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O_(x)状态调控及其对VO_(x)/MoO_(x)-TiO_(2)催化剂脱硝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
1
作者 方萍 陈康欣 +3 位作者 林雨婷 范楷浩 单承宇 刘雪松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0-48,共9页
将七钼酸铵分别用水和草酸溶液溶解后与TiO_(2)复合制备MoO_(x)-TiO_(2)载体,通过浸渍法负载钒获得VO_(x)/MoO_(x)-TiO_(2)催化剂;采用XRD、SEM、BET、XPS、H_(2)-TPR和NH_(3)-TPD表征手段研究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并考察了其脱硝活性和... 将七钼酸铵分别用水和草酸溶液溶解后与TiO_(2)复合制备MoO_(x)-TiO_(2)载体,通过浸渍法负载钒获得VO_(x)/MoO_(x)-TiO_(2)催化剂;采用XRD、SEM、BET、XPS、H_(2)-TPR和NH_(3)-TPD表征手段研究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并考察了其脱硝活性和高温老化性能。结果表明,草酸助溶七钼酸铵制得的VMoTiO-F在210~510℃的脱硝效率大于80.0%,优于用水溶解制备的VMoTiH-F;VMoTiO-F表面存在较多的MoO_(x),可增强与VO_(x)的相互作用,促进催化剂表面产生更多的低价态VO_(x)和表面化学吸附氧(Oα)活性物种;VMoTiO-F中的VO_(x)和MoO_(x)相互作用还能提高低温氧化还原性能,有利于催化过程中的电子传递;VMoTiH-F相比VMoTiO-F有更多的MoO_(x)进入TiO_(2)晶格,提高TiO_(2)的热稳定性,而VMoTiO-A中的锐钛矿TiO_(2)在高温老化中被严重烧结甚至部分转变为惰性金红石晶型,导致表面酸性位损失和氧化还原性能降低,因此VMoTiH-A催化剂的脱硝性能明显优于VMoTiO-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_(x)/moo_(x)-TiO_(2) 氨选择性催化还原 moo_(x)-TiO_(2)复合载体 活性VO_(x) 热稳定性
下载PDF
Ni-Sn/MoO_(2)复合电极的制备及析氢性能研究
2
作者 祝子锐 邢乐红 +4 位作者 赵宇桐 左越 孙晨阳 郝云贵 付小桐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42,共7页
在焦磷酸盐体系中,通过复合电沉积技术制备了Ni-Sn/MoO_(2)复合镀层,探究了MoO_(2)质量浓度对Ni-Sn/MoO_(2)复合镀层析氢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谱仪(EDS)对复合镀层进行了物理表... 在焦磷酸盐体系中,通过复合电沉积技术制备了Ni-Sn/MoO_(2)复合镀层,探究了MoO_(2)质量浓度对Ni-Sn/MoO_(2)复合镀层析氢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谱仪(EDS)对复合镀层进行了物理表征。结果表明,MnO_(2)颗粒成功沉积到复合镀层中,并改变了Ni-Sn合金电极的组成和微观形貌。通过线性极化曲线(LSV)、塔菲尔曲线(Tafel)、电化学阻抗谱(EIS)、计时电位法(CP)对复合镀层的析氢性能和稳定性进行了测试,与Ni-Sn合金电极相比,MoO_(2)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Ni-Sn/MoO_(2)复合镀层的性能,在10 mA/cm^(2)极化电流密度下,MoO_(2)浓度为0.75 g/L时制备的复合镀层表现出最低的析氢过电位(296.91 mV),具有更高的析氢性能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沉积 Ni-Sn/moo_(2)复合镀层 析氢性能 稳定性
下载PDF
双Z型异质结Bi_(2)MoO_(6)/Bi_(2)WO_(6)/Ag_(3)PO_(4)的光催化研究
3
作者 董玮 林莉 +3 位作者 顾怀章 罗云强 马平 李向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89,共9页
采用一锅水热法制备了片层花簇状Bi_(2)MoO_(6)/Bi_(2)WO_(6)复合物,并以其为载体,将Ag_(3)PO_(4)通过原位生长的方式沉积在其表面,设计出一种新型的Bi_(2)MoO_(6)/Bi_(2)WO_(6)/Ag_(3)PO_(4)复合双Z-scheme型结构的光催化剂,考察了复... 采用一锅水热法制备了片层花簇状Bi_(2)MoO_(6)/Bi_(2)WO_(6)复合物,并以其为载体,将Ag_(3)PO_(4)通过原位生长的方式沉积在其表面,设计出一种新型的Bi_(2)MoO_(6)/Bi_(2)WO_(6)/Ag_(3)PO_(4)复合双Z-scheme型结构的光催化剂,考察了复合催化剂在可见光下降解罗丹明B(RhB)的催化活性。研究表明,当Ag_(3)PO_(4)在复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活性,在120 min内对RhB的降解率高达99.15%。Bi_(2)MoO_(6)、Bi_(2)WO_(6)和Ag_(3)PO_(4)三者的协同作用有效提高了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所构建的双Z型异质结可改变光生电子的传输路径,进而促使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从而获得显著的光催化活性。根据捕获实验和能带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双Z-scheme型光催化剂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双Z-scheme型异质结 Bi_(2)moo_(6)/Bi_(2)WO_(6)/Ag_(3)PO_(4)复合材料 可见光响应
