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6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KPA-联合全局与关键区域的光学-SAR中分辨率遥感影像场景分类
1
作者 李杰 何国强 +1 位作者 蒋梦辉 袁强强 《测绘工程》 2025年第1期1-10,21,共11页
遥感影像场景分类是自然灾害检测和城市功能规划等实际应用的基础,因此研究遥感影像场景分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由于其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已经成为遥感影像场景分类领域最常用的方法,此类方法强烈依赖数据集的质量。现阶... 遥感影像场景分类是自然灾害检测和城市功能规划等实际应用的基础,因此研究遥感影像场景分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由于其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已经成为遥感影像场景分类领域最常用的方法,此类方法强烈依赖数据集的质量。现阶段场景分类领域的数据集大多为高分辨率的光学影像,易于提取有效的语义特征。在面对中分辨率场景时,影像中细节信息更匮乏,有效特征不够显著,场景分类具有更大难度,相较于高分辨率场景分类精度不够理想。在此情况下,利用其他模态的数据如合成孔径雷达(SAR)提供互补特征可以有效改善场景分类精度。考虑到以上现状,本文构建光学-SAR遥感影像场景分类数据集(OS-RSISC),基于此数据集进一步提出了一个联合全局与关键区域的感知注意力双模态场景分类框架(GKPA-RSSC)。实验结果显示GKPA-RSSC相较于对比方法具有最高的分类精度,总体精度达81.97%。光学-SAR数据与单模态数据的对比试验结果突显双模态数据的优势,进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光学-SAR场景分类数据集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场景分类 深度学习 光学-sar数据集 联合全局与关键区域 感知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一种针对SAR图像的舰船目标检测算法
2
作者 孟凡龙 齐向阳 范怀涛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79,共6页
由于环境复杂、舰船目标散焦和尺度的多样性,基于SAR图像的舰船目标检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种针对SAR图像的舰船目标检测算法。首先,基于可变形卷积构建舰船目标特征细化模块,提高对大长宽比姿态的舰船目标的特征提取能力;其次... 由于环境复杂、舰船目标散焦和尺度的多样性,基于SAR图像的舰船目标检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种针对SAR图像的舰船目标检测算法。首先,基于可变形卷积构建舰船目标特征细化模块,提高对大长宽比姿态的舰船目标的特征提取能力;其次,在主干网络末尾引入了舰船空间金字塔聚合结构,增强对舰船目标的全局特征提取能力;最后,设计了尺度扩展特征金字塔网络,增强舰船浅层和深层特征信息的交互,提高对多尺度舰船目标的检测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HRSID数据集上的mAP达到了93.72%,F1分数达到了89.70%,优于所有比较算法,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图像 舰船检测 可变形卷积 舰船空间金字塔聚合结构 尺度扩展特征金字塔网络
下载PDF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wind profiles and gravity wave dynamics in MLT region based on the meteor radars from the Meridian Project
3
作者 Tai Liu Zhe Wang +2 位作者 MengXi Shi Willie Soon ShiCan Qiu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EI CAS 2025年第1期29-38,共10页
The meteor radar can detect the zenith angle,azimuth,radial velocity,and altitude of meteor trails so that one can invert the wind profiles in the mesosphere and low thermosphere(MLT)region,based on the Interferometri... The meteor radar can detect the zenith angle,azimuth,radial velocity,and altitude of meteor trails so that one can invert the wind profiles in the mesosphere and low thermosphere(MLT)region,based on the Interferometric and Doppler techniques.In this paper,the horizontal wind field,gravity wave(GW)disturbance variance,and GW fluxes are analyzed through the meteor radar observation from 2012−2022,at Mohe(53.5°N,122.4°E)and Zuoling(30.5°N,114.6°E)stations of the(Chinese)Meridian Project.The Lomb−Scargle periodogram method has been utilized to analyze the periodic variations for time series with observational data gap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zonal winds at both stations are eastward dominated,while the