏性鼻炎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131例IgAV患儿中,涉及的病位证素有肺97例(74.05%)、脾61例(46.56%)、肾54例(41.22%)、肝17例(12.98%)、心11例(8.40%);病性证素有血瘀131例(100.00%)、风湿125例(95.42%)、风热90例(68.70%)、湿热72例(54.96%)、血热49例(37.40%)、气虚19例(14.50%)、阴虚3例(2.29%)。(2)性别方面,女性69例(52.67%),男性62例(47.33%),女性多于男性;年龄方面,患儿主要集中在5~6岁,其中,小于4岁10例(7.63%),4岁18例(13.74%),5岁39例(29.77%),6岁34例(25.95%),7岁17例(12.98%),大于7岁13例(9.92%);血瘀、风湿、风热、湿热等证素多见于5~7岁年龄段,阴虚证素多见于7岁以上年龄段,血瘀证素各年龄段均可见。(3)中医证素与危险因素相关性的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在IgAV患儿中,过敏性鼻炎与血瘀[OR=2.236,95%CI(1.049~4.007)]、湿热[OR=2.183,95%CI(1.554~3.671)]、风湿[OR=1.202,95%CI(1.050~2.409)]呈正相关,病原体感染与血瘀[OR=3.199,95%CI(1.457~4.101)]、湿热[OR=1.119,95%CI(1.072~2.009)]呈正相关,蚊虫叮咬与血瘀[OR=4.533,95%CI(1.029~9.022)]、湿热[OR=2.257,95%CI(1.081~13.207)]呈正相关,性别与血瘀[OR=1.352,95%CI(1.271~3.018)]、风湿[OR=1.149,95%CI(1.071~3.102)]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IgAV的病位以肺为主,与五脏相关,病机特点为前期以血瘀、风湿热等标实为主,后期以气虚、阴虚等本虚为主。在IgAV患儿中,蚊虫叮咬、病原体感染、过敏性鼻炎更容易导致血瘀、风湿热;风热、湿热、血热、气虚等证素男性总体上多于女性,血瘀、风湿、阴虚等证素女性总体上多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血管炎 过敏性紫癜 中医证素 血瘀 风热 风湿 湿热 气虚 阴虚 危险因素 相关性 回顾性研究 儿童
下载PDF
糖尿病肾脏病Ⅲ期和Ⅳ期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9
作者 吴沙 周静威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为DKD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对157例DKDⅢ期和Ⅳ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其本虚证与标实证的证型分...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为DKD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对157例DKDⅢ期和Ⅳ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其本虚证与标实证的证型分布规律;检测患者24 h尿蛋白(24hUTP)、血肌酐(Scr)、尿素氮(UREA)、血浆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分析中医证型与上述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1)DKD不同分期本虚证证型分布情况:DKDⅢ期患者本虚证证型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燥热证[58.57%(41/70)]、气阴两虚证[28.57%(20/70)]、阴阳两虚证[10.00%(7/70)]、脾肾气虚证[2.86%(2/70)];DKDⅣ期患者本虚证证型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燥热证[40.23%(35/87)]、气阴两虚证[29.89%(26/87)]、脾肾气虚证[18.39%(16/87)]、阴阳两虚证[11.49%(10/87)]。DKD不同分期患者的本虚证证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的来说均表现出随着疾病进展,DKD患者阴虚燥热证减少,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增加的趋势。(2)DKD不同分期标实证证型分布情况:DKDⅢ期患者标实证证型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证[54.29%(38/70)]、痰瘀证[27.14%(19/70)]、血瘀证[10.00%(7/70)]、寒湿证[8.57%(6/70)];DKDⅣ期患者标实证证型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证[44.83%(39/87)]、痰瘀证[35.63%(31/87)]、寒湿证[14.94%(13/87)]、血瘀证[4.60%(4/87)]。DKD不同分期患者的标实证证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型与生化指标的关系:DKD脾肾气虚证患者的Scr、UREA水平均明显高于阴虚燥热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KD寒湿证患者的Scr、24hUTP水平均明显高于湿热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KDⅢ期和Ⅳ期患者均以阴虚燥热证为主,并随着疾病进展表现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阴阳两虚的发展规律;湿邪和瘀血是DKD的主要致病因素;Scr、UREA、24hUTP与DKD中医证型有关,可用来指导DKD的中医辨证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病 生化指标 中医证型 阴虚燥热证 气阴两虚证 湿热证 痰瘀证
下载PDF
1746例胃息肉中医证型与内镜特征、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黄锐梅 王文辉 +1 位作者 叶志宁 梁民联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971-1977,共7页