下载PDF
硅藻土/Bi_(2)MoO_(6)/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降解四环素的研究
4
作者 余峰 李斯琪 +2 位作者 袁家乐 钟韻童 郭文显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6-1244,共9页
采用新颖的热缩聚法制备得到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通过表面修饰钼酸铋、硅藻土进行改性得到硅藻土/Bi_(2)MoO_(6)/g-C_(3)N_(4)复合光催化材料。借助SEM(扫描电子显微镜),EDS(能谱仪),XRD(X射线衍射仪),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采用新颖的热缩聚法制备得到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通过表面修饰钼酸铋、硅藻土进行改性得到硅藻土/Bi_(2)MoO_(6)/g-C_(3)N_(4)复合光催化材料。借助SEM(扫描电子显微镜),EDS(能谱仪),XRD(X射线衍射仪),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UVV1SDR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PL(光致发光光谱仪),比表面积及孔径测试仪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多种仪器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降解废水中的盐酸四环素(TC)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硅藻土/Bi_(2)MoO_(6)/g-C_(3)N_(4)复合材料表现了良好吸附光催化协同作用和优异的稳定性。在可见光照射下反应120 min对TC的降解率最高达到了95.3%,比二元复合材料Bi_(2)MoO_(6)/g-C_(3)N_(4)的89.1%及纯g-C_(3)N_(4)的66.3%均有较大提升。本研究为吸附光催化协同处理水中抗生素类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moo_(6)/g-C_(3)N_(4) g-C_(3)N_(4)复合材料 硅藻土 光催化 盐酸四环素
下载PDF
FeSe_(2)/RGO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磁波吸收性能分析
5
作者 文子良 布和巴特尔 +2 位作者 陈芾霖 花雨 姜南 《化学工程师》 CAS 2024年第2期5-8,共4页
本文通过溶剂热反应法在还原石墨烯表面生长了Fe Se_(2),制备出性能稳定的Fe Se_(2)/RGO复合材料。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电磁参数并通过计算发现,当匹配厚度达到3mm时,在7.52GHz处出现最佳反射率为-42.78dB,证明该复合材料在C波段(4~8... 本文通过溶剂热反应法在还原石墨烯表面生长了Fe Se_(2),制备出性能稳定的Fe Se_(2)/RGO复合材料。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电磁参数并通过计算发现,当匹配厚度达到3mm时,在7.52GHz处出现最佳反射率为-42.78dB,证明该复合材料在C波段(4~8GHz)有良好的吸收性能。进一步说明Fe Se_(2)/RGO复合材料具备良好的电磁波吸收性能,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e_(2)/rgo复合材料 溶剂热反应 电磁波吸收 表面极化
下载PDF
g-C_(3)N_(4)/TiO_(2)/RGO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果糖脱水制5-羟甲基糠醛的研究
6
作者 邵梦莎 洪雯雯 +3 位作者 刘思乐 张申奥 王思祺 李金源 《化工科技》 CAS 2024年第3期18-25,共8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g-C_(3)N_(4)/TiO_(2)/RGO三元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果糖脱水制备5-羟甲基糠醛(5-HMF)。利用SEM、TEM、XRD、FTIR、BET等检测手段对g-C_(3)N_(4)/TiO_(2)/RGO三元复合材料的形貌、晶型、基团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同时... 采用水热法制备g-C_(3)N_(4)/TiO_(2)/RGO三元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果糖脱水制备5-羟甲基糠醛(5-HMF)。利用SEM、TEM、XRD、FTIR、BET等检测手段对g-C_(3)N_(4)/TiO_(2)/RGO三元复合材料的形貌、晶型、基团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及溶剂种类对果糖转化率、5-HMF的收率和选择性的影响,此外,还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g-C_(3)N_(4)/TiO_(2)/RGO三元复合材料具有三维立体网状结构,比表面积达到了31.4782 m^(2)/g,对果糖脱水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果糖质量为5.0 g、二甲基亚砜用量15 mL、g-C_(3)N_(4)/TiO_(2)/RGO用量1.0 g、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150℃的条件下,果糖的转化率为98.5%,5-HMF的收率为69.7%,选择性为70.8%;5次循环使用后,5-HMF的收率仍能达到58.8%,表明g-C_(3)N_(4)/TiO_(2)/RGO三元复合材料的催化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TiO_(2)/rgo三元复合材料 水热法 5-羟甲基糠醛 果糖
