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charge evolution law of debris flow based on a sharp bend physical modeling test
1
作者 LU Ming SUN Hao +3 位作者 LIU Jinfeng Abrar HUSSAIN SHANG Yuqi FU Ha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6期1904-1915,共12页
For the basins with debris flow development,its channel terrain exhibits a tortuous shape,which significantly restricts the movement of debris flows and leads to severe erosion effects on the concave bank.Therefore,th... For the basins with debris flow development,its channel terrain exhibits a tortuous shape,which significantly restricts the movement of debris flows and leads to severe erosion effects on the concave bank.Therefore,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shear force of debris flows within the bend channel.We establish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hear force and bend curvature through laboratory experiments.Under the long-term erosion by debris flows,the curvature radius of bends gradually increases,however,when this increasing trend reaches an equilibrium state with the intensity of debris flow discharge,there will be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curvature radius.In general,the activity pattern and discharges of debris flows would remain relatively stable.Hence,we can infer the magnitude of debris flow discharges from the terrain parameters of the bend chann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bris flow discharge Erosion effect bend channel curvature radius
下载PDF
Flexible bending of aluminum profiles with polyurethane pad
2
作者 何祝斌 刘钢 王仲仁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6年第3期280-285,共6页
The high flexibility of profile bending with hyperelastic pad enables it to be a promising method for small lot or single part production, especially for space frame and roof-rail parts in automotive and aerospace ind... The high flexibility of profile bending with hyperelastic pad enables it to be a promising method for small lot or single part production, especially for space frame and roof-rail parts in automotive and aerospace industries. Bending of two aluminum profiles with different sections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ain process parameters on the bending proces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ape of the cross-section and its relative thickness and section modulus in bending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bending properties of the profiles. Roller stroke, properties of polyurethane pad and constraints on profiles are key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bending radius and section deformation of bent profiles. Failures and quality problems met in experiments were also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 profile flexible bending polyurethane pad curvature radius
下载PDF
两点弯曲下柔性玻璃变形和疲劳行为研究
3
