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播期和施氮量对中籼杂交稻群体质量、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永泽 王瑞刚 +7 位作者 王艺媚 王梓豪 李俊周 杜彦修 孙红正 彭廷 赵全志 张静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6,共10页
以中籼杂交稻Y两优900为试验材料,研究播期[4月15日(D1)、4月30日(D2)、5月15日(D3)、5月30日(D4)、6月14日(D5)]和施氮量[0 kg/hm^(2)(N0)、150 kg/hm^(2)(N150)和300 kg/hm^(2)(N300)]对中籼杂交稻群体质量、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以中籼杂交稻Y两优900为试验材料,研究播期[4月15日(D1)、4月30日(D2)、5月15日(D3)、5月30日(D4)、6月14日(D5)]和施氮量[0 kg/hm^(2)(N0)、150 kg/hm^(2)(N150)和300 kg/hm^(2)(N300)]对中籼杂交稻群体质量、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探寻豫南稻区最适播期和施氮量。结果表明,播期和施氮量对中籼杂交稻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产量随播期推迟先升高后降低,以D2播期最高,D5播期最低,D2播期产量较D5播期提高126.42%。D2播期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整体来看,D2N300处理产量最高,其次是D1N300、D2N150处理。总叶面积指数和高效叶面积指数均随播期推迟先升高后降低,总叶面积指数和低效叶面积指数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整体来看,总叶面积指数以D3N300处理最高,其次是D4N300、D2N300处理;高效叶面积指数以D3N300处理最高,其次是D4N300、D1N300处理;低效叶面积指数以D2N300处理最高,其次是D4N300、D3N300处理。粒数叶比和粒质量叶比均随着播期的推迟而降低,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整体来看,粒数叶比以D1N0处理最高,其次是D2N0、D3N0处理;粒质量叶比以D1N0处理最高,其次是D3N0、D2N0处理。D1、D2、D3播期抽穗期和成熟期茎叶氮含量分别较D5播期增加12.81%、14.77%、13.02%和10.64%、25.08%、30.40%,且各个播期抽穗期和成熟期茎叶氮含量均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抽穗期和成熟期穗氮含量表现为D1、D2播期显著高于D3、D4、D5播期,且各个播期N150、N300处理穗氮含量总体上均高于N0处理。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随着播期推迟先升高后下降,N150和N300处理均以D2播期最高,D5播期最低,且N150处理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明显高于N300处理。综上,播期和施氮量通过调节叶面积、粒叶比、植株氮含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影响产量,中籼杂交稻Y两优900在豫南地区丰产高效的适宜播种期是4月30日(D2),适宜施氮量为150~3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籼杂交稻 播期 施氮量 群体质量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下载PDF
中籼扬稻6号及其在杂交稻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白和盛 詹存钰 +1 位作者 王宝和 周长海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3-15,共3页
扬稻 6号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优良特点 ,对野败型及其它恢保关系相类似的不育系无恢复能力 ,而对红莲型和光温敏核不育系有较强的恢复能力 ,以扬稻 6号作父本配制的两优培九、广两优 6号、粤优 93 8等不同类型的杂交稻组合 ,均表现... 扬稻 6号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优良特点 ,对野败型及其它恢保关系相类似的不育系无恢复能力 ,而对红莲型和光温敏核不育系有较强的恢复能力 ,以扬稻 6号作父本配制的两优培九、广两优 6号、粤优 93 8等不同类型的杂交稻组合 ,均表现优质、高产、抗病 ,综合性状优良 ,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说明常规稻的高水平育种 ,有利于提高杂交稻育种的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籼稻 扬稻6号 育种 特征特性 推广应用
下载PDF
灌浆期气温对籼型杂交中稻稻米整精米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富贤 郑家奎 +1 位作者 朱永川 王贵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56-59,共4页
以Ⅱ优7号和4228A/江恢15两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处理,研究了灌浆期日均气温与杂交中稻稻米整精米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齐穗后20d以内日均气温对整精米率有明显作用,齐穗后21~30d时段对整精米率的影响则不显著。灌浆期气... 以Ⅱ优7号和4228A/江恢15两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处理,研究了灌浆期日均气温与杂交中稻稻米整精米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齐穗后20d以内日均气温对整精米率有明显作用,齐穗后21~30d时段对整精米率的影响则不显著。灌浆期气温影响整精米率的机理是杂交中稻齐穗后20d以内的日均温越高,籽粒灌浆速率越快,籽粒形成的垩白面积越大,淀粉粒间的空隙越大,籽粒充实度越差,其抗折力越弱,加工时整精米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浆期 气温 籼型 杂交中稻 水稻 稻米 整精米率 Ⅱ优7号 4228A/江恢15 播种
下载PDF
杂交中籼新组合特优559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姚立生 顾来顺 +5 位作者 何顺椹 高恒广 杨立彬 孙明法 严国红 唐红生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7-8,共2页
特优559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用提纯的龙特甫A与盐恢559配制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该组合在1993~1995年江苏省和全国区试中,产量连居第一,1996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预计“九五”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籼稻 新组合 特优559 选择育种
下载PDF
杂交中籼高产育种关键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罗志祥 苏泽胜 施伏芝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1年第5期52-54,60,共4页