下载PDF
Capacity Contribution Mechanism of rGO for SnO_(2)/rGO Composite as Anode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7
作者 Qi Li Guoju Zhang +4 位作者 Yuanduo Qu Zihan Zheng Junkai Wang Ming Zhu Lianfeng Duan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52-359,共8页
Compared with ordinary graphite anode,SnO_(2) possesses higher theoretical specifc capacity,rich raw materials and low price.While the severe volume expansion of SnO_(2) during lithium-ion extraction/intercalation lim... Compared with ordinary graphite anode,SnO_(2) possesses higher theoretical specifc capacity,rich raw materials and low price.While the severe volume expansion of SnO_(2) during lithium-ion extraction/intercalation limits its further application.To solve this problem,in this work the 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was introduced as volume bufer matrix of SnO_(2).Herein,SnO_(2)/rGO composite is obtained through one-step hydrothermal method.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rGO could efectively hinder the polymerization of SnO_(2) nanoparticles and provide more lithium storage sites attributed to high specifc surface area and density defects.The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of the composite cathode is 959 mA·h·g^(-1) and the capacity remained at 300 mA·h·g^(-1) after 1000 cycles at 1 C.It proved that the rGO added in the anode has a capacity contribution to the lithium-ion battery.It changes the capacity contribution mechanism from difusion process dominance to surface driven capacitive contribution.Due to the addition of rGO,the anode material gains stable structure and great condu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_(2)/rgo composite Lithium-ion battery Capacity contribution Difusion coefcients
下载PDF
MoS_(2)/RGO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祝玉婷 闫共芹 林羽芊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8-709,共12页
利用MoS_(2)高的理论储锂容量和石墨烯良好的导电性能,采用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出卷曲片层状的MoS_(2)/RGO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Raman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形貌、和成分的表征,并... 利用MoS_(2)高的理论储锂容量和石墨烯良好的导电性能,采用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出卷曲片层状的MoS_(2)/RGO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Raman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形貌、和成分的表征,并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了MoS_(2)和MoS_(2)/RGO模型的最稳定锂离子吸附位置、电荷密度、差分电荷密度、态密度和扩散能垒。