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S-23S rDNA间隔区在奶牛乳房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曹随忠 杜立新 赵兴绪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5年第2期26-27,共2页
以 16 S- 2 3S r DNA间隔区为扩增靶序列的 PCR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新方法 ,具有快速、敏感和特异性高的优点。作者综述了细菌 16 S- 2 3S r DNA间隔区序列的特性及其在奶牛乳房炎病原诊断中的应用等研究进展。
关键词 16S-23S rdna间隔区 乳房炎 奶牛 PCR
下载PDF
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16S rDNA和16S-23S rDNA间隔区的PCR-RFLP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鹿连明 姚锦爱 +3 位作者 张利平 胡秀荣 黄振东 陈国庆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26-232,共7页
为明确柑橘黄龙病菌的遗传多样性,PCR扩增了6个不同地区黄龙病菌的16SrDNA和16S-23S rDNA间隔区(intergenic spacer regions,ISR),分别通过4种内切酶对其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发现不同分离物的16S rDNA和16S-23S rDNA间隔区... 为明确柑橘黄龙病菌的遗传多样性,PCR扩增了6个不同地区黄龙病菌的16SrDNA和16S-23S rDNA间隔区(intergenic spacer regions,ISR),分别通过4种内切酶对其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发现不同分离物的16S rDNA和16S-23S rDNA间隔区各酶切产物的电泳谱带完全一致,未表现多态性。对16S-23SrDNA ISR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经DNAman和NCBI Blast比对分析发现,6个分离物16S-23SrDNAISR序列之间不存在碱基差异,与数据库中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同源性高达99.0%~100%。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所有的Ca.L.asiaticus归为一个类群,而后与Ca.L.africanus、Ca.L.americanus和Ca.L.psyllaurous组成韧皮部杆菌属(Candidatus Liberibacter)一个大的类群。结果表明,同一种柑橘黄龙病菌不同分离物16S rDNA和16S-23S rDNAISR无分子变异或变异较小,不存在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 16S rdna 16S-23S rdna间隔区 PCR-RFLP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基于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ITS)、REP序列的基因指纹图谱及UPGMA聚类法的拟诺卡菌属分类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石楠 张利平 张晓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7,共8页
拟诺卡菌属(Nocardiopsis)是拟诺卡菌科(Nocardiopsaceae)的唯一属.该属内进行物种鉴别时通常是在多相分类方法基础上,以全基因组杂交同源性在70%以下的为不同物种,此为国际公认的定种标准;但在进行大量菌株的比对时操作比较复杂,于是... 拟诺卡菌属(Nocardiopsis)是拟诺卡菌科(Nocardiopsaceae)的唯一属.该属内进行物种鉴别时通常是在多相分类方法基础上,以全基因组杂交同源性在70%以下的为不同物种,此为国际公认的定种标准;但在进行大量菌株的比对时操作比较复杂,于是多种基于DNA的基因图谱技术发展起来.本实验利用适宜引物,对拟诺卡菌属15株基准株基因组DNA的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ITS)和REP序列进行了扩增,获得了两种基因指纹图谱,同时根据UPGMA聚类法构建了相应的进化距离树图.结果表明,对于拟诺卡菌属中不同物种的区分,两种基因图谱技术的分辨力相当,均可以较好的呈现物种间差异,可以作为拟诺卡菌属菌株多相分类的组成部分,应用于物种水平的分类与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诺卡菌属 REP-PCR 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
下载PDF
利用16S-23S rDNA间隔区快速鉴定猪链球菌和马链球菌兽疫亚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广锦 陈绵绵 +4 位作者 商可心 范洁 张炜 姚火春 陆承平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9-15,共7页
