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及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
作者 黄乐为 李亚锋 +3 位作者 王英 熊田 郑胜群 侯小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3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术前及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接受AVF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展开研究,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术前评估及术后动态监测,术后评估手术成功率。...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术前及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接受AVF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展开研究,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术前评估及术后动态监测,术后评估手术成功率。根据患者手术结果分为成功组(56例)和失败组(4例),比较成功组和失败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原发病、桡动脉内径、头静脉内径及动脉阻力指数)。结果术后,6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行左前臂与右前臂标准AVF术者分别为48、12例。经3个月的随访及探访,60例患者中有56例(93.33%)内瘘正常,适用于血液透析治疗。4例(6.67%)出现内瘘手术失败,糖尿病肾病2例,肾小球肾病2例,其中3例以吻合口成熟不良为主,另有1例吻合失败。成功组与失败组患者性别、年龄、桡动脉内径、原发病及动脉阻力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头静脉内径为(1.763±0.572)mm、较宽,失败组为(1.000±0.469)mm、明显较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VF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很重要,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实时动态观测血管的解剖学和功能学信息,可更精准地指导终末期肾病拟造瘘患者的血管选择,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前臂桡动脉-头静脉 自体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通路 终末期肾病
下载PDF
静脉支架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
2
作者 甘宇雄 王昭力 +2 位作者 于洋 张春乐 陈宇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3年第4期419-426,共8页
静脉狭窄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状态,经皮腔内支架植入是当前的主要治疗手段,其本质是支架提供适配的力学性能使得静脉恢复正常生理状态。但目前存在忽略动脉与静脉差异,使用动脉支架进行静脉狭窄治疗的问题,其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引起诸多并发... 静脉狭窄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状态,经皮腔内支架植入是当前的主要治疗手段,其本质是支架提供适配的力学性能使得静脉恢复正常生理状态。但目前存在忽略动脉与静脉差异,使用动脉支架进行静脉狭窄治疗的问题,其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引起诸多并发症。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静脉支架制造的常见设计与产品,总结了静脉支架研究中被重点关注的各项力学性能及其所受不同设计的影响,包括径向支撑力、慢性外扩力、单向抗压力、径向抗压力、柔顺性、径向回缩、轴向短缩,最后结合静脉血管和静脉狭窄的特殊性对相应力学性能要求进行了提炼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支架 力学性能 径向支撑力 柔顺性
下载PDF
腕部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与端侧吻合在尿毒症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3
作者 邓海防 刘林军 程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比较腕部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与端侧吻合在尿毒症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观察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菏泽市中医医院入院的76例尿毒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动静脉内瘘术治疗,根据不同吻合方式分为研究... 目的比较腕部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与端侧吻合在尿毒症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观察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菏泽市中医医院入院的76例尿毒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动静脉内瘘术治疗,根据不同吻合方式分为研究组(n=38)与对照组(n=38)。