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scale Analysis of a Hailstorm and Short-time Heavy Rainfall Process in Hohhot City
1
作者 Jiang Jing Song Guiying +2 位作者 Hou Ting Ying Chun Cai Yunso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9年第5期7-16,21,共11页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data,satellite,radar,automatic observation and other refined monitoring data,the severe hail weather in Hohhot City on July 29,2015 was analyzed at multiple scales.The results sho...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data,satellite,radar,automatic observation and other refined monitoring data,the severe hail weather in Hohhot City on July 29,2015 was analyzed at multiple scal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optic-scale system,high-altitude cold air invaded Mongol shortwave trough,and the North China small high pressure and the subtropical high formed a warm shear line;the surface convergence line triggered severe convection weather.Unstable vertical structure,continuous increase of low-level humidity,more drier of high altitudes and the wind direction shear at 180° triggered hailstorm and lightning weather in Hohhot.α-scale convective cloud clusters were maintained in Hohhot,and the ground "herringbone" shear line oscillated violently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Strong lightning and big hails appeared on the ground.The "herringbone" shear line lifted slowly to the north,and there was short-time heavy precipitation on the ground.Radar products showed "bow echo",and the echo had a hanging structure;a mesoscale cyclone was formed 3 km away from the ground.On the radar wind profile,it can be seen that low-layer warm advection and strong wind shear triggered strong hailstorm in Hohhot.The disappearance of low- level warm advection and the maintenance of strong vertical shear of wind produced short-time heavy precipitation.There was a small difference between short-time heavy precipitation and hail in echo top height,but the coverag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In Hohhot City,vertically integrated liquid water content quickly increased during the hail,and decreased during the short-time heavy precip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IL NORTH China high pressure SHEAR line convectIVE cloud cluster radar echo
下载PDF
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图像生成方法
2
作者 李传浩 张秀娟 卜庆雷 《气象科技》 2023年第3期331-337,共7页
为生成复杂环境下的优质雷达回波图像,减少目标信息缺失现象与相对成像误差,提出基于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图像生成方法。采用可最大限度保留雷达回波特性的傅里叶插值法,形成空间分辨率均匀的雷达回波三维规则网格数据;基于改... 为生成复杂环境下的优质雷达回波图像,减少目标信息缺失现象与相对成像误差,提出基于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图像生成方法。采用可最大限度保留雷达回波特性的傅里叶插值法,形成空间分辨率均匀的雷达回波三维规则网格数据;基于改进变分贝叶斯理论,实现中小尺度对流天气雷达回波图像超分辨重现,生成雷达回波图像。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处理后的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范围与原图相似度高,可最大程度留存雷达回波信息,该方法能够生成清晰的雷达回波图像,且不存在目标信息缺失现象,相对成像误差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尺度 强对流天气 雷达回波图像 雷达回波特征 傅里叶插值法 变分贝叶斯