利用16S-23S rDNA间隔区(ISR)长度和序列的多态性,结合16S rDNA和23S rDNA的保守性,分别在16S rDNA末端和23S rDNA前端保守区设计上下游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为21株猪链球菌均扩增出长度约为1 200 bp的片段,8株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均扩出... 利用16S-23S rDNA间隔区(ISR)长度和序列的多态性,结合16S rDNA和23S rDNA的保守性,分别在16S rDNA末端和23S rDNA前端保守区设计上下游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为21株猪链球菌均扩增出长度约为1 200 bp的片段,8株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均扩出约1 300 bp的片段,其他属菌株和阴性对照无结果。因此,由PCR产物长度的不同就可快速区分猪链球菌和马链球菌兽疫亚种,这种基于ISR的PCR技术为鉴别病原微生物提供了更加简捷的方式。对2株代表菌(HA9801,ATCC 35246)的16S-23S rDNA ISR进行测序发现,猪链球菌和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的ISR差异主要表现为碱基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 16S-23S rdna间隔区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寡核苷酸探针不同显色方法对结核患者痰标本的检测
5
作者 张灵霞 庄玉辉 +2 位作者 杨华卫 李邦印 夏湘萱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 评价 16S~ 2 3SrDNA间隔区序列寡核苷酸探针碱性磷酸酶显色与辣根过氧化物酶化学发光法对结核患者痰标本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生物素标记 5′端 18bp的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的碱性磷酸酶显色反应及辣根过氧化物酶化学发光... 目的 评价 16S~ 2 3SrDNA间隔区序列寡核苷酸探针碱性磷酸酶显色与辣根过氧化物酶化学发光法对结核患者痰标本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生物素标记 5′端 18bp的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的碱性磷酸酶显色反应及辣根过氧化物酶化学发光检测 90例结核患者和 30例非结核患者痰标本。结果 痰标本基因组DNA直接与探针杂交 ,碱性磷酸酶显色反应检测阳性率为 2 2 2 % ,辣根过氧化物酶化学发光检测阳性率为 33 3% ;痰标本经引物PL1、PL2扩增 (扩增产物 35 0bp ,)与寡核苷酸探针杂交 ,碱性磷酸酶显色反应检测阳性率为 77 8% ,辣根过氧化物酶化学发光检测阳性率为 83 3% ;痰标本经引物b扩增 (扩增产物 2 5 0bp)与探针杂交 ,碱性磷酸酶显色和化学发光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75 6 %、80 0 % ,检测的敏感性高于痰涂片。寡核苷酸探针与 30例非结核患者痰标本DNA杂交则全为阴性。结论 寡核苷酸探针和 2 5 0bpPCR扩增产物相结合 ,经化学发光显色是分枝杆菌检测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23rdna间隔区 寡核苷酸探针 斑点杂交 化学杂光法 碱性磷酸酶显色法
下载PDF
赣南柑桔黄龙病菌16S rDNA、16S/23S rDNA间隔区和核糖体蛋白基因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
6
作者 谢昌平 姚林建 +2 位作者 夏宜林 黄爱军 易龙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45,共5页
为探究赣南地区柑桔黄龙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从赣南16个县(市、区)采集32份具典型柑桔黄龙病症状的脐橙叶片样品,运用PCR-RFLP(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研究柑桔黄龙病菌16SrDNA序列、16S/23SrDNA间隔区序列和核糖体蛋... 为探究赣南地区柑桔黄龙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从赣南16个县(市、区)采集32份具典型柑桔黄龙病症状的脐橙叶片样品,运用PCR-RFLP(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研究柑桔黄龙病菌16SrDNA序列、16S/23SrDNA间隔区序列和核糖体蛋白基因的多态性,并对3个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序列的碱基含量、碱基转换率与颠换率、相似性、核苷酸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特征。结果表明,供试赣南柑桔黄龙病菌样品在3个基因片段上的RFLP指纹图谱均一致,未表现出多态性,且序列相似性均在98%~100%;序列碱基中的GC含量以16SrDNA最大,序列碱基的转换率/颠换率以16SrDNA最小;赣南柑桔黄龙病菌样品与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之间的序列相似性最大、核苷酸遗传距离最小,在系统进化中归属亚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黄龙病 16S rdna 16S/23S rdna间隔区 核糖体蛋白基因 RFLP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产氢菌的16S-23S rDNA间隔区的长度变异性分析(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永峰 郑国香 +2 位作者 张文启 李建政 胡立杰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279-281,共3页
