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o-environmental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for large drinking water resource: a case study of Qiandao Lake Area,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Qing GU Jun LI +5 位作者 Jinsong DENG Yi LIN LigangMA Chaofan WU Ke WANG Yang HONG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3期578-589,共12页
The Qiandao Lake Area (QLA)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erms of drinking water supply in East Coast China as well as a nationally renowned tourist attraction. A series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regarding the QLA envi... The Qiandao Lake Area (QLA)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erms of drinking water supply in East Coast China as well as a nationally renowned tourist attraction. A series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regarding the QLA environment have been enacted and implemented throughout the past decade with the aim of negating the harmful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expanding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this research, an assessment framework was developed to analyze the eco-environ- mental vulnerability of the QLA from 1990-2010 by integrating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AHP)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in an attempt to gain insights into the status quo of the QLA so as to review and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elated policies. After processing and analyzing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eco-environmental vulnerability and major environ- mental issues in the QLA, we found that the state of eco- environmental vulnerability of the QLA was acceptable, though a moderate deterioration was detect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Furthermore, analysis of the combination of vulnerability and water quality indicated that the water quality showed signs of declination, though the overall status remained satisfactory. It was hence concluded that the collective protection and treatment actions were effective over the study period, whereas immediately stricter measures would be required for protecting the drinking water quality from domestic sewage and industrial wastewater. Finally,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the eco-environmental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also implied that specifically more targeted measures should be adoptedin respective regions for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 ment of the Q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ENVIRONMENT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drinking water source fuzzy AHP GIS qiandao lake Area
原文传递
Qiandao Lake
2
《Women of China》 1998年第8期54-54,共1页
Qiandao Lake is a famous scenic spot in eastern China. With its mixture of cultural and natural sights. it has become a marvelous tourist attraction.
