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效重组链激酶(r-SK-PEG结合物)对大鼠急性肺栓塞动脉血气、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余林 孟尧 +4 位作者 李万成 张维 姜轶 周夏飞 金家贵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656-661,共6页
目的观察长效重组链激酶(r-SK-PEG结合物)对大鼠急性肺栓塞(PTE)动脉血气、肺动脉压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Ⅰ组)、肺栓塞组(Ⅱ组)、低分子肝素组(Ⅲ组)和长效重组链激酶组(Ⅳ组),每组各40只,采... 目的观察长效重组链激酶(r-SK-PEG结合物)对大鼠急性肺栓塞(PTE)动脉血气、肺动脉压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Ⅰ组)、肺栓塞组(Ⅱ组)、低分子肝素组(Ⅲ组)和长效重组链激酶组(Ⅳ组),每组各40只,采用自体血栓回输法建立PTE模型,造模成功后,Ⅰ组和Ⅱ组分别静脉滴注生理盐水,Ⅲ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Ⅳ组静脉点滴r-SK-PEG结合物,连续给药7d,给药后1、3、6h和1、3、5d进行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压力(RV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内皮素(E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一氧化氮(NO)测定。结果Ⅳ组治疗后6h和1、3d的mPAP明显低于Ⅱ组(P<0.05),PaO2明显高于Ⅲ组(P<0.05);Ⅳ组治疗后6h、1d的mPAP明显低于Ⅲ组(P<0.05),RVP明显低于Ⅱ组、Ⅲ组(P<0.05);Ⅳ组治疗后6h和1、3、5d的PaO2明显高于Ⅱ组(P<0.05);Ⅳ组治疗后3、6h的ET-1明显高于Ⅱ组、Ⅲ组(P<0.05);Ⅳ组治疗后1、3、5d的MMP-9明显低于Ⅱ组(P<0.05);Ⅳ组治疗后3、6h和1、3、5d的NO明显高于Ⅱ组(P<0.05);Ⅳ组治疗后3、6h的NO明显高于Ⅲ组(P<0.05)。结论 PTE采用rSK-PEG结合物治疗,能更加迅速缓解呼吸困难、纠正低氧血症、降低肺动脉压力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k-PEG结合物 急性肺栓塞 血气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重组链激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计达 沈洪 +3 位作者 黄先勇 武建军 陈威 宋杨丽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6-267,共2页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链激酶 (r-SK)与尿激酶 (U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 ,并比较二者的差异。方法  1 4 6例AMI患者均采用静脉溶栓 ,分为UK治疗组 (71例 )和r-SK治疗组 (75例 )。结果 溶栓治疗后 ,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r-SK组为 7...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链激酶 (r-SK)与尿激酶 (U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 ,并比较二者的差异。方法  1 4 6例AMI患者均采用静脉溶栓 ,分为UK治疗组 (71例 )和r-SK治疗组 (75例 )。结果 溶栓治疗后 ,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r-SK组为 72 0 % (54/ 75) ,UK组为 63 38% (45/ 71 ) ,P <0 0 5差异显著 ;r-SK组住CCU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UK组 (P<0 0 5) ;30d病死率r-SK组为 5 33 % (4/ 75) ,UK组为 5 63 % (4/ 71 )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及其他并发症。但r-SK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 8 0 % (6/ 75) ,低血压发生率为 2 67% (2 / 75)。结论 使用国产r -SK加速法治疗AMI,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高于UK ,病人住CCU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缩短 ,30d病死率与UK相似 ,但过敏反应及低血压发生率r-SK较UK高 ,国产r-SK治疗AMI无严重出血 ,疗效确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链激酶 尿激酶 血栓溶解疗法 心肌梗死 AMI 疗效
下载PDF
重组链激酶在重度脑室内出血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义 陈衔城 +2 位作者 吴劲松 宋后燕 任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链激酶(rSK)在脑室内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5例重度脑室内出血(IVH),于发病后16小时内进行双侧或单侧脑室外引流术,并辅以rSK脑室内纤溶治疗。结果CT复查示,14例于术后4日脑室内积血减少... 目的研究重组链激酶(rSK)在脑室内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5例重度脑室内出血(IVH),于发病后16小时内进行双侧或单侧脑室外引流术,并辅以rSK脑室内纤溶治疗。结果CT复查示,14例于术后4日脑室内积血减少约60%,7例积血1周内完全消失,7例于2周内消失,1例死亡,随访13例中优良11例,脑积水3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早期脑室外引流及应用rSK纤溶治疗重度IVH效果良好,无明显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链激酶 脑室内出血 脑室引流术 纤溶治疗
下载PDF
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计达 沈洪 +3 位作者 高昕媛 孟庆义 黄先勇 武建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33-634,共2页
