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du标记的rBMSCs在大鼠体内的迁移 被引量:2
1
作者 许伟 谢兴文 +3 位作者 赵永利 李宁 徐世红 宋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9-414,共6页
目的 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体外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 BMSCs),通过尾静脉回植于大鼠体内,观察其是否在大鼠体内能向损伤部位迁移。方法采用贴壁筛选法培养r BMSCs,对r BMSCs进行鉴定,用Brdu标记细... 目的 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体外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 BMSCs),通过尾静脉回植于大鼠体内,观察其是否在大鼠体内能向损伤部位迁移。方法采用贴壁筛选法培养r BMSCs,对r BMSCs进行鉴定,用Brdu标记细胞并计算标记率;大鼠颅骨骨缺损模型的建立;Brdu标记的r BMSCs体内回植;分别于7、14、21d后处死大鼠取出损伤部位的颅骨,并对其脱钙、制作切片;做荧光免疫组化染色;用荧光倒置相差显微镜来观察标本处是否有Brdu标记的r BMSCs。结果筛选纯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以长梭形为主,漩涡状盘旋排列,CD45阴性表达,CD44、CD90表达阳性,r BMSCs经诱导后可向成脂、成骨分化。Brdu标记率为86.2%,在标本处检测到Brdu标记的r BMSCs,14d迁移效果最佳。结论 Brdu标记的r BMSCs可以进行大鼠体内的迁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荧光 迁移
下载PDF
Molecular mechanism of quercitrin on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and adip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rat 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rBMSCs)
2
作者 Zi-yi Guan Lan-ying Chen +2 位作者 Xue-liang Li Ya-ru Cui Rong-hua Liu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18年第2期184-190,共7页
Objective:The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quercitrin on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and adip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r BMSCs.Methods:r BMSCs were harvested from SD rats,and determina... Objective:The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quercitrin on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and adip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r BMSCs.Methods:r BMSCs were harvested from SD rats,and determination of alkaline phosphatase(ALP)activity,quantification of mineralization by Alizarin Red S staining,and the m RNA expression of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markers(Runx2,BMP-2,and OSX)by RT-PCR after r BMSCs stimulated by osteogenic induction with(0.1–10)μg/m L of quercitrin,quantification of Lipid droplet by Oil Red O staining and the m RNA expression of adipogenic differentiation marker(,and a P2)by RT-PCR after r BMSCs stimulated by adipogenic induction with(0.1-10)μg/m L of quercitrin.Results:Quercitrin can up-regulate the m RNA expression of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markers(Runx2,BMP-2,and OSX)and increase ALP activity and mineralization after osteogenic induction,on the other hand quercitrin can suppress the m RNA expression of adipogenic differentiation markers(,and a P2)and decrease lipid droplet after adipogenic induction.Conclusion: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quercitrin not only stimulated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but also inhibited adip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r BMSCs,which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up-regulation of Runx2,BMP-2,and OSX m RNA expression and the down-regulation of,and a P2 m RNA ex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ipogenic differentiation QUERCITRIN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rbmscs
原文传递
