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子与琴道 被引量:2
1
作者 罗筠筠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1-139,共9页
孔子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奠基者,在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之中,关于琴道、琴学的思想虽然记载下来的不多,但都是经典。无论是对于琴道的理解,还是亲身习琴、作曲的故事,它们都是中国琴学理论中重要的资源。文章通过孔子与古琴创作、... 孔子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奠基者,在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之中,关于琴道、琴学的思想虽然记载下来的不多,但都是经典。无论是对于琴道的理解,还是亲身习琴、作曲的故事,它们都是中国琴学理论中重要的资源。文章通过孔子与古琴创作、后人所作与孔子有关琴曲故事等历史资料,对孔子在琴学奠基与贡献方面进行了梳理总结,藉此人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孔子的乐教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古琴 琴道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琴歌“移情造境”审美理念的阐释
2
作者 王爱国 翟毅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98-104,共7页
琴歌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糅声乐与琴乐、文学为一体,不仅涵盖了叙事性、戏剧性、描写性等多种体裁,且在演唱实践中也注重想象、联想、直觉等多种心理要素的综合运用。琴曲《水仙操》题解中所载的“移情造境”理念,反映出琴学传统表... 琴歌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糅声乐与琴乐、文学为一体,不仅涵盖了叙事性、戏剧性、描写性等多种体裁,且在演唱实践中也注重想象、联想、直觉等多种心理要素的综合运用。琴曲《水仙操》题解中所载的“移情造境”理念,反映出琴学传统表演理论话语中独特的艺术创造思维。“移情造境”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思维形式,重视人与外在环境的感应,强调了歌曲二度创作中的立意层次和精神造诣。文章拟从“以技达意”“以声塑形”“以心造境”三个方面来对“移情造境”的阐释意义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期能为当代民族声乐艺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琴歌艺术 “移情造境” 审美理念 阐释
下载PDF
琴意谁可听?(下)——欧阳修之琴与北宋士风
3
作者 沈冬 《音乐文化研究》 2022年第3期34-44,M0003,共12页
文章由三个层面探触永叔之琴。一、依其生平年代、仕宦历程,缕述他与琴有关的诗文作品,加以系年及说释;二、根据这些作品及相关记载探究他的抚琴经验及琴友交游;三、讨论他的琴学思想,并试图以北宋士风为背景,观察永叔身为琴家、交结琴... 文章由三个层面探触永叔之琴。一、依其生平年代、仕宦历程,缕述他与琴有关的诗文作品,加以系年及说释;二、根据这些作品及相关记载探究他的抚琴经验及琴友交游;三、讨论他的琴学思想,并试图以北宋士风为背景,观察永叔身为琴家、交结琴友、参与琴事、发为琴论,如何将他身为知识分子的理念浸润渗透入琴中,而他的琴学议论及抚琴实践又如何反过来成为北宋士风昭昭可见的脚注和诠释。由永叔之琴到北宋士风的联结,是文章试图提出的主要论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琴(七弦琴、古琴) 琴意 北宋士风
下载PDF
琴意谁可听?(上)——欧阳修之琴与北宋士风
4
作者 沈冬 《音乐文化研究》 2022年第2期7-21,3,共16页
文章由三个层面探触永叔之琴。一、依其生平年代、仕宦历程,缕述他与琴有关的诗文作品,加以系年及说释;二、根据这些作品及相关记载探究他的抚琴经验及琴友交游;三、讨论他的琴学思想,并试图以北宋士风为背景,观察永叔身为琴家、交结琴... 文章由三个层面探触永叔之琴。一、依其生平年代、仕宦历程,缕述他与琴有关的诗文作品,加以系年及说释;二、根据这些作品及相关记载探究他的抚琴经验及琴友交游;三、讨论他的琴学思想,并试图以北宋士风为背景,观察永叔身为琴家、交结琴友、参与琴事、发为琴论,如何将他身为知识分子的理念浸润渗透入琴中,而他的琴学议论及抚琴实践又如何反过来成为北宋士风昭昭可见的脚注和诠释。由永叔之琴到北宋士风的联结,是文章试图提出的主要论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琴(七弦琴、古琴) 琴意 北宋士风