实验结果表明,MoS_(2)/RGO复合材料在前70次充放电循环中,保持着800 mAh/g以上的高放电比容量,经过1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515.3 mAh/g,明显高于单一MoS_(2)(170.8 mAh/g),同时,该复合材料具有优于单一MoS_(2)的倍率性能,经过1000 mA/g的大电流密度循环后重新回到100 mA/g时,MoS_(2)/RGO复合材料仍保持在高的放电比容量(941.2 mAh/g)。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表明,在石墨烯的作用下,MoS_(2)层的Mo原子附近的电荷呈减少趋势,MoS_(2)/RGO整体态密度增强,使价带中的电子更容易跃迁到导带,同时,MoS_(2)/RGO较单一MoS_(2)低的扩散能垒(0.25 eV)使锂离子更容易扩散,这解释了在石墨烯的作用下,MoS_(2)/RGO复合材料拥有优于单一MoS_(2)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制备 MoS_(2)/rgo复合材料 电化学性能 第一性原理计算
下载PDF
Bi_(2)MoO_(6)基光催化材料研究进展
9
作者 崔心蕾 王哲禹 +2 位作者 迟彩霞 刘超群 乔秀丽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24,共9页
光催化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方法简单成本低的特点。Bi_(2)MoO_(6)作为一种新型的光催化材料进入大家的视线,因其具有较窄的禁带宽度和相对宽的吸光范围等优点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但较低的比表面积以及空穴光生电子快速复合... 光催化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方法简单成本低的特点。Bi_(2)MoO_(6)作为一种新型的光催化材料进入大家的视线,因其具有较窄的禁带宽度和相对宽的吸光范围等优点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但较低的比表面积以及空穴光生电子快速复合限制了材料发展。总结了Bi_(2)MoO_(6)的制备方法,并从多元化材料的构建角度对Bi_(2)MoO_(6)复合金属、非金属、金属氧化物以及三元材料方面进行了相关介绍,并对Bi_(2)MoO_(6)光催化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moo_(6) 光催化 复合材料
下载PDF
Fe(Ⅲ)/rGO/Bi_(2)MoO_(6)复合光催化剂制备及光催化芬顿协同降解苯酚 被引量:1
10
作者 安伟佳 李静 +6 位作者 王淑瑶 胡金山 蔺在元 崔文权 刘利 解珺 梁英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5-622,I0001,I0002,I0003,共11页
光催化–芬顿技术耦合可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本研究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Fe(Ⅲ)掺杂rGO/Bi_(2)MoO_(6)复合催化剂(Fe(Ⅲ)/rGO/Bi_(2)MoO_(6)),通过外加H_(2)O_(2)构建了光催化–芬顿协同体系,可见光照射3 h后对苯酚的降解率(82%)远高于... 光催化–芬顿技术耦合可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本研究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Fe(Ⅲ)掺杂rGO/Bi_(2)MoO_(6)复合催化剂(Fe(Ⅲ)/rGO/Bi_(2)MoO_(6)),通过外加H_(2)O_(2)构建了光催化–芬顿协同体系,可见光照射3 h后对苯酚的降解率(82%)远高于单独光催化(18%)或芬顿反应(48%),进一步优化条件对苯酚可实现完全降解。这主要是通过Fe得失电子实现价态的转变,并以此作为桥梁实现光催化–芬顿的协同作用。同时石墨烯的优异导电性能不仅克服了光催化中光生电子空穴难以分离的问题,而且促进了Fe^(3+)/Fe^(2+)的循环反应,促使芬顿反应产生更多的羟基自由基(·OH),进一步提高了苯酚的降解效率。实验考察了Fe(Ⅲ)含量、催化剂投加量、H_(2)O_(2)含量以及pH等因素对协同降解效果的影响。淬灭实验证明·OH是协同降解体系中最主要的活性物种,·O_(2)^(–)和h^(+)对降解活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结合实验结果提出了Fe(Ⅲ)/rGO/Bi_(2)MoO_(6)光催化–芬顿协同降解苯酚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Ⅲ)/rgo/Bi_(2)moo_(6) 光催化–芬顿 协同 降解
下载PDF
Facile synthesis of Sb@Sb2O3/reduced graphene oxide composite with superior lithium-storage performance 被引量:4
11
作者 ZHOU Xiao-zhong LU He-jie +2 位作者 TANG Xing-chang ZENG Ya-ping YU X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493-1502,共10页