研究组行腕部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对照组行腕部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躯体健康、躯体角色、疼痛、情绪角色、活力、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与吻合手术时间、吻合口直径、吻合口血流量、吻合成功率、术后1年吻合通畅率、并发症(通路感染、迟发性血栓、盗血综合征、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躯体健康、躯体角色、疼痛、情绪角色、活力、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较均术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吻合手术时间为(21.24±3.5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30.59±5.22)min],吻合口直径为(5.43±1.28)mm,明显长于对照组[(4.31±1.04)mm],吻合口血流量与吻合成功率、术后1年吻合通畅率分别为(238.53±18.71)mL/min、97.37%、89.4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84.32±10.27)mL/min、78.95%、60.53%],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明显低于对照组(26.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部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法在尿毒症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效果优于端侧吻合法,可有效缩短吻合手术时间,扩大吻合口直径,增加血流量,还可提升吻合成功率、吻合通畅率及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更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动静脉内瘘术 桡动脉 头静脉 端端吻合 端侧吻合
下载PDF
前臂掌侧静脉皮瓣和SPBRA皮瓣桥接修复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患者的效果对比
4
作者 张雅营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32期124-128,共5页
目的:分析并比较前臂掌侧静脉皮瓣和桡动脉掌浅支(SPBRA)皮瓣桥接修复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2年12月宁德市蕉城区医院收治的75例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 目的:分析并比较前臂掌侧静脉皮瓣和桡动脉掌浅支(SPBRA)皮瓣桥接修复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2年12月宁德市蕉城区医院收治的75例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A组(n=37)给予前臂掌侧静脉皮瓣修复,B组(n=38)给予SPBRA皮瓣桥接修复,观察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指间关节活动度、感觉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皮瓣存活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皮瓣制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近、远指间关节屈曲活动度均高于术前,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B组患指感觉功能优于A组,静止两点辨别觉(S2-PD)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皮瓣成活率为89.47%(34/38),高于A组的70.27%(2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1,P=0.038)。两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患者中应用前臂掌侧静脉皮瓣、SPBRA皮瓣桥接修复手术效果相当,具有一定安全性,但SPBRA皮瓣桥接修复手术皮瓣存活率更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感觉功能,促进创面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掌侧静脉皮瓣 桡动脉掌浅支 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 手指创面 感觉功能
下载PDF
桡静脉吻合方式对前臂皮瓣血液流场影响的计算流体力学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徐立群 范秦寅 +3 位作者 张宝亮 张罗莲 张陈平 胡广洪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46-250,共5页
目的: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分析桡静脉吻合方式对前臂皮瓣血液流场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ro/E(Wildfire 4.0)软件,分别建立前臂皮瓣桡静脉与受区3类不同管径静脉的4种吻合方式(Ⅰ型... 目的: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分析桡静脉吻合方式对前臂皮瓣血液流场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ro/E(Wildfire 4.0)软件,分别建立前臂皮瓣桡静脉与受区3类不同管径静脉的4种吻合方式(Ⅰ型:匹配吻合;Ⅱ型:水平残端吻合;Ⅲ型:成角吻合;Ⅳ型:端-侧吻合)的整体三维几何模型。将上述几何模型导入SC/Tetra 8.0软件,进行网格划分与计算。皮瓣设定Porous压损模型,桡动脉入口速度20mm/s,受区静脉出口压力0 Pa。通过获取各血管截面的压力、速度分布信息,研究4种静脉吻合方式皮瓣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特征,重点分析皮瓣回流静脉,尤其是吻合口处血液流场的变化规律。采用SAS 8.0软件包的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Ⅰ型皮瓣循环各截面的平均压力显著高于其他3型(F=40.99,P<0.001);Ⅱ型吻合口出现血液漩涡现象;Ⅲ型、Ⅳ型吻合口血液流线平稳,Ⅳ型桡静脉回流有"支流吸附"现象发生;皮瓣循环的压力损失在血管蒂部桡静脉内最为显著(F=97.00,P<0.001)。结论:Ⅲ、Ⅳ型是较理想的吻合方式。理论上,合理缩短血管蒂长度及选择较粗大伴行桡静脉进行吻合,可有效减少皮瓣的循环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前臂皮瓣 桡静脉 吻合方式