麝香对颅骨骨缺损模型大鼠SDF-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赵永利 谢兴文 +4 位作者 李宁 徐世红 姜徽 李盛华 宋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6-390,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麝香对颅骨骨缺损模型大鼠骨缺损处SDF-1表达的影响,探讨麝香促进外源性rBMSCs向骨缺损处迁移的机制。方法采用贴壁筛选法培养rBMSCs,大鼠颅骨骨缺损模型的建立后回植rBMSCs,将模型组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四组,高、中、低...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麝香对颅骨骨缺损模型大鼠骨缺损处SDF-1表达的影响,探讨麝香促进外源性rBMSCs向骨缺损处迁移的机制。方法采用贴壁筛选法培养rBMSCs,大鼠颅骨骨缺损模型的建立后回植rBMSCs,将模型组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四组,高、中、低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并向高、中、低剂量组灌服麝香,空白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14天后处死大鼠取出缺损部位的颅骨,并对其脱钙、制作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每个切片随机选取3个视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麝香能促进颅骨骨缺损模型大鼠骨缺损处SDF-1表达,给药各浓度组和空白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以低浓度效果最佳(P<0.05)。结论麝香均促进外源性rBMSCs在大鼠体内向损伤部位迁移的机制与麝香促进颅骨骨缺损模型大鼠骨缺损处SDF-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mscs 麝香 SDF-1 免疫组化 迁移 机制
下载PDF
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动物实验初步研究(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康凯 谭震 +3 位作者 蒋树林 谢宝栋 韩振 田伟忱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0-243,246,F003,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去细胞猪主动脉支架(decellularizedporcineaorticvalvescaffold,APAVS)与兔骨髓干细胞(rabbitbonemarrowstromalcells,RBMSCs)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去垢剂—核酸酶消化法处理,去除猪主动脉瓣细胞成... 目的探讨应用去细胞猪主动脉支架(decellularizedporcineaorticvalvescaffold,APAVS)与兔骨髓干细胞(rabbitbonemarrowstromalcells,RBMSCs)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去垢剂—核酸酶消化法处理,去除猪主动脉瓣细胞成分,并做去细胞前后的形态学检查和生物力学测定;在去细胞支架上种植兔骨髓干细胞,行形态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测定。结果光镜及电镜证实,猪主动脉瓣膜中的细胞成分可完全去除,获得完整无细胞的纤维网状支架;瓣叶去细胞前后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无明显变化;种植的RBMSCs可在ACPAV表面形成一层连续的细胞层。结论种植RBMSCs于ACPAV上,可体外构造组织工程人工心脏瓣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构建组织工程 心脏瓣膜 动物实验 骨髓干细胞 组织工程 去细胞支架 rbmscs
下载PDF
苯妥英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影响
5
作者 何珊 王宝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7-461,共5页
目的:研究苯妥英钠(PHT)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向血管内皮细胞(rVECs)分化的影响。方法:建立rBMSCs与rVECs共培养组及rBMSCs单独培养组,各组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PHT(0、20、40μg/ml),培养14 d后real-time PCR检测各组细胞中ICA... 目的:研究苯妥英钠(PHT)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向血管内皮细胞(rVECs)分化的影响。方法:建立rBMSCs与rVECs共培养组及rBMSCs单独培养组,各组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PHT(0、20、40μg/ml),培养14 d后real-time PCR检测各组细胞中ICAM-1、VCAM-1、KDR和RUNX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添加PHT后,各组细胞中ICAM-1、KDR和RUNX2基因的mRNA表达均上调。添加相同浓度PHT时,共培养组较单独培养组中rBMSCs的ICAM-1、KDR和RUNX2基因的mRNA表达量增高,而VCAM-1基因的mRNA表达量降低。结论:PHT可能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 血管内皮细胞(rVECs) 间接共培养 血管新生 苯妥英钠(PHT)
下载PDF
miR-100-5p通过抑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和成骨分化参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武 杨韵霏 +4 位作者 郭民康 朱卫文 赵安平 白浩波 张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目的探讨miR-100-5p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F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NONFH患者的miRNA表达,确定NONFH患者股骨头组织miR-100-5p高表达。而后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分为空白对照组,地塞米松处理组(地塞米... 目的探讨miR-100-5p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F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NONFH患者的miRNA表达,确定NONFH患者股骨头组织miR-100-5p高表达。而后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分为空白对照组,地塞米松处理组(地塞米松处理3 d),微小RNA阴性对照组(转染miR-NC),agomiR-100-5p组(miR-100-5p过表达),antagomiR-100-5p组(转染miR-100-5p拮抗剂)。使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股骨头骨组织miR-100-5p、碱性磷酸酶(ALP)、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Ⅰ型胶原蛋白(Col1)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股骨头骨组织ALP、RUNX2、Col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BMPR2)蛋白的表达。采用划痕愈合实验评估miR-100-5p对rBMSC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茜素红染色观察miR-100-5p对rBMSC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的股骨头骨组织相比,NONFH患者股骨头骨组织中miR-100-5p显著上调;与正常rBMSC相比,20μmol/L地塞米松处理后的rBMSC中miR-100-5p表达上调;rBMSC中miR-100-5p的上调降低ALP、RUNX2、Col1和BMPR2的表达,抑制rBMSC的成骨分化能力和迁移能力。结论miR-100-5p在NONFH患者的骨组织和20μmol/L地塞米松处理后的rBMSC中表达升高。上调的miR-100-5p可能通过抑制rBMSC的迁移和成骨分化参与NONFH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FH) miR-100-5p 细胞迁移 成骨分化