Sb-based materials have been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anode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whereas they were commonly synthesized through time-consuming and costly processes.Here,Sb@Sb2O3/re... Sb-based materials have been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anode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whereas they were commonly synthesized through time-consuming and costly processes.Here,Sb@Sb2O3/reduced graphene oxide(Sb@Sb2O3/rGO)composite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a facile one-pot chemical method at ambient temperature.Based on the XRD and TGA analysis,the mass fractions of Sb and Sb2O3 in the Sb@Sb2O3/rGO composite are ca.34.05%and 26.6%,respectively.When used as an alternative electrode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a high reversible capacity of 790.9 mA·h/g could be delivered after 200 cycles with the capacity retention of 93.8%at a current density of 200 mA/g.And a capacity of 260 mA·h/g could be maintained even at 2000 mA/g.These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can be attributed to its well-constructed nanostructure.The Sb and Sb2O3 particles with size of 10 nm were tightly anchored on rGO sheets through electronic coupling,which could not only alleviate the stress induced by the volume expansion,suppress the aggregation of Sb and Sb2O3 particles,but also improve the electron transfer ability during cyc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Sb2O3/rgo composite synthesis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ies
下载PDF
NiCo_(2)O_(4)/RG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12
作者 王青 耿文博 +2 位作者 戴剑锋 李维学 高姗姗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2-166,共5页
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NiCo_(2)O_(4)/RGO复合材料,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1 A/g时,NiCo_(2)O_(4)/RGO复合材料的比电容高达2332.40 F/g,约是NiCo_(2)O_(4)材料的3倍,当电流密度增加至10 A/g时,其比电容还能... 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NiCo_(2)O_(4)/RGO复合材料,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1 A/g时,NiCo_(2)O_(4)/RGO复合材料的比电容高达2332.40 F/g,约是NiCo_(2)O_(4)材料的3倍,当电流密度增加至10 A/g时,其比电容还能保持为1127.22 F/g,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这归因于复合材料特殊的多孔蓬松结构,有效增加了材料的比表面积,NiCo_(2)O_(4)的比表面积为56.4880 cm^(2)/g,而NiCo_(2)O_(4)/RGO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高达188.6042 cm^(2)/g,能够提供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同时RGO能够有效提高材料的导电性,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电化学性能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NiCo_(2)O_(4)/rgo 电化学 复合材料
下载PDF
二维层状RGO/Cu_(2)O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及机理