meridional winds are southward dominated.The variance of GW disturbances in the zonal and meridional directions increases gradually with height,and there is a strong pattern of annual variation.The zonal momentum flux of GW changes little with height,showing weak annual variation.The meridional GW flux varies gradually from northward to southward with height,and the annual periodicity is stronger.For both stations,the maximum values of zonal and meridional wind occur close to the peak heights of GW flux,with opposite directions.This observational evidenc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iltering theory.The horizontal wind velocity,GW flux,and disturbance variance of the GW at Mohe are overall smaller than those at Zuoling,indicating weaker activities in the MLT at Mohe.The 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calculated by the Lomb−Scargle periodogram shows that there are 12-month period and 6-month period in horizontal wind field,GW disturbance variance and GW flux at both stations,and especially there is also a 4-month cycle in the disturbance variance.The PSD of the 12-month and 6-month cycles exhibits maximum values below 88 km and above 94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eor radar wind field gravity wave Lomb−Scargle method
下载PDF
Mesospheric tide comparisons at low latitudes observed by two collocated meteor radars
4
作者 Jian Li Wen Yi +6 位作者 XiangHui Xue Jie Zeng HaiLun Ye JianYuan Wang JinSong Chen Na Li TingDi Chen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EI CAS 2025年第1期54-68,共15页
Accurate knowledge of mesospheric winds and waves is essential for studying the dynamics and climate in the mesosphere and lower thermosphere(MLT)region.In this study,we conduct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mesospher... Accurate knowledge of mesospheric winds and waves is essential for studying the dynamics and climate in the mesosphere and lower thermosphere(MLT)region.In this study,we conduct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mesosphere tidal results obtained from two adjacent meteor radars at low latitudes in Kunming,China,from November 2013 to December 2014.These two radars operate at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37.5 MHz and 53.1 MHz,respectively.However,overall good agreement is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radars in terms of horizontal winds and tide observa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ominant tidal waves of the zonal and meridional winds are diurnal and semidiurnal tides.Moreover,we conduct an exhaus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compare the tidal amplitudes and vertical wavelengths recorded by the dual radar systems,which reveals a high degree of alignment in tidal dynamics.The investigation includes variances and covariances of tidal amplitudes,which demonstrate remarkable consistency across measurements from both radars.This finding highlights clear uniformity in the mesospheric tidal patterns observed at low latitudes by the two neighboring meteor radars.Results of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specifically underscore th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in vertical wavelength measurements,validating the robustness of radar observations for tidal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osphere and lower thermosphere region meteor radar mesospheric winds TIDES
