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eal-time and modular approach for quick detection and mechanism exploration of DPIs with different carrier particle sizes 被引量:1
1
作者 Yingtong Cui Ying Huang +8 位作者 Xuejuan Zhang Xiangyun Lu Jun Xue Guanlin Wang Ping Hu Xiao Yue Ziyu Zhao Xin Pan Chuanbin Wu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期437-450,共14页
Dry powder inhalers(DPIs) had been widely used in lung diseases on account of direct pulmonary delivery, good drug stability and satisfactory patient compliance. However, an indistinct understanding of pulmonary deliv... Dry powder inhalers(DPIs) had been widely used in lung diseases on account of direct pulmonary delivery, good drug stability and satisfactory patient compliance. However, an indistinct understanding of pulmonary delivery processes(PDPs)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DPIs. Most current evaluation methods explored the PDPs with over-simplified models, leading to uncompleted investigations of the whole or partial PDPs.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an innovative modular process analysis platform(MPAP)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detailed mechanisms of each PDP of DPIs with different carrier particle sizes(CPS). The MPAP was composed of a laser particle size analyzer, an inhaler device,an artificial throat and a pre-separator, to investigate the fluidization and dispersion, transportation,detachment and deposition process of DPIs. The release profiles of drug, drug aggregation and carrier were monitored in real-time. The influence of CPS on PDPs and corresponding mechanisms were explored. The powder properties of the carriers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optical profiler and Freeman Technology four powder rheometer. The next generation impactor was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aerosolization performance of DPIs. The novel MPAP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exploring the comprehensive mechanism of PDPs, which had enormous potential to be used to investigate and develop DP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 powder inhaler Carrier particle size Pulmonary delivery process Real-time monitor quick detection
原文传递
Fluorescent probe gold nanodots to quick detect Cr(VI) via oxidoreduction quenching process 被引量:1
2
作者 Yueqi Zhao Yuanqing Sun +7 位作者 Yingnan Jiang Shanliang Song Tianxin Zhao Yue Zhao Xinyu Wang Baoquan Li Bai Yang Quan Lin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33-141,共9页
A method is described here for the quickly(<30 s)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Cr(VI)(Cr_2O_7^(2-)), based on fluorescent probes gold nanodots(AuNDs, excitation/emission peaks at 395/604 nm) coated with glutathione(GS... A method is described here for the quickly(<30 s)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Cr(VI)(Cr_2O_7^(2-)), based on fluorescent probes gold nanodots(AuNDs, excitation/emission peaks at 395/604 nm) coated with glutathione(GSH). The fluorescence of the AuNDs responses linearly to Cr(VI) concentrations, ranging widely from 1 nM to 10 m M with detection limit as low as 0.35 nM. At the same time, the AuNDs is demonstrated highly selective for Cr(VI) detection over other acid group ions and metal ions without any masking reagent. These make probability for practical use. The quenching mechanism is investigated deeply via fluorescent lifetime, XPS and TEM analysis. Different from most reported quenching explanation of aggregation derived from charge attraction, these results verify the redox reaction