下载PDF
前臂桡侧皮瓣血流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6
作者 徐立群 范秦寅 +3 位作者 张宝亮 张华 张陈平 胡广洪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建立以桡动静脉为血管蒂的前臂皮瓣血流动力学三维数值模型,并探讨其科学有效性。方法:应用Pro/E(Wildfire 4.0)软件建立前臂皮瓣三维几何模型。椭圆形皮瓣的长短轴分别为80mm×50mm,厚度为10mm,血管蒂(桡动脉内径1.9mm,桡静... 目的:建立以桡动静脉为血管蒂的前臂皮瓣血流动力学三维数值模型,并探讨其科学有效性。方法:应用Pro/E(Wildfire 4.0)软件建立前臂皮瓣三维几何模型。椭圆形皮瓣的长短轴分别为80mm×50mm,厚度为10mm,血管蒂(桡动脉内径1.9mm,桡静脉内径0.84mm)长50mm,以半嵌入方式平行长轴贯穿皮瓣。将几何模型整体导入SC/Tetra 8.0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和计算。根据实测桡动脉流量,设定进口血液流速为20mm/s,参照皮瓣血管蒂实测压力差53mmHg,初步获得压力损失模型(porous model)的有关系数值,然后将压力损失模型代入皮瓣,模拟毛细血管网对血流的阻力,计算出皮瓣及血管蒂部的血液流动,比较分析血管蒂部桡、动静脉中心轴向压力分布和不同截面径向血液流速分布。结果:前臂皮瓣模型的整体网格数为10355473,节点数为2104014。皮瓣代入压力损失模型后,桡、动静脉出入口压力差值为7050Pa(52.8mmHg),接近临床实测值。计算流体力学分析显示,在压力损失模型中桡动脉的中心轴向压力分布持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当血液流入及流出皮瓣时,会出现速度减缓和增加,而桡静脉的中心轴向压力值在血液流出皮瓣的瞬间急剧下降,结果特征符合皮瓣血液正常生理循环特点。结论:压力损失模型能够较合理有效地模拟前臂桡侧皮瓣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本研究提出了皮瓣血流机制研究的新方法,为进一步血管吻合口流场变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桡侧皮瓣 桡动脉 桡静脉 计算流体力学 压力损失模型
下载PDF
桡静脉穿刺碘对比剂外渗后两种护理措施效果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姜红 肖金利 范占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5期802-804,810,共4页
目的比较喜疗妥联合人工手法推拿+冰袋和冰袋+硫酸镁湿敷两种护理桡静脉穿刺碘对比剂局部外渗的效果。方法将84例行冠状动脉CTA桡静脉穿刺碘对比剂外渗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常规组,每组42例,实验组采用喜疗妥外涂联合手法推拿+冰袋,常规组... 目的比较喜疗妥联合人工手法推拿+冰袋和冰袋+硫酸镁湿敷两种护理桡静脉穿刺碘对比剂局部外渗的效果。方法将84例行冠状动脉CTA桡静脉穿刺碘对比剂外渗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常规组,每组42例,实验组采用喜疗妥外涂联合手法推拿+冰袋,常规组采用冰袋+硫酸镁湿敷,各组再根据肿胀面积分为轻、重两组,比较两种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治疗48h后,实验组痊愈率95.2%(40/42),其余2例治疗72h后痊愈。常规组痊愈率73.8%(31/42),其余11例治疗96h后痊愈,两组疗效比较轻度亚组的效果无统计学差异,重度亚组的效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喜疗妥联合人工手法推拿+冰袋可有效治疗桡静脉穿刺碘对比剂外渗所致的局部组织损伤、疼痛,尤其在重度外渗情况下其痊愈时间、皮肤损伤、手及腕部功能等方面的疗效优于冰袋+硫酸镁湿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静脉 硫酸镁 喜疗妥 碘对比剂外渗
下载PDF
自制血压计袖带在桡动脉介入术后前臂血肿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9
8
作者 王静 徐月美 徐琴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24期2285-2287,共3页
目的比较血压计袖带充气及弹性绷带包扎两种方式压迫血肿的效果。方法将桡动脉介入术后发生前臂血肿的80例病人随机分成A组(血压袖带压迫)40例、B组(弹性绷带包扎)40例。观察病人手指脉氧饱和度(SpO2)、前臂血肿消散、静脉回流障碍、上... 目的比较血压计袖带充气及弹性绷带包扎两种方式压迫血肿的效果。方法将桡动脉介入术后发生前臂血肿的80例病人随机分成A组(血压袖带压迫)40例、B组(弹性绷带包扎)40例。观察病人手指脉氧饱和度(SpO2)、前臂血肿消散、静脉回流障碍、上肢疼痛、手背肿胀、皮肤瘀斑、水泡等并发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SpO2<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臂血肿消散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静脉回流障碍、上肢疼痛、手背肿胀、皮肤并发症发生的例数A组较B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压计袖带充气压迫治疗前臂血肿的效果明显优于弹性绷带包扎,可随机定时定量渐进性减压或加压,病人舒适,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袖带 桡动脉 前臂血肿 护理
下载PDF