通过对 1999~ 2 0 0 0年安徽省中籼区试资料的相关及通径分析得出 :每穗总粒数在两年的试验中与产量的直接相关系数均为正值。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两年均较高。选育穗型较大的重穗型组合有助于提高产量。但同时还... 通过对 1999~ 2 0 0 0年安徽省中籼区试资料的相关及通径分析得出 :每穗总粒数在两年的试验中与产量的直接相关系数均为正值。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两年均较高。选育穗型较大的重穗型组合有助于提高产量。但同时还应该注意穗、粒重之间的相互协调。其单产 10 .0t/hm2 的产量结构是 :在栽插 6 0~ 6 6万基本苗的条件下 ,控制最高苗数达 36 0~ 4 0 0万 ,使有效穗达 2 30~ 2 6 0万 ,每穗总粒数 16 0~ 2 0 0粒 ,结实率 80 %以上 ,千粒重 2 7~ 2 9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籼 高产育种 关键因素 籼稻
下载PDF
不同粒型中籼杂交稻组合稻米品质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况浩池 罗俊涛 +6 位作者 曾正明 杨扬 陈光珍 何兴材 付均 蒋钰东 郑军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20,共6页
通过米粒粒型分类,对2013-2014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36个中籼杂交水稻组合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品质性状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6个组合中只有2个组合的稻米品质指标全部达国颁优质稻谷标准3级以上,这2个组合的米粒长... 通过米粒粒型分类,对2013-2014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36个中籼杂交水稻组合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品质性状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6个组合中只有2个组合的稻米品质指标全部达国颁优质稻谷标准3级以上,这2个组合的米粒长宽比都在2.9以上;在单个品质性状指标中,这些组合优质达标率(达到国颁优质稻谷标准3级以上)最高的是糙米率,其次是胶稠度,第三是整精米率,达标率较低的是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长米粒型组合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优质达标率均为16.67%,中米粒型组合分别为0和14.29%,短米粒型组合分别为10.00%和0。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是中籼杂交稻组合稻米品质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品质性状相关分析结果: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米粒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长米粒型组合中,垩白粒率、垩白度与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中米粒型组合中,垩白粒率、垩白度与米粒长宽比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在短米粒型组合中,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其他主要品质性状相关性均不显著。建议在遗传改良中籼杂交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时可以从粒型着手,选择米粒粒型偏长、容重大、无裂纹、近圆柱形的材料和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籼杂交稻 粒型 品质性状
下载PDF
持久抗稻瘟病中籼迟熟恢复系恩恢264的选育 被引量:4
7
作者 杨隆维 袁利群 +3 位作者 段太品 李继辉 王光建 吴云鹏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14,共3页
恩恢264是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用自育强优恢复系恩恢58作母本,恢复系多系1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籼迟熟恢复系,具有持久抗稻瘟病、恢复力强、配合力高、株叶型好等特点,用该恢复系所配组合Ⅱ优264综合表现优良,于2006年4月通... 恩恢264是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用自育强优恢复系恩恢58作母本,恢复系多系1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籼迟熟恢复系,具有持久抗稻瘟病、恢复力强、配合力高、株叶型好等特点,用该恢复系所配组合Ⅱ优264综合表现优良,于2006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抗稻瘟病 杂交中籼稻 恢复系 恩恢264 选育
下载PDF
高产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协优52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罗志祥 施伏芝 +1 位作者 阮新明 倪金龙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20,共2页
协优52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协青早A与强优恢复系OM052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具有早熟、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安徽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一季中稻栽培。2006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登记名称... 协优52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协青早A与强优恢复系OM052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具有早熟、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安徽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一季中稻栽培。2006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登记名称:皖稻193号,审定编号:060105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籼稻 协优52 高产 选育
下载PDF
优质抗稻瘟病中籼迟熟恢复系恩恢58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杨隆维 袁利群 +3 位作者 许敏 向极钎 王光建 龙家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8819-8820,共2页
[目的]抗稻瘟病育种是湖北省恩施自治州育种工作者的主攻目标,介绍优质抗稻瘟病中籼迟熟恢复系恩恢58的选育与应用。[方法]介绍恩恢58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组合表现及制种技术要点。[结果]恩恢58是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用强优... [目的]抗稻瘟病育种是湖北省恩施自治州育种工作者的主攻目标,介绍优质抗稻瘟病中籼迟熟恢复系恩恢58的选育与应用。[方法]介绍恩恢58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组合表现及制种技术要点。[结果]恩恢58是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用强优恢复系明恢63作母本,抗稻瘟病恢复系密阳46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籼迟熟恢复系。该恢复系具有米质优、抗稻瘟病、恢复力强、配合力高、花粉量足、花时较集中和株叶型好等特点。组合表现优异。制种要合理安排父母本播差期,培育壮秧;确定好父母本行比,科学管理肥水。[结论]恩恢58为抗稻瘟病品种,推广价值高,已成为湖北省水稻主推水稻品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籼稻 恢复系 恩恢58 优质 抗稻瘟病 选育