between Cr_2O_7^(2-)and sulfhydryl(–S) of GSH. The Au(I)–S bonds of AuNDs broke, accompanies with the oxidation of –S to form S–S bonds. As a result, AuNDs cross linked to each other. In the end, the fluorescence quenched. Attractively,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s a new strategy for pollutant detection, such as from harmful Cr(VI) of Cr_2O_7^(2-)to nontoxic Cr(I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orescent probe of Cr(VI) Au nanodots quick and quantitative detection fluorescence quenching mechanism pollutant detection
原文传递
吡虫啉和啶虫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试纸条性能评估及应用效果探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彧婕 冯德建 +5 位作者 冯双 侯晓妮 刘明东 吴微 周李华 李怀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33-140,共8页
目的研究吡虫啉和啶虫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试纸条在不同基质中残留量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考察了市场上主要流通的5种不同品牌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试纸条在蔬菜、水果和茶鲜叶基质中的检出限、灵敏度、交叉反应率、特异性、假阳性和... 目的研究吡虫啉和啶虫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试纸条在不同基质中残留量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考察了市场上主要流通的5种不同品牌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试纸条在蔬菜、水果和茶鲜叶基质中的检出限、灵敏度、交叉反应率、特异性、假阳性和假阴性率。结果各品牌胶体金试纸条在3种不同类型基质(白菜、苹果和茶鲜叶)中,检出限浓度水平有假阴性出现,其余浓度水平灵敏度较好;特异性和交叉反应性,结果均为阴性;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考察中,假阳性率为0%,但有假阴性情况出现。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检测吡虫啉、啶虫脒农药残留时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在蔬菜、水果基质的检测中,判定结果较为准确可靠;在茶叶基质中,由于基质效应的影响,出现假阴性的机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啶虫脒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快速检测
下载PDF
BFD在VRRP故障复原中的应用设计
4
作者 庞国莉 王小英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网络可靠性的一项重要标准在于这个网络是否能够快速检测并复原。由于大部分网络技术自带的检错机制效率很低,无法实现快速检测,而BFD作为一种毫秒级的、能给大量协议提供快速检测服务的机制,因此被广泛应用。本文阐述了BFD的工作原理... 网络可靠性的一项重要标准在于这个网络是否能够快速检测并复原。由于大部分网络技术自带的检错机制效率很低,无法实现快速检测,而BFD作为一种毫秒级的、能给大量协议提供快速检测服务的机制,因此被广泛应用。本文阐述了BFD的工作原理及结合VRRP网络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场景,提出了BFD与VRRP联动设计的快速复原解决方案。该方案在ENSP进行模拟演示,最终验证方案的快速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检测 BFD VRRP 链路故障
下载PDF
基于电导率的多指标联合技术在蛋液组分检测中的应用
5
作者 窦文浩 王海岭 +3 位作者 黄子龙 杨福明 迟媛 迟玉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101,共8页
建立一种以电导率为主,盐度、总溶解性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pH值、色泽为辅的多指标联合技术,实现蛋液新鲜度和调配比的快速、高效检测。结果表明:4℃贮藏0~45 d期间,蛋黄液和蛋清液电导率、盐度、TDS呈逐渐上升趋势,二... 建立一种以电导率为主,盐度、总溶解性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pH值、色泽为辅的多指标联合技术,实现蛋液新鲜度和调配比的快速、高效检测。结果表明:4℃贮藏0~45 d期间,蛋黄液和蛋清液电导率、盐度、TDS呈逐渐上升趋势,二者色泽指标及蛋黄液pH值均显著降低,而蛋清液pH值逐渐升高。检测蛋液新鲜度,发现电导率法检测蛋黄液和蛋清液的准确率分别为91%和89%,电导率协同检测准确率为94%,据此,首次建立了AA、A、B、C级的液蛋新鲜度标准。选定AA级液蛋,以电导率为主要指标,盐度、TDS和p H值为协同指标,检测调配比,通过实验测得电导率、盐度、TDS、p H值与调配蛋液中的蛋黄质量分数的线性拟合回归方程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可根据回归方程检测未知调配比例蛋液,Exp Assoc模型显示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8.87%,具有高度可靠性。以此,本实验为调配蛋液检测(新鲜度、调配比)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液蛋工业生产加工提供了实际应用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配蛋液 新鲜度 电导率 快速检测
下载PDF
手持式XRF在土壤调查修复项目中应用的可靠性分析
6
作者 孙中瑾 张莹莹 +6 位作者 叶小瑭 李新元 满伟慧 刘超 史瑞 刘敬兵 王子鸣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5-1014,共10页
