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drilobed superior glute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for sacrococcygeal defects
1
作者 HAI Heng-lin SHEN Chuan-an +3 位作者 CHAI Jia-ke LI Hua-tao YU Yong-ming LI Da-we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743-1749,共7页
Background Perforator flaps are used extensively in repairing soft tissue defects. Superior glute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s are used for repairing sacral defects, but the tension required for direct closure of the don... Background Perforator flaps are used extensively in repairing soft tissue defects. Superior glute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s are used for repairing sacral defects, but the tension required for direct closure of the donor area after harvesting of relatively large flaps carries a risk of postoperative dehiscence.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a modified superior glute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for repairing sacrococcygeal soft tissue defects. Methods From June 2003 to April 2010, we used our newly designed superior glute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for repair of sacrococcygeal soft tissue defects in 10 patients (study group). The wound and donor areas were measured, and the flap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ly. Wound healing was assessed over a follow-up period of 6-38 months. From January 1998 to February 2003, twelve patients with sacrococcygeal pressure sores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 VY advancement flaps or oblong flaps, as control group. Results After debridement, the soft tissue defects ranged from 12 cm× 10 cm to 26 cm× 22 cm (mean 16.3 cm× 13.5 cm). Four patients were treated using right-sided flaps ranging from 15 cm × 11 cm to 25 cm × 20 cm (mean 18.2 cm × 14 cm). Four patients were treated using left-sided flaps, and two were treated using both right- and left-sided flaps. Suction drains were removed on postoperative Days 3-21 (mean 5.9) and sutures were removed on postoperative Days 12-14. Each flap included 1-2 perforators for each of the donor and recipient sites. Donor sites were closed directly. All flaps survived. In eight patients, the wounds healed after single-stage surgery. After further debridement, the wounds of the remaining two patients were considered healed on postoperative Days 26 and 33, respectively. The rate of first intention in the study group (80%, 8/10)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25%, 3/12), X2=4.583, P=0.032). Follow-up examinations found that the flaps had a soft texture without ulceration. In the two patients without paraplegia, the range of motion of the hip joints was not affected. Conclusion The use of the quadrilobed superior glute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can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perforator flaps and represents an improved approach for repairing soft tissue defects in the sacrococcygeal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drilobed superior glute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sacrococcygeal region pressure sore soft tissue defect
原文传递
臀上或臀下动脉双叶皮瓣修复老年臀部压疮的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培 张红玲 +2 位作者 龙忠恒 张祥明 刘小芹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577-580,585,共5页
