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银行发挥优势了吗:村镇银行设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杨晨 朱佳 马九杰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2-88,共17页
基于金融发展对收入不平等影响的长期学术争论,本文从设立村镇银行这一“准自然实验”出发,评估了小银行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其传导机制和内在根源。在理论方面,构建城乡两部门资本配置模型,将设立村镇银行这一事件纳... 基于金融发展对收入不平等影响的长期学术争论,本文从设立村镇银行这一“准自然实验”出发,评估了小银行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其传导机制和内在根源。在理论方面,构建城乡两部门资本配置模型,将设立村镇银行这一事件纳入金融配置体系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研究假说;在实证方面,考虑到村镇银行的发展历史脉络,整理出2010—2017年909个县的面板数据,使用渐进性双重差分的方法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1)从整体来看,设立村镇银行并不能帮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为相关领域的长期讨论提供了一个扎实的中国证据;(2)机制分析发现,涉农产业基础薄弱和县域银行业的同质化竞争,是村镇银行发生“使命漂移”,进而推动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3)村镇银行“使命漂移”现象导致有限的金融资源从涉农产业部门流出,进而使农村居民收入呈现下滑趋势。据此形成的政策启示是,应对村镇法人银行进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并引导其回归支农支小的最初定位,重点加强对村镇银行资产业务监管,在农业大县或金融欠发达区域进一步充分发挥村镇银行基层网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银行 城乡收入差距 使命漂移 准自然实验
原文传递
基于有限元法的土石坝除险加固渗流问题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鑫 周阳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67-872,共6页
土石坝坝体在坝前水位作用下极易产生渗流,为研究坝体加固对渗透水压的影响,针对具体水库实例,采用有限元法对除险加固前/后的坝体进行渗透坡降、单宽渗流量、准流网等计算,分析3种工况下的渗流过程,为土石坝的除险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土石坝坝体在坝前水位作用下极易产生渗流,为研究坝体加固对渗透水压的影响,针对具体水库实例,采用有限元法对除险加固前/后的坝体进行渗透坡降、单宽渗流量、准流网等计算,分析3种工况下的渗流过程,为土石坝的除险加固设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加固后上游坡各工况下的安全系数明显提高,其中单宽渗流量最大,可达0.636m^3/d,远大于规范允许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除险加固 渗流 有限元法 渗透坡降 准流网 渗流稳定
下载PDF
波浪能装置弹性系泊系统抗台风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文胜 游亚戈 +2 位作者 盛松伟 张亚群 王振鹏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05-1510,共6页
针对波浪能装置的抗台风系泊问题,以鹰式三号波浪能装置为对象开展波浪能装置的弹性系泊系统抗台风的研究与设计。根据势流理论计算装置的一阶波浪力和二阶波浪力,其中二阶波浪力采用一阶势的压力积分方法求得。在忽略系泊系统低频运动... 针对波浪能装置的抗台风系泊问题,以鹰式三号波浪能装置为对象开展波浪能装置的弹性系泊系统抗台风的研究与设计。根据势流理论计算装置的一阶波浪力和二阶波浪力,其中二阶波浪力采用一阶势的压力积分方法求得。在忽略系泊系统低频运动与波频运动的耦合作用下,采用准静态分析方法,将装置的运动分解为平均静力位移、波频振荡运动和低频振动的叠加。根据鹰式三号波浪能装置实现对应主浪向的要求采用分布式系泊方式分别设计了4种方案,并通过模拟计算,最终选择最优的可行性方案。结果表明:在系泊线中加入可蓄能的弹性索和沉块浮筒蓄能构建件,可以有效减小系泊载荷峰值和控制结构物漂移半径,减少系泊锚链的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装置 系泊系统 势流理论 波浪力 波频运动 弹性索 沉块浮筒 鹰式装置 系泊载荷 漂移半径 台风 准静态
下载PDF
静电波对漂移不稳定性的抑制作用
4
作者 印永祥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37-144,共8页
振幅足够大的静电波在等离子体中可使带电粒子的运动轨道发生改变。利用Vlasov方程和Poisson方程在改变轨道上考察漂移波扰动,得到了色散关系。求解色散关系所得的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静电波可抑制不稳定的漂移波。
关键词 静电波 漂移波 稳定性 抑制作用
下载PDF
具有漂移区场氧化层结构的射频LDMOS器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冯曦 王纪民 刘道广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6-629,共4页
介绍了一种改进型RF LDMOS器件。通过对传统RF LDMOS器件的工艺流程进行修改,并在漂移区上方引入场氧化层结构,改善了器件的准饱和现象。当工作在Vgs=5 V,Vds=10 V条件下时,与传统RF LDMOS器件相比,改进后RF LDMOS器件的跨导提高约81%,... 介绍了一种改进型RF LDMOS器件。通过对传统RF LDMOS器件的工艺流程进行修改,并在漂移区上方引入场氧化层结构,改善了器件的准饱和现象。当工作在Vgs=5 V,Vds=10 V条件下时,与传统RF LDMOS器件相比,改进后RF LDMOS器件的跨导提高约81%,截止频率提高约89%,击穿电压提高约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 LDMOS 准饱和 漂移区 场氧化层
下载PDF