【目的】探究胃息肉中医证型与内镜特征、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总院脾胃病科收治的胃息肉住院患者1746例,收集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中医四诊资料以及胃息肉的病理类型、好发部位、数量... 【目的】探究胃息肉中医证型与内镜特征、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总院脾胃病科收治的胃息肉住院患者1746例,收集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中医四诊资料以及胃息肉的病理类型、好发部位、数量、大小等,分析胃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内镜特征、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结果】(1)性别方面,1746例患者中,女性1107例(63.40%),男性639例(36.60%),男女之比为1∶1.73;年龄方面,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P<0.01),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中老年人是胃息肉的好发人群,≥40岁者占比高达87.40%。(2)中医证型方面,胃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脾胃气虚证最多[418例(23.94%)],其他按分布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寒湿阻滞证394例(22.57%)、脾胃湿热证353例(20.22%)、气滞痰阻证311例(17.81%)和痰瘀互结证70例(15.46%)。(3)不同性别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脾胃气虚证、寒湿阻滞证、气滞痰阻证、痰瘀互结证女性多于男性,而脾胃湿热证男性多于女性;不同年龄段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30岁患者多见脾胃气虚证,30~39岁和40~49岁患者多见脾胃湿热证,50~59岁患者多见气滞痰阻证,≥60岁患者多见寒湿阻滞证。(4)病理类型方面,胃息肉患者的主要病理类型为胃底腺息肉1327例(76.00%),其他依次为增生性息肉266例(15.23%)、炎性息肉146例(8.36%)、腺瘤性息肉7例(0.40%);不同病理类型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胃底腺息肉以脾胃气虚证为主,增生性息肉以气滞痰阻证为主,炎性息肉以寒湿阻滞证为主,腺瘤性息肉以痰瘀互结证为主。(5)胃息肉数量方面,以多发性息肉为主[1120例(64.15%)],单发性息肉较少[626例(35.85%)];不同胃息肉数量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多发性息肉以脾胃气虚证的占比最高(25.45%),单发性息肉以脾胃湿热证的占比最高(24.28%)。(6)好发部位及大小方面,胃息肉好发于胃体、胃底等部位,直径常≤0.5 cm;但不同发病部位及胃息肉大小之间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和数量具有相关性;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中老年是胃息肉的好发人群;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脾胃湿热证男性多于女性,其余证型均以女性多见;胃底腺息肉以脾胃气虚证为主,增生性息肉以气滞痰阻证为主,炎性息肉以寒湿阻滞证为主,腺瘤性息肉以痰瘀互结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息肉 内镜特征 病理类型 中医证型 相关性 脾胃气虚 气滞痰阻 寒湿阻滞
下载PDF
基于隐结构模型探析子宫内膜异位症证候分布
11
作者 谢艳丽 王栩 +4 位作者 范诗宇 樊颖 李宏伟 衣佳乐 张智龙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1期1718-1725,共8页
目的:基于隐结构模型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证候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隐结构模型的方法,构建现代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案及临证经验数据库。使用Lantern 5.0软件,运用隐类概率、条件概率、累积互信息及证候数据,辅以证候要素辨证量... 目的:基于隐结构模型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证候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隐结构模型的方法,构建现代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案及临证经验数据库。使用Lantern 5.0软件,运用隐类概率、条件概率、累积互信息及证候数据,辅以证候要素辨证量表分析该人群的证候分布情况。结果:共纳入441例医案,以187个显变量为基础构建隐结构模型,以累积信息覆盖率达到95%为主要证候要素的判定标准,共得到17个隐变量,34个隐类,6个综合聚类模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位在肝、肾、脾;证候分为实证及虚实夹杂证,其中实证包括肝火炽盛证、寒凝血瘀证、肝郁气滞兼湿热证、痰湿困脾证;虚实夹杂证包括肝肾阴虚兼气滞证、肾虚血瘀证。结论:基于隐结构模型及证候要素辨证量表丰富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证候分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辨证论治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疾病的证候研究提供思路,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治疾病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隐结构模型 证候要素辨证量表 证候分布 肝肾阴虚兼气滞证 肾虚血瘀证 肝火炽盛证 寒凝血瘀证 肝郁气滞兼湿热证 湿困脾证
下载PDF
槐杞黄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夹湿热证临床观察
12
作者 杨悦 马晓燕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3期83-86,共4页
目的:观察使用槐杞黄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夹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9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50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使用槐杞黄颗粒、紫癜合剂和黄蜀葵花的患者分为观察... 目的:观察使用槐杞黄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夹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9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50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使用槐杞黄颗粒、紫癜合剂和黄蜀葵花的患者分为观察组(n=26);使用紫癜合剂和黄蜀葵花的患者分为对照组(n=2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尿红细胞计数、24h尿蛋白定量(24hUT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尿红细胞计数、24hUTP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夹湿热证效果明确,可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杞黄颗粒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气阴两虚夹湿热证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朱莹基于“土得木而达”理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13