生物制氢细菌Rennanqilyf3的16SrRNAgene(rDNA)-23SrDNA间隔区碱基序列被测定.利用PCR扩增间隔区DNA,间隔区碱基序列存在长度多态现象.用这一长度多态现象进行产氢发酵细菌的辨认和识别.产氢发酵细菌Rennanqilyf3的16SrRNAgene(rDNA)-23... 生物制氢细菌Rennanqilyf3的16SrRNAgene(rDNA)-23SrDNA间隔区碱基序列被测定.利用PCR扩增间隔区DNA,间隔区碱基序列存在长度多态现象.用这一长度多态现象进行产氢发酵细菌的辨认和识别.产氢发酵细菌Rennanqilyf3的16SrRNAgene(rDNA)-23SrDNA间隔区的PCR产品从1270到398bp,共有5个序列.碱基数目分别为1270、398、638、437和436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产氢细菌 16S-23S rdna基因间隔 长度变异性
下载PDF
蓝藻OscilatoriaceaerDNA16S-23S基因间隔区的序列分析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月琴 唐绍清 +2 位作者 何家莞 庄丽 屈良鹄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9年第1期81-86,共6页
采用末端终止法对蓝藻类颤藻科Oscilatoriasp.rDNA16S-23S基因间隔区进行了序列测定,获得了Oscilatoriasp.rDNA基因间隔区427个核苷酸,其中包含1个异亮氨酸tRNA基因(tRNAI... 采用末端终止法对蓝藻类颤藻科Oscilatoriasp.rDNA16S-23S基因间隔区进行了序列测定,获得了Oscilatoriasp.rDNA基因间隔区427个核苷酸,其中包含1个异亮氨酸tRNA基因(tRNAIle)。并通过计算机联网从国际分子生物学数据弹库中获取颤藻科其它种的rDNA基因间隔区序列,通过比较分析,从分子水平对颤藻科Oscilatoriaceae属间的某些分类学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根据序列中核苷酸差异值探讨了颤藻科属间界定的分子标准。提出了rDNA基因间隔区是良好的分子标记,可用于“赤潮”或“水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藻科 rdna间隔区 序列分析 分类学意义
下载PDF
赤潮铜绿微囊藻rDNA基因间隔区的序列分析以及与淡水微囊藻的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月琴 庄丽 +3 位作者 屈良鹄 郑天凌 王大志 王艳丽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8-50,共3页
采用PCR及序列测定的方法,对在厦门西港海域采集的赤潮铜绿微囊藻16S和 235rDNA基因间隔区Intergenic Spacer Region (ISR)区进行了序列测定和分析,并通过与两 种淡水微囊藻的比较,找出了... 采用PCR及序列测定的方法,对在厦门西港海域采集的赤潮铜绿微囊藻16S和 235rDNA基因间隔区Intergenic Spacer Region (ISR)区进行了序列测定和分析,并通过与两 种淡水微囊藻的比较,找出了其特征性核苷酸作为专一性分子探针设计的靶序列,为该藻 种以及微囊藻属的快速鉴定及系统学研究提供了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铜绿微囊藻 rdna基因间隔 序列分析
下载PDF
16S-23S r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寡核苷酸探针鉴定分支杆菌菌种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国利 庄玉辉 +3 位作者 赵铭 王国冶 陈保文 沈小兵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2-16,共5页
目的 研究以16S-23S rDNA 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为靶基因设计分支杆菌菌种寡核苷酸探针,应用PCR-反向杂交技术快速鉴定分支杆菌菌种。方法 应用PCR-反向杂交技术检测26种36株分支杆菌标准株,24株分支杆菌... 目的 研究以16S-23S rDNA 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为靶基因设计分支杆菌菌种寡核苷酸探针,应用PCR-反向杂交技术快速鉴定分支杆菌菌种。方法 应用PCR-反向杂交技术检测26种36株分支杆菌标准株,24株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结果 分支杆菌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经PCR扩增,依菌种不同可见一条约340bp-450bp范围DNA片段。