关键词 qiandao lake
原文传递
基于RSEI与FAI模型的浙江千岛湖乡村岸水协同修复与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3
作者 王敏 王佳奇 +2 位作者 李俊 尚文 成水平 《园林》 2024年第6期23-32,共10页
千岛湖是截蓄新安江水流而成的山地型人工湖泊,陆域水土流失与水域富营养化问题是导致库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两大关键性因素。选取千岛湖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40个河口村镇作为研究对象,聚焦98~118m高程的岸水交接地带,基于水陆耦合... 千岛湖是截蓄新安江水流而成的山地型人工湖泊,陆域水土流失与水域富营养化问题是导致库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两大关键性因素。选取千岛湖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40个河口村镇作为研究对象,聚焦98~118m高程的岸水交接地带,基于水陆耦合协调的视角,探究该地带在生态过程中水土流失与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岸水协同生态修复治理方案,旨在解决“岸水空间生态功能区划如何兼顾应对陆域水土流失与水域富营养化两方面生态风险”的关键性水生态修复问题,建立水体治理的长效机制。根据千岛湖正常高水位,以108~118m高程为陆域范围,以98~108m高程为水域范围,基于研究区域的landsat8卫星遥感数据,运用RSEI模型评价陆域水土流失状况,运用FAI模型评价水域富营养化状况,二者耦合协调分析获得水陆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据此研判关键性水生态问题并分区提出岸水协同生态修复治理措施。结果表明,中度失调河口2个,轻度失调河口2个,濒临失调河口1个,勉强协调河口5个,初级协调河口10个,中级协调河口9个,良好协调河口11个;根据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将40个河口村镇划分为三级生态功能区,其中一级生态功能区重点强化治污措施、二级生态功能区重点提高生态韧性、三级生态功能区重点促进价值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修复 消落带 耦合协调 生态功能区划 千岛湖
下载PDF
基于ITSA模型的浙江省世界银行贷款千岛湖项目成效分析
4
作者 史浩 郁国培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4年第5期16-24,共9页
针对国家级战略规划《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的出台,浙江省于2018年11月启动了世界银行贷款浙江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为评估该项目对千岛湖水资源的阶段性保护成效,本文采用中... 针对国家级战略规划《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的出台,浙江省于2018年11月启动了世界银行贷款浙江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为评估该项目对千岛湖水资源的阶段性保护成效,本文采用中断时间序列分析ITSA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千岛湖项目与千岛湖水基金协同执行2年之后的治理成效。研究结论显示,千岛湖部分水质指标的改善已进入瓶颈期,要获得水质的进一步提升,仍需继续加大科技投入,除提升上游来水水质外,还要从提升水环境治理的科技水平、治理广度与深度等方面着手,才能获得更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银行 国外贷援款项目 绿色金融 ITSA模型 千岛湖
下载PDF
典型生态功能区臭氧生成敏感性及气象驱动力解析——以千岛湖地区为例
5
作者 余传冠 刘旭 +8 位作者 宋美真 蒋晓婷 刘雨姗 刘雪倩 李达 李欣怡 王子鹏 潘玉青 李鹏飞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9,共12页
千岛湖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属于典型生态功能区。当前,臭氧(O_(3))正频繁成为影响千岛湖地区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但对于与此相关的千岛湖地区O_(3)生成敏感性,研究人员目前仍未了解清楚。利用2019—2021年TROPOMI卫星观测数据... 千岛湖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属于典型生态功能区。当前,臭氧(O_(3))正频繁成为影响千岛湖地区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但对于与此相关的千岛湖地区O_(3)生成敏感性,研究人员目前仍未了解清楚。利用2019—2021年TROPOMI卫星观测数据,运用O_(3)生成敏感性指示剂方法,即甲醛对流层垂直柱浓度和二氧化氮对流层垂直柱浓度的比值(FNR),量化解析了千岛湖地区O_(3)生成敏感区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千岛湖地区FNR呈现逐年升高趋势,且显著高于杭州市主城区。千岛湖地区氮氧化物(NO_(x))控制区逐年扩张,自2019年开始,由西南向东北逐步蔓延。截至2021年,NO_(x)控制区已基本覆盖整个千岛湖地区。千岛湖地区O_(3)生成敏感区在夏季基本属于NO_(x)控制区,在其他季节属于NO_(x)控制区或协同控制区。结合气象再分析数据发现,FNR与温度呈强正相关(r=0.8),与相对湿度呈较弱正相关,与风速和云液态水含量呈较弱负相关。当温度大于7.0℃、风速小于6.2 m/s、云液态水含量小于5.5×10^(-5)g/m^(3)、相对湿度大于57.5%时,O_(3)生成趋向于受NO_(x)控制。此外,与杭州市相比,千岛湖地区O_(3)生成对气象参数变化更为敏感。研究成果对我国典型生态功能区O_(3)污染防控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地区 TROPOMI 臭氧(O_(3))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氮氧化物(NO_(x))