目的 评价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r-TPA)与国产重组链激酶 (r-S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 ,并比较二者的差异。方法  71例AMI患者 ,均采用静脉溶栓 ,随机分为r -TPA治疗组 (36例 )和r-SK治疗组 (35例 )。结果 梗死... 目的 评价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r-TPA)与国产重组链激酶 (r-S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 ,并比较二者的差异。方法  71例AMI患者 ,均采用静脉溶栓 ,随机分为r -TPA治疗组 (36例 )和r-SK治疗组 (35例 )。结果 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r-TPA组为 77 78% (2 8/ 36 ) ,r-SK组为 74 2 9% (2 6 / 35 ) ,P >0 0 5 ,差异不显著 ;4周病死率r-TPA组为 5 5 6 % (2 / 36 ) ,r-SK组为 5 71(2 / 35 ) %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但r-SK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 8 5 7% (3/ 35 ) ,低血压发生率为 2 86 % (1/ 35 )。结论 加速法使用国产r -SK治疗AMI,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4周病死率r-TPA与r-SK相似 ,但过敏反应及低血压发生率r-SK较r-TPA高 ,国产r-SK治疗AMI安全有效 ,无严重出血 ,费用较r-TPA低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物 重组链激酶 血栓溶解疗法 心肌梗死 AMI
下载PDF
重组链激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AMI疗效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臻 邸晓鹿 +1 位作者 李香枝 张登华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2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为选择临床应用有效安全的溶栓剂。方 法:筛选了5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按治疗时间先后,随机分两组,分别应用国产重 组链激酶(r-SK)和合资华泰尿激酶(UK)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根据临... 目的:为选择临床应用有效安全的溶栓剂。方 法:筛选了5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按治疗时间先后,随机分两组,分别应用国产重 组链激酶(r-SK)和合资华泰尿激酶(UK)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根据临床冠 脉再通间接指征[1]判断再通率。结果:再通率r-SK组为72.4%(21/29),UK组为51..9%(14/2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副作用,r-SK发热寒战 率10.3%,低血压发生率3.5%,上消化道出血10.3%;UK无寒战发热和低血压,上消化道 出血7.4%。两组均未发生脑出血及其他部位严重出血。结论:r-SK静脉溶栓治疗AMI效果优 于U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链激酶 尿激酶 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塞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重组链激酶对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毒性
6
作者 施安国 邓中平 任军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310-312,共3页
重组链激酶以6、30、150万IU/kg的剂量水平给大鼠腹腔注射,观察毒性反应。给药28d时,除各给药组凝血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之外,其他无明显的毒性反应。凝血功能改变与剂量有关,并在停药14d后恢复,结... 重组链激酶以6、30、150万IU/kg的剂量水平给大鼠腹腔注射,观察毒性反应。给药28d时,除各给药组凝血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之外,其他无明显的毒性反应。凝血功能改变与剂量有关,并在停药14d后恢复,结果表明重组链激是一个毒性低的溶栓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激酶 凝血功能 毒性
下载PDF
基因重组链激酶治疗颅内血肿62例分析
7
作者 熊峰 裴丽娜 牟宁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37-1038,共2页
目的:分析重组链激酶(r-SK)加血浆在颅内血肿外科治疗中的局部应用及疗效。方法:入选62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采用定向钻孔置管,局部应用5mg的重组链激酶加自体血浆2mL灌注,溶解引流血肿。结果:近期疗效优49例(79.03%),好转9例(14.52%... 目的:分析重组链激酶(r-SK)加血浆在颅内血肿外科治疗中的局部应用及疗效。方法:入选62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采用定向钻孔置管,局部应用5mg的重组链激酶加自体血浆2mL灌注,溶解引流血肿。结果:近期疗效优49例(79.03%),好转9例(14.52%),4例无效(6.45%)。结论:定向钻孔血浆加r-SK局部应用溶解引流血肿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链激酶 颅内血肿 定向钻颅
下载PDF
血浆链激酶在外伤性颅内血肿中的临床应用
8
