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pid Detection of Starch Content in Quinoa(Chenopodium quinoa Willd.)by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1
作者 Xiaoning CAO Junjie WANG +1 位作者 Sichen LIU Zhijun QIAO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8年第5期212-214,共3页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rapid determination of crude starch content in complete quinoa ( Chenopodium quinoa Willd) seeds. The near infrared spectra of 100 quinoa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rapid determination of crude starch content in complete quinoa ( Chenopodium quinoa Willd) seeds. The near infrared spectra of 100 quinoa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a mathematic model was built using the near infrared spectra within the wavelength range of 1 0 000-4 000 cm^-1 by first derivative +vector normalization spectral pre-process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quantification model of starch content had better calibration and prediction effects, and showed a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of cross validation ( r^2 cv ) of 0.914 7 and a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of validation ( r^2 val ) of 0.903 1. The determination of starch content in complete quinoa seeds by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is totally fea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nopodium quinoa Willd. starch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下载PDF
湿热处理对藜麦淀粉流变和体外消化性质及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吴晓江 肖婧楠 +7 位作者 李麟芳 柴建新 曹雅婧 董美琪 贾馨 郭星妤 李若楠 徐建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44-151,共8页
湿热处理因其安全、绿色、环保、高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淀粉的改性。本研究采用不同含水量的湿热处理(分别为20%、25%和30%,处理温度为120℃,处理时间为10 h)对藜麦淀粉进行改性并对其流变性质、体外消化性质和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 湿热处理因其安全、绿色、环保、高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淀粉的改性。本研究采用不同含水量的湿热处理(分别为20%、25%和30%,处理温度为120℃,处理时间为10 h)对藜麦淀粉进行改性并对其流变性质、体外消化性质和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为剪切变稀型非牛顿流体,湿热处理后藜麦淀粉的表观粘度均显著降低,且随着湿热处理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频率扫描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湿热处理含水量的增加,藜麦淀粉的储能模量G'呈不断降低趋势,而损耗模量G''和损耗因子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触变实验表明,随着湿热处理含水量的增加样品的触变环面积不断降低。体外消化结果表明,湿热处理能够显著降低藜麦淀粉中的快速消化淀粉含量(P<0.05),且藜麦淀粉中的慢性消化淀粉含量随着湿热处理含水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在30%含水量下,湿热处理后淀粉所含慢性消化淀粉含量最高,为24.93%,相较原淀粉提高了31.42%。X-衍射结果表明湿热处理后藜麦淀粉的晶型未发生变化,均为A型结晶,但处理后淀粉的相对结晶度显著降低(P<0.05)。傅里叶红外结果表明湿热处理会降低淀粉的整体有序性,但会增加藜麦淀粉中双螺旋结构含量。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相较于原淀粉,改性后的藜麦淀粉出现粘结团聚,部分颗粒表面会出现部分塌陷的现象。本研究结果表明,湿热处理能够显著改变藜麦淀粉的流变学性质,提高藜麦淀粉的慢消化淀粉含量。淀粉的含水量是影响湿热处理改性效果的主要因素。相关结果将为藜麦淀粉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处理 藜麦淀粉 流变性质 体外消化 结构
下载PDF
大小粒型藜麦籽粒表型、灌浆特性及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差异分析
3