浅静脉及深浅静脉回流对183例前臂皮瓣存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石荣华 赵云富 +3 位作者 刘渊 吴洋 黄建涛 陈潇卿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游离桡侧前臂皮瓣进行颌面部缺损修复时,采用浅静脉回流与深、浅静脉回流对于皮瓣危象发生率、皮瓣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991-01—2011-11完成的,183例采用游离桡侧前臂皮瓣(RFFF)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使用游离桡侧前臂皮瓣进行颌面部缺损修复时,采用浅静脉回流与深、浅静脉回流对于皮瓣危象发生率、皮瓣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991-01—2011-11完成的,183例采用游离桡侧前臂皮瓣(RFFF)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皮瓣回流静脉分为2组:深浅静脉回流组(组Ⅰ,85例)、浅静脉回流组(组Ⅱ,98例)。分析肿瘤的部位和类型、皮瓣回流静脉的选择、皮瓣成活情况及皮瓣危象发生情况。结果:组Ⅰ中皮瓣危象的发生率(8/85)与组Ⅱ中皮瓣危象发生率(6/98)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检验,P=0.40)。组Ⅱ中,吻合2条浅静脉和吻合1条浅静脉的病例,血管危象的发生率分别为2/27和4/71,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isher检验,P=0.67)。单静脉吻合与双静脉吻合的病例中,血管危象的发生率分别为4/71和10/112,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0.41)。术后组Ⅰ皮瓣存活率96.47%(82/85),组Ⅱ皮瓣存活率为100%(98/98),2组在存活率上没有显著差异(Fisher检验,P=0.0983),术后皮瓣的总成活率为98.36%(180/183)。结论:浅静脉回流在解剖上及技术上都是可靠的,单纯吻合一条浅静脉不影响皮瓣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侧前臂皮瓣 头静脉 桡静脉 静脉栓塞 皮瓣危象
下载PDF
慢性肾衰竭患者前臂内瘘相关血管解剖的超声检查 被引量:8
10
作者 陶杰 张凡 +3 位作者 冯谦 王涛 吴晓波 孙菲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37-74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观察我国慢性肾衰竭患者前臂内瘘血管的解剖学特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7例拟行前臂内瘘术,且术前行超声检查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前臂血管超声检查结果。结果相同血管左、右侧内径比较,男、女同静脉内径比较,各年龄段最... 目的探讨超声观察我国慢性肾衰竭患者前臂内瘘血管的解剖学特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7例拟行前臂内瘘术,且术前行超声检查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前臂血管超声检查结果。结果相同血管左、右侧内径比较,男、女同静脉内径比较,各年龄段最粗头静脉内径比较,各年龄段最粗桡动脉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前臂中最粗的一支头静脉≥1.6mm、≥1.8mm、≥2.0mm、≥2.5mm者分为343例(343/437,78.49%)、289例(289/437,66.13%)、229例(229/437,52.40%)和128例(128/437,29.29%);最粗的一支桡动脉≥1.6 mm、≥1.8 mm、≥2.0mm者分为347例(347/437,79.41%)、270例(270/437,61.78%)和204例(204/437,46.68%)。头静脉≥2.0mm且桡动脉≥2.0mm者占32.49%;头静脉≥1.8mm且桡动脉≥1.8mm占46.22%;一支动脉≥1.6mm且一支静脉≥1.8mm占60.18%(263/437);一支动脉≥1.6mm且一支静脉≥1.6mm占70.48%(308/437)。头静脉前臂中段或中上段为2支主干者38例;一侧手臂腕部头静脉≥1.8mm,但前臂中上段无主干(血液经由众多细小静脉回流)者2例。同侧手臂一支动脉内径≥1.6mm的且一支静脉内径≥1.6mm者拟吻合静脉距体表为(3.38±1.37)mm。结论中国慢性肾衰竭患者前臂血管内径多低于欧美指南推荐标准,建议应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前臂人工内瘘通路术前血管内径推荐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桡动脉 头静脉
下载PDF
尺侧指固有动脉与桡动脉腕背支桥接的断拇再植 被引量:9
11
作者 靳国强 王大鹏 +3 位作者 李春游 明晓峰 赵晓非 程春生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7期599-601,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近端动脉严重损伤的拇指离断再植术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2007年2月至2009年3月,采用前臂掌侧静脉移植,桥接鼻咽窝处桡动脉腕背支与尺侧指固有动脉的远侧断端,治疗13例近端动脉严重损伤的拇指离断。男11例,女2例...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近端动脉严重损伤的拇指离断再植术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2007年2月至2009年3月,采用前臂掌侧静脉移植,桥接鼻咽窝处桡动脉腕背支与尺侧指固有动脉的远侧断端,治疗13例近端动脉严重损伤的拇指离断。男11例,女2例;年龄16~50岁,平均34.5岁。左侧7例,右侧6例。完全离断8例,不全离断5例。急诊再植10例,按常规步骤再植术后动脉危象探查修复3例。结果:13例拇指全部成活。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7个月,平均11个月。再植拇指外形满意,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9指,良3指,差1指。指腹两点辨别觉58mm,平均6.5mm。结论:静脉移植桥接鼻咽窝桡动脉腕背支与尺侧指固有动脉远端的方法修复拇指动脉,行复杂拇指离断再植,手术体位舒适,不影响手部血供,扩大了再植适应证,提高了再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拇指 再植术 静脉移植 桡动脉