下载PDF
《永乐琴书集成》中宋诗辑考
5
作者 史广超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72-79,共8页
明成祖敕撰的《永乐琴书集成》今存二十卷,保存了丰富的明代以前琴学诗歌文献,尤以唐宋为多。这些资料多据宋元旧本收录,弥足珍贵。就宋诗而言,其中遗存有《全宋诗》已收作者42人佚诗69首,《全宋诗》未收作者5人佚诗6首,对于宋诗辑佚和... 明成祖敕撰的《永乐琴书集成》今存二十卷,保存了丰富的明代以前琴学诗歌文献,尤以唐宋为多。这些资料多据宋元旧本收录,弥足珍贵。就宋诗而言,其中遗存有《全宋诗》已收作者42人佚诗69首,《全宋诗》未收作者5人佚诗6首,对于宋诗辑佚和校勘颇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乐琴书集成》 琴学诗歌 宋诗 辑佚 类书
下载PDF
琴:中国历史文化精神的显现 被引量:3
6
作者 朱坚坚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1-103,共3页
几千年不绝的古琴音乐文化有其强大活力 ,它承载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在历史的进程中它作为一种乐器 ,也可看作是一种文化礼器 ,它显现出中国历史文化的精神。
关键词 古琴 历史 琴现 文化精神
下载PDF
秦筝溯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子伟 李文军 李淑芬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62-68,共7页
筝,又称秦筝、古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普遍的说法,认为筝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广泛流传,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之所以称为秦筝者,是因为这种乐器最早为秦人发明创造。本文历史地、全方位地探究秦筝的发明与相关问题,以求方家... 筝,又称秦筝、古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普遍的说法,认为筝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广泛流传,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之所以称为秦筝者,是因为这种乐器最早为秦人发明创造。本文历史地、全方位地探究秦筝的发明与相关问题,以求方家鸿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筝 溯源
下载PDF
论古瑟对琴、筝乐器发展之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付丽娜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107,共7页
瑟是中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在春秋时期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其时琴和筝都还是比较原始的形制。琴、筝在汉代都吸收了瑟制的优点而完成了对自身的超越,得以成功转型,并由此在艺术上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中筝在当代又增加了弦制并吸收... 瑟是中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在春秋时期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其时琴和筝都还是比较原始的形制。琴、筝在汉代都吸收了瑟制的优点而完成了对自身的超越,得以成功转型,并由此在艺术上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中筝在当代又增加了弦制并吸收了瑟双手弹弦的方法而实与瑟合流。古瑟实是琴、筝发展的权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瑟制 转型 发展 权舆
下载PDF