下载PDF
重庆地区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统计特征 被引量:12
3
作者 江玉华 丁明星 +1 位作者 陈群 刘婷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40,F002,共6页
对过去 2 2年 ( 1 982~ 2 0 0 3)间重庆市发生的中尺度强对流天气雷达资料进行分类统计 ,研究中尺度强对流天气过程及其天气雷达回波特征 ,寻找重庆市中尺度强对流天气的运动规律 ,建立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库 ,将中尺度强对流天气过程雷... 对过去 2 2年 ( 1 982~ 2 0 0 3)间重庆市发生的中尺度强对流天气雷达资料进行分类统计 ,研究中尺度强对流天气过程及其天气雷达回波特征 ,寻找重庆市中尺度强对流天气的运动规律 ,建立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库 ,将中尺度强对流天气过程雷达回波资料 ,按天气类型分类研究 ,结果表明 :①重庆市中尺度强对流系统在时空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 ;②涡旋状回波是暴雨的显著特征 ;③冰雹回波以块状为主 ;④强雷雨大风回波的特征具有带状或弓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强对流天气 雷达回波 统计特征 中尺度
下载PDF
北京强雷暴的地闪活动与雷达回波和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79
4
作者 李建华 郭学良 肖稳安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8-234,共7页
对2000-2001年发生在北京地区的8次天气过程进行了闪电与降水特征的统计分析,并针对两类典型暴雨和冰雹天气进行了详细的雷达、闪电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降雨和降雹天气的地闪特性具有明显差异。降雹天气的正闪比例较大,特别在降雹前... 对2000-2001年发生在北京地区的8次天气过程进行了闪电与降水特征的统计分析,并针对两类典型暴雨和冰雹天气进行了详细的雷达、闪电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降雨和降雹天气的地闪特性具有明显差异。降雹天气的正闪比例较大,特别在降雹前正闪频数增加剧烈。闪电通常发生在45dBZ以上的回波区,比目前“闪电在中纬度通常发生在30~45dBZ”等其他一些研究结果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闪 强对流天气 雷达回波
下载PDF
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同化对暴雨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30
5
作者 徐广阔 孙建华 +1 位作者 雷霆 赵思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6,共11页
利用我国CINRAD/SA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与ARPS模式(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的资料分析系统ADAS(ARPS Data Analysis System),对初始场进行调整,并应用于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模式,对2003年梅雨期... 利用我国CINRAD/SA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与ARPS模式(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的资料分析系统ADAS(ARPS Data Analysis System),对初始场进行调整,并应用于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模式,对2003年梅雨期淮河流域两次典型致洪暴雨过程进行模拟试验。对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引入雷达资料后,在雷达观测区的整层风场和水汽场都随之调整,雷达径向风和反射率因子资料对初始场调整有不同影响,径向风资料侧重于对风场的调整,而反射率因子资料侧重于对温、湿量场的调整,使降雨落区和强度预报都有所提高;在ADAS系统中,雷达径向风和反射率因子资料对初始场调整有不同影响,径向风资料侧重于对风场的调整,而反射率因子资料侧重于对温、湿量场的调整,两个个例的试验表明,加入雷达径向风资料的模拟试验能够得到较好评分,加入雷达反射率因子资料或同时加入这两种雷达资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模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模式 复杂云分析 多普勒天气雷达 中尺度系统
下载PDF
一次飑线过程中龙卷及飑锋生成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28
6