目的探讨臀上或臀下动脉双叶皮瓣修复老年臀部压疮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1年我院收治的21例老年臀部4期压疮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臀上动脉双叶皮瓣修复13例,臀下动脉双叶皮瓣修复8例。观察病人术后皮瓣血运及成活情况、伤... 目的探讨臀上或臀下动脉双叶皮瓣修复老年臀部压疮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1年我院收治的21例老年臀部4期压疮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臀上动脉双叶皮瓣修复13例,臀下动脉双叶皮瓣修复8例。观察病人术后皮瓣血运及成活情况、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病人出院后,门诊复诊随访观察臀部供区与受区外观及压疮是否复发。结果病人清创或扩大切除后的创面面积为7.5 cm×6 cm~12 cm×10 cm,所有病人皮瓣全部成活且血运良好,无切口裂开发生。20例病人皮瓣Ⅰ期愈合;1例病人术后5 d皮瓣出现一处2 cm×2 cm创面,局部感染沿皮下潜行,经清创、换药,延期缝合后Ⅲ期愈合。随访1~12个月,所有病人臀部供区与受区外形平整,压疮无复发。结论臀上或臀下动脉双叶皮瓣较好地解决了单叶皮瓣供瓣区张力大的问题,皮瓣血运可靠,术后并发症少,臀部供区与受区外形恢复良好,尤其适用于修复伴有动脉血管硬化闭塞的老年臀部压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上动脉 臀下动脉 双叶皮瓣 穿支皮瓣 老年人 压疮 修复
下载PDF
臀上动脉穿支肌皮瓣修复腰骶部深度缺损难愈合创面
3
作者 沈佳祚 官世水 +1 位作者 郑毅全 张力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6期809-812,共4页
目的探讨臀上动脉穿支肌皮瓣修复腰骶部深度缺损难愈合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臀上动脉穿支肌皮瓣修复15例腰骶部深度缺损难愈合创面患者。记录受区肌皮瓣成活情况,并观察肌皮瓣颜色、温度、肿胀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 目的探讨臀上动脉穿支肌皮瓣修复腰骶部深度缺损难愈合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臀上动脉穿支肌皮瓣修复15例腰骶部深度缺损难愈合创面患者。记录受区肌皮瓣成活情况,并观察肌皮瓣颜色、温度、肿胀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受区外观满意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术后1周肌皮瓣温度为35.0~36.2(35.9±0.1)℃。术后15例臀上动脉穿支肌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例肌皮瓣最远端部分坏死,经扩创、拉拢缝合后愈合良好,其余14例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均未发生感染、脂肪液化、血肿等并发症。术后3周,VAS评分评估受区外观满意度:1~6(2.3±0.1)分,其中满意11例,基本满意4例;肌皮瓣色泽良好、质地柔软、弹性良好。结论臀上动脉穿支肌皮瓣修复腰骶部深度缺损难愈合创面手术操作简单,术后肌皮瓣血供好、成活率高,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上动脉 穿支肌皮瓣 腰骶部深部缺损 创面修复
下载PDF
臀区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胡斯旺 戴开宇 +1 位作者 梅劲 唐茂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为臀区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6具(12侧)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的新鲜成人整尸标本,解剖观测臀区外径≥0.5mm的穿支,测量其管径及其走行、分支、分布情况等。取下整个臀区被覆组织拍摄X线片,观测皮动脉的数... 目的:为臀区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6具(12侧)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的新鲜成人整尸标本,解剖观测臀区外径≥0.5mm的穿支,测量其管径及其走行、分支、分布情况等。取下整个臀区被覆组织拍摄X线片,观测皮动脉的数量以及彼此之间的吻合情况等。利用Photoshop与ScionImage分析穿支供血的趋向性及每个分支的供血面积等。结果:臀上、臀下动脉直径≥0.5mm的穿支数量分别为平均(5±2)支和(8±4)支,所有的臀上动脉和90%的臀下动脉的分支都是肌皮穿支,这些穿支的平均内径为(0.6±0.1)mm。臀上、臀下动脉穿支在皮肤的平均分布范围分别是(69±56)cm2和(177±38)cm2。臀上动脉穿支主要分布在髂后上棘和大转子的连线的内侧2/3;而臀下动脉的穿支多在臀区与臀皱褶平行的水平中部1/3处。结论:臀区的皮肤穿支密集,营养皮肤面积较大,以臀上、臀下动脉穿支为蒂设计的穿支皮瓣可用于乳房重建,骶骨、髋骨及会阴区重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上动脉 臀下动脉 穿支皮瓣 血管造影 乳房重建
下载PDF
臀部穿支皮瓣在褥疮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周忠志 黄新灵 +3 位作者 舒巍 陈丽 肖宁 周忠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1127-1129,共3页
目的:探讨臀上或臀下穿支皮瓣修复臀部褥疮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臀上或臀下穿支皮瓣修复臀部褥疮共9例。皮瓣面积为6cm×10cm~8cm×20cm,覆盖受区溃疡大小为4cm×7cm~7cm×18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 目的:探讨臀上或臀下穿支皮瓣修复臀部褥疮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臀上或臀下穿支皮瓣修复臀部褥疮共9例。皮瓣面积为6cm×10cm~8cm×20cm,覆盖受区溃疡大小为4cm×7cm~7cm×18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1年半,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供区愈合良好。结论:臀上或臀下穿支皮瓣血运可靠,设计灵活,手术切取简便安全,保留臀大肌,供区无须植皮,是修复臀部褥疮创面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上动脉 臀下动脉 褥疮 修复 穿支皮瓣