探针特异性试验表明,21种寡核苷酸探针除草分支杆菌探针。MPH与微黄分支杆菌亦杂交外,其余探针均为特异的。5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鉴定为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19株非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鉴定至种水平。结论 16S-23S rDNA ITS PCR-反向杂交鉴定分支杆菌菌种简便、快速、准确,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杆菌 鉴定 16S-23S rdna内转录间隔 寡核苷酸探针 聚合酶链反应-反向杂交
下载PDF
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聚合酶链反应鉴定术后龟分支杆菌暴发感染
11
作者 汪谋岳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1999年第21期14-14,共1页
据《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年11月22卷第11期报道 深圳市卫生防疫站扈庆华等,为从基因水平确认深圳市某医院术后暴发感染的病原菌,根据分支杆菌的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和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DNA探针,采用聚合酶... 据《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年11月22卷第11期报道 深圳市卫生防疫站扈庆华等,为从基因水平确认深圳市某医院术后暴发感染的病原菌,根据分支杆菌的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和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DNA探针,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斑点杂交技术,对53株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临床分离株进行PCR扩增和DNA杂交。并在此基础上,采用16s~23s r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na间隔区 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 序列聚合 酶链反应 PCR扩增体系 暴发感染 DNA探针 临床分离株 DNA斑点杂交 基因水平
原文传递
植物核基因组核糖体基因间隔区序列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川易 郭宝林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7-423,共7页
目前,在植物系统发育研究中应用较多的核基因组的核糖体DNA基因间隔区序列主要有5S rDNA基因间隔区、内转录间隔区ITS和基因间间隔区IGS。虽然这些间隔区序列在长度、结构等方面各不相同,但都具有进化速率较快的特点,在植物属及属下分... 目前,在植物系统发育研究中应用较多的核基因组的核糖体DNA基因间隔区序列主要有5S rDNA基因间隔区、内转录间隔区ITS和基因间间隔区IGS。虽然这些间隔区序列在长度、结构等方面各不相同,但都具有进化速率较快的特点,在植物属及属下分类水平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中非常有用。本文重点就核基因组的5S rDNA基因间隔区以及IGS在植物中的特点以及各自在植物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基因组核糖体DNA 5S rdna基因间隔 IGS 系统发育
下载PDF
深圳市白纹伊蚊rDNA ITS2区克隆及SNP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仁利 耿艺介 +4 位作者 黄达娜 高世同 庾蕾 黄继莲 宋红改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1-3,9,共4页
目的克隆和序列分析深圳市白纹伊蚊核糖体DNA(rDNA)第2内转录间隔区(ITS2),并探明其rDNA ITS2核酸的特异性及不同个体在rDNA ITS2区的单核甘酸的多态性(Single Nuclear Polymorphism,SNP),以便利用ITS2基因的高度保守性及其蚊媒不种群在... 目的克隆和序列分析深圳市白纹伊蚊核糖体DNA(rDNA)第2内转录间隔区(ITS2),并探明其rDNA ITS2核酸的特异性及不同个体在rDNA ITS2区的单核甘酸的多态性(Single Nuclear Polymorphism,SNP),以便利用ITS2基因的高度保守性及其蚊媒不种群在ITS2片段的多态性来分子鉴别白纹伊蚊。方法PCR特异扩增白纹伊蚊rDNA ITS2,利用QIAquick技术从琼脂糖胶上回收纯化扩增的目的ITS2 DNA片段,纯化后的目的ITS2 DNA片段被连接到TA载体上,在含有青霉素的琼脂糖胶平面上筛选含目的ITS2 DNA片段的阳性克隆,阳性克隆经含有青霉素的LB液体培养基培养,用Ultrapure^(TM)质粒提取试剂盒提取克隆质粒,用双酶切鉴定插入的片段大小,DNA序列分析仪分析每个蚊rDNA ITS2的序列,用生物信息系统进行白纹伊蚊rDNA ITS2 SNP的差异分析。