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ubiona theoblicki, a name to replace Clubiona quadrata (Araneae, Clubionidae)
1
作者 YU Hao LI Shu-Qiang 《蛛形学报》 2019年第1期40-40,共1页
Clubiona theoblicki nom. nov.=Clubiona quadrata Yu &Li, 2019:161,f 7A-E,8A-H.(Primary homonym of Clubiona quadrata Kraus, 1955, now in Etymology. The species is named after Theo Blick, one of the editors of World ... Clubiona theoblicki nom. nov.=Clubiona quadrata Yu &Li, 2019:161,f 7A-E,8A-H.(Primary homonym of Clubiona quadrata Kraus, 1955, now in Etymology. The species is named after Theo Blick, one of the editors of World Spider Catalog, which has improved spider taxonomy worldwide;noun (name) in genitive case. Diagnosis and Description, see Yu & Li,2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BIONA quadrata (Araneae Clubionidae) THEO Blick World SPIDER CATALOG
原文传递
福寿螺与本地螺种在干旱胁迫下的存活率与生理响应差异
2
作者 陈映僮 张春霞 +2 位作者 姚富成 肖泽恒 章家恩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86-93,共8页
为了比较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和部分本地螺种耐旱能力的差异,探究福寿螺成功入侵的机制,测定了不同干旱时长下成年以及幼年的福寿螺、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sis)和梨形环棱螺(Sinotaia quadrata)的存活率,并分析了... 为了比较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和部分本地螺种耐旱能力的差异,探究福寿螺成功入侵的机制,测定了不同干旱时长下成年以及幼年的福寿螺、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sis)和梨形环棱螺(Sinotaia quadrata)的存活率,并分析了干旱胁迫对3种螺体内自由水、结合水和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寿螺和中国圆田螺的存活率远高于梨形环棱螺;中国圆田螺的自由水含量最高,而福寿螺管理自身水分能力最强。福寿螺的CAT(过氧化氢酶)活性、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T-AOC(总抗氧化能力)水平在干旱胁迫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并高于2种本地螺。3种螺耐旱性表现为福寿螺>中国圆田螺>梨形环棱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sis) 梨形环棱螺(Sinotaia quadrata) 干旱胁迫 存活率 生理响应
下载PDF
三种常用农药对环棱螺、圆田螺和河蚬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沈坚 赵颖 +1 位作者 李少南 朱国念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9-566,共8页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3种常用农药毒死蜱、丁草胺和三唑酮对3种本地底栖生物环棱螺Bellamya quadrata、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和河蚬Corbicula fluminea的毒性效应,同时测定了螺类不同大小个体对供试农药的敏感性。...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3种常用农药毒死蜱、丁草胺和三唑酮对3种本地底栖生物环棱螺Bellamya quadrata、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和河蚬Corbicula fluminea的毒性效应,同时测定了螺类不同大小个体对供试农药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毒死蜱、丁草胺和三唑酮对环棱螺的96 h-LC50值分别为4.32、3.62和15.2 mg/L,对圆田螺的96 h-LC50值分别为6.31、4.31和16.9 mg/L,对河蚬的96 h-LC50值分别为8.75、6.83和26.5 mg/L;毒死蜱和丁草胺对3种供试生物均为中等毒性,三唑酮属低毒。环棱螺幼螺对毒死蜱、丁草胺和三唑酮的敏感性分别比大螺高2.52、1.84和1.72倍,圆田螺幼螺对毒死蜱、丁草胺和三唑酮的敏感性分别比大螺高2.26、2.26和2.67倍。因此,在田间使用3种供试农药时需注意对供试底栖生物尤其是其幼体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环棱螺 圆田螺 河蚬 急性毒性 敏感性
下载PDF
石田螺处理城市剩余污泥试验 被引量:3
4
作者 梁敏 陶虎春 +3 位作者 倪晋仁 刘耀成 李伟 吴应超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80-1184,共5页