下载PDF
Radarsat SAR的森林生物物理参数信号响应及其蓄积量估测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臣立 牛铮 +2 位作者 郭治兴 丛丕福 邓小炼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5年第2期24-28,共5页
利用地面实测数据,系统探讨了RadarsatSAR数据在森林蓄积量估测方面的应用潜力和森林生物物理参数信号响应。结果表明:RadarsatSAR后向散射系数与森林蓄积量、树高及胸径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对数模型模拟;树种对后向散射系数具有一定影响;... 利用地面实测数据,系统探讨了RadarsatSAR数据在森林蓄积量估测方面的应用潜力和森林生物物理参数信号响应。结果表明:RadarsatSAR后向散射系数与森林蓄积量、树高及胸径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对数模型模拟;树种对后向散射系数具有一定影响;利用后向散射系数估测森林蓄积量,其精度基本符合林场大面积总体估测的精度要求,但小班水平应用效果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arSAT sar 蓄积量预测 树高 胸径 后向散射系数
下载PDF
基于RADARSAT-2 SAR卫星数据的海浪谱反演方法及其海试实验验证 被引量:3
6
作者 万勇 万莉 戴永寿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19,27,共5页
针对加拿大遥感卫星RADARSAT-2 SAR观测海浪的实际需求,建立了一种适合于RADARSAT-2 SAR的海浪谱反演方法。搭载东方红3号科考船在中国南海台湾海峡西南部海域开展了浮标和SAR海浪的联合探测实验,获取了大量的现场观测资料,对SAR海浪谱... 针对加拿大遥感卫星RADARSAT-2 SAR观测海浪的实际需求,建立了一种适合于RADARSAT-2 SAR的海浪谱反演方法。搭载东方红3号科考船在中国南海台湾海峡西南部海域开展了浮标和SAR海浪的联合探测实验,获取了大量的现场观测资料,对SAR海浪谱反演方法反演的海浪参数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SAR海浪谱反演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适用于RADARSAT-2 SAR的海浪反演。研究工作可为SAR海浪观测提供重要的参考,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浪谱反演 海浪 海试实验 合成孔径雷达
下载PDF
利用RADARSAT SWA SAR和LANDSAT TM的互补信息确定洪水水体范围 被引量:35
7
作者 杨存建 周成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9-83,共5页
从RADARSAT SAR图象中自动提取洪水水体,一直是一个急需解决而又未能得到解决的问题,主 要困难是由于阴影与水体严重相混淆。为此,本文研究发现,通过 RADARSAT SWA SAR图像和LANDSAT TM图像上的... 从RADARSAT SAR图象中自动提取洪水水体,一直是一个急需解决而又未能得到解决的问题,主 要困难是由于阴影与水体严重相混淆。为此,本文研究发现,通过 RADARSAT SWA SAR图像和LANDSAT TM图像上的互补信息,利用RADARSAT SWA SAR图像和LANDSAT TM图象上的水体和阴影进行复合 处理,可以从RADARSAT SWA SAR图象上准确、半自动提取洪水水体范围。研究初步表明,该方法不仅 适用于平地洪水水体范围的半自动提取,而且更适用于包含山区的大范围洪水水体的半自动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水体范围 互补信息 radarSAT SWA sar图像 半自动提取 阴影 雷达图像
下载PDF
Radarsat-2全极化SAR车辆目标典型方位特性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波 王超 +2 位作者 张红 吴樊 汤益先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35-1139,1233,共6页
Radarsat-2卫星可为普通用户提供8 m分辨率全极化SAR影像服务,这为研究基于星载全极化SAR影像的目标检测与监视提供了数据保障。针对此新型星载SAR影像中的车辆目标,本文提出以目标RCS测量和极化分解两种技术相结合的目标特性分析方法,... Radarsat-2卫星可为普通用户提供8 m分辨率全极化SAR影像服务,这为研究基于星载全极化SAR影像的目标检测与监视提供了数据保障。针对此新型星载SAR影像中的车辆目标,本文提出以目标RCS测量和极化分解两种技术相结合的目标特性分析方法,并以同型号、典型方位的大型卡车为例,进行了不同入射角条件下的两次同步实验。利用本文提出的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卡车目标在不同成像方式下的极化特性分析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基于星载全极化SAR影像的道路交通监测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arsat-2全极化sar影像 车辆目标 RCS测量 Pauli分解
下载PDF
基于Radarsat-2 SAR数据反演定西裸露地表土壤水分 被引量:11