作者 刘勇 刘子臣 +1 位作者 马廷标 乔旭霞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26-335,共10页
对1983年9月4日发生在陕西中部一次灾害性强风暴过程的天气形势、雷达回波、卫星云图、地面中尺度风场资料及灾情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次灾害性强风暴是一次龙卷过程;龙卷出现在冷锋飑线带状回波尾部,呈典型的弓状... 对1983年9月4日发生在陕西中部一次灾害性强风暴过程的天气形势、雷达回波、卫星云图、地面中尺度风场资料及灾情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次灾害性强风暴是一次龙卷过程;龙卷出现在冷锋飑线带状回波尾部,呈典型的弓状回波(环状回波);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南北云系交绥处发展旺盛的中尺度涡旋云团,呈新月状;龙卷发生在地面“人”字形辐合线交点后部强西北风中;龙卷是由地面两条冷锋的共同作用造成的;飑锋回波出现在龙卷雷暴后部,表现为两条平行的线状回波,与经典理论有不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 飑锋 雷达回波 卫星云图 中尺度 飑线
下载PDF
中-β尺度对流云团造成特大暴雨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薛秋芳 梁海河 张沛源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9-43,共5页
通过对发生于长江中游地区两个中 -β尺度对流云团引起的特大暴雨过程的分析 ,探讨中 -β尺度对流云团产生强降水的条件 ,研究其变化规律 。
关键词 中-Β尺度 对流回波 暴雨 对流云团 过程分析 雷达回波
下载PDF
上海地区近10年冷流降雪天气诊断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雷 戴建华 韩雅萍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2-188,共7页
统计了近10年发生在上海地区的冷流降雪过程,初步揭示了此类天气过程的产生机理,并分析了降雪发生时对应的高低空天气形势、探空图、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地区2000—2009年共出现冷流降雪12次,占降雪总日数的25%,大部... 统计了近10年发生在上海地区的冷流降雪过程,初步揭示了此类天气过程的产生机理,并分析了降雪发生时对应的高低空天气形势、探空图、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地区2000—2009年共出现冷流降雪12次,占降雪总日数的25%,大部分过程降雪明显时段高空500 hPa上海处在槽前。冷流降雪发生前,宝山站探空图上,低层有不稳定层结,且850~925 hPa湿度较大。冷流降雪对应的红外云图,云阶走向和海岸线一致,且云体呈白亮波状结构,云顶高度多在3000m以下,雷达反射率因子较弱,多低于35 dBz。绝大部分过程海水和850 hPa温差在10~14℃之间,海水和925 hPa温差介于8~11℃之间。降雪发生时宝山站吹NW—WNW—N风,风速为3~6 m·s。与山东半岛相比,上海地区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决定其冷流降雪有分布范围小、持续时间短、降雪强度弱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流降雪 热对流 不稳定 卫星云图 雷达回波
下载PDF
华北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中的闪电活动特征及其与雷暴动力过程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2
9
作者 刘冬霞 郄秀书 冯桂力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5-104,共10页
利用地面地闪定位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一次具有前部对流线和后部大范围层状云降水(LLTS)的典型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闪电活动演变特征。整个MCS生命史中负地闪占主导地位,正地闪则表现不活跃。观测得到MCS消散... 利用地面地闪定位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一次具有前部对流线和后部大范围层状云降水(LLTS)的典型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闪电活动演变特征。整个MCS生命史中负地闪占主导地位,正地闪则表现不活跃。观测得到MCS消散阶段云闪与地闪的比例为2∶1,地闪主要分布在地面相对位温和对流不稳定能量均达到高值的区域;负地闪主要密集地分布在大于40dBZ的回波范围内;正地闪则稀疏地分布在30~40dBZ的回波范围内。在低于-40℃的温度区域内地闪分布较多,而密集的地闪分布在温度梯度大的区域内。结合单多普勒雷达的水平风场反演,发现地闪集中出现在气流表现为气旋性切变或水平风呈现切变的区域。该区域与MCS的强回波区相对应,并且地闪易发生在上升气流达到最大并开始出现下沉气流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闪 水平风场 雷达回波 云顶亮温 中尺度对流系统
下载PDF
积层混合云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吉宏 张维全 +2 位作者 班显秀 刘伟红 姚展予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560-4562,共3页