作者 陶小所 姚晓华 姚有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2-369,共8页
【目的】籽粒大小是影响藜麦产量、商品性和加工特性的重要因素,考察灌浆期大小粒型藜麦籽粒表型、灌浆特性和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差异,可为大粒型藜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择千粒重大于5.0 g和小于3.0 g的藜麦材料各2份,在... 【目的】籽粒大小是影响藜麦产量、商品性和加工特性的重要因素,考察灌浆期大小粒型藜麦籽粒表型、灌浆特性和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差异,可为大粒型藜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择千粒重大于5.0 g和小于3.0 g的藜麦材料各2份,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种质资源创新试验基地进行田间试验,比较自灌浆期始7 d、14 d、21 d和28 d籽粒表型、灌浆特性和淀粉合成酶活性等在大小粒型藜麦间的差异。【结果】(1)大小粒型藜麦籽粒面积、周长、直径、粒长、粒宽表型性状随着生育时期均极显著增大,且粒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以籽粒面积和周长差异最大,大粒型藜麦分别显著高于小粒型藜麦9.12%~11.54%和21.49~23.92%。(2)灌浆期间大粒型藜麦百粒干质量始终显著高于同期小粒型藜麦,平均增幅在21.23%~31.04%;大小粒型藜麦灌浆速率随生育期均先上升后下降,均符合“慢—快—慢”的变化规律,但达到峰值时间和峰高明显不同,大粒型峰值出现早而高,小粒型则低而迟。(3)淀粉分支酶(SBE)、蔗糖合成酶(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ADPG焦磷酸化酶(AGP)在大小粒型藜麦籽粒灌浆期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SBE和SS活性表现为小粒型藜麦强于大粒型藜麦,而SSS和AGP活性则表现为大粒型藜麦强于小粒型藜麦。【结论】藜麦籽粒灌浆期间4种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差异,致使淀粉合成积累量和灌浆速率峰值的不同,进而形成籽粒表型性状的差异,而SSS和AGPase是影响藜麦籽粒大小形成的关键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籽粒大小 籽粒表型 灌浆特性 淀粉合成酶活性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碱法提取藜麦淀粉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潘自强 张琦 +2 位作者 潘鑫 高娅 邬晓勇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64,共8页
目的:研究藜麦淀粉的提取工艺并对其形貌和理化特征等进行研究。方法:选用ZL-01藜麦为原料,以氢氧化钠作为提取液,室温下以一定范围的固液比、氢氧化钠浓度、浸泡提取时间为条件,对藜麦淀粉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变... 目的:研究藜麦淀粉的提取工艺并对其形貌和理化特征等进行研究。方法:选用ZL-01藜麦为原料,以氢氧化钠作为提取液,室温下以一定范围的固液比、氢氧化钠浓度、浸泡提取时间为条件,对藜麦淀粉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藜麦淀粉的形貌特征进行研究,对胶稠度、透明度、淀粉糊化曲线(RVA)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碱法提取藜麦淀粉最佳工艺为固液比1∶6、氢氧化钠浓度0.3%、提取时间10 h,此时藜麦淀粉提取量预测值为0.477 g。以最佳工艺提取藜麦淀粉,实际提取量为(0.478±0.004) g。预测值和实际值相对误差为0.02%,两者无显著性差异。验证试验说明此模型预测参数准确,表明此模型用于藜麦淀粉提取工艺优化真实可靠。形貌性质测定结果表明,藜麦淀粉颗粒呈不规则多边形,大小为0.4~1.5μm,晶体结构为C型,结晶度为43.6%。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藜麦淀粉属于中米胶长度且易加工,由于颗粒较小,初始透明度较低(16%),且随时间增加,透明度下降至11%。结论:藜麦淀粉具有糊化温度低、衰减值高、回生值高等特点,且易于加工,可为藜麦淀粉相关产品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淀粉 淀粉提取 响应面法 RVA
下载PDF
干热处理对藜麦淀粉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卢露润 王飘飘 +3 位作者 刘芳兰 常飞鸿 豁银强 吴进菊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3-99,共7页
研究干热处理对藜麦淀粉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120℃干热处理前后藜麦淀粉晶型都为A型,没有产生新的晶体;红外光谱分析可知干热处理0.5~8 h后藜麦淀粉透过率发生显著变化,I_(1022)/I_(1045)的值在1.22~1.23之间,均比... 研究干热处理对藜麦淀粉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120℃干热处理前后藜麦淀粉晶型都为A型,没有产生新的晶体;红外光谱分析可知干热处理0.5~8 h后藜麦淀粉透过率发生显著变化,I_(1022)/I_(1045)的值在1.22~1.23之间,均比原淀粉的略小(1.24),但淀粉的有序程度差异不显著。理化性质方面,随着干热处理时间的延长,藜麦淀粉的吸水性、溶解度和膨胀度逐渐增大,处理8 h时达到最大,分别为4.65%、26.10%和27.49%。而干热处理后淀粉的析水率和凝胶强度显著降低,干热4 h后析水率由原淀粉的45.07%下降到了26.25%,凝胶强度由35.63 g降低到3.53 g。糊化特性也发生显著变化,最终黏度由1582 cP升高到3157 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淀粉 干热 理化特性 RVA DSC