下载PDF
臀上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骶尾部压疮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朱婷婷 方小魁 +3 位作者 李光早 霍继武 熊竹友 徐静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332-334,共3页
目的:观察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效果。方法:收集采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大面积骶尾部压疮创面20例,压疮形成时间3个月至10年,创面大小为8 cm×7 cm~16 cm×12 cm,皮瓣切取范围14 cm×6.5 cm~20 cm×18... 目的:观察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效果。方法:收集采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大面积骶尾部压疮创面20例,压疮形成时间3个月至10年,创面大小为8 cm×7 cm~16 cm×12 cm,皮瓣切取范围14 cm×6.5 cm~20 cm×18 cm。结果:3例皮瓣出现远端小面积坏死,经换药等对症处理后Ⅱ期愈合,1例皮瓣在术后2 d出现静脉淤血及肿胀,采用部分清创及对侧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余16例皮瓣均Ⅰ期愈合,供区游离皮片生长良好,术后随访1年,皮瓣区外形良好,臀大肌外形及功能完好,无局部复发。结论:臀上动脉穿支皮瓣血供丰富,成活率高,设计灵活,是目前修复骶尾部压疮创面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臀上动脉穿支皮瓣 骶尾部
下载PDF
MSCTA辅助穿支皮瓣移植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高建明 薛峰 +5 位作者 夏云宝 储旭东 华国军 李坤 骆宇春 潘功茂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讨MSCTA在穿支皮瓣移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自2009年5月~2010年9月,我们对6例小腿、足踝软组织缺损病人拟行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术,术前行MSCTA检查,下肢血管三维成像,术中根据穿支皮瓣的穿支血管的位置、直径、分布情况,设计穿支... 目的探讨MSCTA在穿支皮瓣移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自2009年5月~2010年9月,我们对6例小腿、足踝软组织缺损病人拟行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术,术前行MSCTA检查,下肢血管三维成像,术中根据穿支皮瓣的穿支血管的位置、直径、分布情况,设计穿支皮瓣的血管蒂,皮瓣轴心线,以及皮瓣的大小,行穿支皮瓣移植手术。结果 MSCTA图像显示:2例膝上外侧动脉穿支、4例胫后动脉穿支图像清晰,而且与皮瓣移植手术中解剖穿支血管情况完全一致。2例穿支皮瓣行吻合血管游离移植,4例穿支皮瓣带蒂转移,手术顺利完成。5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边缘坏死,1个月后皮瓣整形后愈合良好。结论 MSCTA图像在穿支皮瓣移植手术中提供有价值的解剖路径,对穿支血管显影有良好的敏感性,缩短了手术时间,明显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因此,MSCTA在穿支皮瓣移植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穿支皮瓣 膝上外侧动脉 外科皮瓣
下载PDF
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Ⅳ度褥疮 被引量:5
8
作者 傅重洋 李晓天 +1 位作者 程超 曲巍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4年第4期379-380,390,共3页
目的:探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Ⅳ度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19例骶尾部Ⅳ度褥疮患者,应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结果19例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中感染2例,边缘部分坏死3例,其余皮瓣均成活良好。术... 目的:探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Ⅳ度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19例骶尾部Ⅳ度褥疮患者,应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结果19例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中感染2例,边缘部分坏死3例,其余皮瓣均成活良好。术后平均随访23个月(3~39个月),皮瓣无臃肿,褥疮无复发,臀部外形满意。结论臀上动脉穿支皮瓣血供丰富,切取方便,操作简单,保留臀大肌功能,供区直接闭合,是修复骶尾部Ⅳ度褥疮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上动脉穿支皮瓣 骶尾 褥疮 修复
下载PDF
远端蒂尺侧上副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瑞君 路来金 +3 位作者 宫旭 张志新 宣昭鹏 崔建礼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为远端蒂尺侧上副动脉穿支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通过对14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观测尺侧上副动脉穿支的起源、走行、数量、外径及吻合情况。结果尺侧上副动脉起点距肱骨内上髁上方(16.6±1.9)... 目的为远端蒂尺侧上副动脉穿支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通过对14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观测尺侧上副动脉穿支的起源、走行、数量、外径及吻合情况。结果尺侧上副动脉起点距肱骨内上髁上方(16.6±1.9)cm,外径(1.6±0.2)mm,穿支动脉出现率93%,在尺侧上副动脉全程都有分布,管径0.5~1.3 mm之间,并在深筋膜表面形成纵向稠密的血管吻合网。远端穿支位置相对恒定,距肱骨内上髁上方距离(3.3±1.2)cm,管径(0.9±0.3)mm,并与尺侧下副动脉、尺侧返动脉发出的皮肤穿支形成血管吻合,有1~2条伴行静脉,直径(0.8±0.4)mm。结论尺侧上副动脉穿支所形成的血管吻合网血供可靠,远端穿支管径较粗、位置恒定,以肱骨内上髁上方3 cm尺侧上副动脉远端穿支穿出点为皮瓣旋转点,以臂内侧中下部皮肤为供区,不携带尺侧上副动脉,设计远端蒂尺侧上副动脉穿支皮瓣,可用于修复肘关节皮肤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侧上副动脉 穿支 外科皮瓣 应用解剖