利用沈阳棋盘山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004~2006年在辽宁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人工增雨作业及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并总结出对积层混合云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条件、部位、时机和方法等新一代天气雷达判别指标。
关键词 人工增雨作业 雷达回波 多普勒雷达 积层混合云
下载PDF
辽宁省7~8月降水回波特征 被引量:10
11
作者 宫福久 王吉宏 +1 位作者 慕熙昱 李子华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7-431,共5页
为配合辽宁省夏季人工催化积云试验,沈阳、鞍山雷达和雨量站网在2002~2003年7~8月进行了系统的观测。本文利用雷达资料,分析了辽宁夏季降雨回波类型,并重点研究了积层混合云降水的主要特征。结果得出,辽宁夏季冷涡天气系统降水和... 为配合辽宁省夏季人工催化积云试验,沈阳、鞍山雷达和雨量站网在2002~2003年7~8月进行了系统的观测。本文利用雷达资料,分析了辽宁夏季降雨回波类型,并重点研究了积层混合云降水的主要特征。结果得出,辽宁夏季冷涡天气系统降水和江淮梅雨一样,以积层混合云降水为主,大到暴雨常属于强积层混合云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 雷达回波 积层混合云
下载PDF
广西3次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艳兰 王军君 +3 位作者 伍静 王娟 刘国忠 李向红 《干旱气象》 2015年第4期635-643,共9页
利用常规、非常规观测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广西1次高空触发强对流(简称高架强对流)及2次地面触发强对流(简称地面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架强对流云系TBB值高,造成小冰雹,而地面强对流云系TBB值低且梯度... 利用常规、非常规观测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广西1次高空触发强对流(简称高架强对流)及2次地面触发强对流(简称地面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架强对流云系TBB值高,造成小冰雹,而地面强对流云系TBB值低且梯度大,冷中心达200 K,产生大冰雹、局地龙卷等;大冰雹回波具有高悬强回波、弱回波区、中气旋、三体散射及高的VIL;由弓形回波造成的强降水、雷暴大风,其发生前强回波质心迅速下降;超级单体风暴造成的局地龙卷,其回波具有中气旋、弱回波区及强组合切变,0~3 km 垂直风切变在强风暴减弱消失前1 h 左右明显减弱;“120227”、“130323”、“130417”3次强对流发生在高空急流轴右侧辐散区、中低层急流汇合处,具有强的环境风垂直切变及上干下湿特征,且抬升触发系统分别为近垂直分布的中高层、整层、中低层辐合系统(槽、切变、锋面或辐合线);“130323”地面过程造成的强对流灾害天气最强,其层结不稳定性及抬升运动也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触发条件 雷达回波 红外云图
下载PDF
一次强雷暴中的多灾种天气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洪生 钟颖颖 +2 位作者 吴海英 高晓静 刘燕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5-471,共7页
用Micaps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3日发生在淮河以南地区的大范围强雷暴天气进行了分析,得出高、低空急流配置,形成低空辐合,高空辐散,槽线由高到低前倾,有利增强大气不稳定层结,中尺度切变线南北摆动具有触发对流作用等,为该区强... 用Micaps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3日发生在淮河以南地区的大范围强雷暴天气进行了分析,得出高、低空急流配置,形成低空辐合,高空辐散,槽线由高到低前倾,有利增强大气不稳定层结,中尺度切变线南北摆动具有触发对流作用等,为该区强雷暴多灾种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动力和热力条件。从云图、雷达参数和地闪特征对比分析得出冰雹、雷击、强降水,分别发生在强对流云团发展的不同时间和不同部位。其云团的形态、强度和范围等也不同。冰雹所表现出的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和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为最强,雷击次之,强降水最弱。在地闪出现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雷击事故,但多为负地闪,强度均较强。强降水过程多为负地闪,强度较弱,降水集中时段,地闪频次高。冰雹发生时地闪频数明显下降,且多为正闪。雷击过程强度和陡度变化最平缓,冰雹过程突变最明显。雷击发生在整个地闪过程中强度和陡度都相对较大的时刻;冰雹发生前约半小时有强度和陡度的骤增;强降水阶段地闪平均强度和陡度都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强对流天气 云团特征 雷达回波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安徽夏季中γ尺度对流云的雷达回波特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蒋年冲 刘娟 +2 位作者 胡雯 卢海 宋子忠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14,共6页