1000 MW量级水轮发电机中性点电压漂移影响因素及接地装置参数优化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周龙 熊斌 +2 位作者 丁树业 骆林 汪泰安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9-66,共8页
我国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要求下,水力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是必然趋势。然而随着水轮发电机容量的增大,各支路电容不对称性也增大,这将产生中性点漂移明显放大的现象,其对发电机的并网运行和机组保护构... 我国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要求下,水力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是必然趋势。然而随着水轮发电机容量的增大,各支路电容不对称性也增大,这将产生中性点漂移明显放大的现象,其对发电机的并网运行和机组保护构成不容小觑的威胁。因此,本文针对1000 MW量级大型水轮发电机,对其中性点经电阻并联电抗组合式接地方式下的电压漂移进行分析,得到了定子绕组对地电容不对称系数以及中性点接地装置参数两种因素对电压漂移的影响规律;并根据其规律提出一种中性点组合式接地方式装置参数选择的优化方法,最后通过准分布电容模型,仿真得出该接地参数下单相接地故障时的故障电流以及暂态过电压,验证了其可行性,为大型水轮发电机中性点接地装置的参数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发电机 中性点漂移 组合接地方式 准分布电容 单相接地故障
下载PDF
Quasi-neutral limit of the drift-diffusion model for semiconductors with general sign-changing doping profile 被引量:1
7
作者 HSIAO Ling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2008年第9期1619-1630,共12页
The quasi-neutral limit of time-dependent drift diffusion model with general sign-changing doping profile is justified rigorously in super-norm (i.e., uniformly in space). This improves the spatial square norm limit b... The quasi-neutral limit of time-dependent drift diffusion model with general sign-changing doping profile is justified rigorously in super-norm (i.e., uniformly in space). This improves the spatial square norm limit by Wang, Xin and Markowi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si-neutral limit drift-diffusion equations multiple scaling asymptotic expansions 35B25 35B40 35K57
原文传递
煤矿大断面岩石巷道快速掘进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芦志刚 高文蛟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24,共5页
为了提高煤矿大断面岩石巷道的掘进速度,从液压钻车和挖掘式装载机与桥式转载皮带输送机设备配套入手,提出了更适合大断面、掏槽效率高、适应性强的准直眼强力掏槽新方法,并应用该掏槽方法与全断面一次爆破技术,对常村煤矿大断面岩石巷... 为了提高煤矿大断面岩石巷道的掘进速度,从液压钻车和挖掘式装载机与桥式转载皮带输送机设备配套入手,提出了更适合大断面、掏槽效率高、适应性强的准直眼强力掏槽新方法,并应用该掏槽方法与全断面一次爆破技术,对常村煤矿大断面岩石巷道爆破参数进行了优化,实现了全断面一次爆破的安全、快速掘进,大幅度降低了掘进单位巷道的炮眼长度和爆破材料消耗,节约了工程成本,提高了炮眼利用率和爆破质量,使掘进成巷速度比原来提高了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爆法 大断面岩巷 准直眼强力掏槽 全断面一次爆破 快速掘进
下载PDF
基于准静止磁场检测的行人导航算法框架iIEZ+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立强 苏中 李擎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2-549,共8页
在行人惯性导航领域,地磁修正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修正航向漂移误差的方法,应用在磁干扰环境中时,存在航向失真的问题,而航向精度往往决定了整个导航系统的优劣。为此,在Afzal提出的准静止磁场检测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行人导航算法框架iI... 在行人惯性导航领域,地磁修正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修正航向漂移误差的方法,应用在磁干扰环境中时,存在航向失真的问题,而航向精度往往决定了整个导航系统的优劣。为此,在Afzal提出的准静止磁场检测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行人导航算法框架iIEZ+,即以Jiménez A R提出的IEZ+框架为基础,融入了改进后的准静止磁场检测算法,对地磁修正算法和启发式航向漂移消除算法的使用做出选择,实现了两种算法间的优势互补。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框架可以有效抵御磁干扰的影响,提供可靠的航向和位置信息。经过多次室内外行走实验,定位误差约为路程的0.6%~1.6%,优于文中提到的其他基于IEZ框架的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惯性导航 准静止磁场检测 扩展卡尔曼滤波器 地磁修正算法 启发式航向漂移消除算法 磁干扰
下载PDF
改进的锚泊阻尼计算准静态法
10
作者 杨勇 黄山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6-781,共6页