下载PDF
力学刺激和成骨化学诱导剂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何学令 姚晓玲 +4 位作者 冯贤 邱飞远 李凯 吴江 李良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讨力学刺激与成骨化学诱导剂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I、型胶原(collagen type I,COL I)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N)基因表达与钙化结节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力学刺激与成骨化学诱导剂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I、型胶原(collagen type I,COL I)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N)基因表达与钙化结节形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rBMSCs,分别在成骨诱导和非成骨诱导条件下应用双轴力学应变加载系统对rBMSCs施加周期性的机械张应变(应变2%,频率1 Hz,每次2 h,间隔2 h,每天加载3次)。力学刺激作用3 d和6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ALP、COL I和OCN的mRNA表达,同时采用茜素红染色法观察钙化结节的形成情况。结果力学刺激作用后,成骨诱导6 d组出现明显的钙化结节,其余各组均无明显钙化结节形成。与相应非诱导组比较,成骨诱导3 d组ALP、COL I和OCN的mRNA表达量分别增加0.63、和11.8倍;成骨诱导6 d组ALP、COL I和OCN的mRNA表达量分别增加2.73、.2和10倍。结论成骨化学诱导剂和力学刺激均能促进rBMSCs的骨向分化,且二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刺激 双轴力学应变 成骨细胞 化学诱导剂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的体外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凯 王大平 +1 位作者 朱伟民 刘建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3-216,221,共5页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与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支架材料的相容性,进一步验证nano-HA材料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rBMSCs与nano-HA支架材料在体外复合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的复...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与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支架材料的相容性,进一步验证nano-HA材料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rBMSCs与nano-HA支架材料在体外复合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的复合情况,用MTT法、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法检测材料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 rBMSCs可以在nano-HA支架材料表面及孔隙中良好的黏附、迁移、增殖和分化,复合培养5 d后nano-HA支架材料对rBMSCs的增殖分化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 rBMSCs与nano-HA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nano-HA支架材料可以作为rBMSCs良好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纳米羟基磷灰石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姜黄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肝细胞 被引量:9
9
作者 陈艳 邹文静 +1 位作者 王盛丰 乔洪翔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24-1128,共5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作用。方法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分组诱导培养14 d:1组(空白对照组),2组(10 ng/m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3组(10 ng/mL FGF-4+20... 目的研究姜黄素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作用。方法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分组诱导培养14 d:1组(空白对照组),2组(10 ng/m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3组(10 ng/mL FGF-4+20 ng/mL肝细胞生长因子,HGF),4组(10 ng/mL FGF-4+5μmol/L姜黄素),5组(20μmol/L姜黄素)。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利用western-blotting分析肝特异性蛋白HNF-3β的表达。结果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表面抗原CD34、CD14、CD45阴性表达,CD44、CD73、CD90表达阳性;药物诱导后光镜下观察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由梭形渐变成圆形肝细胞;诱导分化后的细胞表达肝特异性蛋白HNF-3β。结论姜黄素具有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 肝细胞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姜黄素