下载PDF
1960—2020年千岛湖流域蒸散发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解析
6
作者 董颢 杜军凯 +2 位作者 俞发康 仇亚琴 吕向林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1-912,共12页
为探究淡水湖库及其所属流域蒸散发演变特征,以及气象因子对蒸散发的影响规律。以长三角地区最大的淡水人工湖和重要的水源地--千岛湖为研究对象,采用Penman-Monteith等方法与WEP-L分布式水文模型,分别计算千岛湖流域1960-2020年潜在蒸... 为探究淡水湖库及其所属流域蒸散发演变特征,以及气象因子对蒸散发的影响规律。以长三角地区最大的淡水人工湖和重要的水源地--千岛湖为研究对象,采用Penman-Monteith等方法与WEP-L分布式水文模型,分别计算千岛湖流域1960-2020年潜在蒸散发(ET_(0))与实际蒸散发(ET_(a)),分析二者年际变化趋势及突变年份;采用偏微分方法分析气象因子对ET_(0)的敏感性和贡献度;采用归因分析法分析突变前后气象因子对ET_(a)变化的贡献度,并利用蒸发表面水分指数(EM_(1))解析流域蒸发互补关系。结果表明:ET_(0)与ET_(a)多年平均值分别为1021.7和857.5 mm,整体皆呈减少趋势,倾向率分别为-0.77和-1.03 mm/a,二者均在1980和2000年左右发生突变;ET_(0)对相对湿度变化最为敏感,ET_(0)增加的月份主要是由于相对湿度、平均气温的正贡献,风速呈负贡献但相对较小,ET_(0)减少的月份主要是由于日照时数和风速的负贡献,平均气温呈正贡献但相对较小;ET_(a)空间分布呈现东高西低格局,驱动因素按贡献率大小为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气温;流域整体存在“蒸发悖论”现象,日照时数和风速的减小是引起ET_(0)近年来下降的主要原因;EM1愈趋近于1时,反映流域ET_(0)和ET_(a)取值愈加接近,蒸散发互补理论在千岛湖流域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蒸散发 气候变化 互补关系 千岛湖 新安江水库
下载PDF
千岛湖水体稳定度和热分层结构对溶解氧垂向分布的影响
7
作者 张如枫 兰佳 +9 位作者 王裕成 满小明 吴松涛 吴志旭 李慧赟 罗潋葱 李加龙 龚发露 殷鑫星 孙婷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9,共10页
基于2017年1月—2020年2月千岛湖大坝前水质高频监测数据与湖心区气象数据,使用Lake Analyzer(LA)软件计算了水体稳定度指标(“施密特稳定度”和“浮力频率”)和热分层指标(“温跃层深度”和“温跃层厚度”),并与溶解氧垂向分布指标(“... 基于2017年1月—2020年2月千岛湖大坝前水质高频监测数据与湖心区气象数据,使用Lake Analyzer(LA)软件计算了水体稳定度指标(“施密特稳定度”和“浮力频率”)和热分层指标(“温跃层深度”和“温跃层厚度”),并与溶解氧垂向分布指标(“氧跃层深度”和“氧跃层强度”)结合分析。结果表明千岛湖存在时间长且稳定的热力分层和溶解氧分层,分层期为每年4—12月,根据结构变化可分为形成期(4—6月)、稳定期(7—9月)和减弱期(10—12月)三个阶段。水体稳定度指标、热分层指标和溶解氧垂向分布指标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水体混合状态是影响溶解氧垂向分布的重要因素,湖体存在热分层则是氧跃层出现的根本原因,水体稳定度升高与热分层结构形成均阻碍溶解氧的垂向交换,促进氧跃层的形成。基于回归分析,发现温跃层深度与氧跃层深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拟合精度高(R^(2)=0.81,N=25),说明在千岛湖可通过温跃层深度推断氧跃层态势。研究结果同时证明LA在千岛湖的可适用性,以及在其它湖泊的可推广性,提供了水体稳定度和热分层指标定量化计算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稳定度 热分层 溶解氧 氧跃层 lake Analyzer 千岛湖
下载PDF
双水源不同原水配比对南方某水厂运行情况的影响
8
作者 王蕾 王佳函 +2 位作者 樊丞越 张嘉恩 刘宏远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10期66-71,共6页
针对J水厂的钱塘江、千岛湖水双水源供水格局,分析了不同水源混合比对水厂混合原水水质、出厂水水质、水厂混凝剂、消毒剂、聚丙烯酰胺(PAM)消耗及制水电耗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上年同期相比,千岛湖优质原水比例的升高提高了水厂的原水水... 针对J水厂的钱塘江、千岛湖水双水源供水格局,分析了不同水源混合比对水厂混合原水水质、出厂水水质、水厂混凝剂、消毒剂、聚丙烯酰胺(PAM)消耗及制水电耗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上年同期相比,千岛湖优质原水比例的升高提高了水厂的原水水质,浑浊度和高锰酸盐指数分别降低26.18%和12%。另外,当混合原水中千岛湖水源水量达到95%以上时,出厂水浑浊度最大下降50%,制水电耗下降25.30%、混凝剂消耗下降60.29%,次氯酸钠消耗最大下降23.82%,而污泥产量、处理的PAM药耗较混合比为25%时下降66.91%、65%左右,水厂运行更加经济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 钱塘江 千岛湖 水质 消耗
下载PDF
基于新时代文旅融合的基地场景特色研学实证研究——以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徐高福 许梅琳 +3 位作者 张楠 余阳春 王志平 徐邓幸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3期214-218,共5页