9
作者 胡蝶 郭铌 +4 位作者 沙莎 王丽娟 李巧珍 王静 刘伟刚 《干旱气象》 2014年第4期553-559,581,共8页
利用Radarsat-2 SAR数据和定西地区野外土钻法及WET仪器观测的土壤水分数据,分析了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与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采用交叉极化(VV/VH)组合模型反演土壤水分并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水平、垂直同极化后向... 利用Radarsat-2 SAR数据和定西地区野外土钻法及WET仪器观测的土壤水分数据,分析了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与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采用交叉极化(VV/VH)组合模型反演土壤水分并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水平、垂直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均与10~20 cm土壤含水量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R均为0.74;受地表粗糙度和土壤质地等影响,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与0~10 cm土壤水分相关性均较低。交叉极化组合模型的反演值与10~20 cm实测土壤水分相关性较高,R值达0.75,而与0~10 cm和20~30 cm实测值的相关性较低(R值分别为0.47和0.52),但均通过α=0.05的显著性检验;WET仪器实测0~6 cm土壤水分经校正后与反演值的相关系数为0.46(通过α=0.01的显著性检验),校正后的结果有效提高了WET仪器测量精度。交叉极化组合模型可用于裸露地表土壤水分的反演,更适用于提取10~20 cm土壤含水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arSAT-2 sar 定西 裸露地表 土壤水分反演
下载PDF
Radarsat SAR图像上水稻田边界提取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邵芸 谭衢霖 +1 位作者 肖建华 郭华东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26-29,共4页
为精确提取RadarsatSAR图像上水稻田边界信息 ,开发了一个二维 8方向滤波算法并设计了优化的边界提取方案。将其应用于 86 3 30 8项目“SAR技术用于南方水稻长势监测与土地利用调查应用示范”研究中 ,结果表明该算法比用遥感图像处理软... 为精确提取RadarsatSAR图像上水稻田边界信息 ,开发了一个二维 8方向滤波算法并设计了优化的边界提取方案。将其应用于 86 3 30 8项目“SAR技术用于南方水稻长势监测与土地利用调查应用示范”研究中 ,结果表明该算法比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PCI)提取的水稻田边界更精细 ,且连续性好 ,从而在应用中可降低水稻种植面积计算的误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arSAT sar图像 水稻田 边界提取 雷达图像 边界探测 二维8方向滤波算法 图像处理
下载PDF
基于RADARSAT-2数据的SAR图像双视向几何校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万紫 邵芸 +1 位作者 谢酬 张凤丽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7-172,共6页
针对山区高分辨率雷达卫星Radarsat-2图像的严重几何变形,提出了一种新的双视向雷达图像几何校正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祛除地形引起的各种几何变形,防止地形引起的后向散射系数的失真,特别是能够有效祛除叠掩和阴影的影响,而这... 针对山区高分辨率雷达卫星Radarsat-2图像的严重几何变形,提出了一种新的双视向雷达图像几何校正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祛除地形引起的各种几何变形,防止地形引起的后向散射系数的失真,特别是能够有效祛除叠掩和阴影的影响,而这个问题是基于单幅雷达图像的传统几何校正方法无法解决的.为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在山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sar 几何校正 地形纠正 双视向补偿
下载PDF
基于RADARSAT SAR估测热带人工林叶面积指数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帅 牛铮 刘晨洲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8年第4期35-38,57,共5页
研究了雷达后向散射系数σ0与热带人工林叶面积指数(LAI)的相关性。通过对水云模型的修正,提出了一种半经验性的估测热带人工林叶面积指数方法。利用Radarsat-1 SAR数据对广东雷州人工林进行实验,验证表明,其主要林种的估测相关系数R2接... 研究了雷达后向散射系数σ0与热带人工林叶面积指数(LAI)的相关性。通过对水云模型的修正,提出了一种半经验性的估测热带人工林叶面积指数方法。利用Radarsat-1 SAR数据对广东雷州人工林进行实验,验证表明,其主要林种的估测相关系数R2接近0.5。该方法充分考虑了森林的特点以及雷达成像的特性,对于估测多云雨地区热带森林叶面积指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云模型 叶面积指数(LAI) 合成孔径雷达(sar) 后向散射系数 radarSAT
下载PDF
RADARSAT SNB SAR数据在大面积水稻估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李岩 彭少麟 +1 位作者 廖其芳 廖圣东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9-115,共7页