结果518bp全长的深圳市白纹伊蚊rDNA ITS2被克隆和序列分析,深圳市四个不同地理的白纹伊蚊rDNA ITS2的同一性为97%,而两个地方之间的比较有99%的同一性,其rDNA ITS2基因单核苷酸存在转换、颠换和缺失,在518bp的范围内有6个C→T,2个A→G的转换,3A→T,一个A→C的颠换,3个CG和一个AC缺失。结论白纹伊蚊rDNA ITS2有高度的保守性,不同个体也表现了单核苷酸的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rdna第2内转录间隔 基因克隆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PCR为基础的反向线点杂交及16S~23S rDNA间区测序分析5种少见类型奴卡菌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晓彦 孔繁荣 连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9-475,共7页
目的探讨5种新出现的奴卡菌种16S~23S 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DNA基因序列的多态性,筛查特异的奴卡菌种逆向线点杂交(reverse line blot,RLB)探针。方法对6例奴卡菌标本进行ITS基因扩增、克隆、测序,设计... 目的探讨5种新出现的奴卡菌种16S~23S 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DNA基因序列的多态性,筛查特异的奴卡菌种逆向线点杂交(reverse line blot,RLB)探针。方法对6例奴卡菌标本进行ITS基因扩增、克隆、测序,设计奴卡菌种特异探针及ITS间区rDNA基因特异的探针,进行以PCR为基础的RLB(PCR/RLB)杂交试验,不同的RLB型进行ITS基因测序分析,以鉴别不同的奴卡菌种及种内分型。结果发现2个Nocardia beijingensis菌株ITS间区有8个基因序列型,4个RLB型;N.thailandica有4个基因序列型及RLB型;N.blacklockiae有5个基因序列型,3个RLB型,其中N-bla RLBⅢ型与所有Nbla-ITS探针杂交没有信号;N.elegans有5个基因序列型,3个RLB型;N.vinacea有5个基因序列型,2个RLB型。结论通过PCR/RLB试验,准确的ITS基因测序认识了新出现的菌种,即N.beijingensis,N.blacklockiae,N.elegans,N.thailandica及N.vinacea。同时建立了可以大量筛查奴卡菌种的PCR/RLB方法,以进行快速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奴卡菌 16S^23S rdna基因内转录间隔 内转录间隔基因序列型 逆向线点杂交 内转录逆向线点杂交型
下载PDF
四个红菇科菌株的rDNA ITS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付立忠 李海波 +3 位作者 魏海龙 吴庆其 吴大丰 吴学谦 《食用菌学报》 2007年第2期23-32,共10页
以采自浙江省丽水山区的4个红菇科菌株作为研究材料,进行rDNA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区段克隆测序和序列特征比较分析,并对ITS序列进行核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同源性检索比对,将从GenBank检索获得的15个最相似物种的ITS序列连... 以采自浙江省丽水山区的4个红菇科菌株作为研究材料,进行rDNA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区段克隆测序和序列特征比较分析,并对ITS序列进行核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同源性检索比对,将从GenBank检索获得的15个最相似物种的ITS序列连同4个红菇科菌株的ITS序列一起用于系统发育分析。序列比较结果表明,4个红菇科菌株的rDNAITS序列长度为673bp^766bp,GC含量为47.4%~49.48%,其中2个红菇属(Russula)菌株R32和R57间的ITS序列长度和GC含量差异极小,而与血红乳菇(Lactarius sanguifluus)菌株L37间的ITS序列长度和GC含量差异较大。系统发育分析表明,R57为花盖红菇(R.cyanoxantha)的一个菌株,红菇属的赭盖红菇(R.mustelina)、绿菇(R.virescens)和青灰红菇(R.parazurea)三者间的序列差异较小,亲缘关系较近;乳菇属(Lactarius)的血红乳菇同鲑色乳菇(L.salmonicolor)种间的序列差异较小,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菇 rdna内转录间隔(ITS) 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 大型真菌
下载PDF
我国代表地区须癣毛癣菌复合体的分子鉴定与分型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胡小平 万喆 +1 位作者 王晓红 李若瑜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1年第2期70-76,共7页