下载PDF
藜麦淀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爽 董艳娇 +2 位作者 朱可彤 管珊珊 肖瑜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8,共5页
从藜麦淀粉的提取、结构、理化性质及其在食品和非食品中的应用等方面综述藜麦淀粉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藜麦淀粉的研究与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藜麦 淀粉 结构 理化性质
下载PDF
藜麦酸浆中淀粉絮凝菌的分离鉴定及在藜麦蛋白提取中的应用
7
作者 石学梅 李婉萌 林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3-200,共8页
采用平板分离技术,以淀粉絮凝率和产乳酸量为指标,从自然发酵的藜麦酸浆中分离筛选出四株产乳酸细菌。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实验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QSL4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 QSL8为耐久肠球菌(Ente... 采用平板分离技术,以淀粉絮凝率和产乳酸量为指标,从自然发酵的藜麦酸浆中分离筛选出四株产乳酸细菌。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实验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QSL4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 QSL8为耐久肠球菌(Enterococcwus durans)、 QSL9为蒙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mundtii)、QSL12为乳肠球菌(Enterococcus lactis)。将分离出的菌株应用于藜麦蛋白的提取中,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其在藜麦蛋白中的提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接种量为7%,温度为26℃时,菌株QSL12对藜麦蛋白的提取率最高,分别达到60.23%和62.39%,均高于碱提酸沉法52.13%。本研究结果为酸浆法提取藜麦蛋白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酸浆 分离鉴定 淀粉 絮凝 藜麦蛋白
下载PDF
藜麦淀粉和藜麦抗性淀粉的理化性质
8
作者 牛海力 卢柏志 +3 位作者 马朗天 赵方佳 刘小轩 岳田利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45-52,共8页
该文以藜麦为原料,提取藜麦淀粉(quinoa starch,QS),通过糊化老化、磷酸化交联和淀粉-脂质复合物形成的方法分别制备三型、四型和五型藜麦抗性淀粉(quinoa resistant starch,QRS),对比分析4种淀粉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温度为55~85℃时... 该文以藜麦为原料,提取藜麦淀粉(quinoa starch,QS),通过糊化老化、磷酸化交联和淀粉-脂质复合物形成的方法分别制备三型、四型和五型藜麦抗性淀粉(quinoa resistant starch,QRS),对比分析4种淀粉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温度为55~85℃时,QS的持水性高于其他3种抗性淀粉,较高的持水性使其析水率降低,因此,QS的冻融稳定性最强。QS的糊化温度为62.32℃,淀粉糊为假塑性流体,呈现弱凝胶特性。QS的透明度和溶解度都低于QRS3,但与QRS4和QRS5没有显著性差异。3种抗性淀粉的膨胀度都低于QS,其中QRS3的膨胀度最低。QRS5的碘吸收曲线在相同波长下的吸光度最大,说明QRS5中直链淀粉含量最高。3种抗性淀粉的抗消化性都优于QS。综上所述,藜麦淀粉和3种藜麦抗性淀粉在理化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淀粉 藜麦抗性淀粉 理化性质 RS3型抗性淀粉 交联淀粉 淀粉-脂质复合物
下载PDF
低升糖指数杂粮粥的配方优化
9
作者 姜梦伟 白雪 +2 位作者 霍瑞 郭新月 张美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7-124,共8页
该研究以藜麦、燕麦、鹰嘴豆、薏米、玉米糁为原料,以感官评分和预估血糖生成指数(estimate glycemic index,eGI)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对杂粮粥配方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后的杂粮粥配方进行人体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 该研究以藜麦、燕麦、鹰嘴豆、薏米、玉米糁为原料,以感官评分和预估血糖生成指数(estimate glycemic index,eGI)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对杂粮粥配方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后的杂粮粥配方进行人体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的测定。结果表明,杂粮粥最佳配方为藜麦与燕麦添加总量60%、质量比7.5∶2.5、鹰嘴豆添加量20%、薏米添加量15%、玉米糁添加量5%。对杂粮粥进行人体GI值测定,结果表明,受试者食用杂粮粥后的血糖浓度峰值明显低于服用葡萄糖后的血糖浓度峰值。此配方下杂粮粥eGI值为52.02,人体GI值为51,符合低GI值食品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粮粥 配方 淀粉消化速率 血糖生成指数 藜麦