下载PDF
两种不同手术方法修复拇指末端缺损的效果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益 李文东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6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手指掌侧推进皮瓣修复拇指末端软组织缺损与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修复拇指末端软组织缺损两种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拇指末端缺损患者10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行手指掌侧推进皮瓣修复拇指末... 目的探讨手指掌侧推进皮瓣修复拇指末端软组织缺损与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修复拇指末端软组织缺损两种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拇指末端缺损患者10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行手指掌侧推进皮瓣修复拇指末端软组织缺损的病例作为对照组,共53例;将行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修复拇指末端软组织缺损的病例作为实验组,共5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伸屈功能分级、感觉分级和皮瓣血运。结果实验组伸屈功能分级、感觉分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危象、静脉危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修复拇指末端软组织缺损对于术后手指功能恢复和感觉恢复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掌侧推进皮瓣 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 拇指缺损 术后恢复
下载PDF
带臀上血管深上支髂骨膜瓣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桂兰 周希顺 +2 位作者 李慧友 关维启 姜学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9-140,共2页
在17具(34侧)成尸标本上,对臀上动脉深上支及髋骨膜血供的有关应用解剖学进行了研究。该动脉主干自梨状肌上孔发出后,在臀中肌深面沿臀小肌起始部上缘呈弧形向前,至髋前上棘与旋髋深动脉和旋股外侧动脉开支吻合。主于在髋嵴中... 在17具(34侧)成尸标本上,对臀上动脉深上支及髋骨膜血供的有关应用解剖学进行了研究。该动脉主干自梨状肌上孔发出后,在臀中肌深面沿臀小肌起始部上缘呈弧形向前,至髋前上棘与旋髋深动脉和旋股外侧动脉开支吻合。主于在髋嵴中点下方6.7±0.6(6~8)cm。沿途发出4~7支骨膜支呈扇形分布髋骨翼。其起始处外径3.1±0.5(2.2~4.2)mm,主干长9.810.9(7.5~12)cm,终末外径1.2±0.3(0.8~1.7)mm:起始处距股骨颈中点5.5±0.5(4.0~7.8)cm。伴行静脉均为双支,汇入处外径4.4±1.0(2.2~5.5)mm。内膜瓣截取面积为5cm×7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骨性关节炎 臀上动脉 髂骨 骨膜瓣 治疗
下载PDF
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学黎 吴建军 +1 位作者 张学森 雷建如 《基层医学论坛》 2018年第31期4384-4386,共3页
目的介绍臀上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骶尾部压疮6例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本组6例患者均为骶尾部压疮,1例为一侧臀大肌肌皮瓣修复失败后复发病例。皮瓣均成... 目的介绍臀上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骶尾部压疮6例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本组6例患者均为骶尾部压疮,1例为一侧臀大肌肌皮瓣修复失败后复发病例。皮瓣均成活,有1例皮瓣缘起水疱,经换药治疗后痊愈。结论应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骶尾部压疮,克服了传统臀大肌肌皮瓣切取肌肉所带来的缺点,同时还继承了其血运好、组织量大的优点,具有操作简便、供区可直接缝合、并发症少、可Ⅰ期完成手术的特点,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尾部压疮 修复 臀上动脉 穿支皮瓣
下载PDF
VSD序贯结合PRP及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 被引量:4
13
作者 龙照忠 张莉莉 +4 位作者 王彤华 首家保 崔泽龙 宋蕊 吕天成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9-11,125,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序贯结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及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骶尾部压疮患者25例作为研究...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序贯结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及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骶尾部压疮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压疮创面面积为8 cm×5 cm~15 cm×11 cm,一期先行创面彻底清创和止血,使用VSD覆盖创面,进行创面床准备至创面感染控制、肉芽生长良好;二期行PRP联合臀上动脉穿支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术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随访3~6个月,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远期外观恢复情况。结果:25例患者术后皮瓣存活良好,无一例坏死,随访3~6个月未见复发,皮瓣弹性、质地良好,无明显瘢痕形成,外观恢复满意。结论:VSD序贯结合富血小板血浆及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创面效果良好,皮瓣存活率高,创面愈合良好,术后供区外观恢复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负压封闭引流 臀上动脉穿支皮瓣 压疮 骶尾部 创面修复