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近年来开发了生态环保探索、农事研学活动、红色国防教育3大主题6个典型研学基地场景,对其自然条件、师资队伍、场所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其相应课程设计、研学路线,教育性、体验性路径和目标。结果表明,研学不仅是生态... 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近年来开发了生态环保探索、农事研学活动、红色国防教育3大主题6个典型研学基地场景,对其自然条件、师资队伍、场所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其相应课程设计、研学路线,教育性、体验性路径和目标。结果表明,研学不仅是生态红利的新引擎,也是创新发展的催化剂,更是文化精神的感召力。提出要以新发展理念指引研学发展,深化研学内涵认知,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开展研学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实证 基地场景 文旅融合 千岛湖
下载PDF
千岛湖沉积物中碳、氮、磷的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10
作者 张明 唐访良 +3 位作者 程新良 徐建芬 郑文婷 许燕冰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3,共6页
通过测定千岛湖柱状沉积物中有机质(OM)、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分析其污染分布特征,并评价污染水平。结果表明,千岛湖沉积物中OM、TN、TP平均值分别为1.44%、1.86 mg/g、0.89 mg/g。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城区库湾、新安江干流沿线污染... 通过测定千岛湖柱状沉积物中有机质(OM)、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分析其污染分布特征,并评价污染水平。结果表明,千岛湖沉积物中OM、TN、TP平均值分别为1.44%、1.86 mg/g、0.89 mg/g。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城区库湾、新安江干流沿线污染相对较重;垂直分布,OM、TN、TP整体上均从湖底由下而上呈逐步上升变化过程。相关性分析表明,该湖沉积物中OM、TN、TP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氮、磷多以有机形式存在。C/N值表明,该湖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来自内源的水生生物分解。评价结果显示,综合污染指数范围为1.1~4.2,该湖整体上处于重度污染水平,TP污染重于TN;有机指数范围为0.04~0.52,整体上属于轻度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总氮 总磷 沉积物 分布特征 污染评价 千岛湖
下载PDF
千岛湖叶绿素a浓度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5
11
作者 王飞儿 吕唤春 +2 位作者 陈英旭 田光明 虞左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2-26,共5页
通过对千岛湖各常规监测点1999~2000年叶绿素a含量及水质理化指标的逐月监测,分析了千岛湖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千岛湖叶绿素a含量在湖心区和出水区随季节变化不明显,但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河流区和湖边区... 通过对千岛湖各常规监测点1999~2000年叶绿素a含量及水质理化指标的逐月监测,分析了千岛湖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千岛湖叶绿素a含量在湖心区和出水区随季节变化不明显,但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河流区和湖边区随季节变化明显,其含量明显高于湖心区和出水区.影响千岛湖叶绿素a含量变化的主要因子有氮、磷、水温、透明度和降水等,这些生态因子对叶绿素a含量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但不同区域各影响因子所起的作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叶绿素A浓度 生态因子 动态变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千岛湖水体叶绿素a与相关环境因子的多元分析 被引量:87
12
作者 吕唤春 王飞儿 +3 位作者 陈英旭 虞左明 方志发 周根娣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8期1347-1350,共4页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2月对千岛湖水体的叶绿素a和理化因子进行了为期 2年的逐月监测 ,对监测数据进行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找出与叶绿素a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 ,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 ,同时分析了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分布情况 ,并应用...