作者 陈姣姣 朱莹 《河南中医》 2024年第4期529-535,共7页
朱莹教授在论治溃疡性结肠炎时强调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常见证型为肝脾不和证、湿热郁滞证、肝郁血虚证、脾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朱教授治疗肝脾不和型溃疡性结肠炎常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疏肝健脾;湿热郁滞型溃... 朱莹教授在论治溃疡性结肠炎时强调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常见证型为肝脾不和证、湿热郁滞证、肝郁血虚证、脾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朱教授治疗肝脾不和型溃疡性结肠炎常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疏肝健脾;湿热郁滞型溃疡性结肠炎多用香砂六君子汤加黄芩、黄连、苦参、蒲公英清利湿热、调和肝脾、祛湿止泻;肝郁血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常用逍遥散、四物汤化裁;脾肾亏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常用四君子汤合参苓白术散加补骨脂、肉桂、熟地黄、杜仲、干姜等中药温补脾肾;气滞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运用分期祛瘀通络之法,在瘀病初期运用丹参、川芎、桃仁等配合白芍达到行气活血、养血合营、缓急止痛之效;滞瘀同病期配伍莪术、牛膝、牡丹皮以行滞通络;虚瘀同病期常用地龙、土鳖虫等血肉有情之品配合山药、当归以搜风通络、攻积破瘀、补脾益气,从而起到标本兼治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土得木而达” 肝脾不调证 湿热郁滞证 肝郁血虚证 脾肾亏虚证 气滞血瘀证 朱莹
下载PDF
消化道肿瘤的中医证型分布及相关因素分析
14
作者 张敏 李冬梅 +1 位作者 史攀 刘睿智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9期79-84,共6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其相关因素,为消化道肿瘤辨证的标准化、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12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20例...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其相关因素,为消化道肿瘤辨证的标准化、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12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2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共获取有效中医四诊症状39项,其中发生率>50%的有脉弦、少神、舌红、胃脘痞满,发生率30%~50%的有腹胀、夜寐不佳、神疲乏力、苔白、苔薄、脉细、腹部隐痛、精神不振、苔黄、舌黯、舌色淡红、泛酸嘈杂、烦躁易怒、嗳气、少气懒言、食后尤甚、脘腹胀痛。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脾胃虚弱证(38例,占31.67%)>瘀血内阻证(33例,占27.50%)>肝胃不和证(21例,占17.50%)>脾虚湿盛证(16例,占13.33%)>气机阻滞证(12例,占10.00%)。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有无饮酒史、有无不良饮食习惯、不同肿瘤类型、有无肿瘤转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婚姻状况、有无消化道病史、有无吸烟史、有无手术治疗、有无化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脾胃虚弱证最多,其次为瘀血内阻证,而气机阻滞证最少,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有无饮酒史、有无不良饮食习惯、不同肿瘤类型、有无肿瘤转移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中医证型 脾胃虚弱证 瘀血内阻证 肝胃不和证 脾虚湿盛证 气机阻滞证 分布规律
下载PDF
益气化湿通痹方治疗气虚湿瘀互结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15
作者 雷琳丽 陈训梅 +3 位作者 彭婵 梁惠贤 康奕飞 马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1,共5页
目的分析益气化湿通痹方治疗气虚湿瘀互结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本次进行对照试验,纳入气虚湿瘀互结型DPN患者90例,全部配合完成治疗。按照等比例随机数字表分3组,分别为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结合组,每组有30例。西药... 目的分析益气化湿通痹方治疗气虚湿瘀互结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本次进行对照试验,纳入气虚湿瘀互结型DPN患者90例,全部配合完成治疗。按照等比例随机数字表分3组,分别为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结合组,每组有30例。西药组采用甲钴胺片;中药组采用益气化湿通痹方;中西结合组采用益气化湿通痹方联合甲钴胺片。所有患者用药期为2个月,评估临床疗效,测定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中医证候积分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与治疗前比,3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反射评分和感觉检测评分下降(P<0.05);并且治疗后症状评分、反射评分和感觉检测评分,中西结合组和中药组均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3组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中医证候积分下降(P<0.05);并且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中医证候积分,中西结合组和中药组均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3组治疗后尺神经和腓总神经MCV、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SCV升高(P<0.05);并且治疗后尺神经和腓总神经MCV、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SCV,中西结合组和中药组均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结合组总有效率(86.7%)和中药组总有效率(80.00%),高于西药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湿通痹方对于气虚湿瘀互结型DPN的疗效显著,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化湿通痹方 气虚湿瘀互结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证候积分