下载PDF
带蒂穿支皮瓣在乳房再造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明华 曾昂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26-633,共8页
与游离穿支皮瓣相比,带蒂穿支皮瓣分离技术更加简单,安全系数更高,而且供区畸形更小。近年来,应用带蒂穿支皮瓣技术已经成为乳房再造手术一种新的选择,甚至是一些患者的首选方案。常用的带蒂穿支皮瓣有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肋间动脉穿支皮... 与游离穿支皮瓣相比,带蒂穿支皮瓣分离技术更加简单,安全系数更高,而且供区畸形更小。近年来,应用带蒂穿支皮瓣技术已经成为乳房再造手术一种新的选择,甚至是一些患者的首选方案。常用的带蒂穿支皮瓣有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肋间动脉穿支皮瓣(外侧肋间动脉穿支皮瓣、前侧肋间动脉穿支皮瓣)等,其他可用的选择包括前锯肌动脉穿支皮瓣,腹壁上动脉穿支皮瓣,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等。为了提高手术设计的精确性,术前需要评估穿支血管的质量,并对其定位穿支。皮瓣的设计相比游离皮瓣手术而言,显得更加重要。虽然带蒂穿支皮瓣在乳房再造领域的作用尚不能取代游离皮瓣的金标准地位,但随着"损伤最小化"重建概念的日渐推广,带蒂穿支皮瓣将会成为乳房再造领域里的一种新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穿支皮瓣 乳房再造 穿支皮瓣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 肋间动脉穿支皮瓣 前锯肌动脉穿支皮瓣 腹壁上动脉穿支皮瓣 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吸引结合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钱坤 熊竹友 李光早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19期2302-230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封闭式负压吸引结合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8例骶尾部压疮患者,均一期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控制创面感染,改善创面条件,二期行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压疮创面。... 目的探讨应用封闭式负压吸引结合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8例骶尾部压疮患者,均一期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控制创面感染,改善创面条件,二期行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压疮创面。结果 18例皮瓣全部存活,创面完全封闭,13例供区行游离皮片移植,5例直接拉拢缝合,均愈合良好。随访3个月至2年,皮瓣存活良好,压疮无复发,外形与邻近组织相近。结论封闭式负压吸引结合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创面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可明显缩短病程等优点,是治疗骶尾部压疮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吸引 臀上动脉穿支皮瓣 骶尾部 压疮
下载PDF
应用双侧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 被引量:4
16
作者 笪向东 宁金龙 +1 位作者 蔡志稳 郭世康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1例骶尾部巨大压疮,均采用双侧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移位修复;创面范围11cm×10cm~17cm×14cm,皮瓣大小20cm×11cm~22cm×14cm。结...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1例骶尾部巨大压疮,均采用双侧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移位修复;创面范围11cm×10cm~17cm×14cm,皮瓣大小20cm×11cm~22cm×14cm。结果:11例双侧臀上动脉穿支皮瓣全部成活,压疮创面一期愈合;随访1~3年,皮瓣不显臃肿,无凹陷、感染、坏死,臀部外观均良好。结论:臀上动脉穿支密集,血供丰富,营养皮肤及皮下组织范围大,故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治疗骶尾部压疮疗效满意,而使用双侧该皮瓣则是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 压疮 创面愈合
下载PDF
应用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骶尾部难治性压疮创面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志军 李利平 郑军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移位修复骶尾部难治性压疮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收治骶尾部压疮患者16例,均采用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移位修复术。创面最小6.2 cm×4.0 cm,最大12.0 cm×14.0 cm。结果16例臀上动脉穿支岛状... 目的探讨应用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移位修复骶尾部难治性压疮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收治骶尾部压疮患者16例,均采用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移位修复术。创面最小6.2 cm×4.0 cm,最大12.0 cm×14.0 cm。结果16例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不显臃肿,无凹陷、感染、坏死,臀部外观均良好。结论臀上动脉穿支密集,血供丰富,解剖标志固定,变异少,营养皮肤及皮下组织范围大,故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治疗骶部难治性压疮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 压疮 创面愈合