作者 魏韶山 饶美娟 +3 位作者 刘小根 曹大可 万德田 郑德志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55-3461,3471,共8页
基于两点弯曲法加载方式及原理,分析了柔性玻璃的弯曲变形及疲劳行为,推导了弯曲曲率半径、弯曲应力与板间距之间的定量关系,基于高周疲劳理论,建立了柔性玻璃的应力-寿命(S-N_f)模型。结果表明,两点弯曲作用下,柔性玻璃试样的厚度不会... 基于两点弯曲法加载方式及原理,分析了柔性玻璃的弯曲变形及疲劳行为,推导了弯曲曲率半径、弯曲应力与板间距之间的定量关系,基于高周疲劳理论,建立了柔性玻璃的应力-寿命(S-N_f)模型。结果表明,两点弯曲作用下,柔性玻璃试样的厚度不会改变其弯曲挠曲线轨迹,通过调节板间距,可获得试验所需的试样弯曲曲率半径。忽略柔性玻璃厚度的影响,试样的弯曲曲率半径与板间距呈线性关系,弯曲最大拉应力与弯曲曲率半径成反比。选择的最小弯曲曲率半径R_(min)越大,试样疲劳寿命越高,最大弯曲曲率半径R_(max)值的增大并不会显著影响试样的弯曲疲劳次数。Basquin模型能够有效预测不同交变应力或不同弯曲曲率半径作用下柔性玻璃的弯曲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玻璃 两点弯曲 弯曲曲率半径 弯曲应力 弯曲疲劳 应力-寿命(S-N_(f))模型
下载PDF
双金属复合管屈曲失效机理及临界载荷研究
4
作者 肖世轩 吕志阳 +2 位作者 朱学铭 曲琳 梁学泉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144,共7页
为探究双金属复合管的屈曲失效机理,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双金属复合管有限元模型,考虑成型残余应力的存在,分析了弯曲过程中弯矩、椭圆度和内衬褶皱幅值随曲率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内衬管屈服强度、内衬管径厚比以及外基管径厚比对双金属... 为探究双金属复合管的屈曲失效机理,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双金属复合管有限元模型,考虑成型残余应力的存在,分析了弯曲过程中弯矩、椭圆度和内衬褶皱幅值随曲率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内衬管屈服强度、内衬管径厚比以及外基管径厚比对双金属复合管屈曲失效的影响,并进一步给出了临界弯矩和临界曲率的预测公式。分析结果表明:屈服强度更高的内衬管可提高复合管的临界弯矩,但会降低复合管的临界曲率;更小的内衬管径厚比和外基管径厚比均可提高复合管的临界弯矩和临界曲率;相较于临界弯矩,内衬管屈服强度和径厚比的改变对临界曲率影响更为明显,外基管径厚比的改变则对两者均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临界弯矩和临界曲率公式预测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不超过4%和12%。所得结论可为双金属复合管的设计和安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复合管 屈曲失效 内衬褶皱 径厚比 临界弯矩 临界曲率
下载PDF
Assessing the oscillation of channel geometry and meander migration cardinality of Bhagirathi River,West Bengal,India 被引量:2
5
作者 Rakhohori Bag Ismail Mondal Jatisankar Bandyopadhyay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9年第4期613-634,共22页
Lateral migration of the Bhagirathi River temporally creates unavoidable geomorphic hazards in West Bengal, India. The Bhagirathi River flows SW for ~67.30 km between the confluence point of Ajay and Jalangi rivers i... Lateral migration of the Bhagirathi River temporally creates unavoidable geomorphic hazards in West Bengal, India. The Bhagirathi River flows SW for ~67.30 km between the confluence point of Ajay and Jalangi rivers in East Burdwan and Nadia districts of West Bengal. The course of Bhagirathi is notably migration prone and cultivates problematic changes along its course over time. In the study, we have looked into its migration tendency and unpredictability for past 238 years and then predicted the lateral shifting of river centerline using temporal satellite imageries – Landsat-5(TM) of 1987(8, December), 1995(28, January), 2005(7, January) and LISS-IV satellite imagery(2017, 5 January);SOI Toposheet – 1968–1969(79 A/2, 79 A/3, 79 A/6 and 79 A/7) and Rennell's map of 1779. Other highlights are the quest of fluvial features, oxbow lakes, mid-channel bars, channel migration rate, meander geometry, channel sinuosity in different parts of river course and the parts that experience