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鹌鹑胚胎发育的形态学特征
1
作者 毛坤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8-54,58,共8页
本试验使用受精的日本鹌鹑白壳蛋孵化,每间隔24 h实施照蛋及解剖观察,并拍照以图谱形式展现,描述了日本鹌鹑孵化过程中的胚体外组织在蛋壳膜内表面吸附、发展、分布的形态变化,以及卵白、卵黄、胚胎和胚体外组织在蛋壳内的解剖形态学特... 本试验使用受精的日本鹌鹑白壳蛋孵化,每间隔24 h实施照蛋及解剖观察,并拍照以图谱形式展现,描述了日本鹌鹑孵化过程中的胚体外组织在蛋壳膜内表面吸附、发展、分布的形态变化,以及卵白、卵黄、胚胎和胚体外组织在蛋壳内的解剖形态学特征和相对体位。结果显示,孵化的前7天,日本鹌鹑胚胎的各器官在发育构建中,形态变化很大;8 d以后,器官主要是发展增大,形态变化不大。绒毛尿囊膜5 d开始紧贴着蛋壳膜向锐端扩展,8 d在锐端吻合成囊状,9~12 d其毛细血管定植穿入蛋壳膜,水分由此渗出,使蛋壳的乳头层溶解、乳化,多糖、矿物质等得以输送进入胚胎。本试验为深度探索鹑胚或其胚体外组织提供了直观的形态学特征和体位信息,也有助于更详细地揭示胚蛋各营养成分的吸收和转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鹌鹑 胚胎发育 胚体外组织 绒毛尿囊膜 照蛋 形态发生学
下载PDF
基于鹌鹑胚绒毛尿囊膜的血管生成双向干预评价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2
作者 崔鹤蓉 向虹俊 +3 位作者 房康 王奥奥 王鹏龙 雷海民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13-818,共6页
目的以鹌鹑胚绒毛尿囊膜(qCAM)为研究载体,构建一种快速、直观、可量化的血管生成双向干预化合物的筛选及评价模型。方法方法学考察部分通过比较明胶海绵、分子筛、米粒、大孔树脂、硅胶粒、甲基纤维素的结果直观性、稳定性,确定常规给... 目的以鹌鹑胚绒毛尿囊膜(qCAM)为研究载体,构建一种快速、直观、可量化的血管生成双向干预化合物的筛选及评价模型。方法方法学考察部分通过比较明胶海绵、分子筛、米粒、大孔树脂、硅胶粒、甲基纤维素的结果直观性、稳定性,确定常规给药载体;通过观察开窗实验后qCAM上血管的发育情况,确定给药后孵育时间;通过比较不同批次qCAM上微血管(三级+四级)的发育情况,考察模型的持续稳定性。模型的可靠性实验选择课题组前期活性可靠的化合物薯蓣皂苷元-氨基酸拼合物(DG-15)、白桦脂酸-川芎嗪-氨基酸拼合物(BA-12)作为模式药,分析不同剂量试药对qCAM血管宏观形态、血管计数的影响,评价模型的可靠性。结果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明胶海绵既可以对给药准确定量、准确找出给药点,又可以排除载体自身对受试药物及qCAM的影响,作为本模型的给药载体;开窗实验后第2天,qCAM开始逐渐向胚胎下沉给胚胎供给营养,影响取材完整性,因此选择开窗实验后36 h作为本模型的给药时间;不同月份鹌鹑胚绒毛尿囊膜上微血管(三级+四级)计数比较结果显示,qCAM上血管发育情况基本保持稳定。模型的可靠性实验结果显示,本模型能初步评价DG-15(20μg)的促进血管生成活性(P<0.05),以及BA-12(20μg)的抑制血管生成活性(P<0.05)。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能够相对可靠地评价药物对血管生成的双向干预作用,为血管生成活性化合物的研发创制提供筛选方法与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评价方法 筛选模型 鹌鹑胚绒毛尿囊膜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