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_(2)WI联合DWI用于直肠癌的诊断、术前分期效能及rADC、ADC值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婧 高洁 +2 位作者 郭世欣 勾少波 贺燕林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探析T2加权成像(T_(2)W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用于直肠诊断及术前分期的效能及其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疑似直肠癌患者212例,其中男性118例,女性94例;年龄42~83岁,平均年... 目的探析T2加权成像(T_(2)W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用于直肠诊断及术前分期的效能及其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疑似直肠癌患者212例,其中男性118例,女性94例;年龄42~83岁,平均年龄60.93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病程5.64年。均行T_(2)WI联合DWI检查,以患者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计算T_(2)WI联合DWI对直肠癌的诊断效能,进行T、N分期诊断;以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计算其T、N分期诊断效能,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观察不同临床特征的患者间rADC、ADC值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计算rADC、ADC值对直肠癌的诊断效能。结果术后病理诊断恶性172例,良性40例。T1期、T2期、T3期、T4期分别为8例、35例、31例、6例,N0期、N1期、N2期分别为37例、22例、21例。T_(2)WI联合DWI诊断直肠癌的准确度为92.45%,灵敏度为93.02%,特异度为90.00%;分期诊断中T1期、T2期、T3期、T4期诊断准确度为95.00%、93.75%、96.26%、95.00%,灵敏度为75.00%、94.12%、93.55%、71.43%,特异度为97.22%、95.65%、95.92%、97.26%。一致性检验显示T_(2)WI联合DWI与病理诊断结果的T分期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0.863,P=0.000);N分期诊断中N0期、N1期、N2期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3.75%、90.00%、96.25%,灵敏度分别为94.59%、77.27%、95.24%,特异度分别为93.02%、94.83%、96.61%,一致性检验提示T_(2)WI联合DWI与病理诊断的N分期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0.844,P=0.000);病变特征与rADC、ADC分析中,恶性病变rADC、ADC显著低于良性病变(0.84±0.09 vs 1.18±0.12、0.93±0.11 vs 1.39±0.11。P<0.05)。腺癌rADC、ADC显著高于黏液腺癌(0.89±0.11 vs 0.75±0.09、0.97±0.14 vs 0.83±0.11。P<0.05)。不同分化程度患者间rADC、ADC从高至低依次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rADC:0.95±0.16 vs 0.82±0.10 vs 0.72±0.08;ADC:1.05±0.17 vs 0.911±0.14 vs 0.81±0.09。P<0.05)。ADC诊断直肠癌AUC为0.987,灵敏度为92.44%,特异度为97.50%(P<0.001);rADC诊断结直肠癌AUC为0.941,灵敏度为92.44%,特异度为87.50%(P<0.001)。结论T_(2)WI联合DWI诊断直肠癌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且其术前T、N分期准确度高,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好。rADC、ADC值在不同良恶性肿瘤、不同分化等级肿瘤、不同病理类型肿瘤间存显著差异,可作为良恶性及肿瘤分化程度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_(2)加权成像(T_(2)WI) 扩散加权成像(DWI) 直肠癌 术前分期 radc ADC 诊断效能
下载PDF
近瘤周水肿区ADC及rADC值在鉴别诊断高级别胶质瘤与脑转移瘤中的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祝翠玲 刘锦花 +4 位作者 苏亮 姬军军 李俊峰 任芳 张春明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375-378,共4页
目的:探讨瘤周水肿区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在高级别胶质瘤及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行常规MRI及DWI检查的20例高级别胶质瘤(其中3例为术后复发)与21例脑转移瘤,将瘤周1cm范围内作为感兴趣区ROI(reg... 目的:探讨瘤周水肿区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在高级别胶质瘤及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行常规MRI及DWI检查的20例高级别胶质瘤(其中3例为术后复发)与21例脑转移瘤,将瘤周1cm范围内作为感兴趣区ROI(region of interest)测量ADC值,并计算相应的rADC值。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水肿带的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1.25×10^(-3)±0.14×10^(-3))mm^2/s和1.75±0.21。脑转移瘤瘤周水肿带的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1.56×10^(-3)±0.21×10^(-3))mm^2/s和2.22±0.3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测量高级别胶质瘤与脑转移瘤近瘤周水肿区ADC值及rADC值对二者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胶质瘤 脑转移瘤 DWI ADC值 radc
下载PDF