下载PDF
藜麦淀粉-小麦混合粉物化特性及其面团流变学特性的研究
10
作者 冯亚运 朱怡霖 +1 位作者 张浩 张宏玉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5-39,共5页
以藜麦淀粉和小麦粉为原料,研究藜麦淀粉添加量对混合粉(藜麦淀粉和小麦粉)物化特性及其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藜麦淀粉添加量的增加,混合粉的膨胀势、峰值黏度、谷值黏度与最终黏度均逐渐增大,水溶指数和衰减值逐渐降低... 以藜麦淀粉和小麦粉为原料,研究藜麦淀粉添加量对混合粉(藜麦淀粉和小麦粉)物化特性及其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藜麦淀粉添加量的增加,混合粉的膨胀势、峰值黏度、谷值黏度与最终黏度均逐渐增大,水溶指数和衰减值逐渐降低。混合粉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逐渐减小,吸水率和弱化度逐渐增加。当藜麦淀粉添加量增加到30%时,混合粉面团的延伸度、拉伸阻力和能量开始明显降低。综合来看,当藜麦淀粉的添加量不高于30%时,混合粉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淀粉 小麦粉 物化特性 流变学特性
下载PDF
藜麦淀粉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翟娅菲 刘秀妨 +3 位作者 张华 刘胜男 申瑞玲 相启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48-52,57,共6页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是一种拟谷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并具有药用和保健价值。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对碱法和酶法提取的藜麦淀粉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并测定了藜麦淀...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是一种拟谷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并具有药用和保健价值。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对碱法和酶法提取的藜麦淀粉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并测定了藜麦淀粉的膨胀度、冻融稳定性和碘蓝值。结果表明,藜麦淀粉颗粒较小,平均粒径为1.15~1.97μm,支链淀粉含量较高。几种淀粉的溶解度、膨胀度、冻融稳定性、透光度和糊化温度等理化特性均与各自的结构特征相关,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淀粉 结构 理化特性
下载PDF
藜麦营养组分与加工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进才 朱凯莉 +3 位作者 刘梦杰 郭慧敏 杨修仕 任贵兴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5-663,共9页
为探究藜麦的营养组分含量对其加工品质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主要营养组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的10份藜麦为实验材料,对其总淀粉、直链淀粉、总蛋白质、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藜麦粉的糊化特性,并... 为探究藜麦的营养组分含量对其加工品质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主要营养组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的10份藜麦为实验材料,对其总淀粉、直链淀粉、总蛋白质、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藜麦粉的糊化特性,并对藜麦饭的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种营养组分含量对藜麦加工品质特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糊化特性方面,总蛋白质和清蛋白含量与藜麦粉的峰值黏度等糊化指标显著负相关(p<0.05).在质构特性方面,总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与藜麦蒸煮后的硬度、胶着性、咀嚼性等质构指标显著正相关(p<0.05),而总淀粉和醇溶蛋白含量低的藜麦蒸煮后硬度和胶着性更大,更耐咀嚼;粗脂肪含量与回复性极显著负相关(p<0.01),谷蛋白含量与内聚性和胶着性显著正相关而与弹性显著负相关(p<0.05),球蛋白含量与弹性显著正相关(p<0.05).在感官品质方面,藜麦饭的感官评价总分与总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醇溶蛋白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滋味得分与总淀粉、粗脂肪和醇溶蛋白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但与直链淀粉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本研究初步明确了藜麦中不同营养组分含量与加工品质特性间的关系,可为不同加工用途藜麦的原料选择及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淀粉 蛋白质 糊化特性 质构特性 感官评价
下载PDF
藜麦淀粉—硬脂酸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申瑞玲 张亚蕊 +2 位作者 景新俊 董吉林 刘帅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5-139,共5页