探讨夏季不同类型降水系统中对流性降水云的结构、降水形成机制,旨在为人工影响天气提供技术途径。利用合肥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监测到的13933个中γ尺度对流云体,按5种天气类型对其生命史、基本反射率、回波顶高、回波厚度、垂直累... 探讨夏季不同类型降水系统中对流性降水云的结构、降水形成机制,旨在为人工影响天气提供技术途径。利用合肥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监测到的13933个中γ尺度对流云体,按5种天气类型对其生命史、基本反射率、回波顶高、回波厚度、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5种天气系统中,对流云生命史在1小时之内的占统计总数的90%~95%;对流单体云的厚度一般都有2~5km,最大厚度也有超过10km的。副高外围及副高控制时,对流云单体的云顶高度70%以上都超过了0℃层;在华北低槽、沿海低槽、南支槽影响时,云顶高度大部分出现在0℃层以下或0℃层附近。这为指挥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了很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回波 中-γ尺度 对流云
下载PDF
2016年7月山西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多尺度系统相互作用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思慜 赵桂香 +1 位作者 赵瑜 申李文 《干旱气象》 2017年第5期857-867,共11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以及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产品,对2016年7月18—20日山西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多尺度天气系统及其相互作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00 h Pa与地面图上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稳定维持,中尺度低涡...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以及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产品,对2016年7月18—20日山西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多尺度天气系统及其相互作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00 h Pa与地面图上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稳定维持,中尺度低涡切变线造成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低空急流向山西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造成山西持续出现大暴雨天气。(2)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显示,此次过程由槽前斜压叶状云系发展成的涡旋云系造成,对应的雷达回波为积状云与层状云的混合性回波,层状云中不断有对流单体发展、合并、加强、消亡,整个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以带状回波为主,其上多对流回波,出现了雷暴和短时强降水;第2阶段回波强度减小,对流性质减弱,但回波存在不断生消和停滞少动等特点,造成长时间稳定性降水。(3)天气尺度系统的稳定维持是中尺度系统稳定存在、持续发展加强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对中尺度低涡的阻挡作用和对低涡维持所需冷空气的持续供应;其中中-α尺度低涡则制约更小尺度系统即中-β尺度或中-γ尺度辐合系统的形成和维持,而这些小尺度系统是此次暴雨大暴雨天气的直接制造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不同尺度系统 涡旋云系 复杂回波
下载PDF
新一代可移式天气雷达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刘黎平 邵爱梅 《暴雨灾害》 2007年第1期40-45,共6页
在总结“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计划项目“人工增雨技术研究及示范”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我国可移式新一代天气雷达在青海省河南县和河南省许昌市进行秋(春)季降水系统中尺度结构外场试验观测的方法和技术,对这两个地区云和降水的若干特... 在总结“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计划项目“人工增雨技术研究及示范”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我国可移式新一代天气雷达在青海省河南县和河南省许昌市进行秋(春)季降水系统中尺度结构外场试验观测的方法和技术,对这两个地区云和降水的若干特征进行了分析;另外,使用两步变分方法反演了风场结构,分析了层状云和对流云的中尺度回波强度和动力结构。结果表明:新一代天气雷达可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和云物理研究提供更多信息,包括风场中尺度结构、辐合线位置等;青海省河南县及周边地区秋季降水以对流云降水为主,低空辐合是对流云旺盛发展的重要原因;河南省许昌市春季降水既含有对流云降水也含有层状云降水,对流云降水过程伴有低空辐合,层状云内风场比较均匀,但风的垂直切变明显,多为暖平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雷达 雷达回波 对流单体 外场试验 人工影响天气 云物理