intensive bank erosion. The entire river course has been subdivided into three segments; viz. reaches A, B and C. Investigation displays that degree of sinuosity decreases from its anterior course(1968) to the existing course(2017). Reach-specific outputs display that reach B is highly sinuous(SI value 1.94 in 2017) and SI increases temporarily, whereas for reaches A and C it decreases with time. The rate of migration is higher in reach B than that in reaches C and A. The study displays a notably decreasing trend of migration in comparison with its previous lateral migration and shows that the migration nature over time is intensively inconsistent and unpredictable except very few portions of the river course. The nature of deposition within the river channel shows an unstable behavior during the entire period of the study. Meander geometry depicts a rapid change of river course innate to meander bends and shows a higher rate of migration by meander loop cut-off rather than lateral migration that reflects the inconsistency, erosion vulnerability and unpredictable nature of migration. The present work offers a valuable source to comprehend channel changes in Bhagirathi River and serve as an efficacious base for river-bank migration and erosion hazard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nel GEOMETRY SinUOSITY inDEX BRaIDinG inDEX MEaNDER GEOMETRY radius of curvature bend tightness inDEX linear regression GIS
原文传递
考虑编织损伤的2.5D编织CMCs强度预测
6
作者 孟维康 张盛 +2 位作者 高希光 宋迎东 董洪年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5-225,共11页
通过测量SiC纤维束在受到不同曲率半径带来的弯曲损伤后剩余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大小,揭示曲率半径对SiC纤维性能的影响规律,考虑编织过程中的弯曲损伤对编织材料进行强度预测,以此指导复合材料编织工艺。对受到不同曲率半径的弯曲损伤后的... 通过测量SiC纤维束在受到不同曲率半径带来的弯曲损伤后剩余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大小,揭示曲率半径对SiC纤维性能的影响规律,考虑编织过程中的弯曲损伤对编织材料进行强度预测,以此指导复合材料编织工艺。对受到不同曲率半径的弯曲损伤后的SiC纤维束进行静态拉伸试验,将试验所得剩余强度和弹性模量与未受弯曲破坏纤维束强度进行对比。试验发现,弯曲损伤需要在曲率半径小于一定程度时才会对纤维束性能产生影响,纤维束弯曲曲率半径小于2mm后,弯曲损伤会随着曲率半径的减小而加大。基于试验结果,考虑2.5D织物结构特征计算发现板材厚度δ、纱线层数n和纬纱密度ρ等常用制造工艺参数满足n/δ>2π^(2)ρ^(2)时,可得到强度良好的2.5D织物。借助有限元手段分析弯曲损伤对2.5D织物性能的影响,发现考虑纤维弯曲损伤后,2.5D编织复合材料的经向强度更低,断裂应变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纤维 曲率半径 剩余强度 弹性模量 弯曲损伤 纤维编织
下载PDF
面向海缆弯曲限制器锁合性能测试的上位机软件设计与实现
7
作者 谢乐乐 向忠 《计算机时代》 2023年第8期113-116,共4页
针对人工测试弯曲限制器锁合性能效率精度低、可靠性差、人力成本高且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提出一种自动化检测方案。重点阐述了上位机软件的设计与实现。使用HALCON机器视觉软件调试算法程序,与C#联合编程上位机软件。上位机调试运行结... 针对人工测试弯曲限制器锁合性能效率精度低、可靠性差、人力成本高且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提出一种自动化检测方案。重点阐述了上位机软件的设计与实现。使用HALCON机器视觉软件调试算法程序,与C#联合编程上位机软件。上位机调试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各模块能够协同工作,配合上位机软件操作监控,可以在保障安全前提下,提高检测精度,实现弯曲限制器的弯矩载荷与曲率半径的自动化检测,得出的锁合性能参数可为弯曲限制器的优化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限制器 弯矩载荷 曲率半径 上位机软件 HaLCON 自动化
下载PDF
弯头曲率半径对π形管内气液两相流动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韩霄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23年第4期1-6,26,共7页