下载PDF
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籼型杂交水稻组合稻米品质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况浩池 杨扬 +4 位作者 曾正明 罗俊涛 陈光珍 何兴材 付均 《中国稻米》 2014年第2期25-28,共4页
对2012年四川省水稻区试的86个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籼型杂交稻组合的主要品质性状及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86个组合的品质性状中差异最大的是垩白度,变异系数为33.22%;其次是垩白粒率,变异系数为23.32%;差异最小的是糙... 对2012年四川省水稻区试的86个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籼型杂交稻组合的主要品质性状及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86个组合的品质性状中差异最大的是垩白度,变异系数为33.22%;其次是垩白粒率,变异系数为23.32%;差异最小的是糙米率,变异系数为1.01%。按优质稻米标准衡量单个品质性状,除直链淀粉含量外,达标率较高的是胶稠度和整精米率,达3级优质米以上标准的品种比例为94.19%和86.05%;达标率较低的是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达3级优质米的品种比例仅为3.49%和4.65%。在86个组合中仅有2个组合综合品质性状指标达3级优质米标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中等直链淀粉含量(15%~24%)范围内,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粒率、垩白度极显著正相关;胶稠度与蛋白质含量极显著负相关;垩白度与长宽比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垩白粒率极显著正相关;长宽比与整精米率、垩白粒率极显著负相关。在改良稻米品质的选择上必须以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为主攻目标,并注意耐碾磨力强的粒型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杂交稻 中等直链淀粉含量 品质性状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对杂交中籼两优6326产量及穗粒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武丽 张四海 +3 位作者 叶传青 黄义德 武立权 高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84-685,共2页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对杂交中籼两优6326产量及穗粒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对两优6326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而对株高、穗长及千粒重的影响不大。降低密度和提高施氮量有助于产量的增加。
关键词 两优6326 施氮量 密度 产量
下载PDF
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E两优1453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进波 夏明元 +3 位作者 周厚财 曹永胜 万丙良 戚华雄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3期33-35,共3页
E两优1453是用两系不育系E农1S与恢复系R453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综合抗性较好、熟期适宜等特点,201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 E两优1453是用两系不育系E农1S与恢复系R453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综合抗性较好、熟期适宜等特点,201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中籼稻 E两优1453 选育 应用
下载PDF
两系杂交中籼2301S/H7058的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爽 王德正 +3 位作者 罗彦长 王守海 李成荃 杜士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6期705-707,共3页
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研究了秧龄 (x1 )、密度 (x2 )和施纯氮量 (x3)对两系杂交中籼 2 3 0 1S/H70 5 8产量的影响 ,建立起数学回归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分析和模拟 ,提出在合肥地区该组合夺取高产的农艺措施为秧龄 3 4... 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研究了秧龄 (x1 )、密度 (x2 )和施纯氮量 (x3)对两系杂交中籼 2 3 0 1S/H70 5 8产量的影响 ,建立起数学回归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分析和模拟 ,提出在合肥地区该组合夺取高产的农艺措施为秧龄 3 4~ 3 8d ,栽插密度 2 1~ 2 3 .4万穴 /hm2 ,施纯氮量 175 .5~ 2 0 7kg/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两系杂交中灿 2301S/H7058 高产栽培 农艺措施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两系杂交中籼65002的栽培技术研究Ⅰ不同栽培措施对两系杂交中籼65002的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爽 王守海 +2 位作者 罗彦长 王德正 李成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1期8-8,共1页
通过采用L9(33)的正交设计,得出播期对65002的影响最大,氦素水平次之,密度的影响最小。65002在合肥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以4月20日左右播种,施纯氦262.5kg/hm2,穴数在22.5~30万穴/hm2之间为宜。
关键词 水稻 两系杂交中籼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四川杂交中籼1990~1996年区试及审定组合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龙太康 宋德明 +2 位作者 王志 胡运高 王茂理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2期154-160,共7页
本文着重分析了四川1990~1996年省区试的中籼迟熟参试组合及1990~1997年通过省级审定组合的产量水平、穗粒结构、生育期、抗病性、亲本的遗传背景等,对超高产育种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杂交中籼 省区试 审定 超高产育种
下载PDF
全国迟熟籼型杂交中稻区试结果通径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志祥 朱启升 +2 位作者 施伏芝 李养年 徐文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6年第2期122-123,共2页