为确定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测量精度和准确度是否能够满足土壤环境快速检测要求,以山东省济宁市某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项目为背景,分别采用XRF快速检测仪检测和实验室检测方法对浅层土层(0.2~0.5 m)和深层土层(1.5~2.0 m)样品中... 为确定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测量精度和准确度是否能够满足土壤环境快速检测要求,以山东省济宁市某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项目为背景,分别采用XRF快速检测仪检测和实验室检测方法对浅层土层(0.2~0.5 m)和深层土层(1.5~2.0 m)样品中砷(As)、铜(Cu)、铅(Pb)、锌(Zn)和镍(Ni)5种元素浓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浅层土层重金属As的XRF检测值普遍高于实验室检测值,Cu、Pb、Zn、Ni的XRF检测值普遍低于实验室检测值,误差普遍在±30%以内;浅层土层的重金属元素XRF检测值与实验室检测值普遍相对偏差(RD为−33.82%~23.53%)及总体相对偏差标准差(6.79~19.52)小于深层土层(分别为−30.26%~98.36%、9.53~49.77),相对偏差的离散程度小于深层土层;浅层土层的重金属的决定系数(R^(2)为0.7762~0.9549)普遍高于深层土层(R^(2)为0.7762~0.9549),相关性高于深层土层。野外使用XRF对土壤样品中重金属进行检测时,所取的土壤样品尽量避免大颗粒,对样品待测面进行压实、压平处理,对于含水率高的样品应适当进行干燥处理,以降低检测误差。虽然手持式XRF检测存在一定误差,但在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项目中可以较好地反映土壤元素浓度范围,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以满足项目土壤快速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 重金属 土壤污染状况 快速检测 可靠性
下载PDF
面向总线网络攻击的快速响应熵分析与入侵检测系统
7
作者 尹志华 魏洪乾 +2 位作者 赵文强 王洪荣 张幽彤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47-959,共13页
为了解决传统的基于信息熵的车载总线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所存在的响应时间长、检测精度不足的弊端,提出了基于重叠滑动窗口优化与Renyi熵分析的快速响应入侵检测方法.首先,基于采集的总线报文数据集利用模拟退火优化算法对入侵检测系统进... 为了解决传统的基于信息熵的车载总线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所存在的响应时间长、检测精度不足的弊端,提出了基于重叠滑动窗口优化与Renyi熵分析的快速响应入侵检测方法.首先,基于采集的总线报文数据集利用模拟退火优化算法对入侵检测系统进行离线训练,得到最优的系统配置参数;然后,依据报文ID序列构建总线网络通信数据的Renyi熵曲线,并进行实时分析,在线监测总线报文数据的异常情况;最后,利用实车ECU和攻击数据集开展硬件试验验证所提方案的有效性.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基于Shannon熵的入侵检测系统相比,所提方案能够有效地识别典型的车载总线网络攻击类型,同时提高非法入侵的检测精度,所提方法能够将检测响应时间缩短为传统熵检测方法的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线网络 异常入侵检测 快速响应 信息安全
下载PDF
发酵乳和乳饮料中乳酸菌活菌数ATP检测方法的开发与应用
8
作者 王慧 魏丽铭 +2 位作者 刘超 喻东威 逯刚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期62-66,共5页
乳酸菌活菌数作为发酵乳和乳酸菌饮料的产品质量属性,同时作为国家风险抽检项目,目前的检测方法存在操作烦琐、检测周期长、结果滞后等缺点,无法满足企业产品卖点宣称及质量控制,故针对发酵乳和乳饮料中乳酸菌活菌数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 乳酸菌活菌数作为发酵乳和乳酸菌饮料的产品质量属性,同时作为国家风险抽检项目,目前的检测方法存在操作烦琐、检测周期长、结果滞后等缺点,无法满足企业产品卖点宣称及质量控制,故针对发酵乳和乳饮料中乳酸菌活菌数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开发、研究,旨在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稳定性及缩短检测周期。每种微生物中的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都是基本恒定的,而ATP的相对发光单位(Relative Luminescence Unit,RLU)与ATP含量呈线性关系,通过建立产品中乳酸菌数量与ATP的RLU(相对发光单位)的相关关系开发乳酸菌快速检测方法。通过试验证实该方法与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具有一致性,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产品中乳酸菌数活菌数,为生产销售流通中的质量监测提供一种快捷方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总数 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 发酵乳 发酵乳饮料 快速检测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二维码检测教学实验系统设计
9
作者 杨乐 何大阔 王正松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22-1728,共7页
设计了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的二维码检测教学实验系统。依次对该系统的总体方案、图像采集系统、运动控制系统、图像处理方法和人机交互界面进行了具体设计,进而制作了实验样机,并针对某包装印刷企业实际需求进行了二维码的检测实验。实验... 设计了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的二维码检测教学实验系统。依次对该系统的总体方案、图像采集系统、运动控制系统、图像处理方法和人机交互界面进行了具体设计,进而制作了实验样机,并针对某包装印刷企业实际需求进行了二维码的检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最高二维码检测速度为7个/s,对错印、漏印和重码等缺陷问题的误检率≤0.05%,能够满足设计要求。该系统已应用于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弥补了当前能够模拟真实工业场景的实践教学设备的不足。实践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可有效帮助学生提高机器视觉相关课程学习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助力创新型自动化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二维码检测 图像处理 实验样机
下载PDF
基于SAR图像变化的小型目标检测
10
作者 康玉奇 向聪 +1 位作者 王伟 于贵龙 《火控雷达技术》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针对战场侦察的需求,结合SAR图像成像范围广、成像精度高的特性,SAR图像变化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小目标检测。本文基于SAR图像尺度大而目标尺寸较小的特点,在差值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采用中值滤波进行图像降噪,并提出使用自适应下采样... 针对战场侦察的需求,结合SAR图像成像范围广、成像精度高的特性,SAR图像变化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小目标检测。本文基于SAR图像尺度大而目标尺寸较小的特点,在差值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采用中值滤波进行图像降噪,并提出使用自适应下采样的方法进行快速图像配准,利用幂次变换增加目标信杂比提高检测率。通过实验验证改进差值法的有效性,其能够在保证检测率的同时缩短检测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图像 目标检测 小型目标 快速配准