文中基于气液两相流理论,对水平放置的π形管进行丙烷-水两相混输模拟研究。通过欧拉模型以及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不同弯头曲率半径条件下π形管管壁含气率分布、湍动能分布以及剪切力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输送过程中,气相在... 文中基于气液两相流理论,对水平放置的π形管进行丙烷-水两相混输模拟研究。通过欧拉模型以及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不同弯头曲率半径条件下π形管管壁含气率分布、湍动能分布以及剪切力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输送过程中,气相在重力作用下逐渐聚集在水平π形管顶部,聚集程度随着π形管曲率半径的增大而增大;气液两相流动在管壁产生的剪切力和湍动能随着弯头曲率半径的增大而减小。此外,气液两相流速的增大,能够改善丙烷在π形管顶部的聚集程度并增大管壁湍动能和剪切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π形管 气液两相流 弯头曲率半径 数值模拟 气相含率 湍动能 剪切力
下载PDF
连续油管井下弯曲段沿程压降计算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姚利明 何俊才 +3 位作者 刘巨保 兰乘宇 刘玉喜 张宇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0-656,共7页
随着压裂技术的发展,压裂工艺和管柱结构日益复杂,特别是井下弯曲段管柱曲率半径由几米到几千米不等。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结合连续油管几何特征,建立直管、弯管数值仿真模型,计算不同工况下沿程压降,数值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 随着压裂技术的发展,压裂工艺和管柱结构日益复杂,特别是井下弯曲段管柱曲率半径由几米到几千米不等。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结合连续油管几何特征,建立直管、弯管数值仿真模型,计算不同工况下沿程压降,数值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弯管误差小于5%,直管误差小于6%,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计算了曲率半径为1.25-1 280 m的弯管沿程压降,数值仿真结果与弯管理论计算结果对比表明,弯管曲率半径小于某一临界值时(该临界值与流体介质和排量有关),数值仿真与弯管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当曲率半径大于这一临界值时,弯管理论计算结果偏小,甚至小于直管压降。为此,依据数值仿真计算结果,修正了弯管理论压降公式,拓宽了弯管压降计算公式的计算范围,为连续油管等弯管结构压降计算提供了可靠的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油管 弯管 曲率半径 压降 数值仿真
下载PDF
船用中厚板移动式感应加热成形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智祥 李政君 +1 位作者 张继祥 安国银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5-57,61,共4页
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船用Q345中厚板在不同功率、不同加热时间的感应加热热应力成形弯曲角度和曲率半径,研究了15 mm厚钢板多次加热的弯曲角度和曲率半径。结果表明:当钢板没有加热透时,弯曲角度随着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的增大而增大,... 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船用Q345中厚板在不同功率、不同加热时间的感应加热热应力成形弯曲角度和曲率半径,研究了15 mm厚钢板多次加热的弯曲角度和曲率半径。结果表明:当钢板没有加热透时,弯曲角度随着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的增大而增大,而且增加量越来越小,曲率半径随着弯曲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当钢板加热透时,加热线宽度随着弯曲角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曲率半径几乎保持不变。随着加热次数的增多,弯曲角度与加热次数成线性增大,功率越高增大速度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板 感应加热 多次加热 曲率半径 弯曲角度
下载PDF
越江盾构隧道纵向变形曲率与管环渗漏的关系 被引量:24
11
作者 周宁 袁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46-1451,1501,共7页
分析了三次样条插值法在越江隧道纵向变形曲线拟合中的适用性与计算方法,应用三次样条插值对越江盾构隧道纵向变形曲线进行了拟合,并通过曲线拟合方程计算了隧道全长纵向的变形曲率.应用越江隧道纵向结构分析模型计算了隧道不同纵向变... 分析了三次样条插值法在越江隧道纵向变形曲线拟合中的适用性与计算方法,应用三次样条插值对越江盾构隧道纵向变形曲线进行了拟合,并通过曲线拟合方程计算了隧道全长纵向的变形曲率.应用越江隧道纵向结构分析模型计算了隧道不同纵向变形临界状态下的纵向变形曲率与环缝张开量的关系,并通过与越江隧道渗漏现场检测结果的分析对比,对越江隧道纵向变形曲率与管环渗漏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与地铁隧道相比,越江隧道曲率半径的限值要求可适当放宽.越江隧道纵向变形曲率半径小于2407.1m、环缝张开量大于3 mm时,隧道发生渗漏的概率较大.越江隧道纵向变形曲率半径小于1256.8 m、环缝张开量大于6mm时,环缝密封止水措施失效,隧道可能会出现较严重的渗水漏泥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江隧道 纵向变形 曲率半径 环缝张开量 管环渗漏