T1期肾透明细胞癌的ADC值、rADC值与Fuhrman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晓忠 李绍东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7期2838-2842,共5页
目的探讨T1期肾透明细胞肾癌(CCRCC)3.0T MR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 ADC)值与Fuhrman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7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86例T1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3.0T MR AD... 目的探讨T1期肾透明细胞肾癌(CCRCC)3.0T MR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 ADC)值与Fuhrman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7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86例T1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3.0T MR ADC值及Fuhrman病理分级资料,依据Fuhrman核分级法,将其分为低级别组(Ⅰ~Ⅱ级)和高级别组(Ⅲ~Ⅳ级),分别测量病灶及对侧正常肾实质的ADC值,并计算r ADC值。比较4个不同病理级别、高低病理级别组间的ADC值、rADC值;并绘制ROC曲线,评价ADC值和r ADC值的诊断效能;分析病灶ADC值、rADC值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1)四个病理分级之间平均ADC值和r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低级别组平均ADC值分别为(1.317±0.110)×10^(-3)mm^2/s,(1.886±0.447)×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最佳诊断阈值为1.465×10^(-3)mm^2/s,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4.4%、95.3%。高、低级别组平均r ADC值分别为(0.419±0.085)、(0.643±0.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54,最佳诊断阈值为0.535,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6.0%、95.3%。肿瘤的ADC值、rADC值与病理分级之间呈高度负相关(r=-0.821、-0.864,P<0.05)。结论 T1期肾透明细胞肾癌的ADC值、rADC值与病理分级高度相关,能够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且rADC值的评估价值大于ADC值,可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肾细胞癌 表观扩散系数(ADC) 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
下载PDF
试析DTI的rFA、rADC对脊髓型颈椎病中颈髓压迫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蔡亮 潘砚章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30期185-186,共2页
目的分析DTI的相对FA值(rFA)、相对ADC值(rADC)在脊髓型颈椎病颈髓压迫诊断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主要选取我院190脊髓型颈椎病颈髓压迫患者,根据常规MRI检查结果分为Ⅰ组(72例)、Ⅱ组(60例)、Ⅲ组(58例),选同期颈椎正常的健康志愿者5... 目的分析DTI的相对FA值(rFA)、相对ADC值(rADC)在脊髓型颈椎病颈髓压迫诊断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主要选取我院190脊髓型颈椎病颈髓压迫患者,根据常规MRI检查结果分为Ⅰ组(72例)、Ⅱ组(60例)、Ⅲ组(58例),选同期颈椎正常的健康志愿者50例设为Ⅳ组,观察各组rFA、rADC值。结果Ⅳ组与Ⅰ组比较中,rFA值、rADC值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Ⅱ组、Ⅲ组的rFA值均比Ⅰ组、Ⅳ组低(P<0.05),rADC值均比Ⅰ组、Ⅳ组高(P<0.05)。Ⅱ组和Ⅲ组间比较中,Ⅲ组rFA值低于Ⅱ组(P<0.05),rADC值高于Ⅱ组(P<0.05)。结论 DTI的rFA、rADC在脊髓型颈椎病颈髓压迫诊断中能够反映颈髓压迫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精髓压迫 DTI 相对FA值(rFA) 相对ADC值(radc)
下载PDF
Knockouts of RecA-Like Proteins RadC1 and RadC2 Have Distinct Responses to DNA Damage Agents in Sulfolobus islandicus 被引量:3
5
作者 Peng-Juan Liang Wen-Yuan Han +4 位作者 Qi-Hong Huang Yan-Ze Li Jin-Feng Ni Qun-Xin She Yu-Long Shen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533-542,共10页
RecA family recombinases play essential roles in maintaining genome integrity. A group of RecA-like proteins named RadC are present in all archaea, but their in vivo functions remain unclear. In this study, we perform... RecA family recombinases play essential roles in maintaining genome integrity. A group of RecA-like proteins named RadC are present in all archaea, but their in vivo functions remain unclear. In this study, we performed phylogenetic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two RadC proteins from Sulfolobus islandicus. RadC is closer to the KaiC lineage of