下载PDF
基于CdTe量子点荧光探针对稀土元素铕的快速检测
11
作者 赵文浩 王蓉蓉 +2 位作者 何杨 何文涛 尚可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5-961,共7页
铕(Eu)作为地球储备较少的稀土元素之一,在很多领域都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一锅法合成了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并基于稀土元素铕离子对于荧光探针的特异性猝灭作用,建立了水环境中对稀土元素铕离子的快速检测。在最佳... 铕(Eu)作为地球储备较少的稀土元素之一,在很多领域都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一锅法合成了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并基于稀土元素铕离子对于荧光探针的特异性猝灭作用,建立了水环境中对稀土元素铕离子的快速检测。在最佳条件下,在49.97nmol·L^(-1)~1088.03nmol·L^(-1)的浓度的范围内,CdTe荧光探针猝灭强度与Eu^(3+)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6.47nmol·L^(-1),相关系数为0.9992。该方法对水环境中Eu^(3+)检测中回收率为108.2%~112.4%,具有响应速度快、简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突出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量子点 稀土元素铕 荧光探针 快速检测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快速检测山桐子含油率的研究
12
作者 胡伯凯 税会霞 +1 位作者 张东亚 李学琴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4年第4期119-123,共5页
为确定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是否能用于山桐子含油率的快速检测,达到准确高效、节约检测成本的目的。通过对比低场核磁共振检测法与索氏抽提法在测定山桐子含油率的差异,并考察低场核磁共振检测法的精密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低场核磁共振... 为确定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是否能用于山桐子含油率的快速检测,达到准确高效、节约检测成本的目的。通过对比低场核磁共振检测法与索氏抽提法在测定山桐子含油率的差异,并考察低场核磁共振检测法的精密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低场核磁共振检测法定标曲线的拟合相关系数大于0.9999,两种检测方法测定结果的绝对偏差范围在0.04%~1.40%之间,相对偏差范围在0.15%~9.86%之间,低场核磁共振检测法的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可应用于山桐子含油率的检测,具有准确、快速、高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 索氏抽提法 含油率 快速检测
下载PDF
白酒中氰化物快检方法的验证研究
13
作者 刘春丽 陈明学 +7 位作者 文永 冯小兵 仁蓉 韦露露 涂道红 潘成康 何开萍 唐云容 《酿酒科技》 2024年第8期127-132,共6页
对酒类全自动氰化物快速仪测定酒中氰化物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同时研究了碱解时间、稀释倍数等前处理条件对检测值的影响,并应用该方法对浓香型和酱香型2种香型白酒进行了加标实验。结果表明,白酒中氰化物在0~200μg/L线性范围内,相... 对酒类全自动氰化物快速仪测定酒中氰化物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同时研究了碱解时间、稀释倍数等前处理条件对检测值的影响,并应用该方法对浓香型和酱香型2种香型白酒进行了加标实验。结果表明,白酒中氰化物在0~200μg/L线性范围内,相关性良好(r^(2)>0.999);检出限为0.38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8.29%~103.19%。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稳定性较好,与国标中分光光度计法相比,明显提高了检测效率,简化了前处理步骤,可适用于白酒中氰化物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化物 白酒 快检方法
下载PDF
水产品新鲜度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4
作者 管彬彬 肖蓓 熊金恩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24年第3期22-26,30,共6页
本文重点介绍了水产品新鲜度快速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包括感官仿生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介电特性、光谱技术等,讨论了这些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并对水产品新鲜度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重点及未来的研究趋势做出展望。
关键词 水产品 新鲜度 快速 检测
下载PDF
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15
作者 曾现富 田伟卿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9期13-15,共3页
本文分析了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实施现状,重点探讨了检测方法标准化程度不足、仪器设备精度和灵敏度限制以及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局限性等问题,提出了建立统一检测标准体系、提升仪器性能及检测灵敏度、开发便携式快速检测设备等对策,以期... 本文分析了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实施现状,重点探讨了检测方法标准化程度不足、仪器设备精度和灵敏度限制以及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局限性等问题,提出了建立统一检测标准体系、提升仪器性能及检测灵敏度、开发便携式快速检测设备等对策,以期有效提升食品质量检测的准确性、灵敏度和实用性,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质量检测 标准化 仪器性能 快速检测