目的对我国代表地区的须癣毛癣菌菌株进行分子再鉴定和分型研究。方法选取我国南北方8个省市地区经表型鉴定的须癣毛癣菌菌株47株,通过再培养形态观察、生理试验;PCR扩增核糖体DNA(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和核糖体大亚基(LSU)D1-D2区... 目的对我国代表地区的须癣毛癣菌菌株进行分子再鉴定和分型研究。方法选取我国南北方8个省市地区经表型鉴定的须癣毛癣菌菌株47株,通过再培养形态观察、生理试验;PCR扩增核糖体DNA(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和核糖体大亚基(LSU)D1-D2区,测序后利用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对须癣毛癣菌复合体进行再鉴定;PCR扩增rDNA非转录间隔区(NTS)的三个串联重复亚单位S0、S1和S2区,进行种内分型,并比较不同部位来源菌株型别的差异性。结果我国南北方8个省市地区47株须癣毛癣菌中3株鉴定为断发毛癣菌,6株鉴定为无性型苯海姆节皮菌,其余均鉴定为万博节皮菌中的亲人型趾间毛癣菌;三对不同引物扩增38株趾间型毛癣菌和2株苯海姆节皮菌NTS区,共产生28种特征性带型。带型和菌株来源及发生部位无相关性。结论我国分离自人类须癣毛癣菌复合体的主要组成菌种为趾间毛癣菌;ITS区结合LSU D1-D2区测序有助于鉴定须癣毛癣菌复合体至种水平;NTS区的三个串联重复亚单位所产生的特征性指纹图提供了一种快速、稳定的分子生物学种内分型方法,可应用于趾间毛癣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癣毛癣菌复合体 rdna内转录间隔 核糖体大亚基D1-D2 rdna非转录间隔
下载PDF
M13分子标记快速区分树木溃疡病原真菌的种类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庆灵 崔建州 赵嘉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4-79,共6页
树木溃疡病菌具有寄主多样性、危害症状复杂且分布广泛的特点,快速简便地区分真菌类别是杨树溃疡病研究及防治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对树木溃疡病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发现以M13为引物的PCR扩增可以在不同的种类之间产生稳定分化的带... 树木溃疡病菌具有寄主多样性、危害症状复杂且分布广泛的特点,快速简便地区分真菌类别是杨树溃疡病研究及防治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对树木溃疡病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发现以M13为引物的PCR扩增可以在不同的种类之间产生稳定分化的带型。因此,本研究分离了43株18种树木溃疡病相关真菌,并且对这些菌株进行rDNA-ITS序列测定及M13-PCR。结果显示,M13带型差异与真菌的特定种类相对应。因此,认为M13分子标记可以准确快速地鉴定、区分树木溃疡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溃疡病 引物M13 分子标记 rdna内转录间隔
下载PDF
嗜人按蚊rDNA-ITS2基因的克隆鉴定及SNP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耿艺介 黄达娜 +3 位作者 高世同 庾蕾 黄继莲 张仁利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克隆和分析嗜人按蚊核糖体DNA(rDNA)第2内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研究嗜人按蚊rDNA-ITS2序列的种属特异性及不同个体rDNA-ITS2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ar Polymorphism,SNP)。方法用DNA提取试剂盒从嗜人按蚊中提取DNA摸板... 目的克隆和分析嗜人按蚊核糖体DNA(rDNA)第2内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研究嗜人按蚊rDNA-ITS2序列的种属特异性及不同个体rDNA-ITS2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ar Polymorphism,SNP)。方法用DNA提取试剂盒从嗜人按蚊中提取DNA摸板,利用蚊虫5.8S和28S序列的保守性设计特异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以扩增嗜人按蚊rDNA-ITS2基因,扩增产物经回收纯化后连接到TA载体,经amp+LB固体平板筛选的阳性克隆,经amp+LB液体培养基培养后进行PCR鉴定、EcoRI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结果经PCR反应扩增出全长556bp的嗜人按蚊rDNA-ITS2基因,纯化后重组克隆经PCR鉴定可重现556bp的特异性条带,其酶切产物亦与目的基因PCR产物位置相同。嗜人按蚊6个克隆的同一性为99.6%,其rDNA-ITS2基因单核苷酸存在颠换和插入,在556的范围内有一个A→T,一个G→T的颠换;一个T的插入。结论嗜人按蚊rDNA-ITS2序列在种间高度保守,但不同个体间也存在一定的SNP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人按蚊 rdna第2内转录间隔 聚合酶链反应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Sequence analysis of rDNA intergenic spacer region (IGS) as a tool for phylogenetic studies in Trichoderma spp.