针对海洋平台系统中锚泊阻尼的计算方法开展研究,提出一种改进的准静态计算方法。首先,设置工况分别利用Huse准静态法、Liu准静态法和全动态有限元法对锚泊阻尼进行计算。其次,鉴于导缆孔处的锚泊线单元水平位移较大,将其加入到两种准... 针对海洋平台系统中锚泊阻尼的计算方法开展研究,提出一种改进的准静态计算方法。首先,设置工况分别利用Huse准静态法、Liu准静态法和全动态有限元法对锚泊阻尼进行计算。其次,鉴于导缆孔处的锚泊线单元水平位移较大,将其加入到两种准静态法中并再次计算锚泊阻尼。最后,在对各种方法所得结果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准静态法各自特点与不足,提出一种新改进的锚泊阻尼计算准静态法,并对新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新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好,与有限元法所得结果相近,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锚泊阻尼计算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浮动式平台 锚泊阻尼 慢漂运动 准静态法 全动态有限元法
下载PDF
框架-摇摆墙结构体系中连接节点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曹海韵 潘鹏 +2 位作者 吴守君 叶列平 曲哲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8-46,共9页
框架-摇摆墙结构是一种新型的抗震结构体系,摇摆墙与框架相连的节点构造是实现该结构体系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推广框架-摇摆墙结构的工程应用,针对框架-摇摆墙结构的特殊性能要求设计了连接节点,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采用带隔震支座... 框架-摇摆墙结构是一种新型的抗震结构体系,摇摆墙与框架相连的节点构造是实现该结构体系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推广框架-摇摆墙结构的工程应用,针对框架-摇摆墙结构的特殊性能要求设计了连接节点,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采用带隔震支座的钢框架模拟具有大变形能力的框架,设计制作了2片钢筋混凝土摇摆墙,利用该连接节点将框架和摇摆墙连接起来,形成框架-摇摆墙结构。通过不同加载模式的拟静力试验,验证了连接节点实现摇摆墙转动能力的可行性,并采用变形集中系数DCF评价了采用该连接节点摇摆墙对框架-摇摆墙结构的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连接节点可使摇摆墙在面内和面外均具备0.04 rad的转动能力;摇摆墙可使结构层间位移角趋于一致,对避免结构层间变形集中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结构 摇摆墙 节点 拟静力试验 变形能力 层间位移角 控制效果
原文传递
矩形RC桥墩变形能力概率模型 被引量:11
12
作者 卓卫东 曾武华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63,71,共8页
桥墩是桥梁抗侧力体系中的关键构件。为实现基于概率和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的多级性能目标,有必要给出桥墩在不同性能极限状态下的概率能力。基于已有研究工作,将RC桥墩的抗震性能水平划分为五个等级,并定义了相应的性能极限状态。采用... 桥墩是桥梁抗侧力体系中的关键构件。为实现基于概率和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的多级性能目标,有必要给出桥墩在不同性能极限状态下的概率能力。基于已有研究工作,将RC桥墩的抗震性能水平划分为五个等级,并定义了相应的性能极限状态。采用等效集中塑性铰理论,推导并建立了各性能极限状态下RC墩柱变形能力的确定性计算公式;基于183个矩形RC墩柱试件的拟静力试验结果,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确定了各计算公式中与轴压比、长细比和配箍特征值等设计参数相关的待定系数。基于确定性计算模型和拟静力试验结果,考虑认知不确定性,建立了矩形RC墩柱变形能力的概率模型。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可用于基于概率和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和抗震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桥墩 性能极限状态 拟静力试验 概率能力 漂移率
原文传递
足尺砌体填充墙RC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林超 郭子雄 +3 位作者 黄群贤 叶勇 柴振岭 刘阳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0-37,共8页
为研究砌体类型对填充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开展了4榀足尺填充墙框架与1榀空框架试件的水平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填充墙砌块类型包括空心黏土砖、混凝土空心砌块、陶粒混凝土砌块和加气混凝土砌块4种。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砌块类型... 为研究砌体类型对填充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开展了4榀足尺填充墙框架与1榀空框架试件的水平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填充墙砌块类型包括空心黏土砖、混凝土空心砌块、陶粒混凝土砌块和加气混凝土砌块4种。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砌块类型对填充墙框架破坏形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耗能性能、承载力和刚度退化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在整个加载过程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整体性,而其他三种砌块填充墙在位移角1/50时即出现局部压溃剥落,并随位移角幅值增加破坏逐步加重;砌体填充墙的存在增强了填充墙框架的初始刚度和屈服割线刚度,同时也明显增大了其水平承载力;各填充墙框架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均大于5,其中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框架的承载力和刚度退化较慢,表现出比其他三种砌体填充墙框架更好的变形能力;基于试验结果并结合国内外框架抗震性能水平的划分标准,提出了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不同抗震性能水平的层间位移角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充墙框架 砌块类型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性能水平 位移角限值