对1995年全国籼型杂交中稻迟熟组区试结果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增加有效穗和结实率,可提高产量,过多追求大穗会导致减产。其适宜的产量结构应该是:有效穗270万/ha,每穗总粒数150粒,结实率80%,千粒重27~28g。拟采用的育种路... 对1995年全国籼型杂交中稻迟熟组区试结果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增加有效穗和结实率,可提高产量,过多追求大穗会导致减产。其适宜的产量结构应该是:有效穗270万/ha,每穗总粒数150粒,结实率80%,千粒重27~28g。拟采用的育种路线是籼爪交或粳爪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籼稻 区域试验 增产 育种
下载PDF
中熟类型甬优籼粳杂交稻组合产量优势形成及其形态生理特征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晓芸 孟天瑶 戴其根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6,共7页
以中熟类型甬优籼粳杂交稻组合甬优2640、甬优1640为材料,常规粳稻镇稻11、武运粳30和杂交籼稻丰两优香1号、新两优6380为对照,比较各类型品种在干物质积累、穗部特征、叶片形态及茎秆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甬优籼粳杂交稻两年平均产... 以中熟类型甬优籼粳杂交稻组合甬优2640、甬优1640为材料,常规粳稻镇稻11、武运粳30和杂交籼稻丰两优香1号、新两优6380为对照,比较各类型品种在干物质积累、穗部特征、叶片形态及茎秆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甬优籼粳杂交稻两年平均产量为11.3 t/hm^2(11.1、11.4 t/hm^2),较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分别高6.6%和13.0%;产量构成上,甬优籼粳杂交稻的每穗粒数和群体颖花量显著高于对照,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低于对照;甬优籼粳杂交稻抽穗期、成熟期的干物质量及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依次为13.4 t/hm2、21.6 t/hm^2、6.9 t/hm^2,均显著高于对照;穗部特征上,甬优籼粳杂交稻的单穗质量和着粒密度高于对照,穗长略低于杂交籼稻,近80%的籽粒集中于中上部,而常规粳稻75%的籽粒集中于中下部,杂交籼稻籽粒分布相对匀称;甬优籼粳杂交稻上3叶的叶宽和卷曲率高于对照,叶长和叶基角处于对照之间(以杂交籼稻最大),披垂度最低,上部1、3叶差异显著;株高、穗高、秆长及穗下节间占秆长的比例以杂交籼稻>甬优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成熟期单茎茎干质量、单茎鞘干质量及基部节间单位长度干质量以甬优籼粳杂交稻最高。中熟类型甬优籼粳杂交稻组合产量优势特征为足穗基础上,主攻大穗,并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形态生理特征表现为籽粒集中于中上部,上3叶大小适宜,叶片内卷且直立,株高及穗下节间占秆长的比例适中,成熟期茎秆充实度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中熟 产量优势 干物质积累 穗部特征 叶片形态 茎秆特性
下载PDF
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E两优100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金卫兵 夏明元 +6 位作者 吴波 戚华雄 程维京 叶春辉 胡曼 黄长征 李进波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3期5-8,共4页
E两优100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安徽正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北嘉丰源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优质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以两系不育系E农1S为母本、恢复系R100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该组合参加了由华创国家水稻科企联合体组织... E两优100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安徽正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北嘉丰源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优质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以两系不育系E农1S为母本、恢复系R100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该组合参加了由华创国家水稻科企联合体组织的2018—2019年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和2019年生产试验,表现出产量高、米质优、熟期适宜等特点,2020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200203)。总结了该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以及抗性、米质和产量表现,介绍了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为品种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中籼稻(Oryza sativa L.subsp.indica) E两优100 选育 应用
下载PDF
协优57的高产性能与途径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勇 夏仲炎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7-18,22,共3页
通过对协优57的“源、库”特征,即株型与产量结构的分析,说明其高产性能。
关键词 杂交中籼 协优57 高产栽培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杂交中籼新组合蓉优28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熊英 李贤勇 +7 位作者 王楚桃 何永歆 黄乾龙 蒋刚 欧阳杰 朱子超 管玉圣 郭爽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6期9-10,共2页
蓉优28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以不育系蓉18A和自育恢复系Q恢2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丰产、稳产性好,稻瘟抗性较强。2017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审定委员审定。本文介绍了蓉优28及其亲本的选育过程,... 蓉优28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以不育系蓉18A和自育恢复系Q恢2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丰产、稳产性好,稻瘟抗性较强。2017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审定委员审定。本文介绍了蓉优28及其亲本的选育过程,总结了蓉优28的特征特性,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蓉优28 选育过程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