13
作者 黄凤萍 邹正波 +2 位作者 李春花 周鑫敏 刘纯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7-201,207,共6页
以二维层状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为载体,采用液相原位还原法制备了二维层状RGO/Cu_(2)O复合材料。结合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能谱等表征手段,对RGO/Cu_(2)O复合材料晶体结构、形貌分析、元素组成进行表征,并在可见光... 以二维层状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为载体,采用液相原位还原法制备了二维层状RGO/Cu_(2)O复合材料。结合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能谱等表征手段,对RGO/Cu_(2)O复合材料晶体结构、形貌分析、元素组成进行表征,并在可见光下对甲基橙进行光催化降解反应。结果表明:通过Hummers法制备出的氧化石墨烯(GO),因其具有比表面积大的优势,为Cu_(2)O负载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在可见光照射下,GO∶Cu为0.75∶1(摩尔比)时,合成出的RGO/Cu_(2)O复合光催化剂对甲基橙表现出最优的光催化性能,对MO的降解达到93.4%,5次循环降解实验后仍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纯Cu_(2)O;自由基捕获实验证明具有强氧化性的·OH和·O^(2-)活性基团为主要活性物质。复合结构可有效地抑制Cu_(2)O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提升载流电子的分离与传输速率,为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工作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还原法 还原氧化石墨烯 氧化亚铜 复合光催化剂 光催化机理
下载PDF
Cu_(2)O/rGO修饰阴极对MFC产电脱氮性能及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金燕 马志远 +3 位作者 杨佳琪 廉静 牛艳艳 岳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50-2560,2592,共12页
通过还原法制备了Cu_(2)O/还原氧化石墨烯(Cu_(2)O/rGO)复合材料,采用SEM、FTIR、EDS、XRD、XPS、氮气吸附-脱附、循环伏安曲线对其结构和氧还原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将Cu_(2)O/rGO复合材料负载于碳布制得了Cu_(2)O/rGO阴极,以硝酸盐... 通过还原法制备了Cu_(2)O/还原氧化石墨烯(Cu_(2)O/rGO)复合材料,采用SEM、FTIR、EDS、XRD、XPS、氮气吸附-脱附、循环伏安曲线对其结构和氧还原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将Cu_(2)O/rGO复合材料负载于碳布制得了Cu_(2)O/rGO阴极,以硝酸盐作为模型污染物,将其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阴极,探究其对MFC产电脱氮性能和微生物菌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u_(2)O/rGO复合材料具有大量的介孔结构和良好的氧还原可逆性。与Pt/C阴极相比,Cu_(2)O/rGO阴极的交换电流密度升高了47.77%,电荷转移阻抗降低了65.53%。Cu_(2)O/rGO-MFC在处理NO_(3)^(–)-N废水时平均最大输出电压为662.54 m V、最大功率密度为26.27 m W/cm^(2)、平均库仑效率为32.02%、NO_(3)^(–)-N去除速率为83.33 mg/(L·h),均高于Pt/C-MFC[485.33 m V、16.98 m W/cm^(2)、7.38%、41.67 mg/(L·h)]。Cu_(2)O/rGO-MFC阴极生物膜中反硝化关键酶活性和胞外聚合物含量增加,同时,功能性微生物Betaproteobacteria和Alphaproteobacteria纲的丰度分别较Pt/C-MFC增加了35.66%和36.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_(2)O/rgo复合材料 微生物燃料电池 电化学性能 输出电压 脱氮 微生物群落 水处理技术
下载PDF
MoO_(2)/C纳米纤维复合薄膜的电化学性能
15
作者 高邦 刘颖 +5 位作者 贺志勇 于盛旺 孟杰 马永 周兵 吴艳霞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25,共6页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MoO_(2)/C纳米纤维复合薄膜,其中钼酸铵与纯聚乙烯醇(AMT与PVA)质量比分别为1:9,2:8,3:7,4:6,研究了薄膜的组织结构和相应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AMT与PVA质量比增加,MoO_(2)/C纳米纤维复合薄膜的纤维尺...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MoO_(2)/C纳米纤维复合薄膜,其中钼酸铵与纯聚乙烯醇(AMT与PVA)质量比分别为1:9,2:8,3:7,4:6,研究了薄膜的组织结构和相应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AMT与PVA质量比增加,MoO_(2)/C纳米纤维复合薄膜的纤维尺寸减小且分布更均匀,纤维成丝效果改善,相应电极的比电容增大,循环性能增强;AMT与PVA质量比为4∶6时,薄膜纤维成丝效果最好,相应电极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且5000次充放电后的循环保持率、充电比容量、放电比容量及充放电效率均增加,循环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moo_(2)/C纳米纤维复合薄膜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AuNPs/rGO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Cu^(2+)痕量检测的研究