为了深入了解藜麦淀粉的性质,以藜麦淀粉为原料,用HCl/KOH沉淀法研究藜麦淀粉—硬脂酸复合物制备工艺及参数优化,比较了藜麦淀粉及其复合物的微观结构、溶解度和膨胀度及热特性。结果表明:在硬脂酸与淀粉比例为1∶12、温度为60℃、0.1 m... 为了深入了解藜麦淀粉的性质,以藜麦淀粉为原料,用HCl/KOH沉淀法研究藜麦淀粉—硬脂酸复合物制备工艺及参数优化,比较了藜麦淀粉及其复合物的微观结构、溶解度和膨胀度及热特性。结果表明:在硬脂酸与淀粉比例为1∶12、温度为60℃、0.1 mol/L HCl添加量为14 mL、保温时间为30 min条件下制备的藜麦淀粉—硬脂酸复合物复合指数最高。藜麦淀粉—硬脂酸复合物的红外光谱图在1 705 cm^(-1)处有1个明显吸收峰,证明有复合物生成。分析藜麦淀粉—硬脂酸复合物的性质,发现其溶解度、膨胀度均明显降低,糊化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终止温度略微升高,热焓值小于藜麦淀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藜麦淀粉—硬脂酸复合物 工艺优化 性质
下载PDF
藜麦粉末中主要营养成分近红外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17
14
作者 石振兴 朱莹莹 +1 位作者 杨修仕 任贵兴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5-57,共3页
选取国内外101份藜麦材料,经过剔除筛选,用其中79份藜麦材料构建最小二乘回归预测模型,得到最优校正模型统计参数。藜麦粉末中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含量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19 1、0.952 8和0.898 9,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58 8、0.97... 选取国内外101份藜麦材料,经过剔除筛选,用其中79份藜麦材料构建最小二乘回归预测模型,得到最优校正模型统计参数。藜麦粉末中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含量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19 1、0.952 8和0.898 9,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58 8、0.976 1和0.948 1,相对分析误差(PRD)分别为3.52、4.60和3.15。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评价采用外部检验的方法,3个营养成分的平均差异为0.28%~1.78%。表明构建的近红外预测模型可以应用于藜麦的品质分析工作,但其脂肪模型的准确度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蛋白质 淀粉 脂肪 近红外
下载PDF
国外农药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33
15
作者 刘志俊 谢德明 刘治波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0年第2期33-37,共5页
近年来世界农药正在向高效、安全、使用方便的方向发展。同时 ,由于竞争加剧 ,农药行业正在走向"联合“之路。本文介绍了农药的现状 ,并对市场。
关键词 国外农药 现状 展望 开发 市场 工业
下载PDF
苋菜籽和昆诺阿黎籽淀粉的性质 被引量:6
16
作者 钱建亚 赵培城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3-45,共3页
对由苋菜籽和昆诺阿黎籽分离的淀粉采用酶法、快速糊粘度分析 (RV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DSC)、扫描电镜 (SEM)和X -射线衍射分析 (XRD)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酶法测得苋菜籽淀粉和昆诺阿黎籽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分别是 7.8%和 1 1 .2 % ;... 对由苋菜籽和昆诺阿黎籽分离的淀粉采用酶法、快速糊粘度分析 (RV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DSC)、扫描电镜 (SEM)和X -射线衍射分析 (XRD)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酶法测得苋菜籽淀粉和昆诺阿黎籽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分别是 7.8%和 1 1 .2 % ;RVA结果表明昆诺阿黎籽淀粉的糊粘度高于苋菜籽淀粉 ,而糊化温度较低 ;DSC发现苋菜籽淀粉的糊化温度 (2 0 .6℃ )范围较昆诺阿黎籽淀粉 (1 1 .1℃ )宽 ;SEM观察说明这两种淀粉的颗粒都是多边形的形状 ;XRD图谱揭示这两种淀粉的衍射形式都是典型的A型 ,计算得的结晶度分别为苋菜籽淀粉 45 .5 % ,昆诺阿黎籽淀粉 35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苋菜籽 昆诺阿黎籽 品质
下载PDF
基于岭脊分析的藜麦淀粉提取及糊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付丽红 李晓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99-306,共8页