下载PDF
苯妥英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VEGF和SCF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珊 赵俪月 +2 位作者 巴晓晔 王宝彦 宋建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4-208,225,共6页
目的研究苯妥英钠(PHT)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和血管内皮细胞(rVECs)间接共培养体系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干细胞因子(SCF)分泌的影响。方法分别建立rBMSCs、rVECs单独培养组及共培养组,各组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PHT(0... 目的研究苯妥英钠(PHT)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和血管内皮细胞(rVECs)间接共培养体系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干细胞因子(SCF)分泌的影响。方法分别建立rBMSCs、rVECs单独培养组及共培养组,各组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PHT(0、20、40μg/mL)。在培养第2、4、6天时,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VEGF和SCF的含量。结果 1VEGF:培养第二天时,在相同PHT作用下,共培养组VEGF含量高于rBMSCs单独培养组(P<0.05)和rVECs单独培养组(P<0.001);共培养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和PHT浓度增大VEGF含量增加(P<0.001,P<0.05)。2SCF:共培养组SCF含量高于相同PHT浓度下的单独培养组;在共培养组中,当PHT为20μg/mL时,随着培养时间延长SCF含量增加;当PHT为40μg/mL时,随着培养时间延长SCF含量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T可促进rBMSCs与rVECs共培养体系中VEGF的分泌,可能降低SCF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间接共培养 血管新生 苯妥英钠
下载PDF
雌激素增强去势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Periostin的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璇璇 曹猛 +4 位作者 杨振华 轩诗杰 杨妍 李仲 丁寅(指导)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703-707,共5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 BMSCs)中Perios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取6周龄雌性SD大鼠,分为去势大鼠模型(OVX)、假手术(Sham)、OVX+17β-雌二醇(17β-E2)组。取Sham、OVX组r BMSCs进行分离、培养,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分...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 BMSCs)中Perios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取6周龄雌性SD大鼠,分为去势大鼠模型(OVX)、假手术(Sham)、OVX+17β-雌二醇(17β-E2)组。取Sham、OVX组r BMSCs进行分离、培养,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分子标记物;成骨诱导各组r BMSCs的成骨分化,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染色检测成骨分化情况;RT-PCR检测3组r BMSCs中Periostin、Runx2、OCN、BSP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OVX;与Sham组相比,OVX组ALP及茜素红显色均较浅,OVX+17β-E2组能加深ALP及茜素红染色。RT-PCR结果显示,OVX组Periostin、Runx2、OCN、BSP表达显著降低;OVX+17β-E2组的Periostin、Runx2、OCN、BSP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雌激素可显著提高去势大鼠BMSCs中Periosti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雌二醇(17β-E2) 骨膜蛋白 成骨分化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alpha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分化成脂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婧 丁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4-797,共4页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α(ER-α)与脂肪代谢的相关性。方法: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rBMSC)并传代,将第3代rBMSC随机分为3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用脂质体转染法转入体外构建的ER-α高表达的重组质粒,一组加入10-6mol/L的雌激素受体的抑制剂...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α(ER-α)与脂肪代谢的相关性。方法: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rBMSC)并传代,将第3代rBMSC随机分为3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用脂质体转染法转入体外构建的ER-α高表达的重组质粒,一组加入10-6mol/L的雌激素受体的抑制剂枸橼酸他莫西芬(Tamoxifen citrate),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及加入抑制剂前后2组细胞中ER-α的表达变化;对以上3组细胞进行成脂肪诱导;10 d后对3组细胞进行油红O染色,计算红色脂滴的数量,通过多个样本均数的方差分析比较3组之间的差别。结果:Western blot检测到转染后,ER-α的条带表达增强;加入抑制剂后,ER-α的条带表达减弱。3组不同处理的细胞形成脂滴数量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3组细胞形成脂滴的数量为:ER-α低表达组>对照组>ER-α高表达组。结论: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成脂肪分化过程中,ER-α的表达影响脂肪细胞的形成与分化,推测ER-α抑制脂肪细胞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雌激素受体-Α 成脂诱导 转染 枸橼酸他莫西芬