由于雷达遥感的全天候、全天时的优势,使之成为南方大范围农业信息动态监测的最佳遥感手段。为了适宜于运行系统,本研究采用加拿大雷达卫星(RADARSAT)窄波扫描模式(SNB)数据,以广东省为例进行了大范围水稻估产。通过建立稻作图谱,解决... 由于雷达遥感的全天候、全天时的优势,使之成为南方大范围农业信息动态监测的最佳遥感手段。为了适宜于运行系统,本研究采用加拿大雷达卫星(RADARSAT)窄波扫描模式(SNB)数据,以广东省为例进行了大范围水稻估产。通过建立稻作图谱,解决了在地形复杂、农业集约化程度低、水稻田分布不规则,且地块间田间管理水平差异很大等诸多因素影响下的水稻信息提取问题;在野外观测站采集的水稻生长期生理生态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RADARSATSNBSAR的雷达遥感时序信息水稻估产模型。通过2000年早、晚两季水稻估产的实践证明,此模型估产的精度在平原区达到95%,而在复杂的丘岭谷地则需进一步提高图像预处理的精度,改进特殊地段估产模型的精度。从实用性而言,这是一套高效、经济的技术方法,易于投入实际运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遥感 雷达卫星合成孔径雷达窄波扫描模式 水稻估产 地形 农业集约化
下载PDF
微波视觉与SAR图像智能解译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丰 金亚秋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5-306,共22页
高分辨率雷达成像技术和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雷达图像智能解译技术的进步。由于雷达传感器本身的特殊性和电磁散射成像物理的复杂性,雷达图像的解译缺乏光学图像的直观性,准确迅速识别分类的需求对雷达图像解译... 高分辨率雷达成像技术和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雷达图像智能解译技术的进步。由于雷达传感器本身的特殊性和电磁散射成像物理的复杂性,雷达图像的解译缺乏光学图像的直观性,准确迅速识别分类的需求对雷达图像解译提出了迫切的挑战。在借鉴人脑光视觉感知机理和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相关技术基础上,进一步融合电磁散射物理规律及其雷达成像机理,我们提出发展微波域雷达图像解译的“微波视觉”的新交叉领域研究。该文介绍微波视觉的概念与内涵,提出微波视觉认知模型,阐述其基础理论问题与技术路线,最后介绍了作者团队在相关问题上的初步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sar) 雷达成像 电磁散射 目标识别 微波视觉 语义电磁散射建模 物理智能 逆问题 视觉感知
下载PDF
热带人工林生物物理参数及生物量对RADARSAT SAR信号响应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臣立 郭治兴 +1 位作者 牛铮 林文鹏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5-119,共5页
合成孔径侧视雷达穿透冠层而获得树干信息的特点使得其具有在南方NDVI易饱和地区的生物量估测方面优于光学遥感。文章利用地面实测调查数据,首次系统地研究了热带人工林生物物理参数及生物量对RADARSAT-SAR信号响应。结果表明:RADARSAT-... 合成孔径侧视雷达穿透冠层而获得树干信息的特点使得其具有在南方NDVI易饱和地区的生物量估测方面优于光学遥感。文章利用地面实测调查数据,首次系统地研究了热带人工林生物物理参数及生物量对RADARSAT-SAR信号响应。结果表明:RADARSAT-SAR后向散射系数与森林生物量、树高、胸径可以用对数模型模拟。对于本实验区人工速生林来说,在森林生物量小于40 t.hm-2时RADARSAT-SAR后向散射系数与森林生物量具有较强相关性。桉树树高与后向散射系数的相关系数大于桉树胸径与后向散射系数关系。松树胸径与后向散射系数相关系数高于树高与后向散射系数的相关系数。研究结果为SAR在热带森林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arSAT-sar 生物量 生物物理参数 热带人工林 后向散射系数
下载PDF
Radarsat-2 SAR影像两种定位模型精度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明 张波 +2 位作者 单子力 王行风 孙久运 《遥感信息》 CSCD 2012年第5期14-18,25,共6页
星载SAR无控制点定位可利用距离-多普勒(R-D)模型和有理多项式(RPC)模型两种方法实现。为考察二者在不同高程条件下的适用性,本文利用Radarsat-2数据,基于绝对定位误差小于1m的GPS控制点,对R-D模型和RPC模型定位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 星载SAR无控制点定位可利用距离-多普勒(R-D)模型和有理多项式(RPC)模型两种方法实现。为考察二者在不同高程条件下的适用性,本文利用Radarsat-2数据,基于绝对定位误差小于1m的GPS控制点,对R-D模型和RPC模型定位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无高程数据仅利用头文件元数据的情况下,R-D模型和RPC模型定位精度都较差;当代入高程数据后,R-D模型表现出因高程变化引起的更好定位精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距离-多普勒模型 有理多项式模型 定位精度
下载PDF
方位向调制干扰对高分宽幅多通道SAR的影响
17
作者 邢世其 纪朋徽 +1 位作者 代大海 冯德军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46-1956,共11页
多通道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能够利用方位向多通道重构处理去除多普勒模糊,获得高分宽幅SAR图像。针对此特殊的多通道重构处理方式,研究了传统SAR方位向调制干扰对高分宽幅多通道SAR的影响,包括多普勒调制干扰和... 多通道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能够利用方位向多通道重构处理去除多普勒模糊,获得高分宽幅SAR图像。针对此特殊的多通道重构处理方式,研究了传统SAR方位向调制干扰对高分宽幅多通道SAR的影响,包括多普勒调制干扰和脉冲延迟转发干扰两种类型的方位向调制干扰方式,为高分宽幅多通道SAR干扰决策提供理论基础。理论分析指出,多普勒调制干扰信号经成像处理后将在方位向生成等间隔分布的虚假目标,并且幅度受与多普勒调制频率相关的正弦函数和匹配滤波损失联合调制;而脉冲延迟转发干扰信号在成像后将只有单个干扰目标出现,且目标的方位位置仅与延迟的脉冲数有关。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高分宽幅 多普勒调制干扰 脉冲延迟调制干扰