下载PDF
渤海西岸两次强对流天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志明 周艳军 王驷鹞 《海洋预报》 2017年第1期57-65,共9页
利用Micaps、探空、卫星云图、雷达资料,对2011年9月1日凌晨和2012年9月27日下午在渤海西岸出现的强对流天气,从环流形势、不稳定能量、云图特征、雷达回波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出现了暴雨、大风、冰雹天气,9月1... 利用Micaps、探空、卫星云图、雷达资料,对2011年9月1日凌晨和2012年9月27日下午在渤海西岸出现的强对流天气,从环流形势、不稳定能量、云图特征、雷达回波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出现了暴雨、大风、冰雹天气,9月1日凌晨影响系统为高空槽和切变线,灾害性天气以大风为主;9月27日下午影响系统为低涡和锋面,灾害性天气以暴雨、冰雹为主。两次过程渤海西岸上空均有一定的不稳定能量。亮度温度TBB越低表示强对流天气出现的几率越大,对流云团TBB小于-42oC预示有降水出现,TBB小于-52oC的区域与大雨或暴雨相对应。雷达回波强度大于35 d Bz区域与雷雨相对应,回波强度大于45 d Bz区域与冰雹、强降水天气对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西岸 对流天气 卫星云图 雷达回波 预报预警
下载PDF
江西两次不同季节强飑线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云辉 蔡菁 +1 位作者 马中元 郭艳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11年第2期43-50,共8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中尺度加密自动站和闪电定位资料,分别对江西春季和初冬两次强飑线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次飑线过程均具有江西典型强对流天气形势特征,均有地面中小尺度系统触发和配合,...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中尺度加密自动站和闪电定位资料,分别对江西春季和初冬两次强飑线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次飑线过程均具有江西典型强对流天气形势特征,均有地面中小尺度系统触发和配合,多以中尺度辐合线或中小尺度涡旋形式存在,春季还伴有中尺度温度锋区;两次飑线过程物理量场对流参数均超过江西强对流天气统计发生的阈值,初冬物理量场要弱于春季;卫星云图呈逗点云系尾部线状云系,TBB显示初冬MCS更强更活跃;初冬飑线回波顶更高,春季飑线液态水含量更大;初冬飑线闪电频次和强度均高于春季飑线,冰晶粒子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飑线天气 中尺度系统 逗点云系尾部 雷达回波特征
下载PDF
利用雷达回波资料对夏季对流云降水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8
19
作者 陈秋萍 曾光平 +2 位作者 冯宏芳 隋平 郑淑贞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9-346,共8页
20 0 0年 7~ 9月在福建省建阳气象雷达站利用“71 3 C”数字化雷达完整地观测到 1 0 1块对流云生成、发展、消亡过程。通过对这些资料分析 ,探讨夏季对流云降水机制。分析表明 :夏季对流云中初始回波出现在 0℃层以下 ,单体对流云占 8... 20 0 0年 7~ 9月在福建省建阳气象雷达站利用“71 3 C”数字化雷达完整地观测到 1 0 1块对流云生成、发展、消亡过程。通过对这些资料分析 ,探讨夏季对流云降水机制。分析表明 :夏季对流云中初始回波出现在 0℃层以下 ,单体对流云占 89.2 % ,多单体对流云占 77.8% ,其中回波及地时 ,主体回波扩展到冷暖区多单体明显高于单体 (各为 77.8%和 6 3 .9% )。由于多单体对流云其回波强度、尺度及降水时长都大于单体对流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回波 对流云 降水机制 人工催化
下载PDF
2005年盛夏十堰市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谭永秀 吴涛 +2 位作者 文强 陈剑云 朱明 《暴雨灾害》 2007年第1期57-62,共6页
使用2005年7月6~10日各层(850、700、500hPa等)天气图资料、有关物理量场资料、FY2卫星云图、十堰714C天气雷达回波资料,采取天气诊断分析方法,对2005年7月6~10日发生在十堰市境内的一次单站暴雨和一次区域性暴雨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 使用2005年7月6~10日各层(850、700、500hPa等)天气图资料、有关物理量场资料、FY2卫星云图、十堰714C天气雷达回波资料,采取天气诊断分析方法,对2005年7月6~10日发生在十堰市境内的一次单站暴雨和一次区域性暴雨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站暴雨是在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的形势下发生的,单站暴雨发生时,切变线及低涡700hPa始终偏北于850hPa,低空没有急流配合;区域性暴雨是在副热带高压东退南压比较显著的形势下发生的,区域性暴雨发生时,中尺度低涡及切变线接近重合,低空有强劲的西南急流与高层的西风急流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站暴雨 区域性暴雨 中尺度系统 物理量场 卫星云图 雷达回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