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2月对千岛湖水体的叶绿素a和理化因子进行了为期 2年的逐月监测 ,对监测数据进行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找出与叶绿素a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 ,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 ,同时分析了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分布情况 ,并应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 (TSI)对各监测点位的营养状态进行了排序 .结果表明 ,湖区各监测点叶绿素a含量时空差异较大 ,新安江来水中叶绿素a含量变化较大 ,在 5~ 30mg·m- 3之间 ,湖区内部监测点叶绿素a含量基本在 5mg·m- 3以下 ,春季和秋季含量高于冬季和夏季含量 .东南出水湖区大坝、密山和姥山点位的TSI <37,属贫营养型 ,其余湖区的TSI <53 ,为中营养型 ,与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的调查一致 .湖区内部各监测点位的叶绿素a与理化因子关系比较复杂 .在不同的监测点位 ,对藻类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子各有不同 ,但水温、总磷表现为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叶绿素A 多元逐步回归 营养状态系数
下载PDF
千岛湖岛屿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种群的维持和天然更新 被引量:33
13
作者 张欣 徐高福 +4 位作者 沈栋伟 顾泳洁 高辉 罗小华 陈小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24-431,共8页
千岛湖是1959年新安江水电站建设时形成的,这里有1078个面积大于2500m2的岛屿和许多更小的小岛。水电站建设清库时,植被基本上被砍伐殆尽,后来受到较好保护,现在植被主要以先锋树种———马尾松为优势种,然而该群落生态效益较低,同时易... 千岛湖是1959年新安江水电站建设时形成的,这里有1078个面积大于2500m2的岛屿和许多更小的小岛。水电站建设清库时,植被基本上被砍伐殆尽,后来受到较好保护,现在植被主要以先锋树种———马尾松为优势种,然而该群落生态效益较低,同时易感病虫害(如松毛虫、松材线虫),因此亟需开展恢复为常绿阔叶林的工作。前期调查表明在一些岛屿上存在常绿阔叶树种,主要以苦槠为主。对岛屿上分布的苦槠进行调查,以揭示其种群结构和主要更新方式,为生态恢复提供建议。结果表明,苦槠可以分布在海拔105.4m以上的岛屿上,而最高水位为108.2m,说明苦槠能耐一定的水淹。岛屿上苦槠个体数与岛屿面积和高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从基株来看,大岛(>100hm2)和多数中岛(10~100hm2)上苦槠种群为稳定型或发展型,能够自我维持,而小岛和部分中岛上的苦槠为衰退型,难以维持下去;然而若从分株种群来看,几乎所有的种群都为稳定型或发展型。从苦槠的起源来看,大多数苦槠为无性繁殖(主要是萌条)的后代,有性繁殖的贡献小于20%。以上结果表明,无性繁殖在岛屿苦槠种群的形成和维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得种群在没有较大环境变化情况下,能够在一定时期内维持下去;但在中小岛上,基株种群也不容易扩大,表明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结果也表明,尽管一些岛屿很小,但也满足苦槠生存和生长的条件,一些岛屿上不存在苦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缺乏种源,因此,在中大岛上开展生态恢复时,只要提供合适的种子种苗,这些岛屿上是能够恢复为常绿阔叶林的。但在小岛和一些中岛上,存在制约种群扩大的因素,生态恢复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槠 岛屿 种群结构 更新 生态恢复 千岛湖
下载PDF
千岛湖姥山林场不同森林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比较 被引量:28
14
作者 刘欣欣 华超 +2 位作者 张明如 张建国 柳丹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6-373,共8页
为探讨不同类型森林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选择2010年春、夏、秋和冬4个季节的晴天,对浙江淳安千岛湖姥山林场6种类型的森林群落的空气负离子、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小气候因子进行同步监测。结果表明:①千岛湖姥山林场空... 为探讨不同类型森林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选择2010年春、夏、秋和冬4个季节的晴天,对浙江淳安千岛湖姥山林场6种类型的森林群落的空气负离子、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小气候因子进行同步监测。结果表明:①千岛湖姥山林场空气负离子浓度夏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季和冬季较低;②6种类型森林群落空气负离子年平均浓度均在1 000个.cm-3以上,天然森林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高于人工森林群落,常绿阔叶树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高于针叶树群落;③不同季节空气质量评价系数变化顺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④天然森林群落冬季空气清洁度为B级,其他季节均为A级,人工森林群落夏季和秋季空气清洁度为A级,春季为B级,而冬季仅为C级。综合比较不同季节单级系数和空气质量评价系数的变化差异,认为天然森林群落空气质量高于人工森林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千岛湖 森林群落 空气负离子 空气质量 单优群落