下载PDF
铝合金型材柔性垫弯曲成形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祝斌 汤泽军 +1 位作者 张琦 王仲仁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99-300,共2页
进行两种典型铝合金型材的弯曲实验,研究主要工艺参数对弯曲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型材的截面形状、相对厚度及抗弯截面系数等是决定弯曲性能的主要因素。压辊的压入深度、柔性垫的性能以及型材的约束方式等是影响弯曲半径、截面变化的... 进行两种典型铝合金型材的弯曲实验,研究主要工艺参数对弯曲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型材的截面形状、相对厚度及抗弯截面系数等是决定弯曲性能的主要因素。压辊的压入深度、柔性垫的性能以及型材的约束方式等是影响弯曲半径、截面变化的关键。对实验中主要缺陷和质量问题的产生及其控制进行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型材 柔性垫 柔性弯曲 半径
下载PDF
2124铝合金在蠕变时效成形过程中的回弹量 被引量:2
13
作者 湛利华 谭斯格 +1 位作者 黄明辉 许华阳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67,共5页
用变曲率蠕变时效成形试验装置,考察了时效时间、时效温度和预变形半径三个因素在两两作用下对可时效强化型2124铝合金在蠕变时效过程中回弹量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纯弯曲和横力弯曲对构件回弹量的影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回弹量预测模... 用变曲率蠕变时效成形试验装置,考察了时效时间、时效温度和预变形半径三个因素在两两作用下对可时效强化型2124铝合金在蠕变时效过程中回弹量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纯弯曲和横力弯曲对构件回弹量的影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回弹量预测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纯弯曲的回弹量要比横力弯曲的大,即成形件的弯曲变形模式对回弹量的影响不容忽略;回归模型对回弹量的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最大偏差不超过9.62%,验证了回弹量预测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成形 变曲率半径 回归分析 纯弯曲 横力弯曲
下载PDF
连续弯道水流运动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杨燕华 白玉川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49,共4页
基于雷诺方程和有限体积法建立了描述连续弯道水流的三维数学模型,用Shukry的强弯道试验结果对数学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弯道内水流的流速分布。采用该模型模拟了在不同弯曲度的连续弯道中的水流运动,结果表明:... 基于雷诺方程和有限体积法建立了描述连续弯道水流的三维数学模型,用Shukry的强弯道试验结果对数学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弯道内水流的流速分布。采用该模型模拟了在不同弯曲度的连续弯道中的水流运动,结果表明:水流流速在弯顶靠近凸岸处较大,而凹岸处较小,弯顶处的水流断面流速分布和下一个弯顶处呈横向对称,且在两弯顶中间形成过渡。由于水流凸岸流速大于凹岸,因此当河岸类型为可侵蚀河岸时,凸岸将可能向后崩退,形成切滩。随着弯曲度的增大,弯道水流动力轴线更贴近凸岸。当河道弯曲到一定程度,一旦遇到洪水,很可能冲开河岸的束缚发生裁弯取直现象,并发展出新的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弯道 水流运动 三维数学模型 水流动力轴线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道横断面变化特点及对弯道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明武 孙赞盈 +1 位作者 彭红 李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28,共5页
黄河下游河道横断面变化直接关系河道的排洪输沙能力,横断面形态变化对弯道曲率的影响关系着河道的河势变化,一直是黄河下游河床演变研究的重点。从1986—1999年淤积缩窄时期和2000—2013年冲刷展宽时期入手,采用实测大断面数据,对黄河... 黄河下游河道横断面变化直接关系河道的排洪输沙能力,横断面形态变化对弯道曲率的影响关系着河道的河势变化,一直是黄河下游河床演变研究的重点。从1986—1999年淤积缩窄时期和2000—2013年冲刷展宽时期入手,采用实测大断面数据,对黄河下游各河段横断面冲淤情况进行分析,给出了弯道曲率与横断面形态特征的关系式,分析了黄河下游横断面形态变化对弯道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河道各河段在冲刷时期,主槽宽逐渐变大,在理想条件下河道宽浅,弯道流中流速横向分布不均,容易造成塌岸冲刷,河道将会越来越弯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道曲率 冲淤变化 横断面形态 河道 黄河下游
下载PDF
帽形材换向绕弯的曲率弹复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刚 李雪春 +1 位作者 徐伟力 杨玉英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96-98,共3页