下载PDF
不同浓度人源性抗菌肽LL-37/PLGA/β-TCP复合支架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13
作者 罗万荣 易伟宏 +2 位作者 胡广询 李夏林 赖伟群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12期6-11,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人源性抗菌肽LL-37/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支架对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制备LL-37/PLGA/β-TCP复合支架材料,按LL-37浓度分为0、1、5、10μmol/L组,另设...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人源性抗菌肽LL-37/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支架对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制备LL-37/PLGA/β-TCP复合支架材料,按LL-37浓度分为0、1、5、10μmol/L组,另设置空白rBMSCs培养基为N组,每组三个培养皿,细胞密度为5×10^5个/皿。扫描电镜下观察不同浓度LL-37/PLGA/β-TCP复合支架形态。采用CCK-8检查方法检测各组干预rBMSCs 0、24、48、72、96、120 h后rBMSCs细胞增殖活力。干预rBMSCs 24 h后,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各组成骨相关基因碱性磷酸酶(ALP)、骨形态发生蛋白-1(BMP-1)及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mRNA相对表达量。干预rBMSCs 24 h后,采用ELISA检测各组ALP、BMP-1及BMP-7的蛋白水平。每个实验独立重复三次。结果:LL-37/PLGA/β-TCP复合支架材料随着LL-37浓度增加而呈现多孔、细胞吸附增多的趋势,促进细胞贴附生长。干预24 h后,10μmol/L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N组(P<0.05);随着干预时间延长,1、5、10μmol/L组均对rBMSCs有促进增殖作用,且呈浓度依赖作用。1、5、10μmol/L组ALP、BMP-1及BMP-7的mRNA相对表达量与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N组(P<0.05);1、5、10μmol/L组ALP、BMP-1及BMP-7的mRNA相对表达量与蛋白表达水平均呈高表达,且呈浓度依赖。结论:LL-37/PLGA/β-TCP复合支架可以显著促进rBMSCs增殖与分化,是一种潜在的骨组织工程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性抗菌肽 PLGA/β-TCP复合支架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碱性磷酸酶 骨形态发生蛋白
下载PDF
淫羊藿苷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性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5
14
作者 翟远坤 王鸣刚 +1 位作者 李志忠 张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80-484,共5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含药血清(SI)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增殖和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以每0.25g/kg质量淫羊藿苷的剂量灌服成年大鼠,制得淫羊藿苷含药血清,以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制得对照血清。分别以2.5%,5%和10%3种...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含药血清(SI)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增殖和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以每0.25g/kg质量淫羊藿苷的剂量灌服成年大鼠,制得淫羊藿苷含药血清,以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制得对照血清。分别以2.5%,5%和10%3种血清浓度干预rBMSCs,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同时检测成骨性诱导培养9d后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筛选出最佳血清浓度。以最佳血清浓度干预rBMSCs的成骨性分化,比较SI组和对照组之间的钙盐沉积量、骨钙素分泌量;提取Total RNA,RT-PCR检测IGF-1,Runx-2与Osterix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所有浓度的含药血清均能抑制rBMSCs的增殖,但可提高ALP活性。5%的SI浓度为最佳干预浓度,该浓度的含药血清可显著促进骨钙素的分泌和钙盐沉积,提高ALP活性,增强IGF-1,Runx-2与Osterix mRNA的表达。结论:淫羊藿苷经口服后的代谢产物抑制rBMSCs增殖,但可促进成骨性分化,提示淫羊藿苷可以通过口服途径给药,其代谢物是发挥抗骨质疏松活性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清 增殖 成骨性分化
原文传递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聚乳酸-聚己内酯支架体外构建载基因仿生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丁立峰 周振东 +2 位作者 杨军 郑刚 李建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18-923,共6页