古琴断纹形成机制及审美价值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丽霜 石霖 +1 位作者 王宜飞 曾利 《设计艺术研究》 2021年第6期117-121,共5页
文章通过分类归纳断纹形态种类,从断纹形成的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两方面剖析古琴断纹形成机制,进而挖掘出古琴断纹的审美价值。古琴漆面出现断纹源于漆层木胎的热胀冷缩、漆质年久老化,加上琴弦震动的影响。其他影响因素还包含古琴的反... 文章通过分类归纳断纹形态种类,从断纹形成的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两方面剖析古琴断纹形成机制,进而挖掘出古琴断纹的审美价值。古琴漆面出现断纹源于漆层木胎的热胀冷缩、漆质年久老化,加上琴弦震动的影响。其他影响因素还包含古琴的反复弹奏和修复保护处理,造成不同漆色层夹杂叠加后裂出、异色漆补漆修复后再磨显出来或者受弹奏磨损的影响而渐次发出。断纹肌理局部与整体的组织关系拥有自相似分形之美,随时间递增而演化成另一种视触觉感受的断纹体现了变化美,各种特殊形态及夹杂组织的断纹所代表的曲折性历史发展及修琴、弹琴的历史活动给予了人们历史美的审美体验,这些构成了古琴断纹独特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 断纹 形成机制 审美价值
下载PDF
泾阳茯茶茶艺中引入秦筝文化的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阳 高岳芳 +1 位作者 王飞权 肖斌 《武夷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35-39,共5页
泾阳茯茶是明清时期享誉中国西北的“边销茶”,既承担着安邦保国的政治责任,又肩负着“生命之茶”的民生义务。目前泾阳茯茶产业处于复兴阶段,茶文化特征和表现力尚不鲜明。茶艺是体现茶文化的重要窗口,特色茶艺对泾阳茯茶文化特征的表... 泾阳茯茶是明清时期享誉中国西北的“边销茶”,既承担着安邦保国的政治责任,又肩负着“生命之茶”的民生义务。目前泾阳茯茶产业处于复兴阶段,茶文化特征和表现力尚不鲜明。茶艺是体现茶文化的重要窗口,特色茶艺对泾阳茯茶文化特征的表达至关重要。古筝是茶艺常用的背景音乐元素,起到烘托氛围、深化主题和丰富内涵的作用。但是,各地茶艺千篇一律地选用古筝名曲,鲜有能突出地方特色的筝文化与茶艺的融合。秦筝发源于陕西,具有悲苦忆怀的艺术特色,与泾阳茯茶同根同源、同兴同衰、相得益彰。两者创新融合能够凸显泾阳茯茶文化特色,启发更多茶艺跨界创新模式,为文化助力茶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阳茯茶 茶艺 秦筝 文化
下载PDF
论元代的古琴并及“元琴”不应成为古琴断代的概念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风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30,共25页
本文承郑珉中先生唐宋琴器论述之馀绪,试为探究元代的古琴。究竟何为"元琴",向来从未有可信的说法,盖因无法总结出元代古琴独有的工艺特点。笔者通过对史料和存世琴器的研究,先以横跨宋元的斲琴师严古清为个案,分析认为元代... 本文承郑珉中先生唐宋琴器论述之馀绪,试为探究元代的古琴。究竟何为"元琴",向来从未有可信的说法,盖因无法总结出元代古琴独有的工艺特点。笔者通过对史料和存世琴器的研究,先以横跨宋元的斲琴师严古清为个案,分析认为元代前期的琴器,与南宋后期古琴风格一致,无法分别;再考察向所认为的"元琴"唯一代表性人物朱致远的生平,指出其斲琴生涯横跨元明,实为明琴风格的开创性人物,由此事例,可知元末明初琴器亦无法分别。综言之,如未有可靠的署年号腹款,元代的古琴,或与南宋后期琴一致,或与明前期琴一致,只可能分别断之为"宋元琴"和"元明琴"。也就是说,不存在具有统一时代风格的"元琴","元琴"不应成为古琴断代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 严古清 施牧州 朱致远 元琴
原文传递
小议中国筝的命名 被引量:1
12
作者 岳莹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52-52,共1页
关于筝的命名,有二人争瑟取其相争的"争"字而得名之说;也有经流传地而得名之说;还有以其音响效果具有"铮铮"的特点而命名之说。在历史上,我国曾有以音响效果命名乐器的习惯。如磬,是按以物击石发出的"铿、铿&q... 关于筝的命名,有二人争瑟取其相争的"争"字而得名之说;也有经流传地而得名之说;还有以其音响效果具有"铮铮"的特点而命名之说。在历史上,我国曾有以音响效果命名乐器的习惯。如磬,是按以物击石发出的"铿、铿"一类音响命名的;瑟则发出了浑厚、柔和的"瑟、瑟"之音而得名,史料中说法不一。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筝就已流行于秦地,故有"真秦之声"的美名,在很多文献中"秦声"便成了筝的代名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时 秦地 秦筝