应用石田螺(Sinotaia quadrata)摄食和消化城市剩余污泥,通过考察石田螺的最佳养殖密度、城市剩余污泥经石田螺处理前后性质的变化和重金属转移规律,对石田螺处理城市剩余污泥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田螺在养殖密度为13~15kg/m... 应用石田螺(Sinotaia quadrata)摄食和消化城市剩余污泥,通过考察石田螺的最佳养殖密度、城市剩余污泥经石田螺处理前后性质的变化和重金属转移规律,对石田螺处理城市剩余污泥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田螺在养殖密度为13~15kg/m3时存活率较高;石田螺可将城市剩余污泥直接转化为颗粒螺粪,可有效去除污泥中的有机物,对VS和TOC去除率分别达到23%和37%.对城市剩余污泥经石田螺处理后得到的螺粪进行厌氧发酵产气试验,12d后的总产气量仅为0.5mL,可见螺粪的厌氧消化活性较低,这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污泥腐化发臭.石田螺对城市剩余污泥中Cr,Cu,Zn,Pb和Cd5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BCF)分别为1.09,1.36,1.17,1.33和3.41;石田螺对Ni无富集作用.城市剩余污泥处理后得到的螺粪重金属质量分数符合国家《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在其他污染物项目达标的前提下,可用作为城市绿化用肥或土壤改良剂等,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剩余污泥 石田螺 稳定化 重金属 生物肥料
下载PDF
宽体金线蛭苗对萝卜螺和方形环棱螺仔螺摄食及生长特征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建国 熊良伟 +4 位作者 陶桂庆 王权 侯君 杨茂林 黄梁军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22-1026,共5页
目的:弄清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苗期最适饵料。方法:以宽体金线蛭苗(体质量0.1140±0.0424 g)作为研究对象,实验时间为20 d,分别投喂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体质量0.1981±0.1113 g)和方形环棱螺(Bellamya quadra... 目的:弄清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苗期最适饵料。方法:以宽体金线蛭苗(体质量0.1140±0.0424 g)作为研究对象,实验时间为20 d,分别投喂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体质量0.1981±0.1113 g)和方形环棱螺(Bellamya quadrata)仔螺(体质量0.0356±0.0181 g),记录蛭苗对两种饵料的摄食数量,体重变化,水质变化等特征。结果:宽体金线蛭苗会积极采食萝卜螺和方形环棱螺仔螺,方形环棱螺仔螺组几乎无残饵,但萝卜螺组残饵较多;萝卜螺组体质量是方形环棱螺仔螺组的1.7倍;萝卜螺组饲养6 d内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指标在第6天分别达到7.81±2.33 mg/L、2.11±0.81 mg/L、0.13±0.03 mg/L,显著高于方形环棱螺仔螺组。结论:萝卜螺和方形环棱螺仔螺两种饵料均是宽体金线蛭苗适口饵料,萝卜螺作为饵料生长速度更快,但残饵较多,水质容易败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体金线蛭 萝卜螺 方形环棱螺 摄食
下载PDF
湖南省抽样点广州管圆线虫宿主分布及其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3
6
作者 段绩辉 李正祥 +8 位作者 刘洪庭 唐小雨 王江浩 张传禄 周海羽 李海余 郭淑珑 王郭清 唐阳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839-843,共5页
目的了解湖南地区广州管圆线虫宿主及疫源地的分布。方法从野外、餐饮店、农贸市场等场所采集食用淡水螺、陆生螺、蛞蝓、虾、溪蟹、鱼和青蛙,用组织捣碎匀浆法及过筛沉淀法检查中间宿主、转续宿主体内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解剖检查野鼠... 目的了解湖南地区广州管圆线虫宿主及疫源地的分布。方法从野外、餐饮店、农贸市场等场所采集食用淡水螺、陆生螺、蛞蝓、虾、溪蟹、鱼和青蛙,用组织捣碎匀浆法及过筛沉淀法检查中间宿主、转续宿主体内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解剖检查野鼠心肺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果7县(市、区)有5县(市、区)从野外捕获到福寿螺;3县从野外捕获中国圆田螺、中华圆田螺、方形环棱螺和蛞蝓,检查均未发现广州管圆线虫幼虫;7县(市、区)均未发现褐云玛瑙螺。6县(市)解剖褐家鼠、黄胸鼠、鼩鼱3种鼠,仅在1只褐家鼠的心脏和肺检获广州管圆线虫成虫8条。结论福寿螺在湖南南部地区分布广泛,首次证实湖南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福寿螺 中国圆田螺 方形环棱螺 褐家鼠 中间宿主 转续宿主 保虫宿主
下载PDF
铜锌汞铬4种重金属离子对方形环棱螺的急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9
7
作者 吕耀平 黄佩佩 刘子明 《丽水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33-38,共6页
探讨铜、锌、汞、铬4种重金属离子对方形环棱螺(Bellamya quadrata)成体螺的急性毒性,并求出4种重金属相应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结果显示:铜、锌、汞、铬对方形环棱螺成体螺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043 0、1.330 1、0.139 0、3.627... 探讨铜、锌、汞、铬4种重金属离子对方形环棱螺(Bellamya quadrata)成体螺的急性毒性,并求出4种重金属相应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结果显示:铜、锌、汞、铬对方形环棱螺成体螺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043 0、1.330 1、0.139 0、3.627 5 mg/L,经验公式求得其安全浓度分别为0.004 3、0.133 0、0.013 9、0.362 8 mg/L。4种重金属离子的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铜>汞>锌>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方形环棱螺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下载PDF