[目的]构建聚乳酸-聚己内酯(PLA/PCL)吸附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基因的聚乙二醇(PEG)纳米复合物形成生物可降解仿生骨材料,接种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bbit bone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检测BMP-... [目的]构建聚乳酸-聚己内酯(PLA/PCL)吸附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基因的聚乙二醇(PEG)纳米复合物形成生物可降解仿生骨材料,接种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bbit bone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检测BMP-2基因的转染情况及其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PLA/PCL载基因仿生骨,接种rBMSCs细胞于仿生骨之上,培养48h;Real-time PCR检测转染后细胞BMP-2及骨钙素mRNA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rBMSCs转染后BMP-2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rBMSCs细胞Ⅰ型胶原蛋白表达;ELISA检测转染后细胞培养上清中分泌BMP-2浓度,同时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从而分析细胞分化情况;流式细胞检测转染BMP-2后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以未转染细胞作为对照,免疫组化表明转染后细胞内BMP-2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BMP-2与骨钙素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同时Western Blot结果同免疫组化结果相似,BMP-2也有明显上调(P<0.01);免疫荧光检测Ⅰ型胶原表达量显著上升(P<0.01);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BMP-2分泌量也有增加(P<0.05);碱性磷酸酶较对照组相比活性显著增强(P<0.05),而流式细胞检测S期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载基因仿生骨具有稳定而安全的转染性能,其转染后对rBMSCs细胞的分化效果是明显的,而对于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骨
原文传递
电刺激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被引量:9
16
作者 严中琴 杨刚 +5 位作者 崔燎 何学令 况薇 吴文超 刘小菁 李良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6-561,共6页
观察体外电刺激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选用第3、4代rBMSCs用于实验。实验分为3组:(1)电刺激组,rBMSCs分别暴露于1、2、4、6V电压,频率2Hz,脉宽5ms的电刺激,2h/d,连续刺激10d;(2)5-氮胞苷(5-Aza)组,给... 观察体外电刺激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选用第3、4代rBMSCs用于实验。实验分为3组:(1)电刺激组,rBMSCs分别暴露于1、2、4、6V电压,频率2Hz,脉宽5ms的电刺激,2h/d,连续刺激10d;(2)5-氮胞苷(5-Aza)组,给予10μmol/L 5-Aza诱导24h,然后采用完全培养液培养10d;(3)对照组,采用完全培养液培养10d。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逐日连续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和形态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GATA4,α-肌动蛋白(α-actin),α-辅肌动蛋白(ACTN2),心肌肌钙蛋白T(TNNT2)的mRNA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TNNT2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电刺激组、5-Aza组的GATA4、α-actin、ACTN2和TNNT2mRNA表达与TNNT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电刺激可以促进r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电压2V的电刺激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样细胞
原文传递
低频脉冲电磁场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样细胞分化 被引量:7
17
作者 邱飞远 何学令 +4 位作者 姚晓琳 李凯 况薇 吴文超 李良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1-507,共7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低频脉冲电磁场(LEPEMFs)治疗可导致哺乳动物细胞水平的生物化学变化,加速组织修复。因此,我们假设LFPEMFs可以促进体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向软骨样细胞分化。实验分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低频脉冲电磁场(LEPEMFs)治疗可导致哺乳动物细胞水平的生物化学变化,加速组织修复。因此,我们假设LFPEMFs可以促进体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向软骨样细胞分化。实验分为3组:1)LFPEMFs组,rBMSCs暴露于50Hz、1mT低频脉冲电磁场,30min/d;2)成软骨诱导组,采用软骨诱导介质培养rBMSCs;3)对照组,采用完全培养介质培养rBMSCs。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逐日连续观察rBMSCs的生长状况和形态特征。分别于实验第10、15和20d收集各组rBMSCs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Ⅱ型胶原(ColⅡ)和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mRNA表达,采用组织化学与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ggrecan和ColⅡ的蛋白表达。结果表明:在各时间点,LFPEMFs组与成软骨诱导组的ColⅡ、ag-grecan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本实验提示,LFPEMFs可以促进rBMSCs向软骨样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脉冲电磁场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二型胶原 聚集蛋白聚糖 软骨样细胞分化
原文传递
脉冲电磁场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心肌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冯贤 何学令 +3 位作者 李凯 吴文超 刘小菁 李良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6-682,共7页