cyanobacteria and proteobacteria than to the lineage of the recombinases (RecA, RadA, and Rad51) and the recombinase paralogs (e.g., RadB, Rad55, and Rad51B). Using the recently- established S. islandicus genetic system, we constructed deletion and over-expression strains of radC1 and radC2. Deletion of radC1 rendered the cells more sensitive to DNA damaging agents, methyl methanesulfonate (MMS), hydroxyurea (HU), and ultraviolet (UV) radiation, than the wild type, and a AradCIAradC2 double deletion strain was more sensitive to cisplatin and MMS than the AradC1 single deletion mutant. In addition, ectopic expression of His-tagged RadC 1 revealed that RadC I was co-purified with a putative structure-specific nuclease and ATPase, which is highly conserved in archaea.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RadCI and RadC2 are involved in DNA repair. RadCl may play a general or primary role in DNA repair, while RadC2 plays a role in DNA repair in response to specific DNA dam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A-like protein RADA radc SULFOLOBUS DNA repair
原文传递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Ki-67增殖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高缇 张培功 姜兴岳 《当代医学》 2011年第25期124-125,共2页
目的分别探讨表观扩散系数、相对表观扩散系数与Ki-67增殖指数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GE1.5T磁共振扫描仪及阵列线圈对34例乳腺癌患者行常规SE序列扫描,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使用体线圈行DWI序列扫描。结果乳腺癌组的ADC值与rADC值分别为(1... 目的分别探讨表观扩散系数、相对表观扩散系数与Ki-67增殖指数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GE1.5T磁共振扫描仪及阵列线圈对34例乳腺癌患者行常规SE序列扫描,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使用体线圈行DWI序列扫描。结果乳腺癌组的ADC值与rADC值分别为(1.1495±0.1499)×10-3mm/s、(0.6602±0.0853)。两者与Ki-67增殖指数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475,P=0.32)。结论 ADC值与rADC值与Ki-67增殖指数间均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ADC值 radc Ki-67增殖指数 相关性
下载PDF
磁共振相对表观扩散系数对脑水肿类型判断的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姬军军 祝翠玲 +4 位作者 苏亮 刘锦花 李俊峰 任芳 张春明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对不同类型脑水肿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脑水肿患者MRI图像,观察DWI及ADC图像的信号改变,在脑水肿区分别测量病灶ADC值及对侧相应区域ADC值,计算相对ADC值并...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对不同类型脑水肿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脑水肿患者MRI图像,观察DWI及ADC图像的信号改变,在脑水肿区分别测量病灶ADC值及对侧相应区域ADC值,计算相对ADC值并记录分析,并随访临床最终诊断。结果:随访201例病例均经过临床最终明确诊断,缺血性脑梗死128例,超急性期至急性期,平均rADC 0.518,慢性期平均rADC 2.639;脑肿瘤40例,共40个病灶,高级别胶质瘤周水肿平均rADC1.655,转移瘤周水肿平均ADC 2.088;脑出血20例,DWI高信号ADC低信号病灶,平均rADC 0.642;DWI低信号ADC高信号病灶,平均rADC 1.582;病毒性脑炎5例,共8个病灶,DWI高信号ADC图低信号病灶平均rADC 0.497;DWI等信号ADC高信号平均rADC 1.400;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8例,急性发病期平均rADC 0.443;缓减期平均rADC 1.048。细胞毒性水肿平均rADC 0.531,血管源性水肿平均rADC 2.101,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DWI的ADC值能够反应分子水平的脑水肿病理改变,rADC值能够较敏感的鉴别脑水肿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WI ADC radc
下载PDF
ADC值及ADC比值在Ia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黏膜下肌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8