通过试验与分析,探讨了换向绕弯方法及工艺参数对曲率弹复ΔR的影响.得到了不同相对弯曲半径R/H下,换向绕弯的绕弯次数及换向绕弯时侧压时曲率弹复ΔR的影响规律以及换向绕弯最佳绕弯次数.不仅对帽形型材的绕弯工艺及模具设计具有... 通过试验与分析,探讨了换向绕弯方法及工艺参数对曲率弹复ΔR的影响.得到了不同相对弯曲半径R/H下,换向绕弯的绕弯次数及换向绕弯时侧压时曲率弹复ΔR的影响规律以及换向绕弯最佳绕弯次数.不仅对帽形型材的绕弯工艺及模具设计具有使用价值及指导意义,同时为型材绕弯工艺的精度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及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弯 曲率弹复 换向绕弯 侧压 异型断面
下载PDF
连续弯曲河道段桥位布置及通航安全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旭跃 尹愈强 +2 位作者 沈小雄 陈健强 许足怀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1-145,共5页
基于MMG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基本理论,利用龙格-库塔方法进行积分计算求解方程组,将船舶的各受力方程结合流场数学模型计算的表面流场数据在MATlAB软件中编制成船舶操纵运动数值模拟可视化程序,以洞庭湖澧水洪道安乡大桥建设工程为背景... 基于MMG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基本理论,利用龙格-库塔方法进行积分计算求解方程组,将船舶的各受力方程结合流场数学模型计算的表面流场数据在MATlAB软件中编制成船舶操纵运动数值模拟可视化程序,以洞庭湖澧水洪道安乡大桥建设工程为背景,计算分析桥梁建设后航道弯曲半径及桥前直线段距离对通航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船队通过连续弯曲河道出弯时占用的航宽增大,千吨级航道中的弯曲半径取《内河通航标准》中单弯情况规定的最小值480 m时,上游出弯口与大桥间的安全直线段距离需6倍船长以上。距离为5倍船长时,航道弯曲半径应增大至550 m,无法达到相应的航道弯曲半径时,下游桥孔的通航跨距应相应增加1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通航安全 弯曲河道 数值模拟 桥位布置 弯曲半径
下载PDF
基于挤压弯曲的柔性银导线力学可靠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超 孙权 +3 位作者 秦宗慧 汤成莉 鹿业波 陈建钧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4-360,共7页
柔性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拉伸、弯曲等多种形式的复杂变形,在长时间工作中疲劳成为产品失效的重要模式之一。针对柔性电子导线可靠性问题,通过原位疲劳测试平台对导线弯曲疲劳损伤行为进行研究。在弯曲测试过程中,通... 柔性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拉伸、弯曲等多种形式的复杂变形,在长时间工作中疲劳成为产品失效的重要模式之一。针对柔性电子导线可靠性问题,通过原位疲劳测试平台对导线弯曲疲劳损伤行为进行研究。在弯曲测试过程中,通过理论分析定量确定薄膜最小曲率半径与挤压位移的关系,并利用有限元仿真及实验验证了推论的正确性,然后对试样分别进行单次和疲劳弯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墨水浓度越低,制备出的银薄膜孔隙率越高,初始电阻越大,同时孔隙作为缺陷使薄膜抗弯曲性能变差,但是增大的孔隙率能够有效地抑制薄膜疲劳损伤演化,使其弯曲疲劳稳定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电子 曲率半径 试验机 弯曲疲劳 孔隙率
下载PDF
帽形型材绕弯时的弹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春峰 李雪春 +3 位作者 杨玉英 苏传义 姜晓峰 白书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97-100,104,共5页
通过绕弯试验和应变分析,研究了绕弯工艺的主要参数侧压P和相对弯曲半径R/H对曲率弹复ΔR的影响.得到了P和R/H对ΔR的影响规律及对毛坯变形区切向应变分布与变化的影响,为模具设计及修正以及工艺参数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绕弯 弯曲 帽形型材 型材 弹复
下载PDF
大口径长输管道用弯管的设计制造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有渝 曹润苍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8-51,共4页
在国内外缺少适用于大口径长输管道用的大曲率半径的弯管设计、制造规范的情况下,建议在符合现有规范的条件下设计时,应考虑曲率半径的选取尽可能小,以减小所需弯制设备、芯模的规格尺寸和空间场地;当弯管和与之相连的直管材质不同时,... 在国内外缺少适用于大口径长输管道用的大曲率半径的弯管设计、制造规范的情况下,建议在符合现有规范的条件下设计时,应考虑曲率半径的选取尽可能小,以减小所需弯制设备、芯模的规格尺寸和空间场地;当弯管和与之相连的直管材质不同时,应在壁厚计算公式中乘以两种不同材质的屈服强度比值;为节省投资和合理利用钢材,应慎重确定弯管制造的壁厚减薄量;为保证弯头质量,在选材上不宜选用螺旋焊缝钢管,而应选用高强度低合金钢管或管道钢板制造的直缝管。与热弯工艺相比热推工艺制造的弯管,壁厚均匀,壁厚减薄率大大降低;只要芯模尺寸准确,可使弯管圆度很小;采用热推工艺制造的弯管不会产生褶皱,能保证管道对口质量。建议热推为首选工艺。呼吁国家技术监督部门尽快组织制订适用于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大口径钢制弯管技术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长输管道 曲率 弯管 设计 钢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