螺蛳壳和鱼骨混合物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孟娟 林建伟 +2 位作者 詹艳慧 方巧 郑雯婧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3-70,共8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螺蛳壳、鱼骨以及螺蛳壳和鱼骨混合物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当磷酸盐初始质量浓度C0为20 mg·L-1、pH值为7、T为303 K条件下,螺蛳壳投加量为4 g·L-1时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率在36 h时达最大值86%;鱼... 通过试验研究了螺蛳壳、鱼骨以及螺蛳壳和鱼骨混合物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当磷酸盐初始质量浓度C0为20 mg·L-1、pH值为7、T为303 K条件下,螺蛳壳投加量为4 g·L-1时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率在36 h时达最大值86%;鱼骨投加量为2 g·L-1时,在不存在钙离子的情况下鱼骨对磷酸盐的去除率较低,当反应时间为5 h时仅为36%左右;螺蛳壳和鱼骨混合物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磷酸盐,特别是较短时间内(12 h以内)其去除能力明显优于单独投加螺蛳壳或鱼骨,投加量为6 g·L-1时其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率在12 h时达最大值96%。pH值,水中共存的Cl-、SO42-、Na+、K+和Mg2+对螺蛳壳和鱼骨混合物去除水中磷酸盐的影响较小,HCO3-会抑制螺蛳壳和鱼骨混合物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而Ca2+则会促进螺蛳壳和鱼骨混合物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螺蛳壳和鱼骨混合物对水中磷酸盐的主要去除机制包括螺蛳壳和鱼骨对磷酸盐的表面吸附作用以及钙磷化合物沉淀作用。鱼骨可以为钙磷化合物沉淀的异质成核提供核心,促进钙磷化合物沉淀的生成;螺蛳壳和鱼骨所释放出来的钙离子可以为钙磷化合物沉淀的形成提供钙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蛳壳 鱼骨 混合物 磷酸盐 去除 沉淀 动力学
下载PDF
应用螺蛳进行污泥减量处理 被引量:1
9
作者 陆永生 吴祖龙 陆琼蔚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7-500,共4页
选用螺蛳为模拟实验生物,利用其摄食污泥的特性,考察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摄食率及污泥减量效果,从而实现污泥减量化的目的.结果表明,螺蛳的污泥减量速率随投放量和初始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ixed liquid suspended solids,MLSS)的升高而... 选用螺蛳为模拟实验生物,利用其摄食污泥的特性,考察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摄食率及污泥减量效果,从而实现污泥减量化的目的.结果表明,螺蛳的污泥减量速率随投放量和初始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ixed liquid suspended solids,MLSS)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通过模拟不同生存环境(高氧、低氧)的实验对比表明,在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充足的条件下螺蛳具有良好的污泥减量效果.螺蛳对ML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ixed liquor volatile suspended solids,MLVSS)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40.01%,47.54%,符合污泥稳定化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蛳 污泥减量 摄食率
下载PDF
钱塘江流域方形环棱螺的分布及其与水环境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文婷 虞玮玮 +2 位作者 丁元超 王嘉诚 杨华云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5期503-508,共6页
作为一种环境指示生物,方形环棱螺在监测钱塘江水环境状况中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解钱塘江不同流域方形环棱螺种群密度与其生存水域水质状况之间的关系,于2013年7月采用样带法对钱塘江上游、中游和下游10个采样点方形环棱螺种群密度进行了... 作为一种环境指示生物,方形环棱螺在监测钱塘江水环境状况中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解钱塘江不同流域方形环棱螺种群密度与其生存水域水质状况之间的关系,于2013年7月采用样带法对钱塘江上游、中游和下游10个采样点方形环棱螺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同时对相关水域水样进行水质状况分析.结果表明,钱塘江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水体中方形环棱螺种群密度的分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上游种群密度最高,中游其次,下游分布最少;钱塘江上游、中游和下游10个采样点不同水质指标有显著差异,水质指标COD、BOD5、氨氮、总磷、六价铬和石油类均是下游>中游>上游;同时,SPSS软件统计分析表明,方形环棱螺种群密度与水质指标COD、BOD5、总磷和石油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塘江 方形环棱螺 种群密度 水污染