原文传递
乾隆时期宫廷琴事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跃工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56,共26页
乾隆帝本人及乾隆时期宫廷与古琴之关系,是清代宫廷史研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本文自现存乾隆朝宫廷藏琴实物入手,以《活计档》、《奏销档》、《陈设档》等清宫档案及《清高宗御制诗》等文献为凭,还原了乾隆皇帝对宫廷藏琴的整理、... 乾隆帝本人及乾隆时期宫廷与古琴之关系,是清代宫廷史研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本文自现存乾隆朝宫廷藏琴实物入手,以《活计档》、《奏销档》、《陈设档》等清宫档案及《清高宗御制诗》等文献为凭,还原了乾隆皇帝对宫廷藏琴的整理、鉴赏、评级、著录过程,以及宫廷古琴陈设、制作与使用情况。此外,作者考订了《乾隆御题琴谱册》实为乾隆朝宫廷藏琴著录;论证了宫廷琴人唐侃与斫琴家唐凯实为一人。期使学界对这些文物、人物有更为丰富、深入的理解,为乾隆帝与古琴、礼乐制度关系的深入研究打下史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 宫廷 古琴
原文传递
简析《中国古琴珍萃》中的宋琴
14
作者 刘岐荣 《故宫学刊》 2020年第1期-,共14页
《中国古琴珍萃》是第一本收录古琴器的大型图录,收琴109张。本文依照郑珉中先生《漫谈〈中国古琴珍萃〉中的唐琴》体例,确认书中收14张宋琴,予以介绍分析,并对各琴的琴式进行梳理和订正。
关键词 古琴 琴式 宋琴 《中国古琴珍萃》 《五知斋琴谱》
原文传递
关于湖南省博物馆藏唐琴“飞泉”的再认识
15
作者 孙嵩 王宜飞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9年第1期421-424,共4页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博物馆藏"飞泉"的入藏档案、湘籍琴家李伯仁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同时期民国文献资料的梳理、印证,尤其是其龙池内墨书腹款的发现,可以确认湖南省博物馆藏"飞泉"即为李伯仁旧藏"飞泉";同时根...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博物馆藏"飞泉"的入藏档案、湘籍琴家李伯仁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同时期民国文献资料的梳理、印证,尤其是其龙池内墨书腹款的发现,可以确认湖南省博物馆藏"飞泉"即为李伯仁旧藏"飞泉";同时根据"飞泉"的琴制、琴材、漆色、灰胎、断纹、槽腹、音色等方面判断"飞泉"系民国琴学宗师杨时百称为"鸿宝"的唐琴,并极有可能为雷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博物馆 李伯仁 唐琴 飞泉
原文传递
湖南省博物馆藏古琴保护修复实践
16
作者 王宜飞 陈叙良 孙嵩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9年第1期624-629,共6页
湖南省博物馆藏古琴保护修复项目从立项到完成历经两年时间。为了兼顾古琴独特的文物和乐器属性,在同类项目中首次组建了跨学科、多专业的保护修复团队。按照古琴文物保护理念,遵循文物修复原则,通过传统古琴修复技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 湖南省博物馆藏古琴保护修复项目从立项到完成历经两年时间。为了兼顾古琴独特的文物和乐器属性,在同类项目中首次组建了跨学科、多专业的保护修复团队。按照古琴文物保护理念,遵循文物修复原则,通过传统古琴修复技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方式顺利完成项目实施,不仅取得了良好的保护修复效果,同时首次获得了斫琴工艺、材料及琴器流传等多项重要数据和成果。湖南省博物馆藏古琴保护修复实践既有效地保护了这批珍贵文物,提升了对该批古琴价值的认知,也为今后馆藏古琴文物的保护、修复、研究、利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博物馆 古琴 保护 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