下载PDF
以鼻烟窝区血管作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达传 谭新萌 +3 位作者 钟世镇 于立新 白喜文 杨铁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52-154,共3页
在30侧上肢标本上,按动静脉内瘘术的设计求要,解剖观测了鼻烟窝区有关血管.鼻烟窝段桡动脉长2.4(1.9~2.8)cm,外径2.8(1.8~3.8)mm;头静脉外径2.9(1.8~5.2)mm。对在鼻烟窝区进行动静脉内瘘术用于血液透析的解剖要点和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鼻咽窝 桡动脉 头静脉 血液透析
下载PDF
老年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桡动脉与大隐静脉应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沈刘忠 陈绪军 +6 位作者 强中强 刘凯飏 李兵 张晶 郑哲 王巍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比较在60岁以上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同时应用桡动脉与大隐静脉时的切口并发症及远期通畅率,探讨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应用桡动脉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1至2010-01在我院同时采用桡动脉、大隐静脉行C... 目的:比较在60岁以上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同时应用桡动脉与大隐静脉时的切口并发症及远期通畅率,探讨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应用桡动脉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1至2010-01在我院同时采用桡动脉、大隐静脉行CABG的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资料,比较桡动脉与大隐静脉取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桥血管远期通畅率。共332例60岁以上CABG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66.0±4.9)岁。桡动脉取材前均行多普勒超声,术后采用钙拮抗剂为主的抗痉挛策略。结果:住院期间死亡6例,死亡率1.8%。桡动脉取材术后切口疼痛、活动受限及血肿发生率与大隐静脉取材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切口麻木、肿胀及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大隐静脉取材(P均<0.05)。至2012-12止,共完成随访307例,随访率92.5%,其中177例患者术后(58.0±23.7)个月选择性冠脉造影或多排冠脉计算机断层扫描术(CT)复查显示桡动脉桥通畅率为84.2%(149/177),显著高于大隐静脉桥通畅率(71.2%,126/17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多普勒超声筛选及应用适宜的抗痉挛策略,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应用桡动脉桥,可获得优于大隐静脉桥的临床效果,有望在老年CABG患者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桡动脉 大隐静脉
下载PDF
三种不同采血方法对婴幼儿采血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7
14
作者 牟群英 饶钒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17期19-21,共3页
目的比较三种采血方法对婴幼儿的采血效果,寻找婴幼儿的最佳采血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方法将门诊采血的909例患儿和新生儿科住院采血的患儿347例分别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采血法,实验... 目的比较三种采血方法对婴幼儿的采血效果,寻找婴幼儿的最佳采血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方法将门诊采血的909例患儿和新生儿科住院采血的患儿347例分别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采血法,实验1组采用离心静脉穿刺采血法,实验2组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法,观察3种采血方法在儿科门诊和病房的应用效果。结果在门诊采血处,使用离心静脉穿刺采血法采取合格血标本的概率及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或0.01);在新生儿病房,使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法采取合格血标本的概率及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或0.01)。结论桡动脉穿刺采血法适用于新生儿病房,离心静脉穿刺采血法适用于年龄较大患儿的门诊采血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穿刺 离心静脉 桡动脉 采血
下载PDF