为优化藜麦淀粉碱法提取工艺,以藜麦为试验材料,采用岭脊分析法研究料液比、NaOH质量分数和浸提时间对淀粉提取率的影响,并对藜麦淀粉的颗粒形貌、化学结构及淀粉糊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碱法提取藜麦淀粉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5... 为优化藜麦淀粉碱法提取工艺,以藜麦为试验材料,采用岭脊分析法研究料液比、NaOH质量分数和浸提时间对淀粉提取率的影响,并对藜麦淀粉的颗粒形貌、化学结构及淀粉糊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碱法提取藜麦淀粉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5 g/m L、NaOH质量分数0.2%和浸提时间5.5 h,淀粉提取率为98.94%±0.26%;藜麦淀粉为限制性膨胀淀粉,形态多呈不规则形,具有-OH、-CH_2、-CHO、C-O-C和吡喃环典型淀粉分子官能团;随静置时间增加,淀粉透光率降低,凝沉体积增加,12 h后基本稳定;藜麦淀粉糊第四次冻融循环后达到稳定状态;对淀粉凝胶质构特性分析,硬度、内聚性、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5个指标都随藜麦淀粉糊浓度增加而增大;流变性分析表明藜麦淀粉糊为假塑性流体,其弹性优于黏性。该文系统研究藜麦淀粉提取工艺和糊化特性,拓展了新的淀粉资源,同时也为藜麦淀粉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提取 优化 藜麦 岭脊分析 糊化特性 流变性
下载PDF
藜麦石头饼的工艺及消化特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范三红 许珍珍 +3 位作者 白宝清 李颖星 李佳妮 张锦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0-156,共7页
研究藜麦粉、酵母、棕榈油的添加量对藜麦石头饼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对其消化特性进行初步的探讨.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出藜麦石头饼的最优配方,并根据Eylnst的方法研究最优配方藜麦石头饼的淀粉消化特性.结果表明:藜麦石头饼的最... 研究藜麦粉、酵母、棕榈油的添加量对藜麦石头饼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对其消化特性进行初步的探讨.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出藜麦石头饼的最优配方,并根据Eylnst的方法研究最优配方藜麦石头饼的淀粉消化特性.结果表明:藜麦石头饼的最优配方是藜麦添加量为14%,酵母添加量为1%,棕榈油的添加量为17%,此时的感官评价得分为83.95,藜麦石头饼的口感最佳.测定其淀粉总含量为38.08 g/100 g,其中快消化淀粉(RDS)占19.25%,较对照组石头饼降低了40.6%,慢消化淀粉(SDS)占18.52%,抗性淀粉(RS)占62.23%,较对照组石头饼分别升高了41.2%和14.3%.通过淀粉水解率的一级动力学拟合方程预测藜麦石头饼的血糖生成指数(GI)为69.95,低于对照石头饼,属于中等血糖生成指数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石头饼 感官评价 响应面法 淀粉消化
下载PDF
不同加工方式对藜麦淀粉结构与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杜春婷 党斌 +2 位作者 杨希娟 张杰 张文刚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61,共8页
为探究藜麦加工方式对其淀粉结构与功能特性的影响,研究采用蒸制和萌发处理藜麦籽粒及挤压膨化处理藜麦全粉,对不同处理后的藜麦进行淀粉提取与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蒸制、萌发和挤压膨化处理藜麦后,其淀粉出现不同程度损伤,损伤程度依... 为探究藜麦加工方式对其淀粉结构与功能特性的影响,研究采用蒸制和萌发处理藜麦籽粒及挤压膨化处理藜麦全粉,对不同处理后的藜麦进行淀粉提取与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蒸制、萌发和挤压膨化处理藜麦后,其淀粉出现不同程度损伤,损伤程度依次为挤压膨化>蒸制组>萌发组;淀粉粒径增大,但其晶型和表面基团未改变;蒸制和萌发组淀粉结晶度提高,挤压膨化组则显著降低。蒸制使淀粉老化值显著升高,挤压膨化使淀粉透光率显著增大,而萌发可以提高淀粉的融冻稳定性(P<0.05)。3种加工方式均改善了藜麦淀粉溶解性和溶胀度,淀粉黏度增大,耐剪切能力和热糊稳定性下降,但蒸制、萌发组的糊化温度升高而挤压膨化组显著降低(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淀粉 加工方式 结构 功能特性
下载PDF
藜麦发芽过程中蛋白质与皂苷及淀粉消化特性的变化规律(英文) 被引量:7
20
作者 韩雅盟 池建伟 +3 位作者 马永轩 贾诩超 范三红 刘磊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23,共7页
发芽是改善谷物质构及其营养价值的一种高效的加工方式。本文研究了藜麦发芽过程中蛋白质与皂苷及淀粉消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发芽显著地提高了藜麦中粗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5.38%和17.55%。随着发芽时间不断增加,藜... 发芽是改善谷物质构及其营养价值的一种高效的加工方式。本文研究了藜麦发芽过程中蛋白质与皂苷及淀粉消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发芽显著地提高了藜麦中粗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5.38%和17.55%。随着发芽时间不断增加,藜麦总淀粉、直链淀粉及支链淀粉含量分别减少25.95%、4.86%和29.53%,而还原糖含量增加了26.60%。发芽处理显著改善了藜麦种子的淀粉消化性能。发芽前藜麦种子中快消化淀粉、慢消化淀粉及抗性淀粉的百分含量分别为38.45%、43.64%和17.90%。发芽48h后,快消化淀粉的百分含量显著地增加至53.46%,而慢消化淀粉及抗性淀粉的百分含量分别下降至40.42%和6.11%。此外,发芽后藜麦种子中总皂苷含量显著增加了16.46%。研究表明,发芽的藜麦种子含有更好的营养价值和消化性能,可以用于加工功能性食品,促进人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种子 发芽 蛋白质 皂苷 淀粉消化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