下载PDF
基于靶向氨基酸代谢组学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瘀黄证亚型的生物学基础
16
作者 周超 唐巧 +7 位作者 何召云 张宁 张瑾 张晶晶 付双楠 刘鹏程 张田义 宫嫚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84-489,共6页
目的:从氨基酸代谢角度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湿热瘀黄证和气虚瘀黄证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靶向氨基酸代谢组学分析HBV-ACLF湿热瘀黄证组(20例)与气虚瘀黄证组(20例)患者的血清氨基酸代谢谱,寻找两种证型的... 目的:从氨基酸代谢角度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湿热瘀黄证和气虚瘀黄证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靶向氨基酸代谢组学分析HBV-ACLF湿热瘀黄证组(20例)与气虚瘀黄证组(20例)患者的血清氨基酸代谢谱,寻找两种证型的氨基酸代谢差异特征,分析不同证型中氨基酸代谢与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湿热瘀黄证患者体内异亮氨酸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气虚瘀黄证[(10.36±4.47)μg/ml vs(7.76±4.08)μg/ml,P=0.016],但色氨酸则表达相反[(10.26±4.95)μg/ml vs(14.51±7.32)μg/ml,P=0.014];湿热瘀黄证患者白细胞介素(IL)-6显著高于气虚瘀黄证[10.15(3.88,24.42)pg/ml vs 7.73(3.93,18.83)pg/ml,P=0.017],而IL-2、IL-10显著低于气虚瘀黄证[4.40(2.88,8.55)pg/ml vs 6.60(2.80,15.50)pg/ml,P=0.033;7.19(4.52,15.04)pg/ml vs 8.21(2.19,14.64)pg/ml,P=0.015];多种氨基酸代谢与两种证型的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密切相关,尤其是色氨酸代谢与支链氨基酸代谢;湿热瘀黄证中氨基酸代谢主要与促炎细胞因子IL-2、IL-6相关,按照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天冬氨酸、谷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蛋氨酸、酪氨酸、丝氨酸、赖氨酸、谷氨酰胺、色氨酸、苯丙氨酸;气虚瘀黄证中氨基酸代谢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2、IL-6、IL-10相关,按照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天冬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丝氨酸。异亮氨酸及色氨酸代谢不仅在两种证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差异性关联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结论:HBV-ACLF湿热瘀黄证和气虚瘀黄证患者在氨基酸代谢及炎症反应中均具有异质性,且两者之间相互关联。色氨酸以及支链氨基酸代谢可能对HBV-ACLF的免疫炎症反应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与湿热瘀黄证和气虚瘀黄证的生物学基础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病毒性肝炎 湿热瘀黄证 气虚瘀黄证 代谢组学
下载PDF
达格列净联合参乌益肾片治疗气阴两虚兼湿浊证慢性肾脏病的效果研究
17
作者 汪水发 程璐 祝清秀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6期153-158,共6页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联合参乌益肾片治疗气阴两虚兼湿浊证慢性肾脏病(CKD)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6月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气阴两虚兼湿浊证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予以达格列净联合参乌益肾片治...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联合参乌益肾片治疗气阴两虚兼湿浊证慢性肾脏病(CKD)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6月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气阴两虚兼湿浊证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予以达格列净联合参乌益肾片治疗)与对照组(予以达格列净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面色少华、神倦乏力、食少纳呆、腰膝酸软)积分、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Klotho蛋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24 h UP、BUN、Scr、IL-12、IL-6、TNF-α均低于治疗前,而eGFR、Klotho蛋白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24 h UP、BUN、Scr、IL-12、IL-6、TNF-α均低于对照组,eGFR、Klotho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格列净联合参乌益肾片治疗气阴两虚兼湿浊证CKD具有较为理想效果,有利于改善肾功能和减轻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 参乌益肾片 气阴两虚兼湿浊证 慢性肾脏病
下载PDF
自我管理计划在气阴两虚兼湿浊证高血压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应用
18