16
作者 梁崇佳 郭川磐 +2 位作者 冯孝中 王明花 张治红 《轻工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96-104,共9页
采用液相化学共还原法制备AuNPs/rGO复合材料,再利用XRD和SEM对其晶型和表面形貌进行考察,通过XPS对其固定DNA前后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对其用于Cu2+痕量检测过程中电化学性能变化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uNPs/... 采用液相化学共还原法制备AuNPs/rGO复合材料,再利用XRD和SEM对其晶型和表面形貌进行考察,通过XPS对其固定DNA前后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对其用于Cu2+痕量检测过程中电化学性能变化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uNPs/rGO复合材料结晶性良好,与氧化石墨烯(GO)的表面形貌相比,AuNPs/rGO复合材料表面呈现出褶皱现象,并且表面包裹了许多金纳米颗粒.XPS分析表明DNA可成功地固定在AuNPs/rGO复合材料表面.基于AuNPs/rGO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Cu2+的最低检测限为0.02 nmol/L,比其他检测手段更加灵敏,且具有优良的选择性和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NPs/rgo复合材料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Cu^2+痕量检测
下载PDF
g-C_(3)N_(4)/Bi_(2)MoO_(6)/Ag_(3)PO_(4)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西连 卜鑫焱 +3 位作者 范辉 许胜华 樊宇顺 陈丛瑾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3-540,共8页
以三聚氰胺、二水合钼酸钠和五水合硝酸铋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g-C_(3)N_(4)/Bi_(2)MoO_(6)前驱体,然后通过共沉淀法将Ag_(3)PO_(4)纳米粒子负载在前驱体上,得到g-C_(3)N_(4)/Bi_(2)MoO_(6)/Ag_(3)PO_(4)复合材料。以盐酸四环素(TC... 以三聚氰胺、二水合钼酸钠和五水合硝酸铋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g-C_(3)N_(4)/Bi_(2)MoO_(6)前驱体,然后通过共沉淀法将Ag_(3)PO_(4)纳米粒子负载在前驱体上,得到g-C_(3)N_(4)/Bi_(2)MoO_(6)/Ag_(3)PO_(4)复合材料。以盐酸四环素(TC)为目标降解物,分析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通过XRD、FTIR、XPS、SEM、UV-Vis DRS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g-C_(3)N_(4)、Bi_(2)MoO_(6)和Ag_(3)PO_(4)之间形成了异质结结构,促进光生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在可见光照射下,30 mg g-C_(3)N_(4)/Bi_(2)MoO_(6)/Ag_(3)PO_(4)复合材料在50 min内对40 mL质量浓度10 mg/L的TC溶液的降解率达到93%。降解速率常数为0.046 min^(-1),分别为g-C_(3)N_(4)、Bi_(2)MoO_(6)和Ag_(3)PO_(4)的25.6、3.9和1.5倍。复合材料对TC进行降解循环利用4次后,对TC的降解率为71%,说明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自由基捕获实验结果表明,g-C_(3)N_(4)/Bi_(2)MoO_(6)/Ag_(3)PO_(4)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TC的主要活性物种为·OH和·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盐酸四环素 降解 复合材料 g-C_(3)N_(4)/Bi_(2)moo_(6)/Ag_(3)PO_(4) 功能材料
下载PDF
MoO_(3)-MgO/ZrO_(2)复合催化剂催化水解HCFC-22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天成 李志倩 +4 位作者 周童 任国庆 谭小芳 常玉 贾丽娟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8-344,共7页