下载PDF
基于多源时序SAR数据的涿州洪涝淹没动态监测
18
作者 庄会富 王鹏 +2 位作者 苏亚男 张祥 范洪冬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8-228,共11页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成像能力,可为大范围洪涝淹没监测提供数据支撑。受SAR影像重访周期等限制,仅利用单一来源的SAR影像数据,难以满足洪灾救援与决策支持对高时效性洪涝淹没动态监测数据的...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成像能力,可为大范围洪涝淹没监测提供数据支撑。受SAR影像重访周期等限制,仅利用单一来源的SAR影像数据,难以满足洪灾救援与决策支持对高时效性洪涝淹没动态监测数据的需求。联合多源时序SAR数据进行洪涝淹没动态监测,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然而,不同传感器获取的SAR影像存在较大的时空异质性,难以进行直接比较。此外,以往研究通常利用单像素或局部空间邻域特征提取洪涝淹没范围,忽略了洪涝前后时空非局部特征的使用。为此,该文首先提出了基于后向散射特征的多源SAR数据特征空间对齐方法,然后引入渐进非局部理论提取洪灾前后的差异信息并生成洪涝淹没图,最后对时间序列洪涝淹没图进行逻辑运算得到洪涝淹没动态监测结果。该研究以2023年8月涿州市洪涝灾害为例,利用Sentinel-1、高分三号(GF-3)和涪城一号获取的5幅多源SAR数据,对该文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①与7种常用的洪涝监测方法相比,该文方法具有最优的性能,在验证集Ⅰ上Kappa系数和F1分数分别为0.85和0.88;②根据涿州洪涝淹没动态监测结果显示,主城区洪水至8月3日基本退去,之后水位逐渐下降,淹没区向下游白沟河方向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监测 合成孔径雷达 多源遥感 时序监测
下载PDF
基于噪声卷积调制的SAR多区域灵巧干扰方法
19
作者 王宁 冯海兵 +2 位作者 李丹阳 袁路 聂孝亮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22,共6页
针对传统噪声卷积干扰存在的压制区域位置在方位向上不能灵活控制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噪声卷积调制的SAR多区域灵巧干扰方法。该方法对截获信号进行距离向移频、方位向移相以及与噪声模板的卷积调制处理,以控制压制区域的位置;后对截获... 针对传统噪声卷积干扰存在的压制区域位置在方位向上不能灵活控制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噪声卷积调制的SAR多区域灵巧干扰方法。该方法对截获信号进行距离向移频、方位向移相以及与噪声模板的卷积调制处理,以控制压制区域的位置;后对截获信号进行不同频率、相位的噪声卷积调制处理,以控制压制区域的数量。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实现了压制区域位置在方位向、距离向上的灵活控制,并实现了单一干扰机对多个待掩护区域的干扰,提高了干扰增益,干扰效果较好,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噪声卷积 移频 移相 多区域 灵巧干扰
下载PDF
SAR目标识别对抗攻击综述:从数字域迈向物理域
20
作者 阮航 崔家豪 +4 位作者 毛秀华 任建迎 罗镔延 曹航 李海峰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8-1326,共29页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目标识别已成为SAR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方向。然而,有研究指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易受到对抗样本攻击。对抗样本定义为在数据集内故意引入微小扰动所产生的输入样本,这种扰动足以使模型高信...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目标识别已成为SAR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方向。然而,有研究指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易受到对抗样本攻击。对抗样本定义为在数据集内故意引入微小扰动所产生的输入样本,这种扰动足以使模型高信度地产生错误判断。现有SAR对抗样本生成技术本质上仅作用于二维图像,即为数字域对抗样本。尽管近期有部分研究开始将SAR成像散射机理考虑用于对抗样本生成,但是仍然存在两个重要缺陷,一是仅在SAR图像上考虑成像散射机理,而没有将其置于SAR实际成像过程中进行考虑;二是在机制上无法实现三维物理域的攻击,即只实现了伪物理域对抗攻击。该文对SAR智能识别对抗攻击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首先,详细梳理了传统SAR图像对抗样本技术的发展脉络,并对各类技术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其次,从SAR成像原理和实际过程出发,提出了物理域对抗攻击技术,通过调整目标物体的后向散射特性,或通过发射振幅和相位精细可调的干扰信号来实现对SAR智能识别算法对抗攻击的新思路,并展望了SAR对抗攻击在物理域下的具体实现方式;最后,进一步讨论了未来SAR智能对抗攻击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抗样本 合成孔径雷达(sar) sar目标识别 物理域对抗攻击 深度神经网络(DN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