作者 王玉婷 朱小红 +2 位作者 汪水发 刘美玲 王玲丽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166-171,共6页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计划在气阴两虚兼湿浊证高血压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8月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气阴两虚兼湿浊证高血压慢性肾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予以自我管理计...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计划在气阴两虚兼湿浊证高血压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8月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气阴两虚兼湿浊证高血压慢性肾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予以自我管理计划)与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各64例。比较两组24 h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Scr)、尿蛋白排泄率(UAER)及微量白蛋白(mALB)、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24 h收缩压、舒张压、Scr、UAER、mALB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合理运动、控制食盐摄入、心理调整、监测血压、规律用药、定期复查占比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及精神健康(MH)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计划应用于气阴两虚兼湿浊证高血压慢性肾脏病患者中有利于降低血压,改善肾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管理计划 高血压慢性肾病 气阴两虚兼湿浊证 血压 肾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益气清利化瘀方治疗原发性IgA肾病
19
作者 陈小娟 艾望 闻春月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6期700-703,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清利化瘀方对脾肾气虚兼湿瘀证IgA肾病患者症状改善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64例脾肾气虚兼湿瘀证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132... 目的探讨益气清利化瘀方对脾肾气虚兼湿瘀证IgA肾病患者症状改善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64例脾肾气虚兼湿瘀证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132例。对照组予以氯沙坦钾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益气清利化瘀方治疗。分析益气清利化瘀方对该证型肾病患者中医症状改善状况、肾功能及炎症因子变化情况,以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尿红细胞数、24 h-UTP、Scr、BUN、UA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益气清利化瘀方组降低幅度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益气清利化瘀方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益气清利化瘀方组治疗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68.18%),治疗后,2组hs-CRP、TNF-α、IL-2、IL-4、IL-5、IL-6水平降低,IFN-γ、IL-10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益气清利化瘀方组变化幅度更显著(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清利化瘀方对脾肾气虚兼湿瘀证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中医症状、尿红细胞计数及肾功能改善作用明显,可降低炎性反应,安全性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清利化瘀方 脾肾气虚兼湿瘀证 原发性IGA肾病 症状改善 炎性因子
下载PDF
补虚泄浊汤结合复方α酮酸片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夹湿浊证疗效观察
20
作者 王雀 蒋里明 +5 位作者 赵紫杰 孙永贺 宋世超 余冠华 龚睿琼 张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2-205,共4页
目的观察补虚泄浊汤结合复方α酮酸片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夹湿浊证的疗效。方法研究合计纳入81例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夹湿浊证患者(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 目的观察补虚泄浊汤结合复方α酮酸片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夹湿浊证的疗效。方法研究合计纳入81例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夹湿浊证患者(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复方α酮酸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补虚泄浊汤结合复方α酮酸片治疗,观察比较各组患者数据情况: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周身水肿、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大便不实等)变化以及肾功能相关指标变化、炎症指标变化、血清钙磷水平变化、治疗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38/41,92.68%)比对照组(30/40,75.00%)更高,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周身水肿、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大便不实等)、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以及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等肾功能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炎症指标、血清钙磷水平均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周身水肿、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大便不实等)、肾功能指标(BUN、Scr、eGFR)、炎症指标(CRP、TNF-α及IL-6)、血清钙磷水平等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率(2/41,4.88%)比对照组患者(8/40,20.00%)更低,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夹湿浊证)患者采取补虚泄浊汤结合复方α酮酸片治疗效果显著,经治疗后患者的肾功能改善,且治疗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脾肾气虚夹湿浊证 复方α酮酸片 补虚泄浊汤 疗效 不良反应 肾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