观察脉冲电磁场(PEMFs)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在体外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选用第3代rBMSCs用于实验。实验分为PEMFs诱导组、5-氮胞苷(5-Aza)诱导组和对照组:PEMFs诱导组给予rBM-SCs 50 Hz1、mT低频脉冲电磁场刺激,30 min... 观察脉冲电磁场(PEMFs)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在体外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选用第3代rBMSCs用于实验。实验分为PEMFs诱导组、5-氮胞苷(5-Aza)诱导组和对照组:PEMFs诱导组给予rBM-SCs 50 Hz1、mT低频脉冲电磁场刺激,30 min/d,分别刺激10 d、15 d和20 d;5-Aza诱导组给予rBMSCs 10μmol/L 5-Aza诱导1d,对照组不予处理;后两组与PEMFs诱导组同步培养10、15和20 d。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逐日连续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和形态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肌钙蛋白T(TNNT2)mRNA和α-辅肌动蛋白(ACTN2)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对照组rBMSCs呈纺锤形、多角形或梭形,随时间延长,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5-Aza或PEMFs诱导后,细胞形状逐渐变长,大量细胞聚集生长,且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聚集趋势不断增加,刺激20 d,细胞聚集呈长链状,高倍镜下可见细胞伸长明显,且部分细胞与邻近细胞融合。与对照组相比,5-Aza诱导组TNNT2 mRNA在3个时间点的表达量分别为相应对照组的19.40倍(P<0.01)、21.02倍(P<0.01)和2.38倍;ACTN2 mRNA在3个时间点的表达量分别为相应对照组的6.64倍(P<0.01)、6.67倍(P<0.01)和0.76倍。PEMFs诱导组中TNNT2 mRNA在3个时间点的表达量分别为相应对照组的15.78倍、6.73倍和2.73倍(均有P<0.05);ACTN2 mRNA在3个时间点的表达量分别为相应对照组的4.93倍(P<0.01)、1.89倍和0.64倍。而与5-Aza诱导组比较,PEMFs诱导组中TNNT2 mRNA在3个时间点的表达量分别为相应5-Aza诱导组的0.81倍、0.32倍(P<0.01)和1.15倍;ACTN2 mRNA在3个时间点的表达量分别为相应5-Aza诱导组的0.74倍、0.28倍(P<0.01)和0.83倍。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我们所选用的PEMFs条件下,PEMFs可以诱导rBMSCs在体外向心肌样细胞分化,最佳作用时间可能为第1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磁场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5-氮胞苷 肌钙蛋白T α-辅肌动蛋白
原文传递
Influence of the intensity and loading time of direct current electric field on the directional migration of 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被引量:9
19
作者 Xiaoyu Wang Yuxuan Gao +3 位作者 Haigang Shi Na Liu Wei Zhang Hongbo Li 《Frontiers of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86-296,共11页
Exogenic electric fields can effectively accelerate bone healing and remodeling through the enhanced migr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toward the injured area.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Exogenic electric fields can effectively accelerate bone healing and remodeling through the enhanced migr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toward the injured area.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following: (1) the direction of rat BMSC (rBMSC) migration upon exposure to a direct current electric field (DCEF), (2) the optimal DCEF intensity and duration, and (3) the possible regulatory role of SDF-1/ CXCR4 axis in rBMSC migration as induced by DCEF. Results showed that rBMSCs migrated to the positive electrode of the DCEF, and that the DCEF of 200 mV/mm for 4 h was found to be optimal in enhancing rBMSC migration. This DCEF strength and duration also up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osteoblastic genes, including ALP and OCN, and up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ALP and Runx2 proteins. Moreover, when CXCR4 was inhibited, rBMSC migration due to DCEF was partially blocked. 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DCEF can effectively induce rBMSC migration. A DCEF of 200 mV/mm for 4 h was recommended because of its ability to promote rBMSC migration, proliferation, and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The SDF-1/CXCR4 signaling pathway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the DCEF-induced migration of rBM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EF MIGRATION osteogenesis differentiation rbmscs SDF-1/CXCR-4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