原文传递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间弹塑性位移计算方法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伯权 马煜东 +1 位作者 苏佶智 黄娇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层间弹塑性位移是判别结构倒塌极限状态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抗震规范规定的弹塑性位移限值仍是基于构件试验研究的结果,缺乏结构层面的计算方法和试验验证。为此,将规则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等效为梁柱组合体的侧移变...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层间弹塑性位移是判别结构倒塌极限状态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抗震规范规定的弹塑性位移限值仍是基于构件试验研究的结果,缺乏结构层面的计算方法和试验验证。为此,将规则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等效为梁柱组合体的侧移变形,分析组合体变形的组成,建立了梁柱组合体变形与构件变形的转换方法,提出了“强柱弱梁”型框架结构层间弹塑性位移及顶点位移的计算方法,将框架结构弹塑性变形问题的研究由构件层次过渡到了结构层次。同时,通过3榀“强柱弱梁”型平面框架试验,分析了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及弹塑性阶段构件变形与梁柱组合体变形关系的演化规律,并对所建立的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梁变形贡献在加载初期受轴压比影响较大,其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轴压比较小时,节点变形贡献极小,始终稳定在0.9%左右;对于“强柱弱梁”型框架,轴压比和梁柱线刚度比对梁柱组合体最终的变形组成影响较小;针对“强柱弱梁”型框架结构层间位移及顶点位移的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层间位移角 梁柱组合体 拟静力试验 构件变形 变形组成
原文传递
框架结构损伤计算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秀凤 孙伟 +1 位作者 杜秀丽 王璐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178-182,共5页
为更好的评估结构是否满足性能目标的要求,及在地震过程中的损伤情况,主要介绍了现在普遍采用的层间位移角的单参数损伤评估方法及被普遍认可的基于位移和耗能的双参数损伤指标。采用Park-Ang、牛荻涛、于海洋三个双参数损伤指标对5个... 为更好的评估结构是否满足性能目标的要求,及在地震过程中的损伤情况,主要介绍了现在普遍采用的层间位移角的单参数损伤评估方法及被普遍认可的基于位移和耗能的双参数损伤指标。采用Park-Ang、牛荻涛、于海洋三个双参数损伤指标对5个框架柱拟静力试验模型进行计算,并将试验得到的损伤情况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于海洋模型计算结果均在0~1范围内,更符合损伤指标的含义;与其他两个模型相比,牛荻涛模型在轻微破坏和中等破坏阶段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严重破坏阶段于海洋模型与试验吻合的较好,在倒塌阶段所有模型均与试验结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位移角 损伤指标 拟静力试验
原文传递
三段式可更换耗能梁抗震性能及可更换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门进杰 范栋鑫 +2 位作者 邓德平 王家琛 张谦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7,共11页
为了保证框架结构跨度较大时耗能梁的耗能能力和可更换性能,提出了一种中间段耗能的三段式可更换耗能钢梁。设计并制作了5根可更换耗能钢梁,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了耗能梁更换、耗能段与非耗能段连接方式、耗能段腹板类型及腹板钢材类型... 为了保证框架结构跨度较大时耗能梁的耗能能力和可更换性能,提出了一种中间段耗能的三段式可更换耗能钢梁。设计并制作了5根可更换耗能钢梁,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了耗能梁更换、耗能段与非耗能段连接方式、耗能段腹板类型及腹板钢材类型等对钢梁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三段式可更换耗能钢梁的耗能和损伤均明显集中在中间耗能段,而非耗能段处于弹性状态,震后通过更换中间受损耗能段即可快速恢复结构的使用功能;三段式可更换耗能钢梁的滞回曲线均较饱满,极限塑性转角约为0.1 rad,表现出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腹板采用低屈服点钢或波纹钢时三段式可更换耗能钢梁的耗能能力更好;随着可更换钢梁塑性转角的增大,可更换耗能钢梁的荷载提高明显,超强系数均值约为1.67;更换耗能段时,相应的层间位移角为1/200~1/250,采用端板连接的三段式可更换耗能钢梁更换耗能段所需时间较短,而采用双槽钢连接的三段式可更换耗能钢梁能在更大的残余层间位移角时更换,具有较优的可更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更换耗能钢梁 中间耗能段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可更换性能 塑性转角 残余层间位移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