经皮桡动脉穿刺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郑翼德 胡小艳 +2 位作者 方力 樊孝文 余永忠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0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穿刺股动脉置管溶栓给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特点。方法将71例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A(经皮桡动脉穿刺股动脉置管溶栓组)、B(经皮外周静脉穿刺给药溶栓组)、C(经皮股动脉穿刺置管溶栓组)、D(经皮...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穿刺股动脉置管溶栓给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特点。方法将71例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A(经皮桡动脉穿刺股动脉置管溶栓组)、B(经皮外周静脉穿刺给药溶栓组)、C(经皮股动脉穿刺置管溶栓组)、D(经皮深静脉穿刺置管溶栓组)4组,泵入尿激酶溶栓。统计并比较穿刺置管成功率、住院费,以及患肢不同时间的肿胀缓解度、深静脉通畅度评分、痛苦度评分的差异。结果穿刺置管成功率:A组88.9%(16/18),B组100.0%(19/19),C组93.8%(15/16),D组72.2%(13/18)。A组与B、C、D3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住院费:A组(9139.5±1110.1)元,B组(4902.9±872.1)元,C组(9030.7±728.1)元,D组(25229.9±1203.4)元,A组与B组、D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肿胀缓解度:D组较高,A、C组次之,B组较低;静脉通畅改善度:A、C、D组效果较好,B组较差;痛苦度评分:A、B组较低,C、D组较高。结论A组不仅有较好的溶栓效果,而且在穿刺成功率、降低痛苦度和降低住院费用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溶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股动脉 深静脉血栓形成 溶栓
下载PDF
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伟 郭小健 +1 位作者 唐罗生 朱晓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92-595,共4页
目的评估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RON)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伴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行RON治疗的18例缺血型CRVO伴明显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术前确诊为缺血型CRVO,3例玻璃体积血手术后确诊... 目的评估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RON)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伴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行RON治疗的18例缺血型CRVO伴明显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术前确诊为缺血型CRVO,3例玻璃体积血手术后确诊为缺血型CRVO。手术前后均进行视力、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术后随访1周,1、3、6个月,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在应用药物或手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除3例病程太长或黄斑变性视力未恢复,其余15例视力在短期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恢复<3个月组好于>3个月组(P=0.025)。眼底照相、OCT及FFA检查结果显示黄斑水肿均在1个月内明显消退,眼底出血3个月内吸收。1例术中穿刺视盘时出现鼻侧视网膜下局限性出血。结论RON能够改善缺血型CRVO合并的黄斑水肿。早期手术干预视力预后较好。术中联合应用的黄斑内界膜剥离术所起的作用尚需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 黄斑水肿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内瘘成形术血管的病理学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金玲 刘晓霞 +5 位作者 郭民 高学建 肖青 孙永红 李凯 郭振涛 《中国血液净化》 2012年第12期653-65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桡动脉、头静脉血管的病理学变化。方法选取32例CKD5期患者行桡动脉、头静脉钛轮钉吻合手术,术中留取吻合处血管进行病理学检查(CKD组);另外选择10例年龄匹配的...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桡动脉、头静脉血管的病理学变化。方法选取32例CKD5期患者行桡动脉、头静脉钛轮钉吻合手术,术中留取吻合处血管进行病理学检查(CKD组);另外选择10例年龄匹配的上肢截肢患者的手腕部相当于内瘘位置血管同期进行病理学检查(对照组)。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32例CKD5期患者桡动脉4例纤维组织增生,11例斑块形成,7例钙化灶形成,CKD组桡动脉(22/32)及头静脉(20/32)有不同程度病理改变,对照组仅有1/10例表现为纤维组织增生,2组比较?2=8.376和?2=9.557,P=0.003和P=0.002,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KD5期患者桡动脉、头静脉已经出现明显的病理学变化,动脉以钙化为主,而静脉以纤维增生管腔狭窄为主,提早进行内瘘手术可能会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内瘘术 桡动脉 头静脉 病理改变
下载PDF
弹力带超级组训练法对改善健康人群血管条件的效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景月娟 王震 +2 位作者 苏勇俊 王贵芝 程丽娟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413-2414,共2页