下载PDF
负压引流技术联合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耀 蒋永能 +3 位作者 赵炳瑜 鲁冰 李建廷 王会军 《新疆医学》 2021年第9期1057-105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联合臀上动脉穿支皮瓣治疗骶尾部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58例Ⅲ~Ⅳ度骶尾部褥疮患者。一期骶尾部褥疮行手术扩创,清除坏死组织及窦道后用持续封... 目的探讨应用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联合臀上动脉穿支皮瓣治疗骶尾部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58例Ⅲ~Ⅳ度骶尾部褥疮患者。一期骶尾部褥疮行手术扩创,清除坏死组织及窦道后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SD)进行治疗。二期用皮瓣移位修复。切取皮辩面积为8×6 cm~15×8 cm。结果56例(96.6%)患者骶尾部皮瓣成活良好,创面均一期愈合,6个月随访,褥疮均无复发。2例(3.4%)患者皮瓣远端切口裂开皮瓣下积液。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结合皮瓣治疗骶尾部褥疮疗效确切,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远期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皮瓣 骶尾部 褥疮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 被引量:3
19
作者 丁云林 王少根 姜金珠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8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骶尾部压疮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41例。对...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8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骶尾部压疮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实施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VSD。对比两组创面愈合效果、皮瓣存活率、创面一期愈合率、感染发生率、术前抗生素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随访12个月,记录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7.56%vs 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瓣完全存活率、创面一期愈合率分别为100.00%、95.12%,高于对照组的89.74%、76.92%,且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7.32%,低于对照组的25.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抗生素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2.44%,低于对照组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联合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皮瓣存活率和创面愈合效果,并能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同时能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骶尾部 负压封闭引流 臀上动脉穿支皮瓣 创面修复
下载PDF
臀上动脉螺旋桨皮瓣联合术后封闭负压治疗臀部压力性损伤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衍松 伊力扎提·伊力哈木 +2 位作者 曹天勇 张文汉 冯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57-1062,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臀上动脉穿支螺旋桨肌皮瓣联合术后负压吸引装置治疗臀部压力性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徐州仁慈医院2016年9月至2020年8月采用臀上动脉螺旋桨皮瓣联合术后负压治疗的压力性损伤患者32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14~79... 目的探讨应用臀上动脉穿支螺旋桨肌皮瓣联合术后负压吸引装置治疗臀部压力性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徐州仁慈医院2016年9月至2020年8月采用臀上动脉螺旋桨皮瓣联合术后负压治疗的压力性损伤患者32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14~79岁,平均56.87岁;压力性损伤分期:Ⅲ期12例,Ⅳ期20例;创面缺损面积30~56 cm^(2);术前评估患者各主要脏器功能均能耐受麻醉和手术操作,调整血红蛋白≥110 g/L,白蛋白≥30 g/L,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接受臀上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术后予以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固定术野,术后31例皮瓣全部存活,其中1例患者术后因粪便污染出现皮瓣内侧边缘部分坏死,行乙状结肠造口后经换药处理后愈合,1例患者术后皮瓣供区缝合处因张力较大裂开继发感染,后期植皮修复。平均随访18个月,压力性损伤无复发。结论臀上动脉螺旋桨皮瓣血运可靠,操作简单,结合术后封闭负压吸引可降低术后并发症,治疗臀部压力性损伤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上动脉 皮瓣 压力性损伤 封闭负压引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