下载PDF
千岛湖水温垂直分层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15
作者 白杨 张运林 +3 位作者 周永强 施坤 刘明亮 杨桂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6-914,共9页
湖泊热力分层及热力循环深刻影响深水湖泊生态系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湖泊热力过程会发生显著变化。作为深水水库型湖泊,千岛湖的热力过程与水环境的变化紧密相连,为了分析千岛湖水体水温、湖泊热力分层参数(温跃层深度、厚度和强度)... 湖泊热力分层及热力循环深刻影响深水湖泊生态系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湖泊热力过程会发生显著变化。作为深水水库型湖泊,千岛湖的热力过程与水环境的变化紧密相连,为了分析千岛湖水体水温、湖泊热力分层参数(温跃层深度、厚度和强度)的分布,探讨温跃层深度与水温、水体透明度以及水深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2014年7月份与2015年5月份对千岛湖全湖60个采样点的水体理化指标的垂向分布调查数据,计算得到千岛湖热力分层参数,进而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千岛湖水体水温垂直分布呈现正温分布,春夏季全湖范围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温度分层现象,温跃层深度、厚度和强度均从上游河口向下游敞水区逐步增大,这种空间变化的趋势在7月份比5月份更显著。水温、透明度和水深是影响温跃层深度的主要因素。夏季湖泊热力分层稳定期温跃层深度与表层水温(0—2m)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透明度和水深存在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热力分层 空间分布 温跃层
下载PDF
千岛湖次生林优势种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被引量:20
16
作者 管铭 金则新 +1 位作者 李月灵 王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057-2066,共10页
对千岛湖次生林优势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石栎(Lithocarpus glaber)、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在不同季节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响应、CO2响应以及相对叶绿素含量进行了分析,以期了解群落... 对千岛湖次生林优势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石栎(Lithocarpus glaber)、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在不同季节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响应、CO2响应以及相对叶绿素含量进行了分析,以期了解群落演替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马尾松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在4个季节均呈"单峰"曲线;苦槠在8月呈"双峰"曲线,其他3个月份均呈"单峰"曲线;石栎和青冈在5月、8月和11月的Pn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2月为"单峰"曲线。(2)马尾松和苦槠的Pn日积累值为8月最高,石栎和青冈为11月最高,且均与其他3个月均差异显著。4种优势种在4个季节的Pn日积累值的平均值大小为马尾松>苦槠>青冈>石栎,差异显著。(3)4个季节中,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暗呼吸速率(Rd)、最大羧化速率(Vc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均以马尾松最高,表观量子效率(AQY)为马尾松最低。青冈在4个季节中具有最低的LSP、Rd和最高的AQY。苦槠和石栎的光合特性介于马尾松和青冈之间。(4)相对叶绿素含量以青冈最高,马尾松最低。总之,马尾松属强阳性树种,苦槠为阳性树种,石栎具有一定的耐荫性,青冈的耐荫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次生林 优势种 光合特性 季节动态
下载PDF
千岛湖岛屿化对社鼠的肥满度之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孙波 鲍毅新 +2 位作者 张龙龙 赵庆洋 胡知渊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5-552,共8页
2008年5月以夹夜法对千岛湖区部分岛屿开展小型兽类种群数量调查,对其间捕获的优势鼠种——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进行解剖观察以及相应的测量,计算其肥满度指标K值(K=100W/L3);同时对岛屿化环境下,社鼠的肥满度与性别、年龄、... 