下载PDF
食品工程中微生物控制方法研究
16
作者 高鑫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7期60-62,共3页
为了优化食品工程中微生物的控制方法,本文通过分析现存问题,提出了优化杀菌工艺参数、构建全链条污染溯源机制、研发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建立定量风险评估模型等对策。研究表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系统方法可有效提高食品微生物控制水... 为了优化食品工程中微生物的控制方法,本文通过分析现存问题,提出了优化杀菌工艺参数、构建全链条污染溯源机制、研发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建立定量风险评估模型等对策。研究表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系统方法可有效提高食品微生物控制水平。未来应加强新技术应用,完善标准体系,构建全方位微生物安全防控网络,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工程 微生物控制 快速检测
下载PDF
食品安全检测中微生物检测技术的运用
17
作者 付建瑞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7期177-179,183,共4页
在食品供应链日益复杂的背景下,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尤其是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方面。微生物污染是食品安全领域中最普遍且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食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健康,还可能对食品生产企业... 在食品供应链日益复杂的背景下,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尤其是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方面。微生物污染是食品安全领域中最普遍且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食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健康,还可能对食品生产企业和国家的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在这种背景下,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成为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本文深入探讨了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并提出通过技术进步应对食品安全检测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微生物污染 快速检测
下载PDF
食品有害化学物质快速检测现状与对策
18
作者 李佳辉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7期190-192,共3页
食品中常见有害化学物质严重威胁人体健康,传统检测方法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检测需求。本文分析了食品有害化学物质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检测灵敏度不足、复杂基质干扰以及现场检测方法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了采用纳米材料、... 食品中常见有害化学物质严重威胁人体健康,传统检测方法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检测需求。本文分析了食品有害化学物质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检测灵敏度不足、复杂基质干扰以及现场检测方法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了采用纳米材料、分子印迹聚合物、新型光学探针等策略提升灵敏度,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去除基质干扰,制定统一的现场检测标准等改进对策,为促进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有害化学物质 快速检测
下载PDF
自动凯氏定氮-电位滴定仪联合检测中药材中的二氧化硫
19
作者 毕程程 孙佳 +3 位作者 张恩旭 孙玉 赵庆松 罗雁非 《现代科学仪器》 2024年第2期22-24,共3页
利用自动凯氏定氮仪对中药材样品进行蒸馏前处理,利用电位滴定仪滴定样品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第四部通则2331第一法相比,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实验确定了使用凯氏定氮仪快速检测中药材样... 利用自动凯氏定氮仪对中药材样品进行蒸馏前处理,利用电位滴定仪滴定样品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第四部通则2331第一法相比,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实验确定了使用凯氏定氮仪快速检测中药材样品二氧化硫的蒸馏时间、加水量等条件,该方法操作简单,实验过程仅需8~10分钟,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1%,加标回收率为95.3~101.8%,适合应用于中药材样品大批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全自动凯氏定氮仪 自动电位滴定仪 快速检测
下载PDF
中红外光谱法测定风窗清洗液中甲醇含量
20
作者 袁国玉 愈海兵 汤勤荣 《上海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53-56,共4页
采用中红外光谱仪对不同甲醇含量(体积分数,下同)的风窗清洗液进行了红外光谱数据采集。使用回归分析法建立了红外透射率与甲醇体积分数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红外透射率与甲醇含量的线性关系良好,... 采用中红外光谱仪对不同甲醇含量(体积分数,下同)的风窗清洗液进行了红外光谱数据采集。使用回归分析法建立了红外透射率与甲醇体积分数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红外透射率与甲醇含量的线性关系良好,复相关系数R^(2)为0.997,F检验和t检验均表明红外透射率对甲醇含量影响显著。此外,对该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进行了预测与精度分析,预测结果均处于95%置信区间。该方法快速便捷、成本低且对环境友好,可用于生产现场实时检测风窗清洗液中甲醇的含量,以达到监控风窗清洗液气味状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窗清洗液 中红外光谱 快速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