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藜麦茶加工工艺及酚类物质组成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艺沛 张婷 +2 位作者 史一恒 袁亚宏 岳田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67-274,共8页
以感官评分和总酚含量为评价指标,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藜麦茶加工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再联合响应面试验对显著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建立藜麦茶的最优工艺条件,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藜麦和藜麦茶的酚类物质组成进行解析... 以感官评分和总酚含量为评价指标,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藜麦茶加工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再联合响应面试验对显著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建立藜麦茶的最优工艺条件,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藜麦和藜麦茶的酚类物质组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藜麦茶的最优工艺条件为烘干时间30 min、焙烤温度201 ℃、焙烤时间10 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藜麦茶感官评分为86.32,总酚含量为3.73 mg/g。与藜麦相比,藜麦茶酚类物质含量更高,游离态酚类含量和黄酮含量分别增加了54%、16%,游离态总酚指数和结合态总酚指数分别是藜麦的2.3 倍和1.2 倍,其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芦丁、槲皮素和山柰酚含量增加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茶 响应面法 高效液相色谱 游离态酚类 结合态酚类
下载PDF
藜麦茶研发及香气电子鼻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丽霞 王宝怡 +2 位作者 李晓晗 张积鑫 张新富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10-116,共7页
该研究以藜麦为原料,分别在150、180、210℃下用龙井锅炒制25 min,得到3种不同香型的藜麦茶,进而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和香气电子鼻分析。感官审评表明:180℃炒制的藜麦茶品质最佳,藜麦香浓厚。电子鼻分析表明: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 该研究以藜麦为原料,分别在150、180、210℃下用龙井锅炒制25 min,得到3种不同香型的藜麦茶,进而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和香气电子鼻分析。感官审评表明:180℃炒制的藜麦茶品质最佳,藜麦香浓厚。电子鼻分析表明: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中,第一主成分PC1的贡献率为87.81%,第二主成分PC2的贡献率是11.42%,总贡献率为99.22%,在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中,第一主成分PC1的贡献率为78.94%,第二主成分PC2的贡献率为15.36%,总贡献率为99.83%,两者均可以将原料和3种用不同温度炒制的藜麦茶区分开来;传感器区分贡献率分析(Loadings)分析可以看出,传感器7、9、6、1即硫化合物、硫的有机化合物、芳烃化合物以及烷类,对区分不同炒制温度的藜麦茶贡献较大,这几类成分可能是影响不同炒制温度的藜麦茶茶香气差异的主体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茶 炒制温度 香气成分 感官审评 电子鼻
下载PDF
红曲-藜麦发酵茶复配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3
作者 贺圣凌 林雨蝶 +4 位作者 田多 周罗娜 赵兴丽 罗林丽 刘辉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3-146,共4页
为提高藜麦食用价值,利用红曲菌发酵藜麦基质,低温烘干制备红曲-藜麦发酵粉,同时对未发酵藜麦进行焙烤熟化处理,探究红曲-藜麦发酵茶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藜麦最佳焙烤温度为130℃、最佳焙烤时间为50 min,红曲-藜麦... 为提高藜麦食用价值,利用红曲菌发酵藜麦基质,低温烘干制备红曲-藜麦发酵粉,同时对未发酵藜麦进行焙烤熟化处理,探究红曲-藜麦发酵茶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藜麦最佳焙烤温度为130℃、最佳焙烤时间为50 min,红曲-藜麦发酵粉与焙烤藜麦最佳质量比为1∶25。此工艺条件下制作的红曲-藜麦发酵茶抗氧化活性明显优于普通焙烤藜麦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菌 藜麦 发酵茶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