[目的]观察弹力带超级组训练法对前臂血管条件的改善作用。[方法]依据人体的解剖学特点及人体力学原理并联合本次研究的目的设计弹力带训练动作,选择山西医科大学运动与康复专业8名学生进行锻炼,每个动作10次,两个动作间歇15 s,做3个循... [目的]观察弹力带超级组训练法对前臂血管条件的改善作用。[方法]依据人体的解剖学特点及人体力学原理并联合本次研究的目的设计弹力带训练动作,选择山西医科大学运动与康复专业8名学生进行锻炼,每个动作10次,两个动作间歇15 s,做3个循环。每周锻炼5次,共观察12周。分别在锻炼前和锻炼第8周、第12周应用多普勒彩色超声观察桡动脉血流速度,测量锻炼前后桡骨茎突和桡动脉及头静脉血管直径变化。[结果]锻炼12周后,病人桡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增加,桡动脉远端、近端直径及头静脉远端、近端直径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弹力带超级组训练法有助于增加前臂血管内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力带 超级组训练 桡动脉 头静脉 血管内径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桡动脉与大隐静脉用于右冠状动脉系统的通畅率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罗文琦 王子 +4 位作者 王怀斌 马玉健 钟鹏 甄文俊 欧阳小康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8期722-725,共4页
目的对比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中桡动脉(radial artery,RA)与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GSV)作为移植血管在用于右冠状动脉系统的通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医院心血... 目的对比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中桡动脉(radial artery,RA)与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GSV)作为移植血管在用于右冠状动脉系统的通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医院心血管外科行CABG后复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的患者资料,其中RA用于右冠状动脉系统有34例(RA组),GSV用于右冠状动脉系统86例(GSV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资料,并根据性别、年龄、危险因素、合并症、心功能、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EuroSCORE)Ⅱ等基本资料进行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后,RA组和GSV组各21例入组,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及移植血管通畅情况。结果GSV组患者年龄显著高于RA组[(64.8±9.1)岁比(60.7±9.8)岁,P=0.001],EuroSCOREⅡ评分显著高于RA组[(1.62±1.46)比(0.99±0.53),P=0.001]。PSM后两组间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GSV组和RA组患者随访时间无显著差异[(12.33±14.47)月比(9.50±13.35)月,P=0.513],RA组的通畅率显著高于GSV组(95.2%比51.7%,P=0.004)。结论RA作为移植血管用于右冠状动脉系统的通畅率显著高于G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大隐静脉 右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倾向评分匹配分析
下载PDF
前臂贵要静脉转位与桡动脉吻合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润秀 郭艳 +4 位作者 曹春瑜 刘书凤 刘勋华 张凤霞 汤显湖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33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贵要静脉转位后与桡动脉吻合建立血管通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分析我科前臂贵要静脉转位与桡动脉吻合后建立血管通路的17例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及使用情况等。结果17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100%。仅有... 目的探讨贵要静脉转位后与桡动脉吻合建立血管通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分析我科前臂贵要静脉转位与桡动脉吻合后建立血管通路的17例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及使用情况等。结果17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100%。仅有1例患者出现少许渗血,均无心衰、窃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个月内瘘成熟率100%,术后开始使用时间(8.6±1.7)周,已使用(17.4±3.5)月,血流量均在(238.7±25.2)mL/min。结论贵要静脉转位与桡动脉吻合的动静脉内瘘术成功率高、安全性好,为前臂标准内瘘无法建立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途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贵要静脉转位 桡动脉 肾透析 动静脉内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