下载PDF
柳州地区中华圆田螺和方形环棱螺的含肉率及营养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解婧媛 孙涛 +5 位作者 廖芳 韦洪欣 邱涛涛 纳超 骆闻健 宾石玉 《现代食品》 2021年第17期203-205,共3页
中华圆田螺和方形环棱螺是柳州螺蛳粉和炒螺蛳的主要原料,本文采用国标法分析了柳州地区的中华田螺和方形环棱螺的含肉率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中华圆田螺和方形环棱螺的含肉率分别为19.33%和12.31%,螺肉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 中华圆田螺和方形环棱螺是柳州螺蛳粉和炒螺蛳的主要原料,本文采用国标法分析了柳州地区的中华田螺和方形环棱螺的含肉率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中华圆田螺和方形环棱螺的含肉率分别为19.33%和12.31%,螺肉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磷及铁含量的差异均不显著。但方形环棱螺的钙、锌含量分别比中华圆田螺高76.08%(P<0.05)和49.00%(P<0.05)。中华圆田螺和方形环棱螺的总氨基酸分别为500.99 mg·g^(-1)和581.16 mg·g^(-1),必需氨基酸分别为183.83 mg·g^(-1)和219.09 mg·g^(-1),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6.69%和37.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圆田螺 方形环棱螺 含肉率 营养成分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和东太湖轮虫群落结构周年变化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越 郭赟 +5 位作者 黄晓峰 沈冀 廖瑜欣 杜玮 刘涛 杨桂军 《环境科技》 2021年第5期12-17,22,共7页
为了解太湖轮虫群落结构的特征,于2017年7月~2018年6月对太湖梅梁湾和东太湖轮虫及理化因子进行调查。调查发现:梅梁湾N,P浓度都显著高于东太湖。梅梁湾和东太湖的轮虫年平均密度分别为81.4,17.8 ind./L;梅梁湾轮虫优势种为针簇多肢轮... 为了解太湖轮虫群落结构的特征,于2017年7月~2018年6月对太湖梅梁湾和东太湖轮虫及理化因子进行调查。调查发现:梅梁湾N,P浓度都显著高于东太湖。梅梁湾和东太湖的轮虫年平均密度分别为81.4,17.8 ind./L;梅梁湾轮虫优势种为针簇多肢轮虫和矩形龟甲轮虫,其年平均密度分别为25.6,15.0 ind./L,而东太湖为矩形龟甲轮虫和角突臂尾轮虫,其年平均密度分别为6.1,2.2 ind./L;东太湖轮虫数量冬、春季低,夏、秋季高,而梅梁湾轮虫数量则冬、春季高,夏、秋季低。研究结果可为太湖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梁湾 东太湖 群落结构 针簇多肢轮虫 矩形龟甲轮虫
下载PDF
温度对矩形龟甲轮虫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和形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葛雅丽 席贻龙 +1 位作者 马杰 许丹丹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87-1294,共8页
应用单个体培养方法研究了温度(10℃、15℃、20℃和25℃)对双后棘刺、单后棘刺和无后棘刺矩形龟甲轮虫的净生殖率、内禀增长率、世代时间、平均寿命和后代混交率等生命表统计学参数以及后代体长、体宽、前中棘刺长、左右两前侧棘刺长、... 应用单个体培养方法研究了温度(10℃、15℃、20℃和25℃)对双后棘刺、单后棘刺和无后棘刺矩形龟甲轮虫的净生殖率、内禀增长率、世代时间、平均寿命和后代混交率等生命表统计学参数以及后代体长、体宽、前中棘刺长、左右两前侧棘刺长、左右两后棘刺长、后棘刺数目等形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和后代形态参数在3种形态型轮虫间的差异因温度的不同而异,它们对温度升高的反应也因轮虫形态型的不同而异.温度显著影响轮虫的内禀增长率、世代时间、平均寿命和后代所有的形态参数(P<0.05);形态型显著影响轮虫后代的体长、前中棘刺长和左右两后棘刺长(P<0.05),但对轮虫的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温度和形态型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轮虫的世代时间和后代的形态参数(P<0.05).3种形态型轮虫间,双后棘刺轮虫后代的体长(122.1±0.6μm)显著短于无后棘刺和单后棘刺轮虫后代的体长(分别为126.3±0.7μm和125.1±0.7μm),前中棘刺长(32.5±0.3μm)显著长于无后棘刺和单后棘刺轮虫后代的前中棘刺长(分别为31.1±0.3μm和30.8±0.3μm),左后棘刺长(31.2±1.0μm)和右后棘刺长(32.3±0.9μm)均与单后棘刺轮虫后代的(分别为29.5±0.8μm和31.5±0.6μm)相似,但显著短于无后棘刺轮虫后代(分别为36.7±1.5μm和37.3±1.6μm).矩形龟甲轮虫后代的棘刺长、体宽和体长之间的关系也受温度和形态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龟甲轮虫 形态型 生命表统计学参数 形态特征 温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