2008年5月以夹夜法对千岛湖区部分岛屿开展小型兽类种群数量调查,对其间捕获的优势鼠种——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进行解剖观察以及相应的测量,计算其肥满度指标K值(K=100W/L3);同时对岛屿化环境下,社鼠的肥满度与性别、年龄、生境类型、岛屿面积和捕获率等生态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岛屿化对社鼠两性之间的肥满度产生影响,其差异程度由大型岛屿的显著差异(P=0.015)至中小型岛屿的无显著差异(中:P=0.063;小:P=0.288);年龄组间,除个别相邻年龄组差异显著(大:♂,I与II,P=0.042;中:♀和♂皆为II与III,P=0.013和P=0.044)或极显著(大:♀,III与IV,P=0.000)外,其余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社鼠肥满度年龄组间的变化主要与其自身生理特征变化有关,与岛屿化关系不明显;岛屿的隔离作用,致使不同类型岛屿上的植被优势种及丰富度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影响到社鼠的肥满度差异;各岛捕获率所示的社鼠种群的相对数量与其肥满度并无显著相关性(Pearson-test,♀,r=-0.226,P=0.437;♂,r=-0.019,P=0.949),岛屿化对其种群数量不产生影响;不同面积岛屿之间社鼠的肥满度差异极显著(P=0.000),且肥满度均值与岛屿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 test,r=0.561,P=0.037),岛屿面积不同,对社鼠的肥满度之变化产生影响。总之,千岛湖岛屿社鼠的肥满度差异的产生,除了性别、年龄等因素外,与岛屿的面积、生境及种群压力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从侧面也反映了社鼠对岛屿环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鼠 肥满度 生境片段化 千岛湖岛屿
下载PDF
千岛湖轮虫群落结构及水质生态学评价 被引量:63
18
作者 李共国 虞左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69-176,共8页
研究了一大型深水湖泊——千岛湖轮虫的群落结构,包括种类组成、种群动态、现存量,并用轮虫污染指示种类、E/O值和QB/T值评价千岛湖水质和营养状况. 在一周年的研究中,共发现轮虫70种,污染指示轮虫41种,其中寡污-β中污带、β中污带和β... 研究了一大型深水湖泊——千岛湖轮虫的群落结构,包括种类组成、种群动态、现存量,并用轮虫污染指示种类、E/O值和QB/T值评价千岛湖水质和营养状况. 在一周年的研究中,共发现轮虫70种,污染指示轮虫41种,其中寡污-β中污带、β中污带和β-α中污带污染指示种类分别占总指示轮虫的41. 5%、36. 5%和22. 0%. 根据年平均密度,优势种分别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等刺异尾轮虫(Trichocerca similis)和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 轮虫生物量的时空变化由晶囊轮虫属(Asplanchna)的轮虫决定,以5月份的Ⅰ站和Ⅱ站生物量较高. 轮虫的E/O值变幅为0. 29-0. 62,平均0. 46;QB/T值变幅为0. 17-1. 50,平均0. 68. 相关分析表明:E/O值和QB/T值与水体透明度之间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0. 7182和0. 7747. 与大型浅水湖泊相比,千岛湖轮虫群落结构具有种类数较多、密度和生物量小、QB/T值低的特征. 根据指示生物法和生物指数法评价千岛湖水质和营养类型,千岛湖为寡污-β中污(贫-中营养型)水体,其中,Ⅰ站、Ⅱ站和Ⅴ站为β中污(中营养型),其余各站均为寡污-β中污(贫营养型)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轮虫 群落结构 水质生态学评价 种类 生物指数法 示生物法 营养类型
下载PDF
千岛湖水环境质量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韩伟明 胡水景 +3 位作者 金卫 李瑾 李峻雷 王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0-26,共7页
通过1992~1993年对千岛湖水质、底质、生物和污染源的调查,对其水环境质量和污染物输入作了综合的评价。结果表明:千岛湖水质状况良好,但局部水域水质污染逐年加重,湖泊已属中营养状态。非点源输入量占入湖污染总量的95... 通过1992~1993年对千岛湖水质、底质、生物和污染源的调查,对其水环境质量和污染物输入作了综合的评价。结果表明:千岛湖水质状况良好,但局部水域水质污染逐年加重,湖泊已属中营养状态。非点源输入量占入湖污染总量的95%,而50%非点源输入量来自上游安徽来水。建立了对流扩散模型并进行水质预测,提出了千岛湖水环境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质量 评价 千岛湖
下载PDF
千岛湖次生林不同演替阶段林分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吴初平 张骏 +3 位作者 沈爱华 朱锦茹 袁位高 江波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1,共6页
为进一步揭示千岛湖次生林不同演替阶段林分的空间结构规律,根据马尾松不同密度设置了3个40 m×40 m的样地,进行了每木调查和坐标定位。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种结构参数结合树种组成,对3个样地中的主要树种及林分整体的空... 为进一步揭示千岛湖次生林不同演替阶段林分的空间结构规律,根据马尾松不同密度设置了3个40 m×40 m的样地,进行了每木调查和坐标定位。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种结构参数结合树种组成,对3个样地中的主要树种及林分整体的空间格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样地1中马尾松优势明显呈聚集分布,其它树种多为散生且生长被严重压制。样地2中的马尾松和青冈的优势较为明显,均呈聚集分布,而其它树种多为散生且生长被压制。样地3中苦槠优势明显呈聚集分布,林分整体混交程度较高,但苦槠的林木大小差异较小,林木生长大多处于中庸状态,缺少具有绝对优势的高大乔木。3个样地的林分整体均为聚集分布。以上结果说明,样地1和样地2均处于演替的初期,需要通过实施择伐经营,加速林分的演替。样地3已演替为以苦槠为优势种的常绿阔叶林,但发展为成熟的顶级群落尚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次生林 演替阶段 空间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