19
作者 Mercatelli Elisabetta Pecchia Susanna +1 位作者 Ciliegi Sandro Vannacci Giovanni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0-461,共2页
Different from ribosomal genes, which contain highly conserved sequences that are detected in all organisms, the intergenic spacer of rDNA (IGS) appears to be the most rapidly-evolving spacer region. For this reason w... Different from ribosomal genes, which contain highly conserved sequences that are detected in all organisms, the intergenic spacer of rDNA (IGS) appears to be the most rapidly-evolving spacer region. For this reason we tested this region for phylogenetic studies. This report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IGS sequences of isolates belonging to Trichoderma section (T. viride, T. koningii, T. hamatum, T. erinaceus, T. asperellum) and Pachybasium section (T. harzianum, T. crassum, T. fasciculatum, T. oblongisporum, T. virens). Using the primer pair 28STD and CNS1, the Fast Start Taq DNA Polymerase (Roche), and a three temperature PCR protocol, products ranging from ca 1900 to 2400 bp were obtained from all tested isolates. The PCR product of 16 Trichoderma spp. isolates was cloned into a pGEM-TEeasy Vector (Promega) and sequenced. Based on a BLAST search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PCR product represents the whole IGS region. Multiple alignments of IGS sequences revealed two portions with different homology level. Portion A (ca 1660 bp) is the portion that contains 3’ end of 28S gene and is the more variable, while portion B (ca 830 bp), that contains the 3’ end of IGS region and the 5’ end of 18S gene, is the less variable. Comparing all sequences in region A 705 identical pairs occur out of 1704 total nucleotides (41.4%), while in region B identical pairs were 723 out of 832 total nucleotides (86.9%) . Sequence comparison of the two regions at intraspecific level (where it was possible) showed higher variability in region A (0.17%-6.8%) than in region B (0.0%-1.0%) . At interspecific level, performing all possible comparisons, the variability of region A (19.5%-52.7%) and B (0.8%- 16.9%).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ing sequences of species belonging to Trichoderma section variability of the two regions appears reduced if compared with that obtained from comparisons of species belonging to Pachybasium section. On the basis of sequence alignment, phylogenetic trees were obtained either with entire IGS, with region A, and with region B. Results of this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ll isolates belonging to Trichoderma section grouped separately from isolates belonging to Pachybasium section. IGS region allowed us to group species according to their taxonomic position. The topology of the tree did not change substantially, varying in genetic distance only. Performing a GenBank search sequences representing the final portion of the IGS region of other fungal species were found, and we carried out a multiple alignment using also our sequences of Trichoderma spp. and Diaporthe helianthi. The phylogeny inferred from sequence alignment matched the generally accepted morphology-based classification and was identical to other molecular schemes at high taxonomic level. Data analysis was useful in establishing a broad-scale phylogeny of Ascomycota and was also useful in sorting them into statistically-supported clades. The tree showed that Trichoderma occurred in a well-supported terminal subclade of a larger clade that also contained other genera belonging to Hypocreales order.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Trichoderma spp. IGS region allowed us to design a specific PCR primer that was successfully used to amplify region A. The new reverse primer LCR2, that recognize all Trichoderma isolates, was identified in region B and confirmed for its specificity on the DNA of fungi belonging to other Ascomycota genera. Results obtained showed that IGS region seems to be an interesting and versatile tool for phylogenetic analysis, for resolving some taxonomic problems and for constructing specific primer useful for different purpo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S rdna sequences Trichoderma spp. PHYLOGENY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菌Anaerofilum pentosovorans A9鉴定及其生长因子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放 魏利 +2 位作者 山丹 周皓 可宝庆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8-241,共4页
应用Hungate厌氧技术,从大庆油田常规水驱采出液中分离到一株硫酸盐还原功能菌株A9,进行形态、生理生化、16S rDNA以及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鉴定以及生长因子研究.该菌株为G+,短杆状,能运动,具有硫酸盐还原功能,产H2S,兼性厌氧;能以... 应用Hungate厌氧技术,从大庆油田常规水驱采出液中分离到一株硫酸盐还原功能菌株A9,进行形态、生理生化、16S rDNA以及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鉴定以及生长因子研究.该菌株为G+,短杆状,能运动,具有硫酸盐还原功能,产H2S,兼性厌氧;能以水溶性聚丙烯酰胺为唯一碳源;A9菌株与Anaerofilum pentosovorans(AP716816S)的相似性水平达98%,初步鉴定可能为Anaerofilum属的新种,暂时命名为Anaerofilum pentosovoransA9.生长因子及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pH、温度都达到极显著的水平,聚合物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菌株最适生长pH为8.0,喜中性偏碱环境;最适温度为40℃,属于嗜中温菌;聚合物质量浓度为600 mg/L生长较好,菌株对降低聚合物黏度效果明显;总矿化度最适生长范围为1.5×103-2.5×104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16S rdna 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 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