作者 冯茜茜 郑雪 +2 位作者 李艳 张小梅 韩福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9期82-87,共6页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ADC比值(rADC)及ADC值的离散系数(CV)在Ia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黏膜下肌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68例行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DWI成像的Ia期子宫内膜...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ADC比值(rADC)及ADC值的离散系数(CV)在Ia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黏膜下肌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68例行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DWI成像的Ia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分别对病灶及正常子宫肌层、臀大肌、闭孔内肌进行ADC值的测定(b=800 s/mm2),并计算相应的rADC值。再计算CVADC值。比较Ia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黏膜下肌瘤的ADC值、rADC值及CV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Ia期子宫内膜癌组ADC值、rADC值低于子宫黏膜下肌瘤组(P <0.05),而CVADC值高于子宫黏膜下肌瘤组(P <0.05)。单项指标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DC值曲线下面积为0.933,rADC值曲线下面积为0.878、0.882和0.913,均大于CV值曲线下面积0.665,联合指标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联合指标曲线下面积均大于各单项指标。结论 ADC值和rADC值在鉴别Ia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黏膜下肌瘤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rADC值的诊断效能并未优于ADC值,CVADC值在鉴别Ia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黏膜下肌瘤中诊断效能较低,ADC值联合rADC臀大肌值对鉴别这2种疾病具有更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表观扩散系数 radc 离散系数
下载PDF
DWI在星形细胞瘤和脑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健 邱国华 +1 位作者 龚敏 卢壬肖 《现代临床医学》 2014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星形细胞瘤和脑炎中的显示特征以及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采用MRI、DWI进行检查的33例星形细胞瘤和3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病例。对2组患者的DWI显示进行分析,... 目的: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星形细胞瘤和脑炎中的显示特征以及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采用MRI、DWI进行检查的33例星形细胞瘤和3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病例。对2组患者的DWI显示进行分析,并对DWI的表观和相对表观的扩散系数ADC值、rADC值进行分析。结果:2组患者MRI表现有显著性区别;星形细胞瘤的ADC、rADC值分别为(1.55±0.37)×10-3mm2/s和(1.86±0.62)×10-3mm2/s,显著性高于病毒性脑炎的(1.07±0.29)×10-3mm2/s和(1.31±0.35)×10-3mm2/s,P<0.01。结论:毒性脑炎和星形细胞瘤患者DWI的表观和相对表观的扩散系数ADC、rADC值有显著性差异,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星形细胞瘤 病毒性脑炎 ADC值 radc
下载PDF
弥散加权像(DWI)和灌注加权像(PW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永斌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5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像(DWI)和灌注加权像(PW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67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采用常规MRI与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及灌注加权成像(...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像(DWI)和灌注加权像(PW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67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采用常规MRI与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及灌注加权成像(PWI)检查,对不同检查方式下检查结果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WI及PWI检查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及PWI对所有患者超急性期脑梗死病例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MRI(96.43%,100.00%vs 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急性期脑梗死相对弥散系数(r ADC)显著高于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0.73±0.12)vs(0.57±0.11)、(0.78±0.13)、(1.79±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及PWI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老年患者临床诊断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普通MRI,该检查方式可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病情发生及进展进行准确诊断,可为患者后静脉溶栓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提供参考,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急性期脑梗死 DWI PWI MRI r ADC