通过共沉淀和过饱和浸渍法制备了MoO3-MgO/ZrO2三元复合催化剂,从MoO3-MgO/ZrO2催化剂的使用寿命考察了其催化水解HCFC-22的性能.同时考察了催化剂制备的镁锆摩尔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催化水解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对HCFC-22水解率... 通过共沉淀和过饱和浸渍法制备了MoO3-MgO/ZrO2三元复合催化剂,从MoO3-MgO/ZrO2催化剂的使用寿命考察了其催化水解HCFC-22的性能.同时考察了催化剂制备的镁锆摩尔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催化水解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对HCFC-22水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镁锆摩尔比为3∶10,在400℃焙烧3 h的催化剂在催化水解温度为350℃时对HCFC-22的水解率可达98.88%,同时得出MoO3-MgO/ZrO2三元复合催化剂在连续反应42 h后水解率保持在60%以上.主要水解产物为HF、HCl和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_(3)-MgO/ZrO_(2) HCFC-22 催化水解 三元复合催化剂
下载PDF
三维SnO2/C/rGO复合纤维膜电极制备及储锂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震宇 魏海燕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63,F0002,共9页
三维(3D)纳米纤维复合膜电极结构设计,避免了电极片制备过程中导电剂、黏结剂的添加,增强了电解液的浸润能力,对改善锂离子电池容量及倍率性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采用同步静电纺丝和静电喷雾技术,结合氩气煅烧技术,制备了3D网络结构S... 三维(3D)纳米纤维复合膜电极结构设计,避免了电极片制备过程中导电剂、黏结剂的添加,增强了电解液的浸润能力,对改善锂离子电池容量及倍率性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采用同步静电纺丝和静电喷雾技术,结合氩气煅烧技术,制备了3D网络结构SnO2/C/rGO复合纤维薄膜电极.这种由一维(1D)SnO2/C纳米线组合二维(2D)石墨片构成3D纳米复合纤维薄膜电极,一方面通过碳纤维连续包覆SnO2颗粒,有利于缓解SnO2充放电过程中剧烈的体积变化,增强其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碳纤维与二维石墨烯复合构成3D网络结构,有利于改善纤维膜电极的导电性,进而提高其倍率性能.研究表明,制备的SnO2/C/rGO复合纤维膜电极展示了其优良的放电容量、倍率性能及循环稳定性.于电流密度为0.4、0.8、1.6、2.4和4A·g^-1时,1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分别达到797、659、626、534和468mAh·g^-1,且当电流密度回落至0.4A·g^-1时放电容量可恢复到709mAh·g^-1;4A·g^-1充放电540次电极容量仍可达457mAh·g^-1,库伦效率接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静电纺丝和静电喷雾技术 SnO2/C/rgo 纳米纤维复合膜 电极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衍生NiCo_(2)O_(4)/rG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性能
20
作者 石中婷 缪天宇 赵斌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8-46,共9页
采用溶剂热法,按照镍和钴金属盐与氧化石墨稀(GO)质量比分别为1:0.05,1:0.07,1:0.09的配比制备镍钴金属有机骨架(Ni-Co-MOF)/GO前驱体,并将其超声喷涂在加热的泡沫镍基底上制备NiCo_(2)O_(4)/rGO(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研究了该... 采用溶剂热法,按照镍和钴金属盐与氧化石墨稀(GO)质量比分别为1:0.05,1:0.07,1:0.09的配比制备镍钴金属有机骨架(Ni-Co-MOF)/GO前驱体,并将其超声喷涂在加热的泡沫镍基底上制备NiCo_(2)O_(4)/rGO(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NiCo_(2)O_(4)/rGO复合材料由褶皱石墨烯及其表面均匀分布的NiCo_(2)O_(4)纳米颗粒构成;在2 A·g^(-1)电流密度下,盐与GO质量比为1:0.07时复合材料的比电容高达991 F·g^(-1),在20 A·g^(-1)电流密度下充放电30000次后,初始电容保持率仍高达126%。组装而成的NiCo_(2)O_(4)/rGO//AC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可达到41 W·h·kg^(-1),对应的功率密度为1604 W·kg^(-1),在20 A·g^(-1)的电流密度下经过25000次充电/放电循环后仍可实现100%以上的电容保持率,表现出超长的循环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o_(2)O_(4)/rgo复合材料 复合电极材料 超声喷涂 超级电容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