作者 丁伟 刘谦东 +1 位作者 王兴强 张俊功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 研究外伤性颅内血肿外科治疗中血浆加链激酶的局部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钻孔清除部分颅内血肿辅以血浆加链激酶 (r SK)溶化引流残余血肿 ,治疗各类颅内血肿 30例 ,其中硬膜外血肿 2 1例 ,脑内血肿 6例 ,慢性硬膜下血肿 3... 目的 研究外伤性颅内血肿外科治疗中血浆加链激酶的局部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钻孔清除部分颅内血肿辅以血浆加链激酶 (r SK)溶化引流残余血肿 ,治疗各类颅内血肿 30例 ,其中硬膜外血肿 2 1例 ,脑内血肿 6例 ,慢性硬膜下血肿 3例。结果 近期疗效 ,优良 2 3例 (79% ) ,好转 4例 (14 % ) ,无效 2例 (7% ) ,死亡 1例。局部应用 15mg的r SK加自体血浆 2ml,2 4h后可引流血肿量的 80 %以上 ,加速血肿的溶解吸收。结论 立体定向钻孔血肿部分清除结合血浆链激酶溶解引流残余血肿有较好疗效 ,r SK加血浆在外伤性颅内血肿治疗中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 链激酶 治疗 外伤性 血浆 慢性硬膜下血肿
下载PDF
国产重组链激酶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功能储备的影响
9
作者 吴欣 赵文萍 《河北医药》 CAS 2000年第6期405-407,共3页
目的 探讨国产重组链激酶 (r S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对于心功能保护及生活质量改善的意义。方法 选择接受r SK溶栓治疗及未溶栓的AMI患者各 3 0例 ,其中溶栓组获得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的 19例 ,未再通的 11例 ,并于梗死后 6个月... 目的 探讨国产重组链激酶 (r S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对于心功能保护及生活质量改善的意义。方法 选择接受r SK溶栓治疗及未溶栓的AMI患者各 3 0例 ,其中溶栓组获得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的 19例 ,未再通的 11例 ,并于梗死后 6个月随访时行M 型超声左室功能测定 (LVEF)及运动心肺功能评定。结果 再通组与未通组、未溶栓组比较 ,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高 (P <0 .0 1)、运动时间和最大运动负荷量明显提高 (P <0 .0 5 )、运动中最大心率和心率增值显著提高 (P <0 .0 2 )、运动诱发的心电图S T段压低显著改善 (P <0 .0 1)、最大代谢当量 (METS)、每分钟通气量 (VE)和最大氧耗量(Vo2max)均显著增高。结论 r SK静脉溶栓后梗死相关冠脉再通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储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未通组与未溶栓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重组链激酶 溶栓疗法 心肺功能
下载PDF
重组链激酶动脉内灌注治疗大鼠脑血栓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鲁英 任军 +4 位作者 钟凯声 吕敏 黄阳滨 蔡旭 宋后燕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1-92,共2页
用动脉型血栓将28只雄性Wistar大鼠造成脑栓塞模型,通过颈动脉局部灌注治疗,观察重组链激酶(r-SK)对脑血栓的溶栓作用。结果表明,动物栓塞后30分钟,平均局部脑血流(rCBF)下降了64%,血压、体温和血气值等生命指数维持恒定。经r-SK加人纤... 用动脉型血栓将28只雄性Wistar大鼠造成脑栓塞模型,通过颈动脉局部灌注治疗,观察重组链激酶(r-SK)对脑血栓的溶栓作用。结果表明,动物栓塞后30分钟,平均局部脑血流(rCBF)下降了64%,血压、体温和血气值等生命指数维持恒定。经r-SK加人纤溶酶原灌注治疗后,rCBF重灌注显著增加,而对照组动物rCBF未见恢复。说明r-SK具有明显的溶栓治疗作用。提示发病后尽早进行溶栓治疗对恢复梗塞区脑血流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链激酶 大鼠 脑血栓 溶栓疗法 动脉内灌注
原文传递
成人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分层及其意义
11
作者 梁玉芝 《中国综合临床》 2014年第9期928-931,共4页
目的 探讨成人糖尿病患者可能发生心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病历资料完整的年龄≥20岁的糖尿病患者557例.根据心血管病危险评估的主要危险因素对每一个体应用弗雷明汉风险评分方法进行评... 目的 探讨成人糖尿病患者可能发生心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病历资料完整的年龄≥20岁的糖尿病患者557例.根据心血管病危险评估的主要危险因素对每一个体应用弗雷明汉风险评分方法进行评分及分层,<10%为低危、10%~20%为中危、>20%为高危.分析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最终纳入调查研究 的糖尿病患者共557例,全部为汉族,其中男275例,女282例;1型糖尿病患者79例(14.18%),2型糖尿病患者478例(85.82%).10年总体心血管病风险概率评估发现低危者103例(低危组),占18.5%、中危者91例(中危组),占16.3%、高危者195例(高危组),占35.0%,以前有心血管病者168例为心血管病组,占30.2%.(1)不同危险分层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特征:①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较高,甚至在低危组也达37.9%,高危组达60.5%;②高危组年龄(65.3 ±11.7)岁高于低危组(50.3±15.4)岁;③高危组收缩压(143.4±18.1)mmHg高于低危组(125.7±13.2) mmHg;④高危组血压达标者较少(32.3%);⑤高危组慢性肾病的患病率(21.5%)大大高于中危组(7.7%)和低危组(7.8%).(2)2型糖尿病(高危组31.6%)发生心血管病的整体风险高于1型糖尿病(高危组16.4%).(3)70~79岁范围高危组比例高达39.2%.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整体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增大,代谢因素可能是增加长期风险的原因,对糖尿病患者的风险评估有利于增加针对性治疗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血管病 危险因素 整体风险评估 弗雷明汉风险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