下载PDF
成人胼胝体细胞毒性病变与胼胝体压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及MRI鉴别
11
作者 陈安琪 常英娟 +1 位作者 吕秀花 唐兴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20-1226,共7页
目的分析成人胼胝体细胞毒性病变(CLOCCs)及胼胝体压部(SCC)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及MRI影像特征,提高两者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22年4月于本院临床确诊为CLOCCs的成人患者71例及SCC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 目的分析成人胼胝体细胞毒性病变(CLOCCs)及胼胝体压部(SCC)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及MRI影像特征,提高两者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22年4月于本院临床确诊为CLOCCs的成人患者71例及SCC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特征,重点分析两组病变的MRI影像特征,包括病变位置、数量、形态、信号特征、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结果71例成人CLOCCs患者中,男53例,女18例,平均年龄(35.8±14.4)岁,病因包括感染、外伤、癫痫或药物治疗、代谢性疾病、手术、疫苗接种,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发热、呕吐,MRI显示病变在SCC均呈单发、中央、中线对称分布,形状呈圆形、卵圆形、“回旋镖形”,MRI平扫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胼胝体压部ADC值(ADCSCC)平均为(0.8651±0.6460)×10^(-3)mm^(2)/s,胼胝体膝部ADC值(ADCGCC)平均为(1.2088±0.6317)×10^(-3)mm^(2)/s,rADC值平均为0.3511±0.1931;88例成人SCC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男59例,女29例,平均年龄(55.5±14.2)岁,多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等高危因素,主要临床症状为锥体束损伤、头晕、意识障碍,MRI显示多数呈颅内多发病变,多数SCC病变呈中线偏侧分布,多数形状呈不规则形,MRI信号与CLOCCs相似,ADCSCC值平均为(0.8179±0.5937)×10^(-3)mm^(2)/s,ADCGCC值平均为(1.2874±0.6473)×10^(-3)mm^(2)/s,rADC值平均为0.4212±0.1737。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病变信号、ADCSCC值、ADCGC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年龄、主要临床症状、病变MRI特征(位置、数量、形态)及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LOCCs与SCC急性脑梗死MRI信号相似,rADC值可以作为初步鉴别两者的定量指标,年龄、主要临床症状、病变MRI特征(位置、数量、形态)则作为初步鉴别两者的定性指标,而性别、ADCSCC值、ADCGCC值在两者鉴别时需要结合其他临床及MRI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胼胝体细胞毒性病变 胼胝体压部急性脑梗死 ADC值 radc
原文传递
三种颅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相对表观弥散系数值比较及其与Ki-67阳性率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毅 师勇 冯娇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7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胶质母细胞瘤(GBM)和炎性脱髓鞘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测中的相对表观弥散系数值(rADC值)比较及其与Ki-67阳性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胶质母细胞瘤(GBM)和炎性脱髓鞘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测中的相对表观弥散系数值(rADC值)比较及其与Ki-67阳性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颅内PCNSL、GBM和炎性脱髓鞘患者,按照病理学确诊结果分为颅内PCNSL组(40例)、GBM组(39例)及炎性脱髓鞘组(8例)。采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分别对各组患者的相对表观弥散系数值(rADC)进行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患者的Ki-67表达,探讨rADC值及其与Ki-67在各组间相关性。结果颅内PCNSL组患者的rADC值(0.68±0.11)×10^(-5)m^2/s均低于GBM组患者的(0.77±0.05)×10^(-5)m^2/s及炎性脱髓鞘组患者的(0.84±0.06)×10^(-5)m^2/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颅内PCNSL组、GBM组和炎性脱髓鞘组患者的Ki-67阳性率分别为90.0%、57.5%和2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分析发现,各组患者的rADC值与Ki-67阳性率之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_(PCNSL组)=-0.618,r_(GBM组)=-0.624和r_(炎性脱髓鞘组)=0.653。结论采用DWI进行颅内PCNSL、GBM和炎性脱髓鞘的诊断具有鉴别价值,rADC值与Ki-67阳性率呈负相关,为病情恶化程度的判断提供了无创性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胶质母细胞瘤 炎性脱